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婚约

Un long dimanche de fiançailles,未婚妻的漫长等待(台),美丽缘未了(港),漫长婚约,A Very Long Engagement

主演:奥黛丽·塔图,加斯帕德·尤利尔,多米尼克·皮侬,安德烈·杜索里埃,迪基·奥尔加多,玛丽昂·歌迪亚,朱迪·福斯特,让-皮埃尔·达鲁森,克洛维斯·科尔尼亚克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法语,德语年份:2004

《漫长的婚约》剧照

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2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3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4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5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6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3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4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5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6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7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8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9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20

《漫长的婚约》剧情介绍

漫长的婚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法国女孩马蒂尔达(奥黛丽·托图 饰)因为小儿麻痹而落下残疾,同村的男孩马涅克(加斯帕德·尤利尔 饰)是她青梅竹马的情人,二人已定下婚约,但是,随着一战的爆发,马涅克应征入伍,婚约也变得遥遥无期。 战争持久而残酷,但是马蒂尔达认为自己和马涅克之间有奇妙的感应,她坚信马涅克还活着。 1920年,马蒂尔达收到噩耗:五名法国士兵因自残罪名被本国军事委员会判处死刑,扔到敌方的“黄昏宾果”战壕前等死,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就是马涅克。 马蒂尔达开始艰难的寻找真相,她找私家侦探调查,托人查看军方的相关文件,锲而不舍察访“黄昏宾果”战壕的幸存者,为此不惜耗尽了父母留下的遗产。 寻找的过程痛苦而漫长,马蒂尔达仿佛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恐怖,也知道了“黄昏宾果”战壕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校合唱团的秘密为你唱情歌美女与纯情男倒霉大叔的新事悠悠寸草心水属性魔法使暗海:浴血而战灵偶契约2迫降乌江TOKYOMER~移动的急救室~亚莉克莎与凯蒂第二季我是警察纳妾记第三季女孩们的周末致命密室特别响,非常近人生初日去往更高处。一路囧途睡着即死能干的猫今天也忧郁骇故事之女舍惊魂地狱屋起源:卡迈克尔庄园戏梦空间一剪芳华彼得·格里尔的贤者时间第二季米拉屋事生非第二季真爱基因苍生大医

《漫长的婚约》长篇影评

 1 ) 喜欢

这部戏看了两次,每次都是那么震撼。

你会发现,真的会有这么一个人坚信着自己的爱情。

没有什么很强势的角色;一个那么柔弱的男子,无助得只会在书上不断得刻下“MMM”,他说这是他(名字)爱她(名字)的缩写。

一个那么孤单的女子,没有父母,甚至不便于行,有一个未婚夫却去了一战的战场……可是,命运让他们选择不放弃。

一如他不放弃生命,她不放弃寻找。

也许,生存或者死亡只是一个信念而已,但是如果你愿意相信爱情,你会发现“我知道,因为他如果不在了我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看着他们躺在床上温暖的拥抱,看着剧末那金黄的太阳撒在两个人的身上,也许,世界就是可以那么简单的。

 2 ) 战争与和平的漫长婚约

战争本身并不能体现战争的血腥和惨痛;只有关注于每个个体偶在的沉痛叙事,才能感知悲剧的重量。

玛蒂尔德在战争中与深爱的未婚夫马涅克离别。

传言马涅克在战争中因为自残被判处死刑,与其他四名自残罪囚犯一起,被军方抛弃在无人区“宾果黄昏”自生自灭。

由于相信心中的直觉,感知到马涅克存在的玛蒂尔德如侦探一般开始探寻未婚夫的下落。

在寻人的过程中,玛蒂尔德遭遇了战争中的一幕幕故事。

为了希望和幸福?

在求生的欲望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

本杰明,一名技术超群的木匠被征入伍。

他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但都不是亲生。

只要有六个孩子,他就可以免除兵役。

面对死亡和死亡本身一样可怕。

为了争取求生的希望,患有不育症的本杰明恳求妻子爱罗蒂和至交巴斯多施,为他生下第六个孩子。

为了求生,为了希望,人伦和天性都只剩下脆弱的外壳。

然而,对抗命运的本杰明并未真的赢得生的希望。

对妻子的猜忌日渐加深,并最终与至交决裂,而妻子也未能如愿怀孕。

本杰明与巴斯多施先后在战争中死去,留下爱罗蒂活在痛苦之中。

战争的阴影,最终投射在无辜者的记忆。

地狱里的天使玛蒂尔德在死囚牢中见到了妓女蒂娜·隆巴迪。

她是天使·巴西纳诺的情人;天使·巴西纳诺与马涅克一起,以自残罪被判处死刑,并被抛弃于“宾果黄昏”。

蒂娜·隆巴迪一头乌黑长发,黑色眼睛里写满科西嘉人的狂野与不驯。

与玛蒂尔德一样执著寻找爱人下落的她,最终找到的是写满人性冷漠的答案:贝当元帅撕毁总统赦免五名自残罪犯的命令,并将他们扔出战壕;中士法瓦如同“小便一样轻松的”“取消了向德军投降的天使的出生证”,因为他说自己是科西嘉人。

