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影片最亲密的动作了,充满温情。
店长真的是一个极温柔极温柔的人了,她明白喜欢同性是怎样的心情,也知道是如何的痛苦,而店长是喜欢男人的,但是当现实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合拍的男人,他却无法接受她变性人的身份,前期所做的一切为了取悦她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多么的可笑,但是他没有出口伤人,而是试图去理解但是怎么也理解不了,对于一个钢铁直男来说这已是不易,所以这个影片里唯一的男主也并不惹人厌,反而在店长生日的时候他精心的准备以及虽然慢吞吞但是很认真的摆上生日蛋糕打开红酒盖子的动作让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男人。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都付出了真心却依然艰辛,没有谁确切的得到了想要的回应,这始终是一个无法幸福的故事。
店长开始认同自己,女二再也没有出现,相亲男也应该不会再来。
但现实生活中故事的结局不会如此平静
好特殊啊,本以为是部清水流影片,顶多谈谈寂寞与重归寂寞,却发现片中的个人境况竟被描绘得如此立体,我不想用三角恋去归纳它,因为“爱情”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呈现着半缺席的脆弱状态,它悬在一个并不高的地方,却没有谁想真正抓住它。
其实真正戳中我的,是每个角色周身的那层真空场域,在告知别人前先理解自己,在寻爱之前先爱自己,是她们用双手捂热了这方窄窄的自由之地,寂寞的人不会激烈地追求情感,因为破碎过的人会明白,孤独的最后一条防线不是爱情,却是自己的生活。
片中的三个人物像三条不曾相交的水平线,她们温热着隔爱相望,用虚空将虚空填满,身处不同的季节(性向)却在流动的时间里温润交接,无论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跨性别者,我相信在种种“不同”之下有着一片能够深刻同频的荒野,待我们纷纷坠落至此,爱定会显露出它的真相。
故事真正的开始,或许发生于艺珍在海秀忙乱之际,尽管两人仍是陌生的初识,她却如此自然地接过海秀的忙碌——帮着整理餐桌、清理打碎的玻璃杯、递送咖啡,温柔抚平海秀的紧张。
我被这种无声的默契以及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关怀打动。
我常常也有类似的冲动。
当看见女大学生费力地搬着行李箱、老年人缓慢地推动着重物、外地人羞涩地不敢开口问路,看到他们身陷忙碌、疲惫或尴尬的泥潭,我总想打破陌生的边界伸出我的援助之手。
然而,碍于彼此的陌生,或许害怕对方并不需要,或许担心自己的帮助突兀又多余,我常常只能在内心挣扎,犹豫着默默走过。
因此,艺珍的善良和勇气让我由衷钦佩,而海秀能如此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与示好,也让我感到愉快与轻松。
我喜欢看到人与人之间自然流露的善意,那种无需言语却温情满载、彼此关照的和谐与美好。
一天的忙碌过后,海秀真挚地向艺珍表达感谢并提议送她回家。
艺珍没有过多的推辞,爽快地答应了。
真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该被无谓的忸怩束缚,不应因害怕过度勾连而拒绝联系的开始。
车上,两人几乎没有过多的言语,却因为相信彼此那份先验的善意,气氛并没有变得尴尬,反而是一种温柔的沉默悄悄在彼此之间流转。
突然,艺珍看到窗外升起的烟花,惊喜地惊叹出声。
海秀听到后,缓缓地停下了车。
我想,生在首尔的海秀,也许早已看过更盛大、更美丽的烟花,或许她已过了再为烟花升空而惊叹的年纪。
但今天,看到身旁为烟花盛开而由衷惊喜的艺珍,她仿佛也被带回了那个青春肆意的年华。
我也曾有过一段与年长者之间的微妙情感。
那天也是这样,我坐在她的车上,对着窗外的落日惊叹不已,随后拿出我的单反想要记录。
