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 一起骑上马偶 马偶奔跑着把他们带到那艘浪漫至极的小船他带来大海 他们置身于一片美伦美奂 我知道 电影到这里该结束了 爱情 终 天马行空 无拘无束 在梦里 他们 可以相亲相爱 幕起 音乐 久久沉浸于梦境中的温暖我有很多梦 每天他们都会陪伴我 他们给我暗示 帮助 或者诱惑我会被他们影响 也会试图将他们控制电影中的他 也是个爱做梦的人 甚至分不清梦境和现实象一个精神病患者 把现实和梦 重叠在一起在儿童房里 他睡觉 闭上眼 便将现实的寒冷打破他把自己的生活写在梦里 涂上色彩 在梦里 他是国王 他可以为所欲为电影 一直在梦境和现实中交叠转化 以一种超现实的手法叙述平凡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爱慕 决定 诱惑 疑虑 痛苦 快乐 创造 等等连着梦 连着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事情 一一重现我曾经错过 我在梦里重又得到爱的不安不稳的种种假设性 也一一化成实在的梦境爱是如梦如幻的 无法相信就无法掌握 他的爱情是出现在一架钢琴砸到街上的时刻 他的爱情充满了梦想和浪漫梦里的白色小船 情书 山洞 还有会奔跑的马偶 不断创造着的惊喜他的爱情很纯真 似未被污染的孩童 他流泪 流血 也迷惑恐惧和许多人的爱情一样 有着误会和难以说清的机缘时间过去 春天又来 生活继续 你在梦里出现过吗 你是真的出现过她也不断的在梦里出现 从开始的冷漠 到最后的温情这是他的幻想 还是 事情真的在悄悄改变人类太复杂 还是爱情本来很简单CLOSE YOUR EYES,OPEN YOU HEART. 恋爱梦游中
写于2007年2月13日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影片:你说看懂了,好象又没看懂,没看懂又觉得蛮好看的,蛮好看你又不知道它在讲什么。
这部影片就是一个典型。
当然从表象看还是可以解释的,现实和梦境的混淆,现实世界和玻璃纸世界的交错,荒诞主义中的爱情,很多东西看似无意义,却又蕴涵深意(各种奇特的视觉实验、“瞬间时光旅行机器”、“船、树、云、海”、“你七十岁的时候能嫁给我吗?
当你人老珠黄”)。
这种影片是无法看简介的,简介和影片本身几乎是两个东西,其间甚至没有实质的关联。
有一个简介说这部影片是“荒唐有趣的浪漫喜剧”,我想这个界定就和这部影片的精神实质相去甚远了。
它也许是一个喜剧,但却是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另一个层面的。
我想它倒是和心理学、精神分析、感官视觉判断,内心的欲望等等有莫大的关联。
整个故事的脉络在你看完影片很久之后开始突显清晰,当然这只是故事需要的一个结构而已,并不是该故事的实质核心所在。
所以它可以并不清晰的结尾,无明确交代的终结,因为叙事本身就体现了其张力、张显它的艺术。
这是电影不同于文学的地方,也是电影能够作为一门独立艺术而不是单纯的多种艺术的综合的理由。
(虽然也有文学创作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最后,这无疑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影片,不同于纯文艺片的高深、不同于商业片的浮躁,只是很好看,意思嘛你自己去猜。
我几乎每天都做梦,只可惜多是小小生活欲望的反映,除了神经紧张时候会惯性梦到鬼子来了,有次梦到鲜亮的颜色就感叹不已。
但很羡慕stephane不需要确定梦里的世界不是现实,因为他的梦和生活有如平行的世界,天马行空。
发明家做梦家科学爱好者月历设计者stephane童心未泯,神经质也好痴人也罢,自是有做梦的一套,习惯在想里透过两只小卷帘窗看外面的世界,有时叽呱叽呱甚至无厘头。
邂逅有着灵巧双手,细心敏感,点子疯狂独特的Stephanie。
在严肃沉闷枯燥的外部世界里,stephane意思到自己对Stephanie的爱,在一点点滋长。
Michel Gondry带来了有趣的叙事手法。
实物动画的运用为影片增加了不少梦幻色彩。
纸制、布艺、编织等各种方式缓缓推动,看起来原始,粗糙又透着奇思妙想,犹如浩大的网,在梦境中编织着荒诞,儿化的主角的潜意识。
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里,stephane一幅犹豫,羞怯,嫉妒,卑微,落败,为爱情折磨得傻屁形象。
片中穿插着法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语言转换时候,也多少给人空间、意识分隔的感受,主角自是脑筋大得要死。
几个小印象:睡眠中和父亲对话做成音乐播放器的可视化效果,人声遥远,颜色变换,由声音转入视觉进而意识,仿佛越过时空装着树林寻找大海(法语音同妈妈)的船,作为背景的棉花云朵在抛起的时候,stephane试图找准音符,通过相同的频率达到共振,让云朵能刹那短暂地固定,物理知识的说熊人乐队的出场的小曲子“if you rescue me",改编自VU"After hours",温馨十足却有被击中的感觉 换来换去,城市里的风向标都是乌龟,只因为zoe说她们在发音像乌龟的“亚利斯多德”公司工作,错误缺傻气的记忆一直保存着,哈消化比较慢,看了第二遍才把脉络理清。
顺便搜到个相关网站,http://thescienceofsleep.imeem.com/,有些关于梦的小video
是否你愿意娶我回家???
