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溜电视剧我只看了几集,但原剧本是一口气看完的。
从看过的几集来说,跟剧本差别非常大大约我看的是第一版的吧。
原剧本(其实应该算大纲)非常好娱乐性和应有的戏剧张力都很足真的是让你一会儿捧腹一会儿垂泪的朱苏进确实是nb人(有兴趣的给我发信,我可以转发)。
除了刻意夸大夸大新四军的武功,这个其实也没什么,老美拍了多少yy片了,就不兴咱们拍一部?
何况这片子恐怕没几个人会当真实历史吧?
顺溜让我感动的是人在责任与情感之间的挣扎和抉择,特别是顺溜伏击时听见姐姐被蹂躏的桥段,可以当成剧本写作课的典范教材了。
这些精神层面的纠结,不管是国军、共军还是皇军其实是普适的。
而且对日军的描绘,剧本中是很不扭曲、努力表现的,某种意义上说,朱苏进对日本人的精神是有推崇的。
电视剧里,很多东西没表现出来只能流于表面的热闹了。
至于军迷们纠结的细节,呵呵,对这些问题我只在乎电视剧自己怎么定位,如果丫非要定位成“严格按照史实,绝无bug”类似《拉贝日记》、《贞观长歌》这种(吴子牛那句“鸡蛋碰石头,至今还是笑谈”)打脸党们请奋勇冲锋吧,不抽丫抽到脸肿成馒头,请不要罢手。
如果是团长还有顺溜这种,只要没有过于离谱(顺溜中,一人打死上百人击退n次冲锋,这就叫离谱;南京中,角川自杀,这也叫离谱)就别太纠结了,犯不着。
大体来看,比很多雷剧还是要强,至少部分剧情没那么假,人物演技都还在线。
但剧本确实有些槽点,抛砖引玉,我要讲的不对看的人可以反驳的。
1.顺溜狙击枪型号问题。
我是翻遍资料,硬是没匹配上,非得贴型号只有美式M1941半自动步枪(非狙击枪也没消音器)像一点。
按历史,日军二战只有日式97狙击枪和毛瑟98k。
问题就是,这三款枪都和顺溜枪的表现对不上号。
2.日军官语言问题。
松井和坂田的语言混乱剧中比比皆是,和伪军说话用中文可以理解,但和普通日军说话不只一次用中文是串台了吗?
松井和坂田以及其它下属说话,有时是中文有时是日语,请问是翻译器吗?
3.顺溜不合常理的问题。
伏击石原时,顺溜明明可以救姐和姐夫,但为了不违抗命令完成狙击选择见死不救,很英雄!
问题出在,这么个冷血到为了命令连亲人死活都不管的人,后面居然要为死去的姐报仇,并且公然违抗命令连命都不要。
请问,既然这么重视姐,能救的时候干嘛不救?
姐重要还是日军头子重要?
这不符合顺溜剧中人设也不符合人性。
4.不管是手榴弹还是迫击炮,炸人是不可能有全尸的,顺溜最后还能搁担架。
那一幕简单让人佩服啊!
比顺溜从10多米峭壁摔到石头上不死还让人惊讶…5.顺溜单兵狙击石原后,充分发挥了特斯拉动力,居然追着日军卡车、摩托车跑了二里地…先不说正常情况下日军会搞死顺溜一千遍,就说顺溜是怎么追上机动车的?
至于其它的类似人物经常能“偶遇”和巧合,属于电视剧通病,就不算进漏洞中了。
欢迎交流,请友善讨论。
喷子一律举报
"我真是信了你的邪呀,枪都不会拿,讲起射击来一套一套的”“老子真是信了你的邪,排长向文书报道,还跑步”“对对对,光荣的死球了!
”“你一个马屁能拍两次,两次都还不一样!
”“这是东洋马的马粪,乡下那些土马,绝对拉不出这么精神的粪……”“晴空一声霹雳响,老娘生下陈营长。
”“顺溜啊,顺溜啊,那要是在水波梁山,那就是小李广花容啊,张弓搭箭,那就是百步穿杨啊。
”“不要出声,不要动,动一动你小命送”“天上一个大雷,地上一个二雷。
晴空一声霹雳响,轰轰烈烈搞一场”“傲得像飞机,犟得像头驴”“你家族上好歹也是教皇帝的,虽然教着教着把人家的江山给教丢了”“翰林真厉害,连地球是圆的都知道……地球在哪儿呢,我咋看不见呢?
