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挺美,剧情如水。
男女主行为动机不可理喻,看得很出戏。
女主心脏不好,又有梦想又要作死,看起来也不是想自暴自弃,在家人极度担心的情况下,一溜烟儿就跑到别的国家苦哈哈地干服务员。
出门还要带着奶奶味儿的香水,不知道是怎么过的飞机安检。
咱也不知道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护照免签政策是多么的宽松,女主随便就在当地混一个暑假。
在台湾的卡拉ok店老板是神户来的,想在当地扎根就能扎根。
对面日本的料理店老板是台湾过去的,也是想开店就开店,想永住就永住。
男主年轻的时候,轻轻松松因为女主找到了梦想,又激情搞起了事业,而且他在工作特别忙的时候还谈了女朋友。
当你以为他对女主的感情已经翻篇了的时候,却又因为得知女主上天,整个人对工作变得暴躁。
这个自暴自弃黑化的理由确实就很牵强,有个大公司,挣那么多钱,觉得工作累了,就出去散心玩儿呗,一定要被公司赶走,众叛亲离才狼狈离开吗?
剧情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地方还有,一堆热情的地陪。
毕竟是一个人在日本自助游,不知道是如何遇到这么多e人的。
饭店的老板愿意下班带着你遛弯。
坐电车有小男生主动搭讪和你自拍。
去漫画咖啡就能找到女店员开车带你去放天灯。
最后还有小五郎给你免费当司机。
这还是我知道的日本吗?
总之,感觉是为了错过而错过吧,既然彼此都有好感,故事也发生在2000年以后,也不是什么封建时代藏着掖着才显得高尚。
“应该算是检视自己的旅行吧。
我想去很多地方,认识各种人,然后证明我可以做自己就好。
”情节有点老套,很多地方非常让人想要快进,巧合过多,多得令人不适……十八岁的男主纯情又幼稚,三十六岁的男主依然纯情也还是不成熟。
站在女主视角,我看到的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动情,唯一动情的也许只有和大家相处这段时间下来收获的友谊和快乐。
这么来看男主完全是在自我感动,这部片子也更像是创作者的自我感动。
真的有这么纯情的男人吗这个世界上……因为女主的一句话拼命了十八年,说实现梦想才能见面真就不见面。
结尾就像是在为女主找补,用女主去世来展现她生前有多么地喜爱并且重视这个腼腆的台湾男友,非常不真诚的制作(个人观点……以上来自于电影还有半小时左右结束时写下的。
但接下来的倒叙是想说,女主是因为知道自己生病所以刻意和男主保持的距离?
站在女主视角完全看不到这一点,就算后面进行了交代回看一下也完全体会不到,把女主写得太浅了……还是不真诚。
“穿过了隧道便是雪国……”电影里的美景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恰巧在台南独自旅行的时候看到的这部电影,恰巧又是在全美戏院看到的海报,老实讲初来对这个题材不太感兴趣,很久不看文艺爱情片了,总怕空洞乏味。
但全美戏院的工作人员老爷爷用粤语亲切的问我“吃午饭了没有”那一瞬间让我想要踏进电影院看点什么。
恰好只有这部片子只需要等十分钟,于是等待十分钟,买票,进场,随便找个座位,坐了最前排,期待。
许光汉的英文名第一个惊喜之处:对旅行的探讨对我而言这次旅行其实完全在计划之外,很随机的选地点,很随机的看了一场电影,很意外的电影开头也是男主一个人去旅行想要寻找她走过的踪迹。
这就不得不提台南的背景了,这座小城的确处处渗透了日本文化,听当地人聊天也经常能听到他们对日本的向往,似乎是一个“must go”之地。
庆幸自己在看电影前已在台南走过一遭,这才对影片的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
剧情展开,男主一人坐在去往雪国的列车上,遇到了穷游的大学生路人,看得出来男主并不想与之深交,是怕以后也没法再见徒增伤感罢了。
这里也有些感同身受,因为是好久没有过的一个人旅行,旅途中遇到的每个人反而都能带来很大的感受,此行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但都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不如让最美好的记忆就留在那里,时光会永驻在那个地方,有缘自会再见。
关于这张图,当时我已被电影的基调打动,也在心中问自己这个问题,但当时并没有答案。
第二个惊喜:对快门世界的探讨现下这个纷杂的网络世界让许多照片都不再真实,让我们的眼前只有镜头,仿佛快门按下了,这一刻就不会消失了,但更多时候透过镜头,就只是电子成像罢了。
于是这个npc提出了一点让我很是难忘:心中的快门
心中的快门该按下了果然之后,男主还是被你平常打动,加了联系方式,但终究他们是否会在未来相见呢?
