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根据1993年岩井俊二执导的同名单元剧改编的日本动画电影《烟花》(全名为:升空的焰火,从下面看?
还是从侧面看?
)在大陆院线正式公映。
同一天的上午,北京市召开会议修改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确定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这或许只是一个巧合,但电影和现实的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有趣。
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三色幼儿园事件和清理DD人*口的风波以后,北京市民还得思考一个新问题:烟花到底能在哪看?
在五环外放实体的烟花,还是去电影院看烟花的影像?
去电影院看吧,经济实惠还环保。
但新的问题又浮现出来,由新房昭之导演的动画版《烟花》之前在日本上映时就口碑、票房暴死,国内影迷经常参考的豆瓣电影评分又只有区区5分出头,那么,大众评价这么差的电影还值得掏出票钱、花费时间去看吗?
于我而言,我去看的理由很简单:喜欢原作,喜欢编剧大根仁,喜欢为女主角配音的广濑丝丝,喜欢渡边明夫的人设和神前晓的音乐,还喜欢主题歌《打上花火》。
这基本就是我无论如何想亲自去影院看《烟花》的全部原因。
何况观影体验是私人化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情况并不鲜见。
在姜文的《让子弹飞》大获商业成功之前,他的《太阳照常升起》在豆瓣曾经只有不到7分,而那时我却认为《太阳照常升起》是最佳国产电影之一,现在它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受到更多影迷的喜爱。
当然,我说这话并非是想说动画版《烟花》同样是部被轻视的神作,而是在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通常的观影感受又被颠覆了一次,这可能是因为好,也可能是因为烂,但总需要时间消化,甚至值得看上第二遍再分析。
我见到很多人看完这部作品都是简单写个差评了事,认真去解读的还太少,因此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重新梳理一下关于影片的几个重要问题。
(以下涉及大量剧透,建议观看过影片后再阅读)1.《烟花》和《你的名字》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烟花》和《你的名字》这两部电影最早被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一个人——川村元气,他既是《你的名字》的幕后推手,又是动画版《烟花》的项目启动人。
《你的名字》去年在日本和中国都创下了现象级的票房奇迹,而川村元气和《你的名字》制作公司东宝的再联手,青春奇幻恋爱故事的再书写,又表明了动画版《烟花》自项目启动开始,就是朝着《你的名字》的方向去的。
无论是在日本的官方宣传,还是在国内的宣传中(《你的名字》和《烟花》都由光线引进和宣发),都将《烟花》和《你的名字》牢牢绑定在一起。
最后,被吊高期望的观众大跌眼镜,强行绑定宣传的商业行为也令不少人感到嫌恶。
我原先也以为,《烟花》和《你的名字》之间,除了营销策略的绑定,没有更多关联。
但看完《烟花》的正片以后,我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奋不顾身的少男少女,唯美清新的爱情,关于记忆和穿越的故事,为《烟花》勾勒出了和《你的名字》相似的面貌。
而且同样加入了“冥冥中自有天意”的设定,只不过左右命运的道具从《你的名字》里的“陨石、红绳、口嚼酒”变成了《烟花》中的“如果珠”。
两部影片呈现了本质相似的浪漫童话般的爱情,在《你的名字》里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落下的陨石会选中立花泷和宫水三叶,在《烟花》里我们同样不了解“如果珠”怎会刚好出现在菜津奈脚边并被拾起,观众只有直接接受这个设定才能进入到那空中楼阁般的爱情故事。
另外,在《烟花》原作中,主角们都是小学生,在动画版里被改为初中生,这种中学生恋爱也自然更靠近《你的名字》。
可以说,尽管两部电影给人的观感大不相同,但在诸多层面,动画版《烟花》和《你的名字》确实有相似点,而且应该是《烟花》在项目启动之时就被有意如此操作的。
2.动画版《烟花》真的是部几无是处的改编作吗?
