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你们就知道我不是认真的。
我也不太明白为啥我就只能在豆瓣写点这种东西。
作为我看过的唯一一部令我看到头晕眼花想吐的3D影片,我真的觉得不写点什么都对不起我在UME熬的那两个小时。
到现在都有点缓不过来,整理不出来什么逻辑。
以下所有纯属鬼扯。
(其实我看的是6号的点映,这篇乱七八糟的东西7号凌晨就发出来了结果遭到了各路业界良心水军中的战斗小部队的围攻。
楼主只是豆瓣新人啊瞬间吓CRY!
躲角落里去可耻地匿了几天又暗搓搓地重新发了。
) =========== 整个片子讲述了一个一直嚷嚷着拯救无辜生命的警察,是如何带领【大批】香港警察们在中环同【四个】劫匪进行丧心病狂的枪战,打死打伤无数,最后还炸了煤气管道彻底坑死香港的故事。
从那既不要钱也不要命的打法看,我真的感到了对于东方之珠的满满的恶意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又一次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原来最坑爹的不是猪一样的队友,而是猪一样的领导。
当看到刘德华那张保(rou)养(du)得(guo)宜(du)的脸时,吕sir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惊人地与另外一个经典形象重合了。
不是刘建明,也不是庄士敦,而是肖锦汉。
你还记得肖锦汉嘛?
哈哈哈你不记得了吧,没关系我也想不起来他的名字了,还是特意百度了一下富春山居图呢。
肖特工,不对吕督察特别喜爱喝汤,特别喜爱调教小萝莉,除此之外我真的不记得他还有什么特点。
啊你说女朋友?
他没有。
啊你说姚晨?
她是林家栋的女友。
拿着手机莫名其妙地威胁了刘华一通,除此之外我们的男主和女主根本一场对手戏都没有。
======== 反派人物非常出彩,非常。
胡军大哥作为一开场就狂帅酷炫拽拿着重机枪轰隆隆干翻一票包括刘华在内小警察的大Boss,在一个小时之内就结束了自己如同巴库蛋一般绚烂的人生。
最后那boom-biu-biubiubiu-boomboom-biubiubiubiu-boom-boomboomboom的高潮里,乔帮主一眼都没捞着。
谁说武侠史是倒退史来着?
君不见,乔峰早就下线了,胡斐却一直坚挺着呢。
======== 姚晨再次说出了神一般的台词,再次表现了微博女王对于神展开的驾驭能力。
“我有了。
两个月了。
好什么呀,两个月前你还在监狱里没出来呢。
” 上一次我听到这么狂帅酷炫屌炸天的台词,还是搜索里的那句“是爱情就没什么错。
上床了吗?
” 女王告诉我们,这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
========= 同时这个片子还具有一定的恐怖色彩,我们看到警匪双方交火,无辜群众纷纷沦为枪下鬼。
而镜头再一转,所有的尸体就瞬间消失了⋯⋯ 大概唯一的解释就是香港警察行动能力够快,虽然保卫民众安全做得不好,但是毁尸灭迹的速度堪比光速?
========= 全片最令人惊喜的部分在于对POI的致敬:线人大叔很明显可以黄框了,可以准确无误地通过监控摄像头传达讯息;大B的逃跑与死亡过程都通过一个不知道在哪里的摄像头完整并高清地直播给了姚晨,敢问如果不是TM宝宝,有谁能这么精确地捕捉一个路人——还是在煤气爆炸的情况下。
Finch:我很高兴可以把业务扩展到香港。
========= 其实看了卡司就明白了,这是一部无间道的无厘头展开版。
刘建明(雾)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追捕他曾经的上司陆启昌警官(雾),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了同为卧底的大B(大雾)也参与其中。
为了除掉陆sir,利用知道他身份的大B,刘建明不惜伪造证据搞死陆sir。
可是伪造的过程被大B得知,刘建明便一直挣扎着要不要也解决掉大B。
为了表现他内心的挣扎,导演不惜安排一场别人冲锋陷阵,刘建明退居二线给伪·好基友打电话的桥段。
当然最后刘建明还是被调查了,大家都没落着好。
难道这里还有一个隐藏Boss,必须要到片尾彩蛋才揭开么⋯⋯ ——琛哥,琛哥是你吗?
