邱礼涛执导兼编剧,拍出这种效果也算是砸了。
剧情已经不是漏洞百出,而是逻辑关系出现问题。
人物设定,黄日华任第一任指挥官,没有具体介绍警衔,但就第二任石修饰演的指挥官是高级助理处长,也就是宪委级警官,是警队除了处长,两个副处长外的四个SACP之一。
那么姜皓文饰演的重案组总督察任行动队长,为什么华仔的警衔会是警司,片中他只是EOD的一个组的第一拆爆员,而搭档吴卓羲的警衔则是警长,这个差距太不合理。
以往的香港警匪电影基本都是重案组和飞虎队的露脸戏份最重,除了PTU,CIB这种定位影片外,基本EOD出场都是被忽略掉的。
但是指挥上又是表现的华仔警司指挥总督察,为了突出主角,基本是最高指挥官成了摆设。
其次,廖启智饰演的董事会主席拥有西隧大量股份,那么设定他为了牟取暴利让姜武饰演的悍匪去炸红隧,这个设定显然不合理,哪怕是设定他公司由于股灾负债经营让公司转危为安都要比没事整事要强。
姜武饰演悍匪既然有那么高的制炸弹的水准,为什么还要自己带一票雇佣兵把自己困在隧道里去交换人质,完全可以像《虎胆龙威3纽约大劫案》中悍匪耍着警方玩,最后那个直升机的梗LOW到爆了,哪怕是劫持的直升机也行得通点,境外直接飞进来,都可以直接闯领空吧。
小宋佳这个角色都显得多余,那隧道里的警察设定如果是为了烘托正义,那么他爸爸退役警官也没有任何延伸剧情,还有一些就不一一细说。
全片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华仔的发型依然怎么都不会乱,他穿警服是他所有电影扮相里最帅的,就像第一次看他在《猎鹰》中那么帅。
二是红隧的这一次爆炸场面炸出了港片警匪电影中最大破坏力,比华仔上一部《风暴》中炸中环更火爆。
《拆弹专家》★★4分!
什么时候香港电影变的这么不思进取了?
人物基本的定位完全就是一副内地标准,正派就是伟光正,坏蛋就是狡猾的低智商。
剧情上的发展路线也是老掉牙的套路。
再来说说人设:刘德华各种发型不乱,摆酷到底。
)既然是拆弹专家,能不能把拆弹的惊心动魄与紧张感拍出来);姜武是来逗逼的吗?
说话音量一旦提高,就是喜剧效果“你打我的腿,我也打你的腿”[偷笑](好歹也是个制造炸弹的行家,智商能不能别这么逗逼)最让人出戏的就是男主要求交换人质救弟弟出去,弟弟竟然不愿意跟哥哥回去[尴尬]信教的力量真有这么大吗?
宋佳又是来干吗的呢?
为主角衬托感情的存在吗?
没有任何的发展过程就开始你侬我侬[擦汗]不要太单薄啊?
[抠鼻]抛去剧情、人设的失败,唯一刚刚够及格线的就是隧道枪战戏以及各种爆炸场面,但这也没有营造任何的紧张感。
最可笑的就是有一段为香港旅游拉票的戏份,是洗白香港旅游环境的意思吗?
[哈欠]千万别去看,要多无聊就有多无聊……[皱眉]
#拆弹专家#本类型警匪片已成为模式化的了,剧情基本上和观众猜测的不会出入太大。
或许有人会杠上了,它并不是大团圆的结局,但本片的主题是拆弹,如果没有大的爆破岂不是令观众会失望?!
观影时旁边一个9岁左右的小朋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吓的不得了.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学时每当看警匪片时总会吓的腿肚子一直发颤。
两个小时简直是煎熬啊。
1.哪有在现场抓人时候暴露卧底身份的做法的呢?
而且还是警察同事,这点儿规程和道理不懂吗?
现场曝光,然后还媒体曝光,生怕章在山死不了吗?
