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ova差距还是很大的,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导演美学意识上的差距。
电影版省略了一些看似无用的情节,但那些情节恰恰是整个故事的支柱。
比如剑心在ova里的出场解释了为什么剑心宁可杀人也要平定乱世。
他下山前师傅的和他对话,直接点明了他注定悲哀的宿命。
桂小五郎的改编看似更符合政治人物的冷酷,但导演忘记了如果政治人物把冷酷一面这样直接展现出来的话,还会有人愿意追随他吗?
恰恰相反,历史上那些著名政治家对外界展现出来的都是忧国忧民,充满仁爱的形象,冷酷腹黑虚伪都是藏在内心深处的。
还有两人在农村的生活,和ova比起来太简略了,这一段看起来很平淡,却恰恰是剑心内心转变的关键。
自己耕种,自己收获,这样的平淡生活的幸福恰恰是剑心内心一直渴求的。
自己种的萝卜被雨浇死了都会变得难过,何况是失去亲人呢。
正是平淡的琐屑生活让剑心能够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所在,也明白了自己其实没有资格夺走他人的幸福,哪怕为了最高尚的理由也是如此。
很多人觉得村花演的好,我却没这么觉得,我觉得她对人物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她只是把巴当成大和抚子来演了,巴果决的一面没有展现出来,当然这可能也和导演的安排有关。
尤其是池田屋那段,剑心去救人,让巴先走,巴却坚持要亲眼看剑心如何杀人,并质问剑心你知道剑是需要剑鞘的吗?
这一段改的非常不好,直接为剑心和冲田总司的对决服务了。
巴一开始心里是对剑心有着仇恨的,她潜伏到剑心身边是为了复仇,这个感情村花并没有演出来,她演的巴爱上剑心太过顺理成章了。
她一开始没下手只是因为剑心当时是小孩子,另一方面也是要弄清未婚夫为什么会被杀。
她爱上剑心是俩人假扮夫妻后的事情了,偏偏导演忽略了这一点。
从美学角度看,海棠花在ova里贯穿着始终,剑心最初杀巴的未婚夫时,剑心在风雪中追逐巴的踪迹时,最后也是巴看到了未婚夫的亡魂和海棠花才决定去死的。
ova里从头到尾都保持了一种悲怆凄惻的美感,影片里直到最后大雪时才有一些,当然影片音乐和久石让的配乐也差得远了。
最早了解这个系列的电影是在两年前,但一直没有看,今天抽空看了其中的第一部和最后一部。
两部看完后,我给第一部打了三星,给这一部打了五星,原因如下:绯村剑心的人物塑造问题。
第一部里的时间线比第五部多了十四年,然而第五部里的绯村剑心更成熟、沉稳,自带一种距离感、孤独感,给人一种背负使命的感觉。
他经历了杀戮,双手染上了无数人的鲜血,甚至到最后连自己爱的女人雪代巴都死在了他的手上,我不觉得过了十年后他就变成了第一部的样子:有些吊儿郎当、嬉笑打闹(指十年后出场的那一段),我可以接受十年后他变得温和、平和、不再那么有距离感、开心时也会展露笑容,但不能接受一个失去成熟稳重气质的他,从血海、磨难中走出来的人不应该是那个模样。
总而言之,第五部的绯村剑心人物形象塑造的比第一部要好,但这也没法去说些什么,虽然剧情上第五部的时间线比第一部早,但两部的出品时间却恰恰相反。
可能是岁月的沉淀吧,让佐藤健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第五部中佐藤健真的把绯村剑心演的入木三分。
有空的话,再去把另外三部补上
真人版电影《浪客剑心 最终章 追忆篇》于七月底如期地上线Netflix,这也宣告着这个漫改系列企划正式落下了帷幕。
2021《浪客剑心 最终章 追忆篇》回顾日本这些年热度高涨的真人漫改电影,《浪客剑心》都称得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存在。
该系列并不像同期多数漫改作品那样随着时间推移而被观众淡忘,相反却在一集又一集上映的助推下,其受众成功地辐射到了日本之外更广阔的土壤。
谈到“真人漫改电影”一词,观众必定不会感到陌生。
客观上而言,自电影发明以来的这百来年间,真人漫改电影早已诞生过许多优秀作品;更主要的是,如今真人漫改电影已然统治全球商业片市场长达数十年,便是改编自美漫的超级英雄电影。
作为好莱坞收益最为可观的电影亚类型,超级英雄电影在10年代以前的主要竞争力还是蝙蝠侠、超人和蜘蛛侠这三大超英系列的改编。
直到2008年《钢铁侠》一炮而红,漫威便乘胜追击推出了《复仇者联盟》,从此便开启了野心勃勃的漫威超英宇宙系列。
对标漫威的DCEU也在近些年凭借《海王》《神奇女侠》等打了回漂亮的翻身仗。
漫威 vs DC而在日本,真人漫改电影的类型和内容显然要更为多元化。
作为不断地向海外输出经典IP的动画大国,日本的动画产业运作从始至终都离不开对漫画的开垦。