(可耻的,究竟是投降的天使,还是罔顾生命的法瓦?

民族主义是团结的旗帜,还是杀戮的借口?

)报复将蒂娜送上了断头台,她不后悔。

然而,必须剪去长发令她遗憾,自己“不能像圣女贞德一样去见她的天使”了。

玛蒂尔德将天使的怀表交给蒂娜。

怀表的音乐戛然停止,蒂娜取出机关中隐藏的纸条:“报复没用,寻找你的幸福。

不要为我毁了你的生活。

地狱里的天使”蒂娜爬满泪水的脸颊上露出释然的微笑。

战争其实都是人性的游戏。

然而,在游戏面前,生命往往轻得如同转瞬即逝的尘埃。

爱的颂歌仇恨是堕落地狱的理由;而爱是天使的光辉。

(看了上面的故事就知道,二者有时候可以共生共存,这是人性的缘故)德 罗谢尔 太太在她的独子应征入伍后患上忧郁症。

有一天,前线来消息说,她的儿子战死沙场,并且,有个年轻囚犯冒充小德罗谢尔的身份,正在医院休养。

德 罗谢尔 太太呆滞的双眼开始发亮,脸上露出诡谲的微笑。

医院里。

德 罗谢尔 太太对失去记忆的“小德罗谢尔”说,我是你的妈妈。

爱的宽广使两个人都重新开始了一段人生。

爱是永不止息。

一切终必中止,唯有信,望,爱常存。

这其中,最大的是爱。

学会遗忘的人类人生的百转千回从来不在预料之中。

玛蒂尔德终于在三年后,找到了彻底失忆的马涅克。

忘记了爱,也忘记了恨。

遗失了灯塔的美好,也抛弃战争的血腥。

战争中活下来的一代,以失去记忆为最大的幸福。

瘸子玛蒂尔德是不完美的人性的缩影。

然而,只要吹响手中大号的求救音,远方的灯塔会发出爱的信号。

爱是神的力量,它最终带着我们到达最高的善。

然而,与爱结合的婚约漫长而曲折,其间又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呢?

“漫长的婚约”,控诉的不止是战争的残酷,还有人性的阴暗;歌颂的不止是顽强的意志,还有近乎神性的爱的光辉。

充满宗教隐喻的电影。

“玛蒂尔德笔直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看着他。

在温暖的微风中,在花园的阳光下。

玛蒂尔德看着他。

她看着他。

她看着他。

”镜头拉远。

阳光依旧灿烂。

空气依旧清新。

 3 ) 书与电影的不同

也许说任何一部由书籍改编的电影都超不过原著比较俗,但却是百分之百对的。

如果只是单单看这部电影,它还是不错的,可与原书一比较就有许多交待的不够清楚和深刻,电影唯一丰富的是书中的画面,这也是电影的魅力之一了,电影由这本书籍改编,当然会改变许多,但有些大的改变还是想在这列出来,因为相差太大了。

1.书中马蒂尔德是个完全靠轮椅才能行动的人,而不是电影中的可以瘸腿行走2.书中马蒂尔德的父母并没有在她三岁时死亡,电影中的养父母在原著中是她家的司机以及他的妻子,当然他们的关系很好,玛蒂尔德称司机西尔万为她的第二爸爸,西尔万也视他为自己的女儿,马蒂尔德家非常富有,她一直住的是别墅3.玛蒂尔德从未与丁那.隆巴蒂见过面,丁那的经历是通过她行刑前写给玛蒂尔德的信告诉她的,而且详细交待了自己和安琪的生活,不会像电影中显得他们的感情莫名其妙,当然丁那刺杀那些军官的过程书中没有详细叙述4.后来领养了马奈克的德罗谢尔夫人并没有被汽车轧死,而是一直照顾着马奈克,玛蒂尔德去看马奈克时,还称她为未来的婆婆5.马奈克去服兵役时,玛蒂尔德去追逐他,想赶在他之前到达弯道,书中显然是没有的,说过玛蒂尔德只能靠轮椅行动,在这挑出来是因为我喜欢这段,喜欢编剧加的这一段,心动澎湃。

