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我正在上海出差,晚饭后,我和DZ百无聊赖的坐在宾馆的床上看电视。
我们在不断的换台中,看到了CNN;一栋大楼正冒着浓烟,不用说,当然是世贸双塔之一。
开始,我们以为某座大楼起火了,并且对此兴趣索然。
在又换过一轮台之后,我们开始研究这场“火灾”了。
我们定下神来听了听解说:……aircraft crash……?
飞机撞大楼?
周围这么空旷,怎么会撞到这里来?
我对我的耳朵颇有怀疑。
几分钟之后,我不仅怀疑我的耳朵,我还开始严重的怀疑自己的眼睛:一架飞机在我眼前撞到了另外一栋楼上!
我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想对旁边的DZ说点什么,但愣了好几秒才发出了结结巴巴的声音:你看见刚才又有一架飞机撞进大楼了么?
DZ也张了张嘴,迟钝的说道,不会吧。
从此之后,如果有人问我,什么叫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相信我能给他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我们竖着耳朵,开始仔细听解说,足足花了15分钟,看到了现场回放,才敢相信真有第2架飞机撞上了双塔。
我们面面相觑,为目睹了重大历史时刻而感到震惊,又略带点欣喜。
于是我们四处打电话,通知各路好汉这一难以置信的消息,当然,大多数人把我们当成了骗子。
最后,世贸双塔在我“楼会塌的”唠叨声中倒下了,但我所认为的华盛顿被核弹炸毁的场面却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对五角大楼的撞击,和一架飞机的坠毁。
坠毁的飞机,就是93号航班。
《93号航班》,就是这部电影,把我带回到了那个难以置信的夜晚。
这电影出奇的紧张,因为大家都知道结局。
乘客的家属在电视上看到有飞机撞上世贸大厦时,纷纷打电话询问,当他们得知不是亲属乘坐的93号航班时,都松了一口气。
但这轻松没能持久,很快航班上的家人就给他们打来电话,报告了航班被劫持的消息。
劫机者甚至当着他们的面杀掉了两位无辜者。
连续几架飞机自杀性的撞击,已经让地面上的家人清楚了飞机的命运,没有比给活人送葬更让人心碎的了。
乘客也通过电话获知了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他们也清楚自己的命运了……即使心碎,但毕竟还有勇敢的人,一个强壮的父亲,要求他同样强壮孩子立刻和其他乘客一起发起反击,重新控制飞机。
机上的乘客也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便死亡,也要战斗。
他们还为此进行了投票……民主真的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血液了吗?
随着一句Let's roll,他们排成一列,向劫机者猛冲了过去。
面对他们的勇气,劫机者成为了弱者。
飞机最终还是坠毁了,但他们制止这场袭击。
噢,在最黑暗的时候,还是有人会挺身而出,在遥远的大陆上空,他们保留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电影结束,屏幕一片漆黑,观众鸦雀无声,挽歌般的轻声咏唱在黑暗里响起。
20秒后,人们回过神来,腾的站起,急匆匆的离场,留下空可乐杯和一地爆米花。
飞机上剑拔弩张的最后一刻,所有人都在不停祈祷,请给我力量,助我愿成。
你向你的耶稣,我向我的安拉。
神的孩子都泪流满面。
神的孩子都坠向死亡。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这几天我一个好友的个性签名。
看完《United 93》后,站在阳台,在秋风习习中看暮色笼罩下的学校,深深地体会这八个字的感觉。
当第二架飞机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时速撞向世贸大楼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被揪得好紧,那些望着大屏幕中CNN的及时报道瞠目结舌的地面指挥中心的官员们,你们慌乱的手脚还比上那航班里勇敢的乘客。
我不是个好的影评者,更不善于对这种根据灾难历史拍摄的影片发表很深刻的政见。
但我有个感觉,那些好莱坞式的灾难大片,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在现实情况下掌控灾难局面的能力甚至方法,虽然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也一定会如此,然而这部片子的意义也许不只是纪念,还有防患于未然。
我本人对911事件了解得很肤浅,尤其是一些细节。
当看完这部片后觉得有些许安慰。
如果那些乘客们通过飞机上的电话与地面家人联系的场景是真的话,那么我想,他们死而无憾了。
片子的镜头感很强,很真实,再次折服于这样的拍摄手法!