Would u married me?Would u married me??Would u married me ???今天参加同事的婚礼。
是我在公司认识的第一个同事。。。
如果不算王老师的话今天cj婚礼。
我没参加大健哥的婚礼我没参加小印的婚礼估计9月也不会参加recheal的婚礼我故意错过的吧谁知到啊我喜欢1秒钟时光机向左,回到过去向右,去往未来Stepheni : why twice?Steven : because once for future , once for now….Steven said :Will you marry me when you are seventy and have nothing to lose?哦,忘了说我70岁的时候牙齿一定不会掉光。
那时,你是否会大声说出“我愿意”。
一部典型的法式爱情文艺片。
一如既往的甘醇与随性,支离的情节或许只有是靠法兰西血液里的浪漫和自由才能变化地如此洒脱。
男主人公Stephen因为对现实的逃避而一直混迹在梦境和现实的混杂世界里,脱轨了世俗,单纯的像个孩子一般。
影片一开头男主人公Stephen的梦境实验TV秀把观众带入了梦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
两个世界无休止的变化难以辨别,Stephan自导自演着生活,同时也完全迷失其中。
那些办公室里狰狞的面孔,那些用纸片糊成的车子房子,它们都是Stephen的迷梦吧?
那那封Stephen写满谎言的信和夜半醒来被冰封住的双脚有是如何成为的现实?
或许这些难以分辨的意向就是法国导演的奇思妙想所在吧。
Stephen为什么一直与梦境为伍对抗着现实世界呢。
现实中有蔑视他绘画创作的BOSS、有沉迷欲望的男男女女。
蜗居在房间里的他只想和隔壁简单美丽和他有着相似名字的女孩Stephanie用玻璃纸和透明胶做出唯美的世界,他可以再现实中实现的梦境已经因为惯性的躲避而每每与他失之交臂。
“做过了才知道自己得到了没有。
如果停止猜测我是否爱你,就打电话给隔壁的我。
”Stephanie这样对睡去的Stephen说,而在梦里Stephen也勇敢地拥抱了她,可梦醒之后,他有以一句“你能装作没看见我吗?
””狠狠退缩。
转角的一边是清瘦的Stephanie落寞地等待着鼓起勇气的Stephen,而另一边事最终是诅咒着现实奔跑回家的Stephen,撞向那扇背后根本没有人的房门,直到在鲜血中失去知觉。
Stephen要回墨西哥了,他选择了离开这里,就像当年跟着父亲离开母亲一样。
最后一次见Stephanie,他没有用英语和低劣的玩笑掩饰自己,依然念念不忘他曾问过Stephanie并得以肯定答复的问题 “你愿意在70岁他人老珠黄的时候嫁给我么”。
他看到了Stephanie床边做好的玻璃纸海与美工纸森林,他又一次陷入了美好的梦境。
在梦境里的Stephanie和现实的一样轻抚着他的头发。
坐在雪白的布马上穿过草原乘上植物的诺亚方舟,航向一片清澈的玻璃纸海。
森林在船里,它在寻找他的母亲海。
树叶成长,风吹落它们,船起航了。
玻璃糖纸海,棉花云,你和我在一起,还有我们的戈尔登小马驹,我们和森林一起呆在船里。
树叶成长,风吹落它们,船起航了 ……一些胡思乱想,一点往事,再混合一些从前的记忆,爱情、友谊、亲情关系和所有那些“关系”以及白天听过的歌,你所见的,还有个人的隐私,这些复杂成分的微妙组合形成了梦,也形成了这本叫《科学睡眠》的电影。
佛洛伊德认为梦是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的,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科学睡眠》是一本容易错过的好电影,它充满了符号象征,充满了对人的潜意识的探询的影片。
它对梦进行了详细直白的叙述,巧妙的把梦境与现实这对矛盾统一体放在同一空间里,对它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辨析。
影片里的男主角是一个叫斯蒂芬的不得志的小人物,他沉迷于梦境之中,逗留在心底的另一个世界里。
在梦里,他是那个世界的导演,他是那个世界的主宰者,他的意识控制着那些影像的发生。