本土漫画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较之美漫,有过之而无不及。
漫画和以漫画为脚本的改编动画,完全重写了日本电影市场的秩序。
当50年代及以前的日本制片厂时代的辉煌不再,动画的流行便一次次刷新了日本电影的票房记录。
前有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后有再创历史的《鬼灭之刃剧场版 无限列车》。
《千与千寻》
《鬼灭之刃剧场版 无限列车》漫画推动的动画产业确实摧毁了日本真人电影市场,但与此同时,真人漫改作品也在助推着真人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
《流星花园》《死亡笔记》《龙樱》《热血高校》……这些一度风靡国内的真人漫改作品,成为我们了解日本的一种重要方式。
《死亡笔记》
《热血高校》在10年代之后,日本真人漫改电影的势头更为强劲,甚至还出现TV动画刚完成不久,真人漫改便紧随其后的现象。
蹭着漫画和TV动画创造的热度,这些真人漫改电影的确也获得了很高的票房收益,但赶工式的制作所带来的,是作品质量与收益不成正比的恶性循环。
《进击的巨人真人版》比如《刺杀教室》《进击的巨人》《钢之炼金术师》《齐木楠雄的灾难》《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约定的梦幻岛》这些热门IP的真人改编最终都以令观众大跌眼镜收场;反响稍好些的《寄生兽》《食梦者》也仅仅是保守地完成了任务而已。
《寄生兽》正是在10年代日本真人漫改电影整体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下,诚意满满的真人版《浪客剑心》系列得以脱颖而出,成为被观众们津津乐道的漫改典范之作。
2012《浪客剑心》自2012年推出首作开始,真人版《浪客剑心》便以黑马姿态走进观众视野。
这部由大友启史执导,佐藤健、武井咲等主演的系列电影,前三部票房便突破100亿日元,相当不错;豆瓣评分也均突破8分。
而今年上线的两部最终章《人诛篇》和《追忆篇》,截至目前的豆瓣评分则为7.4和8.6。
2021《浪客剑心 最终章 人诛篇》
2021《浪客剑心 最终章 追忆篇》在日本真人漫改电影普遍不及格的惨状下,真人版《浪客剑心》系列还能做到票房不俗且口碑绝佳,成为漫改市场上一骑绝尘的优秀独苗,无愧于被观众冠以“真人漫改巅峰”的赞誉。
那么,这个系列究竟凭什么受到观众们的偏爱,甚至被捧上日本真人漫改电影的神坛呢?
笔者试着总结了以下几点。
其一,优秀原作保驾护航真人版《浪客剑心》在漫改圈备受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原作的功劳。
漫画《浪客剑心》是和月伸宏于1994年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热血少年漫。
尽管该作定位是少年漫画,但故事内里却始终被一层悲怆的基调包裹。
漫画版《浪客剑心》1996年,《浪客剑心》得以动画化,获得不俗的人气;99年放送的《浪客剑心:追忆篇》更是被不少观众奉为ova动画的神作。
自此《浪客剑心》在动画界的地位得以奠定。
1999《浪客剑心:追忆篇》整个《浪客剑心》讲述的是明治十一年,曾经杀人无数而如今隐退的绯村剑心被迫再度卷入杀戮纷争中的故事。
绯村剑心是从幕府末期活到明治时期的剑客,他的身上带有幕府末期残留的不堪回首的记忆。
在动荡的局势面前,剑心成为维新派刽子手,死在其刀下的人不计其数,他因此声名远扬。
即便进入明治时期社会稳定后,其刽子手形象仍旧在坊间不断被提起。
帮助维新派取得胜利后,剑心便彻底销声匿迹,以普通人的身份过上自己格外满意的平庸生活。
退隐的他立誓不再杀人,把佩刀换成杀不了人的逆向刀。
好景不长,明治十一年幕府残余势力卷土重来,这一次,束手无策的维新政府只得请武术高深的剑心再出山。
习惯安逸生活的剑心被困在两难中,他有了想要保护的人,但同时他又不得不拔刀杀人……
由此可见,《浪客剑心》仍是关于正邪对抗的故事模式。
但这部作品的野心不止于此,作者在绯村剑心身上严肃地探讨了何谓“正义”,以及“正义”的施行;而故事的全貌则更为冰冷,是对政府本质(看似殊途实则同归的幕府与明治)的质疑,对肆意摆布个体的政治游戏的批判。
随着故事一步步的推进,作者以剑心之眼关注到更多的现实矛盾和思考。
有了原作的保驾护航,改编电影的思想高度就已经和大多数漫改电影拉开了差距。
其二,锦上添花的真人化改编对已经被公认为一流水准的原作的改编,永远是最令电影编剧头疼的事情。
一流的作品之所以是一流的,极大程度上说明作品本身的创作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编剧稍有不慎都会画蛇添足或是去掉了精华。
