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1周岁,奶奶离开我已经有快3年的时间了,某些时候,我确实很想她,或许是我在不断地成长,有些记忆来不及细想就不在了,但是关于奶奶,她陪伴了我将近20年的时间,她的离去,让我很难过。
看到这部影片名字的时候,我有些急,可是没有正确的播放来源,只能在今天看到,刚好是今中午,我在暴风上面看完了它,给我了很深的感触,一边看,一边哭,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愿老人安好,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可以陪伴着我们的时候,应该好好珍惜。
也希望我的奶奶在天堂里安好。
奶奶,孙女很想你。
在第八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觀賞了這部電影。
懷著很期待的心情去看,我承認自己是容易被感情濃重的電影打動,電影過程中幾處被感動到飆淚。
奶奶的感情真誠細膩,讓我想到自己的奶奶和外婆。
因此可以說這部電影的感情牌打的很成功。
但是總體來講,看完整部片感覺到很累。
瞿導演用幾個回憶的片段組合成電影,雖然以阿達的文字問綫索,但縂讓人有不連續的感覺。
電影的名字叫《親愛的奶奶》,但卻有大段的對守寡的媽媽、去世的爸爸、被搞大肚子的女朋友的感情部分,給人割裂、劇情不集中、不緊湊的感覺同時,也稀釋了對奶奶感情的表達。
或許導演想要表達的感情太多太濃,或許作爲觀衆的我年歲尚小,無法對家庭各代之間感情有深刻的感觸。
以上是自己一些拙見。
ps:小護士的笑點戳中我了;阿達的女朋友真漂亮!
虽然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就是将一个平凡的家庭,奶奶是如何把它们拉扯大的,但还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老年人的那份宽容和慈悲.....可能因为自己和男主角的年龄相仿,所以他做出的那些事情,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理解的,一直到她女友......一天你告诉你男友已经一个多月没来了,他会怎么回答?
这个时候不适合要孩子,自己还没做好准备;还是咱们一定要把他生下来,虽然来的不是时候,但咱们一起把他抚养好......当然身为学生的他还不成熟,选择第一种打算打掉孩子,不过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向家里人坦白了这件事,并希望抚养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真喜欢一个女人,难道你忍心杀死她的孩子?
要么你不成熟,要么你不是真心喜欢这个女人,当你决定爱上她的时候,就应该已经默认爱上她的负担,她的缺点,要么就不要轻易的说爱她,那是对她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贬低........可能因为自己的亲人去世的早,所以很关注亲情类的影片,不是大陆的生活泡沫剧,而是将真正亲情的,希望以后的生活中能把这份为了的责任执行下去,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个缺憾.........
这是一部看了有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什么话的温情电影。
故事主要讲阿达和奶奶的故事,这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故事。
父亲的离世,成了这个家庭不可言说的一个秘密。
奶奶背负着丧子之痛,母亲承受着年轻守寡的厄运,唯有阿达被两个女人的爱保护得天衣无缝,从未因父亲的离世而黯然神伤。
就像阿达所说的“或许因为,你以习惯什么都不说,默默承受,所以我甚至看不到你的难过”这个秘密成了这个家庭的难言之隐,默默承受。
在阿达的各种幻想中,父亲出现在了各种场景,直到那个雪夜,在阿达向家人宣布女友怀孕的时刻,父亲准时出现在家人身边,或是穿着当兵时的军衣,或是穿着结婚时的西服,或是穿着居家时的便装。
这分别代表父亲在奶奶、母亲、阿达心中最美好的那个形象,他虽已去世多年,但却从未真正离开。
回忆从来都是一件奇妙的事,它能瞬间带着你回到过去,让你重温那种感觉,一切亲近而又遥远。
回忆又是很片段的,将连续的生活变成支离破碎的片段,让你觉得一直在生命里,却又只有寥寥无几的片段。
只能說世事無常快得來不及欣賞再匆忙 總有牽掛 不能放那些話依稀耳畔那些事已成過往來時路 跌跌撞撞難預料 未來究竟會怎樣那時我無法體會你肩上的累謝謝你帶領我飛翔為我遮風霜好好走 我已學會了學你用微小代替捨不得好好走 我已學會了學你的勇敢勇敢對你說再見——《停止吧時間》潘協慶此情只待成追憶文/羅diang偶然中在網上發現了《親愛的奶奶》的資源,才想起兩年前《我可能不會愛你》播出后瞿友寧導演宣傳的這部電影,這部被瞿導稱為《我》劇親子篇的電影。
