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婆最近身体不太好,她打电话给在外地的我妈诉苦,却怎么都不肯我妈打电话给离她最近的舅舅,说“你通知你弟弟我就去死。
”外婆是个倔强的人,确实不太好相处,跟哪个子女同住都出问题,最后自己一个人住着,孤苦伶仃的,没人照顾,实在可怜。
我替她担心,也觉得外婆活得太拧巴了,既然内心渴望爱和关怀,身体也需要亲人的照顾,为什么又要因为“怕给别人添麻烦”、“怕别人嫌弃我这老外婆”之类的原因而和自己作对呢?
有时候坦然接受家人的关爱不是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吗?
以前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同去探望她,同住过一段时间。
我妈常被她气得说不出话来,跟我抱怨说:“她太古怪了。
希望我老了不会像她一样。
”可惜,基因是强大的。
当年我在准备考研的时候,突然听闻我妈出了车祸住院了,我要赶回去,我妈接电话硬是不肯,说我要是回去她就死给我看。
“死给你看”,我很无言,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很丑陋的表态,除了能对真正疼爱关心自己的亲友起到一点威胁、耍赖的作用,其实没有任何价值吧。
这电影讲的是一个返老还童的童话,也讲了很多:岁月和经历,梦想和现实,青春和责任。
我一点也不喜欢老了的吴末顺,刻薄,无礼,唠叨,溺爱儿子,挤兑媳妇,不是老了就自带这些讨厌的性格的。
是残酷的人生体验磨练了她,让她从一个稚气的少女转变成了泼辣豪放、粗线条、失去了性别外观的人。
剪着短发、干巴巴的身体,穿得男女不分,广场舞时间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无性别人。
她们用青春和美貌滋养了家庭和子女,放弃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我在职场上也看到这样的老年女人:一脸凶相,昏黄的眼睛空洞地等待命运的审判,“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的认命态度,对于小事又一惊一乍弄得很大件事一样,让人厌倦。
我简直要同意贾宝玉关于“未出嫁的女子是珍珠,老了的女人连珠子都不是,竟是鱼眼珠”的观点。
我们憎恶老人吗?
绝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老。
我们只是下意识地厌恶、逃避那些讨厌的性格:因为世故,失了天真;因为走过,失了期待。
吴末顺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少女,在街头举着花伞俏皮地唱歌的样子多可爱,和PD在一起的羞涩扭捏好动情,那个时刻的她当然是充满魅力的。
我们没办法阻止样貌身体的衰老,眼神和灵魂却可以修行得更可爱一点。
可爱这种特质,从来没有因为年龄而拒绝过谁啊。
讲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梦吧,也觉得还算好看,感觉要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青春照相馆真的是好棒的!
最后出现的金秀贤也真是好赞的,哈哈,顿时亮瞎了的感觉。
这也算是对老年人关注的一本片子吧,我觉得也是挺好的。
韩国能有很高的票房还在中国翻拍了,一定有一定的价值。
还不错吧就是女主真的没有那么美丽,各地却还是挺动听的,就是情歌感觉没有什么大的表情。
弟弟是真的帅的哟。
搞乐队的那个脸上画的是什么呀!
