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的郊外就像一张明信片,正面是那一片片雏菊绽放的美丽与宁静,而背面就如同那个叫惠瑛的姑娘的感情生活一样苍白。
《雏菊》能在韩国取得超高的票房,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导演选择了全智贤,她很适合这个角色,有点抑郁,有点孤单,有点清纯,有点平凡,分明就是个艺术家,25岁还没有初恋,却可以开自己的画展。
看电影时有的人为惠瑛掉了眼泪,我也想顺势宣泄一下,但却不知在哪段情节时开始哭为好。
可能全智贤自己都不知道该为这电影里的哪一段感动。
惠瑛她爱得究竟是谁?
如果她真爱上了警察正佑,又怎会仅仅因为他不是给自己修桥送花的人,而在瞬间爱上了杀手朴义。
可能导演编剧们急功近利地为了突出结尾那种遗憾的美,而忘记了什么是爱。
如果真的是爱上了一个人,再怎么错恐怕也无法抹杀那种爱。
王菲有首不流行的歌叫《如果你是假的》,歌词里唱的是"...如果你是假的,思想灵魂住在别的身体,我还爱不爱你;如果你不是你,温柔的你,长了三头六臂拥抱你,还甜不甜蜜..."。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当什么都改变的时候你才会明白是不是真正爱上了谁,才会名明白爱一个人容不容易。
惠瑛的初恋没有爱,只有她用自己的艺术细胞给自己营造出的浪漫,她觉得给她送雏菊的人就是她的王子,雏菊花就像惠瑛的水晶男鞋,她拿着鞋要找到能穿上它的人,而不管那人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的爱人。
雏菊是一部绝对的悲剧,编剧本想往文艺片靠拢却一不小心靠近了莎士比亚。
两位男主人公都付出了真正的爱,而谁也没如愿的得到惠瑛,不知道两位帅哥是否明白,我们美丽的女主角还不太懂爱,她爱上的仅仅是那一盆放在门外雏菊,而不是两个人中的哪个他。
爱上了他们三个人。
先是她。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女孩子,抱着花笔穿行在雏菊的花丛中描绘着自己的春天。
掉下圆木桥,拼命去抓自己的画板。
先是他。
为了任务利用了她,几个星期以来坐在她的画摊前让她画一张张自己的素描眼睛却看着她身后的世界。
先是他。
为了她掉下圆木而奔跑,而造了一座稳固的木桥。
听到她的感谢而露出了高兴的笑。
为她种植了满院的雏菊,送到她去的每个地方。
在屋子里面和广场上的她碰杯,在她的背后挥手,陪伴着她,清晨黄昏,黄昏清晨。
一直隐藏着自己的爱。
深深切切。
然后是她,开始了第一次的爱恋,全是因为他不小心落在画摊前的一盆雏菊。
然后她告诉他关于自己的等待,关于那座桥的等待。
然后是他。
发觉自己爱上了她。
跑去她的家,看她画的自己的素描。
听她讲曾经出现在他心中的那座桥。
并一再宽许她的“错爱”,他没办法承认,也不能够不承认。
只得开始他们的摸棱两可。
却深深深深的爱。
然后是他。
发觉了他的存在。
开始痛苦挣扎,徘徊失落。
她不在是自己的了。
为了爱她,给了他重重的一拳。
发觉他的优秀,发觉他的身份才可以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时。
他不再送雏菊给她。
因为他从来都不曾那样自私过,爱从来不是自私的。
接着是她。
在广场上依然给他画着只属于他们的素描。
本应就这样一直开心的活下去,却在枪战里受了伤。
失去了声音。
在他消失的日子里面又开始收到了雏菊。
她坚持不学习手语。
她依旧在以前的位置上画着画。
然后碰到了他,却画成了他的样子。
她哭泣。
他无措。
然后一起开始漫长的等待和追寻。
她听着自己的留言电话里默默无声,然后一阵盲音。
她躲开他,流泪痛哭。
接着是他,在广场上的枪战里把她的伤怪在自己身上,千方百计的回到了她的城市。
却看到了她身边的他。
他不知道她的等待和悲痛。
接着是他。
为了保护她,他开了枪,不忍看到她难过,子弹终于没有打向他。
他继续送着雏菊,他终于鼓起勇气坐在她的画摊前,一次又一次接她回家。
他开始渐进她的生活,陪着她一起等待,看她写下她心中的别人造的桥。
看她写下自己的抱歉。
他依旧执着着守护。