========= 全片最困扰我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它要费这么大劲搞成3D的。
可以说一半的时间里,摘下眼镜完全不影响观看。
后来我明白了,原来这个片子的定位其实是一部灾难片,作为灾难片,不业界良心地让你们看到天崩地裂所有警察都被坑的镜头,那怎么可以?
总之在我被轰隆隆噼里啪啦的音效震到心率加速的时候,看着那些不要钱的子弹和炸药以及人命,脑海中一直回荡着熟悉的箴言:“全场大清仓,你买不了吃亏,你也买不了上当,真正的物有所值⋯⋯” ==========我是神态严肃的分割线==========为了避免被各路业界良心的“影评人”吐槽我这吐槽不专业“就知道瞎说”,就暂时爬出来加两笔。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片子只值两颗星。
首先是这是我第一次看3D看到想吐。
全片除了开场的镜头3D感比较好之外,其余的镜头要么没必要3D,比如刘德华的大脸;要么只有字幕是3D,比如那引以为傲的枪战爆炸戏。
加之可怕的摄影与剪辑、各种乱七八糟的音效一顿乱砸,像我这样有心脏病史的还是不要看了。
其次刘德华的国配太出戏。
刘监制估计出发点是好的,但素你鸡不鸡道你的扑通话很不好呀,说出来很容易让大家笑场的好伐?
最后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故事烂得跟【消音】一样。
我是真的没想到这么可怕的故事是袁锦麟搞出来的,想想虽然新警察故事中规中矩,但至少故事完成度很高,基本每一条线都有它应有的开端和结局。
但是如今这个⋯⋯是该说他离不开陈木胜呢,还是说因为第一次做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而乱了套?
各路大神都从这一坨【消音】中,读解出了非常深刻的内涵。
我觉得这就好比小学时语文老师一定要学生分析“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一样,买了个表啊!
109min的时长,除去单纯biubiubiuboomboomboom的半个多小时,剩下一小时你又想表达刘德华从好警察变坏,又想表达林家栋从坏黑帮洗白,又想表达小萝莉父女情深,又想表达吕良伟⋯⋯咦他好像没什么可表达的⋯⋯那怎么可能。
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远超出实际叙事空间能容纳的范围,导演/编剧野心过大。
这是这一坨【消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所谓激情,重点是要有情,绝不是毫无来由的煽动。
但是我们看到,整个故事里的每一条线,每、一、条、线,都是有头没尾,有尾没头,人物的智商或情商总是在不经意间掉线,行动动机完全经不起推敲。
刘德华和胡军一开始还蛮有戏,奉公守法那一段的张力也不错,纠结的点就是一个“证据”。
如果这就是一个刘德华玩命抓胡军,胡军大开挂后来被刘德华使阴造假搞死,刘德华陷入两难的简单故事,其实应该比现在这货好。
但是因为林家栋和吕良伟的加入,导致这条线支离破碎并且突兀地结束了。
胡军被坑简直是天外一笔,刘德华的假证视频解脱得也完全是侥幸(哮喘而死)。
更不用说中途换boss这种只有【消音】中的战斗【消音】编剧才能干出来的【消音】事儿。
按理说曹楠这种不仅胆大心细,还高武力加持的boss,文戏有料武戏碉堡,应该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被主角爆掉。
但是这么一个狂帅酷炫屌炸天的存在,就【一个人】【开着小破车】【暗搓搓地】【潜逃】了?
在被逮捕后完全木有消息?
曹楠你甘心吗这么长时间你都是在给人做铺垫啊!
吕良伟的出现完全是没头没尾,不禁让人联想是否因为胡军档期不够所以后拉来凑数或者胡军价码太高不多点戏份不舒服?
这种双boss还5:5戏份真心无力吐槽。
都说啪哥是曹楠升级版,但是啪哥的突兀出场以及文戏的空白直接导致了这个人物形象单薄得不堪一击。
这个角色除了战斗机器,除了完成导演的毁灭香港的伟大家庭梦想,还有什么别的作用?