岩井俊二的原作《烟花》在影迷圈里广受好评。
动画版作为改编作,自然面临着改编优劣的问题,背负着原作粉丝的期待。
但动画版《烟花》也许并不适合带着对原作先入为主的印象去观看,至少我作为一个看过原作不下3遍的观众来说,动画版的改编让我连连吃惊。
首先是动画版和原作情节基本相同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从影片开始到菜津奈和典道一起去到火车站台。
这段虽然补充了一些原作没有的细节,比如对典道、菜津奈、祐介三人家庭的正面描写,但都在一个可以预见的范围内。
问题是这部分动画版的感染力远不及真人版原作,原作的处理更为鲜活。
例如,原作中调皮的主角基友直接上手偷摸了女老师的胸部,但在动画版里则变成了课堂上的性骚扰起哄和课下的工口讨论,少年对年上的懵懂情感到这变成了一种绅士死宅的趣味。
又比如说,典道因为祐介放了菜津奈鸽子而气愤地对这位好基友使出了一记“友情破颜拳”,原作中这拳可是一个镜头下来让你看到的,可动画版却在拳将出未出之时切换到祐介身后看到祐介倒地,观众无法看清典道确实给了祐介一拳。
原作中那一拳打在了观众的心里,可动画版却没有了。
细节的表现上不及原作精到,作画崩坏又比较多,动画版在这部分可以说没怎么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也讨好不了原作粉。
原作的片长只有50分钟,而动画版却有足足一个半小时,因此改编的重点不在于改写或重组原先的故事,而必然要求加入崭新的合理的情节。
事实上,动画版后半部分的改编大胆又奇特。
岩井俊二的原作里只用过一次“如果…”的假设来颠覆之前的情节展开,即典道设想“如果当时自己赢了游泳比赛”,之后还是在一个现实的维度上进行叙事。
而新房的动画版则延伸到了超现实的维度,呈现了一个个梦幻、华丽的假定世界。
不可能的烟花、长不可测的隧道、开到海上的火车等等,都不断提示观众人物已进入到建立在“如果”之上的异世界。
更多的“如果”大大拓宽了原作的可能性。
动画版还让我们看到如果典道和他的小伙伴们去了灯塔会是怎样的情景,如果典道是和菜津奈一起去了灯塔又会是怎样的等等。
到影片的最后,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假想未来,原作中的私故事一下子展开成动画版的青春群像。
动画版能实现这样的展开在于加入了“如果珠”的奇幻设定,影片末尾,烟花师傅让我们知道了“如果珠”其实是个特殊的“烟花球”。
原作中,烟花既是烟花大会上的实在体,又是指涉童年岁月的符号;动画版对“烟花”的意象进行了再解构,使其成为了能实现心愿、弥补遗憾、创造奇迹,帮助我们逃离现实步往美好的凭借物。
在站台那场戏,车站站牌显示故事发生地叫“茂下”(もしも),もしも在日语中又有“如果”的意思,这个有意设置的双关暗语使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像个童话,而整个茂下镇同时也是“如果”的世界只是专门为这个故事而存在的大舞台。
如果带着原作的印象看,动画版的改编或许是种异想天开,但毫无疑问,动画版将观众带进了一个新的境界,向着青春可能的美好进一步突进,它尊重并延续了原作的灵魂,并且带来了很多的惊奇。
3.片中男女主角的人物塑造如何?
在动画版充满亮点的改编之下,阻隔观众代入人物并为之感动的障碍是什么?
我想主要是人物塑造所存在的问题。
影片中典道每次掷出“如果珠”以后,我们都会看到他出现呆滞和短期失忆的状态,之所以他在重来一遍的时候会做出不同的动作将故事导向新的展开,是因为通过画面闪回我们知道典道想起了“即将发生的事”。
这会给人一种感觉,即人物的深化、实现“人物弧光”是通过记忆推动的,而不是通过情感的积累。
回想一下类似的时空穿越类电影,就会发现此类影片通常不会让主角失去记忆,这样才能让其有所成长,如《穿越时空的少女》、《蝴蝶效应》、《源代码》、《明日边缘》等,而动画版《烟花》的人物处理就有点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中主角的状态,而且没有小纸条、纹身等作为提示而是单纯通过画面闪回来暗示主角逐渐回忆起之前经历的事。
观众很难由此判断典道到底想起了多少,他在做出新的动作时是否还持续着原来的情感,又因为几乎始终跟随着典道的第一视点,就更不清楚女主菜津奈还保留了多少对之前世界线里的记忆,是完全没有还是保有零碎记忆。
此外,对于动画而言,配音也对人物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男女主角由非专业声优的菅田将晖和广濑丝丝来配音,棒读问题比较明显,受到不少诟病。
尤其是菅田将晖,声线和角色的年纪大不相符,配音也缺乏情绪起伏和感染力,这让观众很容易对主角典道产生间离。
广濑丝丝由于之前在《怪物之子》中尝试过配音,声音又比较符合菜津奈这个角色的神秘和色气感,因此相对好一点。
人物塑造的问题,让《烟花》注定难以成为《你的名字》之后的又一部催泪大作,因为我们会很难看到共鸣,感受到人物血肉充实的成长,而更像在远观他者的故事。
4.口碑这么差,谁的锅最大?
