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得满满的八百人大,第一次在人大这么著名的地方和这么多人一起看一部电影,影片投影在八百斑驳的墙上,于是墙上的一道不长不短的污痕也成了影片观感的元素。
身后放映机打出直直的光束,老式胶片机滚动的声音,在人大,在习惯电脑屏幕和教室投影上的电影之后,在高低错落的人影之中观看这样一场电影,让人在略显萧瑟的秋风中感慨良多。
片名《青春期》,电影海报上两个中学生的大头贴在人大闪现了好几天,泛青的色调加上诱惑的片名,我们想象这是一部充满了青春与梦想,叛逆与残酷的影片,青青的麦田,两个少女在风中舞蹈,青春在荧屏上往往不是浪漫坦荡,而是鲜血淋漓,就像《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青春是叛逆,是疯狂,是歇斯底里,是忙无目的的奔跑,于是落日惨淡的凄凉……第一个镜头:颠倒的世界,两个女孩——一个笃信命运,一个总是做同一个黑暗的梦。
她相信可以预见未来的爱人,她恋着帅气的高年级男生,明媚的阳光打在青春的脸上,充满希望的校园,初吻的铁道旁和涌动着自由梦想的海滩。
当七七面对着海洋大声喊出 我要一个爱人的时候,海水漫到她脚踝,层层荡荡,一个少年的梦想,突如其来,往复盘旋。
影片突然改变的色调:都市的钢铁冷峻和熟悉的北京街头让我们不知所措;一个像诗人一样追寻自我的农民工也显得生硬晦涩。
影片变成了都市爱情的沉迷与苦痛。
多年后初恋情人的相遇变成了网络世界流传千遍的一夜情,高中同学的重逢变身成一个充满宿命色彩的爱情童话。
一部想象中的青春片,就这样面目全非。
大段梦境的展现真实得像是惊悚片的铺垫情节,现实与梦境的交接永远是熟睡中的惊醒,最终冗长的梦幻居然变成了现实。
这些都是观影中对于影片本身的错愕讶异,你可以再次把《青春期》想象成文艺片,探索片,哲理片,心理分析片或者其他什么,但你忘不了静止定格在你心中的关于青春期的猜想与追忆。
喜在梦中与白马追逐,醒来用手指交错盘绕,七七将脸上的七颗痣练成北斗七星并顽固的寻找自己的北斗星,农民工在风中张开臂膀的影子拥抱,这些画面组接在一起我们感受了平凡青春的追求与固执,多年以后,在钢铁坚硬的线条割裂的城市,在人与人将自己封闭在现实与虚拟的网格中间的时候,你依然追求你自己的梦境,你自己的相信与你自己的那一个给陌生人的电话与拥抱。
抛开色调,抛开情节,抛开蒙太奇,抛开一切,青春就是这样空空荡荡,所有的人都很平凡,但我们的青春,属于自己的被海水冲荡的青春——只属于我们自己,和梦中的那些平行人生。
2008年11月5日21:39:36
我是97年的,现在是高中生了。
这部电影我宿舍有很多人看过,也是青春题材电影中比较出名的。
我很认真地看完了它,也不曾期望它可以给叛逆的我心理上一些释怀。
那些朝这部电影吐口水的网友,你们读不懂这部电影,没有90后的共鸣,何必那么要羞辱它呢。
我还是给了它四星,虽然情节俗套,处理效果很差,但一部电影能够表达出闪光的点,可以给适合它的观众一些人心灵上的慰籍,就不需要和那些唾液党争执。
曾经优秀的我,(虽然我是男的),像那个小雨一样,经历过父母离异,身边有很大多朋友陪伴,在学校里也被人爱着,也曾是老师眼中优秀的弟子,现在却选择堕落,泡妞,逃课,和老师抵抗,和父母对抗,和家族对抗,不理会老师的劝告,拒绝和父母对话,将青春流逝在网吧中,那一种看着自己堕落沉沦的心情只有自己清楚,叛逆显性般表达。
只有我自己清楚,这一路是怎样支撑过来的,那一种被遗忘的孤单,只有自己的身体不会背叛灵魂,不再信任亲情友情爱情。
看透了社会的沧桑,没人读懂,十七岁就开始苍老。。。。
,本是该被宠爱的年纪,却不得不选择了成熟,其实我并非愿意那样沉重,,,,身边的人总是读不懂90后的忧伤