——所以他就这么被团队里的小跟班干掉了。
以上两个反派,包括半反派林家栋的死亡,都是极大的槽点。
记得大一编剧刚入门的时候老师就讲,警察抓犯人,一路斗智斗勇,绝对不能写犯人在逃亡过程中突然被车撞死了然后正义一方获胜了。
但是很可惜,三个人都是“被车撞死了”——林家栋确实是被车撞死了。
再说林家栋(包括姚晨)这条线的一系列莫名其妙。
陶成邦到底是准备做什么?
一出狱就奇迹般地勾搭上了曹楠,明明就是打定主意一条黑走到底,那你就明说嘛,安排女朋友怀孕了预备当爸爸了所以洗心革面完全不是不可以啊。
但是我们神奇的导演兼编剧秉持着“就不让你看明白”的信念,一再给出似是而非的表达。
所以对于陶成邦,我特别想揪着他耳朵问你丫到底想干嘛!
是无间道还没出戏么?
“我想做个好人”大B你抢刘建明台词了啊喂,怪不得被爆头呢。
顺便林家栋的辨识度实在不高,都这年岁了,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好配角吧。
对于我们亲爱的男主角而言,最讽刺的一点就是口口声声标榜每一个死去的生命都无辜都不该死的吕警官,在每一次行动中都突然智拙,线人父女和无数香港同胞就这样被猪一样的领导坑死。
我去你是第一次知道线人这种东西么?
第二个电话打过来的时候就该知道你的线人被怀疑了吧?
磨蹭什么呢只能解释成智商君突然下线了吧!
高潮部分我还能说什么呢?
前戏没做足就算好不容易挨到高潮也会很痛苦好么⋯⋯这个片子就是典型的欲念太多,结果两边都不沾,两边都不落好。
要卖3D就拜托你好好搞搞特效,不要搞成戴不戴眼镜都没有区别好嘛,当然一个编剧出身的导演一上手就玩3D本身就不是靠谱的事儿,呵呵一下就算了。
要卖内涵就拜托你好好琢磨琢磨本子,人物平板、节奏混乱、情节展开毫无理由可言还bug一箩筐⋯⋯导演可以考虑给自己放个假,去结识一下孙建君导演,你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首先,我要感谢豆瓣这个平台让我能将这次百感交集的观影体验记录下来。
其次,我要感谢这部电影,是它成就了本人的第一篇影评。
最后,我要对《两杆大烟枪》《snatch》《低俗小说》及此类玩剧情走环扣的电影以及盖里奇昆汀等人表示强烈的谴责。
因为你们让我错过了多少照顾大众智商的简明易懂的好电影。
从峰值理论来看,整部电影毫无高潮,结局毫无悬念,让我度过了极有意义的109分钟。
刘德华是缺钱了么?
缺钱了可以和我们说呀,我们也缺钱。
祖蓝兄只有一个镜头并且我还错过了,这是我对整部电影最大的遗憾。
我愿意为了这个镜头再进一次影院。
警匪片,猫捉老鼠的游戏。
妙就妙在这个你进我退,攻守易位的戏剧冲突中。
就算观众知道,猫和老鼠永远都是死对头,猫永远都在抓老鼠,就算tom和jerry完全没有武器,《Tom & Jerry》还是经典了这么多年。
光是一只猫一只鼠在家里你追我赶的游戏观众也能看得不亦乐乎。
如果现在jerry和tom配备了武器直接对着干,那么除了血腥之外,更多的就是,无聊。
这就是《风暴》的逻辑。
整部电影的叙事方式就是,导演清晰的告诉你,他都恨不得加一个旁白,这两群人,就是你看到的这样,黑白分明,毫不勾结。
在两方都很蠢的情况下,正义最终还是战胜了邪恶,因为最聪明的那位大boss懒得玩儿了,把第一位大boss的第一男配角的戏份挤掉的第二位傻逼大boss只有武器没有脑子,所以被那位被谈判官说服想投降的小喽啰给爆头了,那位投降的喽啰缴械就死了,最后那位倒戈阵营的匪徒出车祸也死了。
一切都是天意。
导演一定是想告诉我们,这个剧本是上帝的旨意。
