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特别理性的的我看得几度眼睛湿润。
虽然早已猜到了结局但还是被那极其细腻的情节打动。
这是信仰与信仰之间的碰撞;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摩擦,之前看过一句话,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
但是因为爱能让我们抛开一切来互相包容。
“爱”是我们人类最原始最宝贵的东西,有了它,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还有那些能坚守爱坚守正义的人——世界能从以前的不文明到现在文明再到将来的更文明我想都是因为有这些人。
突然想说:我的愿望也是世界和平!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一部为了煽情而煽情的电影。
情节不符合逻辑,立意也并不立足现实。
第一,小萝莉为什么要偷警察手铐没有交代清楚,纯属恶作剧觉得好玩吗,他大叔印度人的身份被警察发现什么后果,阿希达小姑娘不是最清楚吗?
还是导演仅仅为了制造矛盾冲突而故意制造这个情节呢,小姑娘偷手铐-警察询问-神猴叔信奉的宗教不能撒谎,所以全部交待出自己没有护照,从边境得到许可过来的事实-这才引发被怀疑印度间谍。
第二,别人边境叔叔那么同情你放你过去,就算你不撒谎也可以选择性的只说一部分事实,这样子出卖一个帮助你的人合适吗。
在被边境部队发现的时候也是,边境大哥都暗示自己离开十分钟了,你可以偷偷过去了,否则回来开枪蹦了你,但是我们神猴叔一定要得到口头的允许才走。
如果那个大哥没有心软,直接抓起来拷问,关一个三五年怎么办。
当然电影有主角光环嘛,所以就是边境警察为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允许神猴叔走了。
估计如果知道神猴叔一遇到警察盘问就轻松供出事实,内心应该会无数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吧。
不过想到神猴叔轻松供出那几条地道和帮他偷渡的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断人钱财杀人父母啊,大叔,那些偷渡的是什么牛鬼神蛇啊,你轻松供出不怕别人报复啊。
有信仰是好的,但是有信仰也要立足现实啊,真心不赞同那些说印度是一个有伟大宗教信仰的国家。
因为什么原因印度在历史上被征服过无数次,在历史上一直在打酱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宗教呀,有兴趣的自己去了解下印度的历史。
然而印度依旧选择用这种宗教外衣包装着爱与宽容去麻痹自己,欺骗他人。
一直很想看这部电影,等着腾讯上映找着时间,前段时间看完了,真的笑点泪点都有,前部分娱乐开心,后半部分全是泪点,不知不觉就容易落泪,男主帕万历经艰难帮助沙希达回家,他们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地方,两个不一样的宗教,甚至彼此之间有着仇恨,帕万犹豫过,在女友的劝导下,放下了自己的宗教观,开始全心全意帮助沙希达回家。
这也是人性最真实最可贵的地方,把帕万描述的如此真实的存在,帕万的信仰是一个善良的宗教,他是最忠实的信徒,坚定的的守护着自己的信念,也许正是这份坚定最后打动了守边境的士兵,顺利到达巴基斯坦界内,有些人说帕万太傻了,但这是他所信仰的东西,他是如此的坚定,和后来他理解真正宗教的意义之后形成对比。
途中遇到了一个清真教徒,他们借宿于此,但帕万却介于宗教差别始终不愿进清真寺庙,那位长者却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帕万,让帕万理解到真正宗教的真谛。
爱可以感化一切,帕万对沙希达的爱也终于感动了巴基斯坦民众放下芥蒂,一起保护帕万。
爱和信仰原本没有什么界限,信仰的最高境界是在心里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现实形式。
逛街走累了,看评分选的一场电影。
从上映开始到现在都能保持这么高的评分想必一定不错。
而且之前有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两部很好看的印度电影,对印度电影很有好感。
去看了果然没有失望。
开篇小萝莉和妈妈在火车上,还以为是个自闭症的小女孩,后来才发现只是不会说话,是会挠人家脚心,会贴心的抱出陷在坑里的小羊的一个小可爱,在加上那么好看的颜,真是喜欢死了。
然后是一如既往的印度载歌载舞风格,猴神大叔一出场的时候,竟然觉得有那么一丢丢的帅气,细看了很久,发现眼睛是真的很迷人了。
搞笑的元素也有很多,猴神第十一次考过了考试;小萝莉跑去吃肉,被猴神一次次拎出来,,,最后结局虽然看的时候都能猜出来是小女孩开口叫叔叔从而会说话了,但是电影演到那的时候还是会感动。
可能我泪点比较低,好多次都泪流不止。
印度电影除了歌舞,一直以其“敢拍”而享誉于世。
像《三傻大闹宝莱坞》批判填鸭式公利式教育,《我滴个神啊》反思宗教信仰问题,《脑残粉》抨击“脑残粉”的粉丝狂热现象,最近大火的强调女权的《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
政治正确似乎成了印度电影的标签,但如果政治正确成为印度电影的代名词,那无疑是相当可悲的。
17年大热的《摔跤吧!
