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过动漫,纯粹作为家属陪同去电影院看了这一部。
日本拍热血少年运动竞技真是有一套的,跟耳熟能详的灌篮高手有些类似,但感受又不太一样。
想起之前的飞驰人生,其实讲述的也是这样人生中极致的热爱。
就是喜欢打排球,就是想打好球。
这样简单的想法甚至能够刺激到研磨这样淡定“冷漠”的少年为之动容。
什么是运动精神,为什么我们要运动,要体育竞技。
不是为了输赢,只是为了像他们这样真挚痛快地赛一场。
所有人拼尽了全力,无论结局如何都也已经无愧于心。
本文原载于杂志《环球银幕》 2024 年 6 月号。
已授权名作之壁吧视频组改编成视频节目。
视频版:凭啥代表新时代日本动画电影?
你爱上“小排球”的瞬间【壁家讲坛】_哔哩哔哩_bilibili
在日本电影市场,30 亿日元票房的电影就会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百亿票房则完全算得上顶流,疫情后竟然爆发了 9 部破百亿的日本本土电影,且全是动画,令整个影视行业震惊。
日本动画不再是处于边缘的亚文化,各行各业不得不重视动画 IP 的力量,它正在引领世界潮流。
本文以即将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百亿日元电影《排球少年!!
垃圾场决战》深入讨论——动画电影与角色文化共同创造的时代机遇。
百亿票房量产的时代今年5 月 1 日,上映 75 天的《排球少年!!
垃圾场决战》(下称《垃圾场》)突破百亿日元票房,这是疫情以来在日本第八部突破百亿票房的本土电影。
可能关注日本电影市场的外国人、亦或是只关注实拍电影的影迷会诧异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顶流动画 IP ,但对于身在现象局中的日本人来说,《垃圾场》的火热并不意外。
《垃圾场》是电视动画系列《排球少年!!
》(下文以《排球》称该作的电视系列,后文将保持用主标题来简称该系列的 IP,电影副标题作 IP 衍生电影的简称)的衍生续作,故事接着《排球》第四季的情节,前四季简略概括一下故事就是主角日向翔阳、影山飞雄等人所在的、位于宫城县的乌野高校的排球部,在经历了宫城县预选赛落败后重整旗鼓,在春季高中排球预选赛终于实现全国大赛出场的夙愿。
《垃圾场》则讲述了和东京都的音驹高校在全国大赛的一战。
音驹高校和乌野高校这两支队伍之前就已是知己知彼的对手,但只有在练习赛有过切磋、交流、学习。
这场“垃圾场决战”是两支队伍首次在全国级别的正式比赛交手,正因为过于知根知底才是最强大的对手。
以及,因为音驹在日语和“猫”是谐音词,猫和乌鸦的大战就像是垃圾场前的动物在打架,因而才有此名。
《排球》第一季播出于 2014 年,随后人气水涨船高,故事舞台虽远离东京,但却因作品被海内外粉丝多次“巡礼”,对刺激当地旅游经济起到不小作用。
这离不开制作公司 Production.I.G 的功劳,该公司除了《攻壳机动队》系列、《Blood》系列、《心理测量者》系列等这条科幻奇幻动画路线之外,10 年代开始积攒了丰富运动题材动画制作经验,先后制作了《黑子的篮球》《排球》《强风吹拂》《青之芦苇》等。
再加上《排球》的出品公司之一——日本最大型的娱乐公司东宝近年越来越重视动画业务。
2022 年,东宝发表了《长期展望 2032》,表示由于动画市场在过去十年增长了约 2.5 兆日元的规模,正式明确动画业务作为东宝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的长期战略(其他三大支柱为涵盖电影出品、发行及影像事业的电影事业;传统的剧场事业;提供稳定现金流的不动产事业。
),这个转变在同年开播的电视动画《间谍过家家》(东宝主要出品)得以体现,《咒术回战》系列还作为东宝招应届生的典型案例来宣传。
《排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日本媒体统计。
该时间节点并非上映时间节点,而是票房录入的年份,日本在 12 月之后上映的电影,票房会算入次年。
事实上在《垃圾场》宣布票房突破百亿的几天后,东宝的另一部顶流 IP 衍生电影《名侦探柯南 百万美元的五棱星》也宣布突破百亿票房,《名侦探柯南》系列虽已有 30 年历史,但近年转变策略后,已打造成唯一一个每年能稳定输出百亿左右票房的电影的顶流 IP 。
而且疫情后破百亿的 9 部全都是动画,其中七部都有东宝单独发行或参与发行(《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下称《EVA终》)由东宝、东映、Khara 联合发行;《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由东宝、索尼音乐子公司 Aniplex 联合发行),另外两部是由东映公司单独发行的《灌篮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航海王:红发歌姬》。
在 50 亿日元以上的区间更有《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等。
三大公司最后一家的松竹也发行了《机动战士高达SEED FREEDOM》,票房接近 50 亿,成为《高达》系列史上最卖座的电影。
就连美国出品制作、日本 IP 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也斩获 140 亿日元的票房。
无疑这是一个动画电影能在日本量产百亿票房的时代。
在图像角色文化生长的动漫画日本动漫画文化与角色文化息息相关。
战后开始崭露头角的漫画家手冢治虫除了创造最有代表性的角色阿童木之外,还有一套自己的角色明星系统,他先创作出几个在形象和性格上带有特色的人物,这些人物会出现在自己不同的作品里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好人有时是坏人,正如真人影视作品里的演员一样。
手冢的许多做法都奠定了日本动漫画未来的角色文化基础。
而现在,日本动漫画的角色经济更是前所未有的如火如荼,日本动画协会最新发布的《动画产业报告 2023》就提到,2022 年日本动画角色商品产业规模同比增长 0.9% 至 6693 亿日元,《宝可梦》《吉伊卡哇》《航海王》《汪汪队立大功》《间谍过家家》《名侦探柯南》等热门 IP 角色商品的销售最为突出。
以往东京国际电影节日本动画单元基本都以动画大师为展映主题,比如汤浅政明展、庵野秀明展、细田守展,但明察秋毫的动画评论家藤津亮太在他首次担任动画单元顾问的 2020 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策划了一个不一样的主题:“动画/特摄所描绘的角色”,他认为角色是让娱乐电影、流行 IP 长久持续的秘诀,扮演 007 、奥特曼的演员再怎么变,只要与时俱进,007、奥特曼依旧能长期存在。
另一位评论家大冢英志不仅对角色文化有深入研究,还参与过相关商业创作,和角川公司建立过一套“角色-世界观”为基础的媒体组合(Media Mix)资本运作模式,他举过一些典型案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日本儿童群体里曾流行一种叫“仙魔大战”零食商品,每个零食都附送了“仙魔大战”的角色贴纸,这导致儿童疯狂收集贴纸,零食好不好吃反而是不重要的。
“仙魔大战”不仅有角色,还自成一套世界观,衍生过动漫画等作品,大冢认为孩子们把这些角色贴纸放在一起时,孩子们会模糊地意识到一种“小叙事”的诞生,比如角色 A 和 B 的比赛,C 对 D 的背叛等。
大冢提过的另一个例子是现在流行的、带有动漫画风格插画的所谓“轻小说”实际上就是一种角色小说,故事不仅围绕着带有鲜明个性或美丽外貌的角色展开,而且“小说的某部分命中注定要作为角色商品来销售”,是角色经济的一种体现。
《仙魔大战》贴纸
《排球少年!!
