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山和潘粤明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本文仅从编剧角度分析,不涉及对明星的评价。
目前只看了第一集,作为反面教材来学习。
开局第一幕:沈放为救一名地下党,枪杀了四名汪伪政府的特务,都是他的手下,还喊他一声“科长”呢。
结果死了就死了,没有任何前因后果,就这么没头没尾的上来打了四枪,然后配合镜头转身露个脸。
旁白耐不住开始介绍他的卧底功绩,但是通过刚才那场戏并不能让我信服他的身份,反而会有点出戏。
接下来就会发现,这部剧很擅长将原本可引发的危机和悬念一一消解。
沈放神神秘秘地来到了一栋大房子里,举着枪跨过尸体,推开一扇门,见到了不肯撤离的中共上级。
沈放劝了他半天没一点用,日本人分分钟包围了房子,上级着手自杀,沈放作为男主角,一边喊“不,一定有别的办法!
”,一边退后两步眼睁睁看上级拉开手雷……就算先不管那些逻辑不严密之处,这男主角也实在很被动。
而就是这样不作为的男主,下一幕直接升官了,展开卧底新篇章了。
刚才的围剿的戏仿佛从未发生过,没头没尾,没人再提,沈放也没有被怀疑,毫无危机。
好一个平安夜紧接着第三个没头没尾的事件开始了,沈放前往日本人办公室偷拍文件。
原来日本人早在保险柜上涂了荧光粉,而且怀疑了沈放,太好了,男主终于要陷入危机了。
没想到这个日本人傻到直接向他坦言怀疑,要检查他手套上有没有荧光粉。
一个做到了情报处处长的日本人,原来这么耿直boy。
也行吧,只要让我看看男主怎么机智的解局就行。
万万没想到……几秒钟后,他们一出门,有人暗算这日本人,他死了……男主都还没来得及紧张,没来得及想辙,对手就已经带着证据阵亡了。
请问这开的是什么挂?
然后,不出意外的,这事也没头没尾的结束了。
沈放跟他哥哥(国民党阵营的潘粤明)重逢了。
台词是这样写的,“别忘了,我是你弟弟,你是我哥。
”这样介绍人物关系,跟刚才说的这些事件的处理方式,逻辑一模一样。
编剧仿佛是害怕产生戏剧张力似的,赶紧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将伏笔、冲突都解除,让所有真相痛痛快快浮上水面……那观众还能期待点啥?
第一集整体看来,事件之间都是孤立的,所以就很难营造出起伏,紧张感也就无法累计加成,好像每场戏都像在铺垫,随意先走过个过场,始终进不了正题。
不如宁缺毋滥,事件不在多,写一件就饱满地写尽,做足其中的起承转合。
至少让观众知道,每场戏自己在期待什么。
导演脑子进水了吧,那声音,那脸,那演技,请问哪里符合了?
看的我想砸电视~一个特务脸非要装共谍~每句话都跟拉屎拉不出来一样,那演技不忍直视,你含着投胎呢?
能慢慢说话吗?
用那么大劲不累吗?
看了几集,觉得其他人演的都挺好,没有啥明显的让吐槽的。
唯独那谁,越看越别扭,演的啥玩意啊?
看不明白。
故事开头很一般,就是主角的上线暴露,同志为了救主角牺牲,主角得以顺利潜伏下来。
老套路了,“开局上线祭天,男主潜伏敌间”,然而套路本身没太大毛病,可为什么拍的磨磨唧唧的呢?
日本人都包围了,里面两个人还在长篇大论,不紧不慢的,这么紧急的时刻不应该是一个眼神交流就完了吗?
还有日本人,你们都包围了啊,直接冲上去啊,这时候就该速战速决;再说了,你们都说有人质了,屋里在对峙,可打电话我就看不懂了,都剑拔弩张的了,方达生绑架乔处长,与沈放对峙(日本人的脑内剧场是这么演的),可如果一个人接电话了,就不怕另一个人瞅着自己分神,一枪把自己干掉?
更震惊的是他们怎么还能友好地互相递电话,太可疑了吧!