爸爸》,虽然我认为它撇开社会意义只看影片本身真的配不上9.1的高分和豆瓣top66的荣誉,但它的剧情好歹也是中规中矩的三段式,情节安排也都合理有序,冲突高潮也都能抓住人心。
相比之下,同样是以社会敏感话题为题材的,这部五年前就在印度上映并横扫影坛,成为当年票房冠军的《小萝莉的神猴大叔》可能真的把观众当傻子了。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述的是印巴分裂后,一位印度大叔因为仁爱之心冒着生命危险、民族冲突,把在印巴边境意外走失的巴基斯坦哑女送回巴基斯坦,并用爱让小女孩发声的故事。
愿意是谴责了印巴双方的民族分裂亲人之间的相互残杀导致国家分裂,宣扬了宗教间的相互包容,信仰自由。
男主的外号“猴神”无疑是代表印度神猴同时也是男主虔诚的信仰“哈努曼”,即“哈努曼”作为男主的神指引了男主成为正直善良的人,“男主”即“猴神”作为小女孩的“神”也帮她回家让她发声(怎么有点像宗教宣传片XD)。
主题是很好,也很政治正确。
然而内容呢?
三观清奇,bug多到让我怀疑导演就是用这部片子质疑观众智商的!
首先,有病不去医院去神庙祈愿,逃亡路上也要冒死去神庙祈愿这两点先不论,毕竟我们无宗教信仰的国家无法理解那些有虔诚信仰的人民。
小女孩自己能打开火车阀门的事也因为我们不清楚印度火车构造而择到一边。
但男主带着小女孩偷渡这种事,就算是有一个正确理由,但总的来说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啊,现实生活中男主少说在入境前的沙漠上就被击毙五回了吧。
然后结尾处边防战士给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放水”,让他们帮男主打开边防大门,这种扯到没边儿的事儿竟然能在电影中出现!
同时影片前后矛盾不要太多!
男主是文武都不行的“零鸭蛋”却能指挥武馆馆长的摔跤动作还能徒手打赢一票儿大汉;从小在民族冲突甚至是仇恨中长大的小萝莉竟然敢在“敌国”公然暴露自己的国籍,生怕别人不知道那种;巴基斯坦长官轻易被违反法律的偷渡者的“爱”感动而帮他们知法犯法……exo me?
明明影片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处理帮小女孩回家的问题,却非要走违反法律、煽动民众的路子,真不怕现实中出现效仿者酿成悲剧?
要知道电影可是最好的宣传工具!
最令我无语的是!
毫无意外,因为爱,最后哑了六年的小女孩竟然奇迹般的会说话了(翻白眼)!
一开口就发音无比清晰标准!
不禁让我感慨,自“邪教教母”Ayawawa声称能根治糖尿病之后,印度又一次攻克了医学难关!
医学院的学生们你们还学什么!
反正医学难题最终又不靠你们来解决(手动微笑)!
内容之外,影片注水严重,节奏拖沓,一个小时能讲完的故事生生被毫无意义毫无必要的大段歌舞(真的是大段!
)和一遍遍的回放、慢放镜头(也是大段!
)拖到了两个半。
哦,对了,拖沓剧情的还有给男主的“哈努曼忠实信徒”人设的一份儿。
光是他所谓的忠于信仰、绝不撒谎的“虔诚”从而耽误的事儿就得有半小时。
编剧给我一种,好像男主带着正常的脑子整个剧情就发展不下去的感觉。
当然,这部影片能获得票房冠军绝非是一无是处。
影片的构图和色调把印度和巴基斯坦拍摄得让人心驰神往;像镯子、手铐这些细节,也前后呼应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最后,在因为宗教信仰问题而印巴分治的印度次大陆,影片的主题真的是很“敢讲”,也很感动!