真是醉了。
哈哈。
好像自己有机会也可以重返二十岁就好了。
有趣
年岁多好,青春多好,一蚊积蓄足以快乐到,廉价吉他抒发我暴躁。
重获青春的老奶奶重拾当歌手的梦想,跟洗剪吹乐队所向披靡。
想疯狂就疯狂,可以彪悍追赶公交,豪气干云一掷千金,无关节疼痛,腰爱怎么样怎么扭,穿再老土的衣服,说再粗野的方言,唱再过时的歌,依然能够招惹一堆狂蜂乱蝶,上至高富帅PD,下至小鲜肉亲孙子。
这真真是最幸福的白日梦,但是,我终究会醒来,我,还是会坚定不移踏上同一条路,因为这样,我才可以是你母亲,你才可以是我儿子,老来才可以向外人炫耀你有多出色。
随着歌曲white butterfly,得以窥见老奶奶流逝的青春,为遗腹子劳苦一生,忽略追寻理想的心,放弃一段惦记一生的感情,不断地失去再失去,将所有不甘,化作亲昵的一句“小鳅儿”。
最后为了挽救濒死的孙子,老奶奶愿意青丝变华发。
推进手术室前,年轻的末顺凝望心动男人的侧颜,眼角含泪,再次得到失去。
不愿是那个现实版的洗剪吹孙子,偶间像长辈撒撒娇,卖卖乖,便心安理得当做尽孝,或是那个抱怨父母性格日益乖僻,在妻子前为难,计划送去养老院的儿子。
尽管如何待他,他们依然有求必应,用慈爱的目光纵容你一次又一次。
青春的诗总会老,时光来不及厚待的人,让我来。
明天母亲节, 买12支康乃馨,然后进行一次诚意的交谈,我要好好问问她,关于发夹背后的故事。
因为看了中国版的不禁再刷一次奇怪的她,不得不说中国版要学习的太多了,先学习下创新和电影名字的创意吧!
中国版的光看题目就知道要演什么了!
不想再比较,比较和改变是中国电影专业人士要考虑的,现在只单纯的聊聊奇怪的她,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
这个电影是几乎大家都看过了我才看到,评价高口碑好,带着期待的心情去看了一遍,过程笑中带泪,看完无限感慨,竟产生了惆怅的伤感,这就是电影的感染力强大的魔力吧!
让我不禁开始觉悟,要好好把握青春时光吧,毕竟青春易逝,时光不再,该疯狂时就疯狂吧!
不要有太多顾虑,不要被太繁杂的生活琐事所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有机会就释放本性,不要让自己老了时有的只是遗憾,毕竟时间不会倒流,过去就过去了!
同时,多抽时间关心陪伴父母吧,他们可能用了半辈子在儿女身上,自己却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年轻时光,让他们多旅游多享受吧,不要让自己后悔!
很想谈谈母亲,为了救差点死了的孩子,且在那个穷苦的时代,费尽心血终于把儿子养大养的白白胖胖。
婆媳关系,向来是几百甚至是几千年来都很难评判对错。
作为自己唯一的儿子,有了媳妇,当然会觉得有人跟她抢儿子,所以难免会对媳妇挑三拣四。
丈夫早早的战死沙场,年纪轻轻就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养大,也是很不容易。
电影开头是女人球类的比喻跟教授的论题《对老人的偏见》,短短2分钟就奠定了诙谐深刻的基调,整个看下来也不失所望,甚至是远超预期的酣畅淋漓。
老女人变成年轻的奥黛丽赫本,原有的刁钻泼辣被看成刁蛮任性清新脱俗;老男人变成都教授,一样的狂野摩托车,不一样的花痴小学妹。
所以对老人的偏见是容貌:老了就没有资本撒娇,没有资本唱歌,没有资本开飞车党的摩托车。
女人说:30岁就选择去死,这样永远不会老了。
女主也这么想,可她还有孩子。
容貌留不住就留不住,鞋子破了就破了,遭人厌弃的她依然是最成功的妈妈。
你们还真嫌弃老人当年的歌吗?
落伍俗气?
“到了洛城请给我寄一封信”, 洗剪吹孙子三人组目瞪口呆的表情似乎就在阐释着这个貌似无法横越的代沟。
——奶奶你那个眨眼飞吻是怎么回事啊喂!
偏见居然消弭于这个爱的飞吻,电影突然告诉我们这种老歌跟“重金属”的搭配也会令人啧啧称奇。
儿媳妇对婆婆没偏见你能信?
自己整日劳作,却要备受婆婆婆婆妈妈的教育。
婆婆养成了她崇拜的老公,在她面前底气十足,她却还忍受着子女教育的疲累。
但或许也只是因为一两次的批判式安慰,更因为最后子女的成功,婆媳二人也开始“臭味相投”。
还在偏见老年人恋爱吗?
怕财产被分割?
鄙视无知的老太给老爹带的都是过敏食品?
小姐给的,过敏食品还不得一样吃?
