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家对电影褒贬不一,但我还是觉得拍摄的相当不错,至少不俗套。
电影采用了贝多芬晚期四重奏作品,我当时还不太了解他晚期作品,看了电影,尤其开头部分在大赋格极具现代气息的紧张节奏中,女主人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见病重的贝多芬,我立即被这些作品抓住了心灵!
贝多芬的伟大在于,一个十九世纪初的作曲家,居然写出了二十世纪的音乐!
于是,顺着大赋格,我开始听贝多芬其他晚期四重奏,并且开始听巴托克四重奏(因为他和贝多芬被认为是四重奏的瑰宝),而后开始关注整个现代乐派。
现在已经成为真正的现代派乐迷了。
当心中充满寂静,灵魂才开始唱歌!
只是喜欢音乐,但始终五音不全,没有天赋,不像电影里的人有着天赋,却如此伤神。
突然发现没有天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生活美好,没有凄惨的事不用和上帝来着一场又场的心灵搏斗,想解脱,想愤恨,却解脱不了!
整部电影,怎么说,场景粗俗,人物也粗俗,原来贝多芬也成了如此。
也有不顺的一生,也有肮脏的环境,也有没有理解的苦恼,也有孤寂的殿堂。
可他终归,有音乐,有灵魂因为有了音乐,整部电影有了色彩放弃一切,我们聆听音乐吧,聆听生活及生命的声音
作为一个古典乐迷+贝多芬迷试着看了一下...然后发现整部片子都透着疯狂二字,让我长时间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至今没缓过劲来...首先是关于大师的听力问题...都说贝多芬是因为耳聋,与世隔绝才造就了暴躁阴郁的性格...而在这部电影中,贝多芬能很顺利地与人交流,甚至不用笔谈,真没看出来哪里与世隔绝!
再看性格,这不叫暴躁,这叫狂暴...同时又相当纠结...导演,你太疯狂了!
然后,吐槽一下卡尔与贝多芬在此剧中的关系...本来注定是悲剧的叔侄情直接被搞成青春温馨家庭偶像剧——还听贝九听哭了,什么玩意儿!
导演,你太嚣张了!
接下来是各种小白情节...目前发现的值得吐槽的地方,列举如下:1.开头的时候贝多芬挑着安娜的下巴和她对话...这不就是所谓“邪魅霸道”的言情小说男主角的经典动作么!
这不是小说男主角,这是乐圣!
这是音乐大师!
还是老年的音乐大师啊!
看到这我就想砸电脑了...2.调戏女主&让女主帮他洗澡...谁见过这么猥琐好色不尊重人的大师?
我能做到的,仅仅是在心里给自己洗脑:这不是贝多芬这不是贝多芬这绝不是贝多芬...3.去修道院跪下给女主道歉&让女主帮自己指挥...看到这我终于忍不了了,桀骜不驯,见了皇族都不脱帽致礼的贝多芬,居然为了道歉,给一个修女下跪,仅仅是为了道歉?
谢谢导演,让我看到了今年看到的最搞笑的笑话。
好吧,在看到贝多芬让女主帮自己指挥的时候,我才发现,刚才那个不是最好笑的...4.女主男友的出现和建筑大赛...对与此情节的出现我只想评论四个字:有个臀用!
5.贝多芬在大赋格演奏完之后往外走忽然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叫来医生之后医生给贝多芬治疗,安娜在旁边焦急的看着...敢不敢再矫情一点!
爱情偶像剧的经典剧情...安娜真的只是个抄写员吗?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什么东西都必须要和爱情扯上关系。
小心“永远的爱人”跟你玩命...最后的总评价:在贝多芬身上贴上无数歌功颂德的小纸片然后把他无限丑化只为突出女主的大大大烂片...最后说一句,导演,小心贝多芬晚上来你家二话不说拎起椅子就抡...
