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无忌是个很特殊的人物,是个为了电视剧过审并能够在央视一套播放,被大改但很隐晦地保留了内核的人物。
城中之城的主线是陶无忌和赵辉的成长与对决,剧版的陶无忌更像是样板戏里的人物,光伟正,出身干净,能力突出,正义感爆棚,最终靠自己的一腔热血独自挑战化身恶龙的赵辉,为深茂行赢回公正。
但从三个改动,能够看出剧版导演对于这个人物,是花了很多心思的第一,在剧版,陶无忌对程家元是好心帮助,同事感情自然产生,但在原著中,陶无忌是在看到程家元花钱请客大手大脚,还能跳出规则获得升职,主动接近的程家元,再逐步培养两人的同事感情。
原著中的陶无忌可没那么真善美,接近程家元的目的不言而喻,但这段在剧版完全被删除了。
第二,剧版陶无忌在柜台拉存款时,主动深入基层,给社区爷爷奶奶讲解金融知识,成功帮助爷爷奶奶避免被P2P公司诈骗,也拉到了大量的存款,完成了个人业绩,表现出色。
随后进入对公部,因衡慧公司贷后管理问题被发配去支农行动,再次通过个人努力和智慧,成功说服了农民通过贷款买入了大棚的设施,并因此获得了葡萄的丰收。
这两件事可以说是凸显陶无忌的个人能力最闪光的点,但在原著中,完全没有这两段剧情,不仅没有,而且陶无忌在进入对公部后,因为拉不到贷款,还经常被胡悦的朋友送来业绩(原著中胡悦暗恋陶无忌,邀请社会上的朋友帮助他)。
第三,剧版陶无忌虽然和胡悦有过简短的感情纠纷,但陶无忌和胡悦之间的感情非常干脆,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但原著中,陶无忌知道胡悦暗恋自己,胡悦也为陶无忌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比如上面提到的帮陶无忌做业绩,但陶无忌一方面和自己的女朋友甜甜蜜蜜,另一方面,又沉迷于和胡悦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难以自拔。
从上面的这些改动我们不难看出,原著的陶无忌缺点更明显,精明、自私、趋炎附势、喜欢耍小手段,但同时也更有血有肉。
但剧版为了平衡很多因素,陶无忌这个人物完全脸谱化,变成了拿着银枪的常山赵子龙,横冲直撞,铁面无私。
当然,导演并没有丢掉陶无忌的内核,第40集赵辉和陶无忌的最终舌战极其精彩,很多人可能会奇怪,赵辉明明已经准备自首,为什么还要说出那么一番刺激陶无忌的言语。
其实这段对话才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尤其是赵辉评价陶无忌的这句: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追求说教别人的快感,丢了女朋友;追求整倒别人,是自诩为无产阶级红脖子们一种变态的快感追求;一天天与天斗,与地斗,死命卷别人的思想是十年浩劫的遗物。
同是资本的打工人,基本操守应该是相互成全,相互扶持,否则就要物竞天择。
如果这种反人类罪行,要包装成对职业和信仰的崇高追求,那就是这片烂透腔土壤里生长出的最奇葩价值观。
题外话这可能是演员隆妮在“狂飙”后接的第一部片。
多年后她是否会记起当下这个时候她所饰演的三十岁。
银行工作者,两大主角,一位青年版,一位中年版。
类似平行时空的搬运与对照,将过去发生的事情融入到青年时代重新讲一遍,后面的发生故事是什么,不重要。
总体而言,信息量不大,人物关系不太复杂,只是为了复杂而复杂。
优点就不说了,说说缺点。
配角的形象没有立起来,正片的感受是主角的动机以及人物行为为何做是一板一眼的说好的模板,没有细节上的生动,没有突出角色真正的成长触动。
不过好在对于某些时刻银行从业中的细节还原程度,以及部分话语算是有些说出来了。
相关的信托、股票、证券等,在剧中过于专业化的词汇未有提起,更多讲起的是套路,是一环套一环,一圈套一圈的阴谋诡计和心底算计。
除此以外的所有内容都是针对在大城市而诞生的一部剧,总之这部剧的受众是属于小部分人群的,是给到那些就图演员以及其它爽感的动机而来。
值得看,却不值得长久追。
如今是四月,或许可用艾略特来说, 《荒原 》一起笔就写道 “四月最残忍 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 ”
陶无忌,你可以正直,但请你善良今天看完第34集,对于陶无忌这个角色,窝了一包火,真的是不吐不快我自己认为,在职场上,做人的最基本原则是:不主动捅人刀子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陶无忌在入职之初,为了追求进步也是削减了脑袋的,也因为种种机缘巧合认识了赵辉,正是由于赵辉的提携,他才能短时间内进步神速,赵辉对于他有知遇之恩。
今天,看到陶无忌拒绝了总行的调令,转而在银行资料库那么认真刻苦查帐的样子,我真的是cnm无数次:陶无忌,你那小镇做题家的韧劲儿,都用在这儿呢?