http://www.nddaily.com/special/screenout/data/200803/t20080304_680961.shtml《青春期》Young & Clueless 导演/ 唐大年 编剧/ 赵赵 制片人/ 冯学东主演/ 田原 浦蒲 宋宁 吴晓亮 唐以诺 陈明昊2006/ 彩色/ 普通话、上海话/ 103分钟/ 中英文字幕Director/ Tang Danian Screenplay/ Zhao Zhao Producer/ Feng XuedongCast/ Tian Yuan Pu Pu Song Ning Wu Xiaoliang Tang Yinuo Chen Minghao2006/ Color/ Mandarin & Shanghaiese/ 103min/ with English subtitles2007 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提名2007 乌甸尼斯远东电影节2007 香港亚洲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青春叫人怀念,纵然回忆总是甜苦交煎。
《青春期》从两个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关于梦、关于人生的必然和偶然的故事。
高中生喜和七七同样爱上学长,将暗恋心事少女情怀化成不能说的秘密。
七七的谜样性情,吸引着同班的内向男孩永亮。
当明爱暗恋落得若即若离,徒令青葱岁月更添朦胧凄美。
岁月无情,被社会被工作被生活磨平的昔日同窗,再聚时也只能追忆往事,无奈茫然。
青春的柔情,精力充沛的懒散,孤芳自赏的情怀,均只属于青春期,并且与青春一同消逝。
难得一见的中国现代青春片,没有成年人在指指点点,田原穿上校服谈情说爱,大放异彩。
唐大年 男,1968年3月出生。
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剧作专业。
与著名导演张元、王小帅、张暖忻有过合作,编剧作品包括:《北京你早》(1990)、《北京杂种》(1992)、《都市天堂》(2000)、《十七岁的单车》(1999)、《瞧,这个人》(1996)。
主要导演作品:《都市天堂》(2000),《青春期》(2007)。
你也太NB,这么少数的90后你也可以拿来说是90后的最真实。
你认真观察过没有?
现在的高中生有几个那样穿的,就是职校生嘛,也很少嘛。
最真实的90后是努力的,是求上进的。。。
不是你那样的,我看那是导演你的青春期吧 。
别用上夜店,人流 ,暴力来说90后,你奶奶生你妈时也应该没有超过20岁把。
哼 。。。。
你说90后的不好,那是你只看到了黑暗的一面,90后有很多的优点。
你怎么不去看看90后的有点的努力呢?
END48837
那样的高中生活与经历过的高中生生活相差太远。
没有那样的校服,暗恋有点结果的也毕竟是少数。
演员表演很做作,说话很做作,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看得憋死了,似乎说得每一句话都是在背台词。
梳两个辫子的女孩太压抑,看她几年的生活让观众憋得难受!。
有多少人几年后与高中的初恋相遇地点是在舞厅,而且一下子抱在一起,相认之后,互相看了一会,没说几句话,立刻复合?
情节在生活里发生的可能性太小,居然一个农民工,正好在女主角家对面建设高楼,还不会用电话,在别人打完电话后按重拨,找人说话玩,还总这么干,终于有一天打到女主角家里,结果女主角还是第一个不拒绝与他聊天解闷的人,两人一直这么打下去!
幸好结局没安排两人在一起,否则真是太无聊了!
居然因为对方点掉一颗痣而分手!
