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好电影有三种:一种看的你肾上腺激素分泌精神兴奋视觉冲击感棒的如《变形金刚》,一种故事情节紧扣看完荡气回肠如《低俗小说》,还有一种看完开始思考自己思考生活思考下半辈子如《人间失格》。
这部电影是第三种。
有段时间没有静静的坐下来认真的看一部电影了。
依然是8点下班回家自己煮着面,亮着的屏幕,黑着的房间。
选择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剧本改编自我喜欢的一个作家艾丽莎门罗,虽然我读的是她另外一部作品《逃离》而不是改成这部电影的《熊从山那边来》。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开场,山野中的皑皑白雪,简朴却又精致的房子。
老花镜,热咖啡,羊毛衫,暖暖的壁炉,一尘不染的地毯,一起相伴多年的他和她。
起初以为是和《桃姐》一样的题材,温文儒雅的退休大学教授格兰特和她老去却依然动人的妻子菲奥娜已经一起生活了44年,彼此依赖彼此习惯彼此照顾着,偶尔妻子会抱怨儿子只会寄礼物却不回来看他们,直至有一天,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
对于终生伴侣而言,生老病死应该都在准备中,准备陪伴她,照顾她,呵护她,甚至……送走她。
他曾经的风度翩翩,她曾经的温婉姣好,都会被时间和年纪冲刷掉,剩下的都是风烛残年,和彼此。
也许这部电影如果按这样的剧情发展,只能说是一部普通电影。
可是它的结局就像它的译名一样,峰回路转。
当格兰特看到了他的菲奥娜在养老院里穿着她从来不会穿的俗气的衣服,一脸甜蜜的依偎在另一个老头的身边时,他惊愕的问护理人员这是不是我的妻子。
不单单是忘记了你,甚至把你从脑海里赶了出去,请进了另外一个人。
Away from Her,是的,她离开了。
你爱的爱你的灵魂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一副一样的躯壳继续的留在你的生活中,留在你的记忆里。
可是你没有选择,因为你的记忆里你是爱着她的,所以你要让她幸福让她快乐让她享受最后的时光。
这才是终极爱情,我们都还做不到的爱情。
所以一切在生与死面前,在精神上得分离前都是那么得无关重要。
愿岁月静好,愿爱情静好,愿你们也都安好。
朱莉-克里斯蒂沉寂已久的作品...我满怀期待去看...虽然影片在故事叙述上有所纰漏...但瑕不掩瑜...也算上乘.也许是因为我还年轻..无法体会到老年人在那个年龄阶段真正的心态...但不可否认的是...时间带给他们更多的礼物除了儿女..唯有那一层层积累起来的记忆...但如果你并无儿女...唯一的记忆也离你而去...你该怎么办...时间是有气味的..你能寻着某个时期的味道...寻到有关它的一切...Fiona她只是希望自己能够独自面对...当她能寻到有关记忆的味道时...她只能在寻觅中让自己沉沦...因为她没有继续寻下去的动力和缘由...所以她时常困惑...作为Grant,他是如此爱着自己的妻子...因此他始终认为两个人相濡以沫45年的岁月是什么也无法替代的...即使是病魔的纠缠...但当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激动...向早已忘记他是谁的Fiona告知自己就是她的丈夫时...Fiona只是带着惊恐和几分错愕语无伦次地说:...明天...也许我们应该明天见我想...他认识到妻子是真的失忆了..当然他也怀疑过妻子是否出于故意...但理智还是战胜了自己...他承认事实...当一个人失去了一切之后...连最后的依靠也没有了...那将会多么颓丧和令人心痛...那本<冰岛来信>...Grant读了很久...就像宣读着他们曾经的誓约..表面上不说只是想让自己妻子能够好受一些...再好受一些...结局让我有些意外...但是也似乎在情理之中...人...毕竟是有灵性和感情的动物...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闪回镜头...Fiona年轻时的貌美以及他们共同相处的那些时光...仿佛是在帮助Fiona寻回记忆..也仿佛是对彼此45年的挚爱作的一个美丽纪念...风雨过后呈现的那一个往往最让人心神荡漾...用双手轻轻拥抱...轻叹一声:原来你还在...
