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这个电影的海报,三个人在河里的倒影,河里的影子属于岸上的人,但岸上的人是否愿意面对河里的影子呢?
蓝色的河水和黑色的影子暗示着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矛盾挣扎,每个人都被迫着去面对内心那个真正的自我,每个人,也都必须回头去注视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去,不管是美好,还是痛苦。
JimmyMarkum/吉米(SEANPENN)、DaveBoyle/戴夫(TIMROBBINS)和SeanDevine/西恩(KEVINBACON)一起在波士顿长大,他们的童年就像那些普通孩子一样,在街上玩玩棍子球。
周围很少有什么大新闻发生。
他们的友谊似乎可以天长地久,直到一天其中一位的人生滑入另一条轨道。
年幼的Dave遭绑架,这起事故改变了一切。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关系瓦解了,越来越疏远。
25年后,三人于波士顿重逢,却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肇因于Jimmy19岁的长女在一起谋杀案中丧生。
Jimmy的女儿凯蒂在其妹受圣礼的前一个晚上去酒吧喝酒跳舞。
回来的路上遭人枪杀,抛尸公园,正好Dave当晚也在同一个酒吧喝酒,凌晨三点钟才回到家,浑身上下沾满别人的血迹。
他告诉妻子说是遭歹徒打劫,出于防卫,可能把歹徒打死。
其妻得知此事后一直忐忑不安,终日惶恐不安;而Dave也像是变了一个人,原本忧郁、凄苦的他,看上去更显得无助、迷茫、负罪与仇视。
其妻凭直觉判断丈夫杀了Jimmy19岁的女儿凯蒂,最后决定离开丈夫,并告诉Jimmy丈夫所做的一切……Jimmy很爱前妻留下的女儿凯蒂,痛失爱女令其失去理智,暴戾冲动的本性暴露无遗,发誓要抢在警方之前找到凶手。
案件的调查围绕着三人展开,变得越来越紧张。
追逐凶手的“竞赛”进行到白热化时,他们也一步一步迈向自己黑暗过去的深渊,他们再也不能逃避真正的自己,不能逃避他们那不可抹去的人生污点.得知Dave可能就是杀害女儿的凶手时,不顾一切,把Dave杀害,抛尸神秘河。
尽管Dave一再辩驳自己没有杀害凯蒂,承认杀了一个恋童癖者,因为这恋童癖都勾起了他少年时遭绑架时的遭蹂躏时的童年阴影……他已说出所有的真实,并发誓已经没有任何谎言与秘密,但还是无法浇灭Jimmy强烈的复仇欲望之火。
Sean现在是一名警探,他和搭档负责侦办此案,他们必须密切留意着Jimmy,因为Jimmy不惜用双手替爱女讨回公道。
当警察Seen告知Jimmy杀害其女儿的凶手已伏案自首,并发现一具男性尸体时,Jimmy得知自己错杀了Dave,痛苦、矛盾……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却能让你一口气把它看完,但绝对不是轻松和休闲,影片沉重的故事和引发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探讨,让你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虽然影片中的故事我们相信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对于故事揭示的人性的残酷,却足以让我们不寒而栗,甚至想到自己,神秘河里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影子之一:伴随着成长,儿时的友谊到底该如何维持。
三个儿时的朋友终日玩耍,他们的友谊似乎可以天长地久,直到一天其中一位的人生滑入另一条轨道,随后逐渐疏远,直至因误会反目成仇。
影片中的冲突是戏剧化的,但现实中的我们是不是也已经很少与儿时的玩伴联系,那时的小朋友之间的友谊随着上学、上班逐渐淡忘,我们认识了很多人、交了很多朋友、搬了家、离开了童年的城市。
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童年的朋友似乎已经如同自己的年龄一样,已经成为回忆了,甚至认为是幼稚的事情而不愿回忆和提起了。
我们长大了、成熟了,孩童时的玩伴逐渐疏远,小时候的那种天真也逐渐消失,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彼此。
影子之二:童年的阴影是终生的伤。
主人公之一戴夫少年时被人绑架并遭到性侵犯,恐怖的经历致使他的生活观念完全改变,但他没有尝试过摆脱这个阴影,而是长期生活在原来的地方。
“戴夫是一个不管过去遭遇过多么恐怖的事情,也不会重新寻找生存方法的人。
他本来可以离开那个有着可怕回忆的地方,去别处过新生活,但他没有。
他将痛苦经历埋藏心底,不说也不去解决,如行尸走肉般,因此问题越来越严重……”影片中时常插入那块写着三个少年名字的水泥路面,戴夫那个没有写完的名字似乎预示着一个残缺的人生和一个没有未来的人生。
