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还以为是想《十一罗汉》那样的大盗电影,结果不是。
电影到后面出现整个钻石库都被洗劫一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些钻石没有被拿走,因为以赫伯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把这么多钻石拿走,而且电影给的镜头暗示,赫伯并没有用水杯装钻石,于是便觉得可能所有的钻石根本就没有被偷走,而是被毁掉了,最简单的方式付诸一炬。
最后发现赫伯还没有这么狠,原来他自己还有其他的办法,不过一晚上用小推车运送两吨的钻石,有点牛了。
《天衣无缝》这部讲述盗窃钻石的电影,故事虽然老套,编排却有新意。
因为一般犯罪电影,不是为金钱动手,就是为利益缠斗。
通篇看下来,要麽是警匪之间的斗智拼勇,要麽是黑吃黑之间的江湖纷争,鲜有抛开感官娱乐的功能,进入到社会批判意识的层面,以胶卷为讲稿,银幕为讲台,对着一厢观众,作出尖锐凌厉地抗议。
而《天衣无缝》这部电影,却在立旨上独出机杼,创意上别具匠心,给普通刑事犯罪,贯注了深层社会学意义,再予寻常犯罪动机,赋函了惊人秘密,单凭这一点,就与许多停滞于浮华表面的商业电影立判高下,如果加以别有用心的联想,或许就是自由创意好莱坞与张牙舞爪广电局的本质区别。
但简单把《天衣无缝》说成是盗窃电影,还失之于偏颇,即使加再上复仇二字,也并不完整。
实际上,用传奇二字来概括,倒比较符合电影的主题。
但这一原因,观众不在最后,不会得知。
因为即使是主角,也是把一腔愤怒化成冷静的智谋,并用岁月来淬炼锋芒,寻求机会于不动声间之间,给以对手致命一击。
这一点,大西洋边的伦敦又通感到中国春秋战国史上的赵氏孤儿、豫让报主,子胥复仇。
所谓传奇,就是这样不谋而合的产生。
再看片中故事,一位被挟迫的佳丽,从拒绝到入伙,入伙到同谋,同谋到反目,反目到拆台,拆台到散伙,过程可谓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既有临深履薄的紧张,一发千钧的刺激,也有老谋深算的心机,悲天悯人的情怀,社会风云,职场黑幕,生意拼杀,人情冷暖不疾不徐地上演,在璀璨耀目的钻石光芒下,透射出场场催人心魄的好戏。
然而更值得观众击节赞赏的,却是电影那意味深长的结局。
在街边咖啡馆,早已是一脸风霜的女主角,对着前来采访的女记者说,人生的意义,是给予还是索取?
——这才是故事真正的核心!
历经四十年的岁月,从当时偷来的一亿英磅,到把最后一个便士送出,老妇人才感叹从此获得真正的自由,这是赎罪,还是彻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传统性叙事,至此升化为心灵的洗礼,不再是色相喧骚洗荡的震撼,及人物爱恨情仇的交击,惟有一个行迹于茫茫人海的茕茕身影,在高楼林立的玻钢冷铁中,默默倾述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其实这种侠义的意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比如春秋时期的盗跖就说:“凭着丰富的经验判断出人家家有多少钱财的,就是圣;身先士卒第一个冲进去的,就是勇;撤退时最后一个断后的,就是义;能准确判断这笔买卖值不值得一做的,就是智;能公平分配财物的,就是仁。
”圣勇义智仁俱在,可谓是盗中君子。
唐代诗人李涉路遇绿林好汉打劫,也有要诗不要钱的奇遇,堪称盗中雅士。
还有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故事,寥寥几句剧盗心得,也见证着大盗风范:“夫盗有败有不败,汝知之耶?
