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开始读张爱玲,因为爱你,所以宽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的签名。
电视剧开播后,晚上都是捧着书坐在电视机前跟剧情对照着再看一遍书。
我恨死了祝鸿才,但也是这部剧让我记住了李立群这个演员,笑起来像老鼠,不笑像猫,演的真是到位极了。
曼璐让我第一次对旺夫这个词有了深刻确切的认识,少年时期浅显浮夸的一点点迷信。
那时候还对爱情有憧憬和期待,所以很心疼曼桢和世钧爱而不能在一起,错过,再遇见却再也不能在一起。
遗憾。。。
半生缘。
卧室里有了电视,前两天无聊,忽然想重温一下。
03年的剧了,记得当时没看完,印象一直停留在第二十五集那个雷雨夜,类似童年阴影。
今天重新刷完了这部剧,却是不一样的感受。
有门当户对的阻碍,有世事弄人的无奈,也有结局已定的宿命感。
可能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原因吧,不同小说的男主大多不尽人意。
最开始十八春后来改写成半生缘。
电视剧改编得温和了很多,对感情和人物也美化了很多。
世钧和叔惠放在现在也算谦谦君子。
但是,在处理感情上依然软弱无力,只有动情的勇气,没有担当的作为。
世钧温和良善,从第一次偶遇就帮忙的好印象到之后有缘再见绅士风度再到后面找手套去六安的种种,两个人相爱得理所应当,人人见了都会觉得是很好的一对,郎才女貌。
可是到中间两个人吵架,轻而易举地就信了别人的一言两语,轻而易举地就回南京对此时脆弱不那么强势的翠芝有了一点点动心,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寻找与他人结婚。
就连世钧最后和曼桢最后相聚,听到曼桢这些年噩梦般的经历时,说出来的竟然是你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恨我此类无关痛痒的话,而后哭着说我想和你回到过去。
到最后被曼桢一语道破,你出了这个房间,就会这么说了。
而后镜头切回家里,又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曼桢让我感觉是难得书里,没有多少缺点的女主。
从家境一般,勤工俭学,到努力工作,挣钱分担家里负担,再到为了孩子与姐夫结婚,进而离婚,养家糊口。
从对爱情无比期待且坚定,到最后心死如灰,没有了幻想。
当那个噩梦撕碎了少女所有的纯真,她并没有就此自弃,反而愈加坚强。
她善解人意,遇到世钧的温和体贴,便如金风玉露相逢。
她思想独立,会一直鼓励世钧追求自己的理想,也会在所有人面前为姐姐据理力争维护她的尊严。
她知进知退,可以在家里需要的时候打几份工,也可以在杨先生示好并提供更多的薪酬的时候婉言相拒。
她不卑不亢,能屈能伸,被姐姐称为烈女,也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和姐夫做名义上的夫妻。
然而。
大多数这样的女主,不会太幸福。
最后那句,我们回不去了,不知道碎了多少人的心。
小时候看剧觉得曼桢最悲剧,现在再看,是曼璐。
张爱玲写的东西总带有点宿命感,比如曼璐。
她也必然想像曼桢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做一个干干净净知书达礼的女孩子。
可是命运使然,从她为了家里走上舞女的路开始,就决定了她这一生不可能会安宁喜乐。
她也曾是别人心上的白月光,穿一件紫色的旗袍,眼睛里都是光芒。
可是她知道自己做出了选择以后,那些日子都成了幻想。
后来她嫁给祝鸿才。
她爱他吗?