起码此刻不留遗憾,有缘自会相见。
第三个惊喜:全美戏院的相遇
画中画🤣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提及我看电影的那个影院,那一瞬真是超级惊喜,没有安排而遇到的一切竟是最好的!
这一part主要展开了男女主的相知相遇,很平淡但又不缺温馨的剧情,男女主演技都在线,遇到的人都很温暖,从从小在台南长大的男主视角来看,这部电影可以算作台南的宣传片,有些老旧但处处是人情味,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结尾合影总的来说是一部很文艺的电影,爱情的部分有些单薄但不影响剧情全部叙述完毕了,旅行的部分是意料之外也结合了本人的经历,实在妙谈,片尾曲日语歌很好听,回高雄的路上一直单曲循环哭了一路,所以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也许是审视自己吧,我还在找答案,但此次观影称得上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了!
再见啦!
期待了一年之久的《青春18✖️2》,是一场关于旅行、爱恋、生死的时空对话,更加像是给影迷朋友的一份礼物。
《情书》“你好吗?
”的雪景呐喊问候,影院门口贴着的海报《蓝色大门》,《悠长假期》那个一个人投着篮球的少年,两人骑着电瓶车在大马路上欢呼场景幻视《想见你》,同样和《余命十年》关于生死的的一场探索,你一只耳机我一只耳机让我想起了《花束般的恋爱》中说的音乐用耳机听,左边和右边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只戴一只耳机听,那就是另一首歌。
这也是暗示着一种分别的结局吧。
“我们以后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呢?
”最近在很多电影中看到这台词,《年少日记》里那个悲惨命运的有杰,《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那个幸运可以选择人生的真人。
另外看完影片最想讨论的是:独自旅行。
很喜欢剧中的一些台词,“正是因为旅程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才有趣啊”,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独自旅行的问题,最喜欢影片中的片段应该是道枝骏佑和许光汉在电车上的那场戏吧:“跟我一起按下心中的快门”,也许真实不会遇到影片中那么多不错的路过的人,看完电影但真的想尝试一次一个人的出发。
一位再也见不到的朋友,一片再也看不到的风景,但我一定不会忘记相处的时光吧。
也许有这样的漫无目的也不错。
原始 自由 和纯粹,这是成年人无法回归的青春。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只喜欢看天空、散步、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
我来这世界,只是为了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
”希望你我都能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
阵容没得说,许光汉的少年感和台湾省的原始生活气息、日本的静谧适配度很高,跨国恋爱情主题也很吸引观众的眼球。
片中引入了《情书》,设定挺好的,但是后面的剧情还是有点太简单了,女主知道自己得病后想用剩下的时间去看看世界,遇到男主,互相喜欢,却又因为自己身体原因逃避,回乡接受治疗却还是没能治好,大学时的男主知道消息后伤心不已,投入工作,最后工作也不能如愿,又去日本寻找女主的痕迹!
痴情人设在这个时代有点不太主流了,也没有太起伏的苦剧情,不过好在画面很美。
很无聊的一部电影。
刚开头十几二十分钟男主给人的感觉就是装文艺青年的男的。
最烦装杯男^ ^,坐的我如坐针毡。
整部电影像走流水线一样,给我的感觉就是高中语文考试套模版的无聊的作文。
因为套模版所以好不到哪去,也因为套模版不会特别坏。
烂片倒不至于,给我的感觉就是及格的水平线往上一点点吧。
不能说是烂片毕竟有许光汉和道枝骏佑。
但是许光汉在里面有些部分演技也很一般… 特别出戏。
特别是影片最后男主角和好友阿龙发的那一段,太假太出戏了。
完全的工业化的文艺片的感觉…。
太无聊了。
从道枝骏佑出场整部电影才开始有了“生命力”,可能也有那个角色特别开朗的原因。
剧情太无聊。
像上学上班一样的按部就班地推进情节和出现泪点。
泪点像设计好的一样,没意思。
本来我也应该按部就班地流下几滴眼泪,虽然也想哭但是心里想着不能因为这种电影哭所以不会哭。
最后还剩四十分钟的时候打瞌睡,眼睛已经闭上了但是还有个结尾没看。
就当在电影院吹了两个小时空调。
无聊无聊无聊!