我其实并没有太认真,但她却默默地将车停在了路边,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等着我,让我完整地拥有了和落日相对的时刻。
年长者平稳而封闭的心境和生活,就这样被年下者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生活无尽的热情轻轻撬开。
年下者似乎拥有对生命更饱满的探索欲,对生活抱有不断升温的激情,对世界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也拥有更大的勇气对不合理、不喜欢的一切说“不”。
艺珍兴致盎然地提议着对店铺的装修,在墙角悄悄安放绽开的樱花,种下一个等待四季的美好寓意。
年下者们轻率也莽撞,艺珍看不惯那个没边界、没礼貌的阿姨对海秀的再三刁难,于是痛快地无情回怼。
艺珍的闯入,似乎为海秀的“空虚”生活填入一些生气。
我也曾经历与艺珍相似的失落。
在海秀严厉犀利地批评艺珍时,我的心也随着艺珍碎了一地。
我曾拥有的那段关系,曾幻想的如朋友般的平等,却在某天突然像长辈上身一样,终结于这样野蛮的一刻。
就像艺珍问出的那句“为什么就对我说不行”——为什么你可以妥协于那么多无理和刁钻,为什么唯独对我如此出言残忍。
只是,我没有艺珍的好运气,我的“海秀”没有对我说出那声抱歉。
同样失落的,是看着她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看到她似乎憧憬并试图步入婚姻的殿堂,看到她在你精心装饰的樱花树下与男人date,甚至看她为男人那些无聊无趣的笑话发笑。
年下者可能真的难以揣摩年上者内心深处的想法。
只要年上者不愿意表达,感受到情绪的年下者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理解中去猜测,却始终无法明了其中缘由。
正如我无法理解她为何某天心情格外愉悦地带我去吃牛肉火锅,无法理解她为何突然如此动情地与我分享她的原生家庭。
许多事情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明白,正如海秀不明白那场突如其来的告别究竟为何而起。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表情,她也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或展现过类似的神情。
我无法理解她的“妥协”和“沉默”,正如她也无法理解我的“任性”。
直到海秀将车停在一旁,泣不成声的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
原来有时,安静是他人自我选择的结果,尤其对于年上者来说,这是在生活沉淀后的深思熟虑。
你以为她需要热烈的关怀,以为你的出现是一种拯救,我们都想做那个填满对方的人,却只是年下者盲目乐观的自大。
电影以遗憾结尾——爱竟需要这么多巧合,幸福竟需要经历这么多痛苦。
我不知道海秀在未来的日子是否会想念艺珍,她们未来的日子是否会有交集,我也不知道我的“海秀”是否曾对我们关系的落幕有过遗憾,但至少我有。
我为自己不曾像艺珍一样直面这段关系的问题而感到难过,我甚至没有勇气表现出自己的伤心。
季节与季节之间,艺珍遗憾看的每一场烟花里,都会想念海秀陪伴的身影;而我再看的每一次日落中,都会怀念她那次的停步。
最近痴迷lgbt题材的电影 怎么说呢 亚洲电影对于蕾丝的恋爱描写过于细腻清新有点不适合我这种cult爱好者 而且韩国电影缓慢的叙事情节看得格外抑郁 但好在女主店长演技全程在线每一个表情举手投足都很有气质难怪女二会渐渐沉沦 les圈一向有恋姐倾向本来作为直女不能理解 看了本片的女主果然是温柔沉稳细腻体贴的理想对象 完全没料到女主是变性的身份 一个变性人+被扳弯的直女+正宗直男 每一个人物都很贴切完全不突兀 想找个伴侣携手过日子的中年直男 对爱情刚刚迸发萌芽的高中生和经历生活巨变勇敢做自己的变性人 每个人想要的都不同 但无非都是幸福而已 中年男认为自己如果能填充女主的空虚就很幸福了前提当然是她是个百分百的女人 高中生认为的幸福是和温柔的社长在一起工作生活毫不顾忌未来的活在当下 而女主想要的身份是真正的接受自己适应现在的自己如果有可能找一个可以接受全部的自己的男人一起渡过空虚的人生 没想到结局BE天真的以为女主连改变自己人生的性别都能跨越又怎么不敢面对同性之爱 果然是自己天真了 可能对女主而言艺珍只是一个年下的朋友吧 与爱情无关 而对艺珍而言姐姐也是自己发现性向的一个启蒙未来人生轨迹的一段苦涩的回忆吧 每个季节变幻之间 女主都会想起的那个艺珍多半是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始终无关爱情“苦恼也是一种幸福 那为什么幸福一定要这么痛苦呢”艺珍哭诉着对姐姐告白时说