我记得有段剧情,祝鸿才为了救她和妹妹,挨了一刀,她瞬间被感动,那个不惜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女人,却双手把多年的积攒奉上,给了那个最后毁她一生的男人。
结婚后便是花天酒地和她流产后的冷眼相待。
这些并不算什么,最后让她绝望的是,那个曾经视她为白月光的男人面对穿着紫色旗袍的她,告诉她,对妹妹有点心动。
哀莫大于心死,她变得歇斯底里,开始了那个最可怕的计划。
03剧版的曼璐是蒋勤勤演的,这个被琼瑶称为水灵的姑娘,虽然演风尘女子也并无违和,演技过人,但是我就是恨不起来,她亲手葬送了妹妹的幸福,可是,她的幸福却从未有过。
剧版的结局里,曼璐因病去世,曼桢离婚独自抚养孩子,世钧与翠芝依然三观不合,却是彼此的好丈夫,好妻子,叔惠找了一个比翠芝还要有派头的大小姐,但是终究是把别人当影子而后离了婚,祝鸿才和别人的妾室孩子在一起,有了之前没见过的收心和体贴,豫瑾妻子被残害自己被抓。
曼桢有这样一句独白,"十四年了,日子过的真快,对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这些年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生活和心态都有了变化,我们之间,便是隔了生生世世了吧。
看这部电视剧,最痛恨、最蔑视的不是曼璐、不是祝鸿才,而是曼璐曼桢的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埋下了两个女儿人生悲剧的导火索。
假如丈夫去世后,她不是这么软弱无能,即使曼璐退学、曼桢不上大学,让几个儿子读书,一家人哪怕艰苦也不至于后来受人轻视嘲笑;在曼璐面前说要撮合豫瑾和曼桢,是极为愚蠢不智的行为,丝毫不懂人情常识,更不见一个母亲对女儿的体谅;在曼桢受辱后,只听曼璐三言两语就乖乖搬家消失,曼桢逃出后,又是三言两语就放弃立场、还“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劝曼桢回来“享福”。
——这种人的所有行为逻辑,就是无底线地畏惧冲突,只要表面安稳、物质满足,脸面不丢光就还能活下去。
ep1.一家子白眼狼。
大姐做舞女让全家住上了房子,用上了佣人。
结果还要背弟弟骂丢人现眼。
虽然奶奶和妈妈没说什么,但是心里也是埋怨大姐的。
还有,林心如的那个角色。
房子是人家送的,分手了,人家要回去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
为什么住的那么天经地义。
服了服了。
小时候看过,不过长大再看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以前看林心如的半生缘还是个学生,我还记得曼桢被强奸后和姐姐对话那场戏,觉得姐姐很可怜,后来世均来找曼桢,曼桢用沙哑的声音叫着世均,可是世均还是被姐姐骗走了,后来家里不给看。
直到上大学的时候,在旧书摊花了八块钱买了一本张爱玲全集,把半生缘看了一遍,原来结局他们没有在一块,原来翠芝爱的是书惠,原来相爱的人没有在一起,不爱的人在一起了。
刚刚突然刷到半生缘,再一次看到蒋勤勤和林心如,她们那时候可真漂亮呀,十八年过去了,我也长大了,体会到那句中年人十年八年是一瞬间的事,年轻人三年五载就是一生。
第十六集有感真的很不喜欢剧里翠芝喜欢世均的改编。
曼桢和王先生,曼路和豫瑾在六安的情节,最多是狗血,翠芝这里直接把整部剧的灵魂给还没了今天看到曼桢怀孕困在姐姐家里,在想世均如果知道她的遭遇,一定会比她还痛苦,怎么会不要她呢?
曼帧是坚强的自信的,她自己被姐夫强暴,想到的并不是男朋友会抛弃她,而是男朋友会怜惜她,这一点真的很值得女孩子学习。
当我在上海的公寓里,发现在屋里爬来爬去的小强,脑海中突然浮现了张爱玲的那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老张确实是有才华的。
——引子上海今年的梅雨季真的过分长了,一个多月了雨水也没停。
不过我却并不太担心,赋闲在家,听着雨打风吹去的幽静,恍惚间仿佛不是盛夏。
看起《半生缘》也着实应景。
看过黎明、梅姐的那版,但是更偏爱这一版。
或许是因为选角更符合人物设定吧。
梅姐的那版,每个人都看起来过于冷清禁欲了,一点儿不接地气!
这一版的曼璐,担得起火热泼辣、美艳不可方物。
可她终究是错付了。
谁能料愿为她挡刀的男人最后把拳头挥向了她自己。
至于曼桢,确实是值得细细探讨的。
在这样一个破落之家,依然出落得亭亭玉立,但是谁又能真的出淤泥而不染呢?
命运给你的礼物,其实早就在暗中附赠了代价。
毕竟滋养她的,是曼璐作为风尘舞女的血泪。
女人真的可以独立于家庭之外而活吗?
看看曼桢吧!
大学毕业,自己养活自己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其实早就与现在的独立女性无异了。
可是又能怎样?
再想想《欢乐颂》里的樊大姐吧!