”“兄弟,你知道吗,我要写检讨书了,是书面的,这我必须得穿上军装啊。
这写检讨就是学文化,学文化我不能光个膀子吧,光膀子太没文化了。
”“标题:检讨。
我参军大半年了,但是思想觉悟没跟上,组织纪律涣散,我有个人英雄主义、流寇残余,如果不思想悔改,必将成为新四军的败类,被革命队伍所抛弃。
钦此。
”这段话一定要看动态的,一脸兴奋和荣耀的顺溜天真得让人忍俊不禁,“钦此”一词暴露了他完全处于混沌的真实状态。
“就是天崩地裂、生死存亡,你也得服从命令、完成任务。
”“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然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我生是新四军的人,死是新四军的鬼。
”“这是司令发给我的枪,他命令过我,人在枪在,人亡枪也不能亡。
”“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现在打败了,枪一扔不打了,回家。
连畜生也要回家,他们凭什么不打。
鬼子都可以回家,可我的家呢?
”“你们的战争结束了,我的战争没有结束”“这枪是从你心窝子里长出来的,枪瞄准的时候,天塌下来你感觉不到,地陷下去也不关你的事。
你的呼吸,你的眼睛,你的心肝,你的性命,统统都长在这枪杆上。
”
好歹也费了两天,看完了《我的兄弟叫顺溜》,垃圾是垃圾了点,说两句吧。
感受有三:一、这是一部数字上漏洞百出,场景上穿帮不断的电视剧。
这主要是编剧不行。
开始的几集,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数字的错误。
跟顺溜一起被日本狙击手埋伏的班长,不知道究竟是一班长还是二班长。
三营长明明是命令一班长跟顺溜一起去勘察车辙,结果顺溜回来之后,三营长向陈大雷报告说,顺溜回来了,二班长牺牲了。
晕死,到底牺牲的是一班长还是二班长?
整部电视剧,这样的错误随处可见。
最恶搞的是关于陈大雷的六分区到底打死了多少个鬼子。
记得一个场景,陈大雷吹牛说六分区打死了七八十个鬼子。
没多会,顺溜跟别人说,他参军半年,一个人就打死过一百多个鬼子。
这就让人奇怪了,难道说顺溜来六分区之前还在其他部队当过兵?
这些低级无比的错误说明了一点,编剧编故事的时候看来喝高了。
太粗线条了吧。
再说说穿帮吧。
最后一集,荷花送顺溜去南湾码头,有个镜头,荷花做出奋力划桨的样子,可是镜头一转,划桨的居然是顺溜,荷花淑女一样坐在船头。
靠,蒙太奇啊?
二、这是一部四处模仿,学什么不像什么的电视剧。
这是整个制作团队的愚蠢。
学《亮剑》的粗线条,却丢掉了《亮剑》的狼性。
虽然假摸假样地颂扬所谓的纪律性,可是这个纪律性,怎么看怎么别扭,明明是把一个人变成一个杀人机器么。
学《士兵突击》的不抛弃不放弃,却整个把不抛弃不放弃变成了两个拧种,从头到尾,就没看到过智慧哪怕是小聪明的场面。
学《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华丽战争(这个战争场面也不华丽啊,似乎就是几个场面,反反复复地放来放去,也不烦得慌),却丢掉了《团长》的大格局和深邃象征性。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非得生搬硬套搞一些新词。
比如什么“大司令”,咱家只听说过司令、总司令,从哪来个大司令?
土匪也没这样称呼自己的吧。
三、这本该是一部有所突破的,有许多看点的电视剧,却变成一出肥皂剧。
当然,这是导演的无能。
其实这部电视有许多可以大肆渲染的亮点,不明白导演为啥就看不见。
比如说:狙击手的对决。
顺溜和日军狙击手本来可以有好几场精彩的对手戏。
可是这几场你看被导演拍成了什么熊样。
第一次交锋,还算差强人意,第二次交锋整个被三营长抢了风头,第三次,也就是生死决斗的那一次,日军狙击手居然就那样轻而易举地被顺溜一枪托干掉了。
我就想啊,导演你干嘛要安排个日军狙击手还不给人家戏份,当耳朵摆设吧。
在比如最后一集顺溜悲壮牺牲。
现在拍出来的这叫个啥啊,顺溜傻不拉及地打了几个旗,那就叫悲壮了?
就叫纪律性了?
你导演究竟想表达顺溜的机器性还是人性?
是狗熊性还是绵羊性?
导演水平太差,不知道想表达啥。
你也看看人家美剧是怎么拍结局的,不悲壮一点,最起码也得再曲折一点嘛。
还有一点,国民党军,有这么甩么?