都教授都说了:“那叫男人的真情”。
(当然女主还是对男主有偏见,这种偏见又带有爱的属性。
偏见来源于她对大帅哥的亘古向往。。
)最后,我是今天母亲节看的。
一个人看,泪腺异常发达。
让妈妈重新年轻一次,重新选择一次,她还是会选择我的吧。
谢谢妈妈,祝所有妈妈永远美下去。
《奇怪的她》是2014年表现比较平淡的韩国电影市场中颇为出彩的一部喜剧电影。
除了青年演员沈恩敬的出色表演之外,本片也在韩国的多项电影奖中斩获殊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龙奖、百想艺术大赏以及大钟奖这三个韩国本土顶级奖项无一例外将《奇怪的她》放入了最佳剧本的提名名单中。
足以见得,哪怕是顶着被嚼烂的“重返青春”题材的帽子,这部喜剧之所以成为2014年韩国电影绕不开的坐标,奇幻架构下严丝合缝的电影叙事结构是其成功的最大原因。
回到过去的故事之前出现的重返青春电影,例如《重返17岁》,其电影关注的视点集中在如何应对中年危机下的人生疲态,缅怀那些懵懂青葱的岁月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思成为这类电影的主旋律。
包括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涌现的一大批青春电影,尽管没有套用奇幻思路,上演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穿越,但不管是《匆匆那年》,还是《同桌的你》几乎都在用或多或少的意淫,用镜头翻阅、美化、修饰过往的一幕幕。
这股怀旧之风下的隔靴搔痒,自然远不如返老还童来的直截了当。
同时,在扭曲的三观导向中,大部分“回到过去”的故事在一夜情或者人流堕胎中,荒腔走,反倒陷入了比《奇怪的她》更为魔幻的境地之中。
相比之下,《奇怪的她》荒诞的背景设定,以笑与泪的篇章,重新审视了当下老龄化社会里常常被主流文化所忽视的老年群体。
经营一家咖啡店的吴末顺,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家,这个脾气要强的老太太尽管平生有着最大的骄傲——一个在公立大学当教授的儿子,但实际生活中却不得不面对社交、家庭里性格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苦恼。
社交中要强的性格,让老太太无法融入到同龄人的话语世界,清苦岁月中磨砺练就了吴末顺坚韧的生活能力,同时也让其带有普通老年人所不具有的自负和骄傲。
在和朋友闹翻之后,家庭中的烦恼也接踵而至,叛逆的孙女和公事繁忙的儿子都无法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倾听者,在传统孝道精神压抑下积患成疾的儿媳妇,也在用无声的哀怨对抗她在家庭中强势的地位,而唯一和奶奶亲近的孙子潘智河却因为迷恋杀马特的金属摇滚,和吴末顺形成了巨大的沟通鸿沟。
在一次意外的用药事故后,儿媳妇住院治疗成为点燃整个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无意间听到家人商量着该不该送她去敬老院,让老太太彻底滑入了失落情绪的深渊。
影片唯一的奇幻设定随后出现,老太太误打误撞走入“青春照相馆”,本想在离世之前带着美丽,拍一张照片的她,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回到了二十岁的从前。
论语中有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这句话足可以在电影行进至此的时候作为最富有转折意味的脚注。
从不知所措的惊慌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吴末顺,尽管心态还停留在奶奶级别,但她开始慢慢接纳这个意外降临青春的身体,同时给自己重新起了一个带有指引意义的新名字——吴斗丽(奥黛丽赫本的音译),这也标志着从心所欲生活的开始。
影片此时真正进入冲突大爆发的喜剧快车道。
反差冲突在吴斗丽身上体现的喜剧因素,因为之前的情节铺陈得以放大。
年轻人的价值观、文化观因为吴斗丽的出现,原本在现实生活中平行的关系被打破,在是否要融入青春的犹豫心态中,我们看到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桥段。