终于她等到了他。
门里是她的守护。
门外是她的最爱。
她关上门,面对着他,听他说绝情的话,自己泪流满面。
看他转身离开,疯狂的拍打着门,发不出一个音节来挽留,来挽救。
终于他在门外忍着心痛说下了分别的话,转身离开,独自坐在她曾经绘图的广场上回忆,神伤。
他不想带给她再多的伤害。
终于他陪着她等到了,他在门里,听着他的无情,她无助的敲打。
他心如刀割却不能做些什么。
独自一个人,忍受着煎熬。
却不能告诉她,自己才是她应该爱的人。
他笑着看向回家的她。
然后离开。
最后她总是送给她画他的素描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最后她发现了他的黑色郁金香。
最后她发现他才是她最初的真爱,可是最后她为了保护他死了。
是为了赎罪,还是为了真爱。
说不清楚。
最后他死了,只是为了找出伤害她的人,把危险引向自己。
然后他发现是他。
不动声色的保护了他。
可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最后他为了救他带他离开了那里,却还是不能够挽救她爱的人。
他愧疚,懊恼。
却什么也不可以做。
承担着她在他面前的声嘶力竭,疯狂的摔东西。
他装做若无其事。
却比谁都心痛。
他死了,为了替他们报仇。
只是为了他们。
简单,却伟大的爱。
她为了那座桥开始等待。
等待了两种不同的爱。
他为了任务,开始进入她的生活,彼此相亲相爱。
成为了正确的错爱。
他为她造了桥,在远处默默的看着她,清晨黄昏,黄昏清晨。
送来一盆盆白色的雏菊。
她曾经站在他的坟前。
怀念。
并努力抓住自己身边的他。
是朋友。
出生入死。
他站在她的坟前。
回忆。
那一段段幸福快乐的日子、有她的日子。
还有笔下的雏菊、草丛、自己和他。
是不是还会有人站在他们的坟前。
追忆。
追忆那些在雏菊花瓣下折射出来的无数个幸福的时光。
有她,有他和他的日子。
那只是爱。
简简单单。
简单的等待,简单的执着,简单的付出。
然后等着我们,在胶片记录的故事里,简单的感动。
并为他们庆幸。
曾经拥有过的幸福时光。
没有一个接吻,没有一句海誓山盟,却让人感觉到那么美好,那么震撼人心的爱,关于爱,雏菊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太多的想象空间,杀手郑宇盛没有任何要求的付出,只为了能够洗涤他灵魂的惠英得到更多的幸福,而警察李成宰的隐忍与克制,只为成全惠英的等待.美好而善良的惠英就是那盛开的"雏菊"而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留下遗憾在人心中.....另外我一直都很喜欢全智贤,而郑宇盛则是在他出演<<我脑中的橡皮擦>>之后就特别关注他了,此次二人能联袂演出,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视觉享受,呵呵
一个习惯了独自生活的女人从不带伞,下雨了就躲到屋檐下,隔着雨幕眺望潮湿的天空,期待着自己的初恋。
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似乎总会降临在这样因寂寞而美丽的女人身上。
雏菊是小小的向日葵。
梵高画向日葵,她画雏菊。
提着颜料画笔,她一次次欢快地穿越小河上的独木桥,直到有天落水。
她不知道有个男人早已习惯了在远处注视她。
她落水的那刻,他像孩子一样冲动地跑出了躲藏的范围,跑进了贴近的距离。
他淌入河水中捡回了她的画包。
在她没有勇气再过那座独木桥的时期,他想给她一个惊喜。
他为她搭了一座桥。
桥刚刚竣工的时刻,他看见那姑娘远远地过来。
穿着背心的魁梧汉子对工人伙伴们喊道:OK!
Guys!
Let's go!
恋爱中狂热付出的男人,如盛夏的太阳充满激情与力量。
他像个普通的工人乘车从她身边经过,看到她欣喜的表情,听见她在风中呼喊的感谢。
坠入爱河的男杀手啊,像最稳重的男人守着深沉的秘密,又像最幼稚的孩童难掩心头的狂热。
成为一个伟大的爱人不容易,他做到了。
爱一个人,就让自己变成她。
扛枪装弹的手拾起了画笔,研究起莫奈,印象派。
他种下温柔的雏菊,悄悄地送给心爱的女人。
旧的来不及枯萎,新的花已经到了。
正如他的爱情健康地新陈代谢。
你会爱上这样一个杀手吗?