…………第一集槽点挺多的。
撇开剧情,张一山不太适合这个角色演员本人偏瘦,撑不起衣服,气质不符,没有一种沉稳和成竹在胸的感觉。
相比而言,潘粤明的形象和气质就很符合他的人设了,有气场,能镇得住。
(⊙∀⊙!
怪不得沈放刚升主任,他底下的人就当着他的面窃窃私语,看吧,果然镇不住手下的人吧!
导演这拍摄手法,有点意思了)化妆和造型,让他显的有些阴鹫,看着更像个反派,而非主角。
厚重的大衣,显得他的身材更瘦小了。
(难道想是传达出“瘦弱的肩膀扛起重任”的意思?
)关于演技,我觉得张一山的演技还是过于“外放”,而缺少“收”。
在余罪里,他是个痞痞的小混混式卧底,没啥文化,少年心性,冲动易怒,这种爆发式演绎是可以的,符合小混混的人设;但这里,沈放身居高位,潜伏经验丰富(毕竟都是“最深的钉子”了嘛!
),应该是一个深谋远虑、步步为营的人设,这时候的演技更需要的是眼神、微表情、小动作以及拿捏好台词的语气,要靠这些来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目前看来,山子的表演,不太行,让我出戏了。
————看到第四集,我已宣布弃剧。
如果沈放是军统的人,他没有理由杀舍友·伍:伍是共产党,现在伍要越狱出去传递情报,这就意味着会有人和他接头,沈放应该跟着他,找到接头人,挖出一长串地下党。
当然,现在沈放真是身份是共产党,而且他已经看出伍是来钓鱼执法的,是来套路他的,按照上面“跟着伍出去再挖地下党”的做法就会落入圈套,可他仍有比杀死伍更好的解决办法,他可以把伍打昏、制服,然后可以跟埋伏在外的沈林说伍是共产党,要求把伍抓起来拷问他的上下线,这样还可以立个小功,更能证实自己军统的身份。
沈放根本没必要杀了伍,他自己在狱里没有破绽,就算有,也可以说自己这是为了引出伍“共产党”身份而故意漏出马脚的。
而他现在杀了伍,反而是做出不符合他自己伪装身份的行为了。
现在看来,伍其实就是个剧情小推手、工具人,也是实惨。
伍死后,中统里哥哥的对头,吕科长,要给伍报仇,就会严密监视沈放,进而发现疑点,怀疑他的身份,矛盾也就出现了。
然后,沈放又会采取行动隐藏身份。
这么一来二去,再加上哥哥对弟弟的怀疑加大,矛盾升级,剧情就走向高潮了。
(如果哥哥后期洗白的话,那就会是最后后兄弟两人合力对付吕科长)So,伍·舍友·苦菊·伪地下党·真中统特工·元朴,就是个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实锤了。
还有今晚,沈爹的台词和剧情,太尴尬了。
我发现这部剧但凡是长点的剧情对话,都挺尴尬的,导演这一部分处理的很不好,拖拉。
END
前阵子太忙今天是周末刚看完21集,总觉得编剧的思维很奇怪,凡事跟沈放有过接触的人必死,伪装成送牛奶的工人早上去沈放公寓送奶,沈林随后也发现地毯有血渍,然后这人就淹死了,且发现身上中枪了,然后沈林只是问了问....呵呵...真蠢!
继续:田中死的更莫名其妙....傻吗??
约在大马路上!
傻吗?
沈放为何要去?
前面沈放自己说中统不来抓人说明是田中编造忽悠他,结果还去了?
而且是下午三点??
妈耶,资料来的好慢哦,电话恰巧没接到,编剧思维在线点行吗??
这确定是在拍谍战剧吗??
我不提其他剧来拉踩这部剧,但但凡脑子在线点的观众都能看到差距,是真的有差距,剧情不行演技再好都没有用......看的人尴尬,边看边骂“这人是猪吗” 再说说演员....潘粤明和张一山演起对手戏来那叫一个尴尬...应该说张一山跟这里面的任何人演对手戏都很单薄!
