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我在当初他们拍摄的时候就有所耳闻,但是并没有很大的热情去欣赏,因为我觉得范伟饰演的都是喜剧角色,并没有多少吸引力。
今天看过之后,发现该片并不是“水货”,应该被评为佳作之列。
第一,影片比较真实的描写了大城市中边缘人的境遇。
范伟饰演的是一个从东北到北京的下岗工人形象。
他爱上了美丽温柔的花店店主陈小艺,并和她幸福的筹划和憧憬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她的丈夫刘三的出狱使一切美梦化为泡影:不但陈小艺重新回到了刘三的身边,就连范伟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刘三不但把家具给搬走了,还打伤了他的儿子,最后迫使范伟丢了工作。
第二,影片对亲情、对爱情也刻画的比较深入。
当父亲在停车场低三下四求人让路的时候,当父亲在流氓的欺负下无力反抗的时候,作为儿子的晓伟为父亲感到难过,以至于后来拿了一块儿板砖去替父亲出头;当儿子被人欺负的时候,父亲去赔罪,去道歉,当儿子被打之后,父亲的眼中充满了关切之情。
在爱情方面,影片突出了表现了范伟和陈小艺这对中年恋人的款款深情,也描写了他们在恶人威胁下的无奈和苦闷。
第三,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影片可以使我们反思我们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暴力文化。
刘三这种流氓恶棍出狱之后仍然可以行凶闹事,他拒绝和陈小艺离婚,并使陈小艺和范伟处于他的淫威的控制之中。
当他暴打妻子的时候,碰巧到场的警察也不过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当他去砸了汽车之后,并没有受到应当的惩罚。
范伟的儿子晓伟很显然深受这种暴力文化的影响,当他被人抢劫之后,他首先想到的确实“以暴还暴”,而没有诉诸法律手段。
在这种暴力文化下,法律似乎显得苍白无力,最后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恶人并没有受到惩戒,而好人却进了监狱。
但我在想,这样拍摄不是在教唆那些恶人们继续行凶作恶吗?
难道恶人就没有恶报了吗?
我总是感觉范伟在片中饰演的其实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缩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生活是平凡的,有时也是艰难的,躲不开各种各样的事情,写不完许许多多的悲欢。
生活总有遗憾,即使很不完美,也要求良心的安宁。
胡同、小院儿、自行车、中学生、流氓、板儿砖、打群架……这个片子看了之后虽然感到很沉重,但却很真实!
开始觉得小宋阿姨选角太漂亮了,身边男人会很多,不会看上杜这样的人。
再看下去,虽然她找一个能力更强一点的中产更合适,但是她有刘三这个样的老公,了解情况的有条件的男人只会敬而远之。
杜对未来太盲目乐观了,太渴望美女也是一方面。
后来的处理方式上,杜不懦弱,他的处事方式很典型,很现实,包括最开始遇到这样的美女追他他他把持不住也很现实,包括来给他做饭一起吃饭等等,肯定感动的一塌糊涂。
他们就算能顺利结婚,也很快会出问题,宋属于被刘三压抑太久了,开了花店物质生活在改善,特别需要一个言听计从的男的,这样生活比较舒服,等一段时间之后她可能其他方面需求又占上风,他们一样很难处理好。
范伟真是一个好演员。
他质朴的大脸上除了质朴还是质朴。
那不断穿上脱去的棕色袜子,代表了一个中年男人疲惫而忧愁的生活。
既离不开,也卸不下。
和一个女人在一起,马上要结婚了却来了一档子乱事,自己的儿子在青春期上做了青春期能做的所有事,先是把妹,然后是打架,最后差点就出事。
当然最后这个事不是他搞出来的。
看电影的时候就很替这个小男孩担心,他一直在风驰电掣的在机动车道上骑车,一点都不给汽车面子。
真是危险。
陈小艺虽然一副大妈脸,但是你别说有时还真能容我遐想一下。
范伟和儿子一起在夜市的摊子上吃卤煮火烧的画面真好,那个演坏人的演员也演得好。
end
《看车人的七月》是一部关于家庭、爱情和人性的电影,讲述了离异的中年男人杜红军渴望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与花店店主小宋相识并结为连理的故事。
这部电影通过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让观众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家庭的价值。
情节方面,电影通过杜红军和小宋的爱情故事,以及杜红军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变化,展现了家庭和个人情感之间的纠葛。
故事情节紧凑,悬念不断,让观众一直保持着紧张的情绪,直到最后的结局。
主题方面,电影探讨了家庭、爱情和人性的价值。
杜红军作为一个看车人,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的渴望和对爱情的追求却从未停止。