家庭把她养成了看似傻白甜的白莲花,其实她根本不愿意拒绝异性的示好,甚至根本不懂得与别人保持距离,以一脸无辜换得看似追求者众多的门庭热闹,实际上皆是空欢喜。
抚育之恩、家庭的重担、家人的福祉……逃不掉的,没有人可以真正逃得掉。
就算没有祝鸿才,家里能够给到她的出路也就是X鸿才、Y鸿才之流,她也嫁不到世钧的。
她的家庭就是刻在她身上的烙印,不管再怎么隐藏,终会有暴露于众的一天。
反倒是曼璐,混迹于声色犬马之所,依然保持了做人最起码的准则,看她曾经执意留给世钧父亲的体面就知道了,可惜祝鸿才是不听她的了。
世钧父亲曾说:上海是一座让人自卑的城市,这的一切都那么光鲜亮丽,让停留于此的人仿佛矮了一截。
初见时,确实如此。
在上海的日子呆得久了,却慢慢发现这一层光鲜亮丽背后的满目苍夷,就像我这看似温暖的房间里那一只只小强的身影。
然而,我也并不恼,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似北京,那漫天风沙迷人眼;也不似广东,湿热的气候闷得人满脸冒痘。
它们的恶劣都是肉眼可见、来势汹汹的。
上海不是,上海总是绵里藏针地让你一点一点的冒血,却又藏不住痛地呲牙咧嘴,外人从玻璃罩子外面看见的总是美好,是全然无法理解罩子里的人的痛苦的。
第一次见到她是04年。
浓妆艳抹,分外妖娆。
荧屏里,介绍语焉不详而悲戚有余:她是一段悲剧的制造者,却是另一段悲剧的受害者。
意思大抵如此。
片段中,那女子媚眼如丝,体态婀娜,却是过眼云烟。
我已无心再往下看。
断然预知,这女子,会让我疼惜地落泪,且一定无法安慰。
她笑意盈盈,搔首弄姿;她故作妩媚,不喜流泪。
我唯有心疼而已。
她是家中的老大,于是赚钱养家,理所当然。
她有过一段青春,早已被践踏完整,不留一星碎屑。
心中不是没有幻想,可是,年少单纯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永远只能成为苍白的拥趸。
她无心追求,不忍留恋。
“青梅竹马,那只是一颗包着糖衣的毒药。
”她心知肚明,她与他,今生只能错过。
甚至,来不及半生缘分。
青春的埋葬,灵魂的陨灭。
那不是肉眼可以明鉴的血肉模糊。
于是局外人不懂,亦不肯设身处地。
我见过她的眼泪,在纵身一跃的前夕,她精疲力尽:“我要洗得干干净净的,干干净净的,就没有人嫌我脏了......”那是她第一次把自己的疼痛撕扯,剖之于众。
从此,她再也没有无奈的机会。
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即使幻想,于她,也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她已没有从头再来的资格。
也许,她是罪恶的。
当她亲手葬送妹妹的幸福把她推至万丈深渊正如亲手毁掉一件倾之所有用心打造的艺术品时,你会恨她。
只是,此时此刻的她,内心世界的复杂,庞大而悠远。
外人,从不曾经历她的一切,如何有资格对其指摘斥责?
我有私心,从头到尾,希望命运不要对她刻意残忍。
但是,千处心酸,万般愧责,终究逃不过香消玉殒。
于是,当她成为众矢之的,我龇牙咧嘴、眼泪簌簌。
曼桢,你不配恨她。
因为没有她的肮脏,你一无所有。
如果不是你愚钝的嚣张刺伤了她的心,她不会绝望得那么彻底。
做不出没有你的假设,因为太过美好的海市蜃楼会让我深觉心有不甘的疲惫。
你尝尽半生的幸福,她却得不到半生的欢畅。
可是,一切都来不及挽回。
毁灭,早已伊始。
她最后的狰狞,让我心颤。
红颜薄命,那是不知情者的唏嘘。
而我,早已释怀。
在死亡也带不走她肩膀上的责任时,我看到她嘴角的一抹凄然。
她不知道,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干净的女子......