向來對這種類型的電影沒有任何抵抗力,真摯的情感,細膩的手法,不矯情,不做作,一切都樸實自然,這便是瞿導的魅力。
看完之後,我已經被這瞿導自己的故事深深打動。
影片中的絕對主角——奶奶,由台灣的國寶級人物,豫劇大師張岫云女士飾演,據聞這是85歲高齡的她第一次出演電影,而且影片中的奶奶年齡跨度從60歲左右一直到90多歲,片場還請來了隨同特助和護士在旁看護,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張奶奶是上世紀民國時期的隨軍藝術工作者,祖籍河南,在電影里她也操著一口河南口音的國語,濃濃的大陸普語出現在台灣電影里,便陡然生成一種眷村的味道,這便能契合影片中的背景,又或許這便是瞿導奶奶當年的模樣。
影片中,作為一位榮民遺孀的奶奶,擁有一種剛直不阿又固執要強的性格,她會因為自己的錢財被騙隻身一人去和劫匪搏鬥而被警察誤會送進警察局,她會因為友人一句無心的玩笑而較真然後鬧得不歡而散,她會因為自己的寡婦媳婦認識了新的男同事而生悶氣。
但是,她又和大多數人的奶奶一樣,她疼愛的自己的孫子,她會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給孫子買機車,她會常常帶他去看立體電影而“害”他長大選擇了念電影專業;她常常不待見自己的媳婦,抱怨她總是沒時間陪兒子,嫌棄她做事慢慢吞吞;她還擁有一輩子積攢下來的烹調技巧,知道孫子喜歡吃肥一點的梅乾扣肉,把秘方傳給了兒媳婦,再傳給了孫媳婦。
她面對孫子那慈祥的微笑,想起早逝兒子那落寞又欣慰的眼神,訓斥媳婦那雷厲的話語,多麼立體,那麼似曾相識,多麼真實的存在在我們身邊。
以至於最後孫子在奶奶的追悼會上都說,“要說你的故事其實很難,因為總是那麼平凡無奇”。
但是,瞿導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夠在平淡之中體會幸福的味道。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就像從后往前跳幀的幻燈片,記憶的軌跡環環相扣,由成長再到童年的往事慢慢展開。
往日悉心照顧自己的孫子,待老了被孫子照顧,儘管兩代人有深深的代溝,但卻不妨他們在溫馨的話語中訴說著對彼此的關愛。
他們同樣都想念著那位時刻給予自己力量的逝去的好父親好兒子,每當家裡遭遇困境,爸爸的意象總是適時地出現在他們身旁,他在警察局里安撫憤懣又失落的奶奶,他在家裡安慰堅強又壓抑的妻子,在飯桌前注視著一夜長大將為人父的兒子,一家人便以這樣的方式,想念并維繫著這世間最樸素的情感。
就像是那一盤普普通通的梅乾扣肉,每一樣素材,每一份調料,就像家裡的每一個人,缺一不可,才有濃濃的家的味道。
其實,又有誰家的奶奶,不曾有一樣拿手的家常菜呢。
想起自己的奶奶,普普通通卻又是我世上唯一的奶奶。
她也是那麼一個平凡的人,年輕時在困難時期一手養大了五個子女,年紀大了又替子女照顧自己的孫兒,年復一年。
她喜歡鄉下,卻迫於無奈囿於城市之中。
她不識字,平日除了照看孫兒便只能看電視解悶;她能燒得一手好菜,孫兒長大后都記掛她燒的飯菜;她很熱心,能夠很快地和小區里的市場里的大爺大媽熟絡。
在城裡住的那段日子,每逢我放假在家閒來無事,她總會走進我房間,跟我聊聊近況,問我什麼時候畢業,什麼時候考研,又告誡我說不要那麼早談戀愛,又或者乾脆和我一起看電視,有段時間我在看台劇《飯糰之家》,奶奶和我一樣看得津津有味。
現在,孫兒都已長大,她也已經回到家鄉生活。
逢年過節兒女們拖家帶口地回老家,便是她最開心的一件事情,每逢年廿八便急著詢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去,然後便開始迫不及待地準備過節的口糧,打掃屋子,整理床鋪,迎接年三十晚上的兒孫滿堂。
就像影片的最後,儘管奶奶已經仙遊,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年夜飯,因為懷念,所以奶奶還在,爸爸還在,大家都在。
這就是瞿導筆下的《親愛的奶奶》,就像是一鍋老火慢燉的高湯,散發著家裡的味道。
它會讓你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想你心愛的人,思你過往的事,悟你人生的情。
沒有像韓片《娘家母親》那中大喜大悲的煽情,也沒有爛大街婆媳劇的誇張和矯飾,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就算是沒有對白,一抬眉,一抿嘴,豐富的情感瞬間躍然紙上。
喜歡《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朋友一定會愛上這部影片,同樣細膩的鏡頭,同樣純粹的情感,同樣富有哲思的對白,同樣動人的配曲,還有劇中演員的友情客串帶來驚喜。
相信這部電影,能夠像其他賦有情懷的台灣電影一樣,能夠填滿心中那小小的私密的角落。
總有那麼一些逝去的人,永遠住在心房的角落里,等待我们去追忆的。
今天是母親節,除了祝媽媽外,也要祝天下的婆婆奶奶們母親節快樂!