上着上着班睡着了还做梦了,梦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醒来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前几天打针翘班在家看电视的时候随机看到的电影。
电影叫柳暗花明,讲的是一对相爱40年的夫妻,因为妻子得了老年痴呆要送进疗养院,两人不得不分开30天,让妻子去适应疗养院的生活,可是在30天后,丈夫心心念念的捧着花去见妻子的时候,却发现妻子已经忘了他,把情感寄托在另一个病友老头身上。
他每天去看她,看她逐渐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女人,穿不是她的毛衣,梳不是她风格的头发,爱另一个人。
丈夫做了一切都无济于事,她依然想不起他,也想不起他们那“不会被击败的40年”,所以他近乎自暴自弃的,试图帮助妻子去爱另一个人,再这个过程中妻子又忘记了那个病友,重新对丈夫有了新的情绪。
电影很戏剧化,但是看完了突然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真的很浅薄,人们把经历刻画在记忆里,靠记忆里的情绪习惯性的相识相爱,可记忆很轻易就会在有意和无意中被遗失,现实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执念,一旦选择放弃,那这40年的曾经只用一秒就能全部成为泡影,用40年来相爱的人们,只用一秒就会变成两个陌生人。
Away from her.
当你发现你爱的人出轨之后,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菲欧娜发现她身为大学教授老公出轨了,是和他的女学生。
该怎么做呢?
他说只是一时失误,他会带她离开这里,到新的地方开展新生活。
该狠心地与他分开,让他后悔一辈子么?
人谁无过,只是一次出轨而已,需要如此反应过激么?
若真的分开了,反倒是顺了那位自杀的婊子的意了,再不用说自己也深爱他,为了一时错误放弃自己所爱,怕是自己也会后悔一辈子吧。
她爱着他,他也爱着她,为了一次出轨,何必呢。
但有的东西丢了就是丢了,怎么样都弥补回来。
他真的按照他的承诺,带她来到新的地方生活。
生活十分温馨,幸福,但是每当她望着他笑,看着他的睡相,看着他充满爱意的眼神,心里总会不由的刺痛一下,想起了当年他出轨的事情。
该大吵大闹,该得理不饶人么?
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他全心全意的爱着自己,她又能说什么呢?
不幸福吗?
当然不是,幸福极了。
没有必要抓住过往不放。
他们谁也没有在谈到当年那件事。
她得了老年痴呆症。
她开始不记得事情了,不记得今年是第几年,不记得回家的路,她甚至还觉得自己都快要不记得自己是谁了。
但是当她看到他,还记得自己对他的爱,也记得当年那件事。
真可笑,那么多事情不记得,却任然记得那件事。
为什么,为什么?
想必是自己对他的爱吧。
正因为自己的对他深爱,才放不了手,才会记得那件事。
之前也认命了,觉得自己一辈子大概也会这样下去了,因为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忘记他。
可是现在自己患上了老年痴呆,这是不是上天给的机会,让她忘掉他,忘掉爱,忘掉幸福,忘掉背叛,忘掉痛苦,重新开始呢?
她下定决心要把他忘记,她也做到了。
她开始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昨天做过什么,但她却记得每天都来探望她的他。
当她说不认识他推到她面前的男子时,他脸上的表情让人心疼,她害怕他会离开自己。
于是她用手抱紧他,抬起头,问他是否爱她,求他不要离开她。
爱情很脆弱,一旦破坏便无法弥补。
若没有老年痴呆,怎能忘记背叛,则能忘记锥心的痛,怎么能忘记他/她?
更别谈什么重头开始,重新来过了。
讲述相濡以沫44年的夫妇其中一方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故事。
不禁想起张爱玲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实在是最悲哀的一首诗。
此时甚有体会。
这八个字,原本以为是最浪漫的事。
可生死的事,都是人生大事,又岂是我们能做的了主的呢?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中间的状况和意外太多,那些不确定和未知,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如此不同。
观影时不断想到同样题材的《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只是该片自然写实可信的多,并非简单情意绵绵,浓情蜜意的谈情说爱,它并不轻松。
想着,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做呢?