贴旧文啊贴旧文,下岗女工就是失心疯...让我拥抱你入梦,在我温暖歌声中,虽然声音已沙哑,依旧是最美的歌;让我拥抱你入梦,在我温暖怀抱中,虽然明天要说再见,今夜为你守候......昨夜,很迟了,竟然不想睡觉,发神经的想唱歌,同学竟然一个劲的怂恿,于是深夜里,我们躺在凉席上,狠狠的开始唱,其实主要是我在唱,好像是怀旧情结不可一世的发作,当唱到郑智化这个似乎早就已经退出歌坛的男人哀哀的歌时,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一遍又一遍的吟唱那样的忧伤简单的旋律,比如这样的一首:让我拥抱你入梦,无奈而温暖的情绪在曲间慢慢流淌,向沙河般将我淹没,竹席很凉,我在自己的歌声中陷入沉思,或许是该死的妄想症发作吧.......能在温暖的歌声中,在情人温暖的怀抱中入梦,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却想起了<半生缘>,阴差阳错的生活与爱恋,蔓祯与世钧初次见面时,在影院里遗失的红色手套,而后世钧打着手电急急的寻找,蔓祯与世钧回家,沈先生却一眼看出蔓祯的姐姐就是蔓露,无畏的与礼教家庭的抗争,艰难的胜利了,订婚了,蔓祯收藏的珍宝样的戒指.....如果生活就可以这样美好的发展下去,那么宿命这个词在张爱玲的词典里将会彻底的失去意义.....蔓露和祝鸿才的婚姻,夹杂着众人多种的祝福还有极为复杂的情绪开始,祝鸿才对蔓祯的美丽的心动,蔓露的病开始,一场恶的阴谋开始,可怜的蔓祯还沉浸在从天而降的幸福里不知所措,丝毫不知自己的命运再也不能为自己所掌握.....顾太太被蔓露支回了老家,蔓祯一头雾水的住进祝家,恶梦般的人生正式拉开帷幕......祝鸿才的丧心病狂,蔓祯的激烈反抗,暴风雨大作,人世间的极度黑暗,不知道身为姐姐的蔓露又是怎样的心情??亲情在现实的压力面前显得无比的脆弱,姐姐为了自己的家庭,就可以牺牲妹妹的终生幸福,蔓祯无力的哀哀的哭泣似乎哭到了我的心里,而我的姐姐是那样的爱着我的,不知道张爱玲心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对亲情的失望与荒凉??一边是世钧的毫不知情,一边是蔓祯的痛不欲生,蔓祯偷偷寄出的信,丢落在蔓露的手中,世钧在好朋友面前无力的哭.....之后是他的婚礼,蔓祯与祝鸿才的在蔓露死后开始的事实婚姻生活.....不该相遇的相遇,那样的一个初次见面的酒馆,14年之后的无心邂逅,只是面对着刻骨铭心的爱人,却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心疼的对视,绝望的拥抱,似乎要用尽一生的力气与感情,蔓祯哭: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是啊,怎么可以回的去???14年了,彼此的生活在14年前就已经是永远的楚河汉界了......以前,真的不喜欢林心如,觉得她除了空洞的漂亮之外一无是处,可是在<还珠>系列之后的系列电视剧,却让我对她大有改观,似乎看到了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而<半生缘>里的曼祯,我以为是她的极致了,她的带点baby-fat的小圆脸在片里彻底的蜕变,是一张成熟的女人的脸,有我喜欢的尖的下巴,特有的琼瑶腔里也多了一些知性和坚强,看到她,似乎真的可以看到旧式的女知识分子,早期少女的她,卷发批下来的样子,巧笑倩兮,清纯美丽,而后期当了母亲的她,盘起发髻,柔弱而勇敢,在她身上,总是看到一个女人美丽的样子,私下里我总以为她比起吴倩莲的电影版曼祯,是好不逊色的.可惜的是,总觉得和她演对手戏的谭耀文,总觉得实在不够英俊,不够斯文,比起黎明版,似乎相差许多.而电影的结局,我总觉得实在比电视的要好,蔓祯无力的醒来,发现摆在桌上的祝鸿才买回来的豆浆与油条,她总以为自己可以完全拜托姐姐的影子,走和姐姐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可是到头来却嫁给了同一个男人,无奈的宿命在这里简直到了极致,无法拜托的阴差阳错的极度悲哀......电视版的蔓祯最后与祝鸿才离婚了,自己带孩子,很像独立新女性,林心如的美丽的脸上有许多坚强,看上去成熟而仁和,每每让我不舍的移开自己的眼睛,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她只有在泪流满面的黑暗中怀想那个此生遥不可及的温暖怀抱???这样的一首温情脉脉的老歌,像梦魇般困扰着我,蔓祯美丽哀伤的脸,走马灯般在我脑海里闪烁,爱情,人生,命运,无奈的交错,转身回眸之间发现自己却已经永远的失去.....充满宿命感的词语也让我郁郁寡言,不知道每个夜晚,有多少幸福的人是在爱人温暖的歌声与温暖的怀抱中入眠,而又有多少伤心的泪水是留给了那个再也不能的怀抱??无端伤感,留下以上文字,给我喜欢的一首歌,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其实是一部书吧,是为记.