》和《仙魔大战》联动合作商品动漫画研究者伊藤刚更是将日本动漫画的角色(キャラ)与传统剧作故事意义上、人格具有连贯性的角色(キャラクター)区分开来,前者是一种由线条组成的平面的符号性图像,这些线条构成的图像有着“宛如和人格一样”的存在感被人感知,他把前者能够在跨文本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的自由的现象称为“图像角色的自律化(キャラの自律化)”,图像角色的平面符号属性让传播变得更为容易,比如看到绿色的双马尾一眼能辨认出初音未来。
须川亚纪子认为改编自动漫画的“2.5 次元舞台剧”最能阐释这种图像角色“在多文本互译的环境中游离着、不均匀地扩散(間テクスト的に環境中に遊離し、偏在する)”的现象,2.5 次元舞台可分为五个层次的存在:1.单纯的演员的身体,2. 披着角色(キャラクター)外皮的演员,3. 作为现象的肉体,4. 作为符号的身体,5. 角色(キャラクター)本身。
她进一步指出 2.5 次元舞台剧没有平面的线画存在,却将观众他/她们所知晓的图像角色(キャラ)之图像所投射的东西、以作为人格的角色(キャラクター)被认知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上,原则上这和孩子们在家具或冰箱上贴阿童木的贴纸的行为是一样的,图像角色在跨媒介的扩散中包含着二次创作意义上的侧面。
《网球王子》音乐剧是某种意义上的现代 2.5 次元舞台剧“鼻祖”(首次全男性演员、首次改编少年漫画、首次以体育为题材的音乐剧) 说回《排球》,主角日向翔阳那鲜艳橙色的发色是最成功的设计之一,不仅在众多角色中异样突出,还和黑橙相间的队服一同奠定了作品视觉、视觉海报、周边商品整体印象,现在电影海报和一些物料很多都会看到一抹鲜艳的橙色,橙色就是这个角色及这个作品行走于各种媒介的“通行证”。
于是,与角色文化一同相辅相成的日本动画、及延长线上的动画电影自然和一般电影形成区别。
最有代表性的大概是吉卜力工作室在《龙猫》上映后开发的龙猫玩偶商品爆火,让票房并不算好的《龙猫》成为吉卜力最成功的作品,后来龙猫作为公司的 logo 也具备强大传播力。
“推”文化与动画电影动画电影的角色文化在新时代又有了新变化,那就是“推(推し)”文化的盛行。
“推”原本是粉丝对偶像进行应援的一种行为,但近年来扩散到各种领域,包括“二次元”的图像角色。
“推”在日本已是一种现象,去年的现象级动画《【我推的孩子】》、前几年芥川文学奖得奖作品《偶像失格》(原名“我推,燃烧”(推し、燃ゆ)),正是这个时代的注脚。
在以前,宅群体对图像角色表示爱意更多是以“萌”来表示,比如“我‘萌’上她了”。
京都女子大学教授正木大贵认为“萌”这个行为伴随一定的性意义,流行于男性宅群体;现在“萌”的时代已过去,并过渡到“推”的时代。
“推”不仅不限于真实存在的人物还是虚构角色,更不限于人,也可以是事物;“推”既是应援某个对象,又包括向他人推荐这个对象。
他认为“推”是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他者相互影响产生价值的行为。
“推”文化无缝潜入了电影这个从诞生初就伴随社交意义的媒介,再加上图像角色的传播强度、动漫画的角色文化产生了化学反应。
笔者认为现在的百亿票房电影中,具有魅力的角色在“推”文化的盛行中发挥着传播电影价值、直接助推票房的作用。
对此,笔者尝试建立了一个较为主观的疫情后高票房动画电影 T 型坐标轴:X 轴左端是较为私人的作者电影,右端是更通俗更拥抱大众的 IP 电影;Y 轴下端是故事、世界观消费,是必须存在的基底,上端是角色“推”文化在此基础上所发挥的作用大小。
首先,坐标上没有一个电影位于 X 轴的极端,再重视 IP 规划总体性的作品,比如《鬼灭之刃》《名侦探柯南》都有一个漫画原作者,只是这个作者已经成为整个资本运作的一员,作者之于作品的不可替代性相对不那么突出,更多的是作者参与其中的制作委员会和动画制作组发挥了一个整体的作用。
《鬼灭之刃》在这当中受众年龄层又最广,上至六十岁老人,下至幼儿,所以笔者把它放在了最右上角的位置。
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铃芽之旅》也绝非无 IP 印记,宫崎骏、吉卜力、新海诚就是一个 IP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国内宣发方阿里影业就同步打造了一个吉卜力为主题的沉浸式展览,和电影形成联动效果,新海诚之前在上海也搞过个人专题作品展,都足以证明作者的 IP 属性。
而且《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即使是一部私小说一样的电影,宫崎骏这个习惯为全民创作的导演在创作本作时也还是会考虑到观众的感受,而且本作在社交网络出现了不少角色相关的同人创作。
《EVA终》既有庵野秀明这个作者的私人印记,但《EVA》整个系列的角色商品运作已有二十多年,可称得上是老前辈,但因为这部作品是一个迟来的结局,是许多人久等的青春终幕,比起“推”角色更多的是期待角色后来怎么样了的故事,就像是一个超长的后日谈。
在本作主线故事已经完结的情况下,这个 IP 延续商业生命力方式便是将角色运营下去,这也是《EVA》在全球范围内和知名品牌联动合作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EVA》一开始其实是一个由多家公司共同承担责任的制作委员会制度下的多媒体资本运作产物,动画、漫画等商品基本同时面世,但在庵野秀明等人的执念下这部作品既保留了过于强烈的个人色彩却又引发了社会现象。
