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园子温?
让我们回到园子温初次踏进主流视野的时候。
2001年,Suicide Circle,自杀圈。
56名互不相识的高中女生通过网络聚到一起,手牵着手站成一排,在电车开进新宿站的时候跳轨自杀。
坦白来说,比起巴士横削两半的镜头,那一幕在视觉震撼上要经典得多。
而且,那一幕绝不仅是猎奇的刺激,而是一种宣言式的行为艺术姿态。
如果当年的园子温有今天的名气……《自杀圈》是一部乘着日本恐怖片(J-Horror)全球浪潮的跟风之作,也因此让他走上了海外获奖转销国内的道路。
你瞧,Circle(圈)的概念,作为圈子(自发组织的团体)和无限循环的双重意象,简直和《午夜凶铃》三部曲《Ring(轮)》《Spiral(螺旋)》《Loop(环)》的中心概念一脉相承。
在从影17年后,园子温终于从《自杀圈》开始,奠定了一种“标签性”的“血腥、变态、猎奇”基调,也开始扬名海外,成为了“变态日本”在海外的代言人。
在此之前,他拍的是地方青年难以宣泄的荷尔蒙,乡镇街道上的奔跑,漫无目的的青春。
他从小看欧洲著名导演的文艺片长大;他写诗,登在国内最好的诗刊上;他做行为艺术,走上涩谷街头为了抗议而抗议。
多年后的今天,拍摄了玩具特摄片《爱与和平》的他承认,当年走上血浆片的道路不过是为了市场。
他一直以来最喜欢的电影是《小猪宝贝(Babe)》。
这不是他第一次投机,园子温在书中将他的营销天才倾盘托出。
为了糊口,他拍过色情片;为了得奖,他拍过文艺片。
为了观众,他开始拍血浆片。
然而,正如《自杀圈》探讨了日本社会在网络时代的孤独与家庭的失败,《奇妙马戏团》描绘了多重人格与多重身份的世界,《真实魔鬼游戏》在表面的“鲜血淋漓”之下,讲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婚姻制度(无处不在的枕头)的压迫,以及男性消费者(玩家)的丑恶。
血浆不过是他在思考的问题上的一层糖衣。
熟悉园子温作品的人可以辨识出许多一直延续的主题:不能停止奔跑是从最早的独立电影《男人的花道》《自行车叹息》就开始的姿态;多重身份的转换、梦与潜意识(“我是美津子!
我是美津子!
”)在《纪子的餐桌》《奇妙马戏团》时期集中探讨过;女性从男人的从属物品,到抗争、寻找自由,再到自我毁灭,是与《恋之罪》整部电影剧情相同的主题。
简单来说,这次最让我惊喜的是,园子温在商业电影的框架下,把自己在《恋之罪》中纯粹地表达过的女性主题重新讲了一遍。
女性主义的解读已经有许多人看了出来,在此不赘述。
以下是我对园子温这部作品额外的定位:这是一部在无法抗拒的外界体制框架下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片子,在某种程度上是导演自己的影射。
美津子在片尾的自杀正是导演自己这一姿态的隐喻。
2007年,借着拍血腥恐怖片而打响的海外名气,园子温曾与日本的电影“大厂”东映有过一次合作,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恐怖爆发(Extension)》,刻板的商业套路,不忍卒看。
唯一印象深刻之处,是片中作为恐怖元素的头发增殖到令人恶心,“不像恐怖片而像娱乐片了”。
也算是B级审美的过度的玩心,以及对端正的商业电影的嘲讽吧。
他后来的回忆是,与大厂合作,导演受到的限制太多,无趣。
或许和库布里克当年拍《斯巴达克斯》,或者好莱坞的导演和制片人剪辑权之争类似。
园导决定再不与大厂合作,而是继续回去拍他的B级片风格,在日本走边缘道路(请注意,园子温的风格即使在日本也是很难受到主流市场认可的,反而在欧美拿奖较多,他也因此一直诟病日本观众的趣味太窄。
一般中国观众认为园子温代表了日本的变态的想法是巨大的误解)。
而若干年后,经过《地狱为何不好》与《Tokyo Tribe》的试水,园导决定正式投身娱乐片。
前者表现了对类型电影与B级片美学的赞美,后者则是电影审美化的歌舞片和物美布景尝试,两者都是纯粹形式的游戏,顶多包含了一种融合主流叙事与B级美学的样式尝试,而没有太多问题与思考。
