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阐述的是典型的外国人的生活,所以作为国人大可不必把女主遇到的各种人视为lucky,毕竟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而且这是电影嘛。
已经在腐国呆了一年的我看此片中的夜店片段仿佛自己也到了那种地方, 因为西方文化的原因晚上去pub喝酒跳舞是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做的事。
看着单纯的Alice几乎是我的翻版,记得我没有出国前曾经立下誓言:等我大学毕业了,我至少要一个人独立过一年,体验一下真正的单身生活,即使有男票的情况下我也要这么做。
Alice的确这么做了。
但当她真正意识到这个决定是愚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她的男票已有了新欢,而且男票直接揭穿了她想要复合的原因,她顿时崩溃了。
等她搬出去住时,男票过来给她送东西发现她的电视机播着西班牙字幕时主动帮她修理好,单纯的Alice分分钟少女心抱住了他,说嘤嘤嘤,你好能干啊。
但男票依然已经和新女友订婚。
Alice的姐姐作为助产士本对于新生儿毫无兴趣,甚至是厌恶,可偏偏在与小宝宝独处的时光里发现其实自己还是喜欢小孩的,于是决定买个精子自己生娃。
这也是女强人的表现啊。
当中Ken看到她在母婴店里挑东西的时候开心到飞起:哦!
我要做爸爸咯!
然而当Alice的姐姐告诉他孩子不是他的时他居然没有生气,依旧开心的不行,甚至她警告他不允许再说Baby这个词的时候他还在滔滔不停的说:baby,baby,baby,baby is awsome!
实在太可爱辣。
像Tom这样的男生在国外的pub里经常会见到,在剧中我们也直接看到了他实际的落寞在他得知Lucy决定结婚后,再到修好了家里的水管。
我打心里的心疼Tom,泡了拉么多的妞,当自己意识到真的喜欢上了其中一个的时候,那人已被人牵走。
Lucy这种女人我真的不想说啥,唉。
片尾的Alice关于单身的独白配上她登顶一览众山小的场景很有意境。
Robin好萌啊。
P.S. 大家不要为了所谓的单身而单身啊!!
而是要好好品味一个人的人生啊!!
求不要再因为自己是单身狗而抱怨情侣虐狗的行为,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嘛。
电影以Alice为主线展开,饰演Alice的是《五十度灰》的女主角。
Alice结束学业后向交往多年的校园男友提出暂时分开一段时间,要尝试一个人的生活。
然后遇到了酒吧老板(和He's Just Not Than Into You里的酒吧老板设定相似,一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撩妹高手,只玩一夜情不付出真爱)。
受伤了想和前男友复合,却得知前男友已另觅新欢。
然后在校友会偶然结识一有钱丧妻男,跟他女儿相处得挺好却发现他还沉浸在对前妻的感情里。
后来某天在和前男友常去的餐馆遇到前男友及他父母,男的母亲说觉得她比现女友好多了,然后4人自拍了一张,前男友看起来还想念他。
之后某个晚上忽然收到前男友发来的短信: “My mum misses you." “I miss you." 然后到了Alice的生日party,前男友也来了,剧情走向似乎也往和好的方向推进,准备要上床了……才得知前男友要结婚了(还是订婚了?
忘了),只是想在步入婚姻束缚前来一炮了结旧情。
于是Alice恍然大悟,想起好友Robin的话,她太渴望被爱以至于只要有男人对她表现出一点点兴趣,她就不分青红皂白头脑发热一头栽进去,所以才总是遇人不淑。
这里我想是这部影片对我来说最大的亮点所在,我跟着Alice一起清醒,Robin说的那番话根本也是说的我呀。
说回剧情,Alice没能和前男友复合,其实反而使影片没有落入俗套。
正如当酒吧男发现自己喜欢Lucy且和她告白时,Lucy已找到了自己的the one,影片没让花花公子得以放下屠刀尘埃落定也是让我出乎意料。
不过生活总是充满无数可能性,不是每一个不安分的灵魂都能被收服,不是每一颗渴望安定的心都能找到归宿。
不管单身与否,生活都是一场修行,且行且珍惜单身的自由吧!