Ps.喜歡的電影台詞1、親愛的奶奶,要說你的故事其實很難。
因為總是那麼平凡無奇,我的記憶也片片段段的。
你知道嗎,我們之間很多看來好像不重要的事,其實,卻不小心改變了我。
2、或許就因為,你已習慣什麽都不說,默默承受,所以我甚至看不到你的難過。
3、奶奶,你記得,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叫你外星人的嗎?
4、我不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更不懂得承擔責任。
因為我總是被你保護著,要我不去好奇大人的世界。
5、孫媳婦:奶奶是去當神仙,雲遊四海了。
曾孫:那什麽是當神仙?
孫子:就是很想阿祖(曾祖母)的時候就抬頭看天空,如果你有看到云,就表示阿祖躲在云後面看著我們。
电影频道刚看完,这部一年多前看过的,给了五星的电影。
一开始对片名很陌生,越看,记得了所有情节。
依旧真挚,依旧想给五星。
哭得不行不行的。
不断倒叙的结构,或插入倒叙的手法,以及奶奶妈妈儿子眼中不同惦记着的爸爸,这些都好喜欢。
是导演的真实自述,会代入感强很多。
同样要走上电影路的我,会有很大感触。
用自己喜欢的电影语言,记录自己的家庭。
加上刚刚听到麦导演患上绝症的消息。
颇为感触。
好吧,人生的自白,应该及时做下来。
对于亲情片总是想看不敢看,今天却敢敢的看了这部关于奶奶的。
“ 奶奶,其实要说你的故事不容易,我的记忆也是片段片段的,总是平淡无奇的事情,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我” 相信每个成长的过程里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也许不是奶奶,可能是爸爸,是妈妈电影一开始,就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每次电影镜头特写奶奶时,心里总有种紧绷的感觉,轻轻的揪心,只能说这个形象演得太到位,太逼真了,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电影里的奶奶,而是在我面前确确实实的一位老奶奶。
电影里面的场景布置得很适当,旧时期的碎花棉被,玻璃桌面的桌子,里面夹着奶奶的照片,真的让我很怀念小时候那张夹着照片的玻璃桌子。
故事很简单,就是奶奶对孙儿的爱。
我的奶奶在我还没有长大成人的时候去世了。
奶奶对我一直很好。
我也曾想写文章纪念她。
每次动笔都写不完。
现在每次回家还要去奶奶家看看,看到屋里的家具及其摆设,每一件物品都会引起我的怀念。
比如大立柜,比如茶壶,比如床。
太多了,看到熟悉的物件就会浮现美好的童年记忆。
在我的童年里,每逢周末及法定假日。
我们一家都会去奶奶家。
奶奶会给我们做一大桌子好吃的。
有排骨,有鱼,等等。
每次我都吃的饱饱的。
每次我都会提前到奶奶家,先出去玩去,到吃饭再回来。
吃饭后再疯去。
童年就这样无比美好的过去了。
当我从初中准备升高中的时候,奶奶走了。
奶奶,孙儿还没有孝顺您呢。
您为我付出了那么多,还没有享受到一点就先走了。
送您走的那天我没有当着大伙的面哭,我知道,我不能哭。
虽然事后我哭的很厉害。
奶奶,您孙儿长大了,成家了。
可以挣钱了。
可以孝顺您了。
这一切来的有点晚。
电影里面某些场景发生的故事似曾相识,看完之后不禁泪流满面。
奶奶,我还想再尝尝您做的拔丝地瓜,您包的饺子,您煮的排骨,您炖的鱼。
您偷偷给我吃的刚出锅的炸鱼,太多了。
数也数不来。
太甜蜜了。
朋友们,如果你们的奶奶还在世,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去看她,多陪她说说话,聊聊天。
奶奶,我真的很想你。
影片叙事结构很好地与主题相契,因为是回忆思念纪念亲爱的奶奶,所以采用倒叙。
虽然倒叙手法也常能在其它电影文学作品里看到,但往往故弄玄虚,用于设置悬念。
用在这里,感觉很自然,也很精妙。