最后我想说,“爱”真的不是万能的,为了爱而抛弃秩序那才是悲剧。
电影终究是“第七艺术”,有着它本身的艺术性。
如果只顾商业性或者社会意义而忽视艺术性,那不如去拍公益广告成本低、收效快。
印度电影如果只为了讨巧用社会敏感话题吸引观众,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不顾影片质量和剧情本身本身,那真的就走到头了。
当莎希达为了解救掉入坑中的小羊而错过了火车时,其实莎希达原本是和妈妈已经在火车上的 可是她透过窗看到可怜的小羊被困于坑中 于心不忍才下了火车 去帮助小羊。
这说明其实莎希达本身也是真善美的化身,所以她后来也遇到了猴神大叔,最后平安的回到了家。
电影的另一个地方也能体现 就是我想导演通过电影可能想表达的是只有你内心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真善美的人,或许在生命中你也会在你遇到困难时遇见帮助你的猴神大叔。
(这也只是我个人对于电影的理解)
从类型上讲,《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也算是一部公路片,只是相比于大多数“在路上”题材,它包含着更宏大的野心以及更深刻、复杂、多样的主题。
某种程度上说,男主角完成的那次悲壮得无以复加的跨越国境线,最终变成了近似宗教感的体验,将整桩事件演绎成了一个恢弘的寓言。
优秀的是,片中野心勃勃的主题,不是通过宣讲而是通过感请被传递出来。
这部电影中描摹的情感,一方面是普通人身上最朴素的部分,比如,对孩子的怜爱;另一方面是我们已经羞于表达的、更崇高的层面,比如对承诺的尊重,对于信仰的坚持,以及对他人——哪怕是敌人——的宽容。
男主角有着善良的内心,只不过属于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
因为他的信仰中对于猴子的敬重,人们都叫他猴神。
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个走失的、不会说话的女孩,为了帮助这个萌萌的小萝莉,猴神大叔开始带领着她踏上了一次不可能之旅。
他决定穿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把孩子从印度送回家乡。
众所周知,印巴冲突的火药味从未真正散去,不管是政治层面还是人心层面,这两个国家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部电影的设定中有一个大胆而坚硬的内核,只是巧妙地用一个萌萌的小萝莉柔化了主题。
严格来讲,这个小萝莉是一个来自敌国的孩子。
最初,没人知道她来自哪里,人们本能的认为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一定属于印度某个高等的种姓,直到一家人看球赛时,发现她情不自禁地为巴基斯坦队欢呼。
从这开始,导演就把一个最残酷的伤口呈现在人们面前。
从人伦意义上看,人们有道德义务去帮助这个小姑娘重回父母的怀抱,从政治现实考量,人们又难以逾越仇恨在内心刻划的沟壑。
但也正是在这之后,导演一次次用情感打败和拆解了政治意义上的藩篱与障碍。
人性中本能的善意最终战胜了头脑中的狭隘与恶毒。
这一点是这部电影如此令人动容的根源。
猴神大叔带着小萝莉踏上回家之路,其实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设定,这两个人成为了一种颇具意味的对照。
孩子是无辜而纯粹的存在,象征着人类原本应有的样子,无论信奉怎样的宗教,出生在哪个国家,对于人的善恶判断都是由这个人本身的行为,而不是由他身上被赋予的标签去判断的,而与此同时,猴神大叔最初则是以部分被意识形态化的人格出现。
他被世俗和政治意义上的各种偏见纠缠,但也仍然保留着善良而单纯的一面。
当他与小萝莉熟识并一起上路的过程,就是他一点点从偏见的壳子里蜕出,逐渐成为更加纯粹的人的过程。
比如,他为了保护孩子,开始试探着踏入了清真寺,即便这与他的教义不符。
由于电影的戏剧冲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偏见,所以,当那些偏见一次次被拆解时,才令人感动不已。
因为,原本我们都觉得那些意识和政治上的藩篱似乎天经地义,它们一直存在在那里,从未有人去质疑甚至探寻它存在的理由,无论它们多么荒诞。