而倘若要完全忠于原作,对于叙事体量较大的电视剧制作来说的确可以实现,但对于篇幅有限的电影制作来说,多少显得有些不现实。
真人版《浪客剑心》在改编上选择了一条折中之道,针对篇幅过长而无法完全呈现的内容,电影的策略是尽可能保留主线故事的完整性,在此前提下再来对支线人物进行取舍。
因此,五部电影下来,观众们的确无法近距离地、真切地看清楚大多数配角的人物轨迹和情感发展,但对于主人公绯村剑心的心路历程,观众是完全把握住了的。
作为作品的灵魂和对作者意志的体现,这个角色的塑造成功与否,便直接决定了电影改编的成败。
真人版的改编谈不上对原作的超越,但起码做到了取舍有道。
很多日本真人漫改最受诟病之处,便是那股从漫画中继承下来的浮夸中二感。
这些浮夸中二感在漫画和动画载体上是一种可行的逻辑,因为漫画和动画的受众主要为御宅族。
但是放在常规的真人电影制作中却很难行得通,让真人演员强凹中二感和浮夸表情,很容易会变成一场表演灾难。
而《浪客剑心》的真人化显然很符合电影观众的审美,除偶尔无伤大雅的俏皮外,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和场面拍摄都是严肃走向的。
其三,动作指导功不可没看过真人版《浪客剑心》的观众对这个系列最直观的评价多是精彩、好看。
这个夸赞除了指向电影剧情的引人入胜外,同时还指向影片中最具观赏性的打戏。
打戏背后的最大功臣是日本著名的动作指导谷垣健治。
谷垣健治之于真人版《浪客剑心》就如袁和平之于《黑客帝国》,倘若没有他的加入,《浪客剑心》的魅力势必会大打折扣。
1970年出生的谷垣健治,自小就对香港武打电影分外痴迷。
年轻的时候,毅然决定只身前往香港学习,进入香港影坛经受多年的历练。
后来,他加入了甄子丹的武术班深造,在众多华语电影中都是出色的动作特技指导。
谷垣健治在拍摄《浪客剑心》时,谷垣健治已经摸索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指导风格。
演员的拳脚功夫保留了以成龙为代表的香港武打片的痕迹;而在挥刀决斗的场面上,谷垣健治则革新了本土剑戟片的思路,既要求动作有一定的美感,也要求身手足够迅速且充满狠劲。
谷垣健治赋予了《浪客剑心》极具观赏性且有质感的打戏,而与此同时,《浪客剑心》也进一步地拓展了谷垣健治在外的名声。
随后,陈凯歌和姜文便相继邀请他指导《妖猫传》《邪不压正》,路阳导演的《绣春刀》也充满着对《浪客剑心》打戏的模仿和致敬。
遗憾的是,谷垣健治缺席了《浪客剑心》最终章。
心细的观众或许能发现,最终章尽管已经能够学到与前几集相统一的武指风格,但论动作编排的连贯性、节奏感和力道还是输了不少。
就在前不久,一段《浪客剑心》的拍摄花絮在微博上被上万网友转播。
花絮内容是扮演绯村剑心的青年演员佐藤健从拔刀到收刀的过程。
这一段花絮经过放慢处理后,大家才意识到佐藤健的刀法已经快到肉眼没法观察到了。
说到底,电影艺术这样的集体创作,之所以能备受观众的赞美,又岂是几个方面能概括完全的呢?
即便有了优秀原作、优秀改编和优秀武指,也需要优秀而认真的演员和各个部门的努力配合,甚至需要一点点的运气。
显然,日本的真人漫改电影并不会随着真人版《浪客剑心》的落幕而降温,接下来还会有各式各样的作品轮番面世。
而未来还能不能再出现像《浪客剑心》这样有口皆碑的漫改电影,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至于还没看过这个优秀的漫改系列的观众,趁着《追忆篇》刚出炉的这个最佳时机,不妨去热烈地拥抱它吧,在美好事物落幕之迹见证它!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我从来都不是《浪客剑心》的粉丝,我只是追忆篇的铁粉,核心原因就是和月伸宏有这个特别特别棒的故事,在我看来是完全不逊色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好故事蓝本,具有无穷魅力,既有东方的宿命论,也有西方的救赎观,既是身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的爱情悲剧,又是个人无以为继的抗争悲剧,仍是背负十字架的独自一人,心太啊心太,始终不是剑心。
看的朋友居然不少,那我就接着写下去,对比OVA原作,电影版少了一些在我看来至关重要的内容,OVA开场的山贼交代了为什么剑心如此痛恨这个时代,不顾一切也要毁掉它去迎接他所幻想的新时代,也交代了剑心为什么更渴望有一个大姐姐般的关爱(几位姐姐的献身,剑心一直是极为愧疚的)以及和他一直带着的陀螺玩具(在剑心的心中始终还只是那个男孩,只有剑术变强而已),至于“剑心”名字的由来也是很重要的线索,不过很明显大友启史要换个方式(这是不打算拍星霜篇的意思啊),那就接着来,雪代巴身上的纱巾这个道具实在是不应该去掉的部分,它是剑心与巴之间感情逐渐升温的符号,最后剑心第一次接受巴的心意,也是从披上这个纱巾开始,最后纱巾被祭奠,乃至后来纱巾也成了剑心当做披肩的一个着装特色。
