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的第三部电影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还有,呼吸想起豆瓣里曾有人说如果你失恋了就去看金基德吧关于婚姻就象女主角手中的雕塑一开始,,精心设计,,用心雕刻时日已过,,只有放入箱中珍藏,,冷冻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被砸碎的后果关于爱情就象缓缓落地的白色衬衫从地上捡起还可以斟酌是丢到垃圾桶还是拿回来重新洗过关于吻就象录音机里春夏秋冬轮转不停的歌时快时慢,,时温柔时激情互相纠缠的两人明了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否每段出轨的婚姻需要两个人的背叛才能重新融合?"你看到我和她结束了","看在孩子的份上,别去了"而原来如果正大光明的偷情就可以把一切说的慢慢悠悠婚姻里出现这么多讽刺的镜头,,,是谁还说应该重新在一起?金基德的电影画面平静略带张力冲突看起来都微不足道,,对白都是越少越好镜头,,是一切语言最好的代名词金基德的电影说着一个残酷的理由却用一连串唯美的画面即使有血,有死亡仍然安静得失去紧张感那个冬天发生的那段故事用一首歌做为结尾是否又是一个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故事呢?
死囚犯与良家妇女的爱情故事——很多介绍都这么说。
我觉得根本就不是这样。
主角可能是死囚犯与良家妇女(这称呼真搞笑),但真正涉及爱情的还是女人与其丈夫。
另外再算上死囚犯与另一个死囚犯的男男爱。
女人的家庭丈夫出轨,女人却只是沉默,或者不停的做雕像,雕像是一个有一支翅膀加一支断翅的女神像。
再不就是带孩子,和女儿一起做幼稚的事情。
甚至会神经质的拿别人用过的发卡带在头上,凶狠地拒绝丈夫把发卡拿下来。
不与丈夫讲一句话。
她表面是安静而顺从的,内心却无人可知。
她冷眼瞧着丈夫因接外面女人的电话时露出的笑容,不发一声。
终日追踪关于死囚犯李真自杀的新闻,近乎执念。
她是爱他丈夫的,所以默默忍受丈夫加之于精神上的伤害。
但承受是有限度的。
因此,当忍受到一定程度时。
她去看了死囚犯李真。
李真其实只是一个通道,让女人重返她与丈夫美好爱情的通道。
正如女人对死囚犯所说的关于死亡5分钟的事。
她死了有五分钟,变成一只鸟在天上飞。
在她模糊的记忆中,那是及其美好的五分钟。
所以有时候,她想重返那遗失掉的五分钟。
但她无法找到重返的道路,正如他无法重返丈夫的心。
而囚犯在电视上出现了,他即将死去,或许他是离死亡最近的一种人吧,因此安全,不会背叛。
可能就是怀着这种心情,她去见了死囚犯。
她像一个落入凡间的天使一样出现在李真面前,为李真讲述她 的故事。
她尽其能地让他看到再也不会见到的监狱之外的自然美景,以四季 的形式展现。
把会面室用墙纸布置的充满有季节特色的氛围,如满目的繁花,或清凉的海滩,或鲜艳的枫叶。
而且每次她都会穿上相应季节的服装,带过来相应的道具(游泳圈等),亲自为其演唱一首歌,最后递上一张自己的私人照。
女人在死囚犯面前尽显其风情,显其温柔,显其宽容。
但一回到家,脸色僵硬,仍然不发一语。
男人终于忍不住了,他问,你在外面是不是有别人了。
女人当然没理他,第二天照去。
男人决定跟踪。
在监狱保卫科长的办公室里,他看到监视屏上女人与死囚犯吻得热烈,还有墙壁上似曾相似的长满枫叶的山。
死囚犯被拉走后,男人放大女人的表情,发现女人的脸上是深深的悲伤。
很深很深的悲伤。
虽然没有一滴泪。
男人仔细看着放大了的女人的脸,不发一语。
或许就在这一刻,他才终于发现他伤女人有多深。
之后,男人断绝了外面的女人,专心的想让女人回来。
男人虽然之前有不对,但终究回头了,而且对女人宽容而有耐心,甚至是令人感动的。
女人最后一次见了死囚犯后,看到男人和女儿堆 的三个雪人,便加入他们的雪仗。
最后,一家三口坐着男人的汽车回家,车内女人和男人低低的唱着冬之歌。
女人终于还是获得了爱,宽容与救赎。
而死囚犯在监狱中被恋着他的死囚犯勒死了。
终究是死去。
死囚时张震演的,一时没认出来。