会在忘记之前,努力的回忆,努力的记录,然后独自离开。
这对大家都好。
别以为我失恋了,现在没有恋,又何来的失呢.因为away from her的名字,我选择了这电影,之前我对这电影完全不了解,可当我看过之后,我就深深地被感动了.有时候你很明确地知道你要去寻找一样东西,你找着找着,突然,你自己会问自己,你到底在找什么.你忘记了你要寻找的东西,虽然你知道你确实要寻找它,可你这时候是无论如何不知道它是什么.慢慢地,你什么也不管了,也管不了了,慢慢慢慢,你就觉得你好像逐渐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了.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不知什么时候有种感觉,这是<脑海中的橡皮擦>的另一个版本.四十年的相处之后,她让他送她去医院,在她的房间里,她对他说:"我想和你做爱,然后让你离开.因为我要待在这,而你的停留让我更加无法承受,我说不定会痛哭起来,无法停止...""go now,go now."他还拥着她,他的鼻息还在她的耳边回响,她强忍着泪水说了出来.他吻她的肩膀,匆匆离开.她用双手掩面.或许泪水顺着指缝流下.一个月的分离,这期间他忍受着怎样的痛苦.可当他来到这的时候,她好像完全忘记了他,没有了她的顾及,他手中带着的那束美丽的花朵也在暗自哭泣.他带着它们穿过了走廊,独自离开......她的身边是另一个男人...一次次地探视,换来的只是一次次的独自等待,到底该怎样去让她回想起那四十年的爱?吃醋,但不在乎,又怎么会去吃醋呢!他是太爱她了,所以才吃醋.开始想办法让那个闯入他们生活的男人离开,可是当他离开后,她慢慢失去了方向,糟糕,慢慢糟糕.可这简直是对他的最大的折磨.他为了他的爱,努力地去让她更好,最后的一幕真...抱歉,我找不到词语形容那感受.在他带着那个男人来到她的门外,她又想起了他...不得不再次说这片子的配乐,除了其中他们跳舞,他第一次去医院二层,还有片尾曲,其他的音乐全部是器乐演奏,短短的器乐片段,却结合着剧情直抵人心.
最近重温了一遍电影《柳暗花明》。
讲一对老夫妇格兰特和菲奥娜,他们退休后居住在城郊美丽的湖畔,丈夫生性风趣幽默,妻子也优雅高贵。
他们虽然膝下无子,但已经相依为命走过了四十四年。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也会一直相伴直到被上帝召唤的那天。
然而故事在一个冬日早晨发生了转折,那天下起了大雪,菲奥娜习惯早起,她独自出门沿着惯常散步的小道去赏雪,却一直到天黑也未见回家。
格兰特担心她出了什么意外,于是到处寻找。
当他找到老伴时,发现她正坐在路边被冻得瑟瑟发抖,原来菲奥娜不知怎的忘记了回家的路,只好原地等格兰特来找她。
很快地,菲奥娜的记忆力变得越来越糟糕,她时常会忘记一些常用物件的名字,会不记得刚刚使用过的东西搁到哪里去了。
一开始格兰特还拿老伴的健忘开开玩笑,但终于有一天,当菲奥娜把刚刷干净的平底锅重新放进炉子去烤后,老头失去了往日的幽默。
在自我意识还算完整时,菲奥娜坚持搬进了一所专门收治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养老院。
格兰特每天都去看望她,他是最早到来的探访者,也是最晚离开的那个。
每次去他总会带上一束鲜花,然后坐在安静的角落,看着菲奥娜度过她的白天。
他知道最后的结局。
短短数月后,菲奥娜已经彻底认不出他来了。
虽然很悲伤,但格兰特仍然坚持每天去探望他的妻子,然而有一天,他发现菲奥娜对住在养老院的另一名患者产生了感情,他彻底心碎了。
格兰特经过长时间痛苦而艰难地思考,最后终于决定尊重菲奥娜的选择,只要她过得开心。
那天,老头最后一次去菲奥娜的房间探望,他推开虚掩的门,看到她正背对着坐在阳台的椅子上。