2015年,他先后与大厂索尼(哥伦比亚)和松竹合作拍摄了《新宿天鹅》《真实魔鬼游戏》两部商业片,片头没有他标志性的“A Sono Sion's Film”,也违背了他“不用成名演员”的原则,采用了绫野刚、山田孝之、泽尻英龙华、特林德尔·玲奈、筱田麻理子、真野惠里菜等名演员或者向演员转型的成名偶像/模特。
因此,问题是,园子温与商业大片的重新握手,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新宿天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阉割的园子温,园子温第一次没有自己写剧本,全片的观感是完全普通的商业片。
我们甚至可以拒绝从片中解读出任何园子温式的东西的尝试。
我想象,《真实魔鬼游戏》的故事拍得再顺畅,画面再刺激,结果也不过是一种《新宿天鹅》式的无趣。
而出乎意料的是,园子温对这部“系列的新作”宣称:他一页都没有读过原著。
因此,你很明白地看到,他不过是借了一个畅销小说/电影系列的噱头,在拍他自己的私货。
园子温不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在《冰冷热带鱼》中我们可以看到剧情的发展的节奏是如何紧张,高度的把握,没有一丝多余的镜头;在《奇妙马戏团》中我们可以看到剧情如何圆满,一切超现实的情节都在好莱坞式的精神分裂的框架下得到完美的解释。
而我们看到,在《真实魔鬼游戏》中,那个写诗的园子温回来了。
他钻回了梦与超现实之中,拒绝被看懂,拒绝为商业电影写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
片中美津子不停变换自己的身份,不清楚自己与所处的世界的联系,不停被身边的人提示她自己是谁,应该怎么办。
像在一个梦中,美津子通过身边的人来问自己:快想想,该怎么办?
呼之欲出的焦灼和对自我的质疑和追寻,最后在长久的自我怀疑后终于坚定喊出的“我是美津子”,无疑是从《我是园子温》时期就开始的一种行为艺术式的姿态,在集体主义的日本对“自我”意识的强烈宣扬。
观众们有权利愤怒。
对于付了钱进剧院或者买了DVD的日本顾客,他们可以抱怨并没有看到一个有“意义”的、“合理”的故事,《真实魔鬼游戏》系列的一个合格的续集;对于花了宝贵的精力点了鼠标,浪费了宝贵的生命在网上看完了的中国观众,他们并没有被感动,也没有被不上不下的血腥镜头震撼,他们感觉什么都没有看懂,没有得到,感觉导演是个疯子;对于冲着女生、杀戮、血、底裤来看的B级片粉丝来说,片中的暴力不上不下,并没有带来大逃杀一般爽爽的快感;对于没有理解、尝试理解、或者仿佛理解了片中游戏与虚拟现实对应的科幻迷观众,他们觉得片子的故事讲得不够清楚,不够精妙,不够“好看”。
打分与写短评吐槽是他们表达对导演的憎恨的唯一手段。
我们还记得片中“超现实”的话吗?
人生即是无意义,我们必须超越。
园子温用日本五大电影厂之一松竹的经费,拍的不仅是大量的航拍(可能前所未有地过了把瘾)、慢镜头,或者MV一般的“唯美”画面和剪辑。
他达成的是,在商业大片与消费市场的框架内嘲讽了其本身。
你以为解读出他在拍女性在虚幻的未来科幻游戏中被物化就足够了吗?
他攻击的是,无论多么荒谬或者虚伪,商业片只须为观众讲一个完整、精巧的故事就成功了,仿佛一件精雕细琢的古代工艺品令观者惊叹。
但电影作为一件精美的商品,毕竟是陈旧的、毫无新意的套路,需要一些“超现实”的方式来打破。
美津子为何写诗?
因为诗的非理性、诗的无意识、诗的跳跃式的美学正是文学用以对抗逻辑与现实的最后的阵地。
园子温同时嘲讽的是电影以其感官的刺激、猎奇的许诺(“鲜血淋漓的高中女生”)对观众的狩猎。
他曾吐槽过大厂的恐怖片“要有噱头,吸引观众,但是又不能太过激,以至将观众拒之门外”,这也是他对于大厂制作的最大不满,也是为何《恐怖爆发》最终变成了一部娱乐片。
抱着对鲜血、杀戮、女性、底裤……的猎奇心态来看电影的人们,对费解的剧情与不够刺激的画面感到被捉弄。
难道来看血浆和底裤的观众不正是电影中打着美少女游戏的宅男吗?