追剧人都有一个心态,即使再忙都要抽空把剧追了,可这部电视剧已经从每天必看变成了实在没看的了再看吧,或者说等结局了,调两倍速快进看个大概吧........我就是普通老百姓,豆瓣以前没玩过,但是我上微博的时候看见有些人评论说有人恶意拉踩.....真的不是恶意...是真的一般...所以来评价一下.....好了撤退..仅代表个人观点望海涵
作为一名谍战剧迷,逢剧必追,也期待张潘组合能给我们全新的的感受。
但看完第一集,感觉在不断刷新智商的底线。
先不论演技只说逻辑:第一、作为一名潜伏极深的特工,为了解救自己同志,当街开枪射杀多人,不怕被人看到?
费尽心思的潜伏意义何在?
这段剧情根本不该放出来吧,弄巧成拙了吧;第二、刚刚在76号升到一个较高位置就跑到敌人司令部,大白天人来人往的时间当飞贼偷文件?
第三、手雷即将爆炸,却还要向上冲?
这像是一个冷静特工的行为吗?
只是随便列举几个,事实上短短一集,漏洞百出。
还会再看两集观察一下,但心里很担心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对于所谓的著名导演编剧的水平不抱太高的期望了。
看完第九集,没有看下去的动力了。
剧情逻辑:逻辑上没有太大的bug,但是小bug不断,细节做得不好。
随便说几个:第1集大白天翻窗户爬楼外没有人发现,日方的情报全是中文的,南京用的拼音“Nanjing”, 第4集苦菊死得莫名其妙,既然是做的局设好了埋伏,为什么要等沈放把苦菊敲死才冲出来?
不应该是敲第一下就冲出来救人吗?
第8集一队人为什么要当着陈伟奎的面说要把他交换出去?
柳如烟姚碧君都几年没见沈放了吧,是不是应该叫“沈枫”更合情理一些。
剧情节奏:第1-3集节奏还不错,第4-5集开始拖沓,第6-7集注水严重,开始走向家庭伦理及情感路线。
我理解是想塑造人物的多面性立体感,但是胡伯和苏小姐的对话说了5分多钟,柳如烟的话剧也演了5分钟,对情节有什么帮助?
第5集的浴室杀人案,第6集就多死了一个人,第7集多了一出剧院狙击,第8集和第9集都完全没提这条情节线了,所以这条线是用来干嘛的?
演员角色:除了潘胖还算撑得起角色以外,其他人的表演痕迹都太重太刻意了。
张一山的面相和气质都撑不起这个复杂的人物,原声声线一点也不贴角色。
寇振海演的老爸完全不像身居高位游刃有余的高官,愤怒式的表演仿佛让人回到了情深深雨蒙蒙。
喜乐门最火的舞女曼丽,风情和风尘味都不够,在沈家宴席上端庄懂事的表现感觉是要从良了。
倒是中统的吕科长油腻得好像是舞厅经理,没有一点行动队的干练。
军统的罗处长,演大江大河里的大寻和精绝古城里的王胖子时都挺好的,这个剧里怎么那么的不自然。
还有那个姚碧君,人物内敛情绪低落也不至于完全面无表情吧,说她是机器人演的我都信。
苏小姐这个人物在剧里的意义是什么?
目前没看出来,好像砍掉也不影响情节。
谍战剧,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剧古装剧,剧情和演技都特别的特别的重要。
来看谍战剧的观众也都是戴着放大镜显微镜来的,不好好抠剧本不用心做剧情的团队还是不要做谍战剧了吧。
一个应用数学家,这家伙迫切想回家。
我平时的工作也是围着数据打转,想说田中的数学家背景真的很迷我,尤其是擅长信息学的,田中写满墙的公式和对沈放的推断,让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家伙大数据玩得666!