动画版《烟花》并非一无是处,但我们也看到了诸多问题:作画崩坏、3D滥用、配音棒读等等。
口碑暴死的大锅应该由谁来背,个人觉得应该是监督新房昭之和SHAFT制作公司。
SHAFT主要该为制作问题背锅。
普通的观众并不指望《烟花》的画面能做到京阿尼作品那般精细,但至少也该像预告片和MV里呈现的那样吧。
正片里,全景镜头时常出现人物作画崩坏,这种问题在大银幕上会看得尤为扎眼。
在前面的很多幕场景中,光又加得很硬很不自然。
再就是大量3DCG的误用,比如游泳池里隔开赛道的分隔线,菜津奈手挤水管射出的水等等,都使用了显然和手绘部分融合得并不好的3DCG,这让画面显得相当别扭。
监督新房昭之主要该为影片呈现的风格和形式背锅。
这次他仍无愧“原作粉碎机”的称号,用强形式感又后现代的表现手法对原作进行了颠覆。
新房有着很强的作者风格,他热衷于打破常规但并非毫无章法,本片充满了他所喜爱的表现手法和元素(不只是“新房45度”),说本片很不新房的八成都是新房的伪粉。
习惯了经典电影语言的观众或许很难喜欢新房的风格,因为他喜欢越轴,喜欢用奇怪的角度去呈现场景,而且不那么注重在前后镜头的衔接中去表现完整的空间关系,这导致他的作品里很多场景会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本片里白天男生们在教室讨论打赌的那场戏就是一个典型。
另外,新房很喜欢使用眼睛大特写,他对人物传情达意的眼睛几乎流露出某种痴迷。
再就是意象的堆砌,这是形式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他对不爱解读的普通观众很不友好的方面。
新房昭之以前制作的《伤物语》里,包括体育场在内的场景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日本国旗,在公路上跑过的一辆辆轿车外型一模一样,《烟花》里多次出现的旋转楼梯,还有随处可见的风车,其实都是新房追求的形式表达。
再有就是对表现异世界的热衷,对3DCG的大量使用,对人物心理或是即将发生事件的直接画面呈现,这些在他以往的作品如“物语系列”动画、《魔法少女小圆》等都有的元素也加入到了《烟花》的叙事表达中。
新房昭之追求独特,所以在《烟花》里,大晴天少年们骑着车过桥时,画面中出现的却是他们的剪影。
我不认为新房所使用的每一种手法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有的时候他可能纯粹是想剑走偏锋,有的时候他可能只是想通过堆砌达成一种形式美。
可以肯定的是,他的风格注定不会让多数人喜爱。
对新房昭之一直无感或不喜的观众不会喜欢《烟花》,之前没接触过新房作品的看《烟花》可能会有种震惊/懵逼感,新房的粉丝也未必喜欢《烟花》的极简故事。
可无论如何,新房昭之是个有趣的作者,动画版《烟花》也是部存在诸多瑕疵但依然有趣的改编作,我觉得不管喜欢与否,这部作品都值得你在二刷或回味中再解读。
评分:🌟🌟🌟(6.0~6.5) 升起的烟花,从下面看?
还是从侧面看?
烟花从侧面看,是圆的?
还是扁的?
仿佛哲学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电影的名字,一个是贯穿剧情的始终。
虽然一开始就知道这部电影的评价不是很好,但为了画风和主题曲〈打上花火〉还是去看了,果然最后我的🌟也只能给这两项。
女主配音是参演〈海街日记〉的广濑玲男主配音是参演〈银魂〉的菅田将晖(苏打)。
不得不说他俩的声音辨识度太高了,听着对话看着动漫角色都能想象出真人说话时的表情,真的很容易跳戏,对人物表现力所需声音的展现也明显不够。
もしも……男主扔个玻璃球喊喊台词就能回到从前的设定我还勉强能接受,但后来玻璃球炸了之后的剧情我简直是しんじられない。
男主喜欢女主是一见钟情还说得过去的话,女主对男主的感情线走向和进展违和感简直爆棚。
高潮不知所云,结尾不明所以。
时隔内地上映一年多,才看完这部集岩井俊二原作,新房昭之监督,还有菅田将晖以及95后广濑铃配音的这部《烟花》。
然而看完电影的我深刻的被zhiyu,我原本不想说它是好电影(因为它致郁了我!!
),但是来到影评发现了那么多不理解这部电影,仅仅用它和《君名》比较便恶评相向的评论,便起意写评。
至少让那些没有看懂但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观众能够看懂,以及告诉他们,我们是如何被感动的。
有岩井俊二和新房昭之参与过的作品,看过其作品的人都知道,要带着一点点朦胧的心和迷蒙的眼去欣赏。
岩井最知名的在于表达那种没有结果细细品味酸甜交织的爱意时独具意味,最知名的作品《情书》就是这样,而著名的“新房45度”(懂的都懂)大概就是中二与唯美共存的,意味深长的斜后方回眸,多半发生于少女。
同时有这两位的作品,没有唯美没有深意简直都是不可能中的不可能。
所以个人认为,能够切实享受这个剧的入口条件,确实需要一点中二与天真,以及对于美好的童话充分的相信和期待,最后还要接受得了空洞的现实。
若要我简单介绍这个作品的主旨,则是:一个对那个独特的女生默默仰慕的少年,与同那个倾慕的女生今后的美好期待~剧中的美丽的神奇圆球(下文统称许愿球,原谅我的词汇量匮乏),由女主带来继而贯穿了全剧。
而男主也就是典道一共丢了三次球,第一次实现了赢过基友自由泳的愿望;第二次实现了带着及川上电车的愿望;第三次实现了不被同学家长发现的愿望,不算最后一次被烟花大叔biu到天上那次。
简单说几个感动(致郁)我的片段或细节:1.真实的世界,也可以说第一个世界。
典道在医院等药,坐在离及川不远的地方,沉默了一会才敢及川搭话。
而在及川起身走人之后,并没有等到药就跟了出去。