园子温将他十几年来赖以生存的糊口之道完全否定。
人们以为是他恶趣味,是他喜欢拍底裤,是他喜欢拍血浆,是他变态。
而园子温不光说,我拍这些都是因为你们想看,而且特地用一部令人费解的猎奇片,嘲笑了所有追求这些的观众。
他拒绝被消费。
在电影大厂的默许中,他达到了在《恐怖爆发》《新宿天鹅》中没有获得的自由。
那他为什么要拍这些片子呢?
很简单,2015年,园子温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需要钱。
独立工作室的第一部电影《悄然的星》,和《爱与和平》一样,都是进入猎奇时期之前独立时期的,二十余年之前就已经写好的剧本。
园导最近还在推特吐槽说,他到现在都无法接受“终于可以挑电影拍”这样一件事实,因为甚至到他成名后很多年,如果不是不停地接拍任何片子,经济上就会出问题。
所以,首先应该恭喜园导的是,在商业片的体系中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园导终于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自由。
《悄然的星》将是继《庸才》《希望之国》之后,园子温第三部以福岛为主题的电影,继续讽刺政府的无能、虚伪,讲述灾难、孤独、人性。
这部电影中没有杀戮、没有鲜血、也没有底裤。
没有任何的“变态”与猎奇。
有的是极其缓慢而空旷的镜头、古典乐、悄然低语、各种自然的“声音”,和他最爱的女人——神乐坂惠。
这将是一部美丽的电影。
然而,因为没有潜在市场,《悄然的星》在获奖后(而我们看到,真正以拍猎奇片为己业的三池崇史的最新烂作《极道大战争》在同一电影节上并未获奖)却迟迟无法在日本上映。
尽管如此,园导表示,今后还会继续拍摄以福岛为主题的电影。
这在今天的日本,是绝无仅有的一份对这片土地的爱与担当。
观众们看这些商业烂片的钱,将会支持他拍出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作品。
因此我们看到了日本电影真正的困境,这也是园子温为何多年如一日地咒骂日本电影腐朽、要完。
日本的商业电影、市场机制、口味高度统一的观众阻碍了真正的好电影的出现。
不管是猎奇还是所谓的“文艺”片,赚取的都不过是感官的刺激或廉价的感动,血和眼泪的面具后都是商业大片的逻辑。
如果不进入这个商业体系,追求先锋、创新的导演很快就会饿死(事实上,这适用于动画、设计、建筑、时尚等所有创意领域)。
我们看到曾经在园子温片场实习的一位新晋女导演,为了筹拍自己的出道电影而去拍了成人电影,这难道不是园导本人正在走的路线?
在《真实魔鬼游戏》中,我们看到的是,园子温召集了大型片方、有市场召唤力的偶像演员、女高中生与“人气系列改编”的噱头、一群渴望暴力和色情刺激的观众,然后给了他们一坨屎。
而且,这是一坨诗意的屎。
讲真,日本还有几个作者导演?
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片中“超现实”(富手麻妙/冨手麻妙)的中指,以及她和“超现实”的生活的永远的搏斗,不要忘记秋(樱井有纪/桜井ユキ)的勇敢、对美津子的援助与牺牲。
这两位才是园导今后将会大力培养的演员。
她们也将会作为主演出现在园子温下一步作品——电影合辑《Madly》的短片《Love of Love》中。
让我们永远拥抱超现实,与一成不变和体制战斗。
园子温影迷小站:http://site.douban.com/249987/
这部片子是相当深刻的一部片子,片中无尽的隐喻。
我倒是很好奇为什么大卫林奇能够国内名气这么响,园子温倒是国内名气很小。
因为我翻了豆瓣上面这部片子的影评,没找到很用心写的。
这部片子我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难得的好片。
日本影坛这么有良心的导演不多了。
而且要理解确实是不容易。
光子是学生阶段的女性,和几个女性朋友和女老师发生纠纷。
女老师不许光子迟到,杀死了她的同学,而其他同学为了光子而死。
其实杀死的是光子的叛逆之心。
其他同学不住地帮助光子逃跑,也是证明了其他同学代表光子的叛逆之心或者是其他反叛的人格。
这个是心理学范畴的,我暂时不具备评价的资格。
第一个场景相当有趣。
其他同学都被同化,被驯服,在聊一些无意义的东西而合群。
而光子在写诗而被嘲笑。
光子低头捡笔,前面的障碍物直接把公车拦腰削断。
也就是说,其他人被腰斩了。
而光子由于诗歌而幸存。
被斩杀的是自我意识。
光子因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幸存。
写诗代表有梦想,不会轻易被他人所左右,不选择合群和随波逐流。
然后,看不到的风之刃的追杀,只有光子弯下腰来才能躲过。
看不到的。
压力。
让她弯下腰来。
日本女性在某些工作中受歧视,受到看不到的压力。
打压,让她弯下腰来。
让她不断奔跑。
简直不能停下。
她一直很恐惧。
那个风之刃削断了她的头发。
在日本削发可以解读为做了羞耻的事情而削发谢罪。
那么她到底做了什么羞耻的事情呢?