他们都傻,章在山你自己还不为自己考虑吗?
那么高调的曝光,还去酒吧?
知道洪继鹏回来了还不注意保护家人和自身安全?
2.洪继鹏想杀章在山完全可以在广场那次就动手,何必非要等红遂的时候呢?
3.杀章在山真的很简单,因为全港好像就两个拆弹专家,一个是章在山,一个就是二号阿斌。
红遂这么大的案子,还要等腿部受伤的章在山跑到另一面去拆弹?
所以说全港就两个拆弹专家啊。
话说章在山跑得真快。
4.章在山居然莫名其妙在酒吧喜欢上了宋佳饰演的刚离婚的、喝醉闹到警局的李家雯,然后开车时候就表白,李家雯的台词表明她明显就是一个空虚寂寞的待睡少妇,没看出外表美,也没看出心灵美,章在山居然就能马上出手,也不是一般饥渴啊。
之后,俩人又莫名其妙的在厨房三言两语就分手。
再之后俩人又藕断丝连、大搞暧昧。
红磡那边都那样了,救下了李家雯后应该马上赶回红磡,却还有时间去李家雯那里看她,等她醒再抱抱亲亲。
感情线的处理对人物和警察的正面形象塑造完全是拖后腿。
5.洪继标入狱后改邪归正还信了教,这就够扯了,去的路上遇上醉驾车祸,更扯了,最扯的是,大老远拉过去了,这个角色居然就是为了向大家诠释“躺枪死”的。
6.找姜武来,虽然很不适合,但是我忍了。
可是,能不能让他好好说话,装老大和狠毒并不是靠声音的好吗?
而且他一点儿都不狠,刚进隧道,倒是对人开枪啊,拿枪冲顶棚开枪什么意思,总共没杀几个人质,作为坏人,太不敬业了。
他的声音真的太出戏了。
7.浑身被绑满炸药的那个小警察,一开始说自己受过专业训练,爸爸也是警察,从小就教他什么的,结果没几句就慌得一B,章在山刚要给他剪线,居然还把住拆弹专家的手,我都看笑了,人性就是这么表现的?
章在山告诉小警察要记住警察的责任,要远离车群人群什么的,这都对,很好,问题是,为什么非要小警察大声喊出来,还要喊好几遍,这么刻意和高调就不美了。
8.开始不让强攻,怕人质伤亡,后来强攻,为什么就不怕人质伤亡了呢?
而且后面警察的劣势比刚开始还大。
后面部分匪徒已经混在被释放的人群中,劫持了运送人质的巴士,还去劫持了西遂的最大股东万众的主席。
这个强攻的逻辑和时机是导演需要,而不是用正常思维可以理解的。
9.章在山后面找红遂工程师问如果只引爆500公斤C4隧道会不会有事,我晕啊,首先,一个结构工程师怎么知道500公斤C4爆炸威力到底多大呢,其次,一共就两车炸药,炸一车的概率高达50%,那个时候你还问个屁啊,就算工程师告诉章在山只要引爆500公斤C4炸药隧道会塌方,难道章在山当时就能有办法保证肯定一车不炸吗?