海边餐馆那一段,让我从昨晚哭到现在 ,"有感情了再分开会不舍,趁着现在 我们尝试着分别吧"那眼神,分明是爱啊,姐姐这是亲手拿刀子把自己的心划开,好疼好伤。
明明是有感情的,不曾得到就不会失去,艰难的过往才会让她这样患得患失,接受不了分离 所以选择不开始。
艺珍还是个学生,考虑将来 考虑家庭,姐姐也只能克制。
两人都在认清自己,从不同的角度。
一开始只是稍微注意到了海秀脖子上的丝巾。
记得在哪里看过,辨别伪娘的方法之一就是看是否有丝巾。
但看的时候愣是没想起来,因为就是抱着看同性题材的心理去看的。
后面吸引到我的是艺珍真挚的感情。
一开始艺珍好像是有交往的男生的,但从电影院被鸽那次后,加上有一次她刷到了那个男生的ins(应该是),内容是和另一个女生的合照。
后来她就常来咖啡店帮忙。
不知道是她一开始就发现了姐姐的空虚还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空虚(跟男朋友分手的难过)。
姐姐的孤独没有人看不出来吧。
突然出现的删除结婚纪念日映射出海秀的过去。
后来还有段视频。
海秀总是不自觉地望向情侣,是不是说明她渴望。
需要专门拿一段来说说艺珍对海秀的感情。
不管前因后果。
从她来到咖啡店说起。
那以后她对姐姐的喜欢表现的愈加明显。
看到多事大妈为难姐姐会顶撞回去,会因为母亲不让自己兼职跟母亲吵架,甚至因为兼职的事情跟姐姐吵架。
也有看到姐姐跟男人聊天的时候的离开。
少年人的喜欢是很热烈的,很明显的,至少我这么认为。
我又觉得艺珍有些固执。
她明明没有必要一直待在咖啡店的。
其实我很能理解,换做是我第一次喜欢人我也会这么固执的。
她也很幼稚单纯可爱。
细心的她帮姐姐装饰咖啡店,吸引更多生意。
凭她俩的亲密程度一定是知道姐姐的生日的。
虽然在那之前因为兼职的事情吵架了,还是给姐姐准备了礼物。
是丝巾。
那个时候艺珍应该已经接受了喜欢姐姐这个事实(前面有和女学生交流),但她为姐姐对她的冷淡态度做出了很幼稚的回应。
比如反问她不知道客人常喝什么吗,比如让她把那个男的送来的花丢掉。
她塞给姐姐那封信,表白了自己的心意。
但姐姐却告诉她自己是变性人。
怪我没看清简介,看到这里真的猝不及防。
但我忽然又能理解姐姐的做法了。
虽然我一开始以为就是年龄的问题导致的be。
没有想到这么复杂。
按照平常两个女生之间年龄差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年龄有差距。
年龄大的肯定会理性一些。
比如让艺珍不要干兼职。
跟艺珍说不要再来咖啡店。
也告诉她自己的过去。
但我依然心疼艺珍。
少年人的热烈喜欢是很难过的。
她很固执的喜欢,只能接受这样的回应。
海秀是喜欢艺珍的。
电影里情感表达的非常细腻。
她的眼神明显是这样的。
不然也不会跟艺珍纠缠下去。
海秀太温柔了。
但她不得不这么做。
当她第一被那个男的碰到的时候她比谁都反感。
老实说我能理解那种感觉。
她是因为过去害怕吗,我不知道。
但后来她的被迫相亲,后来和男的在咖啡店聊天。
这些是不是都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她认为自己也应该喜欢一个男的而不是女的。
我不知道。
她问艺珍是不是觉得自己活得很像自己应该活着的样子。
她好像一直都没接受自己是个跨性别者的事实。
尽管她已经做了手术,她还是没法放下丝巾。
很喜欢短评里@V.Dunham 的一句话“无论身体、性向还是爱情如何搁浅,季节依然恒定转动”剧情淡淡的,忧郁而不悲伤。
演员选角不错。
配乐满分。
本片除了讲情感线以外,实际上更多在讲“自我认同”。
对于一直认为“爱情并不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的我来说,这部片子虽然剧情很淡但却有共鸣。