你那认真的样子,真令人不齿。
对于自己的师父,不求知恩图报,至少不要主动捅刀子,主动回避才是上策。
假话不说,真话不全说,职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
这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赵辉的问题,就算以后被其他审计人员查出来了,也不要被你陶无忌查出来。
其他人与赵辉毫无纠葛,查出来也算是公事公办。
但你陶无忌岂可不念知遇之恩,亲自上阵?
是的,不否认,赵辉是有问题,你大可以从法律法规甚至道德制高点来狠狠批判。
但试问,做到他那个位子上的人,有几个经得住陶无忌这样认真细致地查呢?
赵辉的师父戴行,也算是好人了,在本剧伊始,不也一样有违规行为吗?
想想他的那句,九正一邪。
再来看陶无忌,他难道就是始终如一的正直吗?
对于女友之前的违规行为,他半推半就,对于蒋芮的举荐,恐怕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
其余种种不多赘述。
屠龙少年,终成恶魔。
也许再过多年,待陶无忌上位,做的事情可能还不如赵辉光明磊落。
因为他,不善良。
而恰恰正是善良,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稀缺的东西。
网上的评论,对于陶无忌的评论可谓是一边倒,很多人表达了对其不爽的点。
对于我而言,我最在意的点是,他做了职场上那个捅刀子的人,而捅刀子的对象,是自己的师父。
在现实中的职场,这样的人,一旦被人看穿,会被厌恶和排斥。
但愿大家都不要遇见这样的同事。
陶无忌,你可以正直,但请你善良。
城中之城较比理想之城都是城之辈,节奏把握明显不足,虽然大咖云集,信托,银行,审计,还是有背景的银行二代,戏剧矛盾突出不明显,编剧明显对银行行业理解不深,作为一个银行工作16年的人,对贷前调查做成卧底戏码真不敢苟同,银行新人的业务指标压力无感,月底季度底的共振也没有体现出来,第一集还能坚持,234集进度条多次垮掉,希望后面能有惊喜。
你永远可以相信叔叔们的演技,这话在看完这剧前两集之后我更确信,就是真理。
可以说我现在的追剧动力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对赵辉、苗彻、苏见仁跟谢致远四人组的期待。
“你们四个,谢致远最会赚钱,但太过聪明,苏见仁看着不着调但真性情,赵辉最像老戴,苗彻最有格局” 剧里这段对于四人组的评价不仅精准,也是吸引我的四人组性格特征最直接的碰撞。
先说最像戴行的赵辉,专业能力过硬,重情重义,但又有英雄情节,文人风骨。
戴行兢兢业业了一辈子,赵辉也一直谨小慎微;嘉祥是戴行一手辅佐出来的实业集团,赵辉也手握富康大厦牵头行的实绩。
戴行出手保嘉祥是为不让国产实业在国外市场被分割殆尽;赵辉想要助他一臂之力,除了念在和戴行的师生情之外,同样是为了保住嘉祥。
两个人死守这个秘密,都是不愿把对方牵涉其中,助力过程丝毫不谋取私利,是为了成全自己的风骨与气节。
有能力又骄傲自信,但偏偏遇上生活一地鸡毛,大权在握,周围又有虎视眈眈的同学,他的前途命运,谁能不好奇!