所以有那个功夫干你的活得了,问结构工程师那个问题都等于浪费时间,而且还给工程师挖坑,万一隧道有个好歹,这工程师也得吃锅烙啊。
10.这么大的解救行动,居然没有看到狙击手,狙击手有很大作用的。
《外科风云》因为白百何的突发事件严重影响收视率,但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继续在一线卫视播出。
在观众广泛质疑其行业题材的专业性的时候,它又开始打同情牌,软文一篇一篇抬高豆瓣评分,鼓励大家去拉高收视率。
可惜与《人民的名义》硬碰硬,只能铩羽而归,在《人民的名义》破7破8的时候,《外科风云》还在为破1挣扎。
平心而论,正午阳光已是国剧良心,白百何在年轻影星中也算演技不错,但行业剧要有行业的专业性,不奢求你能像美剧《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那样成为经典,但犯一些诸如手术前未消毒的常识类错误则是无可容忍的。
所以,请正午阳光少一些媒体公关和套路,美剧太遥远,学习学习香港怎么拍行业题材的。
这部《拆弹专家》之所以在五一档四五部大片左右夹攻的残酷现状下仍能保持票房领先,靠的是大家对于港片的钟爱和华仔代表的香港精神的尊重,更是行业题材的吸引力。
香港电影擅长警匪片,香港警署的各个部门甚至公共关系科被TVB拍了个遍,匪徒的各种犯罪如黄赌毒、绑架、抢劫、黑社会帮会上位争地盘、江湖仇杀也屡见不鲜,但拆弹专家题材还是较少。
我们印象较深的是成龙电影中的“剪红线还是剪黄线”,但现在炸弹的复杂程度早已登峰造极,现今世界各地的防不胜防的炸弹恐袭就是明显的例子。
我们只是在新闻中看到炸弹爆炸后各种残骸,但对于炸弹背后的故事,却所知甚少。
行业题材首先要体现行业特点,每种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具和场景。
医患剧肯定是手术台,而不是手术不做,陪小孩玩了大半集。
法律剧肯定是法庭,警匪片肯定是枪械爆破,所以这次,《拆弹专家》让你对各种炸弹一次性看个够,一开始就是匪徒制作汽车炸弹的场景,天然气出租车加上几桶汽油,黑红零火线,我们对中东恐怖分子的汽车炸弹的威力记忆尤新,这一次汽车炸弹用于抢劫金库的掩护。
抢劫金库用了臭名昭著的C4,炸门是专长,这次直接炸开金库的大门。
在日常任务时,有二战遗留的航空炸弹,那是用来炸航母和战舰,穿了防爆服炸了也就是个全尸,不穿拆引线干活还方便些。
匪徒姜武报复时用的是电饭锅炸点,利用汞和导电来引爆。
还有小定时炸弹,遥控炸弹,手雷弹,当然重量级的还是最后炸毁隧道的1000公斤C4。
虽然有主演对炸弹不厌其烦的专业术语介绍,但不用怕观众们看不懂,观众们的智商比你想象的高很多。
行业题材当然要体现职业精神。
医生就是救死扶伤,与家属谈判交费用的事情让院方去做。
律师就是维护公义,黑幕会有,但更多的要体现职业的底线,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保护伞。
警察就是要维护公共安全,而拆弹专家则是用生命保护生命,所以要感谢上帝让你每一次都选对线。
当然,现实是残酷的,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有时候只能赌,每次寄望于上帝也是枉然的。
所以,我们看到主演刘德华在一次次解决炸弹危机之后,救得了女朋友,也解决不了同僚的汽车炸弹,在最后面对庞杂的线路只能赌命。
这一次,他输了,但救了隧道,维护了公共安全,实践了自己的职业信条。
行业题材可以谈恋爱,谈主角背景,但不能喧宾夺主,一切要为主题服务。
所以刘德华特地找了宋佳谈恋爱,还交代从认识开始的恋爱。
拆弹专家也是人,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关心,所以女朋友和同事的担心和支持镜头在影片里有很多,倒是让拆弹专家这个角色更加丰满有层次感。
自己有职业信条,女友的爱人,同事心中的楷模,匪徒的眼中钉。
全方面立体化刻画人物,拆弹专家拆弹也会害怕,也会拆错线,也会让同事在面前惨死而不敢靠近,这才是人性。
相比之下,内地的电视剧有个通病,就是注水。
《人民的名义》老师和学生吃饭聊天可以吃两集,《外科医生》医生陪小朋友玩也可以玩大半集,以前的律师剧《离婚律师》里的一个当事人办离婚典礼扯了一集,这也叫主创没有职业精神。
邱礼涛以恐怖片《人肉叉烧包》闻名于内地影迷,最擅长的是低成本的邪典电影。
但只要有了资本注入,他也可以拍出炫目爆破为噱头的高质量的院线主旋律商业大片。
当然,导演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死板地按套路出牌,拆弹专家也不是万能的,只要有恐袭肯定会有死伤,人质会死,拆弹专家会死,最后灭恐袭的办法还是强攻,以小的伤亡换取大家的安全。
将生命凌驾于正义之上,值得我们铭记那些保护市民安全的无名英雄。
相信看过《拆弹专家》的观众会被片中各种“火爆”震撼,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被捆着浑身炸药的小警察。
虽然,他一出场就知道有可能领便当,但绝没想到会是这种方式。
怎么着也应该是与华仔里应外合、或者与退休警察的老爸来场“父子武状元”?