这一幕一下子让我想到了我们校园时期喜欢班里同学的样子,眼睛里明明只有那个人,却一直不知道如何跟她搭话,只有假借一些理由才能跟她说上几句。
但有了那样一个机会之后,原来的理由就不重要了。
“只要能和你一起,哪怕短短几分钟,我就什么都能抛下”2.第二次实现愿望之后,如愿和及川一起上了电车,却看到了扁平的烟花。
而此时典道已经发现了这不是原本的世界,不论是神奇的球带给他们的平行世界,还是典道自己一厢情愿做的美梦,这都不是真实的。
而尽管如此,他依然决定把梦,或者把世界进行下去。
丢出球之后,在电车里望着唱起歌儿的及川,眼神放空的样子让我又想到了Re0里的486,一次次的回到过去更改世界线,只为了和你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而典道更加凄凉一些,那就是“这甚至,都不是真实的”3.毋庸置疑,本篇最大高潮。
迷迷糊糊的烟花大爷把许愿球当成烟花炮弹打上天的那一幕。
在那个充满着各个世界的愿望的球上天的那一刻,星星点点的片段随着闪亮的碎片掉落在地面。
此时典道知道,这个世界,再不会存在了,再也没有这个世界的痕迹了,可是他还是说了“我喜欢你”不会落泪,只是满满的遗憾。
一切的美好,随着满天的烟花,伴着水下的轻轻一吻,永远的消失了。
一如每个人曾经历过的,或者没有机会经历过的,无疾而终的爱情。
这部作品主角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真实的曾经。
典道之于及川的每一个言行,都是我们之于曾经憧憬那个独特的女生的真实样子。
这原本,就是新房和岩井打算描绘的青春的样子,也是每个人脑海里的青春。
不够具体,却足够美丽。
对于电影剧情,我们怎样看待这一次次的回溯都可以,你可以认为这是男主的幻想,也可以认为这是切实存在的,美丽的童话。
前者更像是成年人对于现实的唏嘘,后者则是美丽的纤弱的天真梦境。
这种感情,无论哪一个,都像是我们心中那块还没来得及发芽就已经过去的那片青春的花园里,最娇艳的蔷薇。
你不会舍得将它取下,也明知不会永远存在,但它就在那里,随着烟火燃尽,静静绽放在你的心中角落,永远散发着馥郁的馨香。
我喜欢死了这部电影,但却永远不能看第二遍,就像那部《情书》一样。
我们可能忘却了细节,但却永远不能再重温一次。
一期,一会,就如同青春永远不会再来。
故事结构不需要追究,就让那些记忆一直朦胧在脑海里。
能清清楚楚证明它存在过的,就是记忆里,那片海面,和天空绽放过的烟火。
一瞬,足以一生。
“喂 我们要去哪儿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 但是就算明天 明天你要转学了 今天我也想和你在一起”“不对啊这是另一个世界 什么 烟花的形状不是这样的 无所谓 圆的也好 扁的也好 奇形怪状也罢 只要我们俩在一起什么我都不在乎 我知道我们是逃不掉的 可是 如果在这个世界里我必须转学的话 就今天一天 我想和你一起”
对动画版的评价?
——很好,这很新房昭之!
或许是去年《君の名は。
》的大热烧坏了宣发的脑子,又可能是海报画面上相近的晴空白云,宣传方从推广开始就不停地把《烟花》和《君の名は。
》联系在一起。
被这样的宣传所引导,既没看过岩井俊二的电影原作,又不知道新房昭之与新海诚风格差别的路人们一对对被哄进了影院。
于是,探讨分支世界可能性的作品迎来了一群对穿越抱有莫名期待的观众,口碑的扑街就无可避免了。
关于网上大量的负面评价,很大程度需要把锅扣到宣传推广团队的脑仁上。
关于新房昭之和新海诚的生平、作品、风格,网上已经有充分的资源,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还没来得及看,只需要记住这两人动画风格是彻底,完全,绝对没有交集就对了。
与《君の名は。
》由着监督大人和主创团队自己编故事不同,《烟花》的原作是1993年播放的一部50分钟电视短片,导演是岩井俊二。
没错,就是那个导演了《情书》和《四月物语》的岩井俊二。
而这部《烟花》,明明是在电视上放送的短片,却为岩井俊二赢得了日本电影导演协会评出的当年最佳新人电影导演奖,可以说是妥妥的"大物"。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岩井俊二的《烟花》感动了一代日本人,而这一代人如今正是活跃在动画行业中的翘楚。
可以想象,动画版《烟花》的主创团队们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去制作这部作品。
然而,正是岩井俊二版的珠玉在前,恰恰成了动画版《烟花》最大的困难。
如果完全copy原作,动画版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同时50分钟的片长也无法满足剧场版的要求。
如果只借用原作的设定,重新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实在是大不敬,惶恐之余也偏离了初心。
正是这些无法言说的纠结,有了如今这个一再重启平行世界,横向扩展故事的动画版《烟花》。
——以下关于岩井俊二的93真人版和新房昭之17动画版的比较,会有剧透,介意请回避。
【时代感】1. 93版里的典道是个小学生,17版里改成了初中生,直接导致了很多行动看上去不合理。
比如说放弃妹子的邀约去参加男生的聚会,小学生来说合理,初中生未免令人担心取向……不过,没变的是同班同学的なずな比典道高半个头的设定,毕竟发育有先后。
2. 典道家里的游戏机,93版里的是1990年发售任天堂SFC,17版没看清但手柄来看已经PS风十足。
3. 车站なずな换下浴衣改装洋服,93版里的是黑色无袖上衣+红底白色波点裙,时代感十足;17版改成了一袭白色的连衣裙,平成废宅的最爱有木有?