这和《鬼灭之刃》《名侦探柯南》完全相反,这两部作品一开始是一个漫画家创作出来的漫画,但发展成动画项目后变成了牵扯多个资方的大型项目,作者也可能会根据项目的整体战略进行创作,比如《名侦探柯南》的作者青山刚昌如今每年连载的漫画内容,都在明显配合当年的电影内容形成互文,漫画这个原作早已经是资本运作中的一环。
但庵野秀明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工作室 Khara,《EVA》的“新剧场版”系列由 Khara 独立出资,让该作变成了一部大型投资的作者电影。
和新海诚、宫崎骏、细田守的作品一样,一些头部的作者电影能以大制作的手绘动画来呈现,且兼顾作者性与商业性,乃日本动画电影的一大特色。
《名侦探柯南》电影系列自从 2018 年《零的执行人》开始转型,以前的《名侦探柯南》电影故事很多都可以当做高概念剧作,围绕摩天楼、空难、足球赛等这些概念写故事,《零的执行人》前所未有地围绕安室透这个角色展开,在该角色的魅力下《名侦探柯南》票房比前作暴涨快 30 亿日元,后来该 IP 大力发展角色商品,如今电影系列的票房通往百亿的阶梯,而且是唯一一个每年能稳定输出百亿左右票房的电影的顶流 IP。
《红发歌姬》和之前的《航海王》电影不一样,推出了全新角色——歌手乌塔,唱歌部分由当下日本最受 Z 世代欢迎的歌手之一 Ado 演绎,这个角色在 YouTube 作为虚拟主播(Vtuber)出道,在这些视频节目中,她以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介绍自己的身份、所在的世界,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演唱会”——此处她说的“演唱会”即是《红发歌姬》这部电影本身。
她还走出电影登上各大电视节目表演,让现实世界和电影世界形成联动。
《灌篮高手》位于坐标中心是因为它既是井上雄彦的作者电影,又不可忽视它本来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 IP 。
这片在东亚各国上映虽然做了很多情怀营销,而漫画也有一定历史,老版动画也成了一代经典,但这部电影在日本的宣传是绝口不提老版动画,更多地是希望老观众去除《灌篮高手》的固有印象,和新观众一起在白纸上构筑一部“新·灌篮高手”。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灌篮高手》《垃圾场》在故事上对作品文化的定性。
和《灌篮高手》一样,《垃圾场》也采用了“一部电影即一场比赛”的形式——只不过它的雏形应该是电视版第三季,整一季用了 10 集的篇幅聚焦乌野和白鸟泽的比赛。
《垃圾场》《灌篮高手》电影都对与比赛无关的情节进行或大或小的删减,沉浸比赛的狂欢与刺激中就是享受电影的方式。
再加上《排球》多次提出每一场比赛都是仅此一次,“垃圾场决战”更是重中之重的“仅此一次”。
作为电影这当中的有趣矛盾是:电影是可以重复观看的,但电影里进行的比赛是往前行进的“现在”。
无独有偶,《灌篮高手》电影里最后也着重引出樱木花道那句名台词:“老头子,你最光辉的时刻是何时?
是全日本时代吗?
而我呢……就是现在了!
”在导演井上雄彦对自己漫画大刀阔斧改编、主角也不再是樱木的情况下,樱木这句台词被原封不动地放在了电影高潮,可见其重要性。
电影里的比赛变成可重复体验的当下。
更重要的是观看电影的衍生行为,为自己推的角色创作同人作品,在创作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欢,这份喜欢又在社交网络上进一步地以现在进行的方式传播着。
在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灌篮高手》在后期票房走低时仍有排场,一些粉丝更是自发地组织了能够交换同人创作物的场次,细分到每个队伍、角色的专门场次,让该作的放映期远长于其他电影,笔者注意到在香港地区,《灌篮高手》甚至在影院放映了一年半。
相信《垃圾场》在内地的上映也会延续这种现象。
《垃圾场》除了日向这个绝对的第一主角之外,还花了很多笔墨在孤爪研磨这名超高人气的配角上——从影片开始以孤爪的视角展开故事便知电影的这条隐藏主线。
或许应该这么解释为什么少年漫画改编的动画能自发地出现“推”角色的社会现象:少年漫画的一大优势正是在于角色的魅力决定着作品的魅力,有配角的精彩描写才有主角的故事,角色就是故事本身。
日本媒体报道的中国《灌篮高手》角色粉观影专场在《你的名字。
》之后,日本动画电影一度出现了一批描写基于现实世界的青春、爱情、奇幻的作品,《鬼灭之刃》等作品的出现又把热潮扭转到另一个无法料想的角度,这几年的少年漫改电影绝非只是向市场妥协的产物,它们将作为一种无可忽视的力量深深影响动画的表现方式和日本动画的历史。
参考资料:1. 小新井涼,コナン&ハイキュー!!興収100億突破、今年も邦画史を塗り替え続ける劇場版アニメの勢い,Yahoo Japan! New,https://news.yahoo.co.jp/expert/articles/a1694f583d8bb9e9a33656253155a4f6807b1b9d ;2. 年糕,东宝成立百年新愿景——「TOHO VISION 2032」内容摘要,微博“@名作之壁吧_壁姐姐”,https://weibo.com/1955181241/LoqLenyqS ;3. 大冢英志,王晗译,世界与变异:叙事的再生产与消费,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4949797 ;4. 大冢英志,“Orcave 宅与哲学”译,何为角色小说?
