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才注意到它的英文名“A Taste Of Love”。
不得不赞赏香港编剧们的英文素养,这个英文名简直就是中文名“美味情缘”的完美注解,此“Love”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将本剧的主旨“食物可以传递感情”完美的表达了出来,关键是用词简约,真有片中大厨化繁为简直指味蕾的超级功夫。
2、全盛时期的港剧果然制作精良、注重细节。
就以乔花枝去打听马友行踪的三个场景来说,第一个明显星级大酒店的架势,大堂金碧辉煌:第二个就差了一等,但也看得出是个中档酒楼:第三个就明显属于街边小店。
而且三个场景被问到的人明显又符合各自工作场所的语气神态,第一个厨师斯文有礼,第二个经理亲切幽默,第三个的伙计们粗鲁而直接,再加上最后闯进来伙计的带有信息的台词,转到马友街头卖生菜鱼丸的镜头,可谓是顺理成章,行云流水一般,再加上台词幽默风趣,让观众未见其人,先闻其事,然后充满期待,技巧非常成熟。
这样一个不到1分钟的镜头,却有这么大的信息量,衔接的确如此流畅自然,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当初港剧风靡一时,并不是浪得虚名的。
3、作为一个讲美食的剧集,本剧也下了非常多的功夫。
当然,本剧主要也是讲香港人非常擅长的海鲜。
从百里鲜的大众菜式“三宝”,到翡翠轩的矜贵高档菜式,还有街边摊档小吃,可谓是全面而立体。
故事在南丫岛一家濒临倒闭的海鲜店“百里鲜”里发生。
吴启华饰演一个孤僻古怪的天才厨师,因为挫折而意志消沉。
一度放弃当大厨,在街边卖鱼丸。
后来为了报恩,接受女主邀请,去“百里鲜”当大厨。
陈慧珊饰演的是温柔感性、内心坚定的“百里鲜”继承人。
虽然不怎么会做饭,但却是饭店真正的灵魂人物。
因为是私生女空降,还要瞒着其他人,发生了不少逗趣事件。
故事没多特别,但整体氛围轻松温馨,看着很舒服很好玩。
两个主演的爱情戏部分,是最精彩的。
从相互信赖的伙伴,到一些小暧昧,都很好看。
很有意思的一点:男女主名字分别叫马友和花枝,加上滕丽名饰演的前女友苏眉,名字都是鱼类。
杨千嬅演的是活泼可爱的社交达人Candy。
林峯演的是女主弟弟,阳光善良,但有点任性不靠谱。
这一对,互动也很有趣。
配角人物个性也非常鲜明。
舅父舅母、侍应品叔娜姐,还有石九公石小鱼姑侄等。
虽然有人时不时有坏心眼,还有敌对方,但依然全员小可爱。
挖宝系列·TVB冷门好剧推荐004
这部剧里,爱情里处处都是女生主动去选择,女生惯于去付出,去要求对方改变,去主导爱情。
90年代港剧所传达的价值观,是追求你想追求的,得到了好好珍惜去开心,得不到简单生气一场就算数,输家不气馁,赢家不骄傲,做不成恋人,都能够做朋友。
不是表面说说而已的朋友,还能行街聊天,讲心事,遇到麻烦会帮忙,依旧是彼此重要的人。
相比起一心人白首到老,港剧所描绘的世俗生活,才是真正的童话:被邻里羡慕自己老公是唯一一个不犯“天下男人都会犯错”的菊姐,把三观“正”讲道理看得最重要,在发现金枝是过世老公的私生女,也是生气到赶金枝出南丫岛,又在腰痛收到金枝买的膏药和拔罐时,被关心感动,让她搬来一起住,甚至让金枝给爸爸上香。