直到杀手的位置被警察取代。
警察出现了。
女画家误以为警察就是那个神秘的送花人。
杀手默默吞下心中的疼痛与不甘。
依然在远方默默守望。
导演剪辑版中,两个男主的出现顺序是这样的:警察——杀手——警察+杀手。
直到杀手出场前,没觉得警察特别丑,而杀手出场后,你立刻明白,他才是真正的男主角。
所谓刷脸的世界是这回事吗?
全智贤是哑了又不是瞎了,这两个男人二选一,怎么会选到警察的呢?
更何况,这个故事里,帅的男人和对她好、陪在她身边的男人是同一个人。
唯一的解释就是,女主角以为警察是送花的人,所以对警察付出了先入为主的爱。
事实上,杀手比警察高,比警察帅,比警察性感,杀手爱听古典乐,爱看老电视剧,眼睛永远发着孩童般的光亮,笑起来嘴角歪歪的魅力四射,杀手为她学画画,为她送花,为她搭了一座桥,而警察只给她捎过一盒泡菜。
警察来看望女主,女主把杀手关在屋内的一场戏,虐得无以复加。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用唯美的氛围,文艺的腔调,高超的叙事,掩盖了故事狗血的本质。
主导情感线索转折的重大事件是两起突兀的枪战意外,略坑了些。
女人还是笑起来好看吧。
故事前半段女主一直带着微笑,阳光灿烂的婴儿肥,拍得很美。
后来怨妇化了就有些不能直视了。
我一度觉得女主根本配不上杀手的爱,好在最后女主为杀手挡枪献身,扳回了一局……影片的原声带值得一听。
配乐出自香港音乐中坚力量陈光荣之手。
哀伤、悠远、浪漫、辽阔的旋律,为影片增色不少。
《无间道》的配乐正是他的作品哦。
很早以前就听过《雏菊》。
从第一次在公交车电视上看到介绍,就十分想看。
时间匆匆,真正捡起来看,却是昨天的事。
这个故事在我心中留下的,是悲伤美丽的恋情。
男杀手孩子般的笑脸,女画家风中奔跑的身影,草地,野花,油画,阳光,雨。
故事缘起于他为她造的桥。
每个藏着秘密的人,都有爱的权力,可惜难有守住爱的运气。
雏菊花开,漫山遍野,潮湿温暖了我的心田。
直到现在,还深深感动于《雏菊》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
泪水是从慧英和郑宇的再次相见开始泛滥的。
我想,这一刻,他们双方一定等了许久,尤其是慧英,她被动地等待,等待在雏菊花前,再次为这个神秘但温暖的男人铺开画纸,可是,她再也没有到……当慧英打开门,看到那张让人心疼的脸颊时,她慌乱了,拿起小卡片问好的那一刹那,我和剧中人一起崩溃了,穿越生死的美丽与哀愁也开始奏响.其实于郑宇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不用面对那活生生,血淋淋的同哭,不用让心爱的女孩来承担双份生死的枷锁,”我死了,我的生命停止在4.21,我的故事结束了,希望他们两个人的故事能继续下去.”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刻,他留下了自己对爱情坚贞的独白.可是这一切对于慧英来说,却是那样的残酷,人到痛苦,悲伤的极至是不会有眼泪的,因为眼泪同心泉一起干涸了,也是从此开始,生与死没有任何区别了,但仍可以带着一副空躯壳安静地活着的,如果之后的一切都不发生,那么这个故事也算是完美地结束了.可是,亿万人一生的变数都绽放在了他们的生命中……他再冷酷,都为她保留了一份温暖. 她再绝望,都为他留下了一束带着雏菊清香的光芒. 他的所有善良,所有温情都是为她保留的,一旦付出倾其所有,那样决绝,毫不犹豫. 其实大家都一直以为,无论是谁,只要能给她幸福,另一个人都会站在帷幕之后看他们华美,或喜或忧,这都没有关系,可是,大家都不曾想大到,最小的那朵雏菊都会有自己的信仰,何况她,一个等待绽放的女子,即使心中有两个同样分量的人,但是幸福的天平总会有归向的,喜欢和爱亦是海底山颠,永不交汇. 在弥留的那一刻,慧英想的是什么呢?生的折磨,死的别离,叫她该如何抉择?还好老天怜悯,在雏菊花开花落的间隙,她逝去了. 留下的他又会是怎样的呢? 雏菊花开,漫山遍野,一年一个宿命. 雏菊花开,漫山遍野,一年一个轮回. 他心中的那片芬芳,为谁绽放?