,出自书籍《キャラクター小説作り方》序言,Medium,https://orcave.medium.com/%E5%A4%A7%E5%A1%9A%E8%8B%B1%E5%BF%97-%E4%BD%95%E8%AC%82%E8%A7%92%E8%89%B2%E5%B0%8F%E8%AA%AA-929c0a9ffb23 ;5. 藤津亮太,专访藤津亮太 in TIFF2020:《鬼灭之刃》缘何能够在日本大卖?
,微博“@活弁電影倶楽部”,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71640309612618 ;6. 正木大贵,「推し」の心理 ─推しと私の関係─,推し」の心理,Contemporary Society Bulletin, Kyoto Womenʼs University,http://repo.kyoto-wu.ac.jp/dspace/bitstream/11173/3643/1/0140_017_004.pdf ;7. 熊代亨,意外と知らない「推し」と「萌え」決定的な違い 情報革命でファンの在り方は大きく変わった,东洋经济,https://toyokeizai.net/articles/-/727834 ;8. 渡部宏树,平面と遊ぶ主体:アニメや漫画のキャラクター・イメージのトランスメディア的拡散,PubMed Central (PMC)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905127/ ;9. アニメ「呪術廻戦」に関わる 東宝社員の記録,东宝株式会社官方网站,https://www.saiyo-info.net/toho/jujutsukaisen/ ;10. 年糕,《动画产业报告 2023》全面解读,微博“@名作之壁吧_壁姐姐”,https://weibo.com/1955181241/NESzG4O3C 。
拓展延伸:1. 从三丽鸥到统治世界的Chiikawa!
日本吉祥物引领时代潮流的喜与悲(本人文案)从三丽鸥到统治世界的Chiikawa!
日本吉祥物引领时代潮流的喜与悲【学术趴×壁吧】_哔哩哔哩_bilibili 2. 20 年代启示录——《红发歌姬》所揭示的日本动画历史转折:https://zhuanlan.zhihu.com/p/594854836
完全地体验了一下中年人时隔10年没看原作再去看灌篮电影的感觉。
比赛规则还有细节都完全看不懂了,错失了很多理解,即使如此也也完全不妨碍看我得嘴角疯狂上扬。
应该说,哪怕是并不理解比赛规则和排球比赛的人也能看见令自己动容的地方。
在我眼里这完全就是研磨日向 Cp粉拍的电影啊,救命。
总感到虚无无聊的人间游戏的过程中,能有这样能够永远针锋相对,见招拆招,能够永远使自己感到有趣,能够永远将感到有趣的自己出乎意料地打趴在地上的对手和朋友。
真的好幸运啊,他们俩。
不过可惜的是去的影院的音响太差了,导致那几声特别有力量的长吼还有林友树的bgm人其实都并不怎么能好好地被感染到。
但即使在这种种debuff之下也看得很开心,属于是就算如今的眼光已经完全地改变了,喜好也改变了,但依旧能在其中看到许多当年熟悉的让我燃烧过的,感到了“珍重”感的模样。
以及现如今看,觉得《排球》最珍贵的是那种所有人都站在这个场上,所有人其实都拼了命地在为着那个打得更好的胜利的渴望,然后每个人却都是都为了这个胜利的渴望而紧紧地联系着。
紧紧地将自己的对手也往那个胜利的方向拖上去,与其说他们是比赛的敌人,更像他们都是排球同一条道上的志同道合之士。
在追求着排球的神明般通灵的能量的这条路上,与队友也与对手一起相互搀扶着前进着,哪怕自己的助力能够让敌人走得比自己更远,但是看到对方走得更远,看到对方因自己而激活了全部力量,反而开怀痛快地大笑,反而非常高兴如此。
真的是非常豁达,畅达的内核的力量。
是说研磨和日向,这对真的太香了,这对实在很有……在这么健全的排球动画里面,看上去很健全,但其实一点也不健全的美,分镜头真的看得浑身鸡皮疙瘩头皮发麻。
真的很有种两个疯子,缓缓地到激烈地缠绕了在一起的命运的感觉。
而且看这部的作画的时候,深深地感到了主要是在研磨和日向和黑尾三个人身上一种凛冽到艳丽的美感。
感觉画师像是怀着被他们身上所能达到的纯粹的、那种近乎爆发般的艳丽的所震触的心情,在描绘着他们的模样。
好喜欢那段,最初研磨说自己对排球一般般,没有兴趣时,他抬头看到日向纯粹到灼伤他,看到那眼神里的“无法理解”时慌张地移开了视线;以及最后日向在研磨终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可攻略游戏角色,而是彻彻底底地与自己互相碰撞厮杀之后,心甘情愿、也像认输一样地说出了那句真开心之后日向那声长吼。
太喜欢了。
我终于突破了那层层的浓雾与与无形的隔阂,终于与你扑了个满怀。
你终于没有把我当做可以随时抽离而game over的无趣游戏角色,我们终于在飓风中一起跳同一支舞了的感觉。
也像人和人之间,原本都感到像游戏一样,轨迹可循可揣摩般的、终究都隔阂着次元似的的交际,最终终于突破和撕毁了那层温淡的面纱,终于能热烈撞击彼此的感觉。
感觉黑尾是研磨的生命的热力的旅伴,他做了这条通路上之前所有的铺垫,他那么努力地做了这条通往他生命热量的路上所有的,帮助他做了所有的准备,而翔阳是最后那个信手点起了熊熊大火的人。
因为翔阳自己就是个着了火的人。
黑尾真的太好了,怎么会有黑尾这么好的人?