4. 93版奥菜惠出演的なずな多少还带着几分生涩和畏缩,17版里的なずな积极大胆,火力全开,几乎就是个小只的战场原。
5. 男孩子们打赌的标的:93版是SLAM DUNK的新刊,17版是ONE PIECE新刊。
6. 93版男孩子们走路上学,17版有了自行车、滑板车交通工具。
【剧情】1. 93版典道只重启了一次时间线(假如赢了比赛)。
17版好像是4次?
(赢比赛、登上火车、不被发现、灯塔上),好不容易才把片长拉伸到满足剧场版的要求。
2. 93版典道单纯通过冥想就重启了另一个可能的时间线,17版特地增加了一个水晶灯泡作为触媒。
或许是需要多次重启的原因?
(灯丝还能亮成“ if ”的形状也是不容易)3. “假如赢了比赛”之后,なずな去典道家里接他。
93版是典道被なずな拉着甩下佑介跑步离开,17版改成了典道用自行车载着なずな离开。
主被动逆转了啊啊啊啊,忍不住再吐槽一次平成废宅们……4. 小学生对班主任的性骚扰,扬言偷拍胖次什么的,也是动画版被吐槽比较多的一个地方。
可是,93版直接就是袭胸啊,尺度比17版大太多了。
5. 典道和祐介的比赛:93版なずな去泳池后发现先到典道和祐介没值日而在游泳,于是穿着私服躺在泳池畔的,典道从なずな锁骨抓走了一只蚂蚁;17版典道和祐介后到泳池,发现换了死库水躺在池畔的典道和祐介,趁祐介去#$$!的时候,典道替なずな赶走了蜻蜓(为什么会改成蜻蜓?
);93版なずな只是做裁判,17版则参加了泳赛而且完胜两个小屁孩……6. 最初的私奔,93版两人有一段搭巴士的对话,去了火车站但没有搭火车;17版里省略了巴士的部分,把内容移植到了火车车厢里。
7. 火车站之后,93版和17版的展开完全不同,似乎没有必要再一一罗列。
但93版终末之前,三浦老师特地拜托烟花职人的同学给典道单独放了一个可以从正下方观看的烟花,典道究竟看到了什么实在是很让人好奇。
17版里则是直接把水晶灯泡当烟花打上了天,再以碎片的方式直白地端出“蕴含着多种可能性”的概念,彻底完全放弃了给予观众自由想象空间的打算。
个人感觉93版的更有意思一些。
8. 片末,93版我们不知道なずな是不是和典道真的“再见”了;17版干脆不知道典道去了哪里……【其他】1. 神前晓的音乐是极好的,哪怕是差评里往往还有“一星给配乐”的说法,足以说明问题。
2. 広瀬すず的配音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特别是在本作一大群名声优的映衬下,问题更明显。
火车站被妈妈拽走时候的喊叫完全没有实感,单独听的话绝对能让人能石更……3.「私にもビッチの血が流れている」这句,影院里的字幕没有好好翻译出来。
其实何苦,完全没必要。
总而言之,《烟花》的完成度是足够的。
但受93版的影响太深,以至于只能勉强横向扩展情节的故事编排还是有些令人失望。
毕竟,观众还是希望看到足以衬得上新房昭之名字的表现。
这部作品真没什么必要用太长篇幅去分析具体剧情,对它的评价不用搞那么复杂。
虽然它确实制作水准低、剧情莫名其妙,但不可否认它还值两星。
因为青春的青涩懵懂,所以我们会停滞不前,害怕担当,但也正因为青春的胆大妄为,所以我们不计后果地要找到自己存活的方式,想要找寻属于自己璀璨绽放的烟花。
也许每个人在年少时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后悔,也都曾想象过如果那时我那样做了会如何。
其实即便能回溯时光,也很可能无法挽回曾错失的东西,就像剧中男主每次想重头再来,世界都会变得愈发光怪陆离。
而我们经历的人那些爱情又是否真的是爱情呢,爱一个人和爱一段感情,乃至爱上“被爱的感觉”之间,年少的我们又能否将它们区分呢?