能想象,在数千份货运单据里找到若有似无的关联,评估、测算、推理再到验证,结果远不如过程有吸引力,因为结果几乎是必然的,田中那种略带藐视的自信就来源于此。
田中救活沈放并关押了3个月,不仅给田中了一个在沈林那里的退路,也给了他一个契机,我觉得他对沈放的着迷,更像是找到了新课题。
田中能成为破获国共地下组织最厉害的人,靠的就是对信息的再处理和应用能力。
不得不说日本情报机构的KPI考评还挺先进的,结案后除了过程报告,加藤还会纵向评估结果。
沈放参与的案件结果评估都不好,田中掌握这个结论,再对照沈放做卧底的中统留档,可以预见,只要有耐心将沈放经手的案件沿着轨迹反向推演,发现证据断链和时间差的疑点,进一步确认沈放在向国军提供情报的过程中存在盲区,追查下去找到沈放是共党的确凿证据是迟早的事儿。
田中这条线埋得特别带感,如若他能多忍耐一时,结果也许会大为不同。
可惜沈林的态度让他恼火,自负的他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误,在数据明显不足以支持结论的情况下,贸然采用了技术流并不擅长的诈术,用田中自己的话就是马失前蹄。
田中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太不了解中国人,没看懂沈林,没用好屡不清,对沈放的轻敌。
我猜是沈林刺杀了田中。
从对田中的态度可以看出沈林明显的憎恶,田中是跟加藤一样的战犯,所以他从不与田中做交易,可见沈林并不因为田中有用就违背良知,这可能又是编导对沈林人设的一个伏笔。
沈放是刺杀田中的诱因,通过长期观察和田中的分析,沈林对沈放的身份大概已经有了结论,保沈放可放长线抓到共谍地下网络,杀田中是因为留着他跟屡不清合作后果不可控。
沈林一直在明处,也一直在暗处,心机太深了。
田中在沈林那没讨到便宜,就去找了屡不清,如果不是诈沈放失败,或者他不要急着立功回家再耐心一些,这两个人的组合也许会给沈林沈放造成不小的威胁,不过也没有如果了。
剧里对沈放破局的设计比较合理,沈放知道不能放任田中继续调查自己,安排了狙击手,这个狙击手还是连环刺杀案的杀手,把结果引向无解,估计后面的剧情会越来越有意思。
特别喜欢第20集,先后两次田中见沈林的段落,沈林两次眼神变化层次分明,对田中的压制、不屑、不耐烦、观察、分析、判断、决断行云流水,田中说“你对我的态度让我很失望”沈林眼神里有一闪而过的飘忽,加上最后那个狠厉的表情让我觉得是沈林要出手了。
想给潘老师跪了
这个摸耳朵的动作出现几次了
众所周知,国产谍战剧里的男主是“克领导”的,我们配角很多活不过一集,那么既然命当如此,我们又该如何死的好死的快,不但不拖累男主还能帮助到男主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一条铁律,在谍战剧中没有什么是一个自爆,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人自爆。
比如《剃刀边缘》里于震前辈饰演的角色,他本身是在警察厅的卧底,但是出场不久就被乱枪打死。
这种操作只能算是标准套餐,虽然有点壮烈,但是没给主角帮上忙。
不久前播出的《秋蝉》中,为了故意给男主制造难题,那就必须让张涵予和韩栋饰演的角色开场都去死。
当然如果是男主来抓,这时候要要求男主杀死自己,因为这样就可以帮助男主,进一步坐实男主的身份。
但是一上来让男主杀自己同志,好像不利于人设的建立。
所以这时候要给男主充分的时间犹豫,然后我们用男主的枪自己扣动扳机就好。
这样皆大欢喜。
当然啦,这还只是初级的水平。
为了让男主抓我们的行动看起来非常真实,我们有时候需要让男主负轻伤。
比如在《局中人》中,我们已经用男主的枪杀死了一个敌人,然后明明可以开枪自杀,但是优秀的配角是要挑战高难度的,于是我们选择用手榴弹自杀。
请不要问手榴弹是不是让旁边敌人的尸体无法辨认,不要问手榴弹的爆炸是否会让弹道比对成为不可能,也不要问爆炸是否会杀死男主,因为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个爆炸,可以使用5毛特效,而且男主会挂彩。
当然这还只是中级的操作。
要想彻底的帮助男主,就要跳出谍战剧的范畴,用全局的眼光去寻找,那么映入眼帘的教科书般的配角实操方案就会出现,它就是配角们必看的名片——《上海堡垒》。
因为它创造了除了男主,全员主动赴死的终极操作。
也就是说,为了推剧情,我们不但要去死,而且要没有原有的,故意去死,我们不但要不怕死,还要喜欢上去死,以能去死为光荣。
外星人进攻控制室,我们自爆就可以解决,外星人进攻指挥部,我们自爆就可以解决。
有些人说,观众看如此套路的剧情已经开始厌烦,而且对于一上来,毫无情感共情的角色的死亡,观众本身心理也毫无波澜。
而且如果谍战剧里的人都是好不怕死的圣人,那还有什么可看的,观众等普通人和人家有何相通之处。
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熟记上面提到的小窍门,方便下次为了主角“慷慨赴死”!