可是,导演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起初,他很镇定的报出编号:“我是UI19472。
”“你放心,定时器还没有启动。
镇定点。
”“很镇定。
”虽然自己也是警察,但成为人质后,尤其是身上还有炸药,再看到同行,还是多少会有安全感的,此时的观众也会很放心,根本没意识到炸药会随时被隧道内的姜武启动。
“我受过训练,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跟我说。
”当华仔叫来手下配合自己时,这名刚刚领到督察证的小警察也“不甘示弱”:虽然成为人质,但我跟别人不一样,我受过专业训练,比常人有能力有意志抵御危险。
“你身上有四种炸药,有十六种不同的组合,那就是说我要剪八条线,八条都得剪对。
”看到这里,尤其是看到小警察有点惶恐的眼神,“无知”的观众开始意识到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不过,还有我们华仔,大家还是放心哒。
开始拆第一条线了,小警察有点怕了,他忍不住按住了华仔的手,当华仔平安的剪断,我们也随着小警察那情不自禁闭了一下的双眼和抽动的嘴唇,咽了咽唾沫。
没事的,没事的,总会有惊无险的,这都是套路。
“你算镇定的。
”“我爸教我的,什么都不要怕,他也是警察,教我天不怕地不怕。
”小警察此时又找回了自信。
也许,他也觉得自己有的救,和观众一样,不到最后一刻,都有侥幸心理吧。
炸弹启动了。
只有两分钟。
但是华仔都说没事,嗯,会化险为夷的,这都是应有的桥段嘛。
“发生什么事?
是不是很难拆?
怎……怎么会这样?
很难拆吗?
”吴卓羲已经按照华仔的指示带领大家退后50米了,小警察有点慌了,观众也感到有点不妙诶,似乎和往常看到的电影不一样了。
“我有什么可以帮你?
我是站着就可以吗?
我现在站着很镇定。
我有什么可以帮你?
”小警察此时还是想到“帮”这个字。
“我……我很冷静,我没事、我没事……还有多少时间?
还有多少条?
”在吴卓羲大声喊着让华仔撤退时,小警察极力强压住内心的恐惧,此时的观众处于临界状态,没有答案,没有判断。
华仔的手停下了?
!放下手电筒了?!
“快、快点!我求求你!
你救救我!
我求求你!
快、快点啊!
”小警察绝望了,也不禁说出了“求”、“救”二字。
华仔起身了?!
他不拆了?!
“怎么了?
”我们也不禁想和小警察一起问华仔,是啊,怎么了?
怎么不拆啦???
他在对小警察说什么——“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责任,远离人群,不要靠近车辆,站在原地这样的伤亡是最少的。
”他在道别!!!
没救了?!
没救了?!
真的没救了!!!
大家都不得不撤退了!!!
只剩你一个人面对死亡了!!!
小警察,哭吧!!!
不用再镇定啦!!!
换成谁这个时候都会崩溃的!!!
警察也是人啊!!!
何况你还那么年轻!!!
导演偏偏又找了一位清凉白净的靓仔来演!!!
“你清楚吗?