我看完了跟10年前一样还是在磕黑尾受。
一生想成为而永不能成为的人。
一场“只有一次”的比赛,就像生命一样。
只有一次,尽可能的去爆发出、去抓住当下自己内里深层处的热力和渴望吧。
还有,无论怎样,总之先从兴趣开始吧。
兴趣才是最好的指路人。
感觉研磨视角的日向真的,巨可爱,真的很有小鸟类那种娇俏的,活泼的,澄明柔软,纯洁得非人感的。
很让人想一把抓在手心里看他始料未及惊慌失措的感觉。
【日常部分】提前看到官博发的1000家影院特典分配规则我就心里暗暗感到不妙,最想要得到的特典漫画估计要靠抢的。
在我住的这个郊区附近毫无意外没有特典影院,周六下午又已经好不容易预约到了市区新开的美术馆,原本计划是早起坐两个小时地铁先去美术馆附近的电影院赶早场看电影领特典,下午再去逛美术馆,但周六早晨醒来就觉得身体不适,整天的计划都有泡汤的危险。
抓紧时间恢(躺)复(尸)到中午,有点不甘心,犹豫再三还是打起精神出门。
美术馆闭馆很早,所以修改计划先去逛展晚上再安排看电影。
看着出门时室外的烈日,我认认真真涂好防晒,进到美术馆逛到第二层向外极目远眺,临江的室外已是苍白一片的瓢泼大雨,蒸腾起的水雾像罩在了我的心上,燥热潮湿——啊,完蛋了,我的电影,我的特典。
终于还是决定定下心神先把这展逛完,临近闭馆时离场,雨势不见小,天空灰暗阴沉。
看看官博评论区三五个小时前没抢到特典的粉丝们气愤填膺的发言,我的心基本就凉得差不多了。
想一想,与其按计划直接去电影院扑个空,还是先打电话确认一下吧,如果真的特典都发完了,就没必要冒着雨绕路去特典影院了。
于是我给方圆5公里内的4个特典影院一一打了电话,最后一家也是最偏僻的一家告诉我:还有,不多,速来!
我愉快地坐上滴滴直奔那家电影院,在周六晚上六点半领到了这本特典漫画。
长久以来我给自己的宅找到的众多借口之一,就是我这个人的运气真的很差,屋子里的我就是一个反向薛定谔的猫,出门之前永远不知道会发生好事还是坏事,但只要我出门就一定会有倒霉的事发生。
虽然其中绝大部分不幸比较无关紧要,但每每引起的一点点波澜也总算是在心里不断加强着我这种执拗的认知。
所以在有不得不出门的理由之前,我宁愿宅在屋子里保持一种既不是幸运也不是不幸的量子纠缠态。
而今天这个出门的日子,除了状态不错在两个小时的地铁上读了80页《荒原狼》之外,总算发生了一些幸运的事情,这简直是特别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
成功领到漫画特典【电影部分】说回《排球少年》这个剧场版本身,其实和我看几季TV版动画的感受相同——想快进。
我完全不否认《排球少年》漫画是新世纪最成功的运动漫画之一,特别是相比于许许多多出现“烂尾”惨剧的大热漫画来说,《排球少年》漫画的结局甚至是一个超神的升华,是我无比喜欢,看一次哭一次的存在。
因为那恰好符合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需要在一个节点直面理想与现实的大相径庭。
年少时的梦想并不都能成为现实,绝大多数曾经胸怀壮志的我们会长大成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只有极少数拥有超人天资的佼佼者能够带着初心最终站到聚光灯下。
从功利的角度清算,曾经的汗水和胜败、奋斗和坚持对于长大成人后的我们都毫无意义。
但真的毫无意义吗?
我们从少年时光中收获到的最纯粹炽烈的友谊和热爱,将化作生活的激情,一生伴随我们。
到了动画化时,由IG制作的TV动画的制作水准甚至已经超出了“良心”的级别,动作戏扎实、分镜又经常有充满想象力的发挥,足以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级别。
但是,我是跳着看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运动竞技番无法回避的一个固有问题:重复。
现实当中排球比赛好看的原因是节奏快,技术动作爽快利落,防守进攻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充分展现速度和力量之美。
可是做到动画里,在比赛的一分上,又要讲解技战术、又要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又要展现进化和成长,而能给到的视角无非场上队员、对手、教练、观众席啦啦队、场外亲友,每次都要连切几个镜头展现各方反应,又不像漫画脱离连续时间维度一格足以,导致节奏拖得太慢。
一场比赛要细致做多少个回合?