眼神闪着噬人的光,赤脚,像只野兽。
电影基调有点灰暗,但最重要的是,女人终获救赎。
女人与死囚犯间应该没有爱情。
根本没这个可能。
女人其实是多么深爱她的丈夫。
丈夫其实也爱她,但他在久远 的时间中已渐渐遗忘,所以才会做出伤害女人在外面找女人的事情来。
女人可能这样对自己说,我把所有的爱都放到死囚犯身上,然后,在他行刑的那天,就能带着我的爱永远的消失了。
我也不用再爱,不用再痛苦了。
她原本是这样打算的,秘密的孤独的绝望的进行一次精神性自杀。
她把自身置于幽暗的无法见到日光的地下通道,踽踽独行。
宛如那死去的5分钟一样。
但是深爱她的丈夫终于发现了,他向他伸出了手,向她重现了光明。
他们之间的爱情被时间遮掩、层层叠叠被深埋地下。
但是,一旦爆发,能量巨大。
一场沉默的拯救。
昨天看完金基德的新片《呼吸》,因为里面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张震,因为是金基德,因为一直很想看,所以特别期待。
金基德的电影很特别。
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成本,有种“巧合”,关于叙事的技巧他游刃有余。
在我看来,他的电影可以稍微归类一下。
关于水的印象的例如《弓》和《漂流欲室》是一类,固定发生在水面的木制空间中的超越年龄的爱与一个妓女对一个杀人犯的爱,弓与鱼钩成为表露内心的唯一道具;他电影里根据“由一个念头”而产生的事件的有《海岸线》和《撒玛利亚的女孩》,海岸线因为一次挑衅,一个监视海岸巡视间谍的士兵打死了一个村民,从此该士兵的生活只能伪装,敌我关系最后诠释得很决绝,而《撒玛利亚女的女孩》想法更是荒唐,两个为了去欧洲旅行的女孩为存钱去做妓女,其中一个女孩接客(她也是《弓》的主演),一个女孩放风。
女孩接客的时候遇到警察搜房,然后跳了下来,坠楼身亡。
另一个女孩开始按照死者的笔记本,找出通讯录里的一个个男人接客,杀掉。
而女孩的父亲是一名警察,他接受不了自己女儿是妓女的一切,跟踪后刚好发现女儿在人民公厕解决完一个男人。
这名父亲终于选择毁灭自己的女儿;之后的金基德电影思考就更深入了,更有种探讨的意味。
除了《冬去春又来》这类和尚题材,老和尚和小和尚的命理分析外,《空房间》、《时间》、《呼吸》,其实都是在探讨一些过于苍白的,七年之痒、爱情成为过去式的话题。
《空房间》里擅长开锁,最后练成幽灵身法的男人;《时间》里为了保持恋人新鲜感,整容后勾引自己丈夫,丈夫却不相信她的女人;《呼吸》里抱着画纸却汉城监狱探望张震,在摄像头前唱歌、接吻、做爱的女人。
金基德的电影已经从之前的简单、突然的人性之爱与恨转移到了探讨时间对爱情的历练与璀璨。
《呼吸》里的女人的生活是苍白的。
自己丈夫有外遇,她在电视里看到死刑犯张震自杀的消息,对于死亡的记忆让她想见他。
她从家里电脑里找出昔日和自己丈夫记忆里的片段,把探监室布置成春天、夏天、秋天的景象,给他唱歌,和他接吻、和他做爱。
看到故事的最后(女人的丈夫在监狱外等她,她在监狱里和张震纠缠一起,窗外下着大雪,丈夫和女儿在堆雪球打雪仗),我都不能确定她对张震的爱情是否存在。
她只是找到了一个缺口,仿佛找到一个干净而清白的人,把他当成一个载体,灌输着自己幻想的、曾经存在但当时人已经忘记了的,关于爱情的记忆。
呼吸与窒息是一个孪生的命题。
电影叫窒息未尝不可,5分钟死亡记忆,身体膨胀,像气球一样浮了上来。
人与人之间隔了一层淡淡的膜,因为只是一层膜,很近很近,只要稍微再靠近一点,两个人就能像一个人一样发生任何关系;因为的确存在一层膜,纵使很薄,却始终存在,因为这一层膜,看不见对方,于是很孤独,于是,在膜之外的另一处寻找着突破口,人没捅开应该捅破的膜,却捅开了另一层膜。
被五彩画布装饰的房间,很美好,很漂亮。
充满爱。
女人为他几乎唱了整个四季的歌。
一开始是春天,当时的歌词是: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我们的心窝里;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无边的原野中;绿意盎然,新春降临啦……那是女人第二次见他的时候。