”“清楚!!!
”“你是警察,你知不知道?
”“知道!!!
”“你的责任,你知不知道?
”“知道!!!
”这一句“清楚”、两句“知道”已经将小警察从普通人的无助拉回了警察的角色,本能的绝望与身份的认同交织。
“告诉我,你有什么责任?
说——”“我是警察!
我有责任!
远离车群!
远离人群!
这样伤亡才会最少!
”“我是警察!
远离人群!远离车群!这样伤亡才会最少!”身为警察,就没有避险的权力。
小黄警察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警察的责任,谁能说他的牺牲不英勇?
这是影片的转折点。
从前半段的血脉喷张到此时此刻的血液凝固。
短短几分钟的戏,却如此有张力,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年轻警察独自面对死亡时的情感流动的过程和层次,足见功底。
除了导演、编剧的敏锐度,演员更是功不可没,在香港本土电影式微,演员青黄不接的状态下,年轻演员机会很少,难得让我们记住一个新面孔。
下面就要安利一下这位被誉为新晋演技派的85后新锐。
其实蔡瀚亿(Baby John)已不算新人了,在2014就凭借《狂舞派》的出色演绎获得了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之后相继在《杀破狼2》、《叶问3》、《惊天破》、《十二金鸭》、《灯塔下的恋人》等影片中都有不俗表现。
无论是喜剧还是正剧,文艺还是动作,温情还是恐怖,都可以完美掌控。
《狂舞派》的导演黄修平曾评价蔡瀚亿,他的可塑性相当高,既可以演傻里傻气的宅男,也可以打扮得很帅气。
刘德华称赞道:“他在年轻演员中称得上演技很出色的,表演很自然、真实,就好像水一样,表演该到哪个地方他就很自然到哪。
” 刚刚认识蔡瀚亿的朋友一定要看《狂舞派》,近年来香港本土电影难得的佳片。
Baby John演绎了一位超有喜感的太极社团社长柒良,一出场你会和女主角颜卓灵一样,“看到他的背面就讨厌他的正面”,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会觉得他越来越型到爆!
片子非常棒,某人看完后竟然哭了,哭得衣服都湿了。
其实我也挺想哭的,但是看到某人哭就把我的眼泪给吓回去了。。。
(捂脸)毕竟一直到最后一秒我还在妄想男主角一定不会死,一定会活着回来,大结局一定是男主角迎娶女主角的美好画面,可是这次编剧却坚持没有给我们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最后的最后,镜头从宋佳怀里的照片,转到紫荆花旗掩盖的棺木,透过棺木看到里面仅仅放着的那套警服。。。
果然,一整吨炸药完全不是开玩笑,燃魂的热血英雄最终尸骨无存。
片中的第一个泪点当然是小警察赴死。
某人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章sir要给他做那么久的心理建设,一遍又一遍地怒吼,要求他复述自己的要求:我是警察!
我要远离人群!
远离车群!
这样才能将伤亡降低到最小!!!
某人觉得这是影片在故意煽情,但其实我觉得特别真实,因为小警察在背着炸药包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崩溃了,语无伦次地询问能否拆除,手忙脚乱地阻止剪线,战战兢兢地告诫自己是个差人,惊慌失措地面对死亡。。。
(这一段小警察演得特别好)毕竟还是个孩子,你怎么能保证他在最后一刻不会失去理智呢?