当猴神大叔为了送孩子回家而被当做印度间谍,追捕和殴打的时候,就会看到世俗的偏见和人性的真诚之间,有时有着无法弥合的鸿沟。
但最终,他历经九死一生,赢得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双方民众的簇拥。
原本敌对的双方,同时高呼着同一个人的名字。
一切冲突、分歧、在这样的人类普遍的情感之下,都像个无聊的笑话,而多年以来,我们拥抱着分歧用子弹问候彼此,陷入某种自己根本不知道原由的仇恨。
而这部电影最终用爱意化解了一切隔阂,宗教间的冲突,政治上的敌对,边境上的铁丝网,以及人心深处的憎恶,都被一个执拗的男人和一个萌萌的小姑娘消解掉了。
更具有深意的是,猴神大叔做到了一切,但从未以洞穿自己的道德底线作为代价。
他保持着近乎迂腐的纯良,相信自己能感化冰冷的暴力机器。
电影的指向很明确,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偏见,但只要心存善意,就不会被那些意识形态和历史隔阂所彻底俘获。
当猴神大叔秉承着自己的信仰,却用其他宗教礼节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时,当清真寺的主人对他这个异教徒笑着说,“我们欢迎所有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些剑拔弩张的表象之下,总有人性的暖流,它足以分歧中的所有寒意。
当然,作为一部印度电影,它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两段冗长的歌舞,以及结尾部分极力的煽情,但相比于之前的重重苦难,那份煽情也完全可以被接纳。
这部悲喜交加的佳作让我们得以反观禁锢着我们头脑的所有偏狭,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跨越了那些障碍,什么时候我们才真的得以切近人性中的纯善。
(文/杨时旸)
在电影里,大叔+萝莉真的是绝配哦。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让•雷诺和娜塔莉•波特曼、《孤胆特工》里的元斌和金赛纶、《白兔糖》里的松山健一和芦田爱菜,在帅气威武的大叔保护下,萌化心的萝莉才能继续甜美可人。
一开始看到片名《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我是有点点“嫌弃”的,不过想想《三傻》也是三俗的名字,但一样是神作,于是就花了两个半小时看完了这部电影。
真觉得看好电影不是浪费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可以再多点时间,每天就能看到更多好电影了。
电影中反应的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实际上有历史原因可寻,印度83%的人为印度教徒,13%则为穆斯林。
印、穆不和,其源出于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逐步演变蔓延的后果。
1947年,印、巴分治,触发两大宗教的流血冲突。
几十年间暴乱冲突不断,宗教冲突的残暴性和非人道性实在使人难以理解,原本引人向善的宗教却让“恨”的种子生根发芽。
宗教对立冲突是由于相互憎恨、抱怨和怀疑的情绪意识已深深埋根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中,对立宗教间的偏执顽固性和骄傲自大,自以为本身的宗教比另一种宗教更为优越,从而使教徒之间嫌隙隔阂非常深。
小萝莉被隔壁穆斯林邻居家煮肉的香味吸引过去大快朵颐的时候,大叔还在安慰自己,她不是婆罗门一定是刹帝利(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种姓制度在现今依旧盛行,人的高低贵贱就以种姓区分)。
当大叔怀着忐忑的心进入清真寺看到小萝莉虔诚的打坐念经的时候肯定差点晕过去,万万没想到萝莉根本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
唉呀妈呀,脑补一下你捡了个日本小孩子回家,你家里的长辈和周遭的人会怎么看待你?