小宋虽然离过婚,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执着也让人感动。
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角色方面,演员们的表演都十分出色。
他们成功地将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经历呈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特别是主角杜红军,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一个渴望家庭温暖的中年男人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
电影的摄影、配乐、制作设计等方面也都十分出色。
摄影画面优美,配乐动人,制作设计精细,都为电影的主题和情节增色不少。
总体来说,《看车人的七月》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家庭和爱情的影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影片。
它教会我们:在生活中,家庭和爱情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只有珍惜和呵护它们,才能真正地拥有幸福和完整的人生。
主角可能还算不上社会最底层,但也确实是下层了。
这样的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足够的支撑,抗风险能力差。
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没有够硬的物质基础,造成了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而其次就是底层人的认知问题,缺乏足够的理性和思考,总是陷于高成本低效率的陷阱中,一方面让自己不断陷入泥潭,一方面缺少解决问题逃出困境的有效办法。
片子从头到尾都在讲这一家人很倒霉,从最开始孩子送花就是如此,如果开门看见的是男的就不至于出问题,可偏偏女的接了花之后男的才出来,于是乎造成一场“事故”。
后面什么孩子被抢劫,刘三出狱,老杜上班遇到酒鬼,买个蛋糕还被碰坏了等等一切好像都是各种倒霉的事接踵而至,仿佛就是上帝在折磨这么一家人。
但是你在看看他们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女人和老杜无法让人理解的一味忍让,还是孩子冲动的报复,以及老杜最后的暴走。
看起来也许没啥,但其实都是非常差的处理。
该报警的不报警,该争取的不争取,该冷静的时候又不再冷静,好像每道题都选择了错误答案。
我想起了一句话,你的认知配得上你的苦难。
多么残酷而悲哀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不能简单的以好坏对错来分辨每一件事。
社会规则非常的复杂,以至于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
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要陷入下滑的陷阱,要让自己的认知贴合自己的处境,要让自己的行为有助于自身向上爬。
没有什么处事的方式是绝对对或者错的,关键是在什么情境下。
能努力的尝试从更广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处境和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至少让自己不至于一直走下坡路。
范伟真是完美的表演了一个背兴的中年男子。
看的让人生气,窝火。
倒霉的七月。
人生一下子走进绝境。
好在有一个好儿子,父子情让人动容,几度流泪。
真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啊。
另外儿子小宇真是太帅了,又懂事,有担当。
查了一下是演员陈炜迅,演的挺好的,不知道为啥现在也不太出名,好像去玩乐队了。
剧里的小宇简直理想型男朋友(>_<)
不明白为何几乎所有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影片,都要选择以夏天为背景.是不是因为夏天更能表现汗流浃背的艰辛,而大雪纷飞的戏往往让人误以为回到万恶的旧社会?总之,在我看过<卡拉是条狗>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底层小市民题材影片之后,感觉还是<看车人的七月>的导演最残忍,想尽各种办法折磨杜红军,到最后还非要把他逼上绝路.当看到几十块钱买来的蛋糕被碰到地上,估计所有观众都和我一样抓狂:"这日子没法过了!"此类影片的第二个共同点是,都给主人公安排了一个儿子,而且这些儿子都比较叛逆,到最后都在亲情的"感化"下变得温顺而懂事.说到这儿又想起<十七岁的单车>里那个偷父亲钱买二手自行车的小健,不知道经过一番生活的磨砺,他是否也变得不再叛逆.