感谢这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颤栗航班93》是美国环球影业制作发行的灾难片。
该片由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JJ·约翰逊、特里斯·盖茨、刘易斯·萨马里等主演,于2006年4月28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世贸双子大厦和五角大楼被撞的同一天,另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93号航班”由于乘客们的英勇搏斗,没有能够成功撞击目标,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事件始末 。
2001年9月11日的清晨,秋日的天空甚是晴朗,一名黑人民航飞行员吻别了熟睡中的妻子,来到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执行日复一日的飞行任务,他所驾驶的联合航空公司第93次航班即将飞往旧金山。
行色匆匆的乘客们依次登机后,空姐们开始了热情而周到的例行服务,除了混入乘客之中的4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之外,谁也不会想到这将会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旅程。
93次航班起飞后不久,世贸大厦遭到一架民航客机的自杀性恐怖撞击......
我为什么超爱绿草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拍出过新世纪动作片圣经“谍影重重2、3“,另一个原因就是本片。
为了本片,剧组筹备数年,做了大量具体的幕后工作。
为获得粗犷凝重的画面感,绿草导演使用了手持摄影机和其他程式化技术,并同步提供当日航班真实对话录音记录。
片中有大量的沉默镜头,甚至可清楚地听到乘客们急促的呼吸声。
而遇难者家属对影片的拍摄给予了积极配合,他们为剧组提供了遇难家人的详细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以及坐飞机时习惯吃什么糖果等诸多细节。
正是这种对细节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本片足以载入史册!
全片几乎没有职业演员,每一个角色身上都有自己的真人真事,在那个我们已经知道结局的早上,看着那群勇敢而真实的人在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命运,你的心始终都会跟随他们一起跳动。
晃动的镜头,弥漫整个屏幕的焦躁感,绿草导演出色的调度能力和各种当天真实音频视频的大量切入,使影片营造出了极强的代入感,让你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和飞机上的人群同步。
可能由于上映时间离911还是太近,很多人都不愿意面对这场惨烈的真实,所以本片票房不佳,但这是一部绝对被低估了的作品,这是一部永远的纪念册,只为了纪念那个早上,那一群勇敢的人。
还记得那是一个周二的早上,刚到教室的小伙伴们兴奋的讨论着有两架飞机撞上了世贸大楼,大家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觉得那是人生中一个值得纪念的美好事件,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那是我国伟大的胜利,是上帝对美国人的惩罚和警告,是暗示我们才是正义化身的宣示....那时的气氛是欢乐和愉悦的,我们或坐在桌子上,或几人围在一起,手舞足蹈,相互描述着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浓烟滚滚,美国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着他们的遭遇,在我们看来,她们就像小丑一样惹人发笑。
多年之间,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见识了中国社会原本的样子,我们以为爱国就能得到国家的保佑,我们以为爱国就是一种思想和冲动,后来才知道,我们很无知,也很愚昧,慢慢的才领悟到,当年看着电视中转播的滚滚浓烟,和人们绝望的哭喊,我们给予的,不是同情,不是恐惧,不是感同身受,而是嘲笑,不屑,幸灾乐祸,如果能回到过去,我真的很想和当年那群孩子们谈谈,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么,这就是我们爱国的表现么,眼睁睁的看着一条条生命从眼前逝去,我们怎么好意思鼓掌和欢呼,很久,很久,还是觉得很难过,希望,所有受难的人,在天国安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同时看过Flight 93和United 93的。
最先看的是Flight 93,还把它当作United 93评论了一番。
凭心而论,Flight 93是部相当不错的影片,成本低(因为是电视电影),因此故事集中在机舱,航管部门和地面上的乘客家中。
情节更偏向剧情片,让人从头到尾充满紧张感。
但是United 93绝对是无法超越的。
不说别的,单是里面的演员,包括航管中心的指挥,军事基地的指挥,有许多人都是9/11当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在扮演他们自己,(比如Ben Sliney,9/11那天是他上任联邦航管局弗吉尼亚控制中心负责人的第一天),从而给整个影片带来难以想像的真实感。
United 93给人的感觉是紧张,更有一种无助感,而这种无助感才是那个早晨每个人的真实体验。
发生什么事了?
劫机是真的吗?
世贸中心被什么东西撞了?
又一架飞机?
美国被攻击了!!
但是是哪一架飞机?
什么,美航11号还在天上飞?
我们有战斗机可用吗?
又一架被劫持了?
该死,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看着天上地下一片混乱,但是还是有人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断的决定,"我们要的不是情况更新,我们要的是行动!