这部电影,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现在让我们好好捋一捋这两方阵营究竟是怎么对抗的。
1、开头大boss(也就是胡军)出现了,一副斯文败类整天到警局挑衅还写得一手好字送给a sir。
做事不留痕迹、最喜欢进行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运钞车这种作死却永远不死的行为,A sir就是抓不到他,正义与邪恶两方相当分明。
我安慰自己,好吧,看他们斗智斗勇应该也挺精彩的,至少你相信大boss的智商会好好推动情节发展。
精彩的来了,剧情进行到一半,导演告诉你,错了,这个boss干完一票准备金盆洗手开溜了,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另一个大boss准备大干一票了,你应该抓他。
斗了半天,大boss一号就这么退出了剧情主线。
2、大boss二号就这么毫无违和的出现了。
你以为导演终于埋下个好伏笔了,正准备拍手叫好迎接高潮的到来的时候,有一个匪徒改过自新弃暗投明了,于是警方力量进一步壮大了。
3、刘德华充满正义感的向世界宣告:“所有的坏人,我都要抓干净,就算这个人是我的老母。
我如果少抓了一个人,明天就会多一个无辜的人死去。
”他总是对着停尸房里无辜死去的人质黯然神伤,却全然不顾在激烈枪战下惨死的百姓,两方阵营拿着武器对着干,战场般厮杀,你以为这演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了,结果是一个蠢boss和三个小喽啰。
为的是“少死一个无辜的人”,呵呵。
最后,匪徒引爆煤气管,中环地陷,就这样,警匪片变成了枪战片最后在灾难片中结束。
4、那位卧底在自己女儿被抓的时候念的那段圣经里的台词才是本片的高潮。
小女孩是全剧亮点,没得说。
5、匪徒们武器阵容都是豪配。
能搞到这样大规模杀伤力的武器然后还要拼了老命去劫运钞车。
他们真的很缺钱。
6、一群人,一群车,围攻四个匪徒。
防暴部队不断支援,香港变战场,死的死伤的伤。
刘德华最后终于掏出了一个狙击枪瞄准远方的老同学,我简直感动坏了。
在这打打杀杀的过程中,难道调动两个狙击手,到二楼对准这四个人爆头很困难么?
为了设置枪杀场面而枪杀,香港真的变战场,意义何在?
7、导演想告诉我们这么几点:警察都很蠢的,不要相信警察。
匪徒一定会死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不要担心不要紧张,一切都是天意。
8、胡军一定是得罪了剧组的谁,让导演不管不顾的宁愿把剧本修改成这等劣品也要减少他的戏份。
最后的最后,祝港片的编剧和导演智商蒸蒸日上永无止尽。
去年底连上了两部非常热血的港片,比起《毒战》,这部《风暴》火力更猛,炸掉整个中环啊!
但是在人情感上的挖掘不如前者;或者说《毒战》的兄弟情更容易打动人。
而警察痛惜线人、与悍匪之间的交战,献身固然可贵,更多出于职责所在。
故事不同,所以情感分有些少差别。
对于警局每个探员背负的压力刻画比较细,先不说主角刘天王失去一直以来当做朋友照顾的线人父女多痛心,其他警员有靠酒精麻痹自己,有在与老婆离婚的纠缠中继续OT的...对火爆脾气的刘天王(吕督察)同事端着汤一直跟在身后也不敢搅扰。。。
所以面对杀人不眨眼的悍匪,我一直记得那个警员的一句话“一个都不要放过!
”否则就会”明天多一条无辜的生命躺在街上”。。。
街头枪战的大场面电影看多了,这么火爆的交战场面,很多人说夸张,但我觉得这就是卖点。
打不死的吕督察啊!
