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影评可能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部电影后来拍了续集,王成功博士流落到了美国的天才岛上教猴子算术,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老外一起研制出了能治好老年痴呆的112病毒,因为一个黑人要找岛上的猩猩做实验,王成功觉得十分可怜,就把母猩猩的孩子带回了家,取名叫凯撒。
后来猩猩智商不断提高,又学会了说英文,为了报答王博士的养育之恩,和王博士一起拍了《猩球崛起》,让王成功剃光了头代言了8848钛金手机——成功并不是高瞻远瞩,而是你本来就站在高处。
8848钛金手机,向成功的人生致敬
这是中国新教条主义动画的又一巅峰之作。
打着抨击教育观的旗号,在不停地灌输给观众教育观。
这根本不像是一家动画公司拍的动画电影,更像是主流媒体在用动画电影的方式行使监督的责任(如果有的话),在拍摄一条新闻——你看,现在中国家庭的教育情况是这样子的,家长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玩乐的天性、填塞式教育、错误的成功观,教育机构打着“赢在起跑线”的旗号办各种辅导班,其实很多都是孩子不需要的。
应该怎么样呢?
要这样、这样、这样。
做这个片子是为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么?
是要改变全国家长的教育观念么?
这种强加于自己身上的莫名其妙的责任感,这种把自己等同于主流媒体的创作心态,实际是另一种宣传教化,是另一种填塞式教育。
只不过,教育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问题是,这种“针砭时弊”的创作所营造出来的影片氛围,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快乐。
孩子看这部电影快乐么?
我看不快乐。
尤其是当他们看着自己心中的英雄,曾经是快乐、智慧代名词的大头儿子,长时间地处在一种冷漠、被利用、破化家庭关系的状态的时候,他们会看不下去,会害怕,会哭。
这个大头儿子和自己所憧憬的外向、乐观、助人的大头儿子是那么不同,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特别害怕。
让我们看几条网友的评论。
一位名为“敏敏”的家长说:“带女儿一起看了这么多动漫,她第一次看得这么投入,哭声轰动全场,看到大头儿子不需爸爸妈妈的时候,小头爸爸很危险的时候,她特别伤心,哭着说大头儿子太坏了……”而一位叫“毛紫狗”的家长说:“剧情不是太好看,我家小孩3岁情感投入太深,跟爸爸说咱们别看了,眼眶红红的,咱们回家吧,爸爸心里不是滋味。
”而就我观影的体验来说,旁边一个孩子在大头儿子“变坏”没多久就问她妈妈,“影片什么时候完啊?
”她是真的希望影片结束么?
不,她是希望大头儿子的“变坏”能快点结束。
看得投入和喜欢影片不同,感情投入深和得到正向的情感收获也不同。
如果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条主义动画是讲阶级斗争中剥削阶级带给人的苦大仇深的话,这部新教条主义动画带给人的总体感受就是一种新的苦大仇深,这个苦是一种心理的憋屈和痛苦,这个仇是一种强加于身的责任感与其所对抗的一个假想敌的仇恨。
无论新旧,凡是教条主义动画,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负向描写。
即,不是去写如果做对了是多么多么好,而是去写如果做错了是多么多么坏。
对应到本片上来就是说,它不去写大头儿子是如何快乐的生活的、是如何通过快乐去影响其他人的,而是去写一个错误的教育观下大头儿子是多么的悲催,最后再负负得正地回归,使得影片大部分时间和内容都处在一种极端抑郁的气氛之下。
最近看了几个本子,和本片都有这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负能量”太多,让人看得不高兴,不快乐。
关键的问题还是想要教导别人——你看如果不这样,问题多么严重。
其实动画片,尤其是商业动画片,不必搞得像讽刺漫画一样,非要抨击什么。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时代变了,几十年前的东西被翻拍。
几十年前人们的欣赏关就那样了,结果几十年后还拿着这种片子来套钱。
你感受过现在小孩的心吗?
一天说着自己孩子不成长,不懂事,却拍这样幼稚的东西给孩子看,能不成长么?
能不懂事么?
还有药哪里给我个解释,磕了药不一样了,那不一样了?
头更大了?
不要再拿这种东西,通过小孩来圈大人的钱了。
我仁慈给给两星,陪孩子看电影,促进情亲一星,在影院看睡着,吹空调感冒扣两星=一星
小时候看过,现在听说大头又出新电影,老王回归了,于是又看了一遍,感觉也还行。
虽然对现在的我来说有点幼稚(话说回来,真的没人觉得老王很帅有时候也有点可爱吗?