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天马行空,可以功成名就,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由,可以完全自由的飞翔 …… 那是一个色彩斑斓充满奇幻的世界,叫人无法设防的沉湎于之中。
斯蒂芬是一个有着大人躯体的小孩,他聪慧且自私,缺乏安全感与爱抚,软弱善于逃避,占有欲强烈,脆弱而渴望强大,急急希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害怕被伤害又不懂得自我保护。
当他遇见喜欢做布偶的斯蒂芬尼时情不自禁的倾心于她,棉布和毛线是柔软无伤的无疑是最适合他的。
他说:“斯蒂芬尼能实现神经键与手指的完全的结合。
”她会做小布船会收集受伤的小布马驹,她可以懂得他,她可以把他的梦境变成现实,他想他们是互相需要的。
斯蒂芬对着电话那头的她梦语喃喃,梦与现实从此连接在了一起,他把她带入了他的那个世界里,两个人的精神世界融合在了一起,他们的灵魂找到了共同的归属,而自此梦与现实也再难以分辨了。
当斯蒂芬因爱而清醒的意识到了梦与现实的差距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信任选择了逃避,而梦也随之成了内心恐惧的发泄场所,成了一座废墟的城。
欲望是一个无底的黑洞,他感情激烈渴望全部的拥有却得不到满足,这是一种折磨,一种精神上巨大的背叛,这一切让他无法接受。
而当他看见那艘装载着森林的船时,他又一次看到了梦与现实的契合,一切回归于安然,心找回了归属感。
这本电影让我感觉是加入了现实元素的《天使艾美丽》,同样情节结构的两个故事同样的胆小孤独缺乏自信的两个主角同样的沉醉于异想世界,而庆幸的是他们最终都找到了另一半的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出现双重态度,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
如斯蒂芬一开始以为自己喜欢的是佐伊因为理智告诉他佐伊很漂亮,而潜意识的里直觉已经探测到他真正喜欢的是斯蒂芬尼;如盖伊把电视机抛入河中,抛弃媒介所形成客观世界定式对人思维模式的桎梏;如影片对梦境与现实无过渡的剪辑方式及同样琐碎晃动的镜头都让我不得不想到如果梦与现实是相倒转的,即所谓现实只是躯体的梦游,而我们真正的本原是存在于梦里的那个自己。
喜欢所谓这个词,因为它给人以遐思让更多可能性存在,那所谓的灵魂如果存在,那么它更自由的是徜徉在梦里吧!
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段落除了男女主角讨论制作小布船外,还有就是男主角在梦里毛茸茸的小熊装打着鼓神情忧郁的唱着《IF You Rescue Me》,吉他声温厚亲切,温暖直落人心:“If you rescue me,I'll be your friend forever,Let me in your bed,I'll keep you warm in winter,All the kiddies are playingand they're having such fun,I wish that could happen to me,But if you rescue me,I'll never have to be alone again.Oh the cars drive so fastand the people are mean,and sometimes it's hard to find food,let me into your room,I'll keep you warm and amused,all the things we can do in the rainIf you rescue me,I'll be your friend forever,Let me in your bed,I'll keep you warm in winter,Oh someday I knowsomeone will look into my eyesand say, "Hello, you're my very special kitten",So if you rescue me,I'll never have to be alone again,I'll never have to be alone again, I'll never have to be alone again.”