Esther追求酒店行政主厨Gorden,主动约吃饭,让他教煮饭,找他帮忙,结果Gorden心仪Esther室友兼闺蜜Sue。
Gorden一番苦追后,Sue被打动在一起,Esther只是假装生气扮作要赶Sue出去,其实依旧是祝福,并不真的介意。
同样还是青梅竹马十几年石小鱼,在公平竞争江上游的剧情里,敌不过集团千金大小姐落难几个月的同事感情。
赢不了爱情,还是快快乐乐三个人是朋友。
八卦男夏枯草,不顾鱼档糟糠妻,婚内出轨图书馆前台阿贞。
听到阿贞怀孕,更是骗老婆钱拿了三十万给阿贞买楼,结果阿贞也没真心与夏枯草一起,三十万钱一到账就与肚子里的小孩他爹一起远走高飞。
此时夏枯草回百里鲜酒家,被众人唾弃不说,更看到去法国散心的老婆又美又揽住法国人的胳膊。
编剧仍好心让老婆带着肚子里的孩子,回来百里鲜重新再一起。
最近火热的《why women kills》的复杂人设与情节,早在二十年前的港剧里就有了——敢于追求爱情,敢于看重忠诚,即使这些失去或者未得到,也是人与人之前的情感和连接更重要。
把狗血生活都轻拿轻放,玩笑得如同茶餐厅里喝杯奶茶,开开心心地过生活最重要。
90年代的港剧好看之处,是大家都拥有丰沛的爱意,爱生活爱朋友,爱自己爱家人,都积极向上地活着。
不拘泥于身份,不害怕伤害,放得下怨怼,勇敢地拿起。
鼓励追求理想,放得低金钱,永远都热烈地付出和与他人建立联系。
连酒店行政主厨拿奖无数,盛赞技巧完美的龙赐新,最后也在脏兮兮的小店里服务食客,才感觉到厨师的本分。
天分奇高创意无限的马友,从大酒店主厨,到小酒楼厨师,再到小食店掌勺,最后做回生菜鱼肉的路边摊。
桃李遍天下的厨王更是流连夜市炒蛤蜊,红豆冰,更有喝冰可乐要新鲜上火的玻璃瓶装汽水,杯子冰镇过,加冰要是可乐冰的要求。
本来想讲爱,又忍不住讲吃。
食物和爱的道理,金句”肚饿下碗面给你吃“不厌其烦地讲。
港剧固然追求为理想去金碧辉煌大集团发展,失意就出国散心变美长见识,但结局都会回到街里街坊的,明白“照旧”是什么的某记。
拿奖和被酒店里的食客称赞都不是本事,在不起眼的街头巷尾发现独此一家的美味,至今也还是心中的美食啊。
这部电视剧我是小时候有看过,觉得很好看,但是没有看懂,所以就国庆放假就补了这部剧,话说我小时候真的很喜欢吴启华演的电视剧,电视剧好像都是老好人,电影都是十恶不赦的坏蛋诶!
90年代的港剧风格都很喜欢,这部剧就是非常小的人物,工作生活都很简单接地气。
今天看来,里面的服化道都很简单和廉价,但是这些不能抵挡这部剧的可看性.吴启华饰演马友,是一个大厨,手艺了得,因与前女友分手而,忧郁、偏执、固执。
然而遇到了善良懂事的花枝,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互相有了好感。
这时候前女友苏媚又回来,想要与马友重修就好,最后马友选择了花枝。
重新看剧情好简单,因为重新看这部剧,发现了好多以前的小明星,今天的影坛歌坛的大明星,陈慧珊、马德钟、滕丽名(身材、颜值超级棒,我至今TVB除了黎姿就喜欢她了)就不多说了,以前TVB的主干力量。
林峰,初出茅庐,很年轻很有活力,很冲动也很滑头呀;杨千嬅,没想到她也在这里面,饰演千金大小姐,善良可爱、努力,一心只为自己能出唱片在小餐馆打工;话说她里面的那首插曲真的很好听《快乐与哀愁》大家可以找找听!
还有饰演石小鱼的徐濠萦,嗯医生老婆!
还是以前的剧好看!