哀伤地浸入骨髓的音乐开始流淌,山野,木桥,流水,雏菊,片段开始回放。
他们的故事结束了,谁的故事还在继续?
故事编得很有趣,从三个主角各自的角度分别将故事讲述了一遍,却丝毫没有令人懈怠的片刻,只在故事临近2/3才将一切串连起来,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线索。
同时,影片的配乐和画面也优美地如同画家笔下的塞纳河和满眼无垠的雏菊田,将一切都点缀得恰到好处,令无缘前往的人一再心驰神往。
故事最后出现的雨中一幕,再次将时间推回了过去。
原来,那个雨天,一切已然悄悄开始。
冲着阿姆斯特丹“街头画家”的绘画景象看的电影,也冲着全智贤。
看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会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冷酷的杀手也被惠瑛的乐观美丽所吸引,竟然笑着为她送上雏菊,笑着在她悲伤的时候出现来陪伴,为她学习度唇语。
他所作的一切都很感人。
我一直很喜欢惠瑛和杀手的这一段,以至于有些埋怨警察的出现和欺骗。
雏菊的话语是什么?
隐藏在心中的爱。
我也喜欢作画,期待回到欧洲去现场作画;爱画画的姑娘心中总是善良的,期待着那一份纯真的爱。
这部电影是在我上初中时候看过的,虽然仅仅是电视机前短暂停留,却惊鸿一瞥成为了对个人的爱情观和人生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为这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瑕的故事,倩男靓女,一个发生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郁金香之都的故事。
在众口铄金的[我的野蛮女友]中全智贤并没有惊艳到我,论长相,全智贤确实不是韩国演员里最精致的,而我喜欢她也并非因为颜值而是她在这部电影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气质。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一部电影就像挑选对象一样,有些东西,看了一百遍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有些东西,第一眼就可以判断,这就是我要的那个!
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种花,爱上一个地方。
雏菊,阿姆斯特丹。
油画,杀手,鲜血。
雏菊(当然以前没有那么多猥琐的隐喻)主要有三种花语。
快乐、暗恋、离别。
这隐藏在心中的爱 ,像缪塞的诗里写的一样 “我爱着,什么也不说;我爱着,只我心里知觉;我珍惜我的秘密,我也珍惜我的痛苦;我曾宣誓,我爱着,不怀抱任何希望,但并不是没有幸福 ——只要能看到你,我就感到满足。
”电影是一部言情故事,辅以警匪桥段带节奏。
这个故事很好的切合了江南的一句话:“暗恋的人往往眷恋的是自己心中的影子,是卑微里开出的花,你害怕走近,其实你也觉得走近了那朵花就会凋零。
”亚洲东亚文化言情可以整本书整部电影里都不说“我爱你”但却能讲出最动人的故事来,或许这就是东亚文化的爱情物语吧!