哎,就啰嗦这几句,总结一句:这是一部漏洞百出的电视剧,一部彻底失败的电视剧,一部依旧没有摆脱低级趣味的垃圾十足的电视剧。
钦此!
我实在不能理解,顺溜报仇竟然可以拍整整三集!
水分太大了。
我也实在不能认同,顺溜那种狭隘的仇恨。
本来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眼见着仇恨大过天的鬼子就在眼前却不能做任何事,他心中的郁闷愤怒伤痛足够深。
但是,他执意的偏执引发那么多人的担忧,让翰林苦口婆心的帮他释怀,让陈大雷担心到亲自出马去救他,让整个新四军出动去追捕他,让国民党如临大敌严阵以待,让小日本鬼子幸灾乐祸大叫“中国人打中国人”。
我真不明白他作为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四军战士,他的组织纪律性到哪里去了?
他已经彻底忘记了什么叫牺牲小我顾全大我。
好吧,就算他是从山沟里出来,脾气倔强得任何人都拉不回来,他的脑子里塞满了复仇,那么他身边的人呢?
那个老宋,明明看见翰林两人抓他回去,明明知道他是自己跑出来报仇,居然还把鬼子的地点一五一十说给他听;还有那个小花,知道自己的爹娘死了,知道顺溜要去报仇,一下子就和顺溜一拍即合,还带着他抄水路去赶小鬼子。
船靠岸了她似乎知道顺溜回不来了又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
你爱他吗?
你真的爱他吗?
你真的爱他还鼓动他去单枪匹马的杀人?
在全世界真正关爱他的人都在尽力挽救他的时候,你却顺势把他继续往火坑里推?
你明明就知道让顺溜一个人去报仇他几乎就不会活着回来,你还在那酸不拉叽说什么“我等你”?
你也太惺惺作态了。
好吧,最后顺溜没有杀任何人,他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想起了陈大雷的教诲,想起了翰林的苦口婆心,他只是无端端的射掉几面日本旗泄愤,然后射掉石原的骨灰引致坂田剖腹。
然后他就那么被几百挺机枪扫射,就这么壮烈牺牲了。
不可思议啊顺溜啊顺溜,你的觉悟醒的未免也太迟了。
让陈大雷这个如此关爱你的兄弟眼睁睁见你死去,心里的伤痛也许一辈子都难以平复。
你莫名其妙的搭上你这个神枪手的性命再也不能和兄弟们并肩作战。
你射那几面旗干什么呢?
你除了引起国民党的注意,还能做什么呢?
你是想沐浴在枪林弹雨里端着狙击枪作瞄准状以显示自己很英雄吗?
你知不知道你死的多冤枉哎唉,算了,不提也罢,编剧要你死,还要你以这样假模假式的煽情形式去死,我也没办法。
你家陈大雷也很无奈,你死了,没杀一个人,射掉几面旗,引得国民党耗掉千万发子弹,瞬间又变回战斗英雄,陈大雷也不得不说你在最关键的时刻保持了军人的纪律性。
多么牵强的心理独白,但我可以理解了。
陈大雷心里的苦,人人都能理解了。
最不能理解的,恰恰还是你,顺溜,陈二雷,固执的钻牛角尖,让我在最后看到的,不是曾经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许三多,不是百发百中坚强的顺溜,而是个引得无数人担心差点就酿成大祸的的自私鬼,一个偏执狂。
请原谅我不得不这么说,你最后觉悟了,却去射了几面旗暴露你自己。
你白送了你的这条命,让我实在非常郁闷。
拖拉的剧情,用六集讲了一天发生的事情。
司令长(老七):演的太用力,还发福了(在士兵突击里他是多么利落帅气啊!
);和他傻瓜一样的老婆:为了表现自己做出30双布鞋和带上药品去见长官而让她自己和六分区的弟兄们送了命;没有纪律的神枪手,他很神可是他从来不射敌方长官……煽情的盗版背景音乐,不管是个什么场合就出现,每次一放就让人全身起鸡皮疙瘩,顺溜号称是喝狼奶长大的可是他和与狼共舞的场面还有很大距离,很大距离!!
唯一想赞的:三营长演的好!
湖南口音运用的很好,人物性格活灵活现!
1 、(翰林收到采访顺溜的报纸,让他小跑来报道,三营长一脸意味深长,来了句)我就信辽你滴邪料!
排长要向文书报到!
