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旧文)《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7.5①我先走个题。
大学里做过一期广播节目,写的是《坏未来》的影评,开头就难得地认真地列了一堆理由,关于你为什么该看《坏未来》这部微电影。
我每天在街上和人山人海擦肩,漂亮的姑娘总也能得见,如果轻佻点儿我会冲她们吹口哨,如果我长得也不赖我会冲她们微笑,但能让我回过头去还想再见还想着哎哟这姑娘我得让兄弟们开开眼,这样的姑娘不多。
后来李阳三四年都没有消息,16年说是有部长片,又黄了,18年还有一片子在豆瓣的序列上挂着,比16年那部好歹进步了一点——总算有了张海报。
我知道这家伙拍起二三十分钟的短片来宇内无敌,一旦往长片去捯饬好像就难免犯浑,其实我那会儿对李阳的期许,先拍到这部《斯科特》的水平就行。
②有人说《斯科特》不好,被这片子的支持者嘲笑是叔叔阿姨,其实一转眼,玩着街机红白机长大的咱们反而变成了叔叔阿姨。
如今的小孩子从小玩的是手机,看世界习惯通过1080P的屏幕,街机厅的喧嚣黑网吧的烟味大概率体验不到。
8-bit、K.O、横版过关的街机游戏,已经是叔叔阿姨那一辈的情怀。
③不过情怀一代一代,表现手法却至今仍然新颖。
那是李阳的“原来时间只在我一人身上汹涌地流逝了”,是埃德加·赖特的血条和金币,是扎克·施耐德的水手裙美少女大战式神和僵尸纳粹。
那是,极度私人地风格化,私人到近乎自恋的程度,导演自恋不是坏事,庸俗乃至媚俗才是。
对内,自身审美出了问题,叫庸俗,对外,处理不好自恋的尺度转身又想跪舔市场,那叫媚俗。
所以哪怕用了比约克的BGM,《美少女特攻队》依然是烂片,除了扎克施耐德脑残粉(我怀疑是否存在这样的人群)、艾米丽·勃朗宁的影迷(实不相瞒,我那会儿觉得她在《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里面没长开的萝莉苹果脸美极了,但我宁愿承认自己是怪蜀黍,哪怕她年纪其实比我大,也不觉得自己是影迷,我不曾迷过演员)、游戏宅这些人群之外,估计看这片都要翻白眼。
也所以比起埃德加·赖特,李阳才是我的更期待,因为选哪张黑胶唱片对付僵尸的梗实在太英伦,“宁要社会主义迟到,不要资本主义早到”,这样的话才能逗我会心一笑。
那是种保质期可能极短的狡黠、任性、肆意妄为,多数人酝酿二十多年,拍一次就用尽。
但愿李阳能像他自我期许的那样,“一如少年”。
④那个被斯科特玩弄感情的中国姑娘赵小刀难得地符合了咱们中国人的审美。
如今好莱坞那帮脸盲终于也和咱们接上了轨,早些年但凡有华裔出场,我都会心想你们把种族歧视表现地这么赤裸裸真的好么?
比如那个把哈利波特迷地神魂颠倒的秋张,找一个通古斯脸型的黄种人来演,选角导演你的良心不会痛么?
哦,反正金妮也是你选的对吧,破罐子破摔了是吧?