由于警察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不作为、印度到巴基斯坦的签证又办不到,在经历过被人贩子骗的经历后,大叔决定亲自送萝莉回巴基斯坦。
当然是偷偷潜入,这件事情就上升为国家安全行为,大叔被当成印度间谍通缉,幸而遇见了有人情味又热心的记者,一路过关斩将才让萝莉平安回家。
当神猴大叔被巴基斯坦军方认为是间谍而被捕,在监狱里他受到严刑逼供,官方的嘴脸让人发指,不管他是不是,只要打到他承认为止。
但热心记者在互联网公开的视频却让更多人知道了神猴大叔的故事,大多数人们被他的善良义举打动,愿意相信他,并且支持他。
爱是无所不能的,一路过关斩将保护萝莉回家的憨直的大叔用他执着的信念感动了印、巴两国人民,人性的闪光点战胜了国家、宗教、政治、种姓的隔阂,正所谓大爱无疆。
因为爱,在异国走失的孩子可以平安回家;因为爱,大家可以抛下仇恨、团结起来,送“勇士”回家;因为爱,有失语症的小萝莉也克服了心理障碍发出了声音。
我想如果真有神,哈奴曼神一定会听得到这个声音。
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它给人们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们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愿、行动的根基。
巴基斯坦清真寺里面的老智者说:我们欢迎任何人,无论是什么教派。
所以我们的清真寺从来不锁门。
这就是一种大爱,每种宗教都提倡的爱,不拘泥于特定的规则和条条框框限制,相信善良,相信有爱的存在。
P.s.虽然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感觉宗教信仰会让人变得虔诚可敬,也会让信教的信徒们更加团结,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然后,作为一个新疆姑娘,感觉巴基斯坦自然风光和新疆还是有些相似的,若隐若现的雪山,大草原上放牧的牧民,还有蓝天白云。
此时深深感觉到我大天朝地大物博,真是有不同的地貌。
1.影片里另一个小男孩对莫妮的喜爱,莫妮住在猴神的老丈人家,几乎所有人对莫妮的爱都有所保留,因为大家的宗教不同,就连猴神也有犹豫,但是男孩一直对莫妮很好,孩子的感情是最单纯的,没有宗教,没有政治。
2.影片最后,两人相拥的地点,即不是印度国境线内,也不是巴基斯坦国境线内,而是两条国境线的中间,在中间这段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地方,两人相拥,画面定格,导演想要表达的也呼之欲出:政治是强大的,人民是无辜的,而爱,是不分地域的!3.当然还有最后边防帅哥那句: 上级有指令,我们不能放他回去,但是...我们势单力薄,你们人多势众...
这部电影如果不涉及伊兰教,也不涉及巴基斯坦,我可能会拍手叫好力荐。
在里面,巴国伊斯兰教的教徒,因为女儿,竟然要去印度的大清真寺奉拜?
巴基斯坦有全球最大的单穹顶清真寺,好吗?
再者,没有护照、签证潜入巴基斯坦国境这种事,一拳把巴国打扁了。
不过,它是宝莱坞有史以来第二高票房,表示印度人看得很爽。
假大空。
煽情太过。
印度一直就是这种风格,突然就唱起来跳起来
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爱是无国界的,所以在帮助小女孩找到家人时一路都有善良之人相伴。大叔是位有信仰的人,因为信仰,所以傻的可爱,傻的令人敬佩。
纵是动机发展结局一路不讲基本法,但煽情大法甩起来还是强行钦点。
很少看宗教类的电影,有点小蝌蚪找妈妈的感觉。仍然歌舞为主,场面宏大,面对紧张的印巴关系,男主这位勇士一往无前,送小萝莉回到故乡,这是要感动世界呀!
宗教真是神奇的存在,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真是神奇的存在
印度电影长到犯规的毛病不说,最后小女孩开口说话的那一刻,让我感觉你们信教还不如去学点马哲呢。
本片不卖仇恨,不卖伤情,赞!
为什么我看到快睡着了... 如此老套情节还拖沓没过几分钟就上演大型印度舞蹈mv的电影到底为什么这么高分
瑕不掩瑜,两个半小时喜怒哀乐无尿点,心底无数只尼玛跑过:国产娱乐圈(念第四声)上一边天天几十亿去吧!
可怜的人儿,跨越万水千山,只为送你回家。
那个警官说:如果让这个男人下半生在监狱度过,那将是巴基斯坦整个国家的耻辱。
两星半。睡着了。
故事很童话,现实很残酷,细节只适合用喜剧来衡量。印片和韩片有着共同的特点:夸张,但前者注入的感情更加真挚。★★★☆
干了这碗印巴民族大团结鸡汤。
【4】这类故事完全打动不了我
影片中有宗教的信仰,猴神对宗教的信仰达到痴迷的程度,甚至可以说是傻,最后还是因为两国的温情而接受了其他宗教的信仰;一个单纯的男人,为了人性的善良,放弃娶妻子的钱而送女孩回家
跨越国界和宗教信仰的人性光辉,温情的调调娓娓道来。
最后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内心深处,人至善、水至柔、景至美、情至真!再铁骨铮铮的汉子也会为之动容,宝莱坞真的不得了!这几年电影不可小觑,小故事大道理发人深省的题材已经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果然有宗教的民族与金钱至上的国度不同啊!人类最最美好的东西通过这部电影保留了下来!谢谢你们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