但不得不提醒的是电影中马蒂尔德多次说如果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么代表马奈克还活着,在书中是完全没有的,反倒是书中明确说过玛蒂尔德是不信祈祷,不信上帝的6.玛蒂尔德认识侦讯员毕杰曼是因为高尔德的妻子爱莲罗的缘故,而且毕杰曼给马蒂尔德优惠不是因为他有一个同样的瘸腿女孩,而是欣赏玛蒂尔德的画作,准确说是崇拜7.书中是玛蒂尔德比马奈克大8.如果还要说的话,呃。。。。。。

书中马蒂尔德不仅有亲生父母疼爱而且还有个哥哥,当然与哥哥的关系一般般,她家的家庭律师鲁维也十分喜爱她,帮了她不少忙。

玛蒂尔德得到“黄昏宾果”那块板子并不是埃斯普兰萨给的,而是许多年后塞斯莱汀为她找到的。

马奈克并没有多次刻MMM,只在两人做爱后那次刻了。

小时候两人不是经常去钟塔,而是去游泳,吻也是在那发生的。

服役前给马奈克烟说这样可以结交朋友的不玛蒂尔德的养母,而是马奈克自己的母亲,当得知马奈克阵亡后,他的母亲不久就死了,父亲也投湖自尽。

农夫诺达姆背马奈克去医院下了很大的雪,环境恶劣。

总之书中有许多详细剧情的交待,而且许多地方表现的更深刻更打动人,人物更具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的更形象,战争对他们带来的影响更直接表面,如果你觉得电影触到了你,那我想书更会震撼你。