被侵犯的少年时期令他的人生从此被扭曲,我们总是看到成年后的他那张空洞面无表情的脸庞。
他的脸上几乎不曾出现过一丝笑容,总是紧锁双眉充满自闭,一生都不能摆脱掉那个儿时的噩梦。
他连和自己的妻子都不能交流,而妻子因为恐惧和他的慌言为他的人生埋下了祸根。
悲剧就是这是由这个深厚的根源造成的,这个童年阴影的故事也是穿插整部电影的主线之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童年的一些经历永生难忘,有些童年是遭到的打击会改变我们的性格和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悲剧都是源于童年阴影。
影子之三:造物弄人,因果相连。
影片里仿佛又有一种悲剧式的轮回,过去的吉米曾经杀了“正义雷”,并每月给他的家人寄500美元。
但他的女儿却和雷的儿子相爱,并且死在了雷的另两个儿子手中。
戴夫因为儿时受到侵犯,一生笼罩在噩梦阴影之中,当某天遇到一名在车内与男孩做爱的男子,顿起复仇般的杀心,将他杀死,然而却阴差阳错为另一番缘由而死。
其实戴夫一生早就被那个噩梦毁灭,生活得恍如行尸走肉,他只是在若干年后再次为这个噩梦作了个了解。
戴夫死之前又是先上了一辆车,如同童年时一样,无助的看着窗后,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影子之四:我们埋葬自己的罪恶,然后将它们清洗干净……当影片最后,阳光里游行的队伍前,吉米夫妇似乎从哀痛中恢复,一切仿佛开始从阴暗中走出,但死去的戴夫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永远消失了,吉米可以因为为女儿报仇而果断的做出决定,杀掉认为是凶手的人,即使是儿时的朋友,虽然也痛苦过,但一如当年杀“正义雷”,很快就能在神秘河里埋葬掉自己的罪恶,并用河水清洗干净,阳光下我只听见戴夫的妻子在游行人群中寻找着戴夫,并一声声凄凉地呼唤着自己的儿子。
我们都曾经有意或无意的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当意识到之后都会产生自责和负罪感,然而很快我们就会说服自己,这样做总是有原因的,然后埋葬自己的罪恶,将它们清洗干净……===============我的BLOG http://baibo.blog.sohu.com
影片一开始,三个小男孩儿,两个眼看着一个上了车,上车的那个被猥亵了四天之后逃了回来。
接着的故事从三个小孩都成了老男人之后讲起,然后慢慢填补上这之间他们三个的人生轨迹(其实主要是jimmy),讲述过程中,小时候的这件事被反复提及。
第一次在jimmy知道自己女儿死后他跟sean说他觉得有时候有些小事能改变人的一生,如果他上了那辆车,他就会像dave一样浑浑噩噩,没有勇气追他的第一任妻子,也不会生下这个女儿,这个女儿也就不会死了。
之后涉及dave的情节里,dave多次提到那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件事情最后一次被提及是由警察sean说出来,那时jimmy的全部人生轨迹已经在观众面前展现,sean也已经知道jimmy误杀了dave,并且jimmy再次拿出小时候那件事说dave其实已经死了,妄图逃避自己的罪恶。
这时dave说出了全片最点题的话,他说他觉得当年他们三个都应该上那辆车,那样现在的这一切就不过是一个梦,而真正的现实是,他们三个还都是11岁的小男孩,待在一个地窖里,幻想着如果我们有勇气逃出去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种很隐晦但很讽刺的说法,现实是残酷的,你想逃避现实,于是你把当年一件事拿出来去幻想或者人生会不同,就像在地窖里没有勇气逃出去的小男孩儿一样。
人生确实是一条河,人生中很多选择会很神秘的汇合起来改变人生的方向,但jimmy的河并不是在那辆车旁拐弯的。
jimmy从19岁左右就开始和同伴一起做一些抢劫之类的事,之后由于ray的告密而进监狱两年,这期间第一任妻子死于癌症,而陪他妻子走过临终最后时刻的正是ray,jimmy出狱后虽然感谢ray为他妻子做的事但还是杀了ray。
这件事女儿妻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以为父亲很反感ray的儿子而不敢高诉父亲自己的感情,其实jimmy并不是反感那个小孩儿,而是那个小孩会提醒他的罪恶,这违反他自认为是一个好人的自我定义。
他其实在反感他自己。
女儿自知无法得到父亲的许可打算和ray的儿子私逃,头一天晚上和朋友告别,于是很晚回家,这是支流一;ray一家因为没有父亲而导致了兄弟之间发展出畸恋,这是支流二。
jimmy的生命之河最终流向他女儿的死亡并不是因为他没上那辆车,而是他自己罪恶的选择。
sean的话也许jimmy明白了一点,他说也许你是对的。
之后sean在电话中向妻子道歉。
其实sean一直明白妻子打来电话是为了听他道歉,而他只要道歉就能和好(墨菲斯都知道)。
和jimmy的对话似乎点醒了他,如果他现在不做的话,几年后自己的河流将会流向哪里?