电影前面大概3/4都是在倒叙,一个小事件接着一个小事件,而且是层层嵌套。
有人觉得这里结构紊乱,其实细想下,我们平时回忆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
从一件事某点又想到另一件事,想了一会儿就忘了自己怎么会想到这么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
不过整整3/4时间都在层层嵌套的小回忆中,而且没有很清晰的线索脉络,虽然作者每一次都会加入信纸上的旁白来过渡,但依旧感觉脑力无法承受,因为的确,如果没有看到后面就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
亲人的爱很多时候都是深沉的,它不易表现出来但却无微不至渗透内心,奶奶会给她亲爱的孙子买鲜奶,会护短,会把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给孙子买摩托,会隐藏父亲死亡的事实让孙子快乐的成长,就算是把钱借给了坏人我也认为是坏人长得很像她的孙子是对孙儿博大的爱的扩散,奶奶也会在得知孙儿出了车祸之后全然忘记自己的病情,其实奶奶一直为了孙儿能健康的成长在前方看不见的道路上默默地为他挡风挡雨,只是有时候孙儿看不到罢了。
其实有些时候亲人的力量一直在默默支持着我们。
亮亮说起码能给到9分。
这大概就是最真实最温暖的生活吧。河南话和台腔的结合,出其不意啊。。。
奶奶的故事倒是很平淡分散,捋不出什么线索,只看到被两个女人带大的孩子,一直困惑同情这两个也一样困惑痛苦忍耐的女人,想象爸爸的样子,而且爸爸年夜饭时听到妈妈说珍珠丸子,你阿公最爱吃的之后愣神的样子是全片最大催泪点了,前面无聊的小故事配各种煽情音乐还觉得台湾电影就这么文艺,但年夜饭却
我希望我的奶奶能够长命百岁
节奏缓慢且不时穿插回忆,人物说话死气沉沉且一脸苦大仇深样,实时声效且不时有小提琴或中提琴甚至大提琴拉一拉弦
其實電影零零碎碎的。可很多時候卻會戳到有相同感觸人的點。明天天一亮,我很想去奶奶家。老太太演的超棒。柯宇綸也依然很帥···
奶奶演的很有感触。
第一眼看这奶奶还以为是邵音音。
谢谢你们一直都在,爱我保护我。
长辈的爱是这么的无声无息,令人敬佩!
雖然能感覺到誠意和導演投射的自身情感,但整體成果並不太理想,魔幻的部分用得生硬,阿里巴巴那段處理最差,而張世出場過多到有喜感了。不過演奶奶的豫劇大師張岫雲女士真是非常動人
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看哭的电影 只因为我真的很爱你奶奶 只有被奶奶带大的孩子才看得懂的感情
平淡的故事却有浓浓的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奶奶,还有那独一无二的记忆。 叙事和拍摄手法是电影的硬伤,始终无法投入。
情绪饱满,感情真挚。剧作偏个人化片断化,前半段更多在意叙事技巧,略平。后半段父亲出场是一大亮点,极具风格化。也导致基调变换。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三星半
我真的好喜欢那个固执的奶奶,和我奶奶很像。
第四星给奶奶
很诚意的作品 一个星单给亲切的导演
倒叙倒叙再倒叙。
三星半,属于重磅催泪小清新,从个人成长记忆写祖孙亲情,手法朴实,感情真挚,催泪指数爆棚,挺喜欢。但过于就事论事了,缺乏提炼和谋篇布局,像祖孙去看电影的桥段,长的就没道理,纯粹因敝帚自珍,不忍割舍,这样结构上就会乱,详略虚实旁敲侧击这些手法还是要讲的,不然就成活报剧了。
这部片躺在硬盘里快一年了,不敢点开看。观影的过程不算太煎熬,导演避开了许多残酷的桥段,就像年老的长辈和我们的交流一样,会主动不谈消极的事情。我记得我小时候纸质的信件还很流行,我爷爷给我爸寄信,信中反复出现的词就是“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