还跑步 (对顺溜说)你也是,不要笑,你排长撒,要有那个气势撒,叫你报道你就报道,叫你跑步你就跑步,他叫你上树你是不是要变猴子啊。
2、 信了你滴邪..那个消音器是个很高级很高级的科学3 、鬼子把老子当成瓮中之鳖了。
哦,不对、说错了,鬼子才是鳖,鬼子都是王八蛋 4、你大字不识一箩筐你消音器,我都想把你变成消音器(挺有意思的吧,突然发现孙逊的表演能力很强啊,表情动作什么的都太有意思了)5、老子真滴是信鸟你滴邪,枪都没摸过,讲起射击来一套一套滴6、乖乖地不要动,动一动小命送(在小黄庄向吴大疤瘌说的)7、 明早,鬼子上来时,大家把手上的子弹打光,把身边的手榴弹撇完,大家就可以休息了8 、他已经瞄上我了。
(喘气)二雷阿。
我跟你讲啊,不要动,他就是要你暴露。
比的就是谁(喘气)谁先(喘气)发现。
你就当我不在(看得有良知的人都哭了)9、 我zen si信liao你的邪liao10、一分区是谁啊?
是咱们老大锅!!
11 、顺溜啊。。
顺溜啊。。
那要是个在水伯梁山 那就是小李广花荣啊 张弓搭箭 那就是be步穿杨啊。
12、 天上一个大雷,地上一个二雷,晴空一声霹雳响,轰轰烈烈搞一场13、 一播元(100元)14、司令员啊,这仗要是打起来,我可是顾不到你了 啊 (在第二集里是三营长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从他的表情里看出什么来?
)15 、你讲撒!
16、 这个消音器是很深很深的阔血(科学),你懂不懂撒!
17、战士:“营长,敌人都上来了打不打”,三营长:“你急什么啊,还没进洞房就想开火”(那个年代的军人说话都好……) 18 、陈大雷:“我陈大雷,驰骋战场20年,三十年前老娘生老子的时候,那是晴空一个霹雳响,老娘诞下陈大雷!
” 三营长:“这个我知道!
司令员还在当陈营长的时候我就听说过,晴空一声霹雳响,生下一个陈营长!
” 陈大雷(忍不住笑):“是吗?
我怎么没听说!
” 三营长:“怎么没听说,晴空一声霹雳响,诞下英雄陈营长!
” 陈大雷:“三营长你这马屁拍的,一个马屁拍两次,两次都还不一样!
” 19、要是小鬼子都进入战斗岗位,什么歪把子啊小钢炮啊都一起搞过来,我损失就大啦20、我跟你说 liao几多次了啊21 二雷啊,我跟你讲啊22、你不管出现了什么状况,你只要给他端上了一盆这个红烧肚包鸡,万丈的怒火!
都能下去一半撒23、(陈大雷手拿火柴盒让顺溜开枪)为什么啊!
我滴个娘啊!
为什么非要拿到手上撒?!
(实在是没什么说的啦,笑吧,嘎嘎嘎嘎) 24、盖子盖在茶壶上了,两个硬是般配得很25、三营长:你要多少发子弹撒.顺溜:营长50发就够了.三营长:那哪里够撒,我给你一百(伯)发26、我见你个大头鬼撒
总算熬着把26集看完了, 冲着王宝强和张国强的品牌。
结果,无比后悔,20多个小时啊,这简直是生命的浪费!。
整部戏充满了拼凑感,及其不严肃。
台词前后错乱、道具极不正常、情节无比虚假。
戏一开始我就对那把狙击枪充满疑虑,我不知道二战的时候到底中国战场有没有那样的狙击枪?
日军有没有用过可以用三八大盖子弹的西方产的狙击枪。
直到我看到有个访谈说,那把枪是王宝强偏爱的,在集结号中用过的,导演专程花了好多钱开拍后很久从北京给他调来的。
我吐....难道?
这是值得夸耀的?
集结号是解放战争后期,王宝强当时不是演狙击手,这枪可以用的???
基本上二战只有两种主要的步枪改型做狙击枪,一种是德国的毛瑟98 一种是美国的珈蓝德M1,那时候步枪共同的典型特征是前护木很简单,单薄,不可能有电视剧中那种厚的滚圆的形象,貌似还有孔?
我不是一个军事迷,但我有一些普通的历史军事常识,抗战后期,国军换了美械装备,可是国军用的居然是抗战前的德式钢盔。
新四军手里的冲锋枪也有很多是德式的,抗战后期时候,新四军有那么多德式冲锋枪么?