她一共见了他五次,在第五次,本来应该唱冬天的歌。
但她没唱,在短暂的时间里,她获得他的身体。
是的,在那一刻她明白自己的一切,她送过他照片,她为他拍过全身,她最后一次见他时,她的丈夫已经答应不搞外遇了。
所以最后一次,她什么也没说,让一个死囚获得他应该得到的。
最后一阵狂热的吻后,张震像个成全女人获得原本爱情的工具,被抛弃了。
而结尾时,女人和丈夫在孩子跟前唱着心照不宣的歌。
在歌声中,张震被犯人锁着喉咙,窒息而死。
那一段歌声是这样的:雪花纷飞,你已远走;雪花纷飞,我心寂寥;梦中作画,暖暖微笑,覆盖白雪,我看不见,目视你远去,我仿佛被雪击中,即使我悲伤的呼吸,唯有雪花纷飞……
呼吸平淡乏味生活,老公偷情女儿隔阂,自己家务闷着雕塑,照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歌,春天:希望欢快生机盎然,夏天:热烈激情,秋天:浓郁厚重,冬天:空旷辽远重温自己的生长过程,跟老公的相遇过程惩罚老公偷情,自己私会死囚,又重温自己过去达到报复目的又是做公益又没有后患。
杀死妻儿还睡在一起的死囚,估计也起向往以前的生活。
过程中也可以唤起他对妻儿的感情。
那小受男代表生活的苟且?
监狱里周围人见不得他有更好的生活,不切实的希望?
百般阻挠破坏?
不再是等待死刑的漫长日子中的一天,而是重新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深切的体会和期待?
冬天和别人做爱,和老公女儿玩耍享家庭的温馨?
婚姻的后期真是这样的悲剧?
作为生物本能的性欲和浪漫心理只能从别处找,而家庭的温馨只能从熟悉的老公儿女上找,生活只能这么苟且?
两个人为骨干的大家庭,其他人逐渐剥离开,还是只剩下孤零零两个人。
呼吸?
水里临死时喘不过气来又很美妙的濒死体验?
平淡乏味的生活慢慢把人淹死喘不过气来?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张震,近些天连着看了他的许多作品,所以再看他的脸时竟有种因过于熟悉而导致轻微出戏的感觉。
凌厉的眉峰,嘴巴上方的小黑痣,两撇小胡茬,漂亮而深邃的眼睛,太熟悉了。
当初顺着他找到这部电影,看到导演的名字,恍然发现这个名字不知何时已经在我脑子里留下了这么大印象。
原来是《空房间》的导演,我想起空房间的最后男主在监狱中像鬼魅的一幕,忽然就明白了张震为什么也是这样,看到一位影迷说,金基德仿佛在掐着演员的脖子演戏,他为自己的演员统统打上一种独特烙印,所以找谁来演,演员的演技如何倒不这么重要了。
张真,看到这个名字我就笑了。
张真害怕死亡,因为他能做到对生命的消陨熟视无睹,他数次自杀却依然活着,就是他对死刑即将来临的无声反抗。
所以,当生命中最后一个带给他温暖的人却也要杀他时,他感到彻底的绝望了。
当局者迷,但狱友明白,最爱他的狱友带着疯狂的占有欲和望爱人早日结束心灵苦难的仁义杀了他,我爱你就让你死在我怀里,狱友是这么做的,我相信从前的张真也是这么做的。
那个妄想在死囚身上寻找与丈夫初恋感觉的女人固然是自私的,她那么疯狂的建造着仅属于二人的四季,等到梦中的冬季与现实的雪悄然重叠,她终于醒过来了。
脏了的白衬衫还可以再洗,虽然第一反应就是不想要,但还可以忍受。
死囚马上就要结束生命了,恋爱的美好时光终将彻底消失,但她还想死命留住一些。
于是她紧紧掐住死囚的鼻子,亲爱的,让我们在高潮中窒息,人死在最美好的时候就不会恐惧了。
做爱就与死亡一样,“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高潮来临时,我们与死亡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呼吸。
所以,我完全原谅了这个女人。
因为她所剩下的一生,都会用来去敲碎带有瑕疵的泥塑,去洗净碾压过的白衬衫,丢弃有陌生香气的发卡,吊起淤青残废的胳膊,然后,在惨白的阳光下堆起脏兮兮的雪人,唱着没有音乐伴奏的歌,捏起泥土,重新雕刻自己的婚姻。
轮回是永恒的主题,就象四季反复接替~万事万物冥冥之中的纤微关联一被发现拉扯出来就变得巨大、漫长`````呼吸,同一房间,同一城市,还是同一片天空之下?