吴启华——马友
滕丽名——苏媚
杨千嬅——宝甜
林峰——江上游
陈慧珊——花枝
徐濠萦——石小鱼
文/叶秋臣小时候看过一部剧,是吴启华和陈慧珊主演的《美味情缘》,里面还有林峰、马德钟和滕丽名等等熟悉的面孔在。
从2001年到现在,已经足足18年过去了。
叶秋臣一直想抽空写一写这部剧,但却始终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直到遇见了这次关于“味”的相关主题,才翻箱底掏出来这部珍藏已久的美食佳作,分享给大家。
虽然整个剧只有短短25集,但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味情缘》中的食物很多,菜式也颇具创意,更难得的是没有打开后金光闪闪或是滤镜很重,做菜时也没有近镜头和慢动作,完全就是平日里吃饭时的模样,非常亲切。
即便如此,却依然用美食吸引了不少追剧者的目光。
幼时看剧只顾着流口水,如今再看已经是另有深意。
这部剧叶秋臣看了至少十遍以上,可能是之前太过专注于食物本身,所以看个热闹罢了。
后来,才逐渐发现了这四个看似简单但却另有深意的道理。
1.你知道吗?
食物除了好吃,还可以传递感情陈慧珊饰演的乔花枝是一个私生女,她的父亲在一个叫做“百里鲜”的海鲜酒家做老板兼主厨。
因为身份特殊,所以自小她很少能够见到自己的父亲,在为数不多的记忆里,有一段花枝和妈妈在品尝父亲自创菜式的片段。
父亲说,你的名字叫花枝,这道菜叫做“花枝招展”。
你知道吗?
食物除了好吃,还可以传递感情。
比如说一个爸爸为女儿亲自设计了一道菜式,还亲手做给她吃,他最希望的就是女儿可以懂得个父亲通过食物想要传达给她的感情。
关于这句话,叶秋臣想了很多。
抛开珍贵稀少的食材不说,普通市场上卖的肉、蔬菜和调料的种类就那么多,加上不同的烹饪方法,由不同排列组合而形成的菜式总有定数。
那为什么还会有“小时候的味道”,为什么长大离开家后会想念“妈妈的味道”,为什么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朋友们会怀念“家乡的味道”?
其实我们想要吃到“小时候的味道”,是因为怀念了小时候的时光;希望尝尝“妈妈的味道”,是因为想到了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在一大桌山珍海味之前依然念叨着野菜的芳香,是因为我们回忆起了那个曾经的自己。
是因为这些味道比较好吃吗?
不,单纯以美食来评价的话,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程度。
我们吃的不只是食物的味道,而是感情。
2.马友的蜕变,告诉我们最好的味道其实是温暖的人心还记得马友刚刚登场时,就说了一句代表着他内心标准的名言。
他说,不是你的货不好,是我的要求高。
一句“要求”就立起了“高标准”的大旗,简短有力,叶秋臣至今都还记得非常清楚。
虽然马友做的菜非常好吃,但因为脾气性格的原因,他被许多酒楼驱逐出门,沦落到在街边卖生菜鱼肉的境地。
即便只是经营路边摊,但他依然没有放低自己的标准,所有的行事方法都按照他个人的意愿来操作,没有调料也不许外卖,对慕名而来的食客也是脾气很臭,完全做不到和颜悦色。
后来,花枝想要努力经营好自己身故父亲所开的酒楼,于是便找到了这位藏身民间的大厨,并承诺给他主厨的位置。
那时候的马友,也完全没有放低自己的标准。
他一开始拒绝了花枝,因为他觉得那个叫做“百里鲜”的酒楼已经再无起死回生的可能,他不想去浪费时间。
直到他看见花枝炒饭的那一幕,才让他冰冷坚硬的心逐渐软化下来。