OVA的灵魂莫过于岩崎琢的配乐,可惜了,电影版如果采用那就是稳稳的神作了,还是说到和月伸宏的这个追忆篇的故事的巧妙之处,一个杀人如麻、剑术高强的小杀手,却如孩子般的纯真只渴望着能获得关爱与呵护,一个心智成熟、美丽温柔的大姐姐,她的人生被这个杀手毁了,她只能要去复仇,最不幸的是两个人相爱了,这种宿命的注定悲剧的故事实在是太吸引人了,男孩被刻上十字疤变成了男人,从此背负着罪赎终其一生。
但不论如何,电影版做到了如OVA版一样讲好了这个故事,实现了意料之中的感动,动画中诸多名画面、台词悉数登场,即使不是粉丝偏好,这部电影也至少是豆瓣8分+的品质。
“既是结束,又是开始”把这电影追忆篇的核心作用在影片最后处理得颇为惊艳,从基调来看大概率可以认为这是大友启史十年前就考虑的第一部和第五部电影的衔接手段,高明之极。
在我心目中,按重要性来说,《灌篮高手》和《幽游白书》是第一顺位,《浪客剑心》和《H2》是第二顺位,而如果仅论喜欢程度,则几部作品不分伯仲。
《浪客剑心》连载于《周刊少年JUMP》上,从1994年到1999年,说起来几乎是30年前的作品了,他讲述了一名幕末倒幕派杀手,在倒幕成功后10年后的生活。
《浪客剑心》没有把时间线放置在风起云涌的幕末,而是放在了十年后的明治,依然成功塑造了主角绯村剑心,反派志志雄真实,以及让人分外神伤的“追忆篇”。
从B站看预告片才知道《浪客剑心》拍成了真人电影,照例我对日本的真人电影不抱任何期望,但“追忆篇”预告片里,剑心一身的雪沫与血迹,怀抱雪代巴的场景,感动了我。
于是我从2012年第一部电影开始看起,然后是2014年的“京都大火篇”和“传说的完结篇”,最后是2021年的最终章“人诛篇”和“追忆篇”。
我翻看自己的豆瓣记录,以上电影分别是——4星、4星、4星、4星、5星。
在这几部电影中,我居然看了近几年最好的刀剑片,从中国“取经”的日本武指看来取到了“真经”啊。
而为什么动作戏最少的“追忆篇”却最好看呢?
我也说不好,也许是高桥一生饰演的桂小五郎永远欲言又止的样子,也许是绯村拔起萝卜时的微笑,也许是片尾绯村面对斋藤一,把剑插在地上,转身离去的决绝。
“追忆篇”的片尾,字幕显现“这个男人,再出现时,已是十年之后”,完美的呼应了9年前第一部电影的开头,甚至让我想再重温一次漫画了。
我一直喜欢一句话,“所见无故物,焉能不速老”,我自小喜欢漫画,从《机器娃娃》到《无赖帮》,再到高中大量的看、大学随便的看,这么多年,漫画从未远离过我的生活,带给我开心或悲伤、勇气和力量。
近几年,日本高度成熟的漫画市场中,有趣的作品不断,可自己那些痴迷的作品却似乎越来越少被人提及了。
在孙燕姿都成为冷门歌手的当下,日本还能用9年的时间,一套演员班底,打磨出5部高质量的电影,我们这些观众还有什么更多的奢求呢?
2010年,《成外部落》刊登了一篇关于《浪客剑心追忆篇》的文章,时至今日,我已经不记得里面具体的内容,但是那句“你真能带来腥风血雨啊”和白梅香的意象一直在我心底徘徊。
当时初二的我,在B站还没有版权问题的时候(罪过)把《浪客剑心》看了一遍,在90集的温柔二货之后,追忆篇就是那把利刃凌空划下,夹杂着白梅香,血溅当场。
真人版确实有着音乐不如原作:砍掉了白梅香,没了我初遇时巴手中的伞(OVA的一些画面已经刻在了我的脑子里面,这把伞对我很重要啊喂!
),巴的发型略显违和,剑心老了-尤其是在一些室内打光不足的正面镜头中很明显(还我姐弟恋呜呜)。
但是佐藤健是真的很帅啊!!!!!!!!
刀起刀落,正儿八经的武打戏。
巴那带着你不懂我的眼神和最后的挣扎。
都诠释得很好。
真人版也没有了剑心小时候的剧情,所以那段关于“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术”的探讨落在了巴身上。
强加的约会情节很美,他们一起走在京都的路上,熙熙攘攘,虽然各自怀着各自的心情,但一切都很安宁,然后巴问他:因为崇高的理想而牺牲小人物的幸福是对的吗?
剑心:新时代需要刽子手,只是我刚好是这个挥刀的人而已。
桂先生是那个神坛的人,神坛的人,不能沾上鲜血。
而剑心,只是那个被选择去当刽子手的人。
说一说具体的感觉吧:开头的武戏很到位,刽子手的形象立住了。
被划第一个疤的那幕确实有点尴尬(放到动画里很正常,但是在真人版应该不管怎么拍这种情节都还是会有点尬吧)剑心刚来报道的戏缺了青涩的感觉,有点太老了(不仅是外貌)。
腥风血雨的初遇很美。
巴在酒馆工作的时候确实有了姐姐的感觉。
剑心睡梦惊醒的时候那段从凶狠刀迷茫的眼神演的太好了。
(以及坐着抱剑睡觉真的很帅啊)乡下生活真的很美,尤其是在门框上递茶的时候,有一种很明显的剑心长大的感觉。
火炉边的倾诉我感觉还差点什么(也有可能是我终于不再年轻了,看这种情节不再悸动了——是的,追忆篇本质上就是一个很狗血的套路故事嘛摔!