大道理都会说,可是放在自己身上却不见得能够办到。
所以章sir死撑到最后一秒,也陪伴他到最后一秒,更是坚守到最后一秒,提醒着他作为警察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小警察最后的表现已经是非常之好了,毕竟拆过这么多的炸弹,章sir这样的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小警察不过是个入职不久的督察罢了。。。
只可怜章sir的女朋友,刚走出深渊,就又落入黑夜。。。
以及小警察的爸爸摸了很多次手腕上的表,我一直以为他会有什么戏份是去冒死抢回儿子送的最后这件礼物,但是一直等到片子结局都没出现这一幕,感觉很遗憾但又那么真实。。。
毕竟生活不是戏剧,没有那么多奋不顾身为了重要的人冲出去搏命又能将事态反转,其实小警察的爸爸和小警察一样,都是尽力将伤亡减小到最少的人。。。
其实我对拆弹这件事还是不太懂,就像章sir说的,干这行其实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剪红线还是黄线全靠蒙,每一次都是拿命去赌,以命换命。。。
还有一个让人惊讶的点是接待大陆团的导游,职业素养非常之高,简直超出你的想象。
从一开始他十分卖力地向游客宣传自己不是购物团,到提醒游客吃药,再到堵车时借机介绍香港的几条过海隧道。。。
如果说这些都是常规的导游素养,那么当后面灾难发生时,慌乱的游客跳车被匪徒抓住,他奋不顾身地冲下来保护游客,回到车上后一直安抚游客情绪,甚至匪徒遣散人质时选中了他,还主动提出换其他人,自己留下继续照顾乘客。。。
某人笑说大概是想挽回前段时间香港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吧,不过电影里的这种职业素养,现实中的导游们真的做得到吗。。。
不过我特别想吐槽的是,在香港人眼里的内地游客,穿着打扮和气质还是那么土。。。
但是为了讨好内地,又特地给了一个内地女游客超长的戏份——被匪徒用枪指着脑袋长达近十分钟,却临危不惧,大概是想凸显内地人视死如归的气质?
而且这位女游客的发型还挺像刘胡兰的。。。
之前这片最高上到7分以上,听说这片投资一个多亿,我估计请水军刷分这块就花了不少。
太多“惊喜”桥段就不一一列出了,随便列举几个典型吧。
开头抢银行这段,可谓“精彩纷呈”!
几个抢匪拿着几把枪,开车正面冲门,然后一路扫射轻松突入到银行金库,紧接着一个炸弹轻松炸开豆腐渣牌金库门。
再看看安保人员如何抵抗的,找掩护物什么的,不存在的,大家轮流跳出来,站在通道中间拿着手枪,站撸拿着冲锋枪的抢匪们。
这让我不禁想到香港银行的安保人员是不是招的都是“临时工”......更经典的是抢匪逃离时遇到的那个路障,还设计成有坡度的,能让人轻松驾车飞过,又让我不禁在想这路障是不是马戏团设置表演用的?
有人提到,那是因为抢匪开车逆行啊......我的天,原来所谓的路障是专门用来拦不会逆行的文明人,那不如把路障换成塑料材质,就算直接被撞烂,你也可以来一句,那是因为抢匪开车硬撞才会烂的啊^ ^这时突然又产生了疑问,华仔一个拆弹专家,却能够临时受命当卧底,难道当卧底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怎么感觉像是靠关系找工作,想安排去哪就去哪,我估计安排华仔去当飞行员都行。
感叹这年头人才都是一职多用啊!
经常看卧底片的人都知道,卧底的家人朋友往往都是被报复的对象,所以卧底一般都不会在公开场合接受采访表露身份。
而华仔却无畏无惧!
先是在报纸上露个脸,让大家都知道这次卧底行动是谁谁谁参与的!
而后在他女友被炸弹爆炸吓得瑟瑟发抖,同时他也知道是火爆哥回来找他报仇的情况下,他也没想过找人保护女友,而是正义凛然地喊出:让他来吧!
感觉华仔已经预知到女友要跟他分手了......还好的是,BOSS对华仔女友给足面子(毕竟身上有女主光环),可惜对警察就毫不留情,发现个漏网警察,让他绑着个没法拆的炸弹,让华仔感受下想救却救不了的痛苦。
然而抓到个最能让华仔痛苦的人,却只是让她抓着个手榴弹就了事了。
这前后作风差异有点大?