虽然整个过程中的花枝都是手忙脚乱,食材下锅的顺序也都弄错了,但此时高标准的马友注意点却早已不在于此。
因为他回想起自己年幼时的窘迫。
在马友很小的时候,他经常吃不饱饭。
一个下雨天,他就躲在花枝爸爸的酒楼外,在垃圾堆旁边饥寒交迫,瑟瑟发抖。
花枝爸爸看着这个孩子,将他带进后厨,做了一碟炒饭。
花枝爸爸说,炒饭里加了姜,你吃后就会觉得暖和了。
就是这一饭之恩,让马友决心加入百里鲜,并在不断的磨合中与大家相处得慢慢融洽。
感动他的不是那一盘炒饭的味道,而是那颗温暖的心。
3.做菜者对食物的感情深浅,才是比赛胜负的关键马德钟饰演的龙赐新与马友都是厨神的高徒,但他们两个人却心生嫌隙已久。
龙赐新是标准的模板化厨师,他对待食物与马友的“高标准”不同,因为他追求的是近乎“完美”。
马友会在创意上略胜一筹,龙赐新则是在技巧上毫无挑剔。
在准备厨王争霸赛时,马友与花枝之间的情愫渐浓,并且一起研制出一道“鱼+羊”组合在一起的创意菜式“天鲜配”。
但天公不作美,马友之前因为误会而分手的前女友苏眉(滕丽名饰演)又出现,而这个苏眉又恰好是龙赐新的现女友。
苏眉忘不了旧爱,于是毅然决然向龙赐新提出了分手,并与马友再度复合。
虽然她们之间澄清了多年前分开的那个误会,但马友心里最爱的那个女人,却早已不再是苏眉了。
苏眉说,她希望马友能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菜式“眉开眼笑”参赛,于是在比赛当天马友无奈将“天鲜配”替换了下来。
最终,马友的菜式“眉开眼笑”以一分之差惜败给龙赐新的“蝶恋花”。
当时没有给满分的评委说,是因为菜品里的龙眼不够新鲜,所以在食材的准备上扣了分。
比赛结束后,马友的师父单独找到了他,并告诉他输掉的真正原因。
师父说,你以前做的菜,都有一份很强烈的感情在,但这次为什么完全没有呢?
在说到这句话的时候,马友下意识地看向了花枝,因为此时的他通过师父的点拨,已经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输的原因并不在龙眼,而是做菜者对这道菜的感情。
4.这碗粥不够香也不够软,但这是一份心意在经历争抢女友和厨王竞赛等等事件之后,马友和龙赐新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深。
师父为了帮助他们两兄弟调和关系,于是假装称病,让两人来给自己做一碗粥喝。
龙赐新去做,技巧卓然做得非常香,但师父吃完吐了,说不行。
马友去做,照顾老人口味做得很软,师父还是不吃,继续Say No。
于是这两个厨艺高超的男人都懵了,只能坐在一起想办法。
在过程中,他们找到了许多一起学厨时的回忆,并且齐心协力为师父做了一碗粥。
师父吃了一口就不放下了,然后语重心长说了一番话。
师父说,这碗粥不如龙赐新煮的香,也不如马友煮的软,但是我喜欢喝,因为是你们两兄弟一起做出来的,是一份心意。
在生活中,我们并不是身怀绝技的厨神,没办法将普通的食材化腐朽为神奇。
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通过这份食物去传达我们的感情,找到曾经喜欢这道菜的缘由,然后回想起有关这个食物的共同回忆。
食物本身的味道,不是让我们泪流满面的原因。
食物背后的故事,才是令人们无法忘怀的瞬间。
文/叶秋臣————————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作为一家餐厅,首先是餐,其次是厅。
客人是来吃饭的,不是看那么多花里胡哨的。
菜品第一,服务第二。
餐厅一堆员工的嘴脸简直看吐了。
一个个做错了事站在道德高点,强调人情味,自己的人情味做到了没有?