公众号:高诗远的电影群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情人节。
我本身对情人节并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从来没有在实际生活当中做过任何公认的情人节应该做的事。
昨天跟朋友打麻将,她特地分享了最近迷上手工艺,还给男朋友织了条围巾。
而且据说在日本,情人节当天还有很多跟巧克力有关的风俗,比如女生会在当天给照顾过自己的朋友都送上巧克力,以表达这一年来的感谢之情。
(当然我没有收到)同时这也是在为下个月的14号,也就是白色情人节收到巧克力而做准备。
若在白色情人节收到巧克力,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当中心仪的表达。
虽说这种习俗都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之上的,不过毕竟作为每年的仪式,也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手段。
好在我平时也有给自己买点巧克力来吃的习惯,每天都跟情人节一样甜蜜。
国内今天上映了《花样年华》,票房还不低,刚看了下已经1500万左右。
在情人节这天聊出轨,聊一些邂逅的刻意、离别的怅然若失,倒是站在了情人之外的角度,去尝试表达爱情的另一面。
或者只是单纯用“情人”这个词的另外一个意思来解释“情人节”,那这部电影出现在这一天确实是非常应景。
当然,今天不想写《花样年华》。
回忆起去年也有一部上过院线的爱情电影,不仅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还讲了讲追忆,还有常伴人生的不圆满,那就是藤井道人的《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
这部电影改编自台湾作家蓝狐于2014年发布在网络上的游记《青春18×2 日本慢车流浪记》。
在原作中,蓝狐持着日本铁路公司发行的 “青春18车票”穿行于日本各地,在旅途中回忆与初恋Ami之间青涩而朦胧的感情。
沿途壮丽的风景、偶然邂逅的旅人,共同推动着他在旅途中重新思考人生,并在回望过去的过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故事的起点回溯至 18年前的台湾。
高中生 Jimmy(许光汉) 在一家卡拉OK店打工,邂逅了来自日本的背包客Ami(清原果耶)。
然而,就在两人渐生情愫之际,Ami却突然决定回国,在分别前,Ami向Jimmy许下了一个神秘的约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大人。
时光流转,生活的波折让Jimmy回到了家乡,而当他无意间再次拿起 Ami寄来的明信片,那些关于初恋的记忆也随之浮现。
他决定踏上旅程,前往日本,兑现那份尘封已久的承诺。
从东京出发,途经镰仓、长野、新潟,最终抵达Ami的故乡,即福岛。
在缓缓行驶的列车上,Jimmy与形形色色的旅人相遇,又在一次次告别中重新审视自己。
那些陌生人的故事,与他回忆中的那个夏天交错,让他逐渐拼凑出遗忘的情感。
而当他终于来到了Ami家,才向观众揭晓,原来她早已于多年前去世,她的台湾之行,只不过是病逝前的一次希望突破生命的尝试。
关于疾病,相关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国内的话韩延就是公认的“疾病大师”,最近杨荔钠因为拍了《小小的我》,再加上上一部《妈妈!