片中有一幕是提到是否处女的问题。
原文是:你们几个反正都不是处女了。
注意一下这边是用的英文的说法virgin,我确定这台词绝对有那个意思。
还有她同学一句台词是我跟你们这些随便的女孩不一样。
而且光子到学校的时候头发是湿的,还换了衣服,换衣服这里如果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哪里不对。
只有光子一个人当时是穿的白袜子,其他人都是穿的黑袜子。
而且片中很多次出现露内裤的场景。
然后,这一车全是女的,全被风给腰斩。
如果把风理解成男人的话,那么这片子就变成另一番景色了。
朋友说:反正你们几个不是处女朋友说:我跟你们这些随便的女孩不一样车上女生全被腰斩,司机是女的所以是半路上来的人干的四个女生在河边的时候,又开始了,从河里出来的鳄鱼,在撕咬其中一个妹子的子宫;光子跑到警亭之后还是能够听到妹子的惨叫,但是找了半天看不到受害者。
说明世间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往往是不为人所知的。
光子坐警车离开的时候周围的女人都在拍车窗笑她。
想想到底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被大家嘲笑。
片子前面全是女性角色,其实男性角色也有出场,是风。
腰斩其实暗示着发生性关系。
原文发于知乎: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804421/answer/74434419东亚式的女权主义批判为内核,用日式cult的方式开了一顿对父权社会的嘲讽。
事实上cult片本身就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历史使命。
整个片子大概有这样三层文本,由于交替叙述而显得比较荒诞,但是实际上各自逻辑还是比较清晰的。
第一重文本,是整个世界的强迫性与权力运作。
首先是,社会显性的权威结构,由于逃课拿机枪大开杀戒的老师,随时定义主角身份的警察,主导世界规则的“思维集中室”以及里面男性性向的权威,维护秩序和剧情走向的黑衣人,逼迫女主和猪结婚的三姑六婆。。
这些就是现实中维护现代秩序并且强迫你带上“社会人”这个身份枷锁的现实人物,他们决定着你的价值观养成,社会身份,生活导向,以及社会是否能接纳你,而电影中只是他们的异化形象而已。
其次是社会中隐性的权力运作。
包括主导剧情走向和杀戮的“风”,不断变换的场景强迫你接受新的身份,每个场景所自带的规则,思维集中室对于世界的安排决定着你的世界认识。
这些东西就如同现实社会中被“不言自明”和“诉诸普遍性”的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价值和规则,在不经意间规训你的行为和你的思维方式。
包括父权意识,消费主义等等。
而结婚这一场戏,是整个影片中将这一重文本和现实冲突集合的最好的一点。
一个东亚女性往往面临这样一种命运,你莫名其妙似乎必须去走入婚姻去承担一个父权意识下的角色,不得不服从这种狗屎规则,而逼迫你就范的往往还同为你的同性,这些在父权规则中被残害大半辈子的长辈女性,迷醉而欣喜地将你推入这个深渊,“成为和她们一样的人”。。
而电影中出现的“公猪”,就是男性沙文主义的媒体富豪,穿着西装的恶心公猪一直是美国80年代媒体批判中惯用的“沙文猪”形象,杂志插图也出现过。
东亚背景的编剧和导演,排除这样一个桥段,显然是熟悉社会热点的,也明白东亚女性的直接焦虑。
第二重文本是女性的自我意识找回。
严格而言,按照剧情,整个游戏世界的女性本质上就是女主。
而女主最开始是一个软弱和易于接受的人,虽然她并不知道为何游戏世界自己的社会身份被无数次调换,但是总是默默接受并按照安排扮演下去。
而女二是她自己被压抑的自我意识的具象化,所以这个自我意识才是黑衣人真正追补的对象。
但是这个自我意识仍然给了女主“反抗”的意愿,于是随着剧情推进,女主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和现状,实际上与其是她发现了世界,不如说是她开始慢慢接受自己,以至于最后脱离系统,开始面对游戏的创始人,并最后做出对于世界隐性规则和男权的反抗,首先杀死“男权”(游戏作者”代表的人造人,自杀的意向并不是代表“她死了”,而是她彻底抛弃了有这个男权意识主导的规训和捏就的“肉体”,回归到“自我意识”中去。
这才是反抗的意义,而并非是自杀给命运看,而是脱离命运。
所以最后镜头回归到女主那里,也是如此。
第三重文本,是整个游戏世界的男权意识是怎么体现的。
首先,整个游戏世界的动机,就是一个品性低劣的宅男对女神自High的产物,他塑造这么多人造人实际上满足自己基于将女性当做性工具的性意淫,这个反派让其人造人和女主上床就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整个游戏的核心思想集中室,也就是游戏Gm们被设计成男性形象。
实际上就代表了,生活中“男权”的种种规训。
最后,游戏的受众完全就是充斥着对女性意淫和极端猎奇心态去的男性群体。
并且剧情中体现的杀虐也体现了这个游戏的“玩家”们那“美妙”的猎奇品味。。
把这三种文本分清了,基本上主题就很明显了。