一部把爱情、动作、科幻、漫画、电玩拌在一起的大拼盘,丰富又可口你能看到金庸武侠情节,甚至还有《西游记》影子爱情是一场游戏,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爱情也是一场战争,不仅要战胜情敌,还要战胜过去,战胜自己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接受Ta的过去打败它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放下自己的过去并抛弃它艾伦•佩姬 迈克尔•塞拉 三年前一起演了《朱诺》,现在都红了一个出现在《盗梦空间》里,一个在这里最后还是提出了那个爱情里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到底该选择爱自己的人呢,还是自己爱的人但不管怎样,爱一个人就希望TA幸福哪怕 失去她
本片的画面运用了游戏机闯关的风格,在一开始确实很吸引人,但看的久了就有点无聊了。
Michael Cera还是那个Superbad里的宅男,遗憾的是他没有带来哪怕一点清新的内容,还是延续着自己的老路子。
整个剧情的发展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这是拍给小学生看的电影吗,不太理解为什么各方给他这么高的评价。
倒是取景方面导演强烈地表现出多伦多的农村特色,这是本片唯一到位的地方。
这部电影真是天马行空,在技能设定上,v星人的隔空控制,火焰掌,忍者常用的消失烟幕弹,乐器生成的龙和猩猩,都让我很意外,不过很合我的口味。
里面很多小幽默太惹人笑了。
比如介绍Scott宿舍的那一段,画面依次显示哪些物品属于Scott,哪些属于他的同志室友,整个把我笑翻了。
还有半夜Scott醒来时,他同志室友以及其bf,bf2依次醒来的情景,让人简直受不了了。
还有Scott他姐姐,真正是把八卦发挥到了极点。
当然,Scott经常说的“I guess I want to pee”, 也是让人笑到极点。
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我真是太喜欢这部神经病一样的电影《歪小子斯科特大战全世界》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就凭这一部电影,鬼才导演埃德加赖特也能跻身我最喜欢的导演前列(当然他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其实更成功,更何况他还拍出了我跟大王都超喜欢的《极盗车神》)。
我们游戏行业近年热议“游戏改编电影”,而埃德加赖特早在2010年就把“电影+动漫+游戏”玩的出神入化:这部电影完全把剧情线弱化,用超高速的剪辑、动漫化的屏幕分割和字幕展示、游戏化的动作设计和UI特效,送给我们一场光怪陆离、脑洞爆炸、荒诞至极的神奇观影体验。
而关键是在这么多元素的混搭下,观影节奏居然非常舒服,台词设计智商在线,笑话都很高级很好笑,不得不为埃德加赖特导演这一波惊世骇俗的操作大大点赞、深深佩服!
可能也是因为导演的才气和剧本的神奇,这部电影吸引到了超多大牌团队和演员加盟,剪辑是一直跟导演合作的乔纳森·阿莫斯(《极盗车神》剪辑),摄影是《黑客帝国》的摄影师比尔波普,动作指导是华裔武指、指导了《王牌特工》和《海扁王》的张鹏(可以脑补下你们会看到什么动作画面),视觉特效是后来《死侍》的导演蒂姆米勒😱。
男主迈克尔塞拉和女主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真的不太知名(但女主片中扮相很棒哦),但配角……美队克里斯·埃文斯、超人布兰登·罗斯(《超人归来》里超帅的超人)、惊奇队长布丽·拉尔森、《完美音调》女主安娜·肯德里克、韦斯安德森御用男主詹森·舒瓦兹曼……阵容惊人不😂😂😂😱😱😱超遗憾没能在大屏幕看到这部神作,即使放到今天依然属于“离经叛道”、“不伦不类”、“神经兮兮”的这部作品真的是想象力的盛宴和超级前卫的创新实践,我强烈推荐每一个喜欢创意的都看一看,真的没想到电影还能这么玩😂😂😂
Michael Cera真是红人,时不时冒出来。
之前看他演的Youth in Revolt,很不喜欢。
这一部倒是看得饶有兴致。
完全不靠谱的故事,反而让人丢了很多警惕,不会用苛刻的评判标准,去问符不符合逻辑,有没有道理。
To get a girl, you have to defeat her seven evil exes.这事本身就是bullshit。
赢在故事编排,小细节的处理。
Scott的妹妹是Anna Kendrick扮演的,是说那么眼熟,Up in the Air里的Natalie。
全片用我们熟悉的电子游戏的方式来呈现,那些掉血,掉金币,打怪升级的场景,无一不让人觉得眼熟(暴露年龄系列),但一直是这样的呈现方式,会腻。
所以可能你并没有发现导演或者编辑想要表达的意思--所有我们曾经的过往,都会在我们开始一段新感情时纠缠着我们,那些前任们,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记忆和我们成长的痕迹。
当有一天,我们终于遇到对的那个人时,这些过往会拖着我们彼此,羁绊着我们,不让我们往前走。
同样,如果那时,你不是单身呢?
那又该怎么办?