自己难道不也像jimmy一样是个不敢逃出地窖的小男孩么?
人生的河是很神秘的,但最没用的就是cry over一些过去做过或者没做的事,做好现在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到sean打完电话,电影的故事已经讲完,导演的意图也已经完全展示给观众。
之后导演意犹未尽的给我们展示了jimmy的毁灭。
jimmy一直是个有爱有恨的人,虽然一直在逃避自己的罪恶,但逃避至少说明了他对自己罪恶的厌恶。
影片最后,他的第二个妻子说他做的没错,虽然他杀了不该杀的人,但他是为了自己对女儿的爱,所以没错。
这个小镇如果其他人都是软弱的,则他们就会成为统治者。
这是哪门子混蛋逻辑....一场游行,两边观众,一边是自认无罪的施暴者,一边是痛苦无助的受害者。
sean是想枪毙jimmy的,但他没这个能力,jimmy两手一摊,一脸无辜,那仅存的曾经为自己的罪恶不安的人性彻底不在了。
或者他没有因为混黑帮而入狱,他的第一任妻子就不会得癌,他也不会娶到这条毒蛇?
或许吧。
反正的jimmy的河已经gone with no return了。
————————————————————————分界线一下简单说说dave:其实dave和sean都只是线索人物,始终要讲的还是jimmy的故事。
不过dave确实有暗合主题的事。
他被误杀的命运始于他对于自己妻子的不信任,到他临死时想要跟妻子交待一切已经晚了。
————————————————————————再分界线说一下夫妻忠诚度:我认为这并不是导演主要想讨论的,虽然三个人都涉及夫妻问题,但jimmy杀死ray其实是导演费劲心思娓娓道来的jimmy的原罪。
只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怎么处理好夫妻感情问题,大概是最能影响我们生命河流走向的issue吧 :)
影片的基调是压抑的,这也是我下了N年,N次看了个开头都没有看下去的原因。
不过有些片,存在于那里总有它的意义,于是再次PLAY,这次看完了,精彩,深思,然后浏览,发现网上很多影评都写得有失偏颇,虽然我同意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怎么去看都是可以的,但是仍然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分享一下。
人物JimmyJimmy从小就敢做敢为,从他少年时无视一切地在水泥地上刻名字到青年杀Ray到中年为女儿复仇错杀了Dave,更多时候他的世界里主宰人生的是他自己。
对于应该做什么,他是不在乎的,他考虑的是他想做什么。
大部分时间他也是如此地生活着,只是会有很少的瞬间迷失自我。
比如少年时看到Dave回家有点无所适从,又比如当他意识到错杀了Dave时一度怀疑如何面对时,只是他的性格决定他不会沉溺于一种情感中无法自拔,他很快又会回到自己主宰的人生中来。
他在他的家庭中担任King的角色,这话是他老婆说的。
对于一些人批判他老婆这么没良知看到老公错杀人还安慰她宝宝不要难过,你是我们家里的皇帝这一说法其实也无可厚非,对于Jimmy老婆来说,选择平息他恢复正常家庭生活和大义灭亲来说,当然是选择前者了。
她总是不喜欢别人来打搅他们的生活,这在他们一天早上被一个电话吵醒后她那不耐烦的手势上也能看出。
Jimmy的悲剧造成也是有成见的原因。
因为旧仇他无法接受Just Ray的儿子成为自己女儿的男友,于是两个小青年策划私奔,最终悲剧酿成。
又一出现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许他应该放下仇恨迎接新生活,但是他的性格也决定不可能如此洒脱,生活的游戏源于生活本身,对于结局,在选择进行这一轮开始的时候已经决定。
最后Jimmy的仇恨在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责时被隐藏起来,这是何其讽刺又何其真实,他那无法抹去的仇恨与无法直视的罪责被中和。
他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所以他也不会有太多悔恨,也许他会同情可怜的Dave和他的妻子,但是他不会太过在意,他毁去了另一个家庭。
SeanSean的出现,基本是正面的,他会拒绝同事暧昧的邀请,办案也利索敏锐。
他的人物塑造不如Jimmy和Dave饱满,不过也是穿起整个故事几个重要衔接点的人物。
他对外是正义、正直的化身,在意自己的形象,觉得童年发生的事是不光彩的。
于是面对童年和朋友,他潜意识里是否定的。
没有过多往来,谈起时也是尽量避免。
对内自己的生活也有问题,妻子离开,无法交流。