”机舱内的情况,United应该是比Flight更接近真实吧。
乘客们从电话中得知的情况是混乱的,只言片语的,但是他们认定自己不能坐以待毙。
他们没有举手表决,而是是低声商量进攻的办法。
他们给家人打电话告别的时候,声音发抖,无法自持,甚至说不下去。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United 93的演绎是更为可信的。
影片最后的的戛然而止,让我的呼吸仿佛也停止了。
哦,是的,这就是那个早晨。
(看过Flight 93的,强烈推荐再看看United 93。
)
也许以后回头看,它不是最好的关于9/11的电影,但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它已经足够好了。
之前所有对于93号上的乘客英勇搏斗的故事表示质疑的人们应该可以停止了。
他们在死地中求生的决定,是本世纪最值得人们纪念的精神。
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他们恐惧,绝望,对家里人说“I'm not OK, I might not come home“。
但是当得知自己坐的航班是自杀性任务的时候,他们别无选择地出发了。
我无法想象他们的家人在和他们通电话时候的心情,虽然演员们演得非常到位。
有人提出来说片子的儿童太多了,有赚取观众同情的嫌疑,不过事实已经如此残酷,导演完全无需添油加醋。
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当Mark的妈妈根据爸爸(或是爷爷)的指示,在手机留言中告诉他要尽力夺回飞机的控制权,然后失声痛哭的场景。
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置身于彼时彼地,你很难不被那种痛苦所击倒。
我感谢这部电影的剧组,他们用尽可能少的表演发挥,来尽可能多地还原真实。
真实的力量是具有压倒性和摧毁性的,我可以对《独立日》和《空军一号》之流不屑,但我没法拒绝"United 93"这样的故事。
故事情节和一些大片比起来甚至显得缓慢,单调而没有高潮。
可是在这样的历史面前,导演的花样显得无足轻重,真实变得如此宝贵。
里面的恐怖分子的表演也显得恰如其分。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背景,心理。
他们出现了,行动了,结束了。
有个美国人评论说他认为其中的恐怖分子拍得面貌不够凶残,有必要吗?
作为一部目的在于还原历史的电影,任何形而上学的东西都是不必要的。
总体而言,United 93堪称完美。
不过,在你去看之前,还是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至少,我在看完之后的心情是非常非常压抑的。
看过93航班,本已为又是一场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可到飞机坠落,烟雾腾起的瞬间,才发现,他给了我一个悲剧的结尾。
同事说,其实最后的结局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疑问,到底飞机是不是自己坠落的,为什么找不到飞机残骸。
这真是个可怕的猜想。
911也有人说是假的了,还列出了很多的证据,有些还让人真的有点相信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啊?!
人们都聪明的过了头,把真实和虚假混作一团,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想起了前几年,看新闻频道的新年特辑,讲的也是惊天大骗局。
考古被骗,历史被篡改……,不知道当100年以后,人们再谈论911的时候,是不是也只是谈论个美国的骗局罢了。
回归到电影上,从技术角度看,这部电影没什么新鲜的东西,尽管故事涉及的历史很震惊,但电影却没有给我任何惊动的东西,感觉有点糟蹋了这个本来很好的历史。
还有就是一个怀疑,在飞机上可以那么随便的使用手机么?
好像在我的印象里,这是禁止的。
2011-05-31 20:17:06 (写)历史回归到2001年9月11日,用电影这人类的第七艺术还原了“911事件”。
首先,这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很好看但也很沉重!
它也是一部相对敏感的电影!
从电影一开始我就被它的情节吸引住了!
几乎每分每秒都随着电影心跳!
可能是因为它是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吧,所以看了很有感触!
由于最近本拉登被击毙,所以突然想起了它谋划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很几天都在看着这些资料,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相关事件。
然后在5月17号看了这部电影!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大家想到的是LOVE!
亲情,爱情!
是人最后一刻最重要的情感!
93号航班上勇敢的英雄们!
介于提前了解了评分,评价和故事内容,我是带着打发时间的想法来看一个伪纪录片的。
没想到从结尾三分之一出开始失声痛哭,直到演职员表完结,被老公强迫关掉。
everybody already did their best, however what happened is going to happen.看到有人吐槽前一段对话密集,一直打电话,说专业术语。
没有英雄,没有超人,这里只有现实。
现实就是需要层层汇报才能决定,现实就是你拥有4架战机也不可以直接开火。
飞机上最后的告别是意料之中的感人,我在想他们是幸运的,因为至少美联航上有电话,如果是我们呢?
告别一定要说出口,爱一定要说出口。
生命的尽头,没有什么事情,比尽快说出我爱你更加重要了,我爱你,这你知道的,对吗?
彻底泪崩的地方,是几位男士决定冲出去对抗的时候。
你有什么武器?
开水?
刀叉?