艺珍的自我认同:喜欢女生。
艺珍的自我认同之路上两个关键人物,一是海秀,二是同校les小姐姐。
一个让她产生感情,一个教她确定感情。
别忘了艺珍是高中生,她的爱恋是不成熟乃至有点幼稚的。
当社长不结帐还要饼干吃的时候坚决反抗,要求结账。
当她控制不住事态,她会尖叫,大吼。
女子一心一意的爱恋,想要陪在心爱之人身边。
所以她就算被家人反对,被海秀拒绝,还是要陪在海秀身边。
海秀在告白时拒绝她的话是“你知道我为了维持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努力吗”。
这次艺珍迎来的是对自己的考验,她打扮成大人模样,去les吧,和陌生人接吻亲热,却在最后止住,说着抱歉去了海秀家告诉她“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不介意”。
海秀抱着她哄着她睡着了,但迎来的是第二次拒绝。
第二次拒绝的话是“对不起”。
无论如何,艺珍成长了。
她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来到新的咖啡馆学习。
这是自我认同,自我接受,接受无奈,学会成长,这样的一个过程。
海秀的自我认同:以女性身份正常生活海秀离开首尔来到这里,本来就是为了好好生活。
看着求婚视频,手机里还有结婚日提醒,可以看出求婚应该不是太久之前的事,但她删掉了日程提醒,甚至重新换了手机。
海秀是坚强的,拥有着强大的内心,拥有着重新生活的勇气。
海秀应该一开始就是取向男,但这或许并不一定是灵魂的相认,而是她出于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保护。
正常女人就应该和男人在一起生活。
对人礼貌,甚至对社长没有任何反抗。
一开始她拒绝社长的相亲,无奈之下必须要去,虽然一开始不情愿,但是“约了一个人见面,还是会紧张”。
她只想展示自己女性的身份,或许一开始也没有说要和那个男的在一起,只是见面而已。
但是那个男人所做的,所给她的,让她变得幸福,让她想要尝试拥抱幸福,这里相亲男的台词我很喜欢
原来如此她接受了相亲男的吻,但在碰到丝巾那刻决定说出真相。
但她也知道并非那么顺利,在相亲男答复她之前找到相亲男,她温柔,体谅别人。
想要正常的幸福,但却得不到理解。
相亲男自述相亲男看出她的空虚,想要但却做不到填满她。
坚强温柔的海秀摘下自己的丝巾,“那就让我一直空虚下去吧”。
她是那么坚强,那么果毅,那么努力的维持正常生活。
对于艺珍,我偏向于海秀对其动过心,但她明白她承受不起那样的感情,那样让她偏离正常轨迹的感情。
同意艺珍打工,是新生活新接纳的开始。
艺珍表白,她说“你知道我多么努力才维持现在的生活吗”。
在回家的路上在车上爆哭,回到家里打开药却摔了一地,无奈去捡但又哭了起来。
她不敢承受任何差池。
艺珍妈妈找上门让她拒绝艺珍兼职,她用了最温柔的方式。
约艺珍去海边,吃美食,住旅馆,用假设的方式劝艺珍专注学习,不要再去店里了。
艺珍和她在一张床上,鼓起勇气搂上她的腰,但她却装睡着不敢有回应。
艺珍从les吧出来寻她,艺珍红着眼说“我不介意姐姐怎么样”,她抱了艺珍轻抚她的背。
艺珍在她怀里轻轻颤抖,她安抚着艺珍伴她入睡。
却提前离开,留下一张“对不起”的纸条。
店里生意多的时候,脱口而出“艺珍啊”的那一刻,她也明白自己习惯了艺珍。
想到对艺珍说的“不同不代表是坏的,要证明着自己活下去”。
无论如何,她想要的,是正常的活下去。
结束那一幕,冬天到了,海秀坐在咖啡店玻璃旁边的座位。
围裙上有艺珍编的手链,口袋摸出来艺珍的草图。
或许海秀真的会“到了冬天有冬天想看的装饰”吧。
诸事流转,无非顺逆,做你自己,难能可贵。
真的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韩国影片中的悲情 细腻 体现在每一帧中 这部剧风评很好 就忍者没有看简介 看前半段很甜 以为就只是感情受挫的首尔大姐姐为了避开过往生活去重新出发 恰巧相遇了高二打工妹 俩人要么在一起要么撕逼 电影看到中间部分开始笔墨加重 女二对自我认知逐步加深 感触到了旁人所不能忍受的禁忌 和同类的接触也不敢为他人所知 年少的爱恋总是那么欣喜若狂 姐姐的碰触足以让她小鹿乱撞 得知女一变性人身份时我惊讶得合不拢嘴 真是敢拍!