P.S.: 编剧应该是特意给Alice和Lucy这俩人起如此大众的名字吧,因为她俩的经历都能代表相当一部分女生的情况。
妙的是她俩形成了一个对照,一个人单身了很久然后安定,一个安定过然后练习单身。
也许因为单身是必经之路,所以才需要有指南吧。
首先要说的是,我之前好像看过「他其实没那么爱你」这本书。
书中传递的一个观点是,不要忐忑他怎么还没联系你,是不是遇到什么特别的事,以此来为对方找各种借口,来说服自己相信他是爱你的,别傻了,如果他没有给你安全感,只是因为他没那么爱你。
今天看完电影,再看那句「其实他没那么爱你」。
突然觉得,这句话的潜台词不是,他没那么爱你,所以离开他。
而是他没那么爱你,所以不要轻易说分手,感情有时候是脆弱的,他没那么爱你,所以别把自己当成他人的中心,凡事绕着你转,多给彼此空间吧,而再给对方空间的同时,也一定给自已留片寂静,全部付出完全投入,势必也丧失自己。
电影中也有几点打动了我。
仿佛是自己刚刚走过的心路历程。
1.爱丽丝在纽约尝试全新的单身生活,她首先是被tom 吸引,英俊面庞,魁梧有肌肉的身材,而且据说器大活好,爱丽丝马上坠入爱河。
荷尔蒙被激发,他们发生了激烈狂热的%&。
等到爱丽丝恢复理智,听到tom说他与多少女生发生过关系,并且从不让她们起床后做早餐,「应该是不让留宿」。
爱丽丝这时感受到了一种失落,她不追求一瞬间肉体上的愉悦「起码这不是唯一」,她更需要的是爱的温存,需要一个男生真真正正的爱着她,才能让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即使josh对于她少了一些刺激和新鲜感,但是平淡的温暖,是她渴望的家的归属。
她想要爱,得到爱。
2.josh拒绝了爱丽丝。
那天josh邀请爱丽丝来他家参加party,她心不在焉无法跟别的男生谈情说爱,一心想去看圣诞树。
圣诞树这时就是她内心的一盏启明灯,照亮心中的阴霾,看到未来是乐观的。
恰如时机遇到的有钱的黑人,让她多么想靠一靠肩膀。
这时她需要被爱的感觉,或许没有josh的两小无猜,没有tom的激情澎湃,但是却像一棵树,让劳累的爱丽丝能停留和休憩。
然而,爱的隐隐藏藏,爱的无法袒露自己真实的信息和情绪,也只能宣告结束。
到此,亲情的爱,激情的爱,依靠的爱,都没有让爱丽丝找到最后的归属。
当你焦急去寻找什么的时候,你总是得不到。
曾经我抛弃亲情般没有激情的爱,中间我不在付诸于找男朋友,而是希望从肉体得到短暂欢愉,后来发现这并不能满足我空缺的心灵的需求,我需要被爱。
而当你把矛头指向,寻找一个依靠时,大概你又错了。
人都不傻。
所以最后结局是写好了么我们必定开始坚强独立的生活。
不在抱着公主梦,不在幻想,不再单纯靠着激情和好的未来,来选择另一半。
而是一个综合值。
分手第6个月,开始独立去面对生活。
和女主Alice不一样,在大学里,我从未想过去恋爱,一心只爱美利坚。
习惯了单身,享受孤独,专心做自己。
记得,在和前男友确定关系的那一晚,心底感到的更多是害怕,怕被伤害,也怕去伤害。
而在分手后的这六个月,却突然失去了自我。
在夜店里,借着酒劲和陌生人接吻。
和第一次见面的约会对象接吻。
在一个周末,同时和两个男人约会。
就在看这部片的前一周,还傻兮兮的觉得那个履历光鲜的男人会是真爱,就像Lucy单纯地认为那个不在节日前和她分手的男人会是soulmate。
在Alice对前男友Josh吼出“I lost myself” 的时候,心中万千共鸣。
我也是热爱看书 绘画 电影的文艺青年啊!