战争是有史以来最无情、最残酷、最能影响人的事时光流逝,而生命的确强韧得能把我们每个人都背在背上

 4 ) a very long engagement

他念她的名字,玛蒂尔德,舌尖打了个滚,唇齿轻微的摩擦。

她的眼睛含着笑意,马涅克,柔弱的女子,声音坚定。

他说,我能感觉到她的心跳,像电报码。

她说,我和他之间有一根细线连着。

一些片断印象深刻。

玛蒂尔德先天小儿麻痹,走路一瘸一拐,她从小就没有朋友,极少说话,不理人。

马涅克,一个小男孩,满脸雀斑,一放学就跟在玛蒂尔德身后,不离不弃,他说,你走路疼么,我们交个朋友,你为什么没有朋友。

我们可以去灯塔,你从没去过吧。

上灯塔,盘旋着的冗长楼梯,马涅克会背着玛蒂尔德,那算是他们的爱情纪念碑。

灯塔顶端,可以看到大海,他没有骗她,他带她去了另一个世界,她应该是感到新鲜有趣的,因她是极少微笑的。

那年她9岁,他10岁。

当她觉得她把自己完完全全托付给他时,马涅克却迫不得已要上前线了。

这个可爱的玛蒂尔德,总是喜欢和自己打一些奇怪的赌,她自言自语,如果能比汽车先到路口,就说明他能活着回来。

她从小路狂奔,当然是一瘸一拐的,这条路前所未有的长,当她喘着气到路口时,汽车便到了。

这个奇怪的赌,她赢了,露出鬼灵精一般的笑容。

那年她19岁,他20岁。

在接到战亡通知书后,凭直觉他还活着。

他一定活着。

要找到他。

在灯塔上,她说,我跟他有一个细线连着,细线断了,我会感觉到,细线还有另一个用处,就是自尽。

这个柔弱的女人,是爱吗,给了她如此信念,她一夜长大,为了她那残存在灯塔上奄奄一息的爱情,她要找到马涅克。

细线是那么容易断。

她总在努力寻找细线的另一头。

……结局是我不大喜欢的,但我还是要把故事说完,如你所料,马涅克的确活着,可他失忆了,但他总算活着,不是吗。

玛蒂尔德穿了一身洁白,像第一次见他那样,去疗养院看她的马涅克,虽然他是一点也不记得了。

她很认真地化了淡妆,唯独没有用睫毛膏,她知道自己肯定会哭的。

午后疗养院的小道洒满了阳光,疗养院院长跟她说,他已知道今天有个姑娘来看他,玛蒂尔德,他说这个名字很好听。

他在花园等你。

她要见她的马涅克了。

在通往花园的小道上,她就不争气的哭了出来,她怎么这么没用呢。

想好要愉快的见面的。

马涅克坐着,在做一个木工活,他抬头看到了她。

他对她一笑,你走路疼么。

她又想起了他们第一次的见面。

同样的一句话。

马涅克还是微笑着。

可是玛蒂尔德的泪水在眼眶里已打转很久了。

她看着他。

爱的眼泪终于顺理成章的流下。

是法国导演的片子,女人是Audrey tautou演得,我或许在哪里见过她,在天使爱美丽中,还是精灵一般的眼睛,有时可爱,有时深邃不见底。

 5 ) 幕后故事

刚看了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被法国人的细致和认真感动到了。。。

每个镜头导演都仔细推敲,情节板画家用简笔画把镜头大致画下来,反复修改筹备阶段 演员的假发和胡子 先用保鲜膜贴住头 用笔在上面画的试 再戴n个胡子 拍下来然后比较哪个更适合服装都是设计师现场设计出来的 配角的衣服也是一一挑选拍街景——去掉第3个窗户 装饰栏杆 用商店代替修车厂 角落里放个宣传牌 把排水管和墙进行数码处理andrey演瘸子有医学顾问教她怎么样走的像瘸子,她吹大号也找指导教,不是假吹选狗 拍个狗导演都亲自去选。。。

还要把狗染深点。。。

拍战壕场景时他们还做了个模型,用小摄象机模拟拍邮递员某个骑车动作也是被指导了练了很久才学会的拍广场镜头时,导演告诉每个跑龙套的他们是什么工作要去干吗什么心情,由于广场很大,所以分了3块拍,再合在一起战壕里的烂泥巴都是用小型搅水泥的机器弄烂了灌下去的市场场景里,先用电脑模拟场景布置 拍摄角度 然后用真材实料堆了个真的市场 多少临时演员 蔬菜堆多高 筐子放哪里 叫卖声要喊多响 。。。

拍麦田场景时 还算好小麦什么时候开花过来拍 很美的麦浪是用直升飞机扇出来的。。。。

特地从法国跑到美国洛山矶录制电影配乐拍一个爆炸场景 3个演员被炸起来的土埋掉了。。。

最强的是最后一个花园相见的镜头。。。

下了雪,但要拍春天的景色 他们就用那种喷火的枪把雪融化了再拍。。。

从2003年6月一直拍摄到2004年6月 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才做到如此完美精致

 6 ) 漫长的婚约

是《天使艾美丽》的原班人马。

被当作《天使爱美丽2》。

然而,我不这样看。

艾美丽是人间童话,而这,是悲痛的史诗。

电影不是在讲述爱情,而是在讲述一段荒唐的疼痛的战争。

故事依旧是艾美丽的叙事方式,暗暗的线索丛生,然后在一步一步追寻到真相。

在生活的蛛丝马迹中,一点点接近真理。

信件,红色手套,MMM,信天翁,德国军靴……生活的种种都成为了电影的道具。

整个电影没有任何情节上的冲突,它只是平静的讲述,就犹如一个人只是在路上走,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没有起点亦不存在终点,这样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导演和编剧对于自己的充分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大概只有法国人才与生俱来。

玛蒂尔达是执著的女子,奥黛丽·塔图一改在《天使艾美丽》中精灵般女孩儿的形象,眼神中透着坚定,嘴角总是轻微的绷紧。

这个跛脚的姑娘,经历七年,战争却从未揉碎她对于爱情的执著梦想。

她带着观众的心,一起追寻。

可是就连观众都开始绝望的时候,她依然没有绝望。

在观众被那种漫长而无望的寻找折磨得欲罢不能的时候,导演终于让曼尼奇背对着坐在阳光和煦的花园里。

玛蒂尔达慢慢的走过去,安静的坐下来,眼泪落下。

她寻找他的七年时光,对她来说,并不比她走向他的短短的距离长。

她走了几乎走了一辈子,换来恍若隔世的相逢。

片中玛蒂尔达很多次说的“如果……”。

“如果门一直不关上……”“如果车厢里一直寂静下去,检票员不来……”“如果我能先到达……”如果,这些如果,让我们这些至今仍然相信童话的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那颗等待的焦灼的心,被放在滚烫的炮灰里无情的揉搓。