如何让从前的自己合情合理的“消失”,成为吴斗丽面临的第一道关卡。
既不愿伤到儿孙的心,又希望可以开始新的人生,这股矛盾在电影中就变成了在遮遮掩掩中诞生的角色扮演游戏。
但迫于生活压力和新身份的无法释怀,阴差阳错之下,吴斗丽还是住进了一直爱慕她的老佣人家中。
全片的铺垫在这里结束,进入剧情全面发展的段落。
一曲绕梁三日的吟唱,既是呼应影片之前对于人物的设定,又是颇为关键的转折。
一时冲动下高歌的后果,让吴斗丽不得不同时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如何面对已然同龄的孙子;二是如何应对暗生情愫的追求者。
两条情绪冲突在歌曲的贯穿下,渐渐并为一条主线,让吴斗丽开始走上重拾旧梦的青春奋斗道路,从表面上看她是为了帮助孙子那个不切实际的歌唱梦想,实质上她自己对于追梦的念头已经悄然成形。
同时,“爱情”这个年轻人都无法回避的关键词,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她的脑海中,成为挥之不去的烦恼。
正是这种烦恼推动着电影,慢慢走向最终的青春抉择。
影片的高潮部分来自于吴斗丽逐渐崩塌的“谎言”,欲盖弥彰的身份成为整部戏中冲突的巅峰,面对不得不吐露身份的老伙伴,面对已然对自己有所怀疑的儿子,面对日益关系紧密的追求者,吴斗丽面前出现不可回避的选择题——留在当下还是回归从前。
为了给这个选择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推动外力。
韩国电影中惯用的套路就是绝症、车祸或者兄妹相认。
本片也不例外地在这种惰性思维下,让一场车祸倒逼主人公去做出最终的抉择。
天然匹配的三幕叙事结构建置、对抗和结局通常是一部电影标准化的三幕结构。
而重返青春类的电影则在题材上天然适应于这种看上去老套的标准电影叙事逻辑。
重返青春前的铺垫让人物以及人物关系在《奇怪的她》中自然流淌开去。
镁光灯闪过之后,仅仅用不到一分钟的奇幻剧情就让整部电影转折到意外青春的冲突对抗上来。
这个时候,电影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电影剧本本身叙事的功力,能否在第二幕中填入充分的冲突,成为功败垂成的关键。
《匆匆那年》这类跳跃式流水账的故事表达,看上去充满意识流的唯美画面,其实从根本上来讲,是导演在电影叙事能力上的“先天残疾”。
对比这类近年来充斥中国银幕的青春电影,无病呻吟的情愫和莫名其妙的痛苦在教室和手术室里不断做着单调乏味的折返跑。
过度引用的青春符号掺杂入更多的商业元素,让本就在“为赋新词强说愁”中扭捏作态的电影叙事变成分崩离析下导演自己私房日记本。
可想而知,在前戏混乱、找不到G点的拙劣叙事中,这部分电影兀自一人达到高潮,却无视了本应参与其中的观影受众。
这种找不到共鸣的故事,充其量只是电影自己为了配合商业目的而做出的叫床表演而已。
反观《奇怪的她》,故事冲突从积累的笑点,无一不是为了发酵最后击溃观众心理高坝的泪点。
正如沈恩敬在电影中反复长期的那首《Raindrop》:静静地下起了雨/好像在倾诉着回忆/就这样下着雨/让我想起了那一天/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呼唤/好似越来越近时间煮雨,难以抑制的情绪在音符的渲染下暗流汹涌。
兜兜转转的一个多小时里,疯疯癫癫之下的奇幻之旅,《奇怪的她》却依然能够转身击中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靶心,和好莱坞那套成熟的价值审美体系不同之处,韩国电影制作者不再提供廉价的好梦一日游,更多的把视角投向对于整个社会问题症结之处。
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那些还在课桌间翻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回忆,重新审视在这个匆忙奔跑丢下灵魂的社会里,被舆论、被自己忘记的父亲或母亲。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我只为了你活,那么我老时,你会只为了我吗?