两个女主角的结局都弄得悲戚戚的,风格调子太阴暗。
电影里弥漫着颓废的情调,到最后也没看出什么意思。
其实看了大家的评论,感觉到的是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普通人,爱看或者说有时间去看电影而不是拼命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人,一般生活家庭社会都是一般的,但是现在的社会还是有很大的阴暗面,在现实的社会中,向电影中那样黑暗的青春期校园社会还是有的,虽然比例不大,但是数量不少,大家应该多关注他们 ,去用爱让他们走入正道,而不是发现了,就隐藏起来,让灰色地带变成黑色灭亡
young and cluelessta如是写下。。。
young and 无厘头wo如是对ta说正如《青春期》这部影名一样,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满脑子都是年少的梦想,我们爱过,我们一起幻想过,幻想过在要在一起青春期,每个人的青春期都充满着无限美丽的幻想,幻想长大后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相互关心,相互依赖,幸福的在一起,而无需在乎对方是男是女“其实每个人都是双性恋,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值得爱的人,只是碰巧那个人是男的或女的罢了”当时看到ta的这条状态时心里很有感触的,的确,爱过,再回头,百年身青春期的梦,留给我和你一起,追梦
6.9在愚公移山碰巧看到两个片子的放映,据说多数人是宋宁的影迷,据说要看的《青春期》无盗版仅片花未上映找不着,意味着今天很难得。
这么难得的一个放映,还得先看一个非胶片的春风镇。
旁边的女孩看了一下表,春风镇里面,宋宁在第四十分钟的时候出现,好多人都鼓掌了,在我这个本来对宋宁一无所知的人来说,第一眼看到宋宁,就觉得他型儿真好,个儿高,肩宽,虽然无甚肌肉块头,但青春,还有一股难言的孩子气。
特别的是他的眉毛很长,快要接近“连眉”。
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他的声音那么靠后,那么淳厚,乍听还真有点对不上号。
春风镇虽然拍的幼稚难耐,至少把宋宁表达清楚了;青春期在第一秒就出现了“校花”宋宁跳高的镜头,却一点发挥都没有,是剧本人物的错。
让观众更加以为宋宁不做惹人喜欢的帅且坏坏的孩子就对不起那张脸。
青春期几乎和宋宁无关,找谁演都可以,当然,找别人的话,那个人能站在集体照的正中央才行--也就是说,那人必须最高。
挺真实的。
90后的一代很叛逆,很多人说是被毁了的一代。
其实90后所接触的社会,是70、80后没有接触过的。
80后的时代,他们生活的很单纯,很快乐。
90后呢?
正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社会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期。
人是环境的产物。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
环境亦是如此,那怎能期望人出淤泥而不染呢?
90后,叙事和反叙事琐事缠身的我,很少有电影让我有写点感想的冲动了。
(我甚至不想称之为影评,因为我无法确保我所说的都是电影里面的内容)不好意思,我首先看的是《青春期2》,看后只是莞尔一笑,刺激和乐呵一下就行了,并没有太多的奢求。
似曾相识的套路:歌舞片模式,混搭略带点通俗的校园喜剧片(在美国,一般这类都是限级的)。
完全市场化的操作,实难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唯一让我惊讶的是,居然这样的影片可以通过审查。
顺便看完了《青春期》,几乎一口气的。
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昭示着导演想表达点什么。
故事触及到的是多处敏感话题,90后的少年少女任何在这个所谓的傻逼世界里存活,在黑暗、孤寂的天桥上,望着远处的闪闪灯光和呼啸而过的车流,给人一种跳下去的潜在冲动。
幸好,故事还没有这样悲催和绝望,因为设置了一个绝种的好男生——汪小菲,他使得这一切还不显得那么无趣。
可是,谁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
汪小菲是假的,程小雨也是假的,所有的都是一种出自表达的需要,和现实无关。
所看到的现实,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被表述过的真实。
可是,我们的确有所触动,这种感觉是真实的。
何为悲剧?
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一群少年少女,渐渐走向毁灭时,我们大概都有一种天性的怜悯和同情!
所以,主演中必定要有靓女,有玻璃式透明的眼神和脸庞,赵奕欢无疑符合这个风格(只是在电影里,装束过于浓艳,肉露得太多了)。
我们为何而动?
只为真情真爱。
所以,一个好的故事必然离不开讲述一段真情,而真爱无疑最具杀伤力。
所以,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爱情的成分。
我想,这部电影之所以感人,不在于它是否触及到社会的种种底面,而是讲述一个真爱的故事。
(尽管也很老套)诚心诚意讲述故事的人,一般能把故事讲述得感人。
汪小菲,一个条件极差(家庭普通,其貌不扬,胆小懦弱)的男生追逐一个极其遥远(家境优越,相貌靓丽,叛逆自我)的女孩,靠得是什么?
