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巅3
El Auge Del Humano 3,The Human Surge 3
导演:爱德华多·威廉姆斯
主演:Livia Silvano,Ri Ri Yang,Abel Navarro,Sharika Navamani,Bo-Kai Hsu,Meera Nadarasa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阿根廷,葡萄牙,荷兰,巴西,秘鲁,中国香港,斯里兰卡语言: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英语,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年份:2023
简介:爱德华多·威廉姆斯夺得洛迦诺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金豹奖的长片首作《人类之巅》完成于2017年,以一种现代、抽象的跳跃性思路,跟随生活于不同国家地域、来自少数文化群体的年轻人,展示他们在网络时代的处境与命运、孤独灵魂与自由渴望。 其非常规“续集”《人类之巅3》将再次随行这样一群年轻人,捕捉他们的私人日常、所思所想,..详细 >
2.5 什么散步聊天简陋sense8(
世界青年跨越语言的漫无边际日常聊天,全景截取的画面,像是看了一个语言.认知.视听的实验
我。。。下电梯的时候听到同场人讨论,说明还是有人认真看的/因为这场没有看马塞洛不知道值不值
如鲠在喉。个人理解电影表达了人具有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两个实体,现实世界的人玩手机被称作睡觉,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称为做梦,所以会有“我在梦里见过你XXX”。虚拟世界的人聊天有初始的“丛林区”和熟识后的“爱河区”。建议作者可以有自我表达,但尽量不要放出来给大家看。
牛逼高深的一坨狗屎
我觉得烂
#14BJIFF# 我在大周五晚上提前请了假下班还打车到影院花了两个小时跟80块巨款不是为了来看这种东西的。这还是我今年北影节最后一部片子,给我气笑了都。(气到去给所有一星评价点了赞)
#WEB(6.2/10)前半太煎熬了,试图用鱼眼镜头瓦解空间实感来弥合不同的段落?但又靠什么来拯救观感。自从80min后湖边那组缓慢上仰、加速的旋转长镜头后逐渐能看出图像的趣味,进入新世界,语言不通但言说本身被强调,交流的可能性(《七夜待》,更喜欢河濑阿姨的气息而不是这里的纯图像)
始终还是没办法喜欢这类神棍闷片儿
用全景的视角玩弄平面的眩晕,滑行于时空的碎片,天涯共此时。
+ 感觉问题在于那些画圈的地方,抽象完后不该给人感觉想去做总结
幸好没去电影院看(这辈子都不会去电影院看
有一种在煎熬中享受的感觉。实验精神1星,水面夜谈1星,最后半小时2星
3.5
即便是能在十个研究方向套十五种理论写三十篇论文的多维度作品——随便怎么说,Glitches,影像速率更迭,数码本体论,后人类,后殖民,资本主义晚期,全球化,巴别塔...都能扯上关系。但刨去意义,无比折磨的观影体验和空洞的影像本身已经自豪地宣布了这就是彻头彻尾的数码垃圾。(同样是数码拼贴为什么不去看《浮生一日2020》,那至少有真切的人类情感流露。)且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已经不是那个用废墟轻易构筑梦境-影像的《我看见了一只美洲狮》时期的Eduardo Williams了。
+.[24.1.24] 比第一部有更強的在地性,與圖像的陌生感不同的是,此處的陌生感是由人物的運動——破碎主體性的遊走造就的,只有在最後的半個小時裏短暫地有了方嚮、線路的輪廓,在這種力量被剝奪的"空無"之中,目的性自始至終是缺席的
14届北影节14。76届洛迦诺主竞赛入围&71届圣塞开放电影大奖。只要坚持完前一个半小时,后30分钟还是相当惊喜的。同前作一样有着非常精彩的长镜头调度,不过没有了前作空间转换时的绝妙设计,映后导演说这部是通过最后一场戏把人们聚在一起来完成各个空间的连接,另外大银幕连看两个小时360度广角镜头这体验也是绝了。
…………SIFF第二场😫😫😫好诡异意识流像嗑大了一样,中间走了
24 SIFF #24~ 片名应该改成“人类之癫”…灾难级的观影体验…就像戴着墨镜玩了两个小时汉化了一半的东南亚GTA+丛林大冒险…打着少数群体的名头连🐶💩都可以上银幕了吗?
0.1/10 #NYFF61 完全不知其所云,不知其所言何物,前半段在不同地域/文化/语言之间以近似梦呓的形式转换,但是这种全然忽略本体性个体性差异性以及漠视历史性及地缘性的想象似乎是最糟糕的对于跨国性或跨地形的表达。全片使用全景镜头进行拍摄,不仅在图像层面上很难感性被触动,更无法从全片的词法句法中得到理解这种高度畸变的图景的意义在何处,沦为高度形式主义的低级创新。全景镜头既不是任何人或其幽灵幻变成的眼睛,更不是任何即存的视角或监视,只能提供一种荒唐的异变。而除片尾古怪的字体选择之外,对于媒介本体的探讨则更为隐身,令人难以捉摸,其中穿插的自然性和动物性并未扎根于任何土壤而是被随意展示,如同动态的电脑桌面,呈现着高度被限制的交互性,和虚伪的观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