另外,电视剧里面最混乱的是人数和时间,人数来来去去是那么多,不管号称多少人,顺溜一会儿总共打死了七十多个鬼子,一会儿三十多个,一会儿又一百多个。
时间上还是三十多个出现在最后。
黄庄战役三天后军区就开会,可是顺溜已经被魔鬼训练一周多了。
荷花的哥哥死了,荷花去找顺溜,顺溜一共参军大半年,而后来,又说荷花的爹妈2年多前死的和她哥哥一起。
至于顺溜把狙击枪当突击步枪使唤, 一个人打一个中队一天,二三百人的部队打日军一个联队,小黄庄一开始说损失很大,貌似只剩几个人了,后来又说死了才十几个人......太不严谨了搞笑的还有,部队门口挂的牌子是:“国民党陆军第五十五师”?!
令人发指啊!
这样的牌子谁见过?
这样的道具水平是不是该枪毙???
细节就说到这里吧,反正数不胜数。
至于情节,更不能说了,整个一个捏造加拼凑,毫无真实感。
屠夫的家远离集市,一直想不通的人忽然想通了,检讨表情像玩儿,还说深刻。
莫名其妙来个记者,一点都不像新四军,活脱一个爱撒娇的大小姐。
我们不是不允许艺术加工,我们也不是不允许一部好片有些细节的瑕疵。
我们不能容忍的是用不正经的态度去面对那么正经的主题。
战争,到底是件民族伤痛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主题要有起码的职业道德,那就是认认真真,这部剧毛糙的吓死人,荒诞的吓死人,难道这就是编剧导演对待所谓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正剧的态度?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
怪不得,我们没有靖国神社。
还好,我们没有靖国神社,不然,说不定也变成了一个笑话。
当然相较手撕鬼子,发胶高跟鞋这种超神只能算微神吧。
比如第10集:日军以为包围了国军2个嫡系团(实际只有共军2个连)结果攻了几次没攻下来。
2个连表现出的战斗力,火力密集度大大超过了日军对国军2个嫡系团的预计。
而是明明可以通过军装就能辨别出是共军还是国军。
现在国产抗日剧比较尴尬:如果按照还原敌我伤亡比1:7那没法看,只能强行把我军战斗力拉高。
好看的电视剧最重要的特性是真实。
《我的兄弟叫顺溜》很真实,除了二雷几次战神发挥外,剧情发展平中见奇,人物形象生动,很好看。
本文分节整理记录了一些观后感以求共鸣。
顺溜/二雷顺溜和二雷的区别是全剧最重要的对照。
谁是顺溜,班排长没命令开枪就要打一枪看到底是不是吴大疤拉的无组织无纪律的新兵是顺溜;谁是二雷,想着司令员嘱托,爹娘忌日不拜,过家门不入,眼见亲人受伤害但为了执行任务而不顾的神枪手战斗英雄是二雷。
顺溜想法通透,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都有着朴素的直觉认知。
朴素不意味着对集体正确,甚至不意味讨人喜欢和对他人善良。
于是会有摸不清情况就开枪,会有在三道湾全排死球,下战场又暴打民兵。
...我很想把顺溜和二雷的行为分类,来为两个名字的区别背书。
但回忆剧情又会发现,他们本就是一体,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一体两面,而是递进的升华。
战斗英雄二雷是神枪手猎户顺溜的延伸。
顺溜可以像狼一样的在暗处阻击敌人,这是三道湾立功和活下来的原因;顺溜朴素认真积极,于是二雷学习写字、训练新兵。
猎户和革命战士同样是人,没有高低贵贱,但哪怕不喊口号,仅作为逆旅过客而言,也不得不承认,融入集体、技能产出能发挥更大范围作用的二雷的生命历程会比神枪手顺溜的猎户爹的生活精彩太多。
是谁怎样把具有某些潜质的普通人锻造成了革命战士,使其将这些潜质更大化的兑现?