她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干干净净的,是那种很薄的纱。
不知道已经洗了多少次,丝的排列都不细密了,弯弯曲曲,稀稀疏疏。
可是靠近了,能闻到肥皂的香气。
她眼睛大大的,亮亮的,带着羞涩,抿着嘴,下巴紧紧的往后收,眼睛试探搬地往上看。
她怀里紧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的头发乌黑,和抱着他的女人的头发一样好看。
衬着裹婴儿的白布,她的手,显得更白。
她皮肤很嫩,可是又给人感觉有点干。
她皮肤白皙,整个像一个白雪公主,可是眼角又透着细纹。
她皮肤紧致,是个少女的脸庞,可是眼里的紧张与不安,又像极了小孩的妈妈。
她20出头,生命里只有她手中的婴孩。
她的丈夫在她还身怀有孕的时候,就战死沙场。
这个苦命的女人,新婚燕尔还没有享受多久,就经历丧夫之痛,变成了单亲妈妈。
从此,她劳作,休息,睡觉都带着她的儿子。
这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和使命。
她只吃剩菜,烂菜,她不停的洗衣打扫,捡破烂。
她不眠不休的守着儿子,把他健康平安的抚养长大是她唯一的动力。
她似乎没有20岁,就变成了30岁,40岁,50岁。
除了那张照片,谁也不曾记得她20岁的样子,甚至连她自己都忘了。
母亲可以为了子女奉献一切,不管是20岁的母亲,还是70岁的母亲。
可是在没有丈夫可以依靠的情况下,母亲这个角色就变得更艰难,而且无助。
在她的儿子没有成家之前,他们两个相依为命,母亲也是他的唯一。
可是孩子成家之后,母亲就不再是儿子心中的唯一,他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这位母亲得到的关怀势必会减少,想起她用年轻,用生命竟换回这样的晚年,她会觉得失落。
因此,她变得越来越霸道,依靠不停地炫耀子儿,孙子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慢慢地,她变成了另儿子感到负担,儿媳感到压抑,孙女觉得厌烦的奶奶。
家中,只有他玩摇滚的孙子反对将他送进养老院。
让人喜欢的年轻,惹人厌恶的年迈我突然想起了,NB的一个广告。
女孩是一个造型师,她想让她的男朋友爱她的灵魂,为了考验和证明,每次他们出去约会的时候,她都易装。
前几次,他的男朋友都能毅然的和她牵手,并和她公众场合约会。
她变过职业女性,小清新,甚至是女扮男装,到老头,到乞丐。
最后这个女孩化妆成老了一个太太,满脸皱纹,还拄着拐杖,并让她的男朋友和她牵手,和她说笑。
这个男孩终于忍不住了,说她是疯子。
而她说虽然变了样子,可是我还是我啊。
末顺老太太的性格没有变,还是那个霸道,说话声音大,直接,多事的人。
可是突然变回了20岁的外貌,她不仅没有再惹人厌恶,反而大家都觉得她可爱,特别,她还得到了一个英俊男孩的倾慕。
显然她的性格给人的感觉,由于样貌的变化,得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既然性格没有变化,那就说明,她的可爱取决于她的年轻漂亮。
同样的事情,因为年轻,所以别人觉得你特别;但是如果你老了,你的特别就会招到所有人的厌恶。
因此她享受这个奇幻的机会,回到20岁,她也完成了当时20岁的歌手梦。
年轻,可以抵消一切缺点;而年迈也可以掩盖一切可爱。
你喜欢的是我的外表,那么你还记得外表下藏着的真实的我吗?
当末顺变回了老太太,她无意间看到了那个令他动心的男孩。
她的表情我无法忘记,眼神之中闪烁的是,少女的眸。
那个蓝色钻的发卡,是男孩送给她的。
20岁的她因为这个发卡,整个人都闪耀了起来。
可是此时,她却不再是亮眼的星星。
花白的头发上的蓝钻发卡,显得那么暗淡,那么不合时宜。
她远远的望着那个令他心动的男孩,而男孩却只是一眼带过了。
如果,他们再能有机会相处,那个男孩能从言谈举止中,认出那个爱唱歌的吴末顺吗?
70岁的人,会再心动吗?