贪官墨吏,刑求威胁之财;神奸巨蠹,豪夺巧取之财;父子兄弟,隐匿偏得之财;朋友亲戚,强求诈诱之财;黠奴干役,侵渔乾没之财;巨商富室,重息剥削之财;以及一切刻薄计较、损人利己之财,取之无害。
” 惟有现在的这个年代,再难找到如此俊杰。
因为中国的江湖,自成一个文化的空间,盗匪纵横的绿林,藏有一个自由的天地。
无论荒山峻岭,茶马古道,酒家客栈,市廛集贸,都有滋孕人才的一脉灵气;周鼎商彝,秦月汉关,晋帖唐琴,宋词明画,都有吐纳文化的几许基因。
而当江湖的水源枯竭,生存的空间窒息,文化的中国随之崩溃,从焚烧字画、到拆毁城墙,打砸寺庙,破坏可谓不余遗力,惟恐还剩下点好东西,自然再难找到米芾的山水,苏州的昆曲,扬州的园林,法书名画、书画丝竹成为绝响,山水园林、亭台楼榭已是残迹。
所以,不要装傻问现在为什么没有大师,也不必装腔来颁布文化发展政策,文化不是生产线上的制成品,大师也不可能从奴才堆中产生,当整个社会连一个跌倒在地的小女孩都不能搀起,任由稚嫩的身躯在车轮下压来撵去,这才是连斯皮尔伯格也拍不出来的悲剧。
为什么是傻?
因为她接了这个剧。
剧情介绍写着缘起公司歧视女性,再加上片头摩尔约见女性专栏作家的沉稳派头样,你会以为此片除了盗宝,副线是在讲女性联合其他弱小者对男权世界的反抗和报复。
如果你这么想,你就瞎了。
她除了偷密码和打电话,剩下的时间完全是处于小鹿乱撞生害怕给主子添乱的狗腿状态,于是她不断的拉老头的后腿,在智慧老头唱黑脸威胁她的情况下,她才唯唯诺诺的答应不会举报老头。
她以为老头是疯子,可事实证明老头思想比她深邃得多。
再说侦探,她因为害怕跑去勾引侦探,最后侦探发现了证据,因为暧昧放弃揭发她。
她以为侦探是个色胚或者借机敛财的小人,可导演告诉她,侦探比她设想得正直得多。
最后说老板,人家老板最后还是把她辞退了。
她以为老板也许会正视她的能力留下她,可导演最后还是让老板炒了她。
全片她就是被各种男人笼罩的小女人。
可是到了最后她居然在记者面前大讲她的威风历史,导演最后还给了个她摇曳背影渐渐远去的镜头。
她一个被男人左右的小棋子也配?
她也许比大多数男人聪明,但她却没有导演刻板印象中所谓男人的胆魄。
当她第六次升值失败后,她安安分分的写下,要更努力的工作。
当她为了求职答应前任追求者的约会时,那位银行家告诉她,自己已经是三孩子他爹了。
绕来绕去,导演似乎在暗示,主角如果早点醒悟安于家庭主妇的角色现在应该是银行家的妻子了。
回到片头那个故意演得非常小人得志的年轻女记者身上,我相信,此片主线是盗宝,副线是来讽刺现代职业女性的。
不相信?
自己去看 修马桶的时候就猜出是走的下水道,只是没想到老头能跑那么多趟,也没想到没人去搜下水道马桶里的非洲之星是怎么出现的?
水箱里的水是用的二次循环水?
开口也不会那么大得比马桶走水口大呀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吗侦探审问的时候进入保险柜区是5-6点意思就是,一个小时内,一个年迈的老头,搬运2吨钻石并冲到下水道,这是本片最大的BUG。
还有就是,这个女人就适合在家做家庭主妇,公司不选她做总经理是绝对英明的决定,哪怕她能力很强。
这点可以从出事后她的应变能力可以判断出来,既然你要做贼,你就要有最坏的打算。
还叽叽歪歪去找老头辩论,问东问西,人家都叫你正常上班等通知了。
所以说不是歧视女人,是在一些关键的职位上,女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女人还是没有男人理性。
这才是本片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道理
看得出来,这部电影后面有个好本子。
虽然首尾不够精致,但是剧情很精彩。
心的监牢与真实的监牢相比,也不知哪个更加不幸。
哈布斯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成功报仇,泯然于众人。
而他已垂垂老矣,这一亿英镑的巨额财富就交给了昆恩小姐,他没有看错人。
他们联手的这场报复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一路萌生退意的昆恩在这场惊险的行动中泯灭了所有的不甘心,用了四十年的光阴和巨额财富换来了最后的平静。
完美无瑕指的是钻石,也指的是计划。
所以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指向明确,从头到尾围绕着这个钻石计划展开。