最后尘埃落定之时,他稍能面对自我,尝试说出一些内心所想,谢谢你给我爱,也给我恨。
Dave悲情人物,相比他的两个伙伴,他并没有过多主见,童年的阴影使他变得懦弱而麻木,生活如同行尸走肉。
有些东西存在在那里,它就一直存在在那里。
梦魇时时袭来,以任何有无相关的形式,微小或直接地,都一次次摧残着他的内心。
犹如当年在水泥地上没有书写完的名字,他的生活从那个时刻开始,彻底改变了轨迹。
他也有勇敢之时,当看见陌生的儿童遭受他童年遭受过的欺凌,他为他反抗,拯救了孩子的人生,然而仍无力改变自己的。
家庭是他唯一能寻求安慰的地方,那些细微的温暖,来自于他善解人意的妻子。
这是他的精神支柱,最后妻子也不能信赖他时,世界轰塌,他无法接受,又无力改变。
最终悲剧落幕,人生的舞台在神秘河上赫然而止。
场景Jimmy和Sean站在路上,载着Dave的车在道上远去。
少年时他们没有帮助他,成年时,仍然没有。
这一幕将永远如烙印般留在他们脑海之中。
狂欢的人群,Sean和Jimmy的家庭安享快乐。
Dave的妻子慌乱而绝望地寻找Dave的身影,Michael好像已经获知一切地木然而坐。
快乐的节奏背后,他的童年已经被毁去,如同他的父亲的被毁去的童年一样,一切都只是接受,而无力去改变任何。
概念假说当年谁上了那个车?
这个问题是萦绕在Dave脑海中无法释怀的,他潜意识觉得一切摧毁他生活的根源是童年的那场伤害。
他怨恨的是为什么遭受这一切的是他自己,他羡慕Jimmy的女儿有这么鲜活的生命,而自己的,却黯淡无光。
当他看到Jimmy因为失去女儿而悲苦万分时,他产生的情感里,多少有点惺惺相惜的理解和怜悯,也许不再觉得生活只是对他一个人残酷。
神秘河最神秘的河是这些人物的内心。
他们的所知所想,包围在一层一层的观念与意识中,有一些会与亲近的人交流,有一些秘不告人,有一些自己都无法获知。
波澜不惊的表面,常常起伏着暗潮汹涌。
行为与态度被这些所决定,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永远只是表面而已。
自私Just Ray的儿子有语言障碍,他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
社会对他并无太多包容,在别人心中,他是一个异类。
只有他的兄长,给他无尽的呵护和爱。
当他发现有一天兄长要为了女友而离他而去时,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他觉得他能做的就是留下他,这样才能继续得到关怀与爱。
他是自私的,也是无奈的,其他的人,年轻情侣为了爱私奔,抛弃家庭;Sean选择了Jimmy的友谊隐瞒了事实;Jimmy为了报仇自做宣判去结束Dave的生命……这些都是自私的行为,也许导演想说,自私是人类最阴暗的心理之一,然而,却无法避免。
残酷电影中本无公正可言,这不再是一个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取得平衡的影片。
这些真实而残酷的场景一一呈现,敲击着观者的心。
故事可以是虚构的,思想确是真切的。
对于这些苦难与不公,能做的只有忍受,如果述之于命运,那么在命运的长河中,一切都是不可逆转的。
他们终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乱涂乱画只因我是个孩子,被魔鬼绑架无力反抗只因为我是个孩子,身心囚禁人间炼狱只因我是个孩子。
挥之不去的黑森林只因我曾是个孩子,以暴止殇只因我曾是个孩子,隐秘难言独自煎熬只因我曾是个孩子,被杀戮恐吓震慑只因为我曾是个孩子。
直到临死之际我看到了那个孩子,坐在车后排的他孤独无助的望着我,我才知道,原来我的人生早在那一刻已被带走。
可我并不知道,残存的孤独无助感已传染给了我的孩子,尽管他从未在车后排坐过,尽管他现在正坐在盛大游行花车的最前端。
最初吸引我的,是这张只有倒影没有演员面目显露的海报。
的确很神秘,你看不清我,我也看不清你。
了解彼此只是靠着水中的倒影,看着过去的点滴,汇成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
是真是假,谁都分不清。
片头5分钟左右的时刻,影片便能引起观众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当戴夫上了那辆车,两个伙伴注视着他远离,从此,人生的轨道便会朝着预知不了的方向进展,就像那些掉入下水道里的球,谁都猜不到,怎么避开。
命运就是命运,像一个张着大嘴的黑洞,想吞噬谁,怎么吞噬,都是它说的算。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讲小时候心无芥蒂的兄弟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反目的状态的,尤其是看到这是三个朋友。