我一心去找光芒,而自己却躲在影子里。
我是能独自thrive在大美帝的女侠。
我是自己存在的原因,是自己的光芒。
I am so done to feel bad and sorry about myself all the time. I am who I am. I shouldn't be shame about anything. Love myself and explore the world when I have the chance even if it means I have to be alone to do it. It is the first step to find love cuz I can't love without being happy with myself and knowing who I am and who I want to be.实话,这就是一部喜剧商业片,可是really entertaining,比起Joy这个要给人上课的电影,我觉得舒适度,达妹甩大表姐好几条街。
突然觉得那句话是对的“单身是难得的修行”我还真的蛮喜欢这部片子的,它既给了我美好的憧憬,也告诉了我现实的残酷。
比如说Tom,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是渣男那么多年了,的确是要明白“出来行,迟早要还”,谢谢编剧让他遇到爱而不得的Lucy。
也很感谢编剧让Lucy遇到真爱,大概是天道酬勤,只要是认真努力过,总有好的结果,也许不是在本来想象的所谓正道上,但不管如何,总会赏赐一份礼物,让目标达成。
而罗宾,什么样子的人才能潇潇洒洒不顾工作,大摇大摆夜夜笙歌,大概只有super rich的人吧,所以普通的我,请不要幻想过上那样的生活。
罗宾也很传奇,她还是个挺厉害的医学生,她让我觉得她是一个神,拥有无限的能力,在你需要的时候,就会出现,拉你一把,当你不需要了,她就默默退出。
Meg 无数的影视片告诉我想要有甜甜的姐弟恋,首先得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Alice更像是一个寻常的人,她渴望了解世界,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却一直想要被爱,从一个坑跳去另一个坑。
没有实现真正的成长,
我觉得还蛮好看的一部小资电影。
没有很复杂的剧情,四个对恋爱、婚姻亦或是单身拥有不同态度的女生。
本来想逐一列出都是哪种类型,但是写着写着,觉得没必要,因为这部电影谈论的是单身。
那我们就说单身好了。
电影与观众的状态吻合是我选择这部电影的最重要原因,也可以说是唯一原因。
女主是一个好奇单身而放弃恋爱,了解单身却回不到初恋,后终于真正理解单身意义的人——单身就是逐一完成你的梦想。
没有道德的束缚,没有拖后腿的猪队友。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当有一天我不再是单身的时候,那一定是因为我找到了一个:“能完全接受我的人,因为我了解我是怎样的人。
”不过,单身久了,往往会面临一个最大的陷阱,丁沙陷阱。
换句话说,很容易因为男人的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赞美就轻而易举地陷入对关系的幻想中,然后小鹿乱撞地忘记自己的名字,忘记我是怎样的人。
如上文所言,忘记自己是怎样的人,已经抹杀了找到一能完全接受“我”的男友的可能性了。
所以从最开始就是错误的。
Whatever,单身到最后,干净利落地拥有一个baby不错,万分惊喜地拥有一个富婆闺蜜也不错。
当然,随时随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不错!
SCREW IT UP!
FXXK THE WORLD。
冒着多伦多的大雪,赶着周二discount和这周reading week放假一个人一天连赶了三场电影。
晚上这部还走错了电影院,然后一个人冒着大雪急匆匆的赶去另一家电影院。
可能当初看预告片和几个零星的影评,以及虽然喜欢达妹但是不相信她接片的质量(?
),所以期望值特别低,结果比预期的要好看,看完整个人都身心愉悦,大晚上一个人踩着雪听着love myself蹦蹦跳跳的回家。
笑点挺多的,也都挺好笑的,特别是用她姐姐那个特别作特别嗲的声音,一说话我就想笑。
而且摄影也很赞,看完就想暑假一张机票飞到纽约去看看。
因为一直兢兢业业的做一条称职的单身狗,所以看完这部以后更加感受到身为单身狗所身负的重任!!
啊!
我还没有一个人去旅行过;我还没有一个人去过gaybar;我还没有一个人烤过蛋糕、做过饼干;我还没有一个人去过游乐园;我还没有一个人去远足;我还没有一个人吃过火锅;我还有好多书没读过;我还有好多电影没看过;我还没练就我目标的完美身材.....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一个人做过,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
所以啊,趁着单身我都要把这些事情一件一件得做了。
我怎么可以浪费国家资源谈恋爱??!!