有些时候法律讲求的证据,难以让恶人伏法,那就只有另辟蹊径了。
但这部戏的转折恰恰在于他主观的伪证弄错了,要再做大案的是另一班匪徒。
(我本来以为胡军这回搞个大反派角色,其实也不过上半场而已,戏份也不多),后面吕良伟演的才是真正的亡命徒。
关于陶成邦这样的人,我只能说狗改不了吃屎,可能我观影的主观情绪比较强烈,每次看到这样的人,就希望他赶紧死掉,竟然在怀孕的女友背后举起枪的家伙。
他后面出卖情报给吕警官想做卧底,也不是因为良心发现,只为挽回女友。。
所以对这个人的转变我只能说他仍然是个坏人。
我很喜欢片中两处细节:面对敲诈者,吕警官想拿回录像凭证,而当对方哮喘发作,倒地求药的时候,吕警官看着不远处的药,犹疑的眼神,呼吸好像也变得有点急促了,良心在拷问这个警官,要救这个坏人,还是自保声名。。。
片刻思虑后他慢慢关上了屋门。。。。。。
另外警队出发之前,确认询问有没有卧底在里面,看的出他内心挣扎过,最终还是缄口沉默。。。
正如最后他也在犹豫要不要击毙逃跑的陶成邦。。。
那时我心里也在对他喊“不要放过任何一个”。
而最终他还是心软了,不管是为什么,有时候这就是人的选择。
然而,最终命运帮着裁决了陶成邦。
结尾感动的是那封不为人知的传真,白色的谎言给了一个女人一点点的安抚和慰藉。
我喜欢这样的片子,热血回归港片,继续!
怀着对德华的崇拜以及宣传的美好,更是3D的效果,我走进电影院。
从屏幕开始放映,我就挡不住开始对这部电影吐槽。
一开始的重案组,对着几个小喽啰,被打击的满地找牙,朋友说这是电影安排,情节需要。
到最后整个军队不知道为了保护什么还是怎么回事,让五六个犯罪人打击的不敢冲击,直至整个城市一片恐慌。
哎,我只能慢慢说脑残电影。
先说一声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与父上大人一起看的电影,写个影评且做纪念。
风暴这部片子,同去观影的几个人都抱了不同方面的期待值。
有人期待3D效果,有人期待大牌云集,有人期待消磨时间——比如我。
我个人不大喜欢这种片子,然而因为偶然或必然的原因却还是看了一些。
个人印象比较深的,《线人》,而这部片子的思路和线人如出一辙。
刚开始画面感还挺强的,但整部来看,刚开始这些似乎有一种强作的联系在里面,比如阿邦和唐强,根本没什么必要交代两人是同一牢房的;而唐强和吕警官的联系也略显牵强,一个小女孩必然是不错的媒介,但因为人物众多,这两人之间的情感内涵并没有完全发掘,使得吕警官后来的黑化在细细推敲下显得情理不足,反而似乎吕警官本性如此,没有一个警官受刺激黑化的反转感;阿邦、吕警官和敲诈者的联系也比较生硬,影片开始不久就埋下的关于敲诈者和黑老大马子的奸情也毫无特点;而阿邦在面对女友改过自新的建议时也显得尤为无耻,不像是重情重义的好汉子,倒像是任性而为的未成年,直到女友表示分手时的“结婚”一词似乎可以窥出这人心中真情,但偏偏平时少有的几次面对女友却油嘴滑舌,试想,一个平日里嘴上跑火车的人,却偏偏同时也是一个重情重义寡言少语的真汉子,真难想象。
我承认也许有人会将这两者融合得很好,但至少在这部片子里,不管是整剧的构思还是演员的风格,都没有表现出这一点。
这样比起来,除去整部片子节奏的问题,反倒是几个非主演显得尤为出色,姚晨的痴恋、厌倦和放手,都真实可感;黄德斌饰演的酗酒警官,也是随着剧情推进大放光彩,虽然台词不多但显然态度坚定,人物性格饱满,就是吕警官的好基友,也许自我生活态度是酗酒,但在吕sir黑化时作出的选择显得这人尤为可爱;最值得一提的是胡军饰演的黑老大,从一开始“有趣么?