当然这还只是配角修养中的一部分,除了学会死,我们还要学很多东西,比如普通话和女权思维。
作为谍战剧中的日本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标配,有的时候在全是日本人出场的镜头里,也要全员坚持说中文,就是说,既然好不容易来到中国,一定要沉浸在这个有利的外语环境中,时时刻刻努力提高中文水平。
另外,还要求有超出当时世界至少70年的女权观。
作为谍战剧中必不可缺的漂亮的日本女军官,请不要在意当时日本全体军队中都没有女军官这一历史事实,因为美国人可以在音乐剧《汉密尔顿》中用黑人饰演国父们,那么我们以超越时代70年的女权观为基础,让年轻貌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女军官出场,就也是十分合理的。
当然最后还是要说一下一个人人皆知的潜规则,那就是只要任何配角碰到男主就要开启降智模式,保证男主能想到的,我们绝对想不到才行。
只要各位配角熟读以上逐条,我相信就能在谍战剧中如鱼得水,风生水起,片约不断。
《隐秘的角落》让观众对国产剧重拾信心,剧迷们禁不住喜悦,纷纷表示:很久没看过这么棒的国产悬疑剧了!
如今悬疑剧已有所突破,谍战剧呢?
于是由张一山、潘粤明主演的《局中人》,备受期待。
期待的原因很简单,张一山凭借《余罪》,潘粤明凭借《白夜追凶》,在观众心里,已被归为演技派,演技派之间的对决,能不吸引人嘛。
怀着期待,看过几集后,反响怎么样?
目前来说,尽管豆瓣评分还没出,但从短评看,观众并不买账,给出1星、2星的大有人在,批评张一山的声浪此起彼伏。
我觉得张一山有点儿冤,看一集就给差评的观众也有点儿狠。
以往谍战剧选角,不以找偶像派为目标。
比如:《悬崖》男主张嘉译、《暗算》男主柳云龙、《潜伏》男主孙红雷、《黎明之前》男主吴秀波,之所以选他们,不是颜值说了算,而是他与人物之间的融合度强,他就是剧中人。
而近些年的谍战剧,《解密》男主陈学冬、《麻雀》男主李易峰、《胭脂》男主陆毅,无一例外,都很养眼。
至于演技,不如外貌提供的话题度高。
回到《局中人》,张一山+潘粤明的组合,前者虽年轻,却不在“鲜肉”圈;后者年轻时很“鲜肉”,而今已发福。
想来导演是看中两人的演技,张一山在《余罪》里,精彩诠释卧底一角。
潘粤明的《白夜追凶》,一人分饰多角,内心颇具层次。
两人曾演过的角色,和沈林、沈放这对兄弟,有几分相似,都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分析力,以及精准的判断力。
潘粤明饰演的沈林,喜怒不形于色,一个字:稳。
哪怕心里翻江倒海,外表依旧云淡风轻。
眼见妻子被杀,他的情绪仍是先收着,再小心释放。
没有歇斯底里,有的是想她时,看看照片和自她死后,单身一人。
看似寡情的沈林,亦有柔情。
只是此情意,藏得极深。
儿女情长之外,工作性质要求他必须克制。
家国为重,责任感不允许他放纵。
相比沈林单一的面孔,张一山饰演的沈放,有两副面孔。
无论是潜伏汪伪,还是潜伏中统,都能保持理智,不露声色,与敌方机智周旋,几度化险为夷。
但只要面对家人,尤其是哥哥沈林,沈放就像是任性的孩子,毫无分寸。