70岁的灵魂,有20岁的样子,她的心就依旧可以年轻。
可是70岁的灵魂,70岁的皮囊,那么她的心也失去了年轻的机会和动力。
是不是我们从来没有老,只是身体局限了我们。
可是如果我们无视身体的局限,70岁的末顺,天天歌舞升平,对20岁的男孩表达爱意,我想任何人都会觉得可耻吧。
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可是如果仅仅是因为末顺的心,没有她身体老的那么快呢?
爱情的心动,真的只是年轻人的专利。
你眼中的我,永远是美丽的这个电影中,母子情是一条主线。
另一条就是爱情。
说来奇怪,一个70岁的老人,当他回想起他年轻到现在依然爱慕守护的末顺太太,他的眼中的温柔,就是一个小伙子的害羞。
不论末顺是哪样的面貌,他都不离不弃,不会疏远也不会背弃。
他说,他是美丽的,即使70岁的她,他也依然觉得是美丽的,每每看到她,他也都记得她20岁的样子。
因此他第一个发现了,末顺小姐和老太太末顺之间的关系。
虽然他知道了,让末顺变回来的方法。
他却说:“年轻多好啊,你为什么要来?
你应该为自己活一次,你不是也找到了心动的人了吗?
” 说着这样的话,即使对面是一个长相20岁的姑娘,他也让我觉得是在和一个老情人的对话。
他为了配合末顺,还学着像一个年轻人那样骑机车,玩刺激的游戏和拼命的运动。
最后末顺老太太回归了,而这个老人却意外的找到了那个神秘的照相馆,变回了20岁的样子。
因此令人看来鸡皮疙瘩一地,但当你理解之后,却又觉得温馨的一幕就来了:一个20岁的小伙子,带着70岁的末顺骑机车。
20岁的他,给70岁的她送了一支玫瑰花,70的她上了他的摩托车,高喊:“哎呀,老朴!”即使重新年轻过,我依然不后悔我的人生,因为我是你的妈妈。
一次意外的受伤,末顺知道了变老的方法-只要身上的血外流。
孙子的意外车祸,家中只有身为奶奶的她有合适的血源。
面对孙子的生命,儿子的担心,年轻的岁月重活一次,一次为了自己的人生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她没有迟疑。
“你记得一个叫小揪儿的孩子吗?
一次他生病了,他的妈妈就哄着他,叫他小揪儿,她说:“我儿子的命我来救,一定要揪住生命,活下去。
“ 您以后不要吃剩菜了,为了自己活吧,我的儿子我来救。
”这个年轻的女孩儿,看着她已步入中年的儿子,像老年人一样的哭泣。
摩挲着儿子的脸:”给我再一次的机会,我也还愿做你的妈妈,我不后悔。
“从手术台里出来的,是满脸皱纹,皮肤松弛的她,和她苏醒的孙子。
我们就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最无私而饱满的爱,因此我们学会了爱;而我们却把这份爱,最大限度的回馈到自己子女的身上。
渐渐地,就有个这样一个轮回的模式:从父母那里收获,长大了,再无限的给自己的子女。
父母永远得不到子女等值的回馈。
或许想着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就可以平衡掉,我们从子女那里缺少的吧。
经得住岁月的,不是容貌,而是历久弥珍的善良和坚强的个性。
而真正的爱情,也不是在最初的携手与心动,而是在最后的相濡以沫和与子偕老。
我们都不会有绝对完美的人生,但是我们会有圆满的人生。
你代替我完成了我的梦想,我一样感同身受!
看了别人的评价,满心期待。
结果还是感觉做作。
也许已经过了看韩剧的年纪了,觉得豆瓣对于韩国电影也有些偏袒。
这部电影真的不觉得有这么高的分数。
大部分都是这个套路,从头到尾没有一个画面,或者情节让我觉得有新意。。。
过了这么多年,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密阳》。
对于韩国电影果真是再没有什么期待了。
之前的《狼族少年》也是,难道我外孙缺血,我就不能想想其他的方法给他找血。
就一定会放弃自己的青春。
好吧,我想说我绝对是不会的。
韩剧女生的永远感觉有些做作。
从老到小,都在谈恋爱,搞暧昧。
难道真的我生活在外星吗?
自己周围为什么没有那么的爱情发生呢!