于和伟老师跟这个角色的适配度就是一绝,完美诠释了“早亡的老婆,重病的女儿,破碎的他”,听到女儿说想要放弃治疗,去找妈妈的时候那个仿佛被抛弃的眼神,看得我心碎。
但这种破碎感并不是常态,大多数情况他都透着一股精英感,气场很强,攻击性也很强。
四人组私下聚餐时候面对谢致远跟苏见仁一次次旧事重提,一句“刚才不是谈了吗”轻描淡写但又态度坚决,我隔着屏幕都不敢出声,这就叫感染力。
再说最有格局的苗彻,这角色打眼一看就是铁好人牌,内心极其有原则也颇为有边界感,所以他能跟赵辉私交如此好我是意外的,证明赵辉身上一定有他颇为欣赏的点,毕竟这种能辞掉华尔街高薪到清水衙门当审计的人,精神上是有追求的。
戴行的违规操作,他跟赵辉不同的态度在我看就是预埋这两个人的矛盾,不知道后续会不会进一步加剧,还是挺期待如果赵辉真的被腐化,这位知己好友又将作何选择呢。
王骁在这里的表现是让我意外又不意外的,收掉了杨柯的痞帅,多了几分正气跟沧桑,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代言人。
在车上面对醉酒的赵辉他那个情绪稳定的劲儿别迷死我,对于苏见仁跟谢致远的表面熟悉内心无感的度拿捏得也很好。
用演技征服我,告诉我帅只是一种感觉。
后面如果他跟于和伟有剑拔弩张地对峙戏,我不敢想我得多快乐
谢致远跟苏见仁这俩就很像是对照组的感觉,同样身居高位,但苏见仁多了份有退路的松弛,谢致远更是没有后路的搏命;同样贪财逐利,苏见仁懂见好就收,谢致远则狠辣许多;同样是浪荡,苏见仁是花花公子中带着几分真心,谢致远则是把所有人当作可以利用的工具。
同学聚会散局后在车上那场戏,更是微妙,看着好像是苏见仁被谢致远捧着,但实际上是谢致远掌握主动权,如果他撤了,那苏见仁在这四人组里就更没有位置了。
冯嘉怡跟涂松岩老师把角色关系处理得很好,酒桌上互相配合,酒桌下利益交换,对于苏见仁性格中的喜感以及谢致远深层次的自卑也表现得很到位,很耐人寻味。
性格的碰撞之外四人之间在工作上的重叠与博弈也很带感。
赵辉算是苏见仁的领导,但同时赵辉又是苏见仁的情敌,俩人在单位互相依仗但又互相牵制;赵辉跟谢致远的业务重叠性很高,但操作空间跟灵活程度可大不相同,监管的力度也不一样,利用与被利用,猎物还是猎手,都很值得期待;苗彻则是最独特的那一个,职业要求的第三方视角,平等地审视每一个人,若即若离,可以成为任何一方进攻的武器,也可以彻能够为任何一方防守的盾牌。
总之,我现在就很期待这群叔叔们给我“玩心眼子”,白切黑切白,安排!
当年马云说了一句话如果银行不改变他就改变银行结果他被改变了银行没有变曾经一段时间还是有好的服务积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现在的银行还是牛逼开卡需要无犯罪证明取款要限制额度交易额度需要层层审批取钱要证明自己是自己银行,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贷款更难了关系核心关系银行信托中介虽然赵辉大哥地产大鳄在银行信托面前还是孙子到手的本金砍头息,手续费国企还是好得多流程合法追责不追责本质区别银行从业者也是难一边要绩效要利润要存款要贷款另外一面要审计要面对上司的信任与不信任从人到人精城中之城围城
看到26集,就想问一句:两个银行行长会喜欢这种装又没底蕴的女人吗……几句清晰的台词都做了,却开了玛丽苏光环。
故意走在狂飙里的金丝眼镜造型里,努力凹,走路歪歪扭扭,说话扭捏作态,既演不出风情万种,又根本接不住于和伟的戏。
白瞎了叔圈的好演技,还有那个怎么也讨厌不起来的苏见仁。
越往后越看到周琳那搔首弄姿的样子,就想快进。
能不能换些好的女性演员让我们洗洗眼睛啊,呼唤大嫂
又一部职场悬浮剧,槽点多多,简单说几句:1.10亿人民币,竟然想在美国股市力挽狂澜拯救某中资行业巨头(资金量太少);10亿人民币,贷款审批、资金离境如同儿戏。
2.男主(白宇帆)演技浮夸,演什么都是一脸愤世嫉俗、怀才不遇、桀骜不驯的样子,遇人便说行长租房的事(嘴巴不严),这样的人物形象一点城府都没有,什么想法都写在脸上,如何担当大任。
3.女主人设悬浮,普通家庭出身,行事作风却不食人间烟火一般,找工作怕被人利用、讲自尊(亲戚帮忙介绍工作,仿佛侮辱了自己的能力),受委屈就玻璃心,遇好事就莫名自信,最终难免黑化。
4.男主(于和伟)为女儿治病,1000万的房子急着出售只卖800万,作为银行行长,难道不知道做高房子评估值、贷款套现,避免降价出售的损失。
5.男主(于和伟)接连遭遇恩师去世、女儿缺钱治病、美女勾引、救命恩人融资、晋升失败等一系列事情。
同一时间段,戏剧冲突大量堆砌,显得非常不真实。
原创 止境里的回响 每日影视参悟 2024-04-12 22:51 天津
注:图片资料来自网络--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廉洁可辱赵辉应该有50了,中年丧妻,孩子又得了难治的病,虽然他贵为43层的行长,但他需要去一个工薪阶层的小馆子吃饭,当那个刚入行的徒弟问他这么大的领导怎么还到这里来吃饭,赵辉很认真的说这里有个牛肉做的很好吃,所以他总会来。
但是镜头之下我们也看到了,那桌子上就没有那么一道黄牛肉的菜。
没人会知道,这个业务高超,人格高尚,心存善念的行长,已经到了拮据的地步,为了给女儿治病,他需要把房子卖了,为了让女儿不至于受苦,还要把大量工资都投在租房上面。
赵辉爱惜羽毛,凡是与这个行长位置相关联一点的贪腐嫌疑都被他六亲不认地掐灭在刚露头的时刻。
他是欧阳老师的好学生,是戴行的好徒弟,有操守,有能力,他还廉洁。
廉洁是好词吗?