就像剧情的女主一样,我们无法说清她究竟爱的是什么。
今天重看《烟花》,感受真的不一样。
当年电影上映时打着《你的名字》的旗号宣传的,结果许多人就被骗去了电影院,看完后纷纷给电影打差评,最后评分只有5.5,不及格。
这段时间看了很多导演新房昭之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和新海诚天差地别,相比于新海诚的写实,新房的作品更有艺术风格,且更加独特,表现在特殊的人物慢动作和大量的人物特写,尤其是《化物语》,和当前任何动画风格都不一样,相当另类,也令人着迷。
另一部作品《魔法少女小圆》更是把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的典范,别被名字骗了,从这部作品开始,魔法少女就背负了一个悲惨的命运,不再只是正义的使者。
说回《烟花》,新房的作品本就意识流,更多加入了新房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人看不懂是可以理解的,我也不敢说完全看懂了这部作品,但绝不是一部烂片,只能怪国内的宣发商吧,硬是要和《你的名字》挂上钩。
我觉得电影是要告诉我们抓住每一次机会,人生没有那么多次如果和重来,这部作品10分我愿意给7分,值得一看。
文| 淹然对『烟花』失望,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上出现了偏差。
无论日本还是中国,要么暗示『烟花』将续写『你的名字。
』的辉煌,要么直接打出了「『你的名字。
』核心主创团队打造」的广告。
所以,人们失望是正常的。
因为,『烟花』与『你的名字。
』之间的牵绊,只有两点:同为东宝发行,皆由川村元气任制作人。
注意,『烟花』的真正灵魂,是总监督新房昭之,是SHAFT社。
其代表作是深夜番『魔法少女小圆』和『物语』系列。
指望风格化极强的新房昭之,炮制一出新海诚式的纯爱大作,无异于缘木求鱼。
甚至,你无法在『烟花』中,获得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烟花』走到片尾,相信绝大多数观众冒出的疑问是:「唉,这就结束了?
」是的,动画『烟花』与24年前的原作、岩井俊二编导的同名真人短片,主要传递出的都是一种青春的心绪。
岩井俊二版『烟花』,作为系列电视剧『If如果』中的一话,诉说的是懵懂少年典道与早熟少女夏荠「私奔」的故事。
作品一分为二,两种选择,导向两版结局。
新房昭之版『烟花』,延续了「如果」的思路:典道利用一颗玻璃珠,随心所欲地穿越到「过去」的幻境,经历了三重「如果世界」——如果赢下了那场比赛,如果与夏荠坐上了电车,如果与夏荠「私奔」时不被好友与大人发现。
不过,这仍是一个常规的时间循环设定,诉诸人们对「遗憾与弥补」的共情。
『烟花』的古怪之处在于,影片大部分时间,真的只是在呈现典道的三场白日梦,没有现实与幻想两个世界的交错与互动。
然后,镜头忽地折返现实世界,稍作停留后,丢下一个意味不明的开放结局。
电影中,少年们热衷的话题是,「烟花从侧面看,是圆的还是扁的?
」当典道在如果世界中,发现烟花是扁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身处的不是现实,而是在幻想世界。
但他仍选择,在这个虚妄的幻想世界,启动「重来」。
在典道与夏荠抵达大团圆「结局」的如果世界中,天空布满一重重玻璃珠的圆纹,宣示着当下的虚假。
还有比这更感伤的伪「大团圆」么?
这才是『烟花』与大部分时间循环系作品的不同。
主人公典道所做一切,皆是徒劳,因为对现实世界一点不起作用。
而且,典道的成长,居然是在幻想世界中完成的。
典道是一个连「私奔」都搞不懂的少年,甚至会将私奔误解成殉情。
他不断追赶着少女夏荠的脚步,一次比一次勇敢,最终反客为主,带领夏荠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私奔」。
但他有没有将这份「成长」,带入现实世界呢?
不知道。
因此,『烟花』虽构建了三重白日梦,但却是完全无法让大部分观众买账的白日梦。
因为,这个电影告诉你,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一切只能停留于幻想。
很叫人泄气,不是么?
而且,更叫人泄气的是,『烟花』说的不是爱情,而是对爱情的幻想。
因为要逃离窒息的家庭,夏荠选择「私奔」。
但她第一次选择的「私奔」对象,却是典道的好友祐介。
你根本无法说清,夏荠究竟喜不喜欢典道,亦或是,她无所谓私奔对象的人选,只要完成「私奔」就好。
典道这边,影片也没细细去写他对夏荠的喜欢。
在典道去往如果世界之前,其实缺乏二人情感关系的建立。
典道仅仅是在目睹夏荠私奔失败后,突然不顾一切想要去拯救夏荠。
这不是爱情,而更像是满足了一个少年对爱情故事的幻想,就像幻想自己从恶龙手中救出了少女。
重点不是少女,而是拯救本身,它让少年恋爱起自身。
所以,『烟花』其实在如果世界中,存在一个逻辑缺陷。
那就是,夏荠在典道一次次拯救中,对他的情感也逐渐升温。
但夏荠在如果世界中,其实就等同于一个失忆少女呀,此刻逃上电车的她,哪里晓得,就在前一刻,典道没能将她带上电车呢?