很多人不知道,贝多芬是一个躁狂症患者,也就是所谓双相抑郁症患者。
知道这一点对于理解本片会有帮助。
所以他的脾气大,不近人情,喜怒无常,并不能说是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疾病的表现。
贝多芬得这个病,有遗传的因素,他爸爸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的酒鬼。
不过,躁狂症患者中有一些是天才,可以类比的例如梵高。
关于躁狂症患者的说明可以百度。
片中的一个场景让我十分震撼,安娜霍兹看完降B大调大赋格后,说这太疯狂了,没有见过如此的乐谱。
贝多芬说:是啊,现在的人还听不懂这样的旋律,但是上帝告诉我要这样写。
电影像一曲低沉美好的英国古颂缓缓流淌 我迷恋那样子的欧洲小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从容的马车,泣血的夕阳洒上家家户户的烟囱,寒暑表必不可少的悬挂着,几百年来一贯如此 戴礼帽持手杖的绅士们聚在小酒馆,胖胖的侍女有着丰满的胸部跟快活的笑容,说话直率得让你脸红 街边行人匆匆而行,修女们裹着黑白的头巾,严谨而高贵的走过身旁。
鸽子咕咕在灯柱上栖息,惬意的高傲着。
锁孔里透出屋子里的火光,一个问号的形状。
层层旋绕的铁扶手的楼梯,飞奔上去的话木质踏板尘土涔涔而下 安娜赫兹推门进去的时候,那长裙的裙裾在门角外,摇曳出一个无限温柔美好的形状 还有那年老的妇人,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岁月温柔的倾诉,戴着镶了花边的系带帽子,依稀有看得见她少女时候的甜美。
她稳稳地夹着一支烟,陶醉地坐在走廊里,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搬走?
…当然不…我住在贝多芬的隔壁……整个维也纳都在羡慕我……”,然后轻轻地哼唱起来,流畅的旋律,微微得意的神情。
一个有故事的老妇人。
即使是贝多芬本身,也是一支曲。
他那桀骜不驯的花白长发写满了活力,坚毅的酒窝也是如此。
他暴躁的怒吼、放浪形骸的调皮、灰蓝色的眼睛…… 啊,那灰蓝色的眼睛,仔细盯着你的唇形的时候,认真地叫人心疼,假若再配上偶尔宽容的微笑,如同风平浪静的塞纳河叫人醉心。
这一切都叫你面露微笑了 等到电影中第九交响曲开始演奏的时候,你却不知不觉屏住了呼吸…你渴望穿越的心情带你回到了1842年的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里,你像所有在场的观众一样带着一丝丝看好戏的心情——谁都知道排练的时候糟透了…… 紧张到手心冒汗的男高音们,羞怯而又满含着期待的女歌手密密排着……天哪,你真想知道,这个怪人这次又要搞什么鬼!
然后就用你的心去聆听吧。
那肃穆哀沉的开端、渐渐快活激昂的斗志、沉静下来的思考,越走越紧的第三章…你的心大开大阖,那指挥棒吊着你的情绪,时而压抑时而迷惘时而莫名的悲愤 欢乐颂就在这时候开始了!!!
你的心被扯着扯着的疼,激动的握紧了拳头,鸡皮疙瘩一层又一层的层出不穷!
压抑迷惘被瞬间打垮,你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是最灿烂的日出蕴含着激昂的希望……你身边的人开始哽咽,你也不知何时湿了眼眶…… 你只恨自己没生在那个时代,你只恨自己无缘得见。
你只恨曲终时那雷鸣般的欢呼掌声眼泪飞吻当中,没有你的那一份子。
sigh,那真的是一个传奇的年代。
你恨不得自己是隔壁那个老妇,用苍老的手纯真的心,偶尔送给他一块自己做的熏肉,在心里感激他为全人类贡献出的、这样明明不应该是世间的音乐。
“Music is language of God. My experience with God. God whispers to others, but he shouts at me. 心中寂静时,灵魂才能听见。
”贝多芬的天才也是一种上帝的召唤,上帝给他制造耳聋的障碍,同时赋予他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而他从始至终都忠于内心的声音,在不断的挣扎与探索中通过音乐与上帝和解。
我始终相信,信仰能让生命升华,超越平凡的生命轨迹与感悟,最终实现内心的希望和平静。
因此一定不要放弃信仰,即使有怀疑的时候也不停止学习、探索和体验,终将会有收获,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与信仰的连接。
电影的故事很平庸,中规中矩,故事线平淡。
与其说电影演绎了贝多芬,实则贝多芬造就了故事。
贝多芬的最后一部剧作《第九交响曲》(合唱),在剧中实为震撼,完美地展现了贝多芬的完美人生——“自由、平等、博爱”!