墙角的呼吸,阳台的呼吸,木桥的呼吸,雪地的呼吸;探望室没有了呼吸的唇闭`````一直不喜欢张震居然也被老金激活了,老侯都未能达到的火候啊老金除去一如既往在电影里潜藏着的主题外,还一如既往的很会挑选女主角,尤其是在“经看”这方面刚播放影片时看到不太漂亮的中年女子,我就能立即肯定我会越来越喜欢她,她越接近片尾会越漂亮,这次依旧没有失望感谢某种延续,就如感谢能持续呼吸强大的力量就是如此容易被人忽视。
别忘了最终是谁结束了张真的生命
如果不是一个长假,很难静下心来看一场需要安静的电影,比如金基德的新片《呼吸》。
看着张震在片子里一言不发的听着那个女人的回忆和心声,我就知道这又是一部金基德式的自我救赎,救赎的是女主角的爱情,而张震扮演的死囚只是这场救赎中不可或缺的道具而已,在这一层面上,影片并不难理解,难以理解的是张震该由谁来救赎。
和他交欢的女主角?
显然人家身在曹营心在汉;死亡?
可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张震却在逃避和恐惧;也许在爱慕他的同性狱友把它勒死时他流下的那几滴眼泪中能找到答案。
我们都需要救赎,只是在等待那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人。
狱中监视器的另一头坐着导演,他看着这场救赎是如何开始又如何收场的,但他到底看出了什么,这只有他本人知道。
也许金基德安排的这个人物就是指每位观众吧,虽然之于电影我们是被动的,可至于怎么看、看出了什么,那完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算你从AV里看出了黑格尔和康德的哲学思想,那也是你的一笔财富,他人无权干涉。
一个女人,无意发现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有了情人,她的感情世界容不下一粒沙子,就像她失手滑落的白衬衣,沾上了灰尘,就宁愿把它扔到垃圾箱里。
她骗不了自己,即使她企图将发夹扔进池塘里,将她男人外遇的证据永沉湖底。
可是冰封的湖水,包容不了这枚惹祸的发夹。
就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段誉她娘,知道段王爷在外面有别的女人,就作践自己,将自己的身子给了大理城外破庙旁边的一个断腿乞丐。
这个女人,也选择把自己的感情安放在一个即将被判处死刑的犯人身上。
这样的选择很简单,她的雕塑,需要在密封的空间里完成。
她刻意的在囚室里营造春夏秋冬,刻意的让自己在他面前显得很快乐,囚犯真的以为这个女人爱上了自己,他绝望的人生有了期盼。
可是,这个女人只是将自己和他男人的记忆强行的复制在了犯人的身上,通过这样来雕塑一份她可以掌控的”爱情“。
在他的男人和情人断绝关系以后,女人发现,自己还可以接受沾上了灰尘的白衬衣,即使她的第一反应还是将这件白衬衣扔进垃圾箱里。
囚犯苦苦等待“冬”的来临,到了行刑前的一天,女人还是没有出现,他又一次选择了自残,这一次,不是出于对死的恐惧,而是希望能多活一天,再一次看到这个女人。
自残的工具和部位已经很熟悉了,这一次的自残,很顺手。
可能因为这个囚犯漂亮的眼睛,又或者,女人希望自己的雕像不再残缺。
她一手雕刻出来的”爱情“,需要她去完成。
这一次雕塑行为,没有了道具,没有了海报,铁栏杆外面就是冬天。
经历了一次从头到尾都不用脱裤子的性爱释放以后。
女人居然用自己的嘴死死的咬住囚犯的嘴唇,用手堵住囚犯的鼻子。
如果,囚犯没有反抗;女人将会第一次作出完整的雕塑。
可是这次的作品一如的残缺。
女人的嘴唇上沾满了鲜血,冷冷的看着惊恐未定的犯人。
犯人被带回了囚室,就像女人把自己的雕塑放进烤箱里一样,厚厚的门在他的身后关上了。
另外一个试图雕塑自己”爱情“的囚犯,面对不完整,甚至失败的作品,选择了和这个女人用榔头砸碎雕饰一样的方式---毁灭。
读不懂爱情,我只知道呼~~吸~~~。
期待这部《呼吸》很久了。
不光是因为张震而是追随金基德。
那个小可爱囚犯和张震相拥入眠的时候让我感到很温暖那个妻子把房间布置成春夏秋冬,伴着歌舞让我不自觉得嘴角上扬。
张震也眼睛也的确很美不过自我感觉这部片子不如之前的几部。
决定于英文听力的练习间隙赶出此文,趁着还有一些感触。
看这部片子多半是出于对张震的好感,而非导演金基德。
如果有,我承认,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毕竟之前在《空房间》、《时间》及更早的《漂流浴室》里领教过这位韩国导演的功力。