我喜欢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汹涌的暗流的生活,或者是大隐隐于市的奇人,这部电影做到了。
而在这之外,电影中为了故事所铺设出的昆恩的身份与遭遇,同样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才华,性格刚强,努力而从不懈怠,对了,还有男女通吃的美貌,然后她当上了一个经理,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是她用了比那些男同事多了几倍的努力的才换回来的。
与他们不同的是,这是她用人生的赌注换来的,没有家人,没有爱情和婚姻,也几乎没有工作之外的生活。
如果仅仅丧失晋升机会,她也许还能欺骗自己有微弱的希望,就像写下那张鼓励自己的纸条一样:”don’t give up, work harder, you will win!”但事实是,仅仅是因为你比别人更聪明更有才华,你为公司提出了损失最小的方案,你要被开除了。
真是讽刺。
这不仅意味着她将再没有翻身的可能,以前所有的努力也全都被抹杀了,她甚至不能再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你能想象昆恩那一刻的绝望。
她作为那个年代女性独立与奋斗的缩影,努力了再努力,却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人们并不会过分赞扬她的努力,她在事业上的专注与她在这年纪“可悲可怜“的形单影只(除了社会的舆论,某个刹那她是产生过动摇的,比如当她再次赴那场他拒绝过三次的约会并且装作不经意地询问对方的现状时)形成了最“失败”的结果,而且她没有机会再作别的选择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就会停留在女性歧视与平权上。
但并不是,因为芬奇出现了。
在芬奇邀请她去酒吧小坐时说出的那些话,也许只是为了拉近与她的距离以便套话,但不可否认,关于他对自己和昆恩的认知与分析,是真的。
他们是同类。
他也很努力,然而同样难以得到他想要的回报。
出人头地是困难的,即使他身为男性,也一样。
当昆恩找到了钻石,人们来到了下水道的钻石堆旁。
他却伸手按住她的唇,制止她说话。
他决心一意袒护她,在她愿意并且他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那种辽阔而微妙的情感,在彼时彼刻,很动人。
故事结束了。
昆恩保留着那颗钻石度过了她的一生。
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故事在何处开始转折,给你一个一波三折的结局。
昆恩的一生难以说是幸还是不幸,然而,历险的人生显然要丰富得多。
多年后,她因为曾经出色的工作而被采访,但那将仍然是一个略显平淡的故事,而她借这个故事讲述了这之后真正的人生:在自己之外,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真的是无意间淘到的这部电影。
不知道当年它刚出炉时得到的是怎样的回应?
是口碑好,还是票房好,还是全都一般般……无论它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评价和结果,我都是支持这类型片子的。
我非常憎恨那种得到学院好评,可是却令普通观众难以理解,无法看懂的电影。
与之相比,我宁愿看那种直冲商业价值去的电影,至少口味是迎合大众的,商业片也有很多很多很多成功的典范,在这里就不举例了。
我承认自己肤浅,我愿意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看一部仅有娱乐价值的电影,却不会把同样的时间花在没有剧情但很有口碑的片子上。
相信这一点在我上一篇关于通天塔的影评中已经表露无疑。
一个有能力肯上进有拼搏精神的独立女性,一个无比聪明的痴情old man,故事就从他们开始。
也许有人会觉得剧本神话了那个老人,每一步的发展都是由他决定的,都是在他的计划之中的,不过看电影看的不就是神话嘛?
如果把每个人每天的生活当做主题,确实是真实了,但一定没观众。
我们需要神话,就像我们需要童话一样。
我们同样需要英雄主义,那些我们自己做不到的,现实生活不允许的,电影来帮我们实现完成,这不就是电影的意义吗?