)冲着老王给打个五星好了,毕竟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反派(不过如果是在现实中的话,他也不算得上是反派吧,毕竟都帮人类进化了,就是很缺人情味)
可爱捏
这一张也可爱
毁童年之作,我说你们除了弄水军和圈钱外还能干点什么?
你去看看隔壁宋导的《精灵王座》,再看大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就算你们圈钱,那也别毁了孩子的童年啊!!
孩子们还小,别在他们的童年里留下污点!!
起初看过秘密计划,觉得可以算得上是好国漫。
当我听说出了2时,也没有多想什么也去看了,开场不到30分钟就觉得来是个错误,但侄子在旁边(是我侄子告诉我出2的)也不好意思走,就勉强留下了,我以为他会兴致勃勃看这个,但过了一会他就睡着了,我朝四周看了看,当家长的几乎都在睡觉!
坐在第一二排的不知是睡不着还是不好意思睡,也就小孩子看着玩。
当我听说大头儿子2票房过亿时,我都惊呆了。
当天下午又去看了一部,看了《精灵王座》等我进场时发现没几个人,而且好多都是小孩,我以为又是一部烂片,打算再熬一部。
但结果让我目瞪口呆,影片画质,人物特写等简直是神作!
(要不是提前知道是国产的话我还以为是国外的)再回想一下看过的大头2,结果可想而知,轻松虐杀大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高潮部分感人心肺。
绝对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
真正的良心国漫!
但为什么票房却差得要命,连成本都没收回来。
为什么?
三维动画的效果意外的很不错,人物还是记忆里的样子,动作也很流畅。
我个人很喜欢画面的配色,主要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主色去体现一些特点,生理上的或是性格上的。
这里先不涉及剧透了。
整个故事的条理和结构还是很清晰的,从“平常”到“改变”,“改变”之后发生了“质变”变成了邪恶最后一切又归于了“平常”,“善”战胜了“恶”,“岁月静好”战胜了“轰轰烈烈”。
同样这里先不涉及剧透了。
总归是一部动画电影,正反面的对比从人物的样貌、台词/配音上还是可以很清晰地判断出来的。
整个设定是个很常见的套路,故事还是精彩的,只是觉得不太适合有记忆加成的人们心目中的大头儿子一家人。
仅代表自己,会去看这部电影有一点是源于自己内心的一点情怀和回忆,相信有很多人主动选择它的原因都是这样,而这样的前提下,它或多或少会有一点神圣感,它的定位不该是去套路现在看多了狗血神剧情到麻木的我们,而是更多地去触碰一下曾经的我们在观看曾经的它时,心里还有的那一点温热的单纯。
用今天的话说,在许多年以前,“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与它同时代的一系列为人称道的动画片就是我们那一代人心目中的“大ip”,而同样,在我们的记忆里,大头儿子一家就是生活在城市里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像许多家庭一样,有一个唱红脸的全职妈妈和一个唱白脸的上班族爸爸,每天按部就班的小日子中夹杂着各种幸运、巧合、意外,而他们永远不会长大或变老。
这样的他们不需要去拯救世界,不需要去上演狗血和神秘,他们只要继续着那些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的家长里短,然后继续把那些小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就好了。
文/温翔身边的小朋友都喜欢看央视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看见大头儿子,哭闹的孩子能够立马安静下来,宝宝的世界我们真不懂。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央视1995年推出的经典动画作品,影响甚广,是几代小朋友们的最爱。
而2016年8月19日上映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长》是该系列动画电影的第二部,影片聚焦在大头儿子的成长与成才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大头儿子的成才囧遇,表明揠苗助长是万万不可取。
影片为小朋友带来欢笑,对父母亦有教导意义,它没有浓郁的说教,而是通过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情节让大家在欢乐中思考。
这部电影主角依然是大头儿子、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他们个性鲜明,很接地气,和很多家庭一样,妈妈总是全家的主心骨,而小头爸爸耐心、负责、有爱心,大头儿子总是猴儿急。
影片聚焦千千万万家庭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孩子要成长还是要成才?
大头儿子的成才是一家人的中心话题,围裙妈妈信奉“赢在起跑线上”,而小头爸爸则选择“快乐成才”,但是在他们的拉锯战中,大头儿子还是背上了成才的压力,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上……《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长》融入科幻元素,更具可观性。
故事有趣生动,情节紧凑,有笑点有泪点,在笑过哭过之后,也能够让观众对其中的问题有所反思。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可是天才宝宝毕竟少数,很多孩子都很普通。
成才很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
围裙妈妈和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一样,在宝宝智力开始发育的时候,就四处去上兴趣班,发现孩子身上的天赋异禀。
大头儿子接触了画画、跳舞、围棋等,但生性顽皮淘气的他却对这些没有浓厚的兴趣,这时候围裙妈妈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只能成为一个庸才,而不是人才?