爱情是一条主线,在生死与战争中,显得支离破碎。

影片中的战争是荒唐的。

等待救助的耶稣雕像,挂在树上的尸体,士兵因为误伤而要判处死刑,荒唐军官桌子上女人的照片……人,不断的死去。

尽管,影片应该算是happy ending。

然而,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尽管两个相爱的人重逢了,但是还有多少情侣要到“地狱中重逢”。

《天使艾美丽》在整部电影里,运用了红和绿两种悦目的颜色,相互纠缠。

而《漫长的婚约》在颜色的处理上在战争场面中运用了灰蓝和冷黄,让人感觉,那样的日子,一直阴雨缠绵冷风袭袭。

直到战后的田园风光和影片结尾的花园里,才运用了温暖的奶黄色,如沐春风。

影片也与《天使艾美丽》中轻快的音乐小调不同,运用了其实宏大的交响乐。

整个基调都是低沉伴随悠远,听完令人心头有压抑感,缺乏明亮的色彩。

间或有稍稍舒缓的段落,但也是稍逝即纵。

这是一部战争的电影,战争与爱。

让人联想起《爱在战火蔓延时》。

战争的荒谬、虚妄和残忍犹如暗夜的到来在突然间就弥漫整个世界,严丝合缝。

整部影片还是带着法兰西一贯的浪漫情怀和黑色幽默,却无比经准地击中你的神经。

这就是生活——C'est la vie。

 7 ) 乐观

玛蒂尔德寻未婚夫的过程中,她收到了很多好消息、坏消息、真消息和假消息。

这些消息让影片的故事情节变得扑朔迷离,扣人心弦。

玛蒂尔德始终没有放弃,因为她乐观地坚守信念。

乐观和信念不是愿望,而是让人坚持向前走的动力。

该影片为了展现玛蒂尔德是一个乐观的平常人,别具匠心地设计了玛蒂尔德吹号的情景。

玛蒂尔德一人坐在海边,吹着大号。

这是主人公负面情绪的宣泄,因为玛蒂尔德不是神或英雄,只是一个弱女子。

当她的未婚夫生死未卜时,她的号声如同汽笛般悲鸣,表达了玛蒂尔德满腔的悲伤。

当玛蒂尔德发现未婚夫没有死,可是消息尚未得到证实时,玛蒂尔德的号声由之前低沉的声音转化为简单的曲子,表达了她那此起彼伏的心情。

她是多么希望马奈没有死的消息是真的,可是未婚夫的下落依然如石沉大海,这是怎样的煎熬和等待啊。

面对“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寻未婚夫之路,只能吹号,宣泄情绪。

同样为了守护爱情,丁娜与玛蒂尔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丁娜悲观,方式激烈甚至偏执。

“谁毁了我的希望,我就让他付出代价”让她在希望化为绝望后开始失去理智地报复,她杀死伤害她的安琪宝贝的拉胡耶和杜沃内,最终也毁了自己。

影片正是通过丁娜和玛蒂尔德以及玛蒂尔德自身乐观与悲观情绪上的层层对比,让观众看到了两种情绪之间所发生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乐观战胜了悲观:玛蒂尔德盼到了活着的马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温馨画面也符合观众的期望。

 8 ) 还不知道么?你的生就是我的生,你的死就是我的死

(一)“为什么你哭了?

”他问,在阳光下。

音乐声就响起来,随着那个午后的阳光回旋。

午后的阳光那么美,将他们两人描出金灿灿的剪影,天地间一切都金灿灿的。

“玛蒂尔坐在椅子上,交叉双腿,看着他,在和熙的阳光下,在美丽的花园里,玛蒂尔看着他,看着他,看着他……”画外音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

为了这么一个结局,那么漫长那么漫长地寻找,寻找一线希望一个信念一份婚约。

结果,玛蒂尔迎来了这么一天,她说那一天最美的时间,阳光为她而存在——真的,整部片的阳光都为她而存在,在電影《漫长的婚约》中,永远都是金黄色调,把画面精美起来,也调离开来,让一切离开现实远些,更远一些。

所以我们才会感动。

才会唏嘘不已地,为玛蒂尔的坚持而喝彩和庆幸。

然后,我们回顾身边。

甚至不用回顾身边,只需影院内灯光放亮,玛蒂尔影像还没有消失,我们已经会皱起眉头来,开始大谈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调调了。

因为我们相信,现实中没有这样的爱情。

倘若有呢?

倘若有的话嘛——在一个开着摩托的军人跑到玛蒂尔家里,证实她的未婚夫的确死在战场时,玛蒂尔狠狠打了他一耳光:我恨你,因为你破灭了我的希望。

对,倘若有的话,我们其实更自然地会选择扮演那个摩托军人的角色。

那时,你绝对不会怪自己狠心,在破坏一段古典的、永恒的、美丽感人的爱情,你会觉得你的做法非常正确,为什么?