秋天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爱人花白的头发上,形成一片朦胧的光晕。
她听到后面的动静,回过头来。
就像他千百次回忆中的那样,微笑着,优雅地起身,拥抱了他。
就在那一瞬间,他在老伴的眼睛中看到了一丝熟悉的神采。
他听见她喃喃地说:“亲爱的,请别离开我,别离开我” 。
老头子哭了。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将前尘往事一笔勾销。
当回忆日益模糊,他的音容笑貌渐渐斑驳褪色,而某一天突然想起,发现不管怎么拼命地在脑海里搜寻,都抓不住一丝一毫了。
只能长叹一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只是童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忧伤的美丽,谁说能定格在回忆中,也只有那份忧伤,会永远留在心底吧。
也许某一天,我也会不小心将某个人忘记。
也许忘记,才是最好的结局。
有些事,明明知道是错了,也还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
有些人,明明知道是爱的,也只能放弃,因为没有结局。
有时候,明明知道没有路了,却仍要走下去,因为习惯了。
唉,忘了就忘了吧,未来活在心里,若是心要死去,未来便已在枯萎。
就让往事都随风,只因昨日全是梦。
这是一部关于黄昏恋的电影,或许和我的生活还距离太远,然而,它的沉郁沧桑的情调,内敛深蕴的感觉,像一杯冬日的暖咖啡,缓缓地,一点点浸润心灵。
之前看过一部同类题材的《恋恋笔记本》,相比之下,《柳》是更纯粹的文艺片,而前者其实不过是文艺的外壳包裹着商业的内核。
因而,从观赏性方面来看,似乎《柳》稍逊一筹,它那缓慢的叙事,平淡的情节,或许是当下商业社会中的许多人所无法忍受的。
然而,惟其如此,情感的微妙之处才能细腻地呈现。
虽然影片在开头即让我们感受到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44年的深厚情感,并且这也确曾让菲奥娜在确知自己患上帕金森时犹豫徘徊,但最终她还是勇敢地选择离开爱人,去治疗中心生活。
这让我看到优雅高贵的她独立自主的另一面。
又或许,她是要在自己完全迷失之前,为自己保留最后的尊严。
而不论她是否迷失,是在家中还是在治疗中心,格兰特自始自终都尊重她的选择。
甚至是在治疗中心,意识已然不清醒的她,在混沌世界中与另外一个病友相爱,痛苦中的他,为了让她快乐,忍受着失去心爱的女人的巨大痛苦,去与对方的家人协调,把那个同样混沌的第三者送回她的身边。
这份爱的深沉与宽广,犹如影片中一再出现的雪原,默默无言,却始终围绕、伸展。
其实影片对感情的呈现无疑是残酷的——最爱的人就在你眼前,她却已经如同陌路,或许她永远都不会知道你的付出,了解你的疼痛,知道你的绝望。
谁能知道,迷失的病者与清醒的健康人,哪一个更幸福些?
也许导演也不忍将这种残酷表现到极致,因而影片的结尾正如片名一样,出现了一点亮色。
但是这一点亮色又能维持多久呢?
或许所有人都会对此悲观。
就如《恋恋笔记本》中老夫妻最终在爱的清醒中携手同眠而离去的结尾,没有人能否认那不过是一种太美好的理想幻景。
人生就是这样的绝望。
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主题,要想点什么,要说点东西,在黎明与黑暗之际,要坚持点什么,要爱点东西。
9/10黄昏时分的孤独也许是最让人感到恐惧的事情。
当与你一生相伴的那个人、那个你曾经以为会陪你一直走到生命尽头的人渐渐离你远去时,除了任往昔的回忆彭湃的涌上心头、占据你的心情,你还能做什么呢?
当她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觉得两个人咫尺天涯、你又无力挽回时,你还能做什么呢?