围裙妈妈望子成龙的渴求心理被一些投机主义牢牢抓住,王博士用高科技手段让大头儿子迅速成才,但是结果却让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伤心不已:天才明星大头儿子失去了快乐和对父母的依恋,变成了一个冷血的发明机器……围裙妈妈其实非常爱大头儿子,她希望大头儿子不仅是个活泼健康的孩子,还是个懂事上进的宝宝。
可是教育孩子和栽种树苗一样,都希望幼苗最终成为参天大树,但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我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更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这部影片寓教于乐,代入感又极强。
小头爸爸在高空中营救大头儿子的一幕,令很多小朋友和父母动容,也让很多家长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亲情是世界上最感人的情怀,《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长》充分表达了这份情感:围裙妈妈的后悔,小头爸爸的勇敢,都是对大头儿子无怨无悔的爱。
围裙妈妈终于明白大头儿子快乐地围绕在自己身边,才是莫大的幸福,顺其自然的成长成才更是一个值得分享和记忆的过程,你是不是也这样想呢?
非常喜欢里面王叔叔(王博士)的高大上台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里,玩对孩子已经没有意义,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生存,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小努力,赢在起跑线,这是他们的压力,也是你们的压力,所以成才成功才是你们对孩子唯一的期待。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的生活都是竞争和战斗。
所以就像投资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样,你们每一个在孩子身上投资的父母,都想追求孩子成功的最大化,让你们的孩子能有一个安全、有保障的未来。
这样绝无风险的保障,只有我能提供。
”
其实我是为了给小侄子当枪手写电影观后感的作文才看的,小侄子因为培训班太多了,连写学校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我也是个作业枪手惯犯了。
看完电影才知道,这是有多讽刺。
我是分了三次才勉强把电影看完,因为电影真的是一坨屎味儿的榴莲,不是被逼无奈,没人会看一眼的。
电影的质量就不说了,粗制烂造,还不如小作坊里面生产的地沟油。
电影的故事也是三观扭曲,涉嫌抄袭拼凑。
若只是讨论某些情节来说,还是很有讽刺意义的。
电影中的小头儿子和家长的种种事迹,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和孩子的真实反映。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的价值观原本就是扭曲的,他们只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罢了。
但是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因为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扭曲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立场去责备电影的主创或者某些家长了。
只希望自己走到为人父母那个位置的时候,还能够记得自己作为孩子时所讨厌的家长行为。
唯一让我惊讶的是大头儿子居然在做正弦定理、倍角公式。。
要知道我才刚刚学,着实惊呆了=。
=我觉得吧内容是可以接受的我看电影要求不高,只要内容向上便于理解就可以也不知道自己正常不正常,还算能接受吧。。。。。。。。。。。。。。。。。。。。。。。。。。。。。。。。。。。。。。。。。。。。。。。。。。。。。。。。。。。。。。。
都没有动画电视好看,麻麻地
配音还是熟悉的你们!
必须要纪念下,第一次跟豆宝一起看电影。大头儿子是80后的回忆吧,就算剧情本身比较落入俗套,但是个人看的还是非常感动,里面也增加了一些适合大人的笑点,比如司马光之类的。
很早的时候听说过这部电影,看了6里面有王博士,又回来看2了。
很现实的题材,可是具有时代感的东西不复存在,找不到当初看的感觉
早上陪儿子看的,挺好看的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平常无聊的时候就爱看这个^_^
还是不错的 看不惯整天喊着老王老王的傻逼 知道个梗了不起了是吧 连恶搞和原著都分不清的弱智真的看连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智商都没有
反映了当今的怪现象:不愿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正如剧中台词说的那样,他站在(天才)舞台上这么久笑过一次吗?(我们)忘记了快乐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啊~
鸡娃可使不得
💊
越发觉得围裙妈妈是绿茶婊……果然和小时候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蛮好的,符合现状
陪儿子看的。觉得他是懵的状态,因为还太小,还没被我送去上各种班的原因吧。希望不要有阴影啊
我竟然是陪麻麻看了这部
孩子喜欢
还是挺讽刺的
3D动画骗国家补贴系列,类似《雷锋的故事》的庞氏骗局
低幼动画的代表作,个人并不看好这种水准的动画剧情
小朋友看看还不错,可是最后宣传的都是想出去玩是闹哪样啊,不应该顺带说一下学习之余出去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