看这部电影的缘由,因为头条内的视频里看到了范伟拍黄瓜做凉面。
电影开幕的初期大概了解了关系链:离婚父子和因故单身的女人。
好吧,平凡人的生活照样有烦恼无常和惊涛骇浪。
下岗后男人艰难而努力的生活、青春期孩子善良而无畏的冲动、变故中女人懦弱和可悲的怜悯。
怎么说呢,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在努力而平凡的活着……因为只想过得更好一点。
老师突如其来丧子的悲伤、孩子单车追逐师乘公交的纯爱、女人好景将至却骤然而逝的无奈、男人无力争取却至情所至的表态。
好吧,大多数人都是在这样活着,或许也经历着这样的生活。
只不过,怂一点,或许,都更好过。
红军。。。
窝囊废一个,投机取巧钻空子,乘屁民刘三无法反抗之际,破败刘三婚姻小宋,连名字都没有,却姓宋,宋家的女人哦,典型墙头草,两边倒,哪边利益更大,往哪儿边靠刘三,相当于某甲某乙,叫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婚姻仍旧存续,本来是合法的男主人,却被反咬一口,想维护自己的权利,却造观众唾骂,惨呐,有理都没地儿伸冤,最后被红军打成口不能言加拿大当初颁奖,与2018年柏林与金马给《大象席地而坐》颁奖,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隔一段时间就想找一部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电影来看。
上一部看的类似的电影还是刘震云编剧的一句顶一万句,可这部电影比上部还要早,但故事都是县城小家庭里的矛盾纠葛。
范伟转到大荧幕之后拍了很多小人物的电影,大都是无奈和挣扎的化身,之前看过的耳朵大有福、跟踪孔令学、即日启程都是类似的。
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小人物的内核都是不变的。
看车人的七月同样是这样,但这部影片似乎不想给观众那么简单的电影式的合家欢结局,反而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结束了这个七月。
七月有点燥热,杜红军刚开始在这个七月里充满希望,可是刘三的出现让希望一步步走向绝望。
但是他不愿绝望,心里仅存的一丝勇气让他在七月里办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给孩子过生日,给自己和家庭一个交代。
尽管这个交代断送了他自己,可是他笑了,笑得释怀和坦荡。
或许这是他一辈子唯一的一次冲动,或许他早就该冲动一次。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不该成定理的定理:自私到了极致就是无私。
这是多么罪恶的想法和勇敢的做法,人们往往为了和世俗妥协,不敢冠以勇敢这么正派的词,“懦弱”是人们最喜欢用的形容词,可谁说出这个词,都带着点违心的感觉。
到底是勇敢者口中的懦夫值得敬佩还是懦夫心中的勇敢者值得敬佩?
问问自己心中那个燥热的七月吧,没人能给你答案。
两星给父子俩的表演。不过确实不喜欢碎碎叨叨的故事,也不爱看苦情戏,拉低人物。
影片开头家庭离异的杜红军在一家KTV看车,渴望有个完整的家庭,虽然爱闹事的儿子不太乐意,但生活很有盼头。直到相好小宋的老公刘三出狱,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了,面对刘三的流氓无赖行为,殴打小宋,要砍自己手,搬家具,杜无能为力,一直默默的忍着,有苦说不出。儿子小宇血气方刚,说打就打,与小流氓干架,但善良懂事,因为老师的儿子牺牲要捐最多的钱。要去报复刘三,被发现反而被打了一顿。在儿子过生日的当天,看见自己的儿子被打,这是什么样的心情?依然默默忍着去买蛋糕,结果被小流氓弄掉在地,压抑的情欲终于爆发,去打刘三的时候还不忘报警。范伟的演技把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的淋漓尽致。看的其实有点憋屈,直到杜拍下板砖的那一刻才解气,口头的说教改变不了刘三这样的无赖。