好歹也绑个炸弹让华仔拆拆啊。
火爆的弟弟在送去隧道的路上,突然一辆车把警车撞得人仰马翻,个个头破血流,弟弟更是伤重到无法动弹甚至危及生命。
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那帮悍匪找人开车撞的,结果,是酒驾......这运气已经没谁了,不敢想象,万一弟弟被撞死了,那N个人质不是要陪着去了。
显然,导演是不会让弟弟死的,但必须是半死,这样才能给弟弟在后面由于动弹不得被流弹打死做出铺垫。
这里让我欣慰的是,火爆在见到全身是伤的弟弟,竟然异常冷静(看来弟弟是不是完整的关系不大,最主要是人要送过来),当时我还担心这做哥哥的看到送回来的弟弟变成伤残人士,会不会一怒之下杀几个人质。
所以,活下来的人质们,应该去拜拜这位酒驾司机,感谢他没再开快点。
几个劫匪扮作人质出去(劫匪混在人质中这种套路,已经不新颖了吧,香港警方难道完全没想过这套路?
),居然可以不用认真检验人质身份就让几个人轻松离开,而且身上还能藏枪走的。
导游被解救的时候,说他不走,要继续带团?
为了带团,头可抛、血可流,香港导游的敬业程度堪比警察......接近尾声,华仔身上绑着个炸弹,不顾一切冲进去跟BOSS装逼,然后各种枪林弹雨就开始了,原来一直困扰警方的人质问题在这个时候已然不成为问题,痛快地杀戮吧!
最让我觉得惊讶的事情,是突然出现很多警察从天而降,这貌似是隧道吧?
这批悍匪连隧道里每个摄像头位置都清清楚楚,而这么多人从天而降还不让这么精明的悍匪发现是怎么做到的?
这电影,严格来说,没有让人惊艳的地方,就是一部普通的电影,看完以后,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看过而已。
刘德华饰演的警察是负责拆弹的,却也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又是做卧底,又是在现场处置各种突发情况,这是不是太扯了一些呢!
影片中宋佳饰演的角色在电影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我始终没有看明白,似乎删掉也不影响剧情的整个走势,这就属于典型的可有可无啦。
姜武饰演的匪徒,用尽一切的办法,只是为了能够带自己弟弟逃离监狱,好不容易弟弟都来到身边了,最后警察强攻,就那么任由自己弟弟被警察枪击?
既没有为救弟弟去拼命,也没有表现出那种匪徒看着自己至亲弟弟被乱枪击中时候的愤怒,我很想知道,这些都没有的话,姜武这个角色的人设是不是就存在严重的前后不协调了呢?
整部戏唯一能称为亮点的或许就是那大场面的爆炸镜头了吧?
但是那个镜头也没有能够令我改变对于整部电影的看法!
哎,刘德华这几年,在我记忆中拍过几部这类的警匪片,都是香港发生非常严重的治安事件,而这几部电影也都是很失败的片子,难道华仔是要在什么地方跌倒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吗?
关键是你爬不起来哇!