》,也有往疾病这边靠拢的迹象。
日本有很多爱情片有过疾病主题,例如《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的白血病、《恋空》中的癌症、还有同为藤井道人导演的《余命十年》中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这些常规病症都曾作为关键元素,推动情节发展。
但是,其中还有一些在现实当中不存在的疾病,例如《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2016)中的“时间病”、《你在月夜里闪耀光辉》(2019)中的发光病,以及《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2022)中的顺行性遗忘症,这些都将疾病当作写作的素材,疾病本身不再是反映现实疾苦的主题,而是深化爱情逻辑的工具。
在这部片子当中,Ami得的是肥厚型心肌病,这个病早期症状隐蔽,直到晚期才逐渐显露,以至于疾病电影中喜欢用到的“死亡倒计时”并没有在此处出现。
她于“当下”已经死亡的事实并未传递给观众,疾病成为一个未被充分铺垫的伏笔,目的就是在电影的后半段,给观众造成惊天一击。
但我认为疾病本身就不是这部电影想要诉说的重点,它更多是在渲染一股怀旧的氛围,用最为文艺的方式去看待爱情本身。
在改编过程中,藤井道人忠实地传承了原作的核心精神,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影像叙事。
影片采用双重时间线的结构,交替呈现2006年的台湾与2024年的日本,通过夏日与寒冬、暖色与冷色的视觉对比,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反差,同时强化了记忆的层次,赋予了电影更深的时间感,构建出具有时代感的叙事空间。
全片的时代符号尤其之多,例如Jimmy家中的了五月天的专辑、《灌篮高手》的漫画、《情书》的电影交换券、与旧友的合影以及Ami寄来的明信片。
这些符号都构成了Jimmy自我指涉的载体,也使他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年轻时的自己,唤醒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同时促使他对当下的困境进行深刻反思,感叹成长带来的不幸福。
在选址上,同样借助大量的怀旧空间进行意义的再生产。
相较于台北,台南在台湾人心中被视为精神原乡。
《想见你》的选址地点就在台南,利用“32唱片行”、莫奶奶冰店等空间重现了1998年的时代氛围,再加上伍佰的歌曲,产生强烈的怀旧感。
那在这部电影当中,最具怀旧感的空间肯定就是台南全美戏院,其展示的《情书》(1995)、《蓝色大门》(2002)、《十七岁的天空》(2004)、《最好的时光》(2005)等手绘海报都在指向一种人类学意义的“地方”,这些“地方”为人们提供了方向感、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不过这也是怀旧的目的之一,希望在回不到的过去找到心理安慰以及补偿,以至于将过去浪漫化和神化。
可能过去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完美,但这些地方一旦消失,人们还是会很难过,因为这份牵挂无以为继。
当然,这种怀旧是比较刻意的。
例如Jimmy在日本搜寻线路,并没有按照当代人的思维打开手机APP,而是拿着一份已经过时的,没有人再看的纸质地图划线。
又如Jimmy在镰仓高校前站,画面闪过的胶片录下的视频到底是什么?
影片并没有提到过这些片段真实存在,或者只是Jimmy脑海当中所幻想出来的美满,也有可能只是单纯地想用到胶片这个媒介来增强怀旧感。
除了单纯的怀旧,旅游也是这部片子的一大主题。
旅游与怀旧具有内在的相似性:二者皆涉及对日常生活的暂时抽离,象征着对平凡常态的切割,赋予个体沉浸于非世俗生活刺激之中的可能性。
怀旧是从“此刻”逃逸到“彼刻”,而旅游则是从“此处”移步至“彼处”。
从这个角度来看,怀旧可以被视为时间上的逃逸,而旅游则是空间上的逃逸。
这种时空的双重离散,使得旅游与怀旧在当代语境中相互交织,共同构筑了人们对于自我与世界的重新认识与反思。
因丢失钱包而被迫滞留在偏僻台南一角的Ami,作为外来的“小城漫游者”的形象出现。
Ami自始至终未曾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以“陌生人”的身份游走于此,与当地存在明显的区隔。
这种区隔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语言,在其他角色看来,Ami永远都只是一个迟早都会离开的日本人。
不过,她在神户KTV打工、创作壁画,并且成为当地的话题,掀起一阵Ami旋风,深度介入了小城的生活,成为当地居民未被历史记载的记忆。
Jimmy前往日本寻找Ami存在过的痕迹,但目之所及皆是再也回不去的往日台南。
对Ami的回忆,实际上也是他对台南深厚“恋地情结”的表达。
Ami和Jimmy刚好象征着两种旅行方式,前者是深入当地生活,后者又是刻意与之疏离,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两种方法与当地住民的互动方式截然相反,不过更为关键的是,找到了“我”所认为的最舒服的模式,且这种模式基于在接触异地文化的同时,能够反过来观照自我。
这种境界在我的眼中,也是无比高级的。
我会喜欢上这部电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旅行观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偏偏就能够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到自己的过去呢,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都是杨千嬅唱的《无去无来》:“游历四方找美满人生,期望记忆清晰不见云。
”朋友和爱人都会渐行渐远,时光不再,情意难回。
但人生就是这样,对于不得不离开的人,就勇敢地挥手说再见吧。
个人评分:3.8/5🌟🌟🌟🌟
谢谢你曾出现在我生命里这里是五月的北京,空气里满是初夏的味道,世界依然是老样子——人来人往,时好时坏,日复一日。
最近故都来了许多年轻的面孔,因为五月天在鸟巢开演唱会,一开就是半个月。
奔赴青春的旅程从不嫌太远,兑现浪漫的约定永不会过期。
早先和大家一起循环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虽然听不懂歌词的具体含义,却越听越上头。
后来心血来潮独自旅行,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向左走向右走,看碧海蓝天,看日出日落,在旅途中认识陌生的朋友,去从未去过的地方,听从未听过的故事,兜兜转转最终回到一个人的城市,留下一段此生难忘的回忆。
“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什么,而是检视自己走过的路。
”这是《18×2 Beyond Youthful Days》里颇有共鸣的一句台词,前不久刚从北戴河旅行归来,在路上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一个人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摆脱过去的种种阴影?
