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动物真的是我的最爱了,走之前看狮子的纪录片看的入迷。
这次是第一次看到猎豹,没想到他们也是可以成群狩猎的,之前一直和花豹🐆搞混了。
简直太美了,每每看到都疯狂惊叹,造物主是如何设计出这么美丽优雅又可爱的宝贝呢,关键是这背后是矫健与凶狠。
美洲狮那一集妈妈离去的地方,看得流泪。
还有他们在严寒和暴雨中,猫猫一直伫立在属于自己的草原,丝毫不会退缩。
暴雨过后,太阳照常升起,它们草原依然在等着它们。
好伟大,我在想是什么让母狮妈妈义无反顾的照顾小狮子。
一次次失败的捕猎比自己体型大上两倍有余的阴阳怪气驼,原驼腿长脖子长跑的还快还很会踹,美洲狮要捕猎原驼每次都要承担受大伤的风险,而且十之八九都是要受伤失败的。
公狮子要和母狮交配就得先杀死小狮子,而母狮为了保护崽子可以跟公狮子拼命,厮杀的满嘴血也要保住崽子,结束战斗又开始漫山遍野的找失散的崽子崽子大一点食物不够了,她就不能再一次次的去挑战成年原驼承担失败的风险,只能用速度取胜捕猎幼年原驼,这些原驼住的又远也不敢把捕猎的食物放着再去带崽子来吃,怕被别的猎食者偷了,只得一天三次的捕猎再拖着食物带回去喂可以安全的养孩子的地方不多,难以抵挡多变的天气变化的湖畔已经是很难得的幼崽养育基地,别的母狮子也会来抢地盘,md一抢地盘又是头破血流的一仗一开始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为了让崽子们长大,然后就可以帮她一起捕猎了,结果她养到他们学会独立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他们。
几个月后,她再次回到了养育崽子的湖畔,带着新的四只小崽子……猫科动物的发情期是痛苦的,连交配也是痛苦的,然后像这样周而复始的带大一批批小崽子的过程也是充满艰辛的,崽子大了分开了,就成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新的威胁,动物为什么会去繁衍后代哺育后代呢,好像更像是一种本能。
我觉得好神奇,又觉得其实神奇的是人类,可能所有动物都是这样的,只有人类去质疑这其中的利益性。
所以才会看到 母爱、母性、伟大什么的,我不想给这种本能取这样的名头,我觉得好像该称之为别的什么,但又没有词语来形容
最近看了《王朝》第一季和第二季,讲的是动物之间的权力斗争,堪称动物版“权力的游戏”,时而精彩激烈,时而治愈感人,搭配大卫爱登堡老爷子的讲解,简直完美。
没有太多的研究,列10点感想如下:1.人类因智慧的传承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然力的约束,与残酷的动物世界相比,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已经相当舒服了,但这是以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差为代价的,理应感恩与保护其他生灵。
2.人类在基本解决了生存、生理需求后,衍生出了动物所没有的活动,诸如艺术、逻辑等积极活动,以及炼铜、自杀等消极活动。
3.繁衍是生物的本能,也是适者生存遗传下来的基因,动物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繁衍,于是人类世界成家子女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更倾向于把时间和资源分配给孩子也就不稀奇了,因此,养育好下一代是动物本能,照顾好上一代则是人性独有,不孝敬父母的,只能说只有兽性,没有人性。
4.动物中生存为大,貌似没有自杀的现象,从物种角度来说,自杀现象的存在像是“强者的苦恼”;动物中貌似也不存在炼铜,还达不到交配年龄的小狮子会被侵略者直接赶走,如此说来,“炼铜禽兽不如”这句话的“禽兽不如”不是形容词,而是事实。
5.与人类最相似的黑猩猩和猕猴种群,都有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激烈权力斗争,从动物到人类,权力的源动力从来都是满足自己获得更多的资源的野心和欲望,于是不难理解普遍存在的政治的虚伪、上流社会的乱象等。
由此看来,提出人人实现自由之共产主义社会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同富裕的邓爷爷,固然难能可贵,但这究竟是理论问题还是现实问题呢?
