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开始就吸引上我的,是那欢快的音乐,可爱的蹦出来的童体字,让我以为这又是一部《夏天的尾巴》式的阳光的电影。
我觉得这部电影里头可以分成两种人:精神病人和非精神病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疯癫,其实说不定疯癫的只是我们自己。
胖子昆河,就是一个牺牲品。
没有人相信他,当烟花绚烂绽放的那一刹那,我以为我会哭。
但心头只是颤抖了一下,是谁谋杀了胖子呢?
仅仅是因为他是逃兵吗?
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疯子。
当阿洲和小鬼被昆河绑架的时候,我以为胖子是想做炸弹报复军队什么的,还为电影从这里开始落入俗套担心了一下。
其实,俗的只是我们。
是我们的成见和不信任间接谋杀了胖子。
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影片的最后,字幕打出来的时候,阿洲在海边交陈欣欣对着大海大声喊叫,击退内心的恐惧。
是的,我们都要勇敢。
就算联考有压力,就算退伍之后会迷惘,就算现实有点残酷,就算成长需要代价。
我觉得黄jie的那首《绿色的日子》可以和《梦》一同来欣赏。
起初听歌的时候不明白那段很突兀的独白“雄壮,威武,坚强……”是什么意思。
看了电影之后,里面的小鬼,一个人在海边,一边踏步一边喊出了那一段话时。
我才知道,那是做什么用的。
原谅我,笑了,当时。
没有《盛夏光年》的压抑,没有《蓝色大门》的爱慕,《梦游夏威夷》向我们展示的是粗糙、没有经过打磨的青春,却也是最真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人为地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的条条框框,遵循别人认可的轨迹去生活,去成长。
然后千篇一律,循规蹈矩,做自己眼中,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我们就像是被雕琢过的工艺品,规定了你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世俗的观念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烙印太深了,深到让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之所以喜欢看台湾青春电影的原因也在与此。
在别人的青春岁月里反观自己。
观望别人,也是在观望自己。
常常会迷恋一些地名,两个字的,三个字的,或是六七八。
由此,不管是叫做<迷失。
鼓浪屿>的书,还是一首<飞往札幌的班机>或是那部<池袋西口公园>,都赠我幻想。
想过要去很多地方,却终日在方圆几十公里内徘徊。
京都的樱花,小樽的雪,冲绳的星型沙,希腊的纯白与蔚蓝,布拉格的广场,威尼斯的河,仿佛都遥不可及。
于是继续,看着关于这些名字的书,关于这些名字的电影。
这一次,我在梦游夏威夷。
这些绝谈不上知名的演员,最本色最清新。
这样的电影,昏昏欲睡会有,感动到哭也会有,想掀桌子大骂进度怎么这么慢也会有。
却仍能坚持着,耐心着,为如此自然真实的影片鼓掌,落幕之后留下的,比呈现的更多。
像睡前妈妈讲的故事,细碎,轻声。
如同没有修饰。
发现台湾成长电影与日本片风格趋于一致。
海浪,夏天,少年,必备元素。
缓慢,不管台词或是镜头。
安静,不管演员或是风景。
年轻,无奈,有时残酷,有时明媚,其实他们都含混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吧。
海仍是台湾的海,夏威夷在哪里?不过是两个服兵役的台北少年,一场退役前的holiday dreaming。
阿洲,沉闷而憨厚;小鬼,挥霍而嬉闹。