港影的大圈仔已经很久没出现港片题材里了,除了之前有个《树大招风》。
我始终认为港片把内地是按好莱坞塑造俄罗斯人的形象在刻画。
套路跟九十年代的并没什么不同。
如今,香港电影已经是个僵化的产物,对内内地人看不上其过于陈旧的套路,跟格局。
对港,港人也觉得这种半真半假的精英味已经使港片失去其亲民的味道。
于是,这剧本按着九十年代的思路,却并不亲民的风格,使港片失去了人味。
很多刻意的“高大上”并没让作品本身更有生命力,倒像个暴发户对新时代“贵族”的拙劣的模仿。
所以,港片完了,因为香港电影人的心态已经“贵族”化了,都奔着去学好莱坞的“高大上”。
作为内地观众,我只想说:“很多时候,很多人其实都是猴子搬包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忘记搬包谷的初衷,甚至忘了自己曾经手里那颗桃子,那才是真正适合的,但其已经忘了。
”
是合拍片但完全基于香港视角,对其地理、社会关系均有展示。开篇叙事节奏略显慌乱,从隧道爆炸案起步入正轨。拆弹也许是最具有英雄主义和悲情色彩的职业,需要学识、决断和概率来与死神赛跑。邱礼涛是港片导演中的异类,一个高产却被评论界长期忽视的匠人,一个用各种类型片来探究港人心理的社会学家。
邱礼涛:老子终于也当回大片导演了;姜武:老子终于也当回姜文了;刘德华:这应该是我写的最好的“点开全文”了吧;王紫逸:不是被撞就是躺枪,真开心;黄日华:你死的时候起码有特写,我还以为我是大boss呢……
如果没爆炸,你就跟着我剪,如果爆炸了,你就剪另一条。太虐了啦
bug太多,尽皆疯癫,尽皆过火。
为了看2先补1,特意下载看了足版。这片子有几个细节还是很有想法的。年轻警察站着牺牲,姜武的断手,弟弟漂移躺枪,一个略长的枪战长镜头,拆弹时滴在刘德华脸上的血,以及最后的失败,都是不错的加分项。可惜文戏很失控,武戏也不够带感。正邪两方的人物,一个太平,一个太收了。
现在看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可以电影里拍这样的大规模恐怖事件——北京就别想了,你报个炸人民广场的提纲试试的……
两个炸弹炸掉香港某银行金库保险门;几年了三部计程车车牌记得准确无误;女朋友扔炸弹那里选择了最麻烦最容易失误的沙包堆;身上背着炸弹进隧道威胁火爆不交出炸弹遥控器就炸飞你们;莫名其妙的爱情戏和那句令人尴尬的要快乐 你可以的... 呼.. 感觉香港电影已经拍不出什么新鲜事儿了 演员就那几个 去年刘青云 张家辉 古天乐三个人插花搭档的电影看了一堆 一聊天大家都串戏呵呵。
刘天王怎么保养的?和小宋佳抱在一起的时候,看上去比她还嫩。还有,香港警察不长记性啊,这么多年的香港警匪片早就告诉我们了,卧底被媒体曝光照片的话是要被报复的,都2017年了还曝光,浮夸!
怎么可以把警察写的这么蠢...把煽情戏拍的那么好笑...谁让我昨天刚看完《变形金刚5》,就不打一星了
啧啧啧,谈判专家,拆弹专家。炸炸炸,就是要你好看。轰轰轰,送你上天!!
港风主旋律原来也可以这么无趣
基本不行
有钱搭红隧没钱磨剧本
我心中的拆弹(蛋)专家只有一个,那就是NBA金州勇士队的追梦格林。
反类型片的同时,隐喻做的不错,你再牛逼也只是你的一厢情愿,我也不想跟你走。红线黄线选哪个?即使被炸碎也不能选红的啊!
邱礼涛在商业片层面的超水平发挥,编剧在类型片的工整中加入了一些反套路的成分,并且成功偷师《拆弹部队》,反派智商一直在线,这段猛戳G点,美中不足的是滤镜和感情线比较廉价。
感觉自己看了一部无脑的《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炸弹你好,炸弹再见!
这故事有啥好看的?本来可以拍那么紧张的拆弹,却拍得那么无聊。刘德华越来越头大身子矮了。
煽点、冲突、悬念设置的也太刻意了:炸弹临炸倒七秒拍照留念、小警官强行掉警证送人头、大反派废话连篇跟警察玩人质游戏、隧道都快被轰没了依然屹立不倒的立白广告牌……绑匪小弟全片最惨(搞笑)无疑,“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适量的个人英雄主义还能打打鸡血,泛滥的个人英雄主义只剩审美疲劳。宋佳算是合格的合拍片花瓶(觉得她素质一般的您再瞅瞅景甜?)
2018.6.15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