总体感觉就是成句不成章。
有那么几个片段让我很感动。
首先当然是贝九的首演,和声响起的瞬间简直热泪盈眶,庄严神圣,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美与力量还有他心中的回响压抑迷惘被瞬间打垮,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是最灿烂的日出蕴含着激昂的希望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给安娜那么多胸部特写= =Karl听到最后流泪的镜头实在是太蠢了orz演奏结束老贝转身的瞬间掌声如潮和永恒的爱人如出一辙,却还是忍不住又感动了一把在他的世界里,连掌声都是沉默的却也无法压抑他将心中奔腾的音符诉之纸面方可善罢甘休的热爱这样的希望之光,热爱,激情,念念不忘然后是老贝对安娜作品嘲笑后诚恳的道歉,追赶着被风吹散的他亲自修改好的安娜的乐谱,瞬间让我觉得他这个人骄傲执拗蛮横的那么真实又可爱安娜因为砸了她男朋友的桥对老贝放了狠话,我都不想靠近你!
却又在贝多芬演奏起她的作品时出尔反尔大概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撮人,爱音乐胜过一切吧看到古迪锅锅也算是个惊喜还有贝多芬独自一人在林中的那段,那悠扬的配乐也许就是上帝在他耳边的低语?
而那个做了他多年邻居的老太太,哈哈!
真是妙不可言!
搬走?
为什么要搬走?
我是Ludwig van Beethoven槅门的邻居,我能比任何人都要早的听到他的乐曲,甚至在首演之前,全维也纳都在嫉妒我随即手执烟斗在微微温热的阳光下轻轻哼唱了起来,她的眼中尽是光彩美妙极了,新作又要发表了是吗?
叫他加油啊!
老妇人这样说不知为何这段对话直击我心脏最柔软的角落天才需得到应有的保护的吧可惜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够幸运肖邦莫扎特贝多芬都如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从来不乏因无知和缺乏鉴赏力而扼杀天才这一可悲的事实多可惜没有生在那样的年代,可以亲眼目睹神迹的年代如今只能凭借这些影像聊以慰藉
以前看TVB演员们只要换上古装戴上头套打死我都认不出来——除非我在心中默默地经过一个换上现代装的程序,才会恍然大悟那时候我还安慰自己,头套是万能的!!!
可是,现在我只想说我只想说!!
我居然没有发现,或者说,我根本看不出来!
贝多芬就是《The Rock》里面把我迷得哭天抢地的汉默将军!!!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我是眼残思密达!!
嚎啕大喊一万遍!
这个故事太扯了,简直就是胡编乱造。一星都是给贝多芬本人的。
古典爱好者必看
为了塑造真正的主人公——安娜·霍尔导演把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才气有傲骨的贝多芬搞成一个傲娇老疯子。。。而且贝多芬要靠靠一个女人来帮忙指引他指挥贝九太他妈不现实了!!!啊导演你要闹哪样啊。ps听到第九交响曲我也泪目了
只为命运交响曲。
他不幸福
开头的乐章 冲水的环节 以及 演奏会 还有针对第九交响乐的第四乐章的解读 连带的想起了大河之舞和指环王 20多遍指环王的人伤不起
听到了第九号交响曲《欢乐颂》,哈哈,要尝试欣赏真正的音乐了
Letting Beethoven speaking American English is just distasteful. But music is the language of God, and Beethoven 9 will always be Beethoven 9.
不晓得演勒个啥····全片唯一让人兴奋的地方就只在于演奏的那段贝9,而贝9那段表演影片整个花了至少20分钟,还穿插着龌龊的老头儿和年轻的修女调情,大家还是找卡拉扬指挥版本来看吧~~
用里面的话来说,这部电影没有灵魂。怎么做到把Beethoven拍得这么白开水的啊,典型的无趣英语片。
mi mi fa so so fa mi ri。。
抄写贝多芬 像一个蹩脚的童话
交响乐 古典乐
要不是贝多芬的音乐撑着这部片子早就塌了,感觉不到高潮感觉不到感动。
打破常规的疯子
"合唱"首演被震撼到了~
里面十多分钟的贝九首演不错。
烂片
女主。。。
音乐是震撼的 剧情是扯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