见识此前未曾见识的风景?
追求一种洒脱无畏的感觉?
还是为了重回过去,找到曾经的自己,在路上在记忆里复活那些失去的人和事……没人无缘无语一个人旅行,总有一个原因吧?
幸福快乐的人不会随便一个人,不开心的人却有无数个理由选择出发(甚至不需要理由),就现在。
时光从你身上夺走的珍宝,你得自己亲手找回来。
当时一个人去海边,直接动因是想尽快远离北京的压抑氛围,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但等我来到海边之后,才发现理由并不简单——我想要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没错,我想要活得更像自己,即使没人支持我也要独自出发,去勇敢追寻一种充满希望的理想的生活。
回忆起来,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难忘的“间隔年”,一次是2009年与同学爬华山,深更半夜星星点灯,一行人一腔孤勇,那是正青春的年纪,天不怕地不怕,也正因为熬过了黑夜的漫长艰辛,当我们站在华山之巅凝望着缓缓升腾的日出东方,心中是一片希望的辽远。
还有就是2013年秋冬之交,那趟刻骨铭心的青海湖之旅,不管不顾地抛下一切,一个人独自启程,在茫茫雪原上纵情泪奔,看着青海湖畔的日出璀璨,前尘往事已矣,过去未来似乎已经不再重要,我只想活在此刻,只想将这一场日出的绝美瞬间长久留在心间……我曾跨过山和大海,也曾感受着世间的恶意与善意,经历至暗时刻之后独自涅槃,我相信大自然有足够的空间供我自愈,所以每每在人世难捱,我总是迫不及待奔赴一场旅程,我知道前方总有什么在等待我,无论花虫鸟兽山川大海,无论披星戴月沐风栉雨,宁愿在草木人间的怀抱里静静睡去,繁华落尽我还是我自己。
不过,像片中女主在旅途中“捡恋人”这种“美事”从未发生过,倒是对片中的某个场景心有戚戚——在电影院里,Jimmy和Ami看完《情书》后哭成了SB,竟然忘了彼此表白……我一直很喜欢岩井俊二的《情书》还有光良的《童话》,《童话》的MV就是关于《情书》的,剧情也与本片大同小异,似乎“纯爱故事”的套路永远也跳不出这种调调……曾几何时,情窦初开的我也曾迷恋于这种爱得死去活来的剧情,以为那就是最浪漫的事,也曾异想天开编了一个故事——几个喜欢《情书》的大学“死党”,历经了与电影中类似的情感体验(还有幸被刊登在杂志上),再后来,我陷入几场无疾而终的恋爱,总是习惯性地把《情书》安利给喜欢的人,只是最后的结局并不如人意,但我也明白,无论爱与被爱,获得与错失,都是人生中独一无二的经历……人总要独自经历独自成长,庆幸的是,如今那些青春的幻影我已不再迷恋。
2018年11月《你好,之华》上映,我终于见到了心中的偶像岩井俊二,2021年5月20日《情书》在内地复映,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电影院里,我前后刷了几百遍《情书》的事,偷偷喜欢中山美穗柏原崇酒井美纪很多年,无数次循环Remedios的电影原声,在借书卡背面小心勾勒年少剪影,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大喊着“你好吗?