他们瘦而黝黑,唱着兵营里的歌,翻着兵营里的墙。
印着HAWAII的T恤,短裤,烈日下的单车,名为小苹果的槟榔妹,神智不清的小学同学欣欣,持枪逃走的昆河。
梦见小学同学死去的阿洲,带着某种预示与寻找逃兵的任务,离开了兵营。
两个少年,把这最后几日当作一次旅途。
小鬼依旧玩笑,花招,把妹。
阿洲找到小学时的资优生欣欣,却是在精神病院。
预想的一切偏离了轨道。
童年回忆里,分给自己牛奶喝的小女孩,拉着二胡的小女孩,拔牙时教自己大声喊的小女孩,在多年后,成为思维还停留在联考之前叫嚷着"你知不知道现在大学多么难考""每个人都等着看你笑话"的病人。
然后,三个人开始一场没有目的与方向的旅途。
被有妄想症的逃兵昆河绑架,锁在充斥火药的房间。
逃出来后,却又折回救出误以为水深呼叫救命的昆河这是令人会心一笑的一段老实的昆河,为学长烤鱼,自己拿了最小的一只;胖胖的昆河,拿着杂志上女友的照片,却没有人相信;执念的昆河,一心一意在房间里自制着烟火,在赶去为进入娱乐圈的女友放最后一夜烟火时被击毙。
这是令人唏嘘的一段。
他没有妄想症,他也没有说谎,他也不是逃兵.这场烟火,不太美不太壮烈,却是真心的见证。
也许欣欣是幸福的,单纯,幼稚,傻气,被现实的压力折磨崩溃之后,神智不清也是一种解放。
欣欣最后离开了医院,阿洲握着牛奶,递一瓶给对桌的病人- 你听见大海的声音了吗?- 你神经病吧。
究竟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没有人是疯子又或许所有人都是。
青春就是一场梦游不要被打扰最好。
想念夏天。
于是拿张很夏天的电影来看:《梦游夏威夷》。
关于夏天的电影都好看,连字幕、花絮都贪婪地看了。
并不喜欢过夏天,可能总是在错的地方和错的时间过。
那夏天应该在哪过?
夏天应该在那些永远是夏天的地方过。
夏天应该什么时候过?
夏天应该在没心没肺的时候过,日子显得无比缓慢的时候过,想念什么人,而那人远未出现的时候过。。。
那些地方很远,那些时候已经一去不返,不过还可以看《蓝色大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菊次郎的夏天》、《海贼王》。。。
男子汉们,一起踏上光荣的寻宝之旅吧~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会说:是再看一遍《Beach Boy》的时候了!
现在那两个beach boy都变beach爸爸了。。。
流星、烟火。。。
老天,完全没有免疫力。
我想的不是即将到来的这个夏天。
故事从一个梦境开始。
当兵的阿洲梦到自己在海边遇到一具女尸,她躺在那里,却有另一个她在他身边撒花瓣。
阿洲大叫着抱着她冲向岸边,却被紧急集合的声音唤醒。
梦里的这个女尸叫陈欣欣,是阿洲的国小同学,从她这次莫名其妙的突然出现之后,阿洲那些对于她朦胧情感的回忆就像被开了闸一样,在阿洲打盹的每个间隙不断涌进他的梦里。
那些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的类似回忆。
像是趴在音乐教室的窗外偷听,或者应该说是偷看,然后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学得像模像样,发出拉锯子般可怕的声音;或者有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把自己订的牛奶让给你喝;然后你们可能在你拔牙的时候在诊所尴尬的相遇,你怕得要死想回家却要在她面前硬装坚强,而她很善解人意,告诉你深呼吸再大叫的止痛方法……我们一个人都可能像阿洲这样,在一个午夜梦回想起曾经的事,曾经的他,想起自己的傻,他的可爱,你的痴,也许会心一笑,也许一阵感伤。
但阿洲决定去找她。
机会也来了。
那个傻傻的在睡梦中讲梦话叫大家紧急集合的胖子,因为被女朋友抛弃在夜间站岗时拿了枪跑掉了,连长想要在胖子被宪兵找到前把胖子找回来低调处理,让阿洲和阿洲的死党小鬼放假,去胖子家把胖子找回来。