《士兵突击》展现回答了这个问题。
而本剧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丝毫不逊色于突击。
大雷/营长司令员骑着高马大摇大摆在敌占区贯穿,然后被属下误击。
听起来就非常不靠谱的事配上张国强的脸,让我觉得大雷是高城加迷龙。
但接着是骂骂咧咧的问清楚了经过接受了解释而不是听到某个想听的结果就停;吃肚包鸡的时候清醒地知道事实不是营长说的那样大家都有...整个故事是以大雷的第一视角旁白推进的,于是这个角色就需要有足够高甚至不低于编剧的视野,这样的叙述才能更好地为画面和台词起到补充作用。
孟烦了同理。
大雷这个角色个性鲜明,这仍然是个中性词。
但当身份切换到司令员时,他的鲜明个性就变成了人格魅力。
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阵前动员,观众能感觉到的是朴实的作风和杰出的军事管理能力。
纵观整个故事,大雷没有任何降智操作。
无可指摘的两个疏漏又造就了故事的大小高潮。
死营长死老婆和死二雷。
营长同理,作为司令员的老伙计,他的人物形象就是小一号的司令员。
但和司令员的交互过程呈现出来的又绝不会让人感到雷同或是不和谐。
根据地/战友《不是一个兵王的故事》里非常贴切地形容了在根据地里发生的和新兵、和民众的交互的和谐动因。
虽然文案是从突击的解读中衍生出来的,但突击并没有花像本剧这么多笔墨去展现这样的画面。
“自1927年响枪到红星照耀中国,培养过同志,吸纳过俘虏,招收过贫民。
为他们瞧病,教他们识字,还他们尊严。
让他们有机会好好活,再去影响更多人好好活。
所以这支队伍的名字叫解放,不是解救。
解放别人、解放自己。
”“职业军人”李欢李欢师长的转换过程还是令人唏嘘的。
当他下定决心做出听从命令的决定时,想的不再是中国军人使命,而是自己的命运前途。
无可厚非也无可奈何。
只是有趣的是当吴大疤拉说这一招可以同时针对陈大雷时,他竟能理直气壮地说出“我是从党国利益出发,你是为自己考虑”。
哪怕已经见识过在阵地上嘴脸,还是不禁感叹心理承受能力强度。
鬼子这是一部抗日神剧。
不同于《团长》套着抗日的壳讲民族性,本剧很纯粹地展现出了在一个战区的视角下的战争过程。
同时没有吝啬花给鬼子的笔墨,于是敌人的形象也生动了起来。
也就为观众对顺溜共情有了情感基础。
不把中国人当人的畜生观念和行为不表。
有意思的是投降之后的表现,他们听从命令放弃了战争,但是他们的观念并没有丝毫改变。
他们屈服的是更大的暴力而非是非对错。
于是会在面对往日伪军挑衅时不服气,毕竟淮阴城不是被打下来的。
也就有了船上的手舞足蹈,要回家了,还能看中国人打中国人的乐子。
伪军吴大疤拉不足道。
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本来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只是在一个片段里,鬼子狙击手背后射杀带路伪军的镜头也向观众说明了为什么当伪军甚至算不上一个出路。
战局形式故事里最大的城市是淮阴城,但直到鬼子投降都没被中国人打下光复。
这不意味着中国人的反抗是无效的,我们牵制住了鬼子足够多的力量,以至于他们需要开辟太平洋战场寻求新的增长。
电视剧里隽永的是战争结束前三天发生了顺溜的悲剧。
表现了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持续抗争到了最后一刻,毫不放松也获取了越来越大的战果。
ps很多个镜头,甚至包括死守战壕时都出现了那位女兵。
政治非常正确。
为毛我要看这个?因为电视上放,而我是无聊的人儿
连看20集,21-25集没看,天快亮了……偷了一天懒,看了一部还不错的片子,三营长的口音很亲切。
三营长可爱
虽然穿帮一处接一处音视频又粗造地无可救药,但因为它十分符合“即严谨又俏皮”的指导思想,便令姑娘我心从口从。张国强真可爱。
兵临城下加拯救大兵瑞恩
张国强开头和结尾都演得太用劲了些,要是能沉下来更好些。剧情还是有点狗血,好几个重要的地方都太牵强了。
人物塑造比较好。政治气味淡薄,很不错。只是,顺溜的姐姐一家死那段完全可以避免,却发生了,有些太刻意了。
剧情过于虚假。
死球了!
跟着我爹妈断断续续看完了。二老很疯狂
蛮有意思的
三营长我喜欢的
真实永远是不完美和残缺的...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然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住在医院看的,不同地方台24小时联播,包你三天能看完整套
王宝强真是个可塑性很强的演员
生了个动
当喜剧片看吧~~
是英雄,首先得是个人,自己姐姐被强暴,还能在哪里看着,这种也叫英雄,狗屁,不是主犯,也是个从犯,打仗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救,如果这也是英雄的话,我真的去tm了,去tm的集体主义,任何人的生命都比不上自己的亲人,即使能杀掉一个日军司令。
纯粹看张国强来的
北影厂门口依然蹲着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