怎么可能不重复,再加上多数比赛已经被漫画剧透了结果,时间久了我就没什么耐心了。
所以,我看排球TV动画的模式确实是日常为主,比赛挑精彩片段看,最后看个剧场版总集篇查缺补漏。
这些年小排球在国内同人圈的热度一直都很高,出于各种原因我一直不认为自己算是粉丝,出场人物方面也勉勉强强比较喜欢的也只有研磨(INTJ人懒散的共鸣),所以这次剧场版如果不是垃圾场之战并且已知加入了很多东京竹马的回忆杀,我可能都不会提起这么大的兴趣。
80多分钟的时长刚好满满当当塞进一个三局比赛,日常约等于没有,再加上其他队三三两两需要出来露个脸的高人气角色,能给插进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磨成长线我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重复的弊病没法避免,但也不是没有亮点。
研磨那个长长的主观镜头,真想截下来发给《挑战者》剧组看看。
镜头随着身位移动上下左右的调度,视角的宽与窄的切换,配上沉重的喘息和喃喃的心理独白,真的厉害。
总的来说吧,从去年的灌篮高手剧场版,到今年的间谍过家家和排球少年,我们终于能在内地电影院看到越来越多除了柯南和哆啦A梦之外的大热动漫剧场版了,官方谷子和特典机制与影院的结合也在随之做尝试,对相应受众(对,就是二次元)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特别是像排球少年这种路人基础一般主要还是粉丝向专供的剧场版,我还挺期待它最终的票房表现的。
看漫画的寻梦人日本少年漫画的主角往往拥有异于常人的精神状态坚信自己非池中之物,还有无限的精力去打磨自己的技能,一部漫画只会有一个天赋异禀的主角,和很多有一技之长的配角,现实中的我们被画进漫画里可能只能是背景里面目模糊的路人,喜欢看少年漫的路人不一定是想要成为主角,那毕竟还是太累了,但是一定是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想的人。
《排球少年》里最接近本人状态的角色大概是北信介关于《垃圾场之战》初识《排期少年》是想找和《强风吹拂》同类型的作品,很快被剧情的纯粹和人物的爽朗吸引,没有矫情到需要配角做太监去拉扯的皇帝主角,几乎全员脑子里只有排球,一切都只为了做好一件事情而努力的热血,是不拥有明确梦想的我所向往的乌托邦。
但是二刷《排球少年剧场版垃圾场之战》之后我发现,这部在3年前完结的漫画作品,在2024年能新增了600万册的销售量;即使没有连载的加持电影版却能登上日本动画电影历史票房第15名,排在《垃圾场》前面的是宫崎骏、星海诚、EVA、柯南、海贼和灌篮高手这种是凭着更普世的情绪牵动起越来越多的喜爱。
《垃圾场之战》选择从“局外人”孤爪研磨的视角讲述乌野队和音驹队的史诗级对决,说史诗级一点不夸张,毕竟这场比赛是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猫又教练和乌养教练自少年时代就立下的战书,横跨半个世纪后才终于得以实现的一战。
作为观众的投射乌野队擅长积极进攻,有日向和影山的闪电快攻加上同时多发位置差进攻,是一支让人难以招架的强敌;音驹则以严密的防守以及见缝插针式的多变进攻打入了全国赛的决战圈,如果电影或漫画讲述的只是一场为了输赢而进行的比赛,那能打动的估计多是渴望实现世俗对成功定义的卷王们,但普通人才是大多数,《垃圾场之战》或《排球少年》的感染力在于作者愿意着墨去塑造没有上场的后备,愿意告诉读者即使很爱排球的人最后也并不能成为职业球员而是卸甲归田做农民,站在场边观赛的人也是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排球少年》。
坐在电影院的我,感觉电影里投射的是那个吐槽着生活,勉强着自己配合同辈节奏去努力的我。
而我个人投射最深的角色,肯定是月岛萤和孤爪研磨,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练习排球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月岛想要实现哥哥没能成为球队正选的遗憾,研磨是受邻居小黑的花言巧语所“骗”开始练习排球,他俩的潜台词估计都是能赢最好但赢不了就是命,这种想法也最接近“认命”的我。
他俩冷眼旁观身边那群身上燃着排球魂的人,又像足了我对所谓工作狂实际不过是资本一次性工具人的嘲笑。
虽然内心抱有各种算计和蔑视,仍然被旁人半推半就地勉强着自己继续着排球的联系,打排球对日向来说是吃饭,是日常的一部分,像呼吸一样自然;对月岛和研磨而言更像普通人去跑步,即使是坚持跑步多年的人也很难说跑步是个多让人享受的过程,跑步最让人愉快的一刻是结束的时候,夏天忍耐酷暑或者摸黑早起,冬天抵挡寒风,大部分跑步者是在重复地勉强着自己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在另一场苦战里平时很少吐露心声的自由人西谷夕说,如今他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但小时候其实是个胆小鬼,爷爷为了改变他的性格会强迫他去做他“害怕”的事情。
爷爷问西谷,你知道“害怕”不好在哪儿吗?
还是小学生的西谷说,因为“害怕”没有男子气概吗?
爷爷说,不,是因为它太浪费了。
要是还没尝试就放弃,那不是太浪费了吗?
对于没有梦想的普通人而言,“害怕”会阻碍发现更多可能性,而不去勉强自己就无法看到坚持的结果,不喜欢太认真的月岛,害怕的是认真之后却换来像哥哥一样失望,那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打击;不喜欢累的研磨,害怕的是习惯智取的他,有一天也要依靠他并不具备的毅力去战胜对手;面对害怕克服害怕,或许再勉强自己一下,我们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
改编《垃圾场决赛》片尾的一句话,人生不是因为赢而活,也不要因为输而放弃。
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只是早晚,每个人都会输掉一场人生中的比赛,终究会有一天成为输家,可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比拼,像张悬唱的那句话,“是的,我有见过我的梦”,就足以让人明白活着真好。
“同伴"的勉励西谷夕的爷爷、研磨的黑尾和月岛萤的山口忠,勉强他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又续而勉励他们精进自己的技术,“同伴”是少年漫画的必备元素,只是没有想到这么一个陈旧的套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因为人与人之间被挤进了太多沉重的现实,“同伴”从现实的人身边消失,只能在创作的空间里复现。
遇见能勉励自己的人是一种幸运,去寻找勉励自己的人或事是一种能力,少年漫画、摇滚音乐和体育精神,每天由各种不一样的人继续积累着能成为别人养分的内容,当我们把自己的灵魂从像水泥一样逐渐将其封印的日常中挣脱,仍然可以找到淙淙清溪冲掉脑子里的现实尘埃。
超级好看啊!
好遗憾没有去电影院看,小排球真的好棒啊!
猫猫队打乌野队,铺垫了四季的垃圾场决战终于开始了!