想象的突出地位首先表现为使生活本身进入艺术品,进入欣赏的渴望。
——狄尔泰〈〈诗的伟大想象〉〉这是导演米歇尔·甘德瑞继《暖暖内含光》之后的又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电影,又一部区别于好莱坞叙事规则的徘徊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独特电影,上一部《暖暖内含光》让吉姆凯瑞不用再张牙舞爪也能演一次严肃的电影,而电影中关于记忆的消除与对于真爱的守护之间的逃脱与追捕的巧妙的构思实在令人拍案惊奇,无论从叙事的巧妙与电影镜头的超现实场景,这部电影都当之无愧是当年的奥斯卡的最佳剧本。
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人的存在日渐变得模糊起来,在尚未认清自己存在的本质之前,技术时代汹涌而来的对于技术理性的崇拜,科学发明对于现实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开始对于我们正常人性的改造工作了,假如人可以连记忆都随意消除,那么他生命存在的证据又在何处寻找,假如连生命痕迹都无处寻找的话,那么人类的生存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假如这整个世界都被一种虚无主义包围,那么生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或许不断的对于生存意义的赋予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乌托邦,却是我们得以继续生存的强大动力,自然是有目的的存在,生命是向善的,学者约纳斯说,生命通过对自身的执着而认可自己。
然而就如同电影中的主人公史蒂芬一样,生活往往是无从选择的,当我们有一天开始回溯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成因时,我们往往当时已惘然,弗洛依德告诉我们童年生活伤害的影响在如今的生活依旧投下巨大的阴影,可父亲母亲早就已经不再能肩负起我们成长过程的一切责任,混乱而恐怖的生活的合力促成了我们今天的自己。
原本以为是一份充满着挑战与创造性的工作原来只需要贴贴日历上寄来裸体者照片名字的简单而琐碎机械的工作。
整天焦头烂额得忙碌,几乎对于所有人而言命运就是如此,而缺乏行动力与掌控力的卑琐人生究竟救赎在何处呢?
在电影中这似乎并不是一个沉重而压抑的命题,它伴随着主人公充满孩子气的想象力与奇妙爱情历程所带来的轻松被消解得稀薄的如同一丝烟尘,这世界的平庸人生,似乎变得并没有那么苦大仇深。
弗洛依德认为文学就是白日梦,麦茨认为看电影是一种浅度睡眠,比梦境清醒,比清醒时沉醉,几乎所有艺术家都表达过对于想象力的推崇,小波说人光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对于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贴切的注脚,电影中所出现的一个个超现实的场景,让人惊叹于导演高超的想象力,这样的画面要不是心存童趣的人是无法展现的,让人回忆起曾经看过的一堆捷克超现实主义动画大师们的杰作,象史云梅耶等的作品依旧历历在目,史蒂芬在他的梦境中将他的刮胡刀变成了一只机械甲虫,爬到他老板身上瞬间将他老板变成了一个象《劳拉快跑》当中那个留着长胡子的经典流浪汉形象,从窗口一跃而下,推着垃圾车走了。
而片中最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天马行空的是影片结尾,史蒂芬和史蒂芬妮两人骑着布马在草地上奔腾,最后骑着马上了白船,一起驶向远方,在这个超现实的梦境中,这一艘爱情小船又要驶向何处呢?
爱情是永远的救赎港湾,在《夜宴》的残酷的宫廷政治争斗中它是青女的一句“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他,我不会,爱情不会。
”在《无极》的诡异而无法逃脱的世界中,它是昆仑背起倾城飞向红日的明亮出口,爱情让独身者不再孤独,而为恶者放下屠刀,让卑琐者勇猛强悍,这一道济世良方在现实世界中被不断败坏却在电影的世界中仍旧充当着微弱的希望与光芒。
尽管哈姆雷特在面对奥菲丽亚的时候同样进退两难在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的时候,它往往成了微末的献祭的牺牲品。
而在这个沉默而平凡的生命里,爱情的救赎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了,只不过是睡前的一只手的温暖。
在笛卡尔之后,自然只是广延的物质,人只是思想的物质,面对人间的罪恶,自然无为,苍天无为,面对转瞬即逝的生命,这平庸而苦难的生活让我们急切得寻找出口,我们不得不从我们内部去创造一点生存的价值,一种想象的逻辑,一种爱的逻辑空前强大同时也是空前的虚弱,这是一部神奇而特别的电影,带有的法国电影独特的浪漫气质,高度的风格化之下,一个奇幻的爱情故事,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在这个波谲云诡的世界里,意淫爱情,也需要超常的想象力。
作为法国电影爱好者,这么迟才看《科学睡眠》(The Science of Sleep)可谓怪事。
这部片子一如既往的散发淡奶酪的清香,让好之者不由沉醉。
说是佛洛伊德也好,说是法式幽默也好,《科学睡眠》能让怀着各种目的的观影人感到满足。
某闺蜜推荐我看这部片子历时已久。
但是,一来,她的电影推荐并不总是那么靠谱(比如她对苏联黑白电影有偏好),二来,我疑心喜欢哆啦A梦超长篇式欢乐剧的Vic能不能耐下性子陪我看完这部法国文艺片。
所以观影计划一再推迟。
昨天看完了几GB的《丁丁历险记》以后,借着欧式幽默余韵绕梁的时机,我想也许是时候我们来探索《科学睡眠》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部在叙事结构上比《天使爱美丽》(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松散得多的扭曲片子只能让一头雾水的Vic更加盼望去踢每周一次的球,留下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不得不说,法国女人的动人之处绝不在于容貌。
Stephane一见钟情Zoe,不是她笑靥如花么?