---下方有剧透电影一开始男主向朋友们宣布自己交了个17岁的女朋友,还是个中国人。
可能有人不理解这个设定,但实际上,这个女孩儿形象对于大部分欧洲男性来说,都是理想的另一半。
曾经有一个调查,亚洲女性是唯一一个符合所有不同种族的男性择偶标准的族群,而且打分都很高。
所以这个亚洲的年轻,可爱,对男主满是崇拜,并懂得欣赏男主所爱的女性形象,对于大部分男性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但,后来男主的梦中情人出现了。
他无法对完美的女友说分手,但又控制不住追求梦中情人。
第一次见到梦中情人,一头粉色的头发和男主梦中的样子一模一样,这就像我们每个人心里的梦中情人,有一天这个人真的出现了,在我们的身边,她并不是别人眼中的完美,但是是我们心里的完美,那么,在世俗的完美和自己心里的完美里我们会怎么选择?
男主选择了follow his heart,但这就意味着要与别人心里的完美女友分手,于是,男主犹豫了,劈腿了。
对于劈腿,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承认和直面错误,一个是逃避,哪个对哪个错,这个问题到了最后对战大Boss时,导演用对比的方式回答了。
之后男主开启了对梦中情人疯狂的追求模式,梦中情人说她有7位前任,每一位都会对男主发起挑战和你死我活的追杀。
这就回到了题目,我们每一个人的过去,那些爱过的人,看过的风景会不会成为今天,现在,陪在你身边这个人最大的障碍呢?
那个午夜梦回里,你无意识中喊出的名字,那个被你拿来无数次与身边人比较的人,那个困扰着你心里无法尽情去爱的人。
这样的人,这些前任,会成为另一个想进入你内心的人最大的障碍,你会往前走吗·?
片中的女孩一开始决定放弃男主回到前任身边,后来呢?
留个悬念给大家自己看吧。
整部电影里最让我觉得漂亮的固然是那发色不断变化的短发姑娘,但她很可惜在这部电影中只是一个花瓶般的人物,或者是因为她太耀眼了,反而让我有了逆反情绪般的把她往空洞里去描绘。
小姑娘的大眼睛、短发和并不算不丰满的身材的确会吸引众多男性的目光,但我反而更在意那个一直在“性爱波弹”乐队中打鼓的满脸雀斑的可怜女孩儿。
她和男主角斯科特有过一段悲惨的往事,她每次大声嚷“我们是性爱波弹”时,我都会感觉她的心正在燃烧。
整部电影的电子游戏化让人看得焦躁,为何我所生活的世界就不是个电子游戏呢?
为何我就没有奖命和打赢了掉金币而且不会被警察追杀的主角命呢?
电影中冷幽默的大量贯穿会让一些看热闹的影迷感到沉闷,整部电影的节奏看起来很快实则却让人觉得凝滞,这不得不说是导演在剧本和拍摄技法上的不够用心,光有个电子游戏的壳儿可不行哦。
至少你要学习一下格斗游戏的爽快感是如何做到的——这可不是拟音词、血槽和看起来很炫的招式就能摆平的,它需要的是更细化的细节。
嗯。
现在它的海报挂在我房间里。
意外惊喜是原来导演是《僵尸肖恩》的导演。
原来原来。
不管怎样,可以说,它疗愈了我。
本质上,我喜欢rock、电玩、激动人心的fighting,以及大团圆结局。
anyway,酷哔了。
好吧,我之前很心急地列出了今年我个人最喜欢的十部电影,我后悔了,因为我在列之前没有看到这一部《斯科特对抗全世界》,就我而言,今年最动人、最cool、最有想象力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足以让我high很久。
Edgar Wright的表现让我相当惊喜,他之前拍摄的《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都是小成本的电影,都是杰作,但是作为一个英国本土导演来到了好莱坞,这让人很担心他会不会变得像以往那些外籍导演一样在高预算之前栽跟头。
可是,事实上环球开出的六千万预算没有让他头昏脑胀,而是给了他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
这部电影一如他《热血警探》中一样运用了大亮炫酷的快速剪辑方式以及出色的镜头语言,而且在各种有趣的特技效果产生了强烈的化学效应。
影片算得上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那就是电玩风格的游戏,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场闯关游戏,一个玩乐队的闷骚男与心仪的女孩儿的7个前男友的一场场对决,打怪、升级、拿装备、打Boss,一样都不少,这也就是影片最让人兴奋的一点。
每一场打斗戏都制作的相当赏心悦目,出色的配乐,完美的剪辑以及各种花哨的动作和特效场面让每一场决斗都是高潮。
而影片对于女主角七个前男友的设置也颇为有趣,有自恋的异国装逼男,有只吃素菜的超能力超人,有移动迅速的女同志,有擅长音浪的双胞胎等等,每个人的能力都被表现的淋漓精致,这也就让影片的每一次对决让人看得畅快淋漓。