本以为是好剧,责任难道不是这对无赖夫妻吗。导演还想引到好人没好报?还想引到法治问题?到不了,编导你没写到位,也可以说编导根本没能力看清。这剧本顶多归因到夫妻都是无赖上。一女的祸害善良人一家,男主一生被毁。女的骗婚,又帮着赌徒无赖丈夫:1充足的时间可以报警,女的却跟男主说 “别报警怕被无赖丈夫杀”,最后男主入狱也只替无赖说话。2 被家暴还帮无赖丈夫说话,“没有被打”。3狱中看男主还埋怨他“你怎么那么冲动”…你老公砸人车要赔那么多钱 男主都因为听你话 没报警。忍了那么久最后才打人,女的和那无赖老公一样,欺负好说话的人呗。女的不想离婚,可怜?看她那么对待男主,也就只能说她活得和她无赖老公一样,夫妻都无赖。🤮完全不可怜,自己作的。男主瞎,儿子都能看出来。
我国以前还会拍这样小人物的故事,现在连隐入尘烟都要成为禁片。许多生活场景都很真实,剧情看的很让人窒息,让人难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老实人爆发了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把自己赔了进去。伤心,看的有点对未来生活感到焦虑和恐惧。看到范伟最后进监狱,他儿子在外面哭,有条弹幕飘过:他儿子考不了公了。我们的社会也生病了。
以前看陈小艺看到的电影,小成本,范伟是个被小品耽误的好演员。老实又善良的人能被恶人逼到什么地步,这部电影有答案。男主最后砸了女主老公的头后去自首,值得吗?没什么值不值得的,不过是绝境下的反击。离婚难,结婚也难。
感谢香港航空深夜提供这部让我充血整夜的片 父亲让我揪心又窝火我想跟他吼为儿子也跟丫玩儿命啊 儿子让我想冲上去跟做他兄弟为咱爸咱姑娘爱谁谁 混子刘三儿让我怒火万丈砍不死丫这傻逼 每个细胞的情感被每祯镜头抽取出来 我想跳进这戏里面
看车人本是个老实巴交的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普通人,被一个流氓逼得进了大狱,那块生日蛋糕的破碎应该是最后一根稻草。一直很像看这部电影,等了十多年终于看到了,特别喜欢这种市井生活的影片。
故事朴实不做作,总体欠一点火候,没字幕听得吃力,6.5分
炎热冲动的夏天,苦涩刺眼的底色。范伟的个人秀,吕中老师这条线没有续上有点可惜。
还行…
这电影是个啥主题啊。。。。是人善被人欺?还是中年老实人的辛苦生活?还是兔子急了也咬人?还是别打架,打输了住院,打赢了坐牢?刘三动了无数次手,破坏东西,屁事没有,被敲了两板砖范伟坐牢了,啥意思呢?说实话比不上耳朵大有福,王抗美的无奈迷茫和一时间的思想开阔,比这电影可真实多了。说难听点,儿子老子本可以不招惹这麻烦踏踏实实度日,说到底还不是又不敢真的争取幸福,又不愿意跟儿子两人简单度日吗。
范伟和刘三演技真可以,可惜我很讨厌这个故事,坏人坏的百分百,好人懦弱的让人厌烦。摊上这种不负责任又蠢又冲动的爹算小宇倒霉,范伟真是演活了某一类父亲形象。(小宇的眼神总让我想起牯岭街里的张震)
其实范伟有更值得获得影帝的表演,比如在耳朵大有福中的表演,但是这一部他依然那么出色
被生活强奸的老实人.法律所能给予人们保护的范畴越来越小,人们所需要的保护不仅是在身体上的,更要从心灵上受到保护的。
监控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将罪责落实到真正罪犯
看得我好难过
一般般
高一语文老师放的 一副老子放部好片给你们这群兔崽子见识见识的样儿 老实说觉得不怎么样 看似很来源于生活 却其实很狗血
这不算太老的片子啊,为什么画质那么差,没有字幕?真的是…范伟不愧是影帝,耳朵大有福里面更让我喜欢,有喜感,这部太憋屈了
老实人不能一直欺负,总有爆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