但正如在结尾时他被Stephanie逼问“Why me?”时倾诉的理由:你与众不同。
你不一样。
Zoe不过也是一个平常女孩,自从她轻易的被Stephane同事调戏以来,他就失望了,因为她跟所有在酒吧中嘻笑放纵的女孩没有不同。
Stephanie不一样。
她有柔软的声音,她有一低头的温柔,她有偶尔的泪水和掩饰红眼圈的宽框镜。
她用双手创造琐碎细小的可爱玩意儿,她对有缺陷的物什不歧视反而钟爱(小布马)。
Stephane同她一起创造飘浮云朵的时候,他便爱上了她吧:万物都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在他找到让棉花云悬停的那串入水音阶时,他的内心也为Stephanie振颤了吧。
真实生活与梦境的界限,我如何能分清呢?
那些Martine在玻璃纸浴缸里给Stephane做blow job的片段,那些小人儿在巨型打印机上跳舞的片段,那些有着纸车纸房子的片段,它们都是Stephane的迷梦吧?
可是,Stephanie为什么看见过裸体的Stephane和他那封索要Zoe电话号码的信?
如果它们是事实,为什么Stephanie从来没有收到过他那画册般大小的道歉?
我不知道我是否愿意区别梦想与现实,毕竟我不忍心去打碎这世上最美丽的结局:我也想同心爱的人一起,骑着有白色鬃毛的布马,穿过辽阔的原野,跨上长着白色树枝的船,在蓝白色玻璃纸的海洋里畅游,头顶是浮浮沉沉的棉花云朵……Stephane的妈妈告诉她的新情人,Stephane从小就患上这种怪病,他分不清梦里梦外。
我想,也许是他不愿醒来,地球太不安全了,那么多人吵着要回火星呢,能在睡梦中逃过所有切肤的伤害,那为什么不呢?
但是,梦做久了,梦就变成了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就变成了梦;正如同准备出国的大学生,他背红宝书的时间久了,做科研的时间少了,仿佛GRE就是必修课,写paper不过是业余爱好。
所以,Stephane受到的最严重的伤害,都是在梦境里:他梦见自己排版排到双手变得像大象耳朵一样大;他梦见自己贸然给Stephanie写了那封恶劣的信;他梦见自己与Stephanie去滑雪,却被同事讲淫荡笑话羞辱,还冻碎脚趾;他梦见Stephanie,像Zoe一样,她爱上一个酒吧里的男人,大跳热舞,眉来眼去……“请你不要再玩弄我了!
”Stephane对着一扇紧闭的大门抱怨。
他为了爱情头破血流,却看不清自己懦弱的真相。
所有Stephanie对他的拒绝和背叛,都是他一个人排演的幻觉;他终于(在梦中)鼓起勇气,说服自己躲在黑暗中等待着给Stephanie一个亲吻,却在现实中退缩到Stephanie的小床上捂住自己的脸:“你能装作没看见我吗?
”所有的梦,都是他的潜意识吧。
潜意识告诉他,他渴望Stephanie,她是他年老时坐在长椅上回忆年轻荒唐事中的女主角,她是这个世界通过混沌系统分配给自己能够通过心电感应交流的女人,然而他恐惧被拒绝,他恐惧背叛,他恐惧失去。
所以他在黑暗的独角戏中挣扎,连连受伤,也伤害他人。
Stephanie对他的好感,被“请告诉我Zoe的电话号码好吗”的那封信浇熄。
但是她已经像钉透那堵墙一样,打穿了自己和Stephane之间的过去与未来。
她害怕被伤害,她以为他隐匿真实的住处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回避,他后来对自己的关注不过是想通过她找到Zoe。
一扇门打开时,另一扇门却关闭了。
当两扇门都半掩半抑时,Stephane终于在现实世界里面对了他梦中的恐惧:“Stephanie不爱你……她的吻在你脸颊和嘴之间,那是她对你的不需要……她根本没在约会地点离等你,她骗你,她早爱上别人了……”只消再过一个转角,他就能透过咖啡店的半落地窗看见Stephanie那纤秀的背影,他去落荒而逃。
他诅咒着她对自己的欺骗,敲击并撞向那扇背后根本没有人的房门,直到在鲜血中失去知觉。
“我是一个低贱的毒品贩子……所以她甩了我……她让我走……我终于……终于走投无路了……”Stephane选择了意想中的方式结束痛苦:他要飞回墨西哥了。
他妈妈说,你不能就这样不辞而别。
所以他还是勉强的敲开Stephanie的房门。
他们争吵。
他们以前也曾争吵。
Stephane很过分的指责Stephanie:你做的那些森林呢?