6.能长久统治族群的,必定是有仁爱之心、能顾全大局的坚韧隐忍的王者,那些咋咋呼呼、凶恶残暴的篡位者,终究只是小丑过个场而已,这一点历史也有迹可循。
7.雌性经常面临着捕猎和养育幼崽的双重压力,甚至为此失去生命,看着都觉得很辛苦,人类世界女性同理,面临着工作赚钱和养育小孩的双重压力,男性的参与度在提升但依然有限,与其说是女性的困境,不如说是母性的困境。
8.自然界是公平的,帝企鹅在寒冷的南极洲没有什么天敌的代价就是:残酷的生活环境及繁殖环境。
它们稍有不慎也可能会被冻死;在繁殖期,小企鹅是在帝企鹅夫妇的悉心呵护下,经过层层淘汰而有幸存活的。
帝企鹅是一大批同时进行繁殖的,整个过程非常震撼和治愈。
9.斑鬣狗是一个神奇的物种,但所受偏见颇多,原来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靠捕猎,而不是通常以为的食腐和抢夺,社会等级高度复杂,“雌雄同体”,有兴趣可以详细了解一波。
10.水是生命之源,直接决定着物种的生死存亡、生存轨迹,食物的重要性次之。
人类得到了充分的水和食物,理应珍视,此外,水、空气、食物、住所才是生存必需,其他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得到的,不要用一些错误的观念禁锢自己,生命重在体验。
最后,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我们的地球村。
puma 叙述者真的也非常重要 跟着说故事的人一路走 时而憨笑 时而蹙眉 真的被带进去了 看到母女相拥的一瞬间 真的泪目了 母爱放诸全世界!
elephant 小象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就可以站立行走 想到了尤瓦尔·赫拉利说 在他看来智人是生性残缺 最脆弱的动物 小孩生下来要很长一段时间 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 不能主动获取食物 无法独自行走等等而动物却可以在出生后短时间内适应过来 对比起来 还真的蛮玄妙
cheetah能杀死一头角马的猎豹 竟然要对鼹鼠退避三舍 猎豹的优势 是它的速度 论体型和凶狠 还是鬣狗更胜一筹 可是如果猎豹放手一搏也不是毫无胜算 大自然的相互制衡 还真的是曼妙无比前三集下来都是母亲养育与母子分离的叙述 时间母爱唯大啊
hyena 养精蓄锐 篡位夺权 这一集才是真的王朝啊
btw 每一帧都能能做屏保了!
因为超级喜欢卡哇伊的小动物,所以之前看过王朝mini版,后来才知道mini版是衍生的版本哈哈哈哈!
mini版本的侧重点是母亲养育幼崽和幼崽的成长,王朝则是幼崽长大之后的故事了,我喜欢王朝的原因是,它不单单是讲了动物之间的“合纵连横”,好像还涉及到了动物之间的丛林法则,那种既现实又不知道什么的感觉,真的有点棒
《王朝2》最后一个动物讲了猕猴,其实我本人对灵长类不感兴趣。
这期很有意思,猕猴幼崽可以成为雄性猕猴之间认证权力的象征,a猴向b猴表忠心的方式,是在族群里抢一只幼崽交给b。
然后弹幕有人问:“所以它们是当男妈妈吗?
”,当然不是了,幼崽是从雌性猴那随便抢来的,难道越能抢小孩代表自己越有效忠的本领?