那么,一个对典道越来越欢喜的夏荠,是不是也是典道的幻想呢?
这就是动画版『烟花』的世界。
对标『你的名字。
』,没有多少会让大众喜欢起来的地方。
如果再比对真人版,那么,『烟花』完全失掉了那种透明感。
关于烟花形状的争辩,在岩井俊二那里,可爱极了。
这是一个专属于懵懂少年的追问。
岩井俊二设定的是小学生,动画版改为略长几岁的初中生,烟花的论争放在这样的年纪,避免不了违和感。
更要紧的是,岩井俊二单纯地写出了青春的欢喜。
不是爱情,也不是爱情的幻想。
就是一个少年对一个少女的欢喜,就像欢喜一株花,欢喜一片云。
所以,问题其实是,新房昭之与岩井俊二,与新海诚,不是一类人。
所以,动画版『烟花』也不可能长成『你的名字。
』姊妹篇的样子。
甚至,『烟花』还不是最典型的新房昭之。
是收敛了风格化后的新房昭之,但仍不走大众向的新房昭之。
如果是新海诚,他一定会抓住烟花的绚烂吧。
新房昭之却说,烟花易冷。
原载『北京青年报』
看评分那么低 实在忍不住说一下 《烟花》不至于5.5 关键在于 观众带着你名的期望去看 而看到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烟花》是纯粹意义上的「电影」 日式风格的晦涩小清新 《烟花》的爱不是男女之爱 而是归属和需要的爱 佑介那么喜欢莱津奈,可是当真正有机会拥有她的时候,他退缩了 他懦弱吗。
不是的。
其实你以为自己喜欢,而喜欢的是别的。
误解自己的心意并不是懦弱的事,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
哪里能那么轻松地就明白自己的心意呢。
太多东西只有在即将得到才明白 自己要的是别的佑介其实喜欢典道更多烟花的完成度很高,远超你名。
每一个角色的交代都是有始有终的,饱满认真。
每一个分镜都是有思考的。
没写完
《烟花》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虽然有瑕疵,但总体感觉还不错。
整部看完,可能会感叹这是中学生典道的一个梦,一个关于心事的梦。
他跟我们所有人一样,曾懦弱、胆小,但会因为某个喜欢的人而发生改变。
许多电影都在呈现这种少年时期的状态,比如《怦然心动》、《两小无猜》、《侧耳倾听》等等,或许我们的青春期都有这种感受,从一个无知的状态开始,因某件事某个人在某一瞬突然长大。
这些能够打动我们的青春电影,并非因为画面多么精美,构图多么漂亮,摄影技法如何纯熟,就像《初恋那件小事》只是因为引起了内心的共鸣。
因为我们知道,成长就是充满磕碰,但这些伤痛带来的并不一定是伤疤,还有整个治愈的过程。
我们在《壁花少年》这样的电影中,积攒勇气,认真告别,继续走下去。
从电影人设来看,典道是那种典型的少年,他的心蠢蠢欲动,但缺乏勇气,无法对暗恋的女孩表达心意。
没有长大的典道和好友们无忧无虑,还会煞有介事地讨论:“升起的烟花,从下面往上看还是从侧面看?
它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
”而少女早熟,已经开始想着要不要逃离当下的生活,她不想让母亲再婚,或者不想自己搬离现在的环境。
当然,这种若有所思并不成熟,还带着几分天真。
少女的青春期要来得早一些,她们看似柔弱,却比混不吝的少年更有勇气。
所以,电影中的菜津奈敢于做某个决定,敢于跟“权威”做对,敢于迎接新的生活。
这些都在后面触动着还未穿越的典道。
电影中的感情线拍的很纯真,很像我们小时候偷偷喜欢某个人,却很害怕这种喜欢给对方造成困扰。
典道和菜津奈没有什么交集。
他默默关注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而且害怕被别人发现。
印象中有一个画面特别细腻,是典道趴在桌子上克制地看对方,好朋友佑芥找他的时候,他假装自己在睡觉。
这也让我想起了九把刀导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男孩总是青涩,也总因此错过。
我相信看过《烟花》的人,都是在为自己过去的青春感动。
坦白讲,它不是一部成熟的电影,在节奏和叙事上有所欠缺,有些画面也显得过于单调,跟一些优质的动画电影相比,还有进步的空间。
但这并不妨碍它能被人记住,岩井俊二的原著很真诚,大根仁的脚本够诚恳,配乐说起来比较出众,几首歌都可以单曲循环很久。
电影的故事主线是时间倒流,青涩的校园三角恋情,两个好朋友喜欢同一个女生,却都不敢表白。
当佑芥辜负了菜津奈,没有赴约,让女生伤心了。
而这时菜津奈被妈妈带走了。
后来,典道鼓起勇气,想要回到过去带走自己喜欢的人,开始了魔幻色彩浓厚的第一次穿越。