)——但是巴去认尸的那一幕真的好美饭冢来卖巴的情节有点仓促和破碎,感觉情绪铺垫的不是很到位随后剑心去寻人那段有点假(有一种武力值降低太多的感官不适——就算给我铺垫了这是因为六神无主还是让我有点不适)——我感觉还是情感铺垫不到位的锅但是雪野里的那幕真的好美,看追忆篇不就是为了看这一幕吗,我的爱。
巴的信我觉得有点多余。
不过看到剑心又回到了一个人的样子还是很落寞吧。
如果作为单独的作品来看,没有交代剑心小时候的事情其实让我有点遗憾吧。
相对而言,OVA更能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是从快十年前的第一部到今天完结,对我看过的第一部动漫画上了一个句号。
剑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矛盾的人,所幸他最后流浪十年后还是遇到了那个活泼而坚定的女孩。
阿熏其实更适合他,尽管他们相差得如此大,但他也终于回到温柔乡。
电影一开篇的暴力杀戮 《浪客剑心》五部真人版里最好看的!!!
我吹爆!!!
(一)我看不少朋友反映,开篇这段打戏完全没有意义。
其实不然,这段打戏对人物性格树立有着极其重要的塑造。
绯村剑心是什么人?
是刽子手拔刀斋啊!
为什么漫画里,别人一提起他,就是恐惧,就是害怕,就跟说“老妖精来吃你了”一样吓人,就是因为他恶鬼般的杀戮啊!
开篇这段,一个人被绑着,楞能反杀全场,展示了他为什么让人听其名就闻风丧胆。
顺便说一句,之前几部《浪客剑心》真人版,打戏确实好看。
但是吧,用得是逆刃刀,花架子有余,血腥气不足。
这部里的打戏,招招见血,刀刀见肉,杀起人来干净利索,简直是暴力美学典范。
(二)
长得有点像冯巩的桂小五郎,身后的毛利家一文字三星家徽吸人眼球,细节好评。
(三)
(台词是近藤勇说的,跟剑心无关)池田屋事件开始之前这几秒近藤勇点将很有意思。
一开始提的新撰组第五队队长武田观柳斋,是真人版第一部里那个黑心商人武田观柳的原型。
新撰组第二队队长,永仓新八,已经在《浪客剑心》北海道篇里出现了。
永仓新八是参与了池田屋事件。
但武田观柳斋参加有否,我没有查到资料。
不过,电影中受酷刑的俞屋喜右卫门,在历史上是武田观柳斋亲手抓获。
(四)
漫画里池田屋事件里,剑心是打酱油的,电影为了突出参与感,有下面几处改编。
首先是,把结尾压轴的大战冲田总司提前。
随后,听到队友说,会津藩正在领兵前来,剑心猛然醒悟到,大势已去,之前自己杀手工作白干了。
一想到自己壮志难酬,脸颊上不禁滑落一点泪水。
名场面!
这段剑心对雪代巴的拔刀,漫画版在池田屋事件之前,而电影版改在池田屋事件之后,这么一改,对比前面剑心放松警惕敢在人前睡觉,突出了池田屋事件之后,剑心成了惊弓之鸟,时时刻刻提防新撰组找上门。
顺便提一句,演近藤勇的大叔神还原漫画。
(五)
又一个名场面后面就没啥可说的了。
有朋友反映,内容看到后面不震撼,你这个漫画看了一遍,动画版《追忆篇》看了一遍,情节都倒背如流,能有啥震撼。
结尾那个鸟羽伏见之战,整段直接用第一部开头素材,一点都不浪费。
没变成木乃伊之前的志志雄真实斩杀内奸的场面也没了。
最想吐槽的是,电影原创一个火烧房屋和巴尸体情节,剑心很帅气的头也不回走了。
倒是能看出来,导演想表达剑心决绝和对过去的割舍,但是吧,漫画这个上坟你怎么解释?
坟里的骨灰是谁埋得?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浪客剑心·追忆篇》是日本动画史上可被封神的作品。
这也是整个“浪客剑心”故事里,唯一能够进行正剧叙事的篇章。
它的历史视角,宏大情怀,悲剧色彩,冰凉的气氛与强烈的戏剧冲突,让“浪客剑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而另辟蹊径的美学风格,又在漫画外,重新创作出一个基于历史的刽子手“拔刀斋”,营造出一场幕末维新时代的浪漫悲歌。
于是真人电影版的《浪客剑心》,打破了原作叙事顺序,把“追忆篇”放到“人诛篇”后,作为整个系列的终结。
提前将结局揭晓,却并不怕打破观众期待,想来也是对这个经典故事充满信心。
漫画、动画、电影,剑心与巴的虐恋,十字伤疤的由来,作为一个老读者和观众,这个故事早已烂熟于心。
想看的,无非是电影的呈现,距离心里的完美印象,到底能实现几成?