两人决定主要是渡假,顺道找人,约定第二天在车站集合然后去胖子家看看。
这一天,小鬼去了一夜风流,阿洲打听到了陈欣欣的消息去医院找她。
陈欣欣并不是在医院工作,而是因为联考压力太大患了精神病的病人。
这也许就是阿洲会梦到她死了的原因吧。
她其实看起来蛮正常,只是一直停留在备考的状态,坐在哪都拿着书,提到什么都是考试。
阿洲到时间要去车站了,答应下一次来看她,她大方的跟他再见,却跟他跑了出来,大哭着说阿洲自己去考试把她丢这儿不带她去。
阿洲没办法带着她去了车站。
于是,属于三个人的假期真正开始了。
胖子家在一个偏僻的海边,很像是阿洲梦里的那个海滩。
剧情从这儿开始充满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味道。
阿洲因为给陈欣欣买卫生棉而结识了侏儒老板,老板缠着小鬼学刺枪,学正步,陈欣欣拿着根棍子耍得跟仪仗队的花枪一样,阿洲在远处看着,幻想她穿着制服,在阳光下笑得灿烂无比。
闹一闹就渐渐到了晚上。
三个人肚子饿,陈欣欣像模像样的用树叶和沙子给他们做饭,阿洲大把大把的将树叶塞入口中大叫好吃,然后急着把陈欣欣口里的树叶拍出来。
陈欣欣要回家,跑去一公车牌前面等公车,阿洲追过来骗不了她回去,却发现把公车牌移到哪她就跟到哪,于是阿洲抬着公车牌往回走,想把她带回去,两人走走就累了,陈欣欣靠在了扛着公车牌的阿洲身上,在路边睡着了。
那边在海滩边的小鬼也睡着了,迷糊中起来叫操,这时候胖子却也叫着操带着枪出现了。
阿洲把陈欣欣背回海边,正好一起被胖子抓住带回了胖子的小屋。
三个人被绑着睡了一晚,早上起来抓到机会要逃跑却听见胖子落水叫救命,两人没办法回去救他却一起被拖进了只是齐膝的水塘。
胖子其实是在钓鱼准备给他们烤鱼,于是他们终于享用了美味的一餐。
之后三个人坐在鱼塘边也想要钓鱼,可是没有鱼,于是阿洲跳下去充当了陈欣欣的鱼,河豚、章鱼、虾、鲨鱼,阿洲都极力模仿,玩的非常开心。
陈欣欣早已忘记了她时刻惦记的课本。
胖子在这个房子里是为了做烟花给她的女朋友,他的烟花做好了,邀请三个人去看。
胖子希望用这个特别的烟花挽回变心的女友,虽然阿洲和小鬼不相信胖子的烟火真的可以点燃,也不相信胖子一直所说的那页杂志上的model是胖子的女友,但他们答应在烟火上写上他们的祝福,并带上兴高采烈的陈欣欣去海边看。
在这个海滩边发生的所有事都新奇而简单,像是一个游戏,每个人都像个孩子一样全情投入其中,无论是不知究竟的陈欣欣,还是一直很清楚的阿洲和小鬼,就当是玩一个游戏,当是成全胖子,当是给陈欣欣一个假期,或者就当是一场梦。
然而实现总是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就张牙舞爪的扑向你面前。
胖子没有等到他的女友,却遇上了宪兵队,还没有来得急点燃他的烟火,就因为拘捕中枪被带走了。
阿洲他们来到海边,点燃了胖子的烟火,烟花异常灿烂美丽,但也显得脆弱而无力,也许是因为胖子的结局,也许是因为傻得可爱现实却是疯了的陈欣欣,也或许是因为小鬼前晚的那笔荒唐风流帐。
现实充满的丑陋,痛苦和无奈,都因为这几天梦境般的生活,因为这晚此时短暂的烟花而彰显得更为难堪。
然而这梦毕竟是美好的,胖子的女友真的出现了,侏儒老板学了刺枪还得到了一件迷彩服的T-shirt,陈欣欣放了一个难得的假,阿洲把自己梦里所有的暧昧带到了现实……虽然离开了这个海滩,每人人都要回去面对不同的现实,但是这个海滩的回忆会像那晚的烟花,会像菊次郎那个清脆的天使风铃,会像那个背包上的翅膀,尽管是面对惨淡的人生,心里却能有流光飞舞;是面临兵荒马乱,却能听到恬静的海浪;只是奔跑,却就像在飞翔。
好奇怪,突然想了解神经病患者的世界。
不接触暴力的患者,那样或许不安全。
想和某个活在自己世界的神经病患者聊聊天,他们活在自己的某个世界里,那里是海或是天空,他是鱼或是鸟,他活在那里,那里就会有他要的某种快乐。
不要歧视任何神经病患者,或许,你并没有他们快乐你对着想你汹涌而来的海浪大吼,啊,看,海浪多胆小,他们被你吓走了,不怕了是不是
看了《蓝色夏威夷》,张钧宁这个姑娘我真是相当的like啊!