(嘴硬)以前一直告诉自己,我要努力变好,忍受现在的孤单,把它变成自身的厚度,然后我就可以遇到一个对的更好的人。
现在忽然就改变了这个念头,我想,我要努力变好,习惯现在的孤单,把它变成自身的厚度,为了自己,然后即使我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我真正爱的对的人,我也可以好好自己照顾自己,不至于活的太落魄,也是对现在以及未来的自己最简单却也是最有力量的保护。
所以啊,一个人有啥不好的,最起码你还有豆瓣这个“我们的精神病角落”。
说不定哪天你踩狗屎运就遇到对的人了!!
虽然你可能连选择题ABCD四个都蒙不对一个(微笑脸)最后让我感叹一下达妹的身材,真的好好!!!
里面的衣服都好漂亮,穿在达妹身上真的都好好看,绝对没有得罪造型师啊!!
达妹的腿真的好好看!!
好匀称!!
身材比例好好!!
太阳镜也超好看!!
(贫瘠的修饰词.......)妈的我一个基佬在这里高潮什么......最后总结一句,这部告诉我们的其实不是如何单身,而是“请 不 要 作”,因为你一作,可能你的男朋友就“咻”的一声不见了。
放几张达妹在里面的造型,舔舔舔......
这套超美有没有!!!
淘宝爆款.....我也有一件男款的.....
那张从Josh家出来,从背面下方的镜头的照片找不到,那个角度,腿简直太完美了!!!
够我玩一年了!!!
[心结] 分手一年了,为何我还忘不了他?
§ 当「啪啪啪」成了打脸的声音电影《单身指南》(How to Be Single),剧情从女主角艾丽斯在毕业之际,向男友乔许提了「暂时分开,寻找自我」的要求展开。
艾丽斯并不是想分手,而是想喘口气,在一连串他们交往四年,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生活的缝隙,就像是结婚前的单身派对,通过一点最后对失序生活的怀念,走进一场更漫长的两人世界。
但正如「人性经不起考验」的宇宙定理,艾丽斯在浮华的纽约,和各种男人在床上、床下缠绵一圈,她发现自己还是需要拥抱有感情的躯体,所以她决定结束分开一阵子的要求。
可天不从人愿,乔许在实习期间和其他人谈起恋爱,原本看似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艾丽斯,突然成了被贸然决定的产物。
当艾丽斯怀着分手后的伤痛,继续生活,寻找人生中那位Mr. Right,但好像每个曾经觉得对了的人,最后都不是她要的样子。
同事罗苹,为艾丽斯开始纽约生活的领航员。
她们之间的关系从好闺蜜,随着艾丽斯在感情上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成了艾丽斯指责的对象。
她把自己原本安稳的感情生活之所以失控,归咎于罗苹那套玩咖的价值观对她产生的不良影响。
然而,就在当场撕破脸的时刻,罗苹对艾丽斯说了真话,告诉她陷入了「鸡鸡流沙」的泥沼。
随后在与前男友差点滚上床单,成了小三之际,艾丽斯想起罗苹的话,她顿时醒悟,她确实长期陷于某种流沙之中:「一旦交往就失去自我,成了对方的附属品。
」这是别人的错吗?
毋宁说是艾丽斯太习惯这种交往方式,将自己拥有的一切都给了对方,除了「真实的自我」。
§ 什么是「真实的自我」艾丽斯一直没有给自己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寻找她说的「自己」,直到真正停下「寻找下一个好男人」的念头,她才有时间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使得她不再过份责怪自己,因为当她责怪自己,着重的是关系的失败,而没有发现自己在关系中活得变了形。
同时她停止无端责怪他人,正如她最后和罗苹道歉,因为与其说自己受罗苹的影响,不如说自己藉由罗苹做了一些她原本不敢做的尝试,只是结果不如人意,但罗苹始终真诚,从未欺骗她。
可艾丽斯自己却「欺骗」了许多人,包括自己,因为她不敢做自己。
当我们持续处在各种关系之中,未曾真正「回归单身」,回归「一个人」的生活,我们没有跟过去熟悉的关系和生活模式保持距离,我们就没有办法展开真正的回归之旅,回归到人生原初,和天真无畏的自我相遇。
进而带着最纯洁的自我,重新认知我们的世界。
§ 你看见雨滴,还是钻石张爱玲说「阴道通往女人的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则认为真爱的钥匙就在每个人的真我当中,指出爱具有以下特征 :1.以人的自由为前提。
2.实现存在价值的由衷喜悦。
3.设身处地的移情。
4.爱需要勇气。
5.最完满的爱通过相互依赖,以「成为一个『是其所是』的人」的完满创造力为基础。
举例来说,罗洛.梅在书中曾提及一个个案:凯伦原本因肥胖而困扰,说道:「食物是我所有安慰的保证」、「我经常开车绕着城里逛,把愤怒、内疚和伤害吞下肚──直到其他一切都变得不重要。