我觉得“追忆篇”确实适合做系列收尾,动画版已是足够优质的示范。
这个故事里有桂小五郎与高杉晋作,有近藤勇和冲田总司,所以剑心和巴变得更像是真的在历史里存在过。
剑心变成“拔刀斋”,替代维新志士施行“天诛”,暗杀幕府派,与新選组的“壬生狼”们对战。
大时代里,不需要一个天真可爱的武士,幕府视他为恶鬼,自己人也不过把他当作一件锋利武器。
雪代巴的出现唤醒了拔刀斋作为人的一面,但讽刺的是这个角色一开始便怀抱着其它目的。
男人与女人的情感,在真或假的边界模糊暧昧,没有普通人相爱的炙热,只心防的一点点破除。
剑心期待新时代后,能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雪代巴却是无法走向未来的人,这样的两人走到一起,只有眼前,没有明天。
从剧作角度讲,人物的设定有很多牵强之处,这是当初漫画便留下的问题,电影只能照单全收。
动画的高明之处,是用写意笔触,细腻地写出了两个冷漠的人之间,情感微妙地蔓延。
在这方面,电影做了类似处置,却显得迟钝许多。
整个“浪客剑心”真人系列电影,都存在体量过长,节奏拖沓的问题,文戏拍得沉闷且低效,只能依赖精彩的打戏调节节奏。
所以关于剑心和巴的故事,在电影中花费大量篇幅,却依然让人觉得气氛疏离,全靠回忆弥补来填充情绪,才不至于出戏。
作为号称“史上最强真人漫改电影”的“浪客剑心”系列,在选角和造型上几乎无可挑剔,几乎等同于漫画再造。
相较于漫画二次元,佐藤健的面孔,与“追忆篇”OVA里写实的剑心更无限接近。
刽子手“拔刀斋”没有了逆刃刀的束缚,也不必执着于“不杀人”的誓约,于是这部电影里有了更多血浆和死亡。
剑心如同杀人机器,冷酷、迅猛、凌厉地展开“天诛”,多场动作戏,都是高效凌厉的杀人戏,没有华而不实的招式与打斗,只有快速拔刀,然后就是血浆喷溅。
演桂的高桥一生也是神选角啊,把那种乐呵呵的阴鸷城府演绎得淋漓尽致,偶尔一闪的冷酷,迅速,但依然精准。
最后在漫天大雪中挥出的致命一刀,虽然在“人诛篇”里有惊鸿一瞥,但在真正的“追忆篇”里,才展现出震慑人心的力量。
那是被无数次演绎的经典画面,也是属于“浪客剑心”最为经典和悲怆的浪漫时刻。
至此,十字伤痕的由来有了完整解释,那是寄托了怨念与释怀的伤疤,是后来困住剑心一生的枷锁。
在全部5部“浪客剑心”真人电影中,我觉得“追忆篇”是仅此于首部的佳作,虽然还是有很多系列的通病,但漫改电影的浮夸感已被降至最低,没有了龇牙咧嘴的怪角色,大幅增加了写实感与历史感,“追忆篇”的成功可以说是天赋异禀,它本就该如此优秀。
可惜的是,有动画版珠玉在前,真人电影始终无法超越这巅峰一般的存在。
即便是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剧情、同样的桥段,真人电影依然在分镜和节奏上落了下风,更不必说在配乐、节奏和分镜上的想法,差距是全方位的。
我特别留意了动画与真人电影在结局上的不同处理方式,OVA是用蒙太奇故事,快速地将“追忆篇”与漫画正作之间的故事做了连接和过渡,并自然带出了斋藤一、冲田总司(即真人电影中段,血洗池田屋的遭遇战)和志志雄真实,给所有人物都做了交待,全景式地再现了幕末微新的历史变迁,高杉晋作吐血的一幕,再次把传奇演绎和真实历史连接起来,让人徒增唏嘘,也让整部动画变得前所未有的厚重与宏大。
电影另辟蹊径,复用了首部的开场,即维新最后的京都鸟羽伏见之战。
剑心再次遭遇斋藤一,见证了幕府时代的终结。
这同样是非常精巧的处理,在最终章的末尾,与初章的开局巧妙连接,始即是终,作为系列收尾的,却是一部“beginning”。
至此,整个系列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完美的句点,一晃已十年。
浪客剑心追忆篇看完了,这个真人系列真的完结了眼泪忍到肚子疼惨就一个字因为太惨,每个人都好惨,简直不知道该为谁一哭...我如果是里面的人早就自杀一百遍了……有个原作细节我忘记了看到真人版才想起来原来是这样!
剑心不只是误杀巴,他当时的状态还是前后经历两次自杀式爆炸袭击,处于暂时失明失聪状态。
而重获光明所见的已经是自己深爱却“背叛”自己的女人倒在自己剑下了...比单单误杀又虐了好几个次元。
不得不说幕末是永远的至虐题材,大家通过银魂熟悉的不是假发是桂(小五郎)是剑心顶头上司,新选组冲田和剑心的一战,边吐血边打的冲田之后的命运想起来真不知道该同情谁。
此片的打戏同样精彩绝伦,推荐看IMAX版,版本太多搞不懂买最贵的一档电影票就对了。
剑心真是无死角男人了,该说清楚的时候绝不含糊感觉就是这男人靠得住!
他最初对巴解释自己只斩持刀攘夷派,巴问他如果她也手持武器也会斩她吗?