品叔那直接看呆我了。
一个个小错误找了个背锅侠,完事各个都觉得自己不是主要问题,是处理人不讲情面。
一堆大妈更是看呆了。
餐厅快倒闭的时候没见来上门吃饭,品叔一走,立马上来怀旧说什么吃的是人情味。
有人情味,早怎么不常来照顾生意。
杨千嬅客串并自编主题曲,看完这么久印象依然很深,随口便可哼出主题曲。
当然还有因为剧情,本人喜欢做菜,美食题材的电视剧我很喜欢,这部剧一个情字贯穿始终,食物可以传递感情,大家因为食物凝聚在一起,男主后厨,女主楼面,通力合作,最终重振餐厅招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从扶不起的阿斗到拧成一股绳,小小餐厅,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家庭,不知不觉中,自己已代入其中,能够写出平凡生活中的感动,我觉得很考验编剧的功力,无需刺激震撼惊悚去夺人眼球,就像是剧中所言,能把普通的食材做成极致的美味真正考验一个厨师的功力。
另一个情则是爱情,狗血而又替男二揪心,一星扣在这里,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太难了,特别是对受上一段感情影响很深的人,他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付出的心力很难想象,还好最后大家都放下,大团圆结局。
好吧 我只是想说点什么因着豆瓣的局部自宫只能来这里了中午同事请吃饭因为我教了她逾半个月的线性代数先说关于线性代数这是大学期间最得意的事情之一那课几乎就没去上过每个星期一的下午三节其实那教室窗外的风景真的好的不行自从那幢楼因为有人跳楼而封闭了自习教室之后我便常常怀念 后悔能去的时候还逃了课恩 回正题一整个学期 我几乎没有去上过课偶尔去的几次也不外乎聊天 睡觉 开小差 在草稿纸上写文考试前一周开始自己看书 上自习 自学然后 考试出来我知道第一道填空题写错了再然后 我就只错了那一道题 扣4分我不否认我们学的其实并不难但你也不能否认其实我还是挺聪明的于是时隔5年之后 我重拾起书本还能给别人说的头头是道再来说吃单位附近的韩国料理我真的从来不混这一带所以她带我去哪 我就去哪然后又犯老毛病吃着这家店思念着另一家正吃着韩国料理呢恨不得下一顿跟朋友约吃饭就约另一家的韩国料理你看看 这毛病 岂不要命照例报一下菜谱:烤五花肉、炒年糕、烤牛肉、炒什锦菇、海鲜饼、寿司、石锅拌饭两份其间我还要在同事的询问下半炫耀的自曝体重好不罪孽妹妹放暑假回来多了吃喝玩乐的借口不少本来说好周末请她吃饭昨天已经先被请然后哥哥姐姐捷足先登反正就吃呗 谁请不都一样恩 只要我还在大吃大喝 那大抵是没什么事情的选这片子来作文 是因为我总记得 上游做的那道菜花枝招展
“当你走遍了每个角落,当你赏过了每张轮廓,当拥抱不是因为寂寞,这爱情也许就是属于我……”——《未完的歌》 每次要沉下心来在电脑前敲出一篇东西,每一次对我而言,都是需要鼓足一些勇气的。
其实最初的时候,我只是单纯在单调的日子里重新翻出一个旧人打发无聊的光阴。
然而情感看到了关键的时候却被一些事情打断,心不在焉的等待的时候点开了一篇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蓦然的映入眼前: “爱你时,是真的爱你,不忍假装不爱你。
他不爱你,是真的不爱你,不愿假装爱你” 其实情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即使是爱都可以分成那么多种,而我却曾经总是妄图用文字把它们梳理的清晰透彻,反而越来越发现,其实面对复杂的感情,文字大多时候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很难用技术性的文字去说明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勾心斗角的曲折婉转,最后Happy Ending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剖析起来似乎对这部戏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慨,甚至看到一半的时候我都没有弄清楚女主角的名字。
然而却总觉的最后有留下了点什么说不清楚的东西。
马友和苏眉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一开始我是很介怀于心的。
最初几集时看马友拿着曾经的求婚戒指,在烟雾缭绕中痴痴着发呆的样子,如鲠在喉。
一个人心中如果装着一个无法放下的人,又怎能去开始新的生活?
直到看到马友回忆中,是苏眉脚踏两只船令他伤心欲绝的时候,短暂的舒出了一口。
情感或许是无法磨灭的,但是如果是因为另一方无义,起码给了我们一个不值得的理由。
可惜后来证明当初那不过是误会一场,谁也没有辜负过谁,都只是被苏眉的前男友一时意气从中作梗而造成的误解而已。
有人说这段分手的理由未免编的有些牵强的成份,马友就只因为前男友的几张照片便从此伤心欲绝不接电话不听解释的玩起了失踪,而苏眉因此抑郁而患上的厌食症也成了导致马友最终因为内疚而无法从这段感情中潇洒的全身而退的导火线。
然而TVB的戏向来以细节取胜,除了皆大欢喜的结局部分经常会有些突兀狗血的成份之外,大部分的人物性格都塑造的有血有肉,连细节也不例外。
仔细的观察有关马友的每一段细节,他师父批评他的时候说他:改用武火的时候却用文火煮。
身怀绝技却心甘情愿的躲在小饭店中做厨,永远不肯跟师弟争出个高下,甚至后来在对待花枝的感情也是顺其自然的不肯去争取的性格,本来就不难做出那样的选择。
其实中途有深深的恨过马友那磨叽的优柔寡断的个性,恨他面对应该是早已没有了感情的人时,没有那份快刀斩乱麻的男子气概。
然后后来仔细一想,回忆的戏份虽然都只是轻描淡写,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却不是那么肤浅,当初已经开始把彼此纳入自己人生规划的两个人,其中曾经拥有的深情,又岂是说放下就可以放的下的?