老末顺说话满嘴跑刺,儿子是大学教授却成天穿着破了洞的鞋也不舍得花钱买新的,她看不惯玉子抹着厚厚的粉饼招摇过市炫耀自己要去美国看儿子,但在要被送到疗养院时却没说一句怨言,她将自己的一辈子都献给了这个家。
末顺一辈子也没过上梦想中的日子,她想唱歌,却早早结婚有了孩子;她想有个陪她一辈子的人,可老公却在结婚一年后死了。
只有一个人的她要拉扯大体弱多病的儿子。
为了让儿子活下去,她吃别人剩的饭,吃馊掉的海鲜,甚至昧着良心去偷别人家的汤料。
终于,把儿子培养成优秀的大学教授了,末顺也老了。
好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处处为她着想的老朴。
俩人认识了一辈子,末顺却不知道他对桃子过敏。
而傻傻的老朴每次都把她送来的桃子吃光。
末顺是老朴心中的梦。
年轻时他没法阻止她私奔,但老了他一定要陪在她身边。
末顺失踪他比谁都着急,末顺变身后遇见了心动的男人,他也默默祝福。
其实在水上乐园的时候就能看出来谁更适合去爱,老朴将末顺护在怀中,PD只是在水中把她捞上来而已。
一个保护她不受伤害,一个在她受伤后将她救起。
女人通常会觉得将自己救出苦海的人是真爱,是踩着七彩祥云的英雄。
可七彩祥云终究是一场梦,PD虽满足了末顺对男人的幻想,却不是那个老了能送她假牙,成天末顺小姐长,末顺小姐短,处处为她着想,能陪着她直到死去的人。
每个女人生命中都会出现一个PD这样的人,他让你心动,温柔阳光 ,高大安稳。
他只来过一阵子 ,她却记了一辈子。
电影让不太好的末顺的人生来了一次回光返照,成了主唱,谈了恋爱,找回了丢失的青春 。
可她终究还是一个母亲,是孩子们的奶奶,孙子有难,她又付出了青春救了这个家,一夜变老。
青春梦醒了,回归现实。
末顺奶奶还有朴爷爷爱着,还有一家四口人陪着,让人觉得老了也还不赖。
(第一次写影评,你们不要骂我!!!
(┬_┬))
返老还童。
我笑点还是太高了。。。
教授惊喜太大
结尾教授客串 青春照相馆 谁不想做一场返老还童之梦呢?分数虚高,有点催眠
看好多人推荐就找来看了。。看了3天才看完。。。实在是看不下去,笑点密集在哪里啊。。是我不懂韩国文化吗……
哭成傻逼了。。。母亲,还有父亲,好伟大。
最後的發卡就像千尋回到現實世界時頭繩的閃光 神說要有光 於是就有了少女心
很好看!!!最后有教授!!!
女主挺可爱的,就是用力讲韩语的神态丑爆,棒国妈宝男太重口这样也能找出萌点
人物关系扎实,脉络发展恰到好处
歌曲是亮点,女主还真是耐看型
老奶奶的穿越剧 最后结局教授好帅!
...从头猜到结尾,这种二逼剧情为什么能得这么高的分
除了中間那段,戴隱形不敢哭,從頭笑到尾。最後一幕,摘下安全帽,全場:woooooooooooooooow!! 今天不劇透了⋯
罗文姬女士变年轻以后就看不下去了
3星半。成东日的演技实在让我大失所望,最后那场劝母离去的段子演好了绝对可以角逐各大奖好吗,可他真是妥妥的演砸了。最后都教授那里只能说剧组太有先见之明了。
周围推荐值太高,导致期望值太高,最后失望度也不低
女主角这么年轻,大有前途
有趣 后劲不足
【C+】太多根本没必要纯为博人眼球的废戏,比如那段大闹咖啡馆,太低级的刺激观众的手段,与故事整体全无关联。全片都散发着一种微电影的质感不喜,但前半段还能让我感到新奇有趣,后半段摇身变为肥皂剧,纯爱奶孙恋简直让我浑身不自在。依然是标准的廉价棒子商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