台湾导演弄这种青春片总是有独到之处,不管是情节的编排,故事的设置,还是小细节的安排,都能表现与众不同的地方。
对配角的定义,更是独树一帜,精彩万分,比如此片里的为了女朋友而当逃兵的徐昆河,海滩边侏儒而对当兵充满向往的小老板;更特别的是阿洲的老妈虽然只有简简单单一场戏,就让人过目不忘,实在是让人欢喜得要紧啊!
台湾青春片里的男主角都是木木的,傻傻的,安安静静;女主角则文静,甜美,不着一尘。
这样的组合只会让你对他们充满了祝福,没有任何的杂念。
几场戏处理得异常的舒服,一场是陈欣欣钓鱼,一场是阿洲将公车站牌抬着向前移动,我这个人没有暴露癖,细节还需要各位去慢慢体会;遗憾的是最后一场阿洲独自在精神病院的戏显得刻意了,有画蛇添足之憾。
这样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不残忍,但是温暖,好像是冬天里的一杯热牛奶,而且是不含三聚氰胺的那种。
夏威夷应该象征的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究竟什么样的地方是美好的地方ne?那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他们三个人去的就是。
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又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梦四个人的梦或者五个人或者更多谁也不知道那是现实还是梦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说欣欣和昆河是神经病可他们却活在自己的单纯的世界里单纯的为了升学单纯的为了给女朋友准备特别的烟火最终升学的没能升学幸运的是女朋友看到了美丽的烟火可做烟火的人却不见了也许真的有心有灵犀阿洲可以梦到欣欣需要帮助欣欣也没有失望有了一次难忘的出游小鬼可能真的喜欢小苹果小苹果也性感的让人受不了也许有的只是暧昧的情愫谁也不想将游戏玩到底夏天真是一个奇怪的季节在高温 汗水 冰块中会发生很多事情像梦一般梦到去夏威夷游泳梦到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梦到没有痛苦只有快乐梦到心仪的男孩子梦到·······恍恍惚惚······仿佛一切都在向前跑又好像在倒退恍恍惚惚·······一直梦······直到夏天结束······
这个电影其实已经看过很久了,也看了很多遍。
不知道为什么?
最近电影里面的陈欣欣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决定在豆瓣上写上一段关于我少年时候的往事!
一切都随着如梦如幻的时光机回到那年初中吧!
那个时候的夏天就像电影里面的一样热,80年代的人都应该知道高考是什么情况,尤其对于条件普通的家庭。
周围的人评论一个孩子是不是一个有用的孩子基本上只参考这个孩子的考试分数值!
做了同样的一件坏事时如果你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会面带笑容这么评价,这个孩子很聪明,机灵,可爱,这件事做错了,但是我们应该宽容他。
相反,如果很不巧,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成绩差的孩子,他们则会这么评价,这个孩子太顽劣了,应该打,这个时候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受到认同的。
陈欣欣这个角色直击我心,我完全能感受到她面对高考的压力,一直忘不了他嘴里念念的:考了这么好的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你家里给你压力,周围的人给你压力,压力很大的,你知不知道?