当然,这谈不上神作,毕竟这种叙事方法和批判路径在90年代电影学(劳拉穆尔维为代表),就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电影叙事结构进行变革,并且引入女权主义理论的批判。
只要接受过正规电影学院教育,都会对这个理论非常熟悉。
但是它在东亚这个父权意识还极度旺盛的地方,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因为这类作品在文艺圈真不常见,大量的文艺作品都有明显的父权伦理。
不过从批判本身来说,局限性也很明显,它的视角还仅仅局限在“女性自我生活方式”这种自我实现话题上(虽然在东亚已经非常进步了,尤其是日本这种国家),还无法对于父权社会做出比较理论化的解构。
2023年8月22日21:06:30《真实魔鬼游戏》是柴田一成执导,石田卓也、谷村美月、大东俊介等人主演的一部惊悚片。
影片根据山田悠介的小说改编,讲述了翼在众人面前离奇消失,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平行的世界的故事。
挺突然的,老师上课拿了一个加特林!
电影太超现实了!
在2012年10月每日新闻进行的学院阅读调查中,由山田悠介创作的出道作《真实魔鬼游戏》获得了中学生、高中生最喜爱的作品第一位。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全国姓“佐藤”的人都必须参与到一场魔鬼游戏中,只要被抓到就会被杀。
冲击性十足的内容让该作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而大热。
不仅出版了小说、漫画,电影版也在2008年上映。
新剧《真实魔鬼游戏 THE ORIGIN》将沿用原作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还会展开漫画、电影中未出现的新情节。
本乡奏多担任该剧主演,饰演主人公佐藤翼。
饰演其妹妹・佐藤爱的是在2010年获得“MissMagazine”的女演员清水富美加。
翼的好友・佐藤洋则由在话题电影《中学生円山》、《Joker Game》中有出色表演、备受瞩目的横浜流星饰演。
看的时候这破网卡吐我了。
游戏里,只要主角不死,一切故事都会继续下去,惊悚的猎杀会一直持续,伴随而来的死亡也会不断发生。
所以为了拒绝被只当做npc玩弄的最彻底的反抗,就是身为女主的光子,启子,泉,在不同场景下走入所有人视线时,决然地走向毁灭。
印象很深刻就是女主回忆里超自然跳进湖里说的那句“想要改变命运的话,就要做自己想不到(一般不会做)的事。
”秋叶飘落四散,雪花纷飞落下。
无数次失去灵魂忘掉过去,也只为“活下去”而一直奔跑。
只求活下去却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的光子,杀死自己“最好的朋友”逃出了虚拟世界。
她从(杀千刀的)制造者处得知自己本体已然死去,自己只是没有灵魂的复制品后,麻木接受了他恶心的安排,又突然在服从的前一秒幡然醒悟,毅然决然地选择杀死了自己。
雪太大了。
至此在所有存在过的场景里,每个光子,启子,泉,都选择在意识到诡异降临之前自杀。
最后不知道是在哪个平行世界,她躺在雪地里重重叹了口气,说“终于一切都结束了呢。
”一开始 诶 这是个鬼片吧卧槽 女主好像在做梦,好像只是个恐怖片卧槽 无限循环,好像是个npc自己有了意识的故事,好像只是个游戏诶,是个科幻,怎么搞起了克隆dna啥的了最后,卧槽,片里这些憨批娃儿男人咋那么ex原来这是个抨击男的把女生当做玩物的,内核是平权的……惊悚片。
至此可以解释为啥有牺牲的地方全是女生了。
配乐很好听,结尾是后摇,我爱了
1.特玲真是女神啊,尤其是在片子刚开始的时候,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写诗,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脸上洋溢着天使般的微笑,感觉此时此刻,全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汇聚在了她的身上。
2.整部片子也是满满的园子温老妖的风格,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就是日式暴力美学的真谛。
就如同影片的第一个故事中,光子和小秋她们四个朋友一起逃课在外面玩耍之后回到教室,当人们的记忆还停留在之前那段美好时光的时候,突然教室里所有的人就都死于非命了。
一眨眼之前就将所有的美好事物都毁于一旦,这种暴力美学的表现方式也算得上是一种极致的变态了。
3.本片也在告诉我们,总想着去控制别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自取灭亡。
哪怕别人是你制造出来的人造人,一切的日常运转都需要依靠你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但是世事无常,没人会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
同时,不要过早地向人生低头,因为有的时候,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也是命运的一部分!