第一局就输给了研磨的策略,仿佛预示着这场比赛不会轻松落幕。
第二局小太阳果然陷入了苦战,被接球封锁了助跑的 路线,无法发挥作用。
研磨以为,不能充分起跳的翔阳不会被影山托球,但kgym开网进攻了,他给翔阳托了一个高高的 球,小太阳的眼睛都亮闪闪的(kgym也终于成长为一个值得托付的好男人了,不是),困住翔阳的牢笼要被挣脱开,小 太阳带着他的翅膀高高起飞。
回想和音驹一路走来的日子,他们是老师,是朋友,也是对手。
如今在这一场没有退路的比赛里,少年们都拼劲最后一 丝力气,想打一场不会结束的比赛。
可比赛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刻,少年几乎脱力的跌坐在球场上,他终于完完全全沉浸 在打排球的快乐里,痛快到以往他最讨厌的疲惫和汗水都无暇顾及。
慢慢地,他像一只小猫,安静灵巧地坐在一角,抬 头望去,是他的好朋友展翅高飞的身影。
最后还想说一说研磨,他真的是看的很明白的人,他说,如果小黑只是单纯的社交狂,他就不会陪他打排球了。
是呀, 打动研磨的,不是小黑有多e,而是小黑真的理解尊重他,没有用世俗的条条框框勉强他,这才是感情羁绊的来源。
谁还敢说动画是“圈粉自嗨”的边缘亚文化,后新冠以来日本电影市场爆发的9部破百亿的本土电影,竟然全部都是动画片。
本片是电视卡通系列《排球少年!!
》的大电影,因为代表两只球队的吉祥物猫和乌鸦总是在垃圾场约架,故而得名。
整部电影即是两支高校排球队的首次交手,用一部电影讲述严谨还原了一场排球比赛,就像看了一场真实的球赛,除了全尺度、众方位、尽手段地让观众沉浸式享受体育赛事的刺激与狂欢,还大幅闪回和插播了电视剧中的前情后史,将粉丝拿捏得里面三酥。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成功是日本本格漫画的一次胜利回归。
本格是推理小说的一个概念,与之相对的是变格,本格忠于写实,变格则加入了更多超自然的元素,举例来说,同样是排球题材,本片是本格,而“晴空霹雳”与“幻影扣球”的《排球女将》就是变格。
相对于蹈空魔幻、天马行空的变格,本格需要更扎实的专业逻辑和知识架构,本片的原作者古馆春一从中学时就一直是排球副攻手,他将物理世界中体育的速度、技艺、美与排球人的运动精神、团队力量、心理成长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才让本片所有的超拔与凌厉都生了根,因为由来有自,所以力透纸背,观众才从物理的心里生发同理与敬佩。
最后一节直接切入主角的主观镜头,“物理”地将观众无缝拉入排球的世界,真实也真诚地教人感动。
(036)
这部电影是陪女儿看的。
她喜欢日漫和动漫,尤其是运动类的,还喜欢吃谷,买的谷子里相当一部分是『小排球』的。
这次剧场版首次引进国内,女儿自然要去看,我责无旁贷地陪着。
影片呈现的是漫画中人气极高的一场比赛——来自宫城县的乌野高中与来自东京都的音驹高中在全国春季高中排球赛的16进8赛段狭路相逢,一场硬仗不可避免。
乌野的代表动物是乌鸦,擅长进攻,音驹的代表动物是猫,防守坚实。
乌鸦与猫常在垃圾场中遭遇并展开搏斗,所以两所高中男子排球队的对决被称为『垃圾场决战』。
电影挺好看,日本的运动漫画和动漫品质值得信赖,画面、分镜、节奏都是上乘水平,人物性格也都鲜明可爱。
片中人物众多,时间所限影片没法把所有人物交代清楚,好在女儿向我做了简单介绍,我对主要的人物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
尽管是激烈的比赛,但影片没有过分渲染剑拔弩张的对抗,而是用相当大的篇幅来表现两队之间的相互肯定,还有人物之间的互动。
比如,乌野的副攻手日向翔阳和音驹的二传手孤爪研磨亦敌亦友的较量,音驹的队长黑尾铁朗对孤爪研磨的带动和鼓舞,黑尾铁朗对乌野的拦网手月岛萤的关注和赞许,这些互动让影片的竞争意味有所淡化,成长主题得到增强。
漫画的主人公日向翔阳在片中有充分的表现机会,不过本片的主人公其实是孤爪研磨。
影片着力表现了他在场上的沉默冷静,指挥若定,特别是从他一开始打排球只是因为朋友在玩,自己是无所谓的态度,到最后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体会到排球运动的快乐,这个成长路径使人物弧光非常饱满。
比赛的最后一球,镜头代入孤爪研磨的主观视角,让观众仿佛亲临比赛现场,成为全片最华彩的段落。
做的好有诚意,心路历程是1.对啊我也不喜欢运动一群人以身体为代价不让球落地如果不做成职业也赚不到钱有什么意思我很难理解此类体育项目有什么吸引力→2.呜呜好阳光好投入好靓丽好值得的青春人活着就是要追求比赛已经结束了还恍然不觉一起哭过笑过惺惺相惜拥抱在一起的瞬间啊。
1.研磨渴望激情又在激情游戏结束之后迅速失望,总是淡淡的,快乐的阈值超高,对他的性格非常有共鸣,也很羡慕他能去做。
2.好苦好累好不甘心,但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到同伴的帅气,就像人生一样苦中有乐。
3.老乌养教练在医院病床的电视机前伸出手的一幕真的想哭,小排球是真·哭片。
4.日本人拿乌鸦和小猫咪在垃圾场撕咬来比喻队伍性格,而我们总不想自降身份,弄出一堆空洞的龙虎狮。
5.声优的喘息又帅气又色气。
6.片尾曲好听。
7.浅浅磕到了几对。
8.第一视角镜头好棒。
跟一群真正的排球厨坐一起看排球剧场版也太快乐了吧,我的天特别是我左边是一对情侣嘛,我以为他们来过佛诞的,结果里面的妹子她真的是看得懂排球的,好开心,好有气氛。
而且让研磨燃起来这件事本来就是一件太厉害的事情了吧!!!