真爱,尽管略带点懵懂的。
可以陪去做人流,可以每天跟着她,可以每天给她送纸鹤,并且每天给她说几句温暖的话,这份坚持和承担,除了真爱,找不出其他的词来替代。
假得老套的故事,很是感到了我们,或者说我们被那种真诚而感动,原来爱一个人是可以到达这样的境界的,我们自愧不如。
我们也许学会了海誓山盟和卿卿我我,也学会了偶然浪漫和制造情趣,可是我们多了点油腔滑调和假不正经,如是真爱在现实难寻。
电影里有多处理我都不喜欢,可是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足够感人。
尽管离现实很远,但我愿意灵魂多几次受到这样的触动。
说了这么久,似乎还没有说到题目中来。
叙事,自然有一定的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背后必然是遮蔽。
遮蔽,就必然有反抗,反抗这种原有的叙事。
在这个90后多发事故的年代,90后必定成为一个被叙述的对象,尽管这种叙事的理由有多种。
我不反抗叙事,因为叙事是必然;我也不过多反抗这种叙事(尽管我也是90后),因为任何叙事都只是一种表述而已。
但我不满足于这种叙事,因为它显得太浅薄,而又把自己打扮得极大的深刻。
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反对电影《80后》的讲述,把原因过多归结于家庭不幸,单亲家亲,这是我最难以接受的地方。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如此浅薄,把所有的失足少年都归结为家庭不和谐和现实充满许多诱惑。
因为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讲述,仅仅是复述而已。
看看网络的影评就知道,反抗这种叙事的人不在少数。
在这批年轻的网络大军当中,大多数人是不能认同这种简单的逻辑的,甚至不少人认为电影有抹黑90后的嫌疑。
电影,出于表达的需要,适当的夸张无可厚非。
我也并不认为有必要抵制这样一部电影,我甚至认为它至少触及到了现实的一部分、某一面。
压抑的灰色调,太多夜晚的景,让人看后有一种沉重,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危机。
这里不想做太多学究的论述,只想说这个世界我们看不清,我们能触摸到的永远只是其冰山一角。
经常会想起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但看完这部影片却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本书——《童年的消逝》。
为何我们早熟、早恋、早早陷入痛烈,也许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童年正在消逝。
实际上童年是一个社会层面的概念,随着各自信息对于孩子的开放,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童年正在消逝。
“青春期”,这个激烈碰撞的年龄,远没有电影所讲述得那么残酷和夸张,但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我们的成人的触角正在迈向那里,而那里本身反抗着这种无知的迈进。
老一辈的人正在叙述90后的故事,而这个被叙述的群体却在反抗这种叙事。
这就是赵赵口中的文艺片么?
好一个怂男。。绝对不能要。崩溃。不要把90后描述的没智商一样。Fuck!!
这tmd还青春期,,,简直个饥渴期
-- 无感ing
赶上了国内的首映,淡淡的,但是还是不够我的味儿~
有些情绪..时过境迁之后就再难体会...
2008年11月5日,在人大八百人大教室看的,位置还蛮考前的
哎
唉,,,很一般
青春啊
青春里,你以为一切不可思议,不可解释的,长大后忽然就能明白,就看开了!
冲着女主的身材给了三分。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青春,不要随便给人贴上80、90后的标签。
从十几岁走过来的人会觉得相当熟悉,里面有些比较煽情多余的片段,不能算是好片子吧,印象最深的还是主题曲《爱像是昨天》,很喜欢这首歌。
校服一份 片名一分
经典 超赞!!!
这片没法看
装逼到了神的境界。我他妈都不好意思承认我看过这片子……还好是在线并快进的
电影2星,田原+1星。冲着田原看的。一开始是青春片,后来是言情片,后来变成了都市片,后来变成了恐怖,最后发现是文艺片。电影从那个奇怪的电话开始变得有趣,从讲鬼故事开始终于把剧情推上了高潮,但就在此时,电影突然就结束了……我超懵。
评分普遍不高么... 我觉得还好啊~
這就不像趙趙的范兒了。非常一般非常一般。單向街的碎石子,樹上的柿子有蟲子,站在不遠處夜裡的小宋寧。年少時總覺得自己會很不平凡,其實什麽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