当时剑心没有回答。
已生情愫后他很诚恳地主动回答了之前的问题,只有你我绝对不会斩杀。
桂要求巴陪同剑心隐藏身份作假夫妻,剑心也直接就说我希望不是假的今后请和我一起生活。
在一起隐居山野后巴对剑心坦白曾有未婚夫婚前对方成为不归人,剑心马上抱住哭起来的巴说今后我会守护你的幸福。
有言语有行动真是太赞了👍最好的一个细节其实一起生活那个时代女的会读写整天在偷偷写东西,剑心不会不察觉但他从未擅自看过巴写的东西,这点能做到真是太良心了。
可以说对巴是毫无防备,满心信赖。
最后得知奸细就是巴后失魂落魄去找她,一路被各种敌人弓箭射中落入陷阱,这个地方也有个他与其他人不同之处,记得气氛担当左之助,也是钢铁硬汉但是受伤也要叫痛,有女的替他包扎就更要叫了。
但是剑心就是身心俱碎但是完全一声都不吭,一个完美的让人母爱爆棚的角色。
(就是女性们最爱不释手的美强惨的典范!
)但是片中他也掉过几次泪,池田屋惨案中和冲田决斗,听到说池田屋一众同胞已被歼灭;得知巴是因为复仇而来接近自己;巴死在自己剑下...最后一把火烧去巴和隐居爱巢,离开的身影与响起的音乐太恢弘,大片感展露无遗。
以及engding的转黑白画面和历史背景交代字幕更加了一层沉重的时代气息。
真人版砂糖的打戏自是不用多说很满意,村花饰演的雪代巴眼神到位,我也很喜欢,颇为符合心中雪代巴的形象。
追忆版的真人版有做到清晰有条理的叙事,武打戏和情感戏也有很好的平衡,其他不能求更多了,满意了,只是一直没有泪点,很平淡地看完了,唯一小泪点还是巴死后剑心读她的日记的那一段,终归算是无功无过了。
之后我又回顾了一下动画版追忆篇最后一集,在最后高潮部分再次被情不自禁感动哭了。
真人版和动漫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台词上,动漫版将中心点得更精准,而且更有逻辑性。
比如“若有人危及德川的天下,无论是多渺小的萌芽,也要使用各种手段将其摘除,这份谨慎才是德川家300太平的原因。
我们支撑着这份谨慎,这也是我们的罪孽”“我们都是罪孽深重的人” 这两句我没记错的话动画版和真人版都有提到?
但动画版为了这一重点在前面早已有所铺垫,于是这两句关于罪孽的感叹是自然的,更深入人心的。
而真人版给我一种只是为了讲这两句话而讲的感觉,并没有打动我。
明治维新时期尊王攘夷派和佐幕派间两权对立各执自己的一份正义,价值观取向和对国家的概念冲突也许用一两句话就可以点明,但要让这份冲突所包含的哲学性与悲怆感也深入人心,是需要下功夫的。
除了台词外,动画版的各种画面和音乐上更是配合来展现当时维新过程中的这么一个时代感和历史压力。
比如动画版的in memories,真的是点睛之笔,泪点所在。
真人版的各种处理就显得太单薄了,而历史渲染得不够厚重的话,剑心与雪代巴的爱情悲剧也就缺乏了感触人心的力量。
如此宏大的历史大环境与剑心和雪代巴的爱情悲剧必须相依相存,其原因在于一个被放大的冲突:牺牲个体来换得日本走向维新的道路vs在此篇中主要描述的个体的牺牲导致的悲剧:乱世中的悲哀。
不过说起来,现在我们站在上帝角度会去支持明治维新,毕竟这确实让明治政府走向了独立发展,这样的变革对于当时的日本似乎是必须的。
但转念一想这也是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的最初源头。
所以明治维新真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成功吗,它的正义性里又有多少相对性。
特别是一个人在历史进程发生之前迷茫的状态下又该如何抉择,加入哪一股政治势力,做出多少牺牲。
多想无益。
所以我觉得追忆篇中反复提到的战争时期人的宿命感和罪孽是恰当的。
尤其是从对罪孽二字的强调,其实可以看出本篇对战争的内省反思以及一定的反战思想。
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拍这种类型片的日本人是不会演戏了吗? 比起第一部的中规中矩 后面几部都退步了很多。虽然外形上现实与二次元平衡的很好,但是人物塑造过于失败脸谱化。 相比起一开始香川演的那个人物信手捏来,其他的演员看起来像不会演戏一样。
#siff#第十三场,最难弄到的一张票7/10抛开系列终章的情怀不说,大友啓史真的不太会拍文戏。前面节奏非常非常非常慢,而且大多数的戏在之前几部都以闪回的方式放过了。最后半个小时节奏又非常快。结尾与第一部相接,当配乐响起不由得眼眶一湿,最重要的是,没有《追忆篇》就不会认识真正的绯村拔刀斋。网飞就上线后推荐1235(beginning)4(final)的顺序看
浪客剑心真人版系列最好的一部。影片开始一连串的厮杀先声夺人,亮明了刽子手拔刀斋的冷酷无情,喷溅的血成雾状,配合拔刀斋快速的劈砍,在视觉上造成很强的冲击感。带着怨念的刀疤,一场腥风血雨的邂逅,雪代巴是刽子手的刀鞘,她带着仇恨却救赎了绯村,将他杀人的刀封印起来让他活着像个人。佐藤健演绎的绯村拔刀斋纯真温润的让人心碎,有村架纯的雪代巴出奇的好,转型很成功
拖沓,披着动作片的言情片!!!