”的提问,到面对警察时的轻蔑和不屑一顾,在影片的前半段实在是很出彩,但可惜后来竟然寂寂无声,野心那么大的一人突然只想平静生活却毫无征兆和转折,也让观众难以接受。
本来还觉得这部电影还行,这么一分析,简直是差的了。
总的来说就是节奏混乱情节硬伤,而且,更让我觉得无法接受的是香港警匪片的主题似乎很多年没变过了,都是不同身份的人在面对选择时的黑化或洗白,试图变现人性之复杂,即使一开始很吸引人,但出现的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被别人发现这一模式的缺点,比如太过戏剧化反而让人们觉得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从而缺少代入感(当然这是几乎所有影片的重点),比如很难推陈出新,都是很难改进的缺点。
另外,我觉得这部电影跟风暴完全无关,虽然几次提到台风要来了,吕警官也在最后表示台风走了吗,但实在是牵强,暗喻用到这个程度,真的没必要了。
最后,电影院里有人对阿邦是否真是卧底一事提出质疑,我觉得太感性的女生就不要来看这种电影了,否则泪点和问题会同样多。
BTW.不管我们看之前抱了哪些期望,最终结果是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去看明星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期望。
《风暴》有如其片名,疯狂、劲爆,过火的打斗,连环的爆破,不断升级的大场面,把同是安乐出品的《寒战》等影片甩在了背后,类型特征鲜明,看点足、卖点准确。
电影里的恶人胆大包天,胡军饰演的悍匪只为刺激好玩,吕良伟饰演的大佬纯粹是想发泄一把、报复社会,正是如此匪夷所思的犯罪动机,他们把香港搞了个天翻地覆,这只能叫做“疯狂”。
至于劲爆,刘德华把自己当成龙来用,楼梯大战的动作设计和镜头抖动看得人心惊胆战。
怎么撞、怎么摔、怎么枪林弹雨都打不死,反派主角的林家栋也毫不逊色,激战之后还能做茶点,实在不是正常人。
所以,《风暴》是一部很硬的电影,该硬的地方很硬。
不该硬的地方,它也硬着。
片中有突如其来的硬煽情,比如小朋友的必然意外。
林家栋与姚晨的感情戏也非常生硬,我理解编导想借助情感线来深化反派形象,然而,两个完全不像情侣也毫不来电的人物在那里扯什么“他爸爸在哪”、“我们结婚吧”之类,实在是要命的累赘,反而损伤了主线。
甚至于前面说的疯与爆,有些人恐怕也觉得太硬:凭什么胡军突然没了,吕良伟突然跑将出来然后又戏剧地挂了。
一边交战、不忘交心的善恶之争,《风暴》显然受到了《盗火线》的影响。
无论好人还是恶人,他们都被当做正常人来表现,有另外一层身份,而不是常见的脸谱化处理,厚此薄彼。
至于活用卧底、线人等香港警匪片的金牌元素,观众显然非常熟悉。
《盗火线》里,帕西诺跟德尼罗斗个半天,一个把所有人生时间都用在了打击罪犯上,一个本可远走高飞却注定要走上穷途末路,最后两个人都输了。
《风暴》隐约想复制这一点,然后又更进了一步。
刘德华与林家栋的角色,他们本是同学,无奈一个当了好人,一个当了恶人——有如当年章国明的《点指兵兵》。
结果,围绕身份的“交易互换”,包括前后呼应的车祸意外,《风暴》仿佛在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当一个警察不顾一切、无可抑制地要置罪犯于死地,他离罪恶的黑洞恐怕只有一步之遥。
善恶的一线之隔,成为了《风暴》的最大看点。
就像有人形容的,中环的爆炸有如人性的腐化,正义的坍陷,道德灰飞烟灭。
《风暴》制造了这样一个香港,街上布满摄像探头,有如天网。
然而即便如此,法治社会和暴力机器的存在依然遭到挑衅。
肆无忌惮的悍匪形象,完全是脱自上世纪90年代的张子强叶继欢。
至于法治规章,如同《寒战》被人诟病的,实际上,电影并不相信这些。
或许,《风暴》的结局还可以再放开一些,否则,刘德华的结局多少会让人想到《毒战》古天乐的注射死刑。
本来已被模糊的善恶好坏,突然又被摆了一道。
看完电影,从胡军、吕良伟到林家栋,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风暴》里的恶人为何要这样。
我发现,我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跟心情,大概真的是天生恶人难自弃吧。
但事实上,恶人的心情,我们又怎么会理解呢?
