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本来故事,其实是历史!
就相当吸引人,打动人心2是真的每个演员感觉都演的挺不错,真实,这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黄奕的电影。
好剧本。
好故事。
演员也演好了
.如此一部主旋律气息的电影,居然是香港导演邱礼涛的作品。
以《阴阳路》等系列闻名的邱礼涛,难以想象会选择拍摄这么一部以革命义士秋瑾生平改编的电影,而且并没有落入某些大陆主旋律电影常见的“假大空”的毛病,全片交叉叙事,条理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血有肉。
而黄奕扮演的秋瑾,也绝对是其从影以来最好的一次表演,人物张弛有度,拿捏到位。
片中秋瑾这个人物,有夫有子女,有困惑有挣扎,行刑会大声喊痛,与普通人无二,充满了信服力,没有沦为教条式的一个人物,欣喜。
同时片中一群香港演员杜宇航、黄秋生、郑嘉颖、夏文汐、熊欣欣、林雪、黄又南等在片中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如果不把本片看作人物传记片而是动作片来看,片子还是可以的,就像当年洪金宝导演的《一刀倾城》,袁世凯和谭嗣同也都成了功夫高手。
最起码几场动作戏还是有点港片动作片的味道的,尤其是最后杜宇航和熊欣欣的决战。
作为动作片,当然就不要再纠结于细节了,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传记片。
看动作的同时,能体会到革命烈士们前仆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就可以了。
最打动我的镜头就是秋瑾第二次离家离开孩子时边走边哭的情景。
放着好日子不过而去干杀头的革命事业,的确不是一般妇女能做到的。
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的确是名副其实众望所归。
秋瑾千古!
这部片子可谓历尽艰难险阻呀。。。
黄奕用尽全力的融入角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为推翻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
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 ’之句,则传诵不忘。
”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1958年9月2日,宋庆龄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攻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这部片子完全值得一看。。。
力挺黄奕……
影片采用的是反复来回插叙的手法,邱礼涛导演这般苦心拍摄的电影,总算是幸免了一回口味极度挑剔的‘豆瓣电影’网友的口诛笔伐。
我看完影片,也觉得可以把本片当作张黎导演2011年的电影作品‘辛亥愅命’的前传。
相对比一下,这部‘竞雄女侠秋瑾’剧情与感染力上更胜‘辛亥愅命’。
‘熊欣欣’饰演的清廷爪牙,我怎么看都觉得形象上都脱离不了电影【黄飞鸿】系列里的角色‘鬼脚七’。
当然,熊欣欣也表达出了片中角色应有的凶狠、毒辣。
‘黄奕’实在应接这部电影,至于银幕形象上看,她实在是与女版‘吴奇隆’没什么分别。
那颦笑怒骂都能找到‘吴奇隆’的影子,若是有人以讹传讹说‘黄奕’是‘吴奇隆’妹纸,估计初识演艺圈的人都会信以为真的。
套用片中台词:“我有时候想,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可能要后世人,才能看的见。
”改为:“她有时候想,今天接拍这部电影所作的事,无论之前接拍过无数的影视剧,只这一部足够她在影迷/国人银幕形象当中,彪炳千古了。
”更可以这么说,若干年后,影迷们回忆起影视剧明星‘黄奕’时,映入脑海里只属于她的银幕形象的,就是‘秋瑾’。
这部片名为 【竞雄女侠秋瑾】的电影以近代鉴湖女侠---‘秋瑾’为原型,黄奕经过自身刻苦习练的演技,成功的将珉主愅命志士‘秋瑾’的光辉形象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而自己也借着银幕表达出了只属于黄奕的符号,释放出了 ‘秋瑾’的伟岸形象而自己的身影并没有因此而淹没。
实在是,可喜可贺。
我可否依据一下的资料,推出这么一套道理来。
纵观近代为珉主为愅命抛头颅撒热血,费尽一生心血为大同社会而奋斗终身之士,通常家庭经济都是相当富裕的,就算谈不上倾城家资,至少也是小康地主家庭。
社会地位上都是有头有脸的官宦子弟。
譬如:律师行业的马克思,大场主家庭的恩格斯,西医行业的孙文,家资颇丰的秋瑾....照常理他/她们是本可以继承家产安安逸逸快乐度过一生,怎么就闲不住那颗心,反抗自己身处的阶级,破坏自己阶层的利益,造起反来呢。
现在我似乎懂了,他/她们之中,有些为了国仇家恨,有些为了全民的珉主自油,有些甚至是为了全人类的大同幸福(尽管有后人窃其名,盗行他实)。
他/她们无一不是为了集体未来而牺牲小家眼前的利益,他/她们绝对骄傲地值得后世人尊敬、缅怀。
一个慈禧,以一国,换一己之福;但又有谁,可以拿一己,换一国之福呢?