你知道吗,那个炸弹可能是假的。
对,可能,带着赴死的可能,他们冲了出去,我学过武术,我冲在最前面。
我一想认了人性的自私,恐怖前的贪生怕死,我都认,他们这样决心赴死的勇气,才让我震撼,人类的灵魂之光,在他们身上,我想知道每一个人的名字,每一个你们,都是平民生活的英雄。
剧情假的不能再假,逻辑上严重矛盾,是为了黑美国政府多无能才拍的这个片子的么?空乘得知飞机遭遇劫持,为什么要打给地勤维修人员而不是打给911或塔台?塔台明明听到93控制室发生入侵,而且随后飞机改变航道降低高度等现象也佐证了93遭劫持,空管和空军为什么还要忽略这么明显的信号?反而抓着达美不放,美国空管只有同时处理一件事的能力?哦,对了,还有空军驻空管联络员,他的工作是搞来笑的吗?
we need to know the TRUTH, we need to know the LIES, we need to know everything. WE means we, the normal people. 另外 剪切赞一个
911的故事片,小制作、没名角、编剧和导演都没想好要表达什么,有史以来最差的电影。
他们都只是普通人,也会害怕也会懦弱。或许,那几个人放到平时不堪一击,但恐惧却让大多人止步。即使是演习指挥部也会发出错误指令,令战机航线错误。他们之所以不同,还是因为在知道几乎必死情况下,依然选择反抗而不是束手待毙
前面的背景音乐和镜头切换比较失败 紧张感不足 只有最后夺机才让人紧张起来 PS:乘客没脑子 空姐也没脑子吗?拿腚眼子想想也知道那是假炸弹啊 耽误那么长时间 要不早就夺回来了
前面铺垫太长 若事先不知道这是什么题材的电影 我可能根本不会看下去 如果你知道 不会再看见他了 最后一通电话 你会打给谁
“在电视里看到飞机撞楼的画面,每个人都很兴奋。在一件沉痛而复杂的事件上表现得如此轻佻,不是我们没有良知,而是我们已经太熟悉各种重大事件从中央台主播嘴里说出来的样子。蔡康永在北大演讲说,电视是人格分裂的。换种说法,电视是没有人格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影。”推荐给电视导演冯小刚。
伊拉克战争开战那一天,班主任兴奋的冲进教室,打开电视,我们看着电视上一遍遍播着的灾难画面,想着的是那一年的考试是不是又要增加相应的考题,那一刻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这种兴奋无关国仇。长大后回想那时的自己,真的无比羞愧,为那一刻所展现的冷漠、无知。如果AA11的异常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晚点的UA93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场不幸?
我们可能有班机被劫持——我们有班机被劫持——班机消失了——撞了——那是我们的班机——那不是我们的班机?——我们可能有班机被劫持——我们有班机被劫持——………………………………——有架班机坠毁了——这是我们被劫持的班机?
不喜欢这种,只知道叽叽喳喳,不知道发生什么大概是拍给那些懂操控台的人们看的吧
影片主要说911事件中坠毁的那架飞机。。之前看过相关节目记得说那架飞机其实没有发生过任何乘客抵抗。。嗯我们抛去这点就影片来说,整体节奏感一塌糊涂。全程并没有激动人心以及十万火急的紧张刺激。而且人物刻画的真是看不懂,比如开飞机的恐怖分子为何塑造成全程憋屎的表情??真搞不懂。要不是以911事件为背景真的2星湖没有?如今看这部影片不禁让人想起米国当时的总统小布什,他发表总统讲话时就可以看出米国人民面对灾难的底气,那时他民众的支持率是9成。。再看看如今疫情灾难下的美国,和活宝川建国?早已失去了当时万众一心世界霸的样子。
全片来看,还是带有很强的美国英雄主义只是表现手法另类了一些。其实对于穆斯林世界的人们来说,这些“恐怖分子”们也是他们的英雄。安息吧,英雄们。R.I.P
补登,镜头太晃了,头太昏了又痛,要吐了,推进也很慢很乱
前半部分垃圾时间,后半部非常精彩,为什么不短点!!!希望不是乘客夺回飞机后又被军机击落的
我还引用过这部电影发表过一个特别傻逼的言论
最近迷恋纪录片所以选择这部纪录片电影。真实再现93#航班在2001.9.11的生死轨迹。没有态度只留真实。
保罗特有的写实主义风格。最后十分钟很精彩。
死就死吧,我反美;片子立意很好,只是前半片很繁琐,精华都在结尾短短的那十几分钟。就和现实一样,恐怖分子们准备了很久很久的行动,而执行起来不过就那几十分钟,生命就随之结束。
just so so
讲述了9-11当天,最失败的四个恐怖分子组成的最失败的团队最终袭击失败的故事。如果飞机上的人不知道地面上已经发生的事情,他们或许还会傻傻地等着飞回机场然后面对一个赎金谈判的场景。说明了新闻及时、信息透明的重要性...... 最后,致敬向死前行的勇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