」尽管做了许多尝试,她仍无法真正在减轻体重的事情上有所做为。
要改变一个人走出负面的伤痛,需要挖掘的内在问题,远比规律的生活和外在所见的肉体来得深刻。
罗洛梅以为这必须让来谈者「进入深刻反省自我的历程」之中,「认清他们在本质上是谁,前进的方向在何方」,藉此反来使他们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是从「活在愤怒中」,或者藉由负面情绪好证明自己活着的诅咒中走出来,走向最原始而富有活力的自由样态,仅仅是「我活着」。
这包括两层意涵:为己而活,简单而没有包袱的活。
在个案中,凯伦最后能够在貌似平凡的世界中,不再看见愤怒、内疚与伤害,而是看见美、愉悦和满足。
好比在经过三年半的冥想治疗,凯伦描述那「平凡」的一天:「上周在工作中,我看见一些光秃秃的橡树,上面有雨滴覆盖。
我知道它们只是秃树上的几滴雨滴,但在我看来它们宛如钻石。
」对照电影,《好好先生》(Yes Man)的卡尔、《男人四十》的林耀国,以及《单身指南》的罗苹,和重生后的艾丽斯,无关外在条件,他们在自我认同的道上,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乐在其中。
§ 戴维.鲍伊不用成为教宗;教宗也不用成为戴维.鲍伊有些人失恋,早在分手之前便已发生,我们早已移情别恋,只是不想承认。
我们勉强维持关系,在无爱的空间里头一次又一次的假高潮,然后一个人啃蚀内心的空虚。
有些人即使分手,却还是沈溺在一个人的爱恋里。
他舍不得走,舍不得丢弃脑中的回忆和实质的物品。
当另一个人已经不在了,他只好不断的往回忆里钻,因为只有回忆中有那个人存在的证据。
更甚者,在回忆里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他就往想象力里索求,在别人的身上找前任的影子。
无论是与他人分离、游戏人间或奉行婚后性行为,重点在于我们是否认知自我,并甘愿负起臻至「自我完满」(self-fulfillment)的代价。
如同CNN 和BBC 对「战后婴儿潮」世代的高离婚率,以及与日俱增的老年离婚率的报导,研究显示其中一项原因,就在于这个世代的人们更愿意去追求情感和性的快乐,以及完成自己的梦想。
我想起一句俗谚:「宁愿独自前行,胜过盲目跟随。
」(It’s better to walk alone, than with a crowd go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跟随没有错,我们都需要人生导师,但我们必须慎选那位人生导师。
正如在感情中「乐于付出」没错,但要挑对人,否则就成滥情。
艾丽斯那位在前男友偷吃分手后,把人生的焦点全投注于事业的姊姊梅格,却打破了自己的诺言,开始谈起恋爱,和肚子里的孩子走向三人世界。
或者像罗苹,她就是喜欢激情、浪漫和不用负责任的关系。
又像露西,她本来笃信择偶条件的重要,可最后她选择打破过去的窠臼,迎接意外惊喜。
分手或其他分离的课题,只是人生的休止符,是完成整首人生乐章必要,但并非主要的元素。
但首先你得真的愿意承受分离之苦,而不是为了止痛而忘了放下,老赶着谈下一场恋爱。
人生的许多片刻,我们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故恋爱更像是生活的伴奏,若缺乏独立自主的人格做为主旋律,就会让整个人生被他人(外来物)绑架,进而失去我们自己,以及用自己本来面目活下去的自在与勇气。
[解语] 失恋,从真正恢复单身开始;独立,从学会享受单身出发。
p.s. 《单身指南》没有露点、没有道具、没有霸道总裁,但床戏拍得比《五十度灰》更具情欲的感染力。
听说格雷要拍续集,换个导演吧。
电影的主题思想很明确: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终于才能明白——其实自己不需要男人。
女主角爱丽丝大学期间就认识了男友 Josh,她从住在父母家到大学与室友住在一起最后毕业了和男友同居在一起,从来没有尝试过一个人生活的滋味,让她萌生了“想要发现自我,暂时和男友分开”的离奇想法,不管男友万分挽留最终离去,后来认识了好友乔丹并且被带领着一头栽进了“男人河”里;最终在酒吧酒保的一夜情中,她才明白到,这个社会中的男人大多是想要占女人便宜却不想要任何牵连或责任的男人,让她明白到男友对她真挚情感的可贵,可当她想要回到男友身边时, Josh却说他已经有了新的女朋友了,后来他很快与女友订婚,这一切都似乎像是要报复爱丽丝,而爱丽丝一直为此后悔痛苦,在此后后的几次恋爱也以失败告终,让她明白到真爱难寻;她痛苦着,寂寞着,自责着,寻觅着,却忘记去找寻“真我”。