至于电影的3D,我理解片方的用意,毕竟它是当下电影制作的潮流,同时在警匪片领域也没人尝试。
然而,不是每一种类型片都需要做成3D。
尤其是按照分析一路下来,《风暴》显然是要剖内心、挖深度的。
这么开搞3D,反而暴露了技术短板,令人出戏。
因此,也可以这么说,《风暴》在剧本的大方向上是对的,比《寒战》要强。
但在制作的大方向上,包括CASTING的选择,它又是错误的,不比《寒战》的华丽包装。
【南方都市报】
喷点:1.用杀害女人和小孩来加强冲突,这点尤其不能忍。
2.剧情没重点,作为所有剧情的源头劫案完全不是电影的重点,枪战嘲讽对峙阴谋才是重点。
3.刘德华在故事里没有家人,严格的说也没有朋友,似乎是作为一种叫“正义”的意识形态存在,一意孤行不择手段的正义最后的结果是血流成河,而导演认为这些并没有问题。
看到木有!
刘大帅哥粗线了!
正义的警察,耍酷斗帅一个都不能少。
胡军!
看到木有!
大boss粗线了!
心狠手辣一个不能少!
刘大帅哥你肿么干的过我!
哇哈哈!
你以为是警察千辛万苦干掉大boss的经典港片!
不不不,导演笑而不语,我擦!
卧底粗线了!
实力派!
嗯,是的,这是一部警察联通卧底干掉劫匪的感人片子。
导演继续笑而不语,我再擦,卧底悲壮了。
内流满面,我以为这是一部歌颂父女情感的文艺片。
导演,先别笑!
让我再看看!
擦!
这是一部女友怀孕了爸爸不是我的狗血三角恋!
还是喜剧!
导演你那感人的对白把全场观众都逗笑了好吗!
然后!
导演无间道粗来了啊!
脑补:我想做一个好人。
劫匪一秒钟变英雄!
悲壮有木有!
在枪林弹雨中奔跑起来!
你还能再慢一点吗!
心跳声有木有!
奔跑这么久我们以为你就要回家见老婆孩子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我猜对了么导演!
然后金不换一秒钟挂了是几个意思!
我们的刘大帅哥呢!
我擦擦擦!!!
肿么还没死!
被车撞!
被枪击!
跳楼!
大拨人都挂了!
他怎么自动复原!
噢!
我明白了!
这是金刚狼3!
太不厚道了导演!
国际大片啊!
不是啊!
那一定叫:打不死的刘小强!!
我擦!
胡军哪去了!
刘德华的栽脏举动有公报私仇之嫌,因为死者是自己认识的人就这样生气跑去直接找罪犯,而前面有路人被爆头怎么没有生气而跑去直接找罪犯呢??
见到勒索者病发不救,已经是步入黑暗的坏人了,后面何必还要装好人,直接坏到底就对了。
既然都已经坏了,就做个黑暗裁判不行吗,最后还装什么装啊,假装好人不开枪,让车撞死线人,刘德华就不用选择以后还要不要去灭口了,我靠编剧。
最后居然还要自首,搞屁呀,还有那么多罪犯等你去杀啊,难道刘就只公报私仇杀了这几个就完了???
那还这么正义叫着说要抓所有罪犯??
只是想抓个别罪犯吧,明显带有个人情绪。
继续杀下去啊,杀掉所有罪犯啊,!!!!
不伦不类,莫名其妙的电影!!!!!
在看到最后一场爆破戏的时候,我简直看到了中国的超级英雄电影。
但是在被炸陷的城市里,人们抱头鼠窜,惊声尖叫,尸横遍野,坏人的炸药足够炸毁这座冒着黑烟、冷漠无情的城市,警察伤亡无数,用落后的武器负隅顽抗。
如果是美国电影,这个时候路边一个记者会扔下话筒边跑边撕开风衣寻找电话亭,会有一辆超级酷炫的跑车冲进火场,会有一根细细的蜘蛛线从天而降,会有一个浑身铁片的富二代脚底冒火地缓缓降落。。。
但是,没有,都没有。
只有惊恐的群众和柔弱的警察。
一枪,一枪地对抗着火药狂潮。
香港电影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算是劫后余生。
当香港电影风光好赚到黑社会都来轧一脚、不法商人用来洗钱的时候,说自己有多爱电影听起来根本没有重量。
张曼玉坦言拍戏只是因为钱好赚,关之琳够红就退出了。
是啊,想赚钱现在很容易啊,当当小三、转转饭局、拍拍广告、接接商演,走走晚会,哪一个不比吃不好睡不着工期长收益低的电影好啊,这十几年来,还在坚持拍的,才是真正的爱电影。
看到刘特首被摔来摔去,撞墙跳楼炸车,心想真的应该让他当特首啊。
真的了不起。
坐飞机连公务舱也舍不得坐的江志强也是,都是真的爱电影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坚持,这样的敬业,香港电影有你们,就没死。
我大学头对头睡了四年的室友,记得在大家都为前途迷茫的时候,有一次我问她,我们以后到底会怎么样呢?