雌性猕猴的幼崽可以被雄性猕猴抢夺走,去炫耀和交换权力,我不禁又联想到人类社会,这就是我对灵长类压根不感兴趣的原因。
猕猴作为社会群居性动物,雌性猕猴在这集几乎隐身,一幕是在交配,另一幕是在育儿喂奶,这集里还有一句台词,把雌性猕猴称为配偶资源。
通过猕猴,我意识到了一个更奇妙的点,不管是美洲狮这种母亲带幼崽的小家庭,还是雌性家族聚居的大象,亦或者是猕猴这种动物,其雌性就成了一种交配资源,雄性动物会为了争夺配偶打架这个我知道,但把雌性视为交配资源的这种目光,是否就是来自于人类男性本位的主观视角。
也可以对比一下,在我看过的纪录片里,只要是雌性作为首领,那绝对没有过把雄性动物作为交配资源的这种表达的语言或者镜头,这些纪录片都会说,雌性首领选择最优秀的雄性……而不是说雌性首领行使了优先选择交配资源的权力……,想想其实都是一码事,只不过性别换了一下而已。
这个片子的幕后花絮,也想表达对偷猎和侵犯动物栖息地的谴责,也有当地的动保组织和研究协会,参与调节当地居民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减少冲突。
另外展现了一下拍摄纪录片的不易,扛着装备在恶劣天气里徒步前行,满世界找拍摄的主人公但就是找不到它们去哪了,人站在动物跟前,近距离拍摄,一会儿摄制组看看摄像机拍到了没有,一会儿猴子狮子来看看摄制组拍的怎么样⊙ω⊙
是斑鬣狗不是斑点狗哈。
我原本以为拍斑鬣狗怎么也得血雨腥风地来一场大战,没想到竟然挺温馨。
虽说是前朝公主和当朝女王的权力斗争,大家倒是深谙先礼后兵那一套。
西娅公主的母亲去世时,公主尚且年幼,没能继位,所以女王位被旁系攫得,待公主羽翼丰满,女王算是自己让了位。
虽说女王一直在关注西娅的动态,但没有赶尽杀绝,没有驱逐她。
公主想复位,也没有残杀女王的幼崽,不过女王的一对幼崽还是没能保住。
这集改观了人类对斑鬣狗固有的负面印象,作为非洲平原上数一数二勇猛的猎手,斑鬣狗是可以凭一己之力正面迎击壮硕的成年角马的存在,一直都是叫狮子也忌惮的劲敌。
说它们卑鄙不讲规则,可斑鬣狗也是社会性极强等级分明的种群。
我原本好奇,西娅母亲去世时她还小,怎么有如此强烈的夺权之心,原来是首领在孕育幼崽的时候,体内的睾酮素已经在向幼崽释放掌权者的信号了。
第一集PUMA,234分别是非洲象猎豹和斑鬣狗。
摄影风光比第一季更美,不喜欢第4集的主角差点没看下去,但见弹幕有很多说可爱的。
我想喜欢自然的人,喜欢看动植物纪录片的人是不是更认可黑暗森林和弱肉强食的本质?
人类世界其实也是一样的。
动物小时候都长得可爱,这样母亲不会抛弃他们,而且母亲就是有护犊子的本能。
看着母主捕猎的危险和挨饿的一家子为它们着急,可另一边是被捕杀的小原驼和角马,它们的母亲和家族成员可是眼睁睁地看着它被吃掉……我喜欢看这种自然纪录片的弹幕,有增加知识,想象力和笑料而不是莫名其妙的骂战斑鬣狗属于猫型亚目,接近猫科多于犬科。
为什么从来都被认做反派呢?
是因为长得丑吗?
它没有天敌,甚至人类也不谋它的皮,是它的生存策略吗?
进化的结果。
其实它们是群居动物,它的王朝首领之争是和人类最相象的。
我真是很不喜欢这种动物,还很怕老鼠类,我希望那些我认为丑陋的都灭绝了,但是不可能。
猎豹一家都被斑鬣狗欺负过,好在我看到了小猎豹长大了合力把恶狗撵走了第四集从王朝的角度来看更精彩,但我在看主角特写镜头时虚着眼睛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说的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几乎不参与,全靠母亲一个人辛苦拉扯。
如果一个父亲能多少参与一点,就会被夸是个好父亲了。
作为女性多少有点愤愤不平。
看了纪录片,忽然发现“丧偶式育儿”原来一直在动物界存在。
好奇雄性美洲狮在交配完成以后就离开了吗?
然后一直不停的寻找雌性美洲狮交配?
雌性美洲狮就是不停的生产养育直到死亡?
究竟是什么让雌性动物可以为了自己的幼崽任劳任怨甚至拼命?