这两种不同状态,不能说张一山把握的恰到好处,它在完成度上确有欠缺,有几个独处镜头,表情管理过于随性。
像沈放这类老牌潜伏者,即使无人在旁,也会如身在群体。
但他在与外界打交道时,眼神透出自信,而非迟疑或犹豫。
初次来到军统,直接给对方下马威;看穿罗处长的诡计后,继续装傻;与加藤面对面,知道已暴露,依旧不动声色。
沈放的谨慎不同于沈林,如果将沈林比作沉稳的山,沈放更像灵活的水,性格上一静一动,如此安排,一来,从人物设定看,可将兄弟两人做区分;二来,从表演效果看,容易产生冲突,使情节更具张力。
沈放之所以在沈林面前,易怒、任性,情绪时常不稳定,恰是因为他视沈林为兄长,所流露的孩子气,是因着血缘而产生的自然状态。
乍看之下,张一山在处理两种身份时,面色以冷峻为主。
但语言表达上有亲疏之别,需要观众结合多集体会。
说完主角,再来说配角。
目前有两个配角,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军统一处处长罗立忠,罗处长爱笑,笑起来满口白牙。
他的情绪表达往往通过笑,可每次他一笑,笑中带着的那股阴冷,让人毛骨悚然。
罗处长的笑里,包含这么几种可能:赚到钱了,确实高兴;揣着明白装糊涂,用笑来掩盖;被激怒了,碍于对方身份,不能摆臭脸,笑的背后是恨;边说边笑,说的内容是重点,笑作为辅助,迷惑对手。
总之,罗处长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
另一个是汪洪涛,直到他真实身份曝光,观众才恍然大悟:装得可真像!
汪洪涛一出场,一副油嘴滑舌的贪婪做派。
他也爱笑,但他的笑不似罗处长式的笑里藏刀,而是没多少心机的憨傻,给点儿甜头就满足。
沈放并没有注意到他,反倒是沈林断定此人不简单,沈林也算给沈放上了一课,姜还是老的辣。
汪洪涛向沈放摊牌后,两人有过一番交谈,汪第一次正经起来,面容严肃。
紧接着回到人群中,又即刻变脸,好像五官被掉了包,嘻嘻哈哈,活似沈放的跟班。
这次《局中人》选的配角,实力在线。
张一山和潘粤明并没有掩盖配角的光芒,当然不是因为演技,而是因各自皆有出彩之处。
潘粤明若有所思的神态,张一山头痛欲裂时五官的狰狞,罗处长笑中带狠的表情,汪洪涛面部神情的转变,都值得回味。
目前,剧中几个女子,还没有特别精彩的演绎。
但从海报看,女主在c位,想必后面的戏份会增多。
此前观众表示:女人们的脸,傻傻分不清。
容貌惊艳的柳如烟,和身材绝佳的曼丽,许是脸型的缘故,有几分相像。
至于姚碧君,直接撞脸沈梦辰,幸好后者没在剧里。
素来谍战剧里,不会缺少女人。
最深入人心的女性,莫过于姚晨饰演的翠萍。
翠萍是农村妇女,如果硬拿她对比本剧衣着华丽的姑娘们,未免牵强。
三人中,显然姚碧君更具看点。
夹在沈家兄弟之间,人物设定不算新鲜,演好不容易。
分析完人物,再说说情节。
谍战剧和潜伏者分不开,在寻找潜伏者的过程中,有些剧容易犯一个致命错误,即为了让某人顺利潜伏,故意将其所处环境中的人,集体笨拙化。
本剧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加藤和沈放打电话这个情节,若干日本兵举枪站在楼下,为何不上楼一探究竟,而要打电话?
如果是怕楼内危险,难道楼口就安全?
如果是担心楼内共党多,难道这些日本兵是摆设?
