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很感人,而且紧张感十足!
很明显的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在叙事技巧和节奏上,做的相当不错。
基本上,《极限救援》就是《一线生机》外加《生死时速》的综合国产版。
但是整个故事情节很连贯!
而且开头和结尾穿插着很多幽默的元素!
使人在紧张的最后,还能开怀的一笑,缓解一下心情!
在关怀缺失的年代里,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来唤醒我们内心的爱
中央六给的惊喜吧.每个人都挺真的.电台的女主播.向老师.冯政委.马医生.晓晓.大路.大路的姐姐.感情都蛮真的.只是故事设置的太不现实.哪有这么夸张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哭的一塌糊涂.这是继5.12地震后难得的感动的.突然觉得这电影有点浓缩地震的那种极限和救援.而最后一个场景刘武和女朋友的打闹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可爱的猪坚强和车坚强的娱乐精神了...
是部主旋律的电影,刚开始就觉得是部很生活的电影。
一开始就感受到李晨是个很好,很善良的人。
前面李晨和他女朋友的那段很现实,没车没房的。
刘武有点点鲁莽,没什么准备就出发了,不过就因为他善良才能救回小宝宝。
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好多好多善良的人,每个人都还有爱心,说明还是好人多的。
这部剧有很多点都是让我很感动的,高速上热心群众送手机,儿童专家对妈妈说的话,送专家去交通之声…好多好多都很暖心。
当我觉得悬着的心要放下的时候,刘武居然走错了高速口,让我有点生气,没事干嘛接她电话。
然后的然后,路上塞车,小宝宝爸爸觉得没希望想抱着他走的时候,就突然每个人让出一个道,让我瞬间很感动。
到达医院,小宝宝妈妈抱着他哭的时候我以为没救了,差点以为这就结局了,不过还好医生奋力救回来了。
最后的最后,还好是个happy ending,不然觉得会很难受。
害,刘武人真的太好了,太善良了。
还有这个过程也治愈了交通之声的向老师,让他在带给别人欢笑的时候,也是在做着有意义的工作。
中央六选择在周末黄金时段播放这部影片,一定有强硬的道理。
毫无疑问,一部数字电影,做工不算太精细,内容很平常很生活,并无太多噱头。
但宣扬了整个社会的爱心,人性的善良。
这是毋庸置疑的。
于是乎,在豆瓣上就看到了截然两极的论调。
这并不像好莱坞大片,让人分析特技与特效以及穿帮镜头;也不是言情或文艺片,给小资青年们展示大把眼泪与过往情事的机会。
只是一部经事实改编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现实影纪。
所以,在观看时毫不需要专业角度的分析和观察,只是坐在那儿,跟着屏幕上的人物一起为小婴孩的性命提心吊胆或松一口气。
周末合家欢影院,应该是正常的轻松的。
因此,鄙视那些剧黑机器人,你们连静下心来看这么一部小小的暖心的电影都无法做到吗?
还是你们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感动能力?
没有善心的人,多可怜。
P.S.最近都在听Sarah McLachlan的《angle》,天使的怀抱,温暖得让人想要落泪……Spend all your time waiting for that second chance For the break that will make it OK There‘s always some reason to feel not good enough And it's hard at the end of the day I need some distraction or a beautiful releaseMemories seep from my veinsLet me be empty or weightless and maybel'll find some peace tonightIn the arms of the angel fly away from here From this dark cold hotel room and the endlessness that you feelYou are pulled from the wreckage of your silent reverie You are in the arms of the angel, may you find some comfort hereSo tired of the straight line and everywhere you turnThere's vultures and thieves at your backThe storm keeps on twisting, you keep on building the lies That make up for all that you lackIt don't make no difference, escape one last timeIt's easier to believeIn this sweet madness oh this glorious sadnessThat brings me to my kneesIn the arms of the angel fly away from hereFrom this dark, cold hotel room and the endlessness that you feelYou are pulled from the wreckage of your silent reverieIn the arms of the angel ,may you find some comfort here
RT 我觉得剧情不错,挺抓人的,反正我看着一直很激动,虽然之后最后结局肯定孩子会没事的,可是还是为孩子捏一把汗,我没有孩子,我知道有孩子的父母看肯定会哭出来的,所以,国产电影,加油吧!