栖岩成功捕到原驼幼崽的时候,镜头给到了一只成年原驼,应该是它的母亲吧。
一瞬间get到了摄影和剪辑的良苦用心。
好朋友家的母猫产仔,她给我讲述过程。
我第一次知道母猫为了尽快恢复体力会把胎盘吃掉,生一只,吃一只,一次生了7只,把每只舔的干干净净。
母猫从幼崽时就被带到了朋友家,没有母亲教她如何生产如何舔毛如何哺育,它天然的就会,并且做的很好。
我不想结婚很大原因是不想生小孩,觉得怀孕辛苦且危险,生产又是把自己置于痛苦而绝望的境地,运气不好可能还会挂掉。
有时候也在想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不可以,为什么我不能够像很多人那么勇敢。
甚至为什么我是一个女性?
一群上百只的角马群,雌雄个个都有尖锐的双角,平均体重二百多公斤,而猎豹的均重只有45公斤。
面对猎豹,角马只会四散逃窜,猎豹可以轻易地把角马群分割开来,从而让其中幼弱的个体暴露出来。
四只猎豹分工明确,一只单独追杀小个体角马,一只保护其周边,另两只负责看管住成年角马群。
猎豹只遇到非常零星的抵抗,轻而易举拿下猎物。
角马群习惯了同类被捕杀,从尸体旁安全地经过。
在我们人类社会,中产阶级、低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数量远远多于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但都是弱肉,原因之一是中下阶级往往是一盘散沙,这和角马群很类似,猎豹随便一驱赶,它们就四散而逃,都想着保证自身的安全,至于哪一个同类被捕杀了,它们不关心。
有零星的几只角马,站出来抵抗,大概率是小角马的亲属,可是面对猎豹的尖牙利齿,它们本能的回避,不敢刚正面,也就救不下小角马。
弱势群体不团结足够的数量,斗不赢上层阶级。
成年角马个个有一对大尖角,体重也远超猎豹,即使单干,也不会落下风,可是他们没有胆量,所有的角马都被规训成“我们干不过猎豹,我们被猎豹捕杀是正常的”。
人类群体自古以来就是少数统治多数,只要被统治群体中的大部分能存活下去,他们就不会反抗,苟活下去是天经地义的事。
在一个生态链中,处于顶端的食肉动物是基石物种,它们对整个生态的平衡起到决定性作用,没有猎豹的控制,角马群会因为无休止的繁衍而突破草原的承载力,进而生态崩溃。
没有统治阶层控制秩序,被统治阶层在无序社会中承受的伤害远远高于被剥削,战乱就是一种失去秩序的社会状态,混乱状态下社会就是人间地狱,所以才有了那句“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从不同的角度看,弱肉和强食都有其合理性,并且还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转变的节点在于科技突破到哪一层。
在动物世界中异性配偶往往才是最大的敌人。最喜欢猎豹那一集,卡丽的身姿实在太漂亮了,力量与速度的象征。(难受的时候看纪录片转移注意力很有效果)
权力意志就是生存意志
这是《爸爸去哪儿了呢?》
看过第二集
后两集实在没有看点
一般般吧不是我喜欢的
故事都好相似,王朝的领导者也都是女性呢。
最后一集是来凑数的
视听方面依然顶级,故事性逊于第一季
也许会有一些把人类的视角强加在动物族群的意思,但是也希望这样的故事多一点,更多一点,让更多人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灵。
叙事比第一季弱了不少。突出了雌性动物抚育后代的艰辛。猕猴和第一季的大猩猩一集故事基本一样,也许灵长类群体最大的特色就是权力争斗。印象比较深的是美洲狮一集。
美洲狮,非洲象,猎豹,斑鬣狗,猕猴。第一集最佳,略逊色于第一季。
没有第一季拍的好
动物也有明争暗斗
还不错
美洲狮真的很戳我。大猫们小毛球时代萌化,妈妈好伟大。
爱登堡都96岁了还活跃在地球自然的探索和保护领域里,Respect!希望老爷子健康长寿,毕竟他的旁白实在太对味了!
感觉第二季比第一季差点意思呢
不喜欢故事性太强的动物纪录片
前面3集还行,但整体节奏还是太温和。46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