影片的故事其实很接近那些独立的爱情片,讲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自我认知的过程。
影片中表现的感情关系其实算得上是我这几年看过最复杂最凌乱的,但是导演有条不紊的处理下让一些又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影片的男女主角都是感情上的失败者,一个是在不断变换男友种找寻自己,结果越来越迷失自我,一个则是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感情后毫无主见,甚至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就像女主角说的那样,欢迎来到混蛋联盟,感情让人变成混蛋,可爱的混蛋,但是这不是一场恋爱的目标。
影片提出的观点相当大胆,其实恋爱不是为了那个爱你的人,而是你自己,恋爱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而不是一味地为了那个你爱的人抗争到底。
影片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设置就是那个中国女孩儿刀刀,最后是她与男主角战胜了Boss而不是女主角和男主角,我想导演之所以这么安排无非是像提出自己的感情观,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有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而大部分时候这两个人不会是同一个,你应该如何选择,你会为了你爱的人拼得头破血流而去伤害那个爱你的人。
看到最后其实挺心酸的,那个刀刀和男主角说去追她吧,反正你配不上我,其实爱人和被爱不是一样可悲,爱一个人承受的痛苦是何等的强烈。
我真的很遗憾不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电影,我也为这部电影的票房乏力感到可惜,对不起,Edgar Wright,你的影迷们让你失望了!
Mary Elizabeth Winstead的造型是在模仿《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里的Kate Winslet吗?!(64/100)
太用力地电子游戏化了,几个人一起看的,打打闹闹半部片子后我们就疲倦了。
西方电影终于找到了容纳东方流动作的容器:电子游戏!Brad Allen大胆设计了音波功和长鞭对大锤,加上特效,效果爆棚。肢体已经不僵了,只是还欠流畅和力度。电子游戏的说明字幕和音效配上华丽的画面分割,左右遮挡剪辑,比speed racer更炫。可惜在两个女生间摇摆的立场拖累了剧情
什么玩意。。。难以吸引我
三星半。视觉游戏化风格挺喜欢的,加上青春元素和劲爆的音乐,耳目一新,剧情什么的就有点……
爱死这部电影了!经典诞生!★★★★
电漫摇滚小青春,拍得很活
十多年来媒体杂交的集大成。电玩版的环球片头正式宣告,电影现在反过去,模拟电视、漫画和电脑,并以此为最潮最酷。
2010年最酷、最炫、最KUSO的电影,没有之一。
电游、摇滚、谈恋爱、打架、颓废,出了这些,我什么都没看到,哦,对了,还有宅男
Actually,I don't like the story at all.I can't imagine that a man will fight with seven mans just for a girl.It is impossible in our daily like. And I also don't like the actor and actress.But there are a lot of scenes which will make you remember the play time of fighting ga
剧情人物均装嫩扮酷、恶俗不堪,让人看着恶心;摄影、剪接、特效整的花里胡哨、一塌糊涂,让人看着闹心。
boring...
这片子到后面抽风的太厉害了......
怎么我觉得适合你的不是游戏里的碧奇公主,而是陪你玩游戏的2p啊。。
就一美國版《武林外傳》
浪费时间的烂片
Why did I even bother with rubbish like this?
4.8星。两个遗憾:一是Edgar Wright同学太漫迷了,致敬桥段做得120%到位,但是缺损了自己的风格。二是结局不给力,没跟上原作的节奏,所以也难怪不少群众反映爱情戏没意思。
累死我了,EW才华没用对地方。曾经有一阵分不清Winstead和Deschanel,后来多总结接片品位,分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