愅命,就像一朵可以泽福世人的美丽花朵。
因为难得,所以它娇贵易折,而且还要用志士的鲜血来浇灌它。
愅命,从来都是一件玩命的事。
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舍小家为大家的难事儿。
再分析一下如今天朝的情势与国人超强的忍耐度,想要再发动一次自下而上的‘愅命’阶级洗牌运动,尚早,尚早啊。
看过‘黄秋生’饰演的山阴县令‘李钟岳’,在‘秋瑾’英勇就义后,心怀忧愤,不能自己,萌生了以身殉国的念头,于1907年10月29日悬梁自尽的一幕。
我产生了一个功利性的想法,‘李钟岳’既是一个如此忧国忧民的文弱县令,当初迫于上级官员的压力而处理‘秋瑾’。
与其后来亦是赴死,倒不如当初顶着上级压力的,私放了‘秋瑾’也不枉成全了自己的一番忧民良心。
如此一来,让自己的死,死的更有意义一些,不是吗?
今日国民之弊疾,不在于患寡患均的问题上。
贫穷阶层只想借助‘愅命’这个非常手段跃入富人阶级,而不思‘愅命’的终极神圣目的是,建立一个人人精神与物质都均等的社会。
所以伪愤青,顾及的是自己,只想借‘愅命’革去自己的穷命罢了。
竞雄女侠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啊
果然,豆瓣高分未必好,低分一定烂,怀着了解秋瑾的心去看却被喂了一坨屎。
如果不是因为秋瑾本身的人物弧光,群众不好意思打低分,这电影连5分都不配。
说是讲秋瑾的电影,却花大量的篇幅在徐锡麟,可以理解徐锡麟作为领路人的意思,但也要注意主次吧,这是秋瑾女侠不是徐锡麟传,敢问导演会在孙中山传里面花6成以上篇幅介绍宋庆龄吗?
既然要拍秋瑾就重在她是如何成长的,如何从一个满清小姐变成革命党的,你扪心自问拍出来了吗?
结尾更是搞笑,恩铭的狗腿子跟徐锡麟的精彩打戏,我还以为我在看少年英雄方世玉。
徐锡麟秀完直接快进到秋瑾砍头,你自己看看这什么玩意,一会少年英雄方世玉,一会儿秋风秋雨愁煞人。
讲秋瑾,却不讲她是如何成长,如何思辨,意识如何变化,全是片段式讲述,喊口号一样喊出秋瑾的名言,黄奕总是一脸苦大仇深,却感受不到苦从何来。
本来那段历史就乱,事件繁多,还要不停地插叙,倒叙,炫技而不是让观众理解秋瑾意识形态的变化,理解历史事件如何一件件发生引起连锁反应。
看完就是打戏打戏打戏,苦大仇深苦大仇深苦大仇深,不停切各种事件。
连最基本的叙事都做不好,就不应该碰这样激烈意识碰撞的电影。
导演完全不了解那段历史,不了解秋瑾是怎样一点点改变自己的思维,只会用刻板印象拍一个老照片里手执短刀的秋瑾,这简直是对烈士的侮辱,难怪这分那么低,真的气炸。
如果一部人物电影,看完却无法感受到主角的成长,思维的变化,无法深刻的理解她的情绪,她的愤怒,她的动机,这就是一部失败的电影。
集结了那么多好演员,那么好的服化道,那么多伟大的灵魂,却拍出了这样一坨屎(配音什么的问题都懒得吐槽)看完电影,我只感受到导演对历史人物的无知与轻视,这样的电影,拍出来纪念伟人不如不要拍出来侮辱伟人。
电影质感可以,怎奈叙事实在是太差,长板一根,全是短板,不能让人了解伟人,了解历史,质感再好也是负分。
挺耐看的!
节奏、画面,故事组织、动作设计,以及演员的表演,都过得去呀!
只是这类题材,确实没法讨年青一代的巧,呵呵!
慢慢来吧
[秋瑾]应该是这会儿纪念辛亥的电影里最好看的,不用扎堆的明星包装,只要安心把故事讲好。
它的优势在于切入点小,专注人物的成长过程,不会陷入太多历史形态的窠臼,120分钟的片子只剪掉了5分钟,想来万恶的审查部门也犯不着跟一部小片子锱铢必较。
没能想到这其实是部风格很正的片子,抽离出以往港片的插科戏说,不是主旋律的那种,但也显得颇为正经。
因为全片的故事结构确实把握地不错,拍惯cult片的邱礼涛竟然是岭南大学的文化博士,不管你信不信,看完这片反正我相信了。
故事的出色首先来源于剧本的扎实,一看就是用过心的,比那些粗制滥造糊弄观众的国产片显得有诚意的多。
要让历史片不闷,邱礼涛在叙事方式上动了脑筋,倒叙与插叙更迭,正线与闪回相承。
开场用清军围剿大通学堂的动作戏份唬住观众眼球,继而被捕入狱的秋瑾在狱中闪回成长的过程。
电影整条线走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所有的节点都拎地住,不像有些国产片拍后来线索莫名其妙就拍没了。
[秋瑾]最值得表扬地就是这点,hold住,童年、出嫁、留学、革命几个段落都是有因有果的,更妙地是它在几个过度段中暗嵌了铺垫的细节,故事片味道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现在很多的电影,都不好好讲故事,或者压根不会讲故事,某种角度讲最简单的叙事,也是最难的。
于是太多的电影为了掩饰这种单薄,只好一味地加大投资,制造那些惨不忍睹的特效,糊弄观众。
港片对于剧本的精微,是内地电影一直学不会,不肯好好下功夫,整天想着多弄点噱头、敛点票房,舍本逐末。
[辛亥革命]出来评价也有微词,其实一眼就能看出,影片上映前早已动过多少手脚,这么大主题怎么可能让你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当领导是死的嘛。
在这里要替张黎鸣不平,早在《走向共和》里就看得出导演的水准,虽然剧本很聪明,已经将重点放在成龙和李冰冰的战火爱情上面,可是可是,拍得毕竟是民国的诞生啊,当领导是死的嘛。
最后说一句。
历史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
贾如棋:久违的热血-评《竞雄女侠秋瑾》今天中午看完了《竞雄女侠秋瑾》,其间我几次热泪眶,不想过多絮絮叨叨,有几句台词录下来与大家共勉:秋瑾与丈夫吵架:我现终于明白,朝廷为什么要签《辛丑条约》,为什么要赔十万万两银子给洋鬼子,就是因为朝廷满是你这样的狗官!