至少这是我看电影的意义。
flawless,一部片如其名的电影,非常好看,很有意义。
(芷宁写于2008年6月5日)影片的部分剧情和细节虽然较片名《天衣无缝(Flawless)》或《完美无瑕》还有一段距离,但所幸架构适中,节奏适宜,演员的表演更是不乏精彩之处,至少可以记住的是,主演迈克尔·凯恩那诡秘而胸有成竹的一笑以及黛米·摩尔那用肢体语言来显露内心不安的技巧。
貌似近年来,迈克尔·凯恩年纪越大越适合出演老谋深算的角色,不论《足迹》中诡异阴暗的作家丈夫,还是这部影片里心思慎密的老清洁工哈布斯先生,正因为凯恩的精湛演出,将这位处心积虑了15年的老人家塑造的立体而丰满,也提高了片中那场“难以置信”钻石劫案的可信度,还流露出一丝哀叹悲怆的味道。
而他和女主角劳拉·昆恩(黛米·摩尔饰演)的最后一次谈话以及他的人生经历,让人们再次对财富权力、生命价值及人类情感等做了一点思考。
这些戏分经由凯恩那实力雄厚的表演才能展开,从而更显其深广度,也点出了影片的主旨。
镜头中黛米的容貌已然显现出岁月的痕迹,但这种痕迹却被转化为一种成熟历练的气质,黛米的身材保持得还不错,在穿晚礼服赴宴、窃取密码的那场戏里显得十分迷人,她的眼神也动人依旧,除却清朗外,还增加了很多复杂的内容,她那涂有红色蔻丹的双手也惹人注目,当遭遇紧张时,其中的一只总藏在身后、神经质的张合着……可以说,劳拉·昆恩这个人物是近年来黛米遇到的最显演技的角色,虽然在06年的《鲍比》一片中,她出演的驻店歌星一角很出彩,但那毕竟戏分有限,这次黛米没有辜负这个角色充足的戏分和所具有的特质:聪明、执着、勤奋、失落、寂寥,她和凯恩的对手戏也呈现得很有张力,这或许也和老戏骨凯恩具有很强的表演带动力有关,而她和由兰伯特·威尔逊饰演的调查官芬奇之间的戏分也被表现的意味十足。
毫不夸张地说,该片对演艺转型期的黛米而言,是一部值得记住的影片。
很多人诟病片中那场钻石劫案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腿脚不灵便的老哈布斯如何能于监视器间隔的60秒内竭尽全力快速奔入金库窃取钻石,即便完全掌握利用了每个60秒间隔,即便那便携的垃圾桶每次可以装十几公斤的钻石,也至少需要多个来回,才能搬空整个保险库,该不会每次那个坐在监视器前的胖子都在吃东西吧。
虽然在观看时也曾存疑,然而在看到后半部分时,便不再追究这部分的问题。
因为,作为一部描述人物心态变化、再现时代弊端的骗局式戏剧,所谓精妙的偷窃设计过程,并不是该片的重点,故而这个偷窃被表现得有那么点蜻蜓点水的意思,影片真正的内核是因偷窃而漾开的那些东西,在偷窃实施的所有前因后果中,在哈布斯和劳拉搭档合作的诱因和过程中,上世纪60年代的种种社会弊端逐一曝露,每个相关人士所代表的一类人及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跃然银幕:在那个时代,职业女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即便你才华过人努力勤奋;钻石交易充斥着血腥和肮脏,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也涉及此暴利行业;保险业毫无诚信可言,从中获利的业界巨鳄们却能怡然自得……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偷取钻石并不是哈布斯的真正目的,如果只是为了钱,他没必要搬空整个金库,他和他那已故的妻子是保险业的受害人,他需要的是惩戒作恶者。
影片有一处设置比较符合大众观影心理,起初影片并没有详细揭示哈布斯是怎样藏匿运走那些只能是有组织的团伙或军队才能神速搬走的成吨钻石的,在偷窃之前,他告诉劳拉,他只需装满咖啡壶即可,所以当他夜班完毕走出钻石行时,镜头聚焦在那个咖啡壶上,当他被中途拦住去疏通马桶时,那个一直手举着的咖啡壶令人心悬,然而回到家中,哈布斯倒掉壶里的残余咖啡时,并无钻石的踪迹。
接着,影片对钻石去向的探究过程,则由劳拉去揭开的……之后,当一箱箱钻石又回到原处时,精明能干的劳拉被重视了一个月,之后又被冷遇,在她终于辞职后,获知有人在瑞士银行以她的名义存款一亿英镑。