所以两年之后马友最初看到苏眉跟Gorden在一起时还是会愤然离去。
其实大部分的一念执着都源自于不甘,因为不甘所以在停滞在过去中无法正视眼前。
马友努力的想走出去却无法走出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那段感情有多深刻,只是他不肯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去而已。
回忆虽然美好,但不代表现在握在手中的真实就不是幸福。
其实回首间早就物是人非,举手投足,谈笑相视之间,另一个人早就住进了你的心里。
所以马友在超市里,能够轻松而心无芥蒂的面对苏眉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把所有的一切都放下了。
于是即使知道了那曾经的分手是因为误会一场,马友也并没有感觉到什么遗憾。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感情本来就不分什么对错,即使错了,也成为了无法补救的过去,而能把握住的,也只有现在而已。
也有大部分人是偏向苏眉这一方的,毕竟马友始终欠她一句分手和一个理由。
知道真相后的眉不死心于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误会而分手,所以她痛苦她不甘,因为马友离开而患上的暴饮暴食的心理疾病又开始发作。
毕竟生病了的看似总是弱者,然而大部分人忘记了,马友和苏眉的相识,就是源于苏眉在与前男友分手的时候到马友的餐馆中暴饮暴食开始的。
苏眉的心理疾病其实早见端倪,当初如果不是遇到马友,她暴饮暴食的抑郁症,或许会早患上几年。
马友不过是个借口,其实放得下的放不下的,都在于她自己罢了。
一个人懂得另一个人,不仅是浪漫温馨的。
在寒冷的冬夜去敲另一扇门,门不开,自己也冻坏了。
过去的就是过去了的,或许会有符合,但那应该是一段新的开始,而并非被旧情捆绑住的曾经的延续。
感情不光是两段人和,还需要天时地利。
回忆就是回忆,你喜欢的不过是你喜欢的那种他而已,放到了人面全非的现实,连记忆中的残存的美好都会支离破碎。
爱是勇气,被爱,是福气。
相爱,是运气… 我曾经一直嫌弃TVB把剧情弄得太拖,花枝和马友从相识到相爱都不过是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情,甚至到最后一刻都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大场面。
但是整部剧看完之后,留下的幸福感却一直在无法散去。
也许轰轰烈烈并不代表着幸福,细水长流才是真正的永恒。
戏的分析其实也就到了这里。
而我写这篇剧评的原因并不是像往常一样因为它给我留下了多少叹息。
只是它让我想明白了一些东西。
小时候我一直喜躲在家中最高的柜子顶上看小说,在离地两米多高的角落,安静让我可以忘记所处的世界。
长大又习惯在夜里一个人的时候抱着板子看电视剧。
或许太多的时候我沉迷在一个个故事中无法自拔。
然后被形形色色的感觉包围住,模糊了现实和故事的边界。
如个繁忙之后抽身的下午,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拉上窗帘,坐在暖黄色的木地板上,靠着白色的沙发,抱着双腿,又或许可以偎依的一个人的怀中,将盒装的碟片一张张塞入DVD机,时光就在那昏暗的光线中停滞,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故事…… 其实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看电视剧,但每次看TVB剧集的时候都会有那样的莫名其妙的心境…… 或许那是TVB剧集特有的感觉,又或许,是少年时的那些情感用感觉在记忆中留下的痕迹。
如果追溯到年少,吴启华或许要算作是我最早喜欢过的人,那种最初的最单纯的喜欢,没有网络没有贴吧没有百科,于是从未想过要去了解他的血型他的生日他的星座他的年龄他的家庭他的经历,甚至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喜欢,只是偶尔换台看到他的身影的时候就会因为有他而高兴的去看…… 如今搜剧的时候,依稀的记得曾经看过他的一部片子,好笑的是竟然记不得名字记不清演员甚至不记得一丝的情节,只是有隐约的他带着眼睛的模样和后来时隔几年后在同一个台中看到他另一个类似造型的片子却发现不是那部戏时的遗憾。
那么我记得的到底是什么?