梦想不一定都是高大上的,但是人绝对不可以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人就只能庸碌地度过一生,那是对人生最大的亵渎!!
最后还是想说,剧中的每一个露过脸的妹子都好美,不论是特玲,麻里子大人,野菜,还是小秋,平子和超现实,都好想全部打包回家!!!
颜值即是正义!!!
园子温,我要尊敬的叫你一声老师,虽然我只看过你的《地狱为何如此恶劣》,但已被你那熟练的运用番茄酱功力所折服,去你的剧组,每天炸薯条好了,因为番茄酱管够。
看到这部电影评分有些低,忍不住来说两句,虽然我第一遍看完心中也在咆哮演的什么JB玩意啊为什么看不懂他么的啊我还以为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卧槽这难道是饥饿游戏tokyo hot版我要看玲奈酱露三点啊魂淡什么最后的床戏我都脱了裤子了啊怎么拿枕头就把男优给抡死了啊之类。
好吧,我不相信能拍出地狱如此恶劣的导演突然冯小二张艺癫附身拍出了烂片,所以,一定是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了如何虐杀高中女生和各种底裤、绝对领域中去了,所以,我这次把卫生纸拿开我身边,也把我的左手拿到了桌面上,再看了一遍。
园子温老师,您太爱玩了。
从题目开始来说,真实魔鬼游戏,真实,真实吗?
这部电影大部分时间带给我们的就是虚假,虚假的真实,而魔鬼是谁?
我觉得反而是三位一体的女主角,那个在结尾出现的大概有一百七十岁加的老头子,妈蛋,科技那么发达了,手柄和电视还停留在二百年前,喂,你的收藏室硅胶娃娃那么多你要真是个老色鬼你自己早就啪啪啪精尽人亡了好吗?
你穿越百年的爱恋就是为了看一场别人的啪啪啪然后脑溢血死亡的吗?
还有,一个劳什子的不沙盒的没有分支任务的地图还没GTA五十分之一大的单一结局的游戏有人会玩?
还一玩就是那么多年?
而且,虚拟的人怎么可以做到有穿越真实世界的能力,除非这个世界也是虚拟的,所以说光子撕裂秋所到达的地方还是虚拟世界,而真实的世界,我觉得应该早就毁灭了,无尽的大雪、废弃的山体洞穴,好吧,请允许我说出我的大胆想象,人类世界在一场灾难中被毁灭了,而那老头年轻时是个帅气的研究员,主攻DNA人类工程学及硅胶娃娃制造学,在大灾难后,他周围的日本人都他么的一年一年死完了,他只好寄希望于复制克隆人,可无论怎么复制出来,都是没有自己意识的植物人,所以他才又搬出了真实魔鬼游戏来,旨在为了再创造出人类的意识好进入他的克隆人中去,结果,他独自一人在一百多年的岁月中…………变态了。
他觉得自己是上帝,让亚当和夏娃在自己面前来一发,自己心理的感觉就达到了觉得自己好似造物主的G点,但女主领悟意识自由传输特异功能,发飙毁掉游戏,断绝了老头子最后希望和变态心理,投币续上最后一条命狂奔出山洞寻找其他人类美好世界去了。
好吧,以上是我胡乱猜想,这是部象征意义很强的电影,为什么游戏里都是女人,为什么一直有枕头,为什么秋也产生了自我意识,为什么女主角有三个样子,都不那么重要了,再一次,致敬园子温老师,其实,这部电影,可以看得出,你的功力深厚,但下一次,能不能不要这么玩我们了?