作为一个词,它是绝对好的。
但做为一个人,它可能是致命的。
因为廉洁,赵辉需要卖掉房子才能去国外做那个昂贵的手术,苏见仁、谢致远如果碰到这种事会难到卖房子吗?
笑话,这俩人一个在银行内搞钱,一个在银行外搞钱,即便是遇到了天大的难事,他们也会把沉重的开销转嫁给别人,怎么会落到卖房的地步?
那个买房的人兴冲冲地在赵辉的房子里乱走,一边唧唧呱呱的说着这里拆掉,那里改了,地板换了。
赵辉父女两人孤单地站在自己家里,却只能听任一群人进到家里口口声声要拆掉他们的家。
这个家是赵辉和李莹结婚后合力买的房,存有他们夫妻的大量回忆,还有赵蕊曾经欢乐过的童年。
为了治病,他们要忍受被抄家一样的感受。
廉洁可辱啊,赵行。
就在白天,赵辉被叫到行长办公室时,谈工作的同事还提前恭喜赵辉,要升职了。
这是众望所归,赵辉的贡献早就超过了一个小小支行行长所能提供的地位。
但上峰给他沏的咖啡还没喝,赵辉就已经感受到办公室里的尴尬。
等那个行长从工作寒暄里停顿了一小会儿之后,赵辉满心期待并且以为就是走个形式的升职,在行长双手交叉的沉默里,象流沙一样快速流失了。
一个叫李森的行政官员当了那个最关键的分行行长,他大声喊着赵辉的名字,用力地握手,那分明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压制,而殊少战友的亲密。
奇耻大辱啊,赵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
赵辉公正、努力、廉洁了半辈子,终于丧失了进步的余地,而且,用苏见仁的话说,这个新上来的李森不懂业务,又担心赵辉给他使绊子,所以肯定第一时间重手打压赵辉。
赵辉本人没有得罪李森,是李森知道自己德不配位所以才第一时间恨上了赵辉。
这真的是让人厌恶的人生,最恶心的安排,但赵辉,完全无力反抗。
承认吧,廉洁不是人生常态,贪腐、专权、谋私、钱色、尔虞我诈,这才特么是该死的人生。
辱没你之后,就是覆军杀将。
廉洁的人最害怕的不是斗争,而是侮辱。
侮辱了廉洁的将军,则将军必然心乱如麻,处置失当,进而进退失据,最终战死疆场。
谢致远埋下的那个周琳,可不就这时候来了吗?
在赵辉最无助的时候,让赵辉好像看到了亡妻的灵魂。
于和伟这里演绎得特别好,他看着周琳,喊着亡妻的名字,紧接着那些他经历过的侮辱、对孩子的心疼全化成酸热的泪,流了下来。
只有妻子能包容这个刚强自律的人,但她已经逝去多年。
--赵辉,卸去了银行行长的甲胄,就剩下一个可怜的中年男人。
让我一个退隐多年的人看了,唏嘘不已。
廉洁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是个可怜人。
-万一您看到这里了,请允许我感谢您的阅读。
白宇帆很适合陶无忌这个角色,把刚毕业学生的那种稚嫩紧张和对未来的期望表现得很好
陶无忌真的有一种小人得志的腌臜感。 一个穷逼凤凰男,靠违规,靠师父操作最终留在银行,然后左脚迈进审计部门,右脚就想把自己师父踹出来?另一边,又和自己的前女友说可以各自坚持自己的立场。女朋友不也在违法犯罪的边缘吗?屌丝算盘打得真的很6,一边想靠扳倒师父赢得政绩,一边又想包庇女友拥抱爱情。想得真的很美!