往下看我们便知,这么做是为了给周达元,掩护沈放身份的机会。
电话在此处的设置,使得谍战的刺激感被弱化了。
再比如沈放潜入加藤的房间,盗取资料这个情节,日本兵停在办公桌前,观众已经意识到他肯定不会发现沈放,果不其然,他只是关上了窗户。
既然是老套情节,大可不必涉及。
谍战剧最重要的,是要勾住观众的兴致,让人觉得出乎意料。
还有第一集结尾处,沈林出现的情节,也显得刻意。
先是一段加藤和沈放的对话,沈放得知加藤拿走的手套上,可能沾了银光粉,这意味着他即将暴露。
接着,加藤被打死,沈林及时出现,刚好帮沈放解决了暴露的难题,一切都是如此巧合,反而失去悬念,且在逻辑上,也说不通。
单从情节看,《局中人》暂时有些拖沓,部分情节如果不要,也不影响观看。
而谍战剧里,无用的情节越多,越会让观众无感。
总的来说,这部剧虽然有不足,但一来演员演技在线,二来部分悬念还未揭晓,三来并没有出现硬伤,所以不妨先不要人云亦云吧。
那些看了一集就给1星的观众,可能会错失好片哦。
张一山的演技依然太使劲了,过头了,有时候感觉还特别的尴尬,当初的余罪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样的,针对于潜伏这样的表演方式太不合适了,所有的装腔作势就是为了掩盖内心的心虚,所以作为一个潜伏者这样的表演确实比较不稳妥。
如果能换个演员说不定就完美了,剧中的汪洪涛的扮演者郉瀚卿比他更合适
一拍抗日就是特工,偷了几万份情报你倒是打赢一仗啊,都不用打赢,你倒是真刀真枪去打一仗
刚开始就感觉烂的很,烂片无疑真的,大家不要让烂片瞎了眼
潘粤明的头发简直密不透风,让我辈情何以堪,而发型又有点像猫王,有点好笑啊 。 说回正题张一山和潘粤明组的兄弟cp,目前看来很违和,潘只在第一集最后一分钟出场,但是出场就是碾压啊,皮靴军大衣,禁欲系冷脸,简直飒到飙鼻血。反观张一山,用一集来刻画,可是并没有太鲜明的记忆点,人设是潜伏敌后多年的多面间谍,绝对的no.1,可惜一集看下来,并未见其老辣沉稳的特工范,反而是出场就领便当的华子更出彩。 张一山是我喜欢的青年演员,潘粤明是我喜欢的中年演员,期待他们的碰撞。 在看第二集,感觉张一山在演余罪,耍勇斗狠装酷,歇斯底里。潘粤明在演关宏峰,冷漠无情足智多谋,稳得一逼。唉,都在套路里。 目前潘老师是军统特工,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反转,兄弟都是多面间谍才有趣啊。
没看,冲着两位好演员给四颗星,只想说一句,无论好评还是差评带无关的秋蝉出场踩的人,你们去医院看看脑子比较好。
支持!
实力派,就这三字
一听日本大佐塑料普通话就出戏 我以为这种题材的要不就再出戏点整个抗日神剧 要不就认真点像亮剑雪豹之类
我感觉挺好看的
潘粤明演的太令人有共情了。寇振海看哭了我好几次,他竟然只是客串?。。
开场一连串镜头流畅唯美,配合旁白与字幕,将背景、人物以及关系交代清楚,实属不易,再加上大屏幕式的视听语言非常吸睛;而进入剧情之后,画风突变,拖沓慵懒的节奏、迷幻突兀的对白,尤其是双男主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潘老师越加帅气了
字幕一出,一星拿好退剧
最后几集真的太好哭了。几个女性角色真的很美,彻底让沈林放下枷锁的是苏静婉的死。曼丽和沈放的离别很动人,沈林的挣扎和犹豫推进得很细腻,每个人的角色都很饱满。
剧情只给一星,张一山和潘粤明两人各一星。这俩人怎么会拍出这样的神剧啊,有了资本之后就可以胡乱接剧本了吗?四个女演员都奇奇怪怪的,整齐的整容脸,演技小家子气,本本分分说台词,顶多皱个眉头瞪大眼睛,一点都没有cp感。剧情也是神了,照沈放这样当卧底怕不是已经死了一百次了,想救人就救人,想什么时候跟组织见面就见面,想拿什么情报相关人员就送上门来。还有罗处长的大白牙,晃的刺眼。白瞎了两位好演员的演技,可能这种戏对演技在线的演员来说就是休假吧,随随便便演演就得了。
演员压过了剧情……编剧弱了,完全完全没有悬念的推进着剧情,好可惜
张一山的台词有待加强啊……用力过猛了
为什么张一山的台词让人如此的出戏啊 ?我都没有坚持到潘老师出场 。失望
大家快来骂编剧啊!
哎,居然有潘老师加张一山也挽救不了的剧本……
看了五分钟,感觉又是个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