船呢?
你根本没做完,是不是?
你根本从没做完过任何东西?
Stephanie哭着喊:你胡说,我会给你看看,你根本都是在胡说。
Stephane在她的卧室里,看见那已经完工的两层木床。
他爬上那让他嫉妒得发抖的小床,用婴儿一般的姿势蜷缩起来。
这时,他看见了那艘白色的小船,那船上长着三棵白色的树。
他伸出颤抖的手指,轻轻拂动那些白色的树叶:那些他第一次爱上Stephanie时,她承诺做好了就喊他过来拍照的树。
他们安静。
他们以前也曾安静。
Stephanie拒绝Stephane做自己的男友(那时候“Zoe的电话”事件还未澄清)。
过了一段日子, Stephane又问她:Will you marry me when we are seventy? You know...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then, anyway... 然后,Stephanie是露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吗?
我不确定,但我确定她说:好吧。
Stephanie轻轻唤着Stephane的名字,也爬上木床,在他的身后慢慢躺下,轻轻抚弄着他柔软而蓬乱的头发。
他是又睡着了吗?
Stephanie刚刚指责过他:你能把全世界都睡过去……你有着太严重的扭曲现实的问题!
但这一次,Stephane没有用讲英文来掩饰自己的羞涩,没有用说下流话来伪装自己的不安,在他的世界里,Stephanie同样轻轻揉着他的头发,他们骑上慢慢奔驰的布马,前往玻璃纸海洋,跃上长着白色树的白色小船,驶向层层掩映的白色棉花云深处去了……
不算纯真的YY年代 ————不敢作下去的《梦游狂想曲》 上帝,我分明记得这片子中男主角的老板在介绍他们那两个不靠谱的员工时有过一句类似“别理他们,他们在玩过家家”的台词,但事实上我刚刚发现根本没有。
怎么办,我是本打算以那段台词开篇的。
我这样写绝不是为了做作地迎合这曾令我闷扰的片子——有人可以证明——的主题,这发生了,千真万确,我发誓。
而如果有一天我又发现那段台词真的存在或出现在另一部片子中,我会很宽慰。
好吧,也许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像样的开篇,因为这部电影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一点会令我意识到“我不敢去写影评”的激灵。
这种感觉一直积压到我回到电脑前,大爆炸然后坍缩了。
而我现在在做的,似乎颇有点儿至尊宝高举照妖镜的的架势。
但我知道,出于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意识,这篇文章到最后依然将会是一篇没有任何营养的主旋律流水账,那些我曾经被触及到的,以及我丢下拾不起来的种种,会在我组织文字的过程中选择性地从大脑皮层中抹去。
照妖镜照出来的可能是一只地精,或是一只塔那厘怯魔,但决不会一丝不挂。
但即使这样我还是决定写下去,基本上只因为我至少怕过。
那么我要说,尽管看上去这部片子说的是做梦的故事,但事实上片中对梦的解构依然停留在古典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理论上。
当然在这种安排的基础上,一旦梦中的景象变得较为现实或是现实的色彩较为梦幻,那么稍稍地一杂糅,便会变得不可捉摸。
因此,这些理想化的黄粱梦,既然主人公是一个时常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废柴,那么但将其理解为YY亦无妨吧。
说真的,我宁愿将片中一半以上的梦境这样去理解,因为以我做梦的经验,梦不该是那个样子的。
但正是因为这种理解的置换,带来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我偏不要用第一人称,多数情况下旁观才是我的作风,这点也很难调和。
佛经说有三心不可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此三心皆为虚妄,不可得故而要不得。
换言之就是不要YY过去、现在和将来,要以万物皆空的心理达到无相之境。
这并非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但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如果YY成为一种逃避的话…… Stephane就是那样一个心怀异想却不得志的设计师,带着他那毫无商业价值的创意回到了故乡,被迫接受了一份糟透了的工作,扭了手臂却认识了在他家租屋的女孩Stephanie,对自由艺术共同的追求与热爱使Stephane爱上了Stephanie,而Stephane的羞涩和Stephanie的敏感却使二人的关系难以进展,于是Stephane不断在梦中寻求答案却无法解脱,于是一系列的梦做过后,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后,一系列的梦想在照进现实后,故事结束在一个大团圆的——梦里…… 说老实话,我并不喜欢那个实验室的设计,它看上去就只是在迎合science这个字眼,而将情节支离。