——因为人要在这个世界生存,首先就要学会面对现实!

所以,我们遇到自己身边竟然出现了玛蒂尔这样的人时,爱心会让我们这样做:首先,我們會慢慢地拉开窗帘,让正午的阳光透射进屋,然后削好一个苹果,递给不言语的在那个昏暗的一角的玛蒂尔。

然后我们会告诉玛蒂尔说,你的种种想法和行为多么的幼稚和不现实啊,看看阳光正好,岁月如梭,没有可以停留的机会,你何必为此耗费青春呢?

逝者长已矣,生者且寻欢才是真理啊……当然,你大可不必学我的腔调,我相信所有心怀善良的人,都会用出如何诚挚感人的言语来说动玛蒂尔,让她面对现实。

哪里有那么傻的一个女孩,为了仅仅是一个承诺“战争结束后回来结婚”就傻傻地去等待,去相信那个年轻的少年郎会在硝烟散尽的时候,出现在村口?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在社会,承诺如同房地产商对自己卖的房子的介绍一样不靠谱的呀。

何况少年郎是去战场。

他不曾戰死沙场又如何呢?

也许,他回来了,开始抽烟,学老兵一样说粗口,甚至哈哈大笑着形容自己曾经的艳遇。

再一把拉过瘸腿的玛蒂尔,对着身边的战友说:看,我老婆!

即便他带着良好的形象回来,依然的英俊纯真、笑容可可地,与玛蒂尔相亲相爱着,结婚了。

但是他是军人,是有了战功回来的,慕名而来的姑娘海了去了——于是,在结婚半年后,忽然地,玛蒂尔发现他、他、他竟然在QQ上(哦,这个好像过时了,应该说是MSN[開心農場,呵呵])与女网友视频来着,然后回头一脸漠然面对玛蒂尔的询问——不用我说,他变心啦。

我们甚至不用想象,只要看看身边的事例,这真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好了,这些很常见,问题是玛蒂尔用了这么长久这么长久的等待才换来的美丽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爱情故事,竟然就这样破灭了?

那,那还不如当初就不要等待了吧。

好心的我们就有如此的信心,好好规劝玛蒂尔了。

对,这就是现实的爱情。

要先计算好机会成本,揣度其间得失几何,然后才能决定爱与不爱。

薛宝钗嫁贾宝玉,是利滚利,而林黛玉嫁贾宝玉,只能相互拖累,所以他们不必要爱情;祝英台既然等不到优质股的梁山伯,嫁马文才也是不错的,前景通明,知书达理,夫唱妇随,相得益彰。

何苦要双双奔死亡之路走呢,一来白白浪费了青春,除了学生时代那两年,还有多少人伦之乐、事业之乐没有享受,还落的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这样的所谓古典爱情观,只能批判,只能放在电影上、小说上。

更何况,我们的《读者》经常会刊登这样的文章——夕阳之下,历经沧桑的两个老人相互搀扶着,慢慢地走着走着,留下长长长长身影,让写作者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别人。

这文章告诉我们,老了,我们还是一样有机会拥有爱情,因为爱情不一定只是面对一个人,一生一世,关键是老了还有一个人相互扶持着的呀。

有了这点,那还不够吗?

(二)“为什么你哭了?

”他问,在阳光下。

玛蒂尔坐在椅子上,交叉双腿,看着他,在和熙的阳光下,在美丽的花园里,玛蒂尔看着他,看着他,看着他……玛蒂尔这样安静地看着他的时候,她是否担心过未来?

她是否有为自己当初的坚持庆幸过?

没有,当然没有。

只要有稍稍一点犹豫,故事就不美丽了,对不?

可惜我们是人,我们会对一切有所犹豫,会去理性地思考一下,或者暗自询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否值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现代人化成了多少种可能,而李碧华笔下的他们,却原来都是在满天撒网,寻找优质股罢了。

因为古典的不顾一切的爱情故事那么地不可信,那么的让自己身心俱疲——我们要面对老板的刻薄,工作的负担,加薪的无望,休假的奢侈,买车买房享受生活跟上潮流的窘迫——哪里还有心情花那种时间和精力去为爱情抛弃一切呢?