从坦白之后火速滚床单开始的剧情我都是???从第一部直接跳到这一部,落差感还是挺强的
3.5,村花还是没能把握住雪代巴的气质。这一部整体感觉厚重了些,但是主角两人的羁绊就没有塑造出来。
跟ova一比就差太远了
真人版可以看做是对OVA的临摹复刻,虽然没有神一般的配乐加持,但原作内容80%都还原出来了。个人比较喜欢对十字疤的改动,爱恨纵横的两刀,是怨念也是原谅,终将伴随浪客一生。就这样完结吧,可以了...
【B-】如果关于《浪客剑心》这个系列你只看过真人版改编的话,这部「追忆篇」倒也确实不错。但对于看过那部经典OVA的观众来讲,本片作为系列收官作真是拉了大胯。毫不夸张地讲,真人版「追忆篇」每时每刻都在彰显着「动画」作为影像载体的优越性,无论文戏(分镜演出的上限彻底被实拍给锁死,更别提两位主演的演技都很迷惑)还是武戏(没错,武戏的节奏安插有很大问题,集中体现在第三幕)。动画里太多太多的高光时刻到了真人版要么被草草提及,要么无影无踪。而且反复观看第三幕后终于确认,剑心脸上那道十字疤划歪了....
日漫改电影最成功的系列,目前没有之一。
画面挺唯美出色,OST弱了一点 相比动画版不止一点,剑心的高马尾相比动画版整个气质都很还原,心中永远的最强漫改。
追忆篇在我心中是神一般的地位 其实剑心真人化系列还算可以 尤其是初登场 但是追忆篇水准明显不够 平淡乏味 ost也不行 还故作深沉 仿佛在看默片 然后基本就是照抄ova吧 就像是cosplay摄影一样 关键是佐藤健在这部剧里的颜值 拉远景的时候有点被丑到了 你不能改编总吃原作粉福利啊 单拉出来也得能让人看懂么不是
血雨腥风的场面做得稍简略 最后雪中戏氛围十足 整体动线明朗 拔刀术的展现好 佐藤健的面容稍显老态了都 人诛篇很适合 可追忆却需要更年轻的绯村 不过文戏武戏都在线 江口的斋藤依旧不错 高桥的桂有些儒雅不足 p.s. 绯村前半段靠瞪眼来凸显杀气的方式 想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_(:з)∠)_
杀光拿刀的幕府武士,不碰手无寸铁的平民,为了那个和平年代的到来,夺去一个即将大婚男人的爱情。江湖传言他是无情的杀人机器,无数人见证了他制造的漫天血雨,只有一个女人听过他的承诺。他说,即使你拿刀也不杀你。放不下刀剑就放不下痛苦,守护得爱人就守护得自我。拔刀斋终究背负痛苦,孤行人间。
剧情就不说了,太烂了。但拔刀斋时期的还原度真的绝了,砂糖还原了剑心的脆弱、狂气和美感。唯一的遗憾在于村花确实不适合雪代巴,要是换成苍井优就选角完美了。masa看起来太幼了也不太适合未婚夫其实。。。
《追忆篇》是侩子手拔刀斋的终结和浪客剑心的起始,也是将时代大势与个人命运冲撞造就的悲剧渲染到极致的一章。追求美好明天的搏杀vs维持当下幸福的挣扎,无法实现的复仇和戛然而止的爱恋,让剑心和雪代巴之间的情感纠缠格外动人。当然这一部采用了和前作不一样的反高潮处理,没有激动人心的大决战,没有长舒一口气的happy ending,而是试图展现出人物情绪转变的细节,节奏偏慢,个中滋味需要慢慢体会。
本来剧情应该是非常精彩的,但人物形象一个都没立足、散漫极了,动作部分依旧不错。
手松下给个四星,出场碰见了来中国工作特地赶来影院的日本武指。追忆篇的真人化有两个难点,一是雪代巴的真人化,二是怎么平衡动作戏和感情戏。村花很给力,但将雪代巴从co-lead改成大女配直接导致了第二点的失败。最终剑心斩杀雪代巴的情感张力因此弱掉了不少,而将情绪的爆发押在剑心视角的“重新认识巴”和闪回9年前首作的首尾闭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最服务的还是系列电影的粉丝和佐藤健的粉丝,而非路人或原作的粉丝。
搁这拍古装美少年壁纸吧,把一部动作漫改活生生拍成了睡片。它实在太拖了,又极其的俗套和无聊。谷恒健治的武术设计倒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候,可惜没血浆的加持,依旧也是抵不过眼皮在打架。
悲情剑客成长前史,纯正BE美学,算是对真人版系列粉丝长久以来支持的热情回馈。大量文戏篇幅构筑人物心理弧线,结尾无缝衔接首部令人颇有一梦十年之感。可惜叙事过于沉闷琐碎,大致情节框架早在人诛篇就被透露无疑。私以为村花饰演的真人雪代巴差了些火候,只见云淡风轻温柔醇厚的包容,不见锥心刺骨进退两难的挣扎,演技十年如一日般的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