当初看了我就是演员片段而来,然后看完了整部戏,然后今天在抖音刷到这个剧片段,又勾起我看完这个剧的悲伤回忆,非常压抑难受更接受不了这个结局。
李立群老师饰演的祝鸿才把我气死,死渣男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得惦记别人碗里的,有夫之妇娶了人家还要睡人家妹妹 最后给别人养着孩子都不看看自己儿子的吗我永远也不会平复那个雷雨交加的晚上 闪电交加的夜晚 ,林心如饰演的顾曼桢被强奸太可怕了,喊着姐姐,而姐姐知道却安排了这一场毁了妹妹一生 最终为了姐姐她生下了这个孩子 可怜的顾曼桢与沈世钧就这么错过了,自己的一生好凄惨 看哭直接 但这个角色林心如在里面很漂亮 蒋勤勤饰演的姐姐曼璐太惊艳了 在这个剧里颜值巅峰非常漂亮 但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心痛离别恋人去当舞女赚钱,嫁给不喜欢的祝,也特别悲哀,向命运屈服向男权示弱最后得病离开,而男人就是那么绝情,都不心疼的最后结局隔着马路沈世钧带着妻子孩子而曼贞自己领着孩子的场景形成对比,看哭了很难受 悲剧是时代背景造成的,当初再怎么爱,一旦有了家庭,嘴上说还想在一起,最终也不会有结果的,如果试着去接受,只会变成短暂的暧昧,最终也走不到一起,虽然放开很难受,但只能放下 好遗憾 终究爱情在命运面前不堪一击这个剧也反应了社会,那个时代的悲哀造就了很多遗憾,只是现在的社会还是否是这样就不知道了。
永远的虐心半生缘,以前看这部剧真的气到发疯也流了好多眼泪,但不得不说这个剧很棒,演员演技非常到位 经典
距离第一次看《半生缘》,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第一次看的时候,眼中只有那个笑起来温柔纯真的顾曼桢,同情的也只有她,看到她趴在桥上,满脸悲伤地问着,世均,这辈子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心里是疼痛的,也是无奈的。
已经错过的事情,已无力挽回。
曼桢是可怜的,她的幸福毁在了姐姐手中,可是换个角度,即使没有姐姐的事情,她也终究不能和世均在一起。
家世的差别,永远会成为阻碍。
生活不是童话,不是所有的灰姑娘都可以变成公主。
王子注定是要和公主在一起的。
那个时候是对曼璐痛恨的。
想不明白她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妹妹,活生生地毁掉了妹妹一生的幸福。
年幼的时候总是看不到人性复杂一面吧。
主角永远是好人,配角做什么永远是错的。
可是再次看曼璐,却觉得她是全局最悲哀的一个人。
我同情曼璐,亦怜惜她。
她是人们心中的潮水,汹涌的,带着一点点的疼痛。
她同样是一株彼岸花,美丽的,妖娆的,绝望的。
她是绚丽的,也注定是短暂的。
故事的开头,曼璐出现的情节就是强悍的,霸道的。
为了维护房子,不顾形象的在街上破口大骂,砸张鲁生的汽车。
这样的人是需要勇气的。
而我喜欢曼璐的是她对家庭的责任。
没有人甘心放下自尊,甚至是以前女人很看中的贞洁赚那么一点养家糊口的钱的。
但生活是无奈的,她必须承担。
而曼桢,她是幸福的。
身为老二,她少去了许多责任,也不必向姐姐一样出卖自己。
甚至,她和自己心爱的男人有过那么纯真而又美好的爱情。
曼璐呢?