三人行,又是一个三角关系,不管在爱情上还是友情上,都是编剧或导演们最爱的三角结构。
原本以为这又是一个《喋血街头》似的故事,但幸好不是。
小时候受过侵犯的戴夫,他的心灵并没有变成罪恶似的扭曲。
他并没有变成人们预料中的变态。
但这种痛苦的回忆同样带有强烈的打击——这种伤害将他永远的停留在小时候的状态:依旧带着棒球帽,依旧唯唯诺诺,依旧爱打球。
这种阴影伴随着他,让他永远怀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来对待所有人和事,所以他用不停的撒谎来保护自己。
可撒谎保护不了他,因为扭曲的是周遭人的眼光,是他们戴上了有色眼镜开始给自己下了错误的定位,包括最亲近的妻子。
这是一个最大的残酷。
他逃过了狼群的魔爪,却逃不过自己妻子的怀疑。
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在于案件的侦破过程,不在于到底谁是有罪的,不在于凶手到底得没得到惩罚。
它会让人胸口不舒服,发紧发闷,完全在于——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原本正常的男孩是如何被摧残、被逼迫、被杀害、被掩盖以及被遗忘的全过程。
就因为这一点,他的死亡,比起那个19岁少女的死亡,还要让人扼腕叹息。
有些球不能打偏,有些字不能随意刻下,有些车不能轻信然后登上。
可惜命运就像一条神秘河,由它选择到底流向何方,由它选择究竟是把人洗涤干净,还是淹没干净。
这个电影是看得非常压抑的片子。
根源并非因为电影中的人物遭遇如何不幸,而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如何得荡然无存:朋友、妻子、兄弟、父女……“你最后一次看见戴夫是什么时候?
”“最后一次看到,应该是二十年前,在汽车的后座上面。
”当西恩潘歪歪扭扭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二十年的创伤昭然若揭。
二十年之前,所有的不幸开始于一种信任:对警徽,对成年人,对执法体制。
所以当中年男子要小男孩上车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虽然有些男孩会聪明地撒谎说自己就住在这,有些男孩聪明地附和。
这时候诚实变成了懦弱,然后便是被老人,被中年男人一次次鸡奸。
小男孩哭泣着说:求你们了,不要这样。
时光飞逝,小男孩变成了父亲,有了自己的儿子。
这里如果指责男孩的玩伴见死不救有些过分了,他们可以推诿为对成年社会的尊敬:他是被大人带走的,大人怎么会错?
就连他们的父亲也觉得事情不过尔尔。
除了那个男孩受到伤害之外,但即便是他受到了,别人也会想:不就是肛门被撕裂吗,不是回来了吗,不是一切都会过去吗,我们毕竟没有落井下石。
电影中那个警探的朋友曾说:你认识这个人。
警探说:我们小时候是好朋友,现在不过就是打个招呼。
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好朋友就会顿生嫌隙,之后如果谁上那部车呢?
要知道剩下的男孩都是聪明人。
最聪明的那个男孩后来的人生并不怎么样,他开始犯罪,他开始用杀人来平息自己的愤怒,然后变成了一个超市的老板,变成了一个定期去教堂的好市民,虽然他发怒的时候手臂上的纹身依然扭曲: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要多少社交?
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准备和自己的男友私奔去拉斯维加斯。
那个男友有个哑弟弟,只有这个哥哥会用手语慰籍和连接他和这个世界。
当弟弟意识到要失去哥哥时候,毫不迟疑地杀了女孩:有一根棒球棍。
看看那个弟弟的好朋友:我不要他去监狱,我要他上天堂。
一个小孩开枪杀人如此毫不犹豫,世界太小了吗,杀人不过就是头点地。
戴夫长大了,儿子似乎很相信他,可是妻子哪怕给他洗沾满血迹的衣服,哪怕安慰他,心里根本不相信什么尸体,不相信什么猥亵男童的男人,她坚信他杀了好友的女儿。
为什么这么坚信呢?
因为她丝毫不相信自己的丈夫。
就像西恩潘一刀扎入戴夫的胸膛:你妻子都说是你杀的。
这个时候戴夫的混乱是想起了往昔:如果当年你替我上了那部车。
女儿死后,老丈人来看望女婿:你这个时候要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不要沉湎于自己的悲伤)。
西恩潘渐渐地狂怒起来:我知道我的责任(你只在乎你的女儿和其他的外孙们,我的女儿呢,死了的女儿就结束了吗?