我很好”,还有我曾一度使用“藤井树”这个网名,与各地豆友频繁交换明信片,感受书信带来的纯粹乐趣……所有这些几乎没人知道。
事实上,我的青春曾经真真切切与《情书》这部电影绑定在一起,以至于多年后物是人非,我对《情书》诚惶诚恐(甚至很怕重看),因为太多回忆如浪潮翻涌不止不休,一遍遍冲击着我不堪一击的堤岸。
若要往前走,就得放下回忆,但这并不代表我遗忘了,恰恰相反,关于《情书》的一切永远都在,在我心中的某个角落安好如初。
某种意义上,电影是一粒时间胶囊,看一部电影就是在观看曾经的自己。
时过境迁,如今恍然回首,那些懵懂青涩的狼狈日子,却是我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这些年世界乱套了,而我的心也早已倦了。
平时几乎很少出去旅行,即使非要出发,也是去一些比较近的地方,不为旁的,主要是散心,也渐渐明白随遇而安的道理——提醒自己,要放下目的去感受旅行的过程,要善于从细微处发现生活,放慢节奏,停下脚步,看清楚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自己心里。
其实旅行可以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旅行并不是与人攀比,不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甚至旅行也不是为了发现自己……就像《第二人生》唱的那样,“生命不是过程,而是美丽旅程。
”,不一定要有目的地,旅行完全可以是毫无负担的,彻底放空,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想,无欲无求就一路走走停停。
人生在世有所追求,时时刻刻都是旅行,每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旅行日。
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如果累了就放下吧,放下执念,放下爱恋,放下过往,清空心灵,拥抱一切,好好说再见。
从今往后,珍爱自己,善待生活,在人生旅途上且行且珍惜。
诚如丰子恺那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愿你梦想成真,愿你旅途长远,一路繁花似锦,朗月清风。
2024年5月21日
讲述了18年前,高中生吉米和来自日本的背包客阿美在同一家店中打工,两人一同度过了热烈的夏天。
吉米渐渐对阿美产生好感,然而阿美终将踏上归国之旅。
十八年后的冬天,吉米听着与她的歌,思绪里全是和她的记忆,坐上世界最浪漫的铁道,来到她的雪国故乡,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东京之旅。
爱情电影+双时间线穿插+青涩学生时期懵懂爱情+日本纯爱风景“列车穿越了台南的潮湿感和雪国的孤寂,像18岁的夏天/那张喷上“flow of time”的明信片从未流走一般。
米十八岁的莽撞青涩,三十六岁的迷茫忧伤顿时呈现。
漫游的青春时代远远蔓延,越过你我朦胧悸动的心间。
相识在热情的台南盛夏,和解于冷峻的福岛寒冬,而我们仍在故事的途中。
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猜测,光汉想拍这部电影是有私心的,日语说的很溜看起来很像兴趣使然不是为了电影现学的程度,他应该本来就对日本有一种向往,也甘愿即使被说又18也要接拍,看原来时候台湾时期的综艺就有蛛丝马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很开心光汉完成了刚想做演员时期做的梦,或者这甚至是让他想做演员的其中一个支点。
昨天的点映没看上但是得了一次免费再看一次的券,今天还是骑单车去了最近的影院迫不及待的哭了两个小时,能在影院屏幕上看到光汉就简直太幸福,更不用说是这种题材,我真的好爱,虽然哭的好惨,但是也开心,也甘愿。
剧情有好多爱的台词,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在一个不是哭点的地方就突然被戳中,哭起来再就没停过。
不敢说有多好,但是真的心满意足,这剧本已经符合我预期的上线了。
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上海影院我要经常光顾了。
许光汉对不起,,,这是第三次因为你走进电影院而被骗的电影。(第一次《你的婚礼》,第二次想见你影版……)不论是男女主的颜、台湾日本的风光、还有配乐,其实都是很对味的,但我就是无法沉浸在这个故事里面,前半段节奏太慢,到快到结尾切换到女主视角才开始好看起来。而且不是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怎么的,那些日剧里常常出现的吐露人生金句环节,放在这部影片里却让我觉得造作不堪,我好像已经过了可以吃进去心灵鸡汤的年龄。最好笑的一点是,我也刚刚结束一场关于爱和放下的旅行,人果然只有在闲得没事干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些虚无缥缈的年少旧情