女二的讶异丝毫不少于我 她泡夜店 喝酒 和不喜欢的女人差点跨越禁忌 最后还是认清了自己的心 女二半夜找女一的那场戏最打动我心 她的痛苦 女一在之前的生活中经历的要比她多多了 没有责骂 没有数落 有的只是一个温柔的依靠 痛苦太多 可是谁又是能在夜里给你关怀的人 没看到结尾的时候就在想女一会不会和男主在一起 可能没在一起也是个好结局吧 女主就算做了无痕手术也不会摘下丝巾 社会刻板对人的影响也是如此 就算再爱 你能坦然接受爱人是变性人吗 离开彼此或许是最不让他受伤害的方式女一始终空虚 但是她做了自己 这个温柔姐姐 我真的爱了
从地方搬到城市的一个女人海秀,开一间咖啡厅开始新的生活。
常来咖啡厅的女高中生艺珍,继而在咖啡厅打工,渐渐被海秀吸引。
艺珍确信自己的感情是真的,向海秀告白。
学生妹妹自我认知的过程,本来也是另一种痛。
两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她们永远都不会再有交集。
喜欢这种淡淡的叙事,无需太多色彩的点缀,冷清空虚而又干净。
韩国电影有一种迷一样的致郁,又疼又沉溺,大抵是因为引起了共鸣。
纯纯的文艺片,如咖啡一般的味道,香浓中散发着淡淡的忧伤。
原本以为会草草跳过,但竟然静静地看完了,还有些许意犹未尽。
美氏+double shot,相似的人会有着自然的吸引,人类的本性不就是寻找熟悉的味道么?
每个人都有秘密,有些可说,有些不可说,可终究有盒子打开的一刻,好与不好,冷暖自知,旁人无需多言。
两位女主角都很好共情,“承认自己 然后向前走”。女孩在追一缕春风,而另个她想要凛冬的雪落下后的沉静
变性人,好吧~那说明喜欢男的。好吧~
东亚女性的细腻、隐忍与压抑。一点一点靠近,产生依恋,再一点一点(被迫)抽离,对自己说“我不需要你”“再靠近就离不开你了,我不要这样”。看得超难过啊。但看着她们靠近时,一度产生“啊!好好啊!”的想法。被打动过,留下痕迹。是我喜欢的故事。配乐好!
性别、取向、成长,就像主人公说的,一切都不算什么。但又为何所有人都没有错,却终究都是孤独呢。ps. 再次体验到韩国女演员一秒抓马的能力。//刚看完时蛮喜欢的,睡前把它和《蜂鸟》作了一下比较,它的不足还是挺明显的。情节真实性不够,父母管教严格却能高三夜不归宿,经常打工……情感也极端了一些,说服力不够。东亚地区的同性电影有其地域特色,它推崇的是东方式隐忍的情感(在异性恋片中没有如此明显)。本片中对于跨性别者的刻画非常细致,对男性的向往、对女孩的抗拒和微妙的共情,当周边世界充满了不接受与敌意,她宁愿用孤独的茧将自己包裹,不委屈他人,也不想太委屈自己。
确实是没想到……emm连看三部三部都be。
女主好像郑秀晶...
鸡毛蒜皮,又不能盯着高额头老阿姨和塌鼻大脸妹来挨过这无聊剧情。
一般般吧。
不是因为谁 而是自己选择了空虚 余生的春夏秋冬
欧尼真的很温柔又空虚,很喜欢看到多元性向的探讨,之前还疑惑为啥欧尼不爱妹妹,即使在知道这是变性的前提下,是自己脑子没有转过弯儿哈哈哈。男演员也很帅浓眉大眼正版的帅做抉择真的太难了。最后不知道欧尼在等什么也许在等妹妹也许就是让自己保持空虚。姐姐很美
这部片看起来很舒服,特别是艺珍和海秀的感情,给不了高分是因为故事没有讲得很明白。海秀这个人物其实已经超越了性别,也就无所谓同性异性。最后和男主的对话说出重点海秀是空虚的,对,而且她的空虚是别人短时间里填不满的,就连艺珍也还不行。海秀和艺珍两个人物的自我认同过程都讲得很轻,最后开放式结局让人苦恼,就不能让艺珍出现强行HE一下吗。我那颗温柔的心啊,被这俩人敲击了一下,不打算负责吗?
所有的一切都太过于平淡,甚至枯燥乏味,坚持看完像是熬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远。那条捆绑人生的丝巾,终是摘下了。
身份认同题材
跨性别les?
不同的人的自我认同。
简单的故事,狗血而拖沓的剧情,呵呵,韩剧
海秀也让我想到上一部电影的允熙,“你妈妈她是一个让人十分寂寞的人”
我是覺得店長是喜歡男生的,藝珍,她不過是習慣,不是愛。
两星半。欧尼原来是欧巴,真没想到。学生之前还在跟前辈聊天,突然搞清取向并对欧尼产生感情,这里有点牵强哦。没有结局,就像生活本身,春去冬来。欧尼很多角度都神似Krystal啊,清心寡欲感。
多么空虚和辛苦的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