从来不看电影频道放的过期电影。
今天偶然点到它,放的就是《极限救援》,耐心滴将它看完。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家有难,N方支援场景很简单:车内,交通台直播间,高速公路,医院人物很简单:司机,父母,主持人,医生还有N个路人甲。
语言简单:可爱憨厚的东北话,没有一丁点浪漫华丽的语言...........所有所有的都是那么的简单只是意义不简单,完全体现了雪村同志那首"俺们那个都是东北人"里的淳朴。
简单的场景突然把人性都带到了原点就拿手机来说吧,光是手机,在高速上就受到了四个。
我坚信,他们在帮忙的同时应该没有去考虑之后是否能拿回手机,心中仅是只有一个理念:救孩子。
社会的复杂,功名利禄的争斗,让人们已经渐渐失去了应该有的本性。
就像是光亮的银器,倘若长时间不擦拭,总会失去它本生的色彩。
但一经我们的擦拭,它又重新回到了它的光鲜。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事件,需要这样的影片。
不错,值得发扬广大
像这样低成本,公益性强的电影,很好,喜欢,而且挺感动。
应该多点像这类的电影,人们也可以在电影里看到了爱心,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影片把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掌控得如此紧凑流畅又不失冷幽默,悬念的设置和矛盾的冲突烘托了爱心传递,它摆脱了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模式,从故事出发,用轻松感人的流畅叙事,诠释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引发出对小人物经历短暂光芒之后重新归于平凡命运的思考。
该片是一部类关于生命救援的影视作品,生动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热情讴歌了哈尔滨市群众无私无畏、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是一部宣传哈尔滨人民、弘扬哈尔滨精神的优秀影片。
昨天晚上在电影频道看了,还没看上开头,完全是换台换到的,看到片名是《极限救援》,想起大豆同学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作为电影频道的评委,对本片还是颇有赞誉,就放下遥控器打算看两眼,没想到居然还很好看,一直看到结尾。
作为一部数字电影,如果非要挑缺点,自然是数不胜数。
不过对于一部国产的数字电影如此苛求就意义不大了,因为很多问题其实是出在成本制约上。
尽管本片看起来还是显得很粗糙,但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对于一部在电视里放的电影来说,确实是做的很成功了。
按照豆瓣上的剧情介绍,《极限救援》取材于2005年感动哈尔滨人物事件——2005年高考期间,因突降大雨影响交通,许多考生受阻于途中。
在冰城出租车司机及广大市民的帮助下,最终使考生们安全、及时地到达考场。
《极限救援》的创作者对原型故事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和改造,将考生群体浓缩为一个一岁的婴儿嗓子眼里卡了一块鸡骨头急需救治,却在前往医院的途中遭遇了堵车、撞车、交通高峰等一系列困难,将影片的危机感提升到最强。
很明显的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在叙事技巧和节奏上,做的相当不错。
基本上,《极限救援》就是《一线生机》+《生死时速》的国产山寨版。
视角处理上很有特色,和传统的国产电影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在技术上做的差了点,但意识很到位,很多场景的镜头处理虽然还带有电视剧的痕迹,但已经开始努力做到机位和角度的变化,看起来节奏感很好。
叙事节奏也明显有了变化。
尽管我们可以说它是在抄袭或模仿好莱坞甚至是美剧,但这次的本土化做的不错,多线叙事,平行剪辑,每条线都在不停地制造障碍和困难,然后再不停地解决,把戏剧张力能一直维持下去,就凭这一点,《极限救援》就已经值得我们赞扬了。
作为一部数字电影,估计成本肯定是受到限制的,但片中还是出现了少量航拍和电脑特效镜头。
虽然受制于成本,最后的效果比较粗糙和勉强,但这些镜头的出现体现出了一种意识,而且都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不是那种为了炫耀而出现,而是因为叙事节奏需要而出现,这也很值得赞赏。
本片编剧对于人物的设置也很明显地借鉴了好莱坞商业类型片中的模式,所有角色的设置都非常功能化(这不算贬义,而是对本片结构的表扬),同时也有人性小细节的照顾,最后结尾的小幽默也很赞。
虽然本片在技术上是粗糙的,但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实制作水准。
正视落后,奋起直追吧。
[补充一下,海报做的太傻了!
]边看片子边和小关同学用短信交流,他很强地回了一句经典:山寨是电影强国的第一步啊!