她埋在世界电影史里头也不抬地说,反正我也不打算干别的了,我觉得我这辈子除了电影什么也干不了。
当时我没有告诉她啊,我好崇拜她,崇拜她这么有目标,这么有理想。
后来她真的考进了电影学院,毕业后现在在江志强的安乐。
《风暴》就有她不休不眠的一份力。
之前看到一个导演说在街上看见李修贤,很轻松地坐在后巷,问到他缺席50届金马奖,他好像在说别人的事:“哦,那是一份工而已,我早就不做了。
”太多的人把电影只当作一份好赚的“工”,所以我虽然爱张曼玉、爱李修贤、爱周星驰,但是我更爱刘特首、爱江老板、爱郑佩佩、爱邵音音。
感谢这些真正爱电影的人,正因为有你们的坚持,我们看到今天的《风暴》,虽然吹毛求疵地说,有些电脑效果仍然有瑕疵,3d也把人的脸弄的有点变形,但是我还是爱死这部戏。
中国电影的环境,像《风暴》里的城市,快被折腾成一片废墟,这个城市里没有一个一降落就能惩恶扬善的超级英雄,但是在城市即将陷落的时候,正是这些对电影仍抱有梦想的人,不忘初心,像那些一枪一枪打出去的警察,坚守着正义的信念,保护着心中的尊严。
这世界需要守梦人,不只趋利避害,更了不起是明知山有虎也要冲进山的勇气。
总有一天,风暴过去,城市会因为他们的守护,闪耀出梦想的光辉。
送一颗星给他们,也给我头对头的室友,我永远记得你埋头电影史的样子。
知道没怀孕为什么姚晨还要去做检查啊?
2.5不得不的阴暗,剧情代入感不强,用了像尹子维一样有特色的明星但是完全没有性格,只是在突出刘德华和林家栋,这样很没意思哎
两个字:震撼!很难相信华语片可以制作出如此水准的电影
和预期差距较大,虽然打得够狠,但是感觉人物内心没有挖透的感觉
两星半。半星加给片尾字幕上的孟巧乐,其它就跟扫毒一样愚蠢。
不够
就说我不喜欢看警匪片了吧,总要死几个人,结局太惨烈。
不错!感觉有城中大盗的影子在里面。
作为许久没有惊喜的港片来讲,还不错。只不过我满心期待着刘德华越陷越深,最终华丽变身为嗜血警官的心愿落空了。
在演陈云之前华仔要cos一下万年老不死钱队热热身?
对于我这样天生嗜爱各类文艺闷片的资深怪人来说,警匪枪战商业片难有心水。片中场面确实做得很猛,但我还是怀念《无间道》式的冷峻优雅。刘德华的金刚不死主角光环太过,林家栋至少该提名明年金像奖男配。督察由忠变奸,使我想起余华的那句,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林家栋演得真好
老公我支持你 哈啊哈哈哈
刘德华怎么打不死啊 林家栋万年就死
不停的爆炸啊死人啊看得我直恶心...
能看而已
新导演不差
华仔最后的转变莫名其妙,感觉这片如果不是为了在大陆上映,结局肯定会一黑到底
不知道《绝命毒师》的铁杆儿粉丝看完这片子心理该怎么想,片中就四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梗,有俩是毒师的再加工,最重要的那个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最后的那个视觉高潮创意还让人想到【侠影之谜】的最后。类型片结构玩的有模有样,男一号的层次感也快像老白一样丰富了,可为什么最后不鸣谢毒师呢?★★★
很平, 没有高潮的一部电影. 刘德华老是撞车然后弹开安全气囊, 导演迷恋无意义的航拍和机枪乱射,人物散, 不知道该关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