与之相衬的却是兵营里哪样松懒的环境,这点也真是继承了国军吧!!
哈哈,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教科本上这样写的“在共国两战时期,我军(也就是共军)能战胜国民党军队的根本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中国内战的决定因素就是国民党军队太神奇了。
可是当我看到陈欣欣在海滩边拿着木棍在手上摆弄的时候,当阿洲把陈欣欣想像成英姿飒爽军演时,那个画面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面我的脑海开始映射出一个真实的女孩。
连她们的笑容都是哪样的相似,我本来写了很长一段关于本在人初中时期的一个女孩子,也是同学,写了很长,最终还是删除了。
细细想想,这是写影评呀!
说回电影吧未完待续。。。。。。。
在已经略显寒冷的冬天找来一部电影听夏天的蝉鸣和大海的声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样一个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里逻辑已经不再重要我的思维不由自主的跟着这些年轻人任意游走直到最后那一阵枪响才被惊醒可惜的是昆河直到死去那一刻都不知道自己心爱的女生是否愿意来看他亲手做的烟花只是,那样单纯而执着的爱已经配得上将要与他的生命一起逝去的青春一瞬间,烟火绚烂正如那一年的爱情尽情绽放美丽,却注定短暂握不住苍凉的时候怪自己手太小握住苍凉的时候又怪自己心太老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你有没有听见,海的声音......PS:周六看完电影没多久,新闻里就播出了台湾地震的消息。
地震中心却正好是这部电影的舞台——花莲。
不知电影中那片美丽的海滩现在如何。
仅愿那些善良的人们永保安康
今生病人思路广
想起了一位小学同学,他是转学进我们班的,刚刚来我们班上的时候就和我吵架,后来他和我非常的要好,一个暑假我和他在太姥山遇见还合影,开学的时候怎么也不见他,后来老师说他去了很远的地方,班上的同学说他死于溺水。
几个陌生的人走在陌生的路上。。。慢慢地走着。。直到那些所谓的好人将他们拆开。。。故事也就这样结束了。。
台湾同胞精神状况不佳呃……
雖然劇情短短的,沒有太多的起伏,但就是這樣淡淡的,才感覺的到~童年男孩與女孩青澀戀愛、數饅頭的軍旅生活、農村裡一畦畦稻田映中的區間快車、兩個大男孩青春的友誼、最後是回憶起那在海邊如同浪潮般聲音的愛情...雖然沒有特別的結局,但我覺得很幸福...第一次愛上那個可愛的張鈞寧
最美是那段旅途,最快乐的时光,于是就那么自然的爱上了阿洲纯净的温柔~
我也像在梦游。。。看不懂
我是对小清新免疫了么?这个一点都不好看阿!
看到一些前人作品的影子,比如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比如海岸线
有眼泪和感叹 却没有悲伤或负担。
我也常常在梦里 游夏威夷
第一次看小鬼的片子~
生日那天上映的~
夏天,阳光,沙滩,还有你,不错哦~~~
典型的台式闷骚片。
最后,胖子死了,但他的烟花却绽放了,那一刻,被他,他,和他们的执着,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部不那么青春的青春片。喜欢小鬼。
『这一切都是真的。我这么爱你,你有精神病。』這一切都足够美好。我喜歡就行~嘿嘿
讨厌台湾腔,躁动的荷尔蒙~
http://data.movie.xunlei.com/movie/34585
我能理解那种青春和怅然若失的表达,但又无法接受整个电影里面所有的演员都没有进入角色的尴尬,这就显得很没办法,理性地说两星是过于苛刻的,但是观看体验的反馈太成问题,也就让人无法更进一步的给出科学一点的分数了,台湾导演确实很会找到那些青春里诡秘和动人的链接,如果能在表演上有些更到位的东西出来,整个故事都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