我对她的责任呢?
)老丈人感到匪夷所思,他不过就是像个正常人那样说出正常的话而已。
那个警察最后如释重负地和西恩潘说:我们抓住了凶手。
可是之前他也希望通过戴夫找到缺口,或者直接说把戴夫当作替罪羊,证据不足罢了。
西恩潘不需要证据,他就像西西里人那样以血换血,虽然最后他知道他杀错了人,其实他一直觉得对戴夫不起,一个人被长期的负疚感折磨就会杀了对方,所以并不是因为对方疑似杀死了自己的女儿,是他受够了,在自己耍聪明逃脱厄运之后的负疚感把他折磨够了,他要解脱。
他连自己都不信任。
死去的戴夫再也无法去陪孩子打棒球,他后悔替那个在汽车里被蹂躏的男孩出头吗,他其实是在替自己出头,二十年隐隐作痛的屁眼提醒他:他现在是成年人了,他可以杀人了,于是他替天行道,最后自己也因此而死,他不信任自己真正摆脱了梦魇。
于是,他死了,死了也许不是什么坏事。
看着妻子惊慌地找着自己一夜未归的丈夫,臭女人,现在你高兴了,因为你的证词你的老公被他的好友捅死了。
你可以消停了。
没有人值得相信,那个警察似乎迎来了他的妻子,未来呢?
前排:此非无关影评也,因怎么写都说我sensitive内容,所以这就是特洛伊木马,真正货在评论区。
学生仅可进出宿舍、在指定食堂(玉树园一层、听涛园一层、双清园、融园、清真餐厅)打包外带,可在室外开放空间进行适当的个人体育运动,不得进入其它室内场所,您好,您提交的申请“学生健康及出行情况报告”已经办理成功,请知晓。
#帮转大家好!
清华大学电子系与美团联合的精品课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四年开课了[嘿哈]本课程将自下而上地讲解大数据技术是如何应用于真实商业场景之中,有很多实际的案例讲解,很有启发性!
欢迎大家选课
刚看完《神秘河》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失望,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可是之后,这个故事会一次次地浮上心头,让人想着她。
这种感觉有点像这个故事本身。
一起谋杀案,单单独独的一个案子,不是连环杀手,不是虐杀,没有宗教关联,没有神秘因素,就是一个普通少女被人杀死。
虽然不幸,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层层挖掘下去,这个故事中的人物竟然彼此关联,恩恩怨怨完全无法解脱,而暴力在每个人心头都投下阴影。
这起谋杀案的确只是巧合,但那些暴力的纠结似乎又让这场悲剧完全无法避免。
大卫说,自从他从那个小树林中逃出来,他就不再是大卫了,他也不知道他自己是谁。
他的表面上温文尔雅,可他的心中藏有一个怨恨的魔鬼。
所以当他看到那个车上的恋童癖,平时那么温柔的大卫会用自己的双手把对方活活打死。
然而不只是大卫,几乎每一个人,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都在心中藏下了这样的魔鬼。
因为只是藏着,所以只能更深地伤害彼此。
告密、复仇、仇视、隔离、叛逆、隐瞒、愤怒、发泄、惩罚。
最后给每个人都留下累累的伤痕。
就像贯穿这个城市的河水,平静的表面下从未停止流动,这种悲剧似乎也无法停止。
在一个案件之下,挖掘那深层的悲剧,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力量所在。
《神秘河》中不仅导演Eastwood表现突出,其他演员也非常出色。
尤其是获奥斯卡奖的两个男演员,最佳男主角Sean Penn和最佳男配角Tim Robbins。
Sean Penn一直是最优秀的演员。
而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在他的所有电影中,也算是上上之作。
他表现出很强的爆发力,把他的愤怒、痛苦直接印在观众心上。
而Tim Robbins和Sean Penn的表演却完全不同,没有爆发,就是压抑,一直压抑。
可是这种压抑更彰显他心中隐藏的黑暗阴影。
IMDB得分8.0(64820人投票),我打8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Technorati Tags: 电影,影评,剧情,最佳男主角,Mystic River
1. 曾经和男朋友大吵过一次,温柔的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摔烂了一罐可乐,我从没见过这种架势,着实被吓得够呛。