最后,让我们像超现实一样,竖起中指,说FUCK。
看的谷阿莫的解说版本,后面的解说好棒男人就是吃饱后想交配的生物啊。
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可以改变被人规划好的路。
小时候的你很单纯,但那些单纯不晓得什么时候忽然就消失了,就像一阵风一样,忽然地吹过来,一切的单纯刹那间变得血腥。
你也不再是年幼无知,你开始尝试找回你的单纯。
但是那些残忍的风仍然毫不留情的切碎你所剩不多的单纯。
随着你的年龄略有增长,你进入了校园生活。
你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你也不懂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说要这么做吧。
不过你内心的小勇敢很快让你接受并且面对这一切,但其实读书有点痛苦,学校和老师总是有点不讲理,翘课就是死刑,不听话就是死刑,书读不好就是死刑,到底是谁做这些规定的呢?
好不容易毕了业,像逃离了校园,家人开始催促我结婚,但为了结婚,我要学习好多以前没在做的事,煮啥饭扫啥地呀,我感觉自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有天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走进了教堂,我其实也不晓得我是不是真的想嫁,但好像也没有退路,你看后面那些三姑六婆,一个个等着看好戏的样子,看我走上跟她们一样的路,可是当我清醒过来发现我竟然要嫁给一个猪头时,我忽然不想妥协了,士可杀不可辱,这时候我内心的小勇敢又带我起身反抗,不过家人的压力才是最难对抗的,要怎么说服老妈接受我不想嫁给她帮我安排的猪头呢。
算了,管他的,我霸道一点就行了吧。
而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你持续前进,人生经历让你又像变成不同的人。
还好有时候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鼓励我跟开导我的人,让我回想起人生的美好,让我坚持不放弃的向前跑,但不管我怎么跑,家人和逼婚仍然在后面紧追不舍,到底为什么我们女人最后一定要当小媳妇呢?
还好我内心的小勇敢教我先专心投入工作,不去想这一切就行了,你看老板现在可看重我了,不过当我整个人都只剩下工作时,我感觉像是要被工作杀死一样,这样好像有点本末倒置。
还好我内心的小勇敢让我决定改变一下,跳脱现在社会的规则,记住自己是谁,别忘了自己想做的事,我感觉又变回以前那个单纯的我了呢。
后来我认识了我以为的真爱,他似乎可以给我的人生带来一点不一样的变化,可是最后我发现真爱终究还是一场男人使用女人来达到传承目的的骗局吧。
忽然我明白了我不想被这个名叫命中注定的老头帮我订好我的人生,那我就要做出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事,这是我才知道难怪那么多人会自杀啊,他们一定是想不到其他更好的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才会用自杀这种烂招来让人觉得出乎意料。
但是我们现在是要改变被人规划好的路,不是要终结自己的道路欸。
想到这边女主角忽然爬了起来,因为她发现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就是在你以为我放弃的时候我却站了起来,继续前进,在生命中留下各种足迹。
让我们来粗略的总结下正时间轴剧情:女主是一个演员,她与另两位女演员一起主演了一个叫《真实魔鬼游戏》的电影,大概在2015年上映(不确定),而这部电影,让无数宅男趋之若鹜,甚至可以看着海报穿着内裤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一些小动作,而女主本人则在203X年的时候去世了。
那么从这里开始,女主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一个宅男将她深深的记在了心中,直到死去。
时间从女主去世后继续推移,过了大概50年(不确定,从女主上映电影时的年龄到死亡到宅男老去时间的大概推测),人类的高科技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DNA再现活体技术,已经诞生,游戏画面从CG级别变为了电影级别,NPC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
而唯一不变的,是宅男那颗炽热的心,他一直有一个愿望:玩女主。
他制作了一个游戏,不知道还原了多少2015年上映的那个电影的戏份,我们知道的是他在游戏中肆意地操控着女主,将她的电影人生当做现实,让她经历一波又一波痛苦,去满足他内心的变态欲,直到游戏结束宅男让女主来到了现实世界并告诉她一切,然后要求她跟同样是DNA克隆的年轻的自己上床,来满足他最后的“欲望”,当然,也有可能继续满足他更多的“欲望”。
女主明白了一切,本来躺在床上准备被动接受,却因为回忆起超现实的一句话“做意想不到的事,才能改变人生”而选择死亡,最后在宅男痛苦的尖叫声中回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天堂。
=========================================================================上面的,只是一个电影的剧情,从现在开始,将是真实的写照,你,做好了准备吗?