中生代这群人真全都是演技派,看他们演戏就感觉自己也是故事里的一员,好像真的自己也参与了整件事一样,代入感老强了
三剑客重修于好的剧情虽然理想化,但谁又不想每天上班赚窝囊费的时候,有几个能让自己开心的搭子呢
很难想象会有一部剧既好看又不好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典型代表
冲着于和伟跟着央1看的,此时第二集结束,听着片尾曲赶来评价。很好看,第一集节奏略慢,第二集一下子起来了,各种人物依次出场,人物特点和矛盾冲突依次展现在眼前。演员阵容太强大,很多老戏骨和演技派!据说于和伟是大反派,目前还未显现,但渐渐看见一些铺垫,那位跟过世前妻长得极像的人一定有问题。除了还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一些犯罪一些阴谋,还看到一些温暖,在第二集结尾处那位表妹戳着小姑娘的脑袋喊这着“戆囡囡”,杨子珊靠着门温暖地笑着,这一刻也跟着微笑起来,好温暖好动人。
爱情部分是不是有点多余???
在电视上碰到就看了。想着这个卡司,就算不多好看,起码不会踩雷吧,但编剧让我明白,还是轻率了。导演对整个故事的处理还是很成熟的,节奏啊气氛啊都很舒服。演员阵容也很强,很多客串也都是熟脸,结尾证监会工作人员还看到了甘小宁。配乐和画面气氛也都是match的。服化道不上不下,不出彩也没大错。就是这个编剧啊,真的是…莫名其妙。有一种想要落地又无法放弃狗血纠缠的感觉,苏见仁给赵辉送请柬那块简直给我笑死了😂 从二十七八集开始,看剧的心态就完全是,就想看看编剧还要搞些啥。
一直想说,白宇帆好强的后台,长得一般演技又木,却总能摊上大制作男主让知名演员给他做配,然后他就成为全片里最显眼的败笔。。。惊喜的是,这里他不是最大败笔了,因为最大败笔是编剧对金融业的臆想🤣
要不是最后几集,几股力逼着赵辉跳楼(最后又被陶无忌的白痴喊话救下)有点想打四星的。调子灰,人话多,官腔少,这在当下的国产剧里太少见了。大部分角色都有人性,有暗面,有进退两难,很多演员对戏好看有嚼头,很厉害。最后几集要是能再好些就好了,可惜。最后,和演员无关,我是真的非常讨厌陶无忌这样的人,拿人恩惠时心安理得,举正义大棒时杀伐决断,不伤自己。
想把陶无忌一拳打死,好烦
有些假大空的剧情,演员也拯救不了啊
白羽帆到底啥背景,总是感觉接不住戏,金融题材背景的架空故事,想说点正能量还是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特别夹杂隆妮的生硬感觉,坚持看到最后不容易,正能量的主旋律还是太重了,杨子珊演技过关,于和伟和冯嘉怡正常表现。
前脚是赵辉给新职员们做动员言辞铿锵有力,后脚是中层领导开会,勾心斗角想办法爆减kpi,这职场环境写得怪有代入感
一堆子银行那点破事 看了想吐
友情提示:前半段请跳过小两口腻歪,全程跳过隆妮,就还挺好看的。有一些雷点,但也有一些抓马一些戏不错。叔组飙戏还是很精彩的,我觉得王劲松那个资本家尤其好。特别表扬杨子姗和夏梦,很惊喜!人物方面沈婧和田晓慧写得非常好,脱粉回踩陶无忌有点工具人魅力不足,苗彻没有发挥空间,周琳彻底塌了,赵辉也沦为窝囊废,要不是于和伟演技撑着也flop差不多了,苏程父子喜剧担当挺好的,赵蕊人设极差,胡悦到后面写丢了
看似是银行的故事,却将真正的视角聚焦在了行业背后的人性和人情,当大树倒台人情冷暖接踵而来,被排挤的赵辉想要在洪流中守护住最后那一点真心,又何其容易?
编剧是会编的,让我看着赵辉一步步地走向堕落,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看这里面的于和伟总让人想起黎志田,估计又是个大反派养成记,就怕最后师徒反目白宇帆会接不住戏,看到蔡司令又开始操盘股市了,还是有点小激动
周琳这演技这台词功底 到底是怎么当上演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