人们同情曼桢不能和世均在一起,可曾想起曼璐和预瑾?
他们同样是美好的,但注定永远不能在一起。
曼璐总是有着一副让人心碎的坚强笑容。
她笑起来的时候,不是曼桢这样的纯真与甜美。
她是妖娆的,轻佻的。
但是厚重的化妆品下掩饰的是她的无奈,她的悲哀。
曼璐是清醒的,也是现实的。
她总是小心翼翼的掩饰着一切,露出轻佻而又坚强的笑容,可是每次看到她,我却莫名的心疼。
我想她在听到预瑾的名字的时候,心里是疼痛的。
可是来不及叹息,笑容已经爬上脸庞。
这样的曼璐,是生活的牺牲品,是命运的玩具。
比起曼桢,她不是更应该同情的一个吗?
尽管我明白这些东西,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女子,是空洞而又无力的。
我相信她也不稀罕这些东西。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有让人叹息的冲动。
看完的心情是沉重的。
不是悲伤,不是感动,永远像是有东西堵着心口,找不到宣泄口。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你是盛开在彼岸的迷离花朵 如血,如火,如荼 你是心中暗涌的潮水 汹涌的,绝望的,疼痛的 你是微风 却注定离散 你是焰火 却注定熄灭 瞬间的绚丽之后 是永无止尽的黑暗 爱你,怜你,叹你 终是无能为力
主要是某人太丑。。。
可怜的女人~
将原著唯美化了,尤其是演员找得很好。
那会的林心如和蒋勤勤真的好养眼啊,剧情太虐了。
如果主演不是林心如该有多好 这样的曼桢实在无法勾引我去怜惜她。。。
好故事 但是没有好演技
谭耀文远没有电影版黎明的书生气重,但是我无比喜欢浓妆艳抹的蒋勤勤,一皱眉一抬眼,满是那个时代的荒芜。和妈妈一起看,她不相信那是曾经如水的蒋勤勤,可是,我知道,她还是,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最深印象是蔣勤勤的突破性演出,很棒!而林心如形象很符合曼楨,個人認為比電影版吳倩蓮更符合些,‘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
我觉得选角非常失败 故事可以 林心如当年太壮了 她好看是好看 但是对比楚楚可人的蒋勤勤 我觉得林心如太丑了 我觉得蒋勤勤才是那个值得被男人有保护欲望的女人 林心如应该演那个跋扈的姐姐更合适一些 从体格体态上来说 这部剧林心如饰演的角色让我一点都不喜欢 太讨厌了 我万分同情美貌的蒋勤勤 觉得男主瞎了眼
曼祯真好看,被姐夫那啥的那段真童年阴影。
讨厌男主
别的角色都一般,只有蒋勤勤很出彩
为啥那么低分 谭耀文也不错实力派 林心如明明很好看,简直被霍建华粉丝祸害的不得翻身
蒋勤勤的演技在这边有个转折,突破
林心如被关那段真心是我儿时的噩梦 蒋勤勤真心不适合演这种角色 难怪她说演过最后悔的角色就是曼璐
童年阴影除了冯远征的安嘉和,就是李立群的祝鸿才了。看原著我还没这么反感,李立群简直把祝鸿才演活了。看在谭耀文这张皮囊的份上,否则沈世均如此窝囊之人也真触我的火。
只为了那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看不下去了…硬生生把张爱玲改成了琼瑶... 和电影版相比那种细腻完全没有了 添了太多莫名其妙的情节...还有除了蒋勤勤其他人实在是欣赏不来 林心如还行 比吴倩莲温婉一些 但是实在是出戏 和如萍太像了
我怎么忘了我看过这个?感觉是,蒋勤勤演得很不错,她属于演什么就比较像什么的类型,而心如在这部片子里的表现让我有些失望,她老是跳脱不出大小姐的窠臼,演什么都像紫薇或者如萍,不好~
看到新版的新闻,突然想到了这个老版,印象最深的是曼祯被祝鸿才强抢,姐姐曼璐在窗边边哭边抽烟,后来曼祯又被囚禁在家里,直到生出一个儿子,多年之后曼祯和世钧再见面真是特别让人遗憾唏嘘,整体全员演技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