反观爱丽丝的姐姐,是个医生,她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但有钱养活自己还打算生个孩子自己养,因为她知道自己不需要男人,而且她对男人非常了解并对找到真爱不抱任何期望,结果却在怀孕后遇到真爱,好在对方最终可以接受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孩子,并且愿意与她一起抚养,可以说爱丽丝的姐姐是幸运的,但是她的幸运是有基础的,就是她的自强自立。
猪朋狗友乔丹,是一个每天晚上都在酒吧喝到烂醉如泥然后连自己和哪个男人上床了都记不清,趟过无数男人河的大肥婆,你可以鄙视她,但是她自己根本不在乎,她就把男人当成玩伴而已,没有想要从男女关系中获取些什么(她其实是超级富二代),所以她是快乐无忧的。
整天在酒吧里蹭免费WIFI上交友网站找对象的Lucy则是见识过很多渣男后最终成功结婚了,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然万人迷酒保对她百般勾引,但是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很有自制力地没有登上酒保的那艘“破船”,最终在快要放弃的时候遇到了愿意娶自己的男人,她太执着于结婚找对象这件事了,但是好在她是幸运的。
而酒保最终发现自己是爱Lucy的,他终于明白自己以前泡妞的那一套是多么肤浅幼稚。
最终乔丹在爱丽丝的生日派对上瞒着爱丽丝邀请了Josh,黑人有钱前男友,酒保,让爱丽丝感到难堪,并且和乔丹吵起来,乔丹的那句话似乎让人咋一听感觉听不懂,其实意思就是骂爱丽丝太把那些男人当一回事儿了,其实他们都没把爱丽丝当一回事儿,爱丽丝的心思整天都在寻找爱情寻觅男人上,却迷失了自我,只因为她的确是没有一个人生活过,身边没有个男人或者朋友或者老姐她根本就生存不下去,实际上她是个一直被宠着的小公举第一次踏进现实生活中,无法接受身边空虚无人陪伴的寂寞日子,因为她不够坚强,不够独立,对男人抱有幻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在最后爱丽丝过了一段独立的生活,戒掉了男人,戒掉了乔丹,开始读书,开始去了解自己的内心,终于找寻到了自我。
这时也许才能明白,找寻自我是一个痛苦的历练,这个结果也许并非她原来想象般美好简单,结局也并非她所期盼的,但最终她还是达到了这一开头交代的目标,也算是非常讽刺。
我说爱丽丝她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因为她一开始和男友在一起同居的时候却想要分开,其实就是因为她对男友不确定,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她一生的伴侣,怀疑她这辈子是否也就是这样了,所以才萌生了换一种生活的想法;后来她遇到了酒保,马上又沦陷其中,因为酒保帅气逼人,床上功夫了得,又懂得说女人想听的话,但是她后来发现酒保不是那种想要长久关系,想要结婚的男人就离开了他,然后她在就会上遇到一个黑人,对方也很了解女人的贪念,一上来就表示自己很有前途,很有钱途,马上勾起了爱丽丝的注意,也不管对方已经有了孩子,只要对方没有老婆她就愿意处对象,也不管对方不爱跟自己说起以前老婆的事情,处处隐瞒沟通不畅,她都无视这些问题,最后还是失败而归;就这样,安稳的对她衷心的想要结婚的各方面都不是很出众的男友不是她想要的,相貌出众能让女人感觉浪漫甜蜜心动却不想要结婚不想受束缚的酒保不是她想要的,有钱有事业稳重成熟却不能跟她打开心扉的年长黑人男友不是她想要的,搞不清自己想要什么的爱丽丝其实真该好好挖掘一下“真我”了。
爱丽丝痛苦的原因就如乔丹指出的那样,太把男人当一回事了,她的姐姐也说过,她可以把重心放在自己的事业上面,而爱丽丝反倒讥讽姐姐除了工作一无所有,其实男人来了拍拍屁股又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只在她心中留下伤痛和烦恼,无法把握的东西不值得放太多心力在上面,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爱情也许会不期而至。
看完故事,我从床上爬起来,一边在冰箱找着啤酒,一边想着这一定是个女作家笔下的故事。
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满脑子都是女主角的笑容以及那句转瞬即逝。
how to be single,"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我们可以自己解决类似于拉连衣裙拉链这样的小事;不要和任何一个男人喝到超过你们极限的酒精饮料;不要和前男友补上当年欠的那发友谊炮;远离富二代?