人生迟暮的无奈与苦痛,混合着相伴一生的回忆与温暖,酿就了这部引人惆怅、又感人肺腑的影片。
无论是黄昏时的那一轮明日,还是微光下的那一抹阴影,都化作人心中最深远的一缕情怀和一丝震颤。
皱纹、银发、涣散的瞳孔、行动迟钝的躯体以及记忆的遗失、绝望的坚持、无边无际的孤独……似乎眨眼间我们也会满头白发,浑身上下散发出老年人衰颓的腐臭。
衰老,大概是青春的我们永远无法想象的恐惧。
将加拿大的冬天作为这部以老年人为主题的电影背景实在合适不过——白,灰,雪,冷寂,毫无生气的乔木林……以至于当几株黄色的植物出现时,充满生命力的鲜亮之色竟让人心头一震,正如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的场景,短暂的缓解了观影的沉重之感。
一对膝下无子的暮年夫妇,妻子患了老年痴呆并在完全失去记忆之前决定让丈夫送自己进养老院,丈夫忍痛照办,然而进了养老院的妻子却完全忘记了丈夫,并且和另一个老男人开始了一段新的恋爱,痛苦的丈夫依旧每天去养老院照顾妻子,目睹着妻子和另一个男人之间的一切。
记忆是一切生活痕迹和感情体验的载体。
失去记忆的人可怜,而需要面对记忆空白者的人更可怜。
空守着失去记忆的恋人,是中途放弃还是坚持到底?
年轻的人定会选择前者,因为有青春作为筹码,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
但如果人到暮年,另一半几乎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时,除了坚持到底也许别无选择,因为此时的放弃相当于对自己过去几十年生活的放弃。
可惜的是丈夫扮演者的表情无比僵硬,出现最频繁的便是那张千篇一律的受伤的老脸,最初这样的表情还能唤起人对他的同情,但随着次数的增多终于由同情逐渐变为麻木。
影片原本就节奏缓慢,这种缺乏层次的表演更是雪上加霜的增加了影片的枯燥无味。
妻子的表演相对而言更加精准甚至丰富,把一个困惑、可悲的失忆者扮演的恰到好处。
感动瞬间:丈夫带着妻子的新男友去看望患病的妻子,而妻子因为经历了独自调养的过程完全忘记了新男友(由此可见记忆的丧失的速度之快),反而对天天来探望自己的“陌生人”——丈夫有了感激之情。
wife:U could have just driven away……Forsaken me…husband: Not a chance. 也许,观影两个小时,就是为了等待此刻。
译名很特别!~
影片的开端很美
Judie真的还是一如既往的美啊...
老夫妻间的爱情,真的相当感人。
本片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改编剧本提名。说本片做作一点也不为过。借着阿尔茨海默症的头,卖着婚外情的肉,还得让你为之叫好。大家都知道,阿尔茨海默症的最初表现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记不住,随着疾病的发展,慢慢只剩下最初的记忆。最后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而本片的病患居然可以忘记相守44年的丈夫,移情别恋?!
看完原著马上搜来看,完全没法耐着性子看下去啊
真挚。
记忆是一个朦胧的概念,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场残酷的游戏。
大叔好专情,真伟大
@2024-06-04 09:17:53
最残酷的是,我在,你已经离开;最残酷的是,我一直记得,你早已忘记;最残酷的是,你的快乐与悲伤、欢笑与泪水,都与我毫不相干;最残酷的是,我终于可以放下了,你却又提起......
门罗的小说看过一本,极度优秀地写法。但本片改编的电影却很平庸,节奏过慢。开篇过早阐明妻子得了失忆症,比英国电影《伊丽莎白不见了》差了很多很多,难怪本片没什么票房。男女主演也不怎么好,表演浮于表面。20分钟,中途弃剧。
“我想和你做爱,然后让你离开,因为我要待在这,而你的停留让我更加无法承受,我说不定会痛哭起来,无法停止。”
一开始我以为“他觉得妻子是装的”这段是想表达他难以接受事实,但是演员情绪传达得的确好,还有结尾的确也算解惑了。再结合一下原著的书评,我最初理解的“柳暗花明”好像和电影想表达的“柳暗花明”不太一样…
那条光亮的走廊,你我仿佛渐行渐远。可我要紧随你的足印,永不分开。
How to leave you alone
适合重阳节观看
还不错
文艺男女确实跟我三观相悖
要优雅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