每个人都是自己梦的导演和编剧(虽然这和我自己关于梦的理论有些相悖),这样直白地去表现,虽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本片的迷幻风格,不至画蛇添足,也称不上点睛之处。
你看,我就知道我会东扯西扯迟迟走不入正题。
Stephane的各种不敢面对,我可以大胆地说一句感同身受,但事实上这适用于每一个粘液质的人。
于是我要谈到YY,谈到想象力,和一些宅向的东西。
我的想象力正在变得枯竭,相对的,冷笑话的能力却大为精进,因为前者需得要天马行空,而后者只要脑筋急转弯就好了。
想起曾经可以几乎毫无障碍地代入到各种角色扮演的世界中去,去体会比剧情中更为复杂的感情和自由意识,想起自己曾写过的那些游戏小说,想起曾热情饱满地戏剧化那些网络游戏中自己的故事和单机游戏中NPC的故事,并乐此不疲的我,如今已经变得呆板与迟钝。
直到有一天我会发现老板不屑的表情和身后同事的嘀咕会将我剩余的最后一点创作欲与和幽默感全部抹杀,如果我还能够做出让他们互相拥抱着用委屈并虔诚的表情膜拜我的梦,那支撑我的也不是什么想象力,而是报复欲。
记得大一有一段时间常跟同学谈到梦然后自称经常将梦和现实混淆。
事实上的确有那么几次,其中包括得知关于我身世的一部分事情后所产生的一点条件反射,但是并不是很严重。
我却想说,用大量夸张的结论去催眠自己的意识,那真的是我那时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事实上我总是期望得到各种奇妙或糟糕的体验,“我是一个感觉者(专有名词,知者自知)”,我时常这样定义自己,尽管有些自大。
可我并没能成功,要知道,越是刻意地去玩弄你的记忆,它就越是不听话,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想忘记的东西会因为这种渴望的强烈而被真正铭记,而你想记住的那些东西往往会因为刻意去强调记忆作用的本身而非对象的内容而模糊不清。
我不清楚这世上到底会不会有还算正常的人会达到Stephane那种精神状态,就像我不清楚他的那个一秒钟旅行机的原理究竟算是科幻性质的还是心理范畴的。
Stephane在浴缸中半梦半醒地给Stephanie留下了想要她的朋友Zoe电话的字条,清醒后随即反悔。
这桥段当然只是一个伏笔,但无论如何在两种好感中Stephane做出了清醒的选择。
作为一个宁愿将安全感置放于随时随地的YY中的内向的人来说,任何施以关心的人都会很容易成为其报以好感的对象,压力下的一份寄托。
但唯有清醒之余,才能排除那些一时的感受和额外的因素,得到那个不会再有疑惑的答案。
通常这样的人身边又总会有一个象Stephane上司那样的达达主义者,或是嬉皮士或是朋克,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知己,就像《美丽心灵》和《杯酒人生》,啊哈,《斗阵俱乐部》也要算。
当我们的心境已经随着主人公的血型和星座产生变化时,这些人的行为更容易诱使观众的产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评判,对他、对主人公、也是对自己。
但现实中你又很难碰到这样的一个人,那些表面上的快乐和豁达遮掩的是另一些坚强的苦恼,那些玩摇滚的耍朋克的毕业后也都穿上了各式各样的制服,更不要说那些自以为是的无政府主义者了。
所以当一个需要自拔的人找不到这样的一个鲜明的对立面,也就相当于缺少了一份的动力。
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永远是那样令人着迷,这些自由艺术者用音乐、绘画和各种各样的行为艺术诠释自己的理想,装点自己的生活。
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生活本身就只能去幻想,然后幻灭。
而这种波希米亚式的生活却永远有着现实不可承受的一面。
“一个人除非事先屈服于无情的自然法则,才能开始这样的生活。
”亨利·缪尔热在《波希米亚人》的序中写到。
这不只包括经济上的因素,也包括社交和存在感的格格不入。
“在这种人性复苏的过程中,波希米亚人依然如故,依照巴尔扎克的腔调,寻求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在等待着能以自己的规则为基础,真正地支配自己。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后半句话的主语是“这些疯子们”。
相隔咫尺的两部电话连接的是两颗在艺术的光环下互相理解的心,也连接了Stephane的现实与梦境。
这是结局前的最后一个美梦吧。
随之而来的,导演巧妙地运用梦境影射了现实中那份不安的来源,那是Stephane最初的梦想,却引发了现今的苦楚。
曾经梦想的一切遮掩不了Stephane眼前的遗憾。
而一段段现实与YY的杂糅的终结,也只不过是在纸糊的汽车中,束手就擒的场面。
投降不等于妥协,连自尊都丧失掉了。
之后Stephane最后一次大喜过望后的逃避,纵使血泪纵横,也只会让人唏嘘得不耐烦了吧,而他居然还是在继续地YY。
其实现实、梦境与记忆三者纠缠不清的背后,永恒的主题是逃避…… 非要到离别,那颗驿动的心才能再次变得不安分吧。
布制的帆船上,几棵代表森林的树木、玻璃纸的汪洋、棉絮的浮云,黄金小马王的公仔,之前所有联系着二人的梦的道具们,浮现于Stephane和Stephanie的童话故事最后的结局。
而童话般的结局,只存在于YY中不是么?