日本留学期间,徐锡麟对秋瑾说:你看到的星星或许已经不再了,我们今天所做的事 只有后人能看得见了。
陈天华追悼会上,秋瑾:如果你们回到祖国,卖国求荣,欺压同胞,就吃我一刀。
秋瑾从日本回来后:还有什么比留在家中,有相公疼惜,看着孩子长大更好的呢?
秋瑾:一个慈禧,以一国换一已之福,但又有谁,可以拿一已之福换一国之福!
徐锡麟在起义宣誓会上:我们国家之所以被列强瓜分,沦为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都是因为朝廷崇洋媚外,官场腐败,不断挥霍人民的血汗,继续下去,国将不国,这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各位同学我们可以改变国家的前途,而国家的前途,就在你们手上,我恳请各位同学,当革命发生的时候,付出你们的一份力!
如棋加一句台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贾如棋2011-10-16
这个作品中最令人为之一震的几句台词我觉得是以下几句:秋:这次在日本留学 投身救国已经把钱都花光了王:没关系 回到家以后你就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秋:我还欠下一大笔钱王:我给你还 欠了多少?
秋:你只要把嫁妆都还给我 就可以还上了王:嫁妆你留着 明天我就去钱庄把钱取出来给你用————————有这样的革命后勤 妇复何求啊 其实这搞革命 没有底子是不行的 贫苦大众可能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可是这带头大哥必须得有银子 不管是革命的银子还是朝廷的银子
不解释
恩明大人死前一句:“我真糊涂”,让偶忍不住接上一嘴:“难得糊涂哇”
秋風秋雨愁煞人,還有多少人記得辛亥革命之前的各種起義,同為紹興老鄉的徐錫麟和秋瑾創立的光復會?港人拍的確是很正統的傳記片還是值得一看。
比想象好,双线的传记不错,但每条里面稍有点乱,不过是唯一一部反应革命不落入俗套的片子。秋瑾武功好有点假。。
合拍片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语言的问题就是细节的问题,细节的问题就是导演的问题,导演的问题就是电影的问题。
白白胖胖,修过眉,脱过毛,涂着口红画着妆,演尼玛隔壁的民国人物啊
2012年的第一部电影叙事结构有些乱 给秋瑾5星
港产革命英雄人物片少了主旋律色彩,但向英雄致敬之意皆如出一辙。以插叙形式讲述女革命领袖秋瑾一生致力为女权运动争取地位,但剪辑显得生硬,一板一眼讲秋瑾生平和年表拼凑一起。黄奕扮秋瑾为民抱不平英姿很有范儿,但谈吐间声音大打折扣,倒是几场打戏保持邱礼涛风格。
没有期待于是有了小小的惊喜。故事讲踏实了,中间的武斗也不错。只是由于财神客栈不待见黄奕。但是明显比辛亥革命好多了……今年的献礼片只看这一个也罢。
出演的熟悉的演员还挺多的,有的叫得出名,有的叫不出名,故事剧情中规中矩吧,没啥亮点,跳河自杀和上吊自杀太不应该了吧,死都不怕了还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诚恳
2012.07.24
徐锡麟飞掉帽子高呼“大家随我革命”那段真是把我笑惨了,真TMSB。
第一,影片美术不错。第二,我真的不喜欢这种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不停的轮番轰炸观众的脑子,它和爱国无关。和腻烦有关。第三,我不喜欢黄奕。所以她演什么我都不喜欢。
看睡著了,邱邱粉表示很滿意
很认真的电影。豆瓣评分不公道啊!看到了秋瑾的另一面,不禁想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课书上从来没提过她的家人呢?
这么欢乐的片子,给个一星也无损其欢乐
其实不难看,但是黄奕太差强人意。
剪辑的乱七八糟
動作戲是本片最大亮點,冼國林和梁小熊交足功課。劇情較為拖遝。幾個人物的描寫和刻畫都不錯。像林雪,黃秋生、鄭嘉穎等所扮演的角色形象都較為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