所以自知无望的林黛玉应该聪明地选择离开,嫁一个好人,别去理睬前途无忧的疯癫宝玉。

等一切尘埃落定了,相见还是朋友,各自在海洋公园或者新开的迪斯尼里面远远望见,相互招手,介绍这是我的打令、那是我的先生,这是我的宝宝、那是我的贝贝……然后夕阳拉开,皆大欢喜。

这才是真正完美的结局。

韩剧在玩命地让爱情凄美,就是他们看透了这一切,现实中不会有,所以大家才会关住影视,才会吸引他们看这些稀奇的玩意儿了。

2000年,八月和霜天在火车上。

八月说,给我讲一个故事吧。

霜天就讲:一个赶考的书生在古庙中休息。

夜半,忽然被召进王宫,原来是他曾经救过这个王国中的某位善长仁翁。

在国王的召见宴会上,书生对答如流,倜傥风流,让公主青眼有加,却惹恼了准驸马。

宴会上,公主再三殷勤,怯于面子,总是让女伴传言,谁知,书生与女伴却恍如故友相逢,一见钟情起来。

于是准驸马里通外国,召来红旗国、黄旗国入侵。

公主因为情殇,有意将书生和女伴派出去送死。

结果书生虽然用火烧沙场之计,打败敌军,却与部队失散。

人生地不熟之下,竟然发现寻迹而来的女伴。

书生大喜,复又大惊:你一个弱质女子,不应该与我来面对这场灾难啊。

女伴仰头:你还不知道么?

你的生就是我的生,你的死就是我的死呀。

书生泪流满面,人生功名利益哪里及得上这话儿半句呢?

生死与共,历经磨难回国。

公主终于告诉他们,其实王国不过是一个蚂蚁窝罢了。

书生曾经救过外出的公主,所以才打算请他下来,答谢一番。

却不料出了这末多的事。

公主指着一口深幽的古井说,现在书生身体依旧睡在槐树之下,但是他必须赶紧跳落古井回去,因为如果天亮了还不回到身体内,身体将不复存在,那么他在古槐蚂蚁国也活不长久了;可是倘若他回去,他就必须与女伴分开,因为女伴无法出现在现实中的。

霜天就问:这是一个两难选择,要么生离,要不死别。

八月你认为书生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仿佛已经睡着的八月頭也沒抬,反问霜天:你呢,你会选择什么?

霜天他笑起来:历史已经告诉你了呀——书生回到现实中,发现原来只是南柯一梦而已,于是好端端地上路赶考,最终状元及第……没有答完,八月的泪却流下来了:这么说来,那个梦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罗?

霜天忙忙地为她拭泪:不就一个故事而已啦……八月摇摇头,任泪水留下,念叨着:你还不知道么?

你的生就是我的生,你的死就是我的死呀。

很多年过去后。

霜天读到了八月的文字,回忆武夷山与山道的肩夫,回忆归途的火车还有火车的对话。

网友说:许多年没有读过这么“温润”的文字了。

只是,“你的生就是我的生,你的死就是我的死”这两句却让人的心被完完全全地揪了起来呀……霜天的眼睛就模糊起来。

那一天,八月问:你的选择呢?

面对生死,难道你还有一丝的犹豫么?

 9 ) 值得等待的婚约

一部影片能不能抓住影迷的眼球,抓住他们的心,就像演讲开始的前五钟一样重要!

给这部电影做点评,真的有点难,因为它是部非常不错的佳片,影片一开始就吸引了我。

《漫长的婚约》讲述一个浪漫爱情故事,奥黛丽·多杜饰演的女主角行走不便,但她却执著地寻找一战中失踪的未婚夫的故事,看的时候我感觉非常棒,电影的手法和故事也处理得非常精彩,影片的故事并无特别、结果也并未出人意料、但是演员表演绝佳、视觉美感惊人,声音处理和音乐非常暗合情节——这些应该是对这部电影最准确的评论,很佩服这部影片的美术指导, 向他致谢!