我又要靠什么去知道是那部片子。
或许就只是一种感觉,模糊,虚无,却刻骨铭心的清晰…… 我对接近50岁的他没有丝毫的兴趣,即使是按照百科下载剧集的时候也刻意的避开05年之后的剧集。
原来我喜欢的也不过是那个他恰值最美的岁月而已…… 我对爱情似乎一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挣扎。
无论谁跟我开玩笑说谁可能是那个人我都会有些隐隐的冒火的感觉。
或许是对那个还没有出现感情的看的太过圣洁,所以总是容不得有人对它进行一丝一毫的侮辱,即使是玩笑都难以原谅。
也有时候会怀疑要等的那个人到底会不会出现。
看完这部戏之后忽然就如同马友一般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
而那个他的样子似乎也开始从从未想过开始有些明朗。
也开始坚定,有些事情,比如爱情,比如缘分,因为你相信,它就存在。
所以那个人,或许真的会在某一天出现……也就是从这部戏第一次听到了杨千嬅的歌声,于是搜索了一下,听到了那首《未完的歌》“当你走遍了每个角落,当你赏过了每张轮廓,当拥抱不是因为寂寞,这爱情也许就是属于我……” 或许不知道也不会介意他要经历多少次成长人才变成了我最终喜欢的那个人他,就如同我也在努力,只是不是用受伤的方式…… 甚至都不知道将来如何知道那个人是他。
但,有些东西其实是存在的,只要你相信的话…… 很多剧评中说,苏眉遗憾的,是没有在马友从人渣变成绅士之后遇见他……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
那其中说“世间最美最好的东西,无非是已失去或即得到。
倘若世事重来一遍,未必会不一样。
” 很多时候,你或许遇到了你认为的正确的那个人,只可惜在错误的时间…… 然而那不是遗憾,是成长……
其实,我私心也无比幼稚地盼望苏眉和马友可以复合。
可是TVB看多了就会摸到桥段脉络,我没有看到最后一集,就先写评论,是我不想等到剧终盖棺定论,再闭眼默认做人向前看,一切旧情皆没可能。
痴情的人,输掉第一轮,错失第二轮。
龙赐新越完美越体贴越帅越有钱,苏眉越不服气越委屈越不值越惋惜,越能证明昔日点滴,伤心伤到底。
只因为他是马友。
他当然不是一百分。
他的行径绝对很过分。
但是,他是马友。
感情较量又不是厨艺比赛,没有爽滑鲜嫩色相俱全的硬性指标。
——哦,色相还是占分的。
“喜欢”不“喜欢”,“吃”不“吃”。
论理,苏眉有龙赐新这样的超级替补,应当惜福。
但是情场失意人,越是上帝眷宠,越是娇憨自怜为自己不值。
好在苏眉不是古书上的望夫石,重新开始,深呼吸,用心亲吻你,如同放自己一条生路。
可是你们那么相似。
处处构成对比。
提醒我,他是马友。
马友,两年不见,不见则矣,一见心惊。
谁说挽着新欢的手,路遇落魄旧爱,是人生一大得意?
谁说误会消除,就能冰释前嫌?