过于赤裸的残酷,让人对生活会失去一些好的期待。
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变态,我倒更是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掩耳盗铃般生活,毕竟心理的力量有时也是不可小视的。
去过官网,两张海报,偏好眼神特写的一张,不自觉地想起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犀利的欲望,之于单纯的迷失,或者只是成长必经的一小段路途,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者自己最明白。
而今,杨德昌已逝,《一一》里的小男孩早已不知去向,吴念真早已是台湾有名的文化人,张震也早已扬名影坛,在历经杨德昌、李安、王家卫、田壮壮后,又获金基德赏识。
时间真的是万能的,不管你相信与否。
之前八卦过一些相关消息,金大导演说张震是这部戏最适合的角色人选。
但如果时间倒回杨德昌,这样的结论是否还会存在呢?
同样的,相对于之前的锋利直接,《呼吸》的平静自然,倒会让人猜测金基德是否也有转型之意。
用眼睛就能演戏的,必是历经时间锤炼,放弃一些,又吸取一些,才能到达这般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样的选择好坏与否,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张震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在一个失语的维度,眼神是最好的表达。
死囚之漠然,救赎之交融,全在那双眼睛里。
关于细节,只喜欢女人在满是杜鹃和迎春花的房间对他说:“你的眼睛真漂亮!
”他笑着伸手抚她脸……但希望还没来得及开始萌芽,又被女人焚烧殆尽。
四季没有轮回完结。
冬天的漫天大雪里,女人找回了她迷失的,离开,留给他另一个残破。
女人在他身上没有实现的对男人的报复,另一个他做到了,谁都别想将他抽离。
他只属于他。
“如果憎恶是吸气,那么原谅就是呼气。
如果讨厌是呼气,那么理解就是吸气。
如果嫉妒是吸气,那么爱情就是呼气。
就这样呼吸着,结果水和油也会融为一体。
我们的憎恶和原谅,讨厌和爱情,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窒息。
想停止吸气的男人想深呼一口气的女人想顺畅“呼吸”的人们聚到了一起。
”所有的沉默、纠缠、挣扎和爱欲都只在一个封闭的空间。
可以尽情伪装得温和柔美,但墙纸撕去,又只剩下冷静和诡谲,那些无处安放的罪恶只能在互相慰藉与自我设置的情境中暂时荒置。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究竟几何?
金基德照旧如是发问。
金基德看多了就有些厌烦
整个电影故事情节也无聊得让我无法呼吸!
四季的那几组场景非常的温暖。
头一次给金基德打这么低的分
金基德的老套路了,但是四级之后重新呼吸的感觉还是那么的别致优美
兩個從來沒讓我失望過的男人。縱然也從來沒想過他們倆能扯在一起給我個歡愉的時光。
女主长得太丧了啊啊啊~~所以这是要讲个啥?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么?看完之后十万个为什么啊!emmm我想我还是不太适合看这么艰涩的片…
女人。丑。总是会想起某部电影里她扮演着神经病。又想不起哪部片子来
20090123 @ home
越看到后面越有料,特别是夫妻两在车上唱起歌的时候整个被感染到。
【补標】
不用急,我们这一生都是用来偿还的。
我不知道到要说啥。
金基德风格,这次较为晦涩。也少一些震撼。
没看懂……
给人希望到给人绝望,这是要多大的自私。
主角张震没有一句台词的文艺片。
太冷了 并且看不懂
金基德的片子总是看似温柔,实则相当暴力。片中女人对男人诉说她的死感,让人难忘。金基德电影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默契是他为我们铸造的童话。
金基德和黄碧云有相似之处,5795和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