事情的起因是几天前他和我表哥有过不愉快,而且我认为我表哥是正确的一方,而男朋友是错误的一方。
再次提起来我仍然坚定地站在我表哥的立场说男朋友的不是,他大发雷霆说“将来是我要和你过一辈子,你怎么总站在别人那边来反对我,咱们应该统一战线”,我就告诉他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明辨是非,坚定地拥护正确的一方。
2.男朋友的外公欺负另一个人,两人开始拌嘴然后恶言相向马上就要打起来,男朋友拎着铁锹冲出去要打人家把人家吓跑了。
我的理解:外公本来欺负人不对,应该小辈的替他道个歉然后把外公带回来。
男朋友的理解:即便是外公欺负别人,还是要站在外公这边,一起欺负别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结:我特别讲理,讲公正,讲正义。
男朋友说无所谓正义和真理,只要是家人做的就是对的。
关于本剧:瑟莱丝怀疑自己的丈夫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打了架,他无时间证人,他的谎言漏洞百出。
但她的结局却很凄惨,一个人在游行的队伍里寻找,呼喊。
吉米杀人了,还是自己的好朋友,安娜贝丝依然安慰他”爸爸为了心爱的人什么都敢做,勇敢地去做,他永远不会犯错,不管爸爸做了什么,他永远不会犯错“,结果两人在看游行时露出胜利的表情。
真是残酷的电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开始不断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三观。
也许世界就是这样的,从来都没有公平,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
也许接触社会后我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肖恩、吉米、戴夫三个好朋友,小时候在一起玩耍,一次戴夫被两个变态男掳走性虐待了4天,从此给戴夫造成了童年的阴影和心理创伤。
而吉米混迹社会,有自己一套行事逻辑,那就是对伤害自己的人渣把他消失,然后常年救济这个人渣的家人,讲义气,重情感,身边自然也聚集着很多舍命的朋友。
肖恩做事规矩认真,当上了警察,能力和人品都得到好评,但与妻子出了点矛盾。
由于吉米前妻的女儿被人杀死了,这三个儿时曾经的好友又联系在一起,来看看他们三个家庭生活逻辑:1、吉米明显是黑帮头领,但他对家庭的爱和女儿的责任至高无上,他反对女儿与自己曾经杀死的人渣的儿子交往,但还无法说出实情。
得知女儿死亡后,他发誓要找出凶手,当戴夫的妻子向他透露戴夫在他女儿失踪那天半夜回来受伤并浑身血迹时,他认定了戴夫就是凶手,在逼问心智不健全的戴夫,戴夫恐惧怕被杀死又亲口承认了自己杀死他女儿,在神秘河边吉米与手下人枪杀了戴夫。
但当得知真正的凶手找到,他杀错人了后,他懊悔和迷茫,这时,他的妻子表现出对吉米无比的信任和安抚:你还有两个女儿,你是我们家的王.... 从社会意义上讲,吉米犯了杀人罪,但从家庭意义上说,吉米的行为都是为了心爱的女儿,妻子对他的爱是自私的,至于吉米有没有犯罪那是警察的事,在他没有透露出即将对其他人做出伤害的意图时,作为妻子没有举报丈夫的责任!
2、戴夫的童年创伤,使得他的性格变得孤僻、少语,与妻子交流不能袒露心声,与朋友交流躲躲闪闪,遇到一个渣男在性侵小男孩时,应激性激起自己的暴力冲动,把人渣打死了,带伤回家了还没有向妻子说明真相,自卑的性格使得他内心不相信任何人。
而戴夫的妻子对戴夫的怀疑也是与日俱增,并没有在后来的报纸发现戴夫说的所谓抢劫,自己的丈夫不去信任,却向发誓报仇的吉米说出了自己的怀疑,为之后酿成的大祸提供了条件,估计未来她和儿子也会每月接到一笔莫名的寄款,这笔款就是吉米的救赎。
在最后的游行中,看着吉米和肖恩与各自的妻子恩爱时,只有她在盲目地找寻着自己的丈夫......3、肖恩作为按部就班成长起来的精英,有着自己的道德规范,对妻子的离家出走一直在挽救,终于在多次诚恳的道歉和真诚的通话,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回来了,因为他们还有爱。
肖恩顺着线索,终于找出了凶手,同时把当年吉米杀死的人渣的事也查得水落石出,同时他也非常清楚是吉米错杀了戴夫,他向吉米说,戴夫家未来也会持续收到捐款吧。
作为警察,肖恩渎职了!