这部电影的精髓在于后半部分,由于一次事故导致女主角无法正常说话,在整个影片后半部分最关键的情感表达中全智贤不得不在没有一句台词的情况下完全用表情和动作向观众阐述女主角的内心情感。
除了考验演技之外,这一部分也是认为这部电影剧本的神来之笔,既然暗恋是如此沉重的爱,那么或许只有“不语”才是最好的回应。
这部电影真正精彩的不仅仅是三条主线一女二男故事,还有强大的配乐OST团队给这部爱情故事注入灵魂。
梅林茂配乐的새로운 시작里面宽宏的交响前奏揭开故事的序幕,而后伴随轻盈的琴声,仿佛看到曾经那简单美好的步伐 车轮转动,车前爽朗,车后长发微拂。
《새로운 시작》http://music.163.com/song/5412032/?userid=1387044929 雏菊,文艺,缓慢,细腻的,就像这首曲子,全剧反复播放着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망각 (Juin: Barcarolle - Les Saisons, Op.37A)》http://music.163.com/song/5412038/?userid=1387044929 《데이지 동산에 서서...》http://music.163.com/song/5412039/?userid=1387044929 엇갈린 사랑 1配乐里清新淡雅的钢琴,低沉厚重的大提琴,悠长哀怨的小提琴,层层铺展开来,渲染出一种压抑凝重的氛围,难以言传的情绪,就这样很自然地流淌出来: 《엇갈린 사랑 1》http://music.163.com/song/5412045/?userid=1387044929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生活衣食无忧无愁,家里并不缺自己这个劳动力资源,我可能会像惠英一样去一个西欧的阿姆斯特丹,在街头卖画和管理爷爷留下的店铺,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作自己人生的终极的价值目标,然后爱上一个每天送雏菊给自己的男人,这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对自己如此宽容和释怀。
我们逐渐对现实妥协,变成了当年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
用文學上的表達技巧來解析這部影片,雛菊是貫穿始終的線索。
雛菊,既是一種隱喻,象徵,更是影片的靈魂所在。
角色我更願意以警察,殺手,女畫家來稱呼他們。
不單單爲了使角色一目了然,還因為我喜歡這樣的組合。
喜歡這三人組與Haarlem廣場一起定格在腦海中的瞬間印象。
殺在愛情萌芽時便說:"Flowers can deliver love,but can also deliver death.I started planting the flowers she pained,hoping that they would help remove the smell of gunpowder on me.But the smell deep inside my soul doesn't disappear."他是黑色陰鬱的鬱金香,而女畫家則是那潔白單純的雛菊。
至於警察,我則會用他曾經送給女畫家的黃玫瑰來詮釋——包容並著通情達理的自私。
情節電影對於慢熱型的我來說總是有一個置身其外到難以自拔的突變。
開始貌似淩亂的片段與自述著實難以令我投入其中。
在冗長而寧靜的鋪墊與渲染中,第一場槍戰總算牽走了我的思緒。
女畫家曾對殺手說"Losing him is so much more painful than losing my vioce."可悲的是冷漠的我依然無法體會甚至理解他們之間執著的愛。
也許因為殺手的存在,讓我不得不同情,無法對他的付出視而不見。
欣慰的是,殺手終於不再隱藏。
他的出現就算無法撫平女畫家的創傷,也是她不可忽視的陌生人。
………………瑕疵我不得不承認在我看來影片中女畫家的血流不止有點兒喜劇成份在裏面。
無論是第一次槍戰中善良的拯救還是最後槍戰中因愧疚引發的舉動,那鮮血如同自來水似的,直往外噴寫。
就算打中了動脈也沒這麼誇張吧。
那幅雛菊,卻也因為噴灑過多的鮮血而缺少了藝術價值。
背景選擇在鬱金香的國度拍攝是很巧妙的安排。
荷蘭的鄉野,並非普羅旺斯山區的濃烈,也非英國鄉村的精緻,它是清新而秀美的,並著有一股小提琴旋律般悠悠的抒情。
電影沒有採用多少人工佈景,更多地運用了自然光線,所以顯得格外唯美與浪漫。
這樣的印象派畫面,確定是“雛菊”式的。
生如雛菊,絢爛綻放。
电影本身有些温,不如我事先预想的有张力,在想象中,这样一个关于“错爱”的故事应该可以有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我期望看到一部刺激的悬疑小说,刘伟强给了我一篇闲散的抒情散文。
画面挺美,但所有的章节像华丽的碎片各自为营,没有一根有力的线索把它们紧紧编织在一起。
全智贤演的女主角挂掉之后居然毫无创意地放了长长一首歌,然后是不断的闪回镜头(我还以为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截头去尾它完全就是个独立成章的MV--闪回不是不可以,但是也花太久的时间了,这不是拖拖拉拉的电视剧,观众在影院里的时间是宝贵的,提供给大家看的画面应该有足够的信息量和新意,如此多的重播镜头有点太应付事了吧。
如果电影要靠没完没了的旁白来叙事,不如干脆把它搞成广播剧算了。
而最要命的是,我去看的时候影院只提供中文配音版的,放映过程中几次出现拷贝划花后的大团划痕还不算,配音演员的音色和幕前演员的形象完全不搭。
如果不看画面,脱离了具体的作品,单独听给男女主角配音的声音,音色都挺美,但是当那把甜嫩过头的女声从全智贤嘴里出来的时候,当它和整个电影的调子放在一起听的时候,那就是一场听觉的灾难。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李政宰和郑雨盛扮演的两个人物身上--一张嘴声音和画面完全两张皮,你无比清楚地意识到这个人物不应该有这样的声音,不应该是这样的说话方式。
偏偏《雏菊》这片子旁白很多,这使我非常痛苦,因为矫柔造作的配音不断激起我心理上强烈的排斥反应和不适感,根本没办法投入地看电影。
长译这次应该还是比较重视这片子的,据说配音导演还专门和片方联系了解影片的情况,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在音色的选择和具体的表演指导上却完全不明白《雏菊》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配音呢?