标准的Y2K青春甜虐片,台南的炎夏是暗恋情愫的疯长,福岛的雪国是中年失意的祭台,活过两段18年的时光,带着天灯的微光续梦,被治愈的腿伤,被彩绘的心墙,一生呵护纯挚时代的裂痕,而抵达真相才懂,有人用生命写成了情书,只为圆一个娇纵的谎,让所爱的你,持信持梦去抵挡世俗的消磨。她来过世界,看了22场雪,只爱一个你。
从来没觉得拍电影这么易如反掌,到底是什么人被感动,对电影里每一次转场和联动都料事如神的感觉真的很无助😇我和tt精打细算地挑中了最烂的片🙏
余命十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相比前者的处理,藤井道人这次做的更聪明,本子一定程度上也比余命十年要强。这部片子做的最大贡献就是进一步巩固情书和蓝色大门在我心中无法撼动的地位。
20年前拍这种还有受众。
纯爱公式是对的,美缝也到位,但是以开头前三分钟为代表又贯彻全文的生怕观众看不懂“注意这里我们在升华”的鸡汤注解恶心到我。是中年男性回首青春找回自我的故事,好像和爱情没什么联系。关注点在于《情书》在tw上映的时候,同期还有《最好的时光》和《蓝色大门》,真是美好的时期。看到男女主看《情书》才回想起来三年前我也去了影院,去年还去了小樽,但是情怀在时间中消散,而都近30年了导演拍纯爱至今没过《情书》这关。(豆瓣评分7.4,友邻评分4.9hhh也很合理
果耶好灵动好美好美,有一些很好的片段,比如道枝骏佑在电车上那part,其实这个故事最适合做成《36》那种方向,但最后整体都还是太风光片太糖水太陈旧,最忍不了的是作为公路片路上每碰到一个人许光汉都要把自己和初恋的事给人深情演讲一遍,你疑似有点ego过大过于自我感动了哥。
在记忆的那个角落有那么一份深刻的情感埋藏多年,是青春的回望,也是一份连结,连结着羞涩和笑容。飞起那一盏天灯,告诉老天我想要的,也许某天在某棵树下就能找到实现梦想的原石。跨越18年,跨越几千公里,只为敲响一声水子盆,“叮”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来见你了,“你还好吗?”
大陆是懂起名的,实际上是JR和台铁的宣传片,去不了日本和台湾就看看电影吧,以及日本爱情电影怎么日常绝症。
太标准了,像是一口气看完一大堆日式爱情片,剧情真的不要太好猜。但是像就像吧,很奇怪的是我看《情书》《初恋》一样的元素感动的要命,看这个内心毫无波澜,最后音乐顶上去煽情我一点感觉都没,太没惊喜是一个原因,不够真诚,不会描写,可能是更大的原因。(最后女主的做法真的很容易联想到顾里#敏捷
3.0分。
好好学学《蓝色大门》是怎么拍青春和爱情的吧!
3.5分。日本找寻之旅,用手账,《情书》,绝症,插画,日本演员的选取——湾湾是真喜欢!很好的风景,轻易被镰仓灌篮风景戳到。
很难说客观的打分,但多的也打不到,更少没必要。hkiff的时候就没抢,看预告觉得哪怕许光汉再帅,这一挂日式纯爱已经很难骗我进影院了。但还是大银幕看了,台南全美戏院看的。可以理解,可以原谅。本来专程过去只是为了买手绘明信片,没准备看这部。去的时候昨天最后一场普场已经放了半小时,第二天的场又赶不上,前台阿婆说电影就是在这里拍的,心说哪怕不完整也还是就在这里看看吧。散场时阿婆还专门进来给我们指男女主坐的哪两个位置。种种原因只看了后半场,进场的时候女主正在说“和我的家乡很像”。但感觉前半场重点情节都能猜个大概,感谢女主闪回线。心路历程:熟龄版许光汉好帅→原来是怀念初恋,但女主最后还是环游世界实现梦想了,也没有拖男主,很女力很好→好嘛又是生病白谎,果然还是在搞纯爱→旅游宣传片,ok,旅游宣传片。
好养眼好狗血的日台旅游宣传片
爱惨了许光汉和道枝骏佑一起躺在雪地里那个航拍画面,好想躺在他俩旁边……”
剧情注水严重,异常无聊~都2024年了,还能写出这么娇气的台词,也只有湾湾这边了
我的心随着他的喉结一下下的动呢……
*画面非常美,80%是日本旅游宣传片,20%是台南旅游宣传片,配乐也恰到好处*故事本身很老套,就是女主旅游途中结识了男主,女主患病但隐瞒,并且面对男主的示好,以她有男友为由拒绝,但两人其实相爱。后来女主因病去世,多年后男主因工作上的不如意开始去旅行、去寻找女主一路走来的足迹*第一次get到了许光汉的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帅,但可以是可可爱爱的阳光男孩,也可以是清爽文艺男,演技也是OK的
导演会拍,演员会演,会创造出什么?我:请看vcr!,是画面和情节的双重享受,每一次的回忆都动人心魄,超爱这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