儿时他与吉米的胆怯,而让人掳走了戴夫, 现在他不想再失去这个儿时的好友,吉米有没有犯罪,让别的警察来办吧。
这个影片看似三观不正,但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爱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家人之间的亲情是至高无上的,它们甚至高于法律和道德,只要自己没有直接参与触犯法律的事,爱情、友情、亲情就是自私的。
四星吧 并没有想象的精彩 不过西恩潘是赞啊。(同是作为老婆,做人差别可以很大啊)
不知所云 两个小时的狗屁,精工細做的爛電影
什么玩意儿啊,我不喜欢,真凶也早就猜到了,Jimmy和他老婆真挺变态的,谁干涉了他们小家的,都得死——建议此片改名叫做《变态一家人》。一点小事磨磨叽叽拍了两个多小时…
克林特的电影总是娓娓道来,不温不火,却能够久久震撼人心,这一次你展示了冰冷的人性;一切都不能够挽回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选择撒谎;蕾妮齐薇格对恐惧与懦弱的把握,西恩潘对愤怒与苦楚的演绎,都深入人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蒂姆罗宾斯对善良与阴暗的权衡,将一种极致的抑郁的无害的病态撕碎在眼前
整体的风格不太像伊斯特伍德以往的作品。关于一宗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导演通过情节的编排和极富欺骗性的视听语言让观众误以为戴夫是杀人凶手,当然这也是一般悬疑侦探片惯用的伎俩。凶手虽然最终伏法,但是却枉死了可伶的戴夫——本片中最为悲剧性的角色。西恩·潘的痞气和表演出的惊人爆发力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心碎。
全片像一条深不见底藏污纳垢的河流 罪与罚、自责与怀疑的错位 命运的不可逆转 主犯 同谋者(没把主犯送进监狱) 冤大头 罪恶的三位一体 这种麦卡锡主义式泼脏水 直到把好人的阴暗面逼出来与《兰闺艳血》相似 Jimmy老婆一番话无非是:活下去 为了这一家 沉浸在罪责中显然是阻碍 事已至此 生存还是道德?
sins often come from mistreatment and insult
这片子其实可以拍的很震撼人心的,可是中间那一堆堆的有装13嫌疑的内容把气氛完全给搞坏了···两星半
2019217 一个男孩的噩梦,却破天荒地讲述了三个男孩的“创伤后遗症”,各种纠缠与纠结极为冷酷。Laura Linney的角色堪比《色戒》里的易太太,表面看来无足轻重,结局一席话、一个表情即道破一切,受伤的人依旧抵抗不了命运的玩弄,侥幸的人戴上墨镜一切重回正轨。
在他们变身黄金三镖客之前,其实都是一样的好人
Tim Robbins是有多适合演这种角色?
两星是为了憋屈的Tim Robbins,如果他来演杀人的角色,我大概会大快人心的打个满分之类。果然人心是偏得没办法的。
此片看滴真滴是相当压抑!!! 我觉得最最悲催滴是Dave,小时候被性虐待,而后又被好友误会被杀。。。 怎么这么悲催撒。。。 我觉得Sean也蛮过分地,就这样放过了Jimmy~ ╮(╯▽╰)╭,Tim Robins,你为啥总演这样的角色。。。西恩潘看着确实狠辣。。。
N久之前看的了……买DVD的时代。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没调出来中文字幕,看了把全英文的……
好烦啊,只有残忍的人活下来了,而他们都获得了幸福,还庆贺新生,为自己的误判与杀戮找到替罪羊长篇大论(´_ゝ`)and有原著的故事果然缜密和吸引人更多,当然前提是导演编剧也有本事。蒂姆罗宾斯真的大才,虽然都拿了奥斯卡但我感觉他比肖恩潘好多了😂说来我对导演真正不认可的不是任何技术相关,而是关于电影的寄托,这种电影就属于,如果我看电影想看的是这种电影那我干嘛不直接去看社会新闻呢🤷♀️(r`Д´)
公正和情感冲突的时候,得有多么强大的心脏和意志力来处置,幸好伊斯特伍德爷爷在片子最后留下了温暖和希望。西恩·潘这个奥斯卡影帝实至名归。
依然是典型的伊斯特伍德电影,只是感觉不像《不可饶恕》和《老爷车》那么惊艳!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都上了那辆车,而这一切只是一场梦。在现实中,我们仍是被关在地窖里的11岁小孩,想象着要是我们逃走会怎样。” 黑暗冰冷的河水不断淀下泥沙,而往事却被冲走了。撕心裂肺的表演,成功轰下男主男配两座小金人。
为甚西恩不是西恩演。。。你知道我搞混了多久嘛!!!
这个结局有事吗?太恶心了,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也没拍出什么东西。灰暗的人生真就一暗到底,没人管你都经历了什么,也无法求救。西恩·潘真是油腻到爆表,到底是怎么拿影帝的,蒂姆·罗宾斯倒是演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