这一亿英镑要怎么花,哈布斯曾经的经历和他对财富、情感的态度,影响了劳拉,劳拉用了40年去花完这笔钱,她救助钻石出产地非洲的苦难人们,把钱花在食品、医疗、教学等方面……劳拉这个曾经唯一进入伦敦钻石行高层的女人,这个曾经对权力痴迷的女人,终因老清洁工酝酿已久的对保险业的复仇计划,机缘巧合地获得了拯救,终于,她学会了放弃,也学会了拥有……在片中还能看到为出演40年后的高龄劳拉而化了老人妆的黛米摩尔,如果不是刻意在意,很难一下子就认出来。
另外,还在片中见到了曾在剧集《都铎王朝》第一、二季里出演安妮·博林的娜塔丽·铎默尔,她在本片中饰演一位超级配角,采访劳拉的女记者。
顺便说一句,娜塔丽·铎默尔出演的安妮·博林比娜塔丽·波特曼在影片《鹊占鸠巢》中饰演的同一角色要丰满立体得多,也更具有可信度。
当然,这不能全怪波特曼,这和影片的编导的指向有关,也和电影篇幅短,无法像剧集那样展开彼时波澜起伏的画卷有关。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9814802_d.html)
《完美无瑕》。
7分。
迈克尔·莱德福导演,迈克尔·凯恩、黛米·摩尔主演作品。
这个故事并不激烈,也不烧脑,但十分耐看。
黛米·摩尔饰演的是一位在上个世纪女性地位备受欺压的职场白领劳拉·奎恩,而迈克尔·凯恩饰演的是他最擅长的角色——完美窃贼扫地僧胡布斯。
这样的组合是完美的。
劳拉·奎恩伦敦钻石公司,业务出众,能力出色,美艳靓丽,很多次重要的节点,她都帮助公司化险为夷,但很遗憾,连续五次升职的机会,公司都给了男性;而清洁工胡布斯深不可测,而且即将退休。
胡布斯突然找到奎恩,要求她一起到公司保险库偷取钻石,这是个白日梦般的计划,钻石公司的安保向来十分森严。
奎恩起初以为只是偷一点,赚点小钱退休养老,没想到,胡布斯的手法实在高明——他偷光了整个保险库的所有钻石。
有点意思。
因为几乎全过程,黛米·摩尔都是颤抖着双腿完成的表演,而即便如此,到最后,她仍然捡走了那颗68个切面的完美钻石。
(2014.5.3)💎公司职员的坚守自盗影片是采用倒叙的手法描述的由一位满脸写满沧桑的老妇人讲述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
那时的她是一个知性的职业女性,拥有着傲人的好工作---银行的管理者之一。
偶然的机会她从在银行从事清洁的老人口中得知自己即将被革职。
这个消息如图晴天霹雳,三十多岁尚未婚嫁,失去这份工作的她将何去何从,在百般纠结下,她暗许了老人偷盗💎的计划,当然受良心的责问,最后她找到那批钻石并归还了一切。
影片中的老人为了自己深爱的妻子,忍受二三十年为了报复负责银行安保工作的大boss,间接让他患心脏病死亡,他利用短暂的十五秒监控间隙,完成了这看似不可能的偷盗行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推着那笨重的清洗用具奔向储藏钻石的仓库,汗水从他的脸颊上坠下,一滴又一滴,让人心生颤动。
整部片子是淡淡的味道,却给人满满的感动,老妇人讲述着她为公益事业奉献的一生,为自己曾经那一丝虚荣而忏悔,将生平最后一颗钻石留给了一位女记者,她最后一点的虚荣心。
这个电影情节看了的都知道,没看的也不要从我们这得到什么剧透。
我们就讨论讨论怎样把两吨钻石冲到下水道里去。
当然是粗论,详细的列式就不搞了。
严谨党也不要来挑三拣四的。
胡布斯为了报复保险公司老大,选择在和保险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钻石公司做清洁工,期间一直在想各种方式报复,以偷盗钻石然后让保险公司赔付巨额保险费导致保险公司老大破产也是方式之一。
直到他发现女主可能被辞退的内部函件后,以他对女主多年来的观察和了解程度,他认为机会来了。
因为女主能帮他解决关键的一个问题,偷到保险库的密码。
至于其他的,他都有应对方案,而且都已经运筹帷幄很久了。