哈。
好吧,作为一个直男癌晚期的小伙,我一直认为男女对于单身这个角度的理解有所不同,小伙很容易达到放下一切去享受单身时光,而姑娘却恰好相反,感情这种事情,有时越是焦急越是容易陷入误区,不断重复遇见错的或者并不合适的人,恶性循环,直到迫不得已做一个“单身狗”。
单身本身并不是问题,纽约有八千万人,也并不是四千万队的情侣对么?
甚至我认为在恋爱中,甚至婚姻中也要保持“单身精神”,没有生来就是连体婴的一对,无论什么时候,什么阶段,请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选好自己的闺蜜,无论是男人或者女人,最重要的,历练好自己的精神世界,给自己的精神盖一个也许并不高,但是很充实、很有你个人味道的房子,这样无论幸福何时到来,何时出现,你都能做好万全的准备,给他/她一个幸福的家。
毕竟,幸福这种感觉,总是转瞬即逝的。
PS:王若琳版本的眼睛歌(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不错,很适合这个时间听。
影片花了大半部时间,用以完全没有说服力的证明女神经也有人爱,真的不能指望这类片能出现有营养的对话。结尾几分钟的回到正题戏好评。
这应该叫做梦指南 剧情浮夸
Great ensemble cast, cliche female characters. 设置了那么多twist尽力摆脱“特别老土”但这种故事还是早就开发的差不多了。Anders Holm是怎么回事这种片子老看见他。this is mostly for girls who bounce between relationships, not for me【话是这么说最后女主去实现愿望那里还是好喜欢!
和书可以说没有关系了,还是找来了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去挖掘轻熟女们的感情困惑。
It's just chemistry
很久没有一个人在家里看电影了。发现这部片子很能反映喔现在的内心状态。让我着实有些感动,和在里面找到我的影子。给自己添加一个bucket list,明年一定要去纽约住一阵子。
大俗套。
亮点不多
他们没有在一起,点赞……
一般吧,最后女主打车回家那段笑点十足。。哈哈哈哈
8.1删电脑看过的电影 然后点开这个电影快进看了下 女配竟然是废柴里的安妮 在看这部电影之后才开始追废柴 但是完全没印象是这部电影里的女配 刚发现哈哈
国泰航空上看的
太刻意。
其实这戏码算是我喜欢的,但确实虎头蛇尾了没什么好推荐的。三观正,正得我要看不下去了,即便to be single很美好……
喜欢alison 达妹也okay
可以排进这两年我最喜欢的chick-flick里。当然,我已经不是那种看到某些情节就会泪眼汪汪的说“这就是我的故事啊!”的二百五了。你会受伤、你沉溺过某种温暖、你被用来确认别人的幸福、你有家人、你的朋友爱你、你变成了更好的人…这只是每个女生大同小异的人生而已。 #不过Tom和酒精还是值得拥有的 #
轻松喜剧 弱智爆米花电影 姐姐和小男友那段比较好看
全是套路,情节混乱,看到最后我直接黑人问号表情……
看到女主享受单身的象征性行为是独自挑战登山,我只能想到独自入山不幸坠崖的种种真实事例。。。。。
作为一个单身24年却已经被迫相亲3次的人来说,这部电影解开了我大大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