好人归好人,缘分归缘分。
我猜结局:一双爱过的人,各自大团圆。
作为观众,我私心喜欢吴启华的扮相,如果换成欧阳震华,还管你是马友驴友。
拍了好多和美食有关的情缘,就是感情线一般至少看起来好吃😋。
七八年前就爱上的剧,又看了一遍,仍是电视剧里断崖式第一喜欢的程度。平淡、琐碎的日常被写得温馨、动人、回味无穷,最厉害的是在温馨中又有一种极淡的、若隐若现的惆怅的滤镜(太戳我个人审美了…)——这是八年前就看到的。而现在额外看到的部分是:编剧实在是太会写那种细腻型的感情线了,太懂如何去缓缓铺陈角色的心路历程。现在才看懂他有多么细致地去写,角色是如何在一个个不起眼的节点逐渐“放下”了,以及男主在面对所有感情(不只是女主的爱情)的行为背后的动因其实是他童年造就的回避型人格——这正是那种惆怅的滤镜的来源。而最好品之处正在于,和过去的心结的拉锯如何被眼前的温暖一步一步消解。实在太喜欢这种描写感情线的笔触,细腻、克制、含蓄,但是暗流涌动、回味无穷。(虽然每次看我最嗑的其实都是男主和苏眉的过期糖……要命😭
这是我和我爸爸一起追的肥皂剧,就这样记住了吴启华做的各种美食,什么刀工豆腐,饭蒸海鲜虾。。。还有咸鱼友这种搞笑的绰号,成奎安和吴启华一起穿情侣装,太好笑了。记得女主的脸就是不记得名字。也许看港剧,总是记得情节,不记得人物的名字。吴启华真好看,好喜欢他,我喜欢的人都不会老。
我那会儿多么爱陈!慧!珊!啊
剧情虚构得比较假
TVB下午档,记得我妈还狂吐槽杨千嬅的下巴- -。
中学时我们班一个女生好喜欢这部剧,电视台播出的那段时间经常挂在嘴边。我对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是最后决战吴启华那道菜叫“眉开眼笑”,但是本来计划中是打算用另一道菜好像是叫“天仙配”的,还有一个情节是林峰经常威胁一个暗恋他的女孩子让对方还日剧碟,哈哈哈,当时处在巅峰时期的日本流行文化对港台、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了。
Mark for the past. 评分按小时感觉。20240829其实不能算二刷,因为感觉小时候应该没有完整看过,好多剧情是完全陌生的。印象中就是南丫岛的海岛景象,也是停留在记忆中香港的样子。3.5星吧,可能的确是记忆美化了好多。
其实全剧最有看头的地方是千嬅和陈太的同框~偏偏角色都系两个人爱上同一个男仔,顿感唏嘘。
当年的林峰很可爱。
#ThrowbackTuesday 每次想到美食题材的电视剧,都会想到这一部。里面每一个人都好可爱!尤其记得当时烧给33吃的花枝还有吴启华买的云吞面。主题曲唱“清淡中平凡中 将味觉化作热能 原来美味情缘只需一个吻”觉得写得太好了。这么看来,FAFA演的几部三色台都很棒,不知道此生还能看她回巢拍戏吗。
林峰真是大块头
我记得是我2001高三那年十一假日央视一套放的,我和同学都觉得好看!陈慧珊表演很棒。
这剧主角的感情线真的巨雷 舅舅舅妈那对能和好我也是惊到 但是杨千嬅和林峰真的甜甜 杨千嬅在剧里实力演绎“candy” 真得好可爱。最后 想来一碗马师傅的鱼羹。
很多人的人设有问题
以『情』貫穿全劇,用美食對決打日本美食漫畫的擦邊球。整體節奏明快,陽光向上,不過食物知識講解有限,沒有深入分析研究,比賽一筆帶過。想看料理比賽,體驗比賽緊張刺激的,出門左轉日本美食動漫&日劇。劇中角色最愛喬花枝,最愛陳慧珊。金句1:食物除了好吃,還可以傳遞感情。金句2:一個好的食評家不單是吃味道,還要吃出廚師的心。
很喜欢!有喜欢的好吃的,还有喜欢的演员.有少爷林峰.知道了鱼和羊就是鲜.
吴启华和陈慧珊没什么cp感,反而三元和阿兵哥在剧里好配
好酷的吴启华,好嫩的杨千嬅。
第一次看到这部剧,就莫名地被吸引了。对于细个的我来说是一种清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