呜呼哀哉,果然在保护心理的强势压力下一派和谐昂然的景象,那么到此收笔吧。
于是回想当初我想用来作开篇的那句“他们在玩过家家”,我接下来想写的似乎是这样的: 过家家,这种幼年时最富想象力的YY游戏,会有谁没玩过么?
说真的,我就没玩过……
如果你早上起床忘记你是在哪里,你看到表上是4点你不知道是上午4点还是下午4点。
你在梦里对你的同学说话,第二天上午你遇见他你问他你对他说的话。
你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觉得现实很古怪。
好似梦里更好些,虽然偶尔会有噩梦,偶尔会梦魇醒不来,半梦半醒间你看到你床头柜上的木头小狐狸,可是你就是醒不过来。
在梦里,我经常在夜空中飞到半空中,很简单,我就是心里想着,我要飞起来,就像游泳一样,双腿扑腾扑腾,就慢慢一点一点腾空而起了。
有坏人或者好人追我的时候,我说飞!
我就飞起来了,比他们都要高,我就腾空而起从半空中俯视着他们,我心情很平淡,no special feeling。
好人或者坏人在梦里咄咄逼人的对我,或者要动我,我就用两只手比成一支枪,对准他们,他们就中弹了。
如果用背景音乐的,我希望是,smashing pumpkins。
我梦到要考试,我定了三点的表,可是表没有响,但是我一直没有睡着,我知道他不会响,所以我提前就醒了,我硬等到三点,他果然没有响。
然后我就往学校赶。
我果然迷路了。
我试图拨电话给谁谁,但是电话再也拨不好一个数字,我很急。
为什么这么急啊,急的感觉非常不好。
浪漫的人,是也要找另一个浪漫的人在一起,就算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一团糟。
生活很浪漫,也不会一团糟是啊。
什么叫生活很浪漫,就是很踏实的轻松。
起码,我说我看到了UFO,他不会说我silly.梦里巨大的UFO飞速的飞过来,划破我的手指,四面高楼林立灯光璀璨,就像,纽约。
/
屌乱
有点混乱的片子。梦境与现实纠缠不清。男主演还不错,但还是比较喜欢他在《爱情是狗娘》里的表演。道具很有意思,让我想起小学时的手工课。
过于放飞。男主简直让人想一顿爆揍,一点都不可爱。
Gael今年怎么全演些无比讨打的角色。这种技术的小打小闹配上小情小调,在我看来就是沉闷!沉闷!讨打!!
因为是暖暖内含光的导演而看的,但是很失望。空有形而无实质。内核就是一个简单常见的男青年动心的故事,和暖暖内含光中对爱情的思索和追忆差的太多了;而且讲的太无聊了太过于主人公中心化了,相信很多人会感觉男主有点过于自我和偏激,很难让人共情。而虽说空有形,其实这个形也不咋地,丝毫没有暖暖内含光里面的灵气,梦境的展现及其平庸。故事的讲述也是平庸的常规线性叙事,更让我看不下去。最后就是女主的演员找的不好,我能感觉出年轻时是个美人,但说实话我的感觉是她和这部讲青春的电影有点格格不入,太过老气了,明显看出了老态。
虽然很炫目,但如果是我,是接受不了这样游走在现实和梦境之间的恋人的,他痛苦,我会更痛苦
。。。
玻璃纸无政府主义
像做梦一样的电影
我们一起睡觉觉
道具很棒,那台纸质的汽车太牛X了~~
无法言喻,总觉得我看某部电影都是对当即生活或者某种记忆的隐喻~
闷啊....闷
是科学催眠,还是科学睡眠催眠?
最近在youku上看这种电影,似乎都打不到高分,可能是因为视频的质量太差了?还是拿dvd看比较有感觉吧。。
男主角根本就神經病。。。
The idea is interesting, but the presentation is a bit boring...
充满幻想力
很怪也很有意思!
我读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没感觉。。这次看完这个仍然没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