对于《极限救援》来说,虽然很山寨,但该有的都有了,这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查了下资料,本片导演孔笙曾导过电视剧《闯关东》、《前门楼子九丈九》等,还执导过另两部数字电影(或电视电影)《狩猎者》和《绝密押运》。
《狩猎者》我也曾在电影频道看过,不过2004年拍摄的《狩猎者》相比之下就很一般,很多地方做的就没有这么到位。
今天ccav6看了个电影《极限救援》,我晨哥还是那么萌,救援剧能拍成爆笑喜剧足见导演功力。
黑龙江人的心都大过天啊,父母能让一岁多的娃被大鸡骨头卡了嗓子,紧急出门去医院两人还不带手机(好吧其实一个人我是可以接受的但两个人都。。。
),司机师傅一边飙高速一边打电话听电话一边安慰父母一边劝架时不时还得回头去看看小孩,后座的父母除了急、哭、向司机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要快还不能颠簸,赶快求救)、哭、吵架互相埋怨、哭以外什么都没干(还干了一件事就是紧紧抱住娃死也不撒手),还有经典的高速上两高速车并排隔车窗扔手机(编剧脑洞大过天,流体力学哭晕在厕所,交通局你们倒是管管啊),探出半个身子往车顶系红围巾(只要车窗开个缝把围巾夹住就好了啊又不是美国傻大片要跳车扫射么。。。
orz),医生以身拦出租(心疼一下小车司机们的小心脏啊),电台能搞到医生家里座机电话却无法用手机联系,医生必须跑到电台去才能跟司机通上话然后再去医院。。
orz(你们担心送小孩的车在高峰时段堵车,就没担心过医生被堵在路上么),医生好不容易到了当父母的又哭又吼什么都听不到,儿科医生先得当心理医生,而且这个妈信直觉不遵医嘱,医生叫孩子倒立五六分钟这妈一分钟就说没用然后给放平了😂,当然最后孩子是得救了,但最最重要的,妈蛋你们没付出租车司机车钱啊!
跨市跑高速啊!
为什么看到最后我觉得这样的爹妈养的孩子还不如死了比较好呢。。。
orz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父母的要冷静,在二孩时代,珍惜数量激减的儿科医生。
出租车车牌黑M,黑龙江绥化市,距离哈尔滨车程1.5小时,看来是连个靠谱的儿科医院都组不起,卡鸡骨头这么危险的事还得跨市去哈尔滨医院取。。。
orz然后假如生活中真发生这种事,处理方式应该是1.除了儿科医院还有正规医院的儿科,这种紧急但没什么技术要求的病啊痛啊伤,请就近解决,不要都涌进省会城市三甲医院。
(比如电影里小孩呼吸困难,是个公立医院都会一针刺进or一刀切开气管(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窒息问题早解决了,然后再慢慢取骨头就好,如果娃呛进去的是个豆子啥的这一路车早死了。
)2.如果堵车,请报警,联络交警,而不是找个广播电台(到底是怎样的脑回路会去找广播电台的)。
另外120直接询问医生路上的处理方法,而不是紧紧抱着。
114不通,110和120不可能不通。
最后,虽然挑了这么多毛病,个人感觉都是逻辑硬伤,所以会不停地出戏,生生笑成喜剧。
而且该剧的艺术成就。。。
基本是0吧。
不过这样小成本又贴近生活的电影至少比现在国内所谓大片要好看(不过哈尔滨的交通,出租车司机,呵呵,电影啥的别信啊),让人一路笑出眼泪看到最后,导演有在认认真真讲一个故事,连贯性还是很好的。
(不要跟我说连贯性是基础,这个基础做到的现在的国内电影电视剧真没几个)
居然是琅琊榜那个导演,琅琊榜里的夏冬演个骑三轮车的老头
这剧情的牵强和白痴的程度实在是绝了
虽然编得有点脱离现实,但是还是好感动
三星半
剧本是近五年春晚小品水平。事件里的每个热心付出帮助的人都值得尊重。
那时的李晨真好看
李晨硬说东北话,实在有点违和😂没有导航太坑了,一个城市的救援太绕了。😂😂极限这个词太大了吧?孩子的父母实在是彪😂😂
呃。
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是孔笙导的,小时候看过哈哈哈哈,真是没想到啊。
孔笙你为啥会拍出这种烂片子…太让我失望了,里面那个孩子母亲傻了吧唧的,到了医院也不把孩子交给医生抢救,脑残了吗?!!!!演员感觉用力过猛,太假了拍的
电影虽然很粗糙,但是真的很真诚。
以前看的,甚至看哭了
挺感动的~
同六台过来的…国产鸡汤啊 没想到一件帮助考生的事情能改编得这么大胆…感人是有的 只是这救援的急迫程度有点太被迫了…这么急迫司机你还两次走错路!两次!不过那孩子演技真不错真不错
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好,小孩生病了不用跑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找儿科。这也假得太离谱了。
很早的一部片儿,当时看的特别感动,到现在都还是记忆犹新。特别是车里扔手机那段儿。
片子最牛逼的就是片名,大片感十足!
没有交警在路上开道引导 没有救护车在下高速的时候对接等待 就挺不合理
求风格统一好吗...不要最后变成恶心系少女喜剧,之前不是挺正经的吗.表示小时候差点被卡死让我看到这种事件还是有阴影的.低成本就不能好好打剧本吗...一天突然拉镜头剪一下都不行吗本来辛苦营造的真实感都挂呆啦.
所有车往两边开的时候,是不是很感动“我妈说,这个小伙儿上电视还挺帅的。”导演是孔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