有一个游戏,特别火,即使发售了多年。
在这个游戏里,你可以为所欲为,你可以安装由无数人日日夜夜为其制作的各种模组,来打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性感女孩,你可以让她做任何事,让她穿任何你想让她穿的衣服。
许多人会问,这有什么?
可如果我告诉你,你可以让她做任何事,任何事,任何事,我说了三遍,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即使是电影中的断手断脚和机关枪扫射。
现在是2015年,高科技飞速发展也就近20年,那么再有50年、100年,真实的魔鬼世界会不会出现?
而你,会不会成为那个宅男?
不,你只需要思考一下,“你想成为吗?
”就够了。
凭心而论,给两星的原因是期待太高了。
谷阿莫先生吐槽了满世界的好片坏片居然在说这一部的时候一本正经地掰了一下内涵,撩拨的我心痒痒于是就跑去看了全片。
片子最大的问题是编剧不严谨。
没看过原著,对于女主角最后如何进去了男人的社会,又如何跑到了游戏操控者的空间,影片给出了一团浆糊的答案。
如果说这些女孩都是物理存在的克隆人,那么所有的场景也是物理存在的?
这就应该是个真人秀节目?
然而不是,我们看到影片最后的老宅男是用遥控器操控游戏的(顺便吐槽他玩的过程也是很生硬的切场景,根本不清楚这个游戏到底怎么玩的,可见导演自己都怕自己的故事讲不圆,急着解释),也就是说女主,女配和所有的场景应该都是虚拟数字的存在,那么这又无法解释为什么她可以出现在操控者那个空间。
你跟我说这是手法,野草莓不是也有不同时空的人在同一个画框里,但是一部影片的试听语言应该有一个从一而终的规则吧。
故事上的不严谨也成了最后寓言提升的硬伤。
我们不了解为什么杀死最好的朋友可以帮助你看清世界的真相,不了解最后主角的自杀到底在哪个层面上解放了自己(确实解放了其他人物),为什么她又在雪地里奔跑了,简直没头没尾。
如果真的想没头没尾你倒是拍成“聂隐娘”那样啊。
什么鬼
园子温脑洞真是大。这有点低配版《西部世界》的感觉,游戏不停的重置,少女各种各样的大逃杀,最后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意味着GAME OVER了!
明明是超有想象力超cult超有生活体验的片子呀!!!!园子温爱你(づ ̄ 3 ̄)づ
shit
還是比想象中好些,畢竟是個反遊戲的遊戲。這不由讓我想起GTA裡頭的main.scm文件(一個控制主角、劇情、任務與NPC生成的核心文件)。
3.5 因为先看了友邻的短评心里有个分数,结果比想象中好看嘛wMONO的Pure As Snow前奏出现了好多次!
禁錮與自由,好一個女子成長的隱喻,贊!
前半部拍出了梦境的感觉。斋藤工现在就是完全在卖肉了
超搞笑好么
被那幽灵船般的开场GIF吸引,然而这到底是什么鬼?
6.5,还有那么点意思,保留了园子温cult风味的基础上,和主流恐怖片的融合做得挺好。真实魔鬼游戏这个想法其实挺烂的,之前也被拍过几次,但想园子温这么敢玩敢high的还真是第一次看见。
魔幻现实!不愧是我佩服的园子温,他得睡过多少女人,才拍得出这种想象力爆炸和画风诡异的电影呀。只有脱离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才能往上升,拉这么多女的来拍电影吧……像很多还挣扎在需求边缘的人,其实根本无法发掘自己的小宇宙。
引绎出的种种解读远远大于影片本身
如此的光怪陆离,导致都没有兴致看完……
对日式gal game和JK崇拜的实力嘲讽,片长感人,三个女主里真野惠里菜最漂亮
剧情很强大,讲述很混乱,好莱坞要拍能不能更牛逼一点?绝对领域,制服,大腿,血腥,园子温你再这样,我就直接去看艾威了
园子温选演员的眼光深得我心哈哈哈。全程高能,脑洞超棒,GTA5玩多了才会写出这个剧本的吧。
看完后再看一下谷阿莫的版本,三观重启,正能量满满
特效做的还可以,特别是广为流传的削头段还有拉线,画面也有一种instagram般的美感,但剧情和演技实在是够烂,更别谈这所谓游戏的深度了
有点难懂,女权思想反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