我的天,燃死我了,虽然说中间让小太阳发力那里可能有一点突兀吧,衔接得不是很好,但是就是一看到小阳笑起来的样子,笑起来去接那个很高的球,我真的是服了,我服了古馆春一老师了,你就是永远的神越看越觉得其实虽然说输赢肯定是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觉得垃圾场对决更关注的其实是他们两边是否都能够尽情享受比赛吧?
看到翔阳成长起来真的好开心。
他不只是一个吞食胜利的小怪物,他在逐渐扫清自己眼前的阻碍,用自己的手。
他已经默默在摘掉别人给他的那句评价“如果没有影山,你就没有任何价值”,他在给自己创造价值。
我真的好喜欢这一部剧场版,然后特别喜欢的一点就是,其实在内地的话,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影院都是这样,反正在内地的话,很多时候没有放到彩蛋,里面的灯就会亮起来。
但是这里不会,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好苦不会这样,反正开始放片尾了,灯都还是暗的,所以全场只有一个人走。
放到最后,果然有彩蛋,大家都是看完彩蛋再走的,真的太有氛围了吧!
而且排球你真的出息了,我说。
太强了,你是怎么想到用研磨的视角去打球这种天才的点子的?
我看这个世界最前沿的动画科技都出现在小排球剧场版里面了吧?
我真的服啦,我服啦包括人呼吸的时候他视角的晃动,还有视线移动的时候,场景的模糊。
哇我真的服,五体投地
不是电影
全片开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视点镜头当一部有着深厚积累的作品来到大银幕上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兼顾粉丝和路人的情绪,本片在后者的层面上并未做好,当然不止是缺少对人物关系与情绪的介绍,还有每段情绪极短的展开 可以说既没燃起来也没感动人
别卖cp了,我好崩溃啊
没氛围 但是周边很好看
对路人挺不友好的,这么一比较就凸现出《灌篮高手》的含金量了
观感介于前三季和第四季之间,最后的研磨视角镜头挺不错,但我心目中的最佳战斗还是第三季。
4.5/10 将十几集剧集的内容浓缩于一部剧场版之中, 却对内容不进行任何取舍, 导致整个故事彻底沦为一次幻灯片的拼接。 丢失主次的故事中, 不仅部分画面的作画显得过犹不及, 大部分人物也成为诱发观者回忆的工具人。 虽然采用一人称视角的片段提供了强大的戏剧张力, 但没有故事帮助铺垫情感, 这份张力最终也只能在片段中发挥极其有限的力量。
2024.6.10 vue 节奏好奇怪?我以为只是我看完灌了以后太习惯sport anime是灌那种节奏了,但出来之后问了一下一起看的几个人大家都觉得节奏很奇怪,在漫画里很climatic的闪回在电影里不知道为什么又cringe又打乱比赛节奏,漫画里好笑的细节电影里也变得奇怪,真的不应该只做90分钟的。。到底为什么一整场比赛只做了90分钟,而且为什么比赛场景都这么,碎片化,只有最后kenma视角的那一段体现了动画的优势
…… am i too old for this。比赛根本没有节奏可言我全程也没燃起来,看着一个个硬拗的亦敌亦友惺惺相惜摆造型爽朗大笑动物塑意象只觉得淡淡的尴尬……看到后面脑子里一直分神在想好后悔去年这个时候没在电影院里如果现在银幕上播的是tfsd该有多好。我也不想拉踩但是你排和灌真的没法比……tfsd是电影,这个充其量只是个粉丝向剧场版,还得是真的很粉丝才能努力enjoy的那种。观前非常期待的研磨pov也挺平的……让我心情波动了的有以下几点:1. kgym好池面 2. 们月山礼貌卖了,所有人都礼貌地卖了一下 3. 轻轻地变成研公。乌野这场是真没什么高光啊,喊了n次synchronized attack感觉把我仅剩的小排球粉丝滤镜也给攻击了。这下真的the end of an era了。
民族 非粉丝看个热闹,运动视角有点意思。
同样是聚焦一场比赛,《灌篮高手》电影版不仅最主要的宫城有完整的故事线,其他角色在比赛过程中都很高光,而且音乐、声效的运用很好,再看《排球少年》电影版,似乎对于没有看过剧版的观众来说还是有门槛,一些与剧版相连的亮点、笑点一闪而过,两个对手与朋友之间的联系还是不够强烈,角色成长也不够明显。比赛是热血好看的,但会期待它让排球看起来更有趣。
战术安排不合理,一传不到位,知道对面三人拦网还总给副攻(日向翔阳)就有点出戏了
没看过原作,仅凭这部剧场版来说,无甚惊喜。普普通通的剧集闪回,排球运动的热血,队员与对手间的纯粹情谊。玩滥了。
跟着排球的那段摄影分镜头真是绝了!运动题材真人向都来学习一下好么!!!故事脉络交代清楚,没有看过前四季的人也能很好的理解。
黑研月你们三个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第三局月回忆后面那段炸裂作画和研第一人称那段是谁画的 出来让我跪一下😇
感觉漫画作者搞大电影节奏都怪怪的。
开始的背景音效还是比较还原比赛氛围的。不过由于没看过原作,所以看比赛的各路路人甲乙丙丁都不认识
粉絲向電影,對普通觀眾不友好
粪作,差的不知道说什么,当然这种“全员天使”的作品走到后面都是这个结果。看似丰富实则扁平得各有特色的人物注定无法撑起多长的主线,在白鸟泽之后剧情就再无精彩的可能,所谓的垃圾场决战这个噱头可笑得让人发指,不过是廉价的卖腐硬凹出来的宿命感罢了。
没有主线,每个人都在打对方某个人,还有羁绊,很刻意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