按照他十五年来养成的习惯,如果随便改变作业流程和作业时间段都会引起安保人员的注意,每次清扫保险库的时间是从5点多开始,到早上交班也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要完成2吨钻石的转移,有难度,但完全可能。
试分析如下。
钻石(金刚石)的比重是3.52,就是说1立方的钻石有3.52吨,是同样体积的水的质量的3.52倍。
两吨钻石大概是0.568立方,当然这个不考虑她的空隙率、堆积密度什么的。
按一般建筑工地上的拖沙子水泥的斗车,大概5车完全可以装完。
按胡布斯的垃圾清扫车来装,估计也就7、8车左右。
当然前提是斗车(垃圾清扫车)要加固,要不受不了那么重的装载。
按8车算,每车的重量约为250千克,按体积算也就比两箱普通12瓶装的青岛啤酒(360×275×316)大一点点,在轮胎有气的情况下,一个正常劳动力的人推着在一分钟内跑30米是完全没问题的,况且路况那么好,都是瓷砖地板的,摩擦阻力又小。
两吨的钻石要分八次用小杯子铲到洗手盆,再放水冲下去,通过洗手盆的管道到地下水沟,这个需要点时间(当然电影中这个已经做了处理,直接把布管接到洗手盆下面,取掉了存水弯,这样就不会堵,流速也快了)。
一般居家用多层房屋(不考虑加压)的经济流速约为0.75m/s。
0.568立方米的钻石在300mm的水管中的堆积长度为803米,按0.75m/s的流速需要约18分钟,换算时间时再考虑水的体积和自流时间,以及在垂直管道中钻石的自落体速度。
这里面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因为胡布斯在冲钻石到下水道(不是充钻石到游戏里),水流不断,导致一个安保人员上厕所的秽物冲不下去,反复冲水过程中还把“南非之星”那颗大钻石回转滞留在厕所的存水弯里。
第二天早上安保人员叫胡布斯进去的时候,女主在墙角还紧张了老大一会,结果塞了个皮搋子,。
有能喝酒的大神11秒可以喝一瓶550ml的啤酒,换算成流速是0.33m/s。
这个速度是很快的了。
以下是紧凑的全过程时间表。
第一次进保险库(密码开门加进入,因为安保人员吃东西及戴米摩尔一个电话争取的时间)计3分钟第一次在里面耽搁(介于眼花缭乱五光十色的震撼)顺便调节对表视频监控时间计3分钟保险库内装钻石2分钟,八车共计16分钟开关保险库门并推车跑30米1分钟,八车共计8分钟洗手盆把钻石冲到下水道内4分钟,八次共计32分钟中途调节时间对表监控视频损失时间按每次1分钟计,八次计8分钟其余损失时间按10分钟计清扫战场时间计5分钟共计85分钟。
完全足够。
至于转移过程不被安保人员发现,这主要归功于胡布斯十五年来对工作场地的熟稔,对建筑结构和排水系统的熟悉,对现场安保人员性格和工作习惯的把握,以及对整个过程的深思熟虑(每晚的工作中可能在头脑里都已经演练过N次了)。
在安装了视频监控以后,要求对时间的把握更精准,但安保人员步行巡逻的次数相应就减少,只要把握好了保险库这边视频监控器的跳转时间,自由度反而高了。
有弊有利。
唯一不能理解的是,这么重要的保险库的门不是自动落锁的,关了门以后不会自己锁,胡布斯竟然不怕被反锁在里面。
真JB扯。名叫flawless作案过程全是flaw也就算了,一个女人得了一笔一辈子都花不完的天降横财只好顺便做点慈善花掉,临死感慨了一下自己的高风亮节人生感悟你就真跟着感动了?
没什么新意
为了爱,我愿意去抢银行...只是抢了一定要镇静!
当年真好!
四个字,索然无味
Michael Caine 真是帅死了
平淡
狗屎
这电影演了90分钟都没啥劲,直到女主千金散尽的那种舒适感,羡慕啊
有点太故弄玄虚了,其实没这么复杂。
黛米·摩尔还是很有魅力,但这故事甚至经不起小学生的考验。★★☆
固执是人的天性
好片子。
被堵的马桶不一定只因为粑粑,还可能因为钻石。
故事把握得可以,能把人一直吸引住,演技不错
。。。。。。
不好看
太扯了 理解无能
很和谐...
在男权社会中,事业女强人也是蛮辛酸…我也想用一个亿发现世界啊爷爷!(2016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