从过去到现在,配音都绝对不应该是拿别人的画面来炫耀自己的所谓美丽声线,而应该尽量去贴近幕前演员的表演--而且在这个大家更容易了解和熟悉原片演员本人声音的时代,贴近原声更是绝对必要的。
如果审美观还机械地停留在几十年前所谓纯情女主角就该是银铃般的嗓音这种层面,不是用配音去帮助观众理解原片,而是强迫原片和观众削足适履来将就自己的音色,只会让更多人更快地抛弃配音版投向原声版的怀抱。
阿姆斯特丹的阳光和风景使我想起了我的家,安静、美丽却又苍白,我不能不说怀念自己的故乡,却不可救药的在城市里飘荡,到底爱的是家乡还是城市,我给不出自己答案,就如同慧英不知道到底爱的是谁。
慧英所爱的只是记忆中的雏菊,她的初恋没有爱,无论是警察还是杀手,她爱的是自己的感觉。
这是一部嫁接的影片,让人觉得适应不过来,两个小时的片子,节奏不一,就如同韩国的爱情遇上了港版的警匪,据说《雏菊》在台湾还是香港上映的时候有人要改名为《无间爱》,这似乎更确切一些。
影片的原创剧本是韩国导演郭在容写的,后来陈嘉上和庄文强进行了修改。
前半段,节奏舒缓,表现惠英与郑宇在广场,因为画肖像而相识,双方的情感交流简单又精致,再加上后面惠英失声的设置,都是典型的韩国电影风格。
但当电影转为郑宇的独白,继而在广场上的枪战中达到高潮,则将之前的韩流一扫而光,这种一部电影中前后风格的大转变,有种港版枪战片的感觉。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这种嫁接是完全可能的,警察爱上一个画家,听起来是很平常的事情,都是阳光下的职业,虽然这个职业有点危险,但杀手呢,他生命中也有简单的开心和善良,他也会爱上一个女孩子,哪怕是十恶不赦的恶魔,也会做一个纯净的人,“过了今天你就会明白的”,这样的故事应该残忍的精彩,但导演没有把握好,显得有些生硬。
又喜欢上了一部韩国爱情电影,主题曲好听,电影更好看,只是看的过程中一直为男主拙计啊,你怎么就不早点告诉她真想呢。。。。。。。哎。。
这种爱情吧 不是我的菜
一定是我看的版本不对,一定是
=
DVD
不错
我喜欢的纯爱电影安安静静,没有那么多的花头精。如果非要牵强附会弄些东西来要爱不可爱,反而像张白纸先泼了墨、
狗血
失声后那段重逢戏太悲了
刚看三分钟就像把机器都砸了
郭在容总是抄袭自己,无语了。★★
闷骚片
对全智贤一直不感冒,看来港韩合作的效果不大好啊!
really不是我的菜,我心中杀手的形象完全被leon所占满,像这样磨叽的杀手,迟早会被毙了的
雏菊花海很美,爱情很美。
又臭又长的偶像剧,用欧洲的节奏和色调也盖不住的泡菜味道
一股子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画面的确很美,但是忍受不了的是这种故作深情的姿态,生活!生活!!童鞋,我们面对的是结结实实、猫零狗碎、有美有丑、三车都说不完的生活!!!
也是&#34;小媩同志&#34;带来放的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故事编得异常牵强又生硬,人物设定均是情感泛滥却无血无肉。简单归纳一下,就是:韩国人在荷兰之这个杀手真是闲。
前半部分像海的女儿,后边像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