或者,这是他想象的一个梦,曾经错过的人,希望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追回。
一切重新回到比赛开始前,他努力赢得比赛。
他打算带菜津奈走,而那段两人下山逃走的画面真的特别美好。
少年骑着自行车,少女坐在身后,夏日的风拂过他们的脸庞,转弯时的颠簸,令她揽住他的腰,两个人害羞、紧张,留下了彼此仓促青春里最绚烂的回忆。
车站部分的碰撞,再次令典道陷入了挣扎。
他尝试着从大人手里“救出”喜欢的人,但挨了一拳。
等菜津奈被带走,他又想起了那个五彩斑斓的魔力球,开始了后面几次穿越,许下新的愿望,回到过去跟对方一起乘电车离开,哪怕去东京生活。
同是青春成长主题,在九把刀的故事里,男主角柯景腾跟典道一样也有一群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都对班花沈佳宜有一种特别的喜欢,属男主用情最深。
后来,他们长大了,结局是男孩参加了女孩的婚礼。
过去的他们,曾吵吵闹闹,高中毕业后打过无数个电话,也在冬天一起走在街头。
可这就是令人难忘的过去。
《烟花》像是个复原好的魔方,严厉古板的家长、有点吵闹但善良的好友、某个漂亮孤僻的女孩以及主角自我幻想的穿越。
我们所看到的,是如同烟花般短暂、绚烂的青春期。
它只有一种单纯的情愫,那就是“我想你在一起”,哪怕是魔力球构造的奇怪世界里。
典道在一次一次的重新回去中,克服了自己的懦弱、自卑、缺乏勇气,并在不断弥补曾经发生的遗憾。
看电影是一个体验的范围。
不光看他的风格套路,还会受电影的其他基本结构成分影响,如情节、主题、角色、场景等。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青春。
而记忆,没有雷同。
如果你在青春期暗恋过别人,看到这部电影,也许满满都是自己的影子。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这部电影,它或许有不足,但真挚、纯粹,充满感动。
而人们关于成长的表达不会缺席,更不会停止。
———————————————————微信订阅:cmf2015 ,可能是全网福利最多的电影话剧号。
飞机上看的,画面很唯美,剧情确实是槽点太多。烟花是扁的还是圆的?
即你名之后又一部早恋宣传片,党国用心良苦。
谁来解释一下 もしも
只有岩井俊二粉才能看懂的内隐剧情和彩蛋。按了定格的青春残酷物语。还有松田圣子
生活不是galgame,没有回档重来的机会。
忘了那会上映但时候是几岁,就一种迷迷糊糊的看完了的感觉
1)啧,怎么说呢,看到3分之2的时候都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2)除了画面美(其实也只是一般)以外,也没感受到什么额外的情绪;3)男女主连16都不满,这个早恋实在是。。。太早熟了点吧,女主的脱线让人觉得她到底哪里美好啊?4)呃。。。云里雾里。。。
深粉看不起本剧的制作,普众们则深感被「你的名字」营造所骗,事实上却是特点、野心和缺点同样明显,少年感在画面和音乐构建下如同某种初心再现,欣赏不能只是我们的心灵已经蒙蔽上灰尘而已。
大根仁不搞多面叙事大概会死,好好的东西变成甜腻恋爱剧
很好,这很新房昭之。不管宣传怎么逼逼,请忘掉《你的名字》吧。这是另一个故事,另一个导演的故事。
就一 离家出走 也能拍部剧场版动画?
奇幻的外衣下是多么美好,多么单纯。
看个弱智片看得这么兴奋的我
和岩井俊二版是全然不同的两个作品,如果现实无法改变,那就在幻想世界中完成成长吧!
7/10單薄耍了重選仍很薄
前50分钟对原作的绝妙致敬——后40分钟割裂“自作聪明”的延长战——以及让我愣了下,然后从影院里跳起来,无比浪漫、一扫感伤的神结局。唯有从水下俯瞰烟花的那一刻,世界如此广阔:少年少女和家长老师是平等的,瞬间和永恒是平等的,充满可能性的「もしも」之地,正是大人们不被允许的特权!
如果你在青春期暗恋过别人,看到这部电影,也许满满都是自己的影子。
看前段反而一直想起《空想新子和千年魔法》(联想自己这几年的状态,选择一个人就失去了另外的世界)
最后一个球碎成了千万个球,想起四魂之玉的碎片。《犬夜叉》的高桥留美子真的不会给编剧寄刀片吗?
物以类聚,男主的朋友不是性骚扰的就是厌女。男主废物。废物男主的YY之作。女主也厌女,还对她妈一顿说,简直是有大病的JQ。就配乐还可吧,背景绘制可。海上的铁轨千寻里也有?到了女性角色不是怼着胸拍就是从下往上怼着裙边拍,恨不得拍到女主内裤吧。如宫崎骏老爷子说的,日本动画90%都充斥着这个了,都什么破玩意儿。只有10%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