鬼才导演让·皮埃尔·热内融合了喜剧和悲剧的元素,再加上女主角奥黛丽·多杜充满活力、激情四溢的表演,从而被评论界誉为“三年来最佳法国电影”。

除动用全明星班底外,影片在布景、道具和服装方面也是用心良苦,每个细节都散发出浓烈的二十年代的气氛,导演热内神奇地将一切道具做到了真正的二十年代:怀表、窗帘、钟表、最早的公共电话、电梯、摩托车、老式汽车、最早的火车、一战中刚刚使用的老式飞机,因而影片像一座20世纪初期的活的博物馆,而且几乎每个职业的人都穿上了只在巴黎收藏店的旧报纸里才能看到的老式服装,邮差、神父、农夫、士兵、妓女、公务员和贵族等等,所以这部电影足够那些泛滥小资格调的城市中产阶级过一次怀旧的瘾。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但一位年轻法国女子的伟大战斗才刚刚开始,我们的影片也刚刚开始。

 10 ) 我最喜欢的导演

Jean-Piere Jeuner是我最喜欢的法国导演。

他导演的片子都非常个性,我是通过“天使爱美丽”认识他的。

他总是爱用淡黄色的滤色镜,这使他的影片时刻充满着一种温馨感。

最能概括他的影片特点的就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法国人的浪漫,即使是拍这种一战为背景的电影,像影片一开始镜头给了雨中煤气灯的一个特写,这使得灯火后面泥泞的战场更加突出。

我觉得这部电影情节没有什么可特殊赞美的,还是读塞巴斯蒂安的原著好。

不过单凭这部电影的摄影技巧,就可以评为法国电影中的精品。

《漫长的婚约》短评

不喜欢

5分钟前
  • 刺猬也想取好名
  • 较差

一星给景色,一星给演员。

6分钟前
  • 加加不加油
  • 较差

看了我三天,还开了倍速,太冗长太无聊

9分钟前
  • Lycheeeeee
  • 较差

第一遍在火车上看睡着了;第二遍觉得《漫长的婚约》真的好漫长啊!

1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主色调虽然是我喜欢的暖黄,可是总感觉别扭。余下的所有也感觉不过瘾,爱情平淡,寻人不刺激,战争也不残酷。估计是精力都用来记名字了。但是情人间的经典镜头感觉还蛮多的(划火柴啦,摩斯密码睡姿啦)

17分钟前
  • 曈曈
  • 还行

画面非常美,故事也很感人

20分钟前
  • 天地一沙鸥
  • 力荐

记不清了,电影确实挺长,不过不是很喜欢audry

25分钟前
  • 康球儿
  • 还行

相比《天使愛美麗》,這個真實糟糕多了

27分钟前
  • LHT
  • 还行

战争中的情感总是这样真挚动人。

31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那女的,演天使爱美丽的那个,太鬼魅了

34分钟前
  • Summerpie
  • 较差

很棒,讲一个坚忍深情得有点偏执的姑娘不信一战中男友战殁的讯息,持续多方寻找他最后的痕影点滴。甚至不逊于《西线无战事》。画面是昔日黄,氛围古典,战阵逼真,情感动人。堑壕和泥洼都如回到西线的场景,其余麦黄色的调调很温暖。虽有些长但不闷,和老婆看的。

35分钟前
  • 小重山
  • 力荐

晕头转向,雾朦朦。法国的名字相当难记,这部片子偏偏又是这种寻找线索的,志接涉及的人物非常多。非常让人有感触的是表面上仅仅是五个服刑的军人,可每个人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经历。个个都是貌不惊人的,即便是马纳什我并不看得出他有什么地方值得女主人公去为之执著,可当下半部展现出两人的经历时才有所领悟。

37分钟前
  • 芝子君
  • 还行

奥黛丽塔图 没关系 你还可以再做作点

39分钟前
  • 小塚ai艾
  • 较差

对热内和塔图的组合始终不感冒

42分钟前
  • Katrina
  • 还行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看了有点乏味

46分钟前
  • yoyo
  • 较差

喜欢这种色调和质感

48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饥饿 恐慌 战争 尸体 当世界变成这样 死或许比活着容易很多 你只能靠着唯一的信念 拼命求生的欲望 外加各种运气 才能得救 而原本也许生死相隔的两个人 也只能靠着信念追寻 导演如此仁慈的给了大团圆的结局 而也许更多的事实结束在开始 或是变成孟姜女耗尽一生

50分钟前
  • 固力果guriko
  • 推荐

垃圾!全篇都是厚厚的黄色滤镜,太丑了,回忆现实没有任何的区分度,回忆插的太突兀了,闪回的手法好垃圾!开头十分钟就能看出来这是个垃圾故事,故事线索零零散散,没有张力,冗长无聊,看它纯属浪费时间

51分钟前
  • 🐣
  • 很差

看不下去了,法国电影真是boring啊……

52分钟前
  • leemajia
  • 较差

1.有点象法国版的《集结号》;2.看完没觉得有什么感动的地方;3.印象较深的是女主角经常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来带给自己希望。

56分钟前
  • 小姜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