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我观影水平有限,还是两部影片本就是照方抓药套拍出来的?
我总觉得《分歧者》和《饥饿游戏》有莫名的相似感。
首先故事都选择了将人类进行分类管理 《饥饿游戏》将人们分为十二个行政区。
《分歧者》则将人们分为诚实派、博学派、友好派、无畏派、无私派五个派系。
《饥饿游戏》尝试将人们按社会阶层区分,在这一点上和人类发展史很相似,都是先从阶级开展,相对合理也有出处可询。
而《分歧者》则直接跨过阶级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从复杂多样的人性中总结推出五个派系,说真的确实感觉太简单粗暴了,这样草率的将人们进行划分,出现分歧者也不足为奇了。
其次就是全部以青年的厮杀来展开故事 《饥饿游戏》按区选出代表进行厮杀。
《分歧者》则以派系内生存厮杀,派系间争斗展开。
《饥饿游戏》中的厮杀更像是一种政治手段,维持统治阶级的专断独权的手段;《分歧者》则更像是为了夺得生存和主宰权进行的斗争。
话聊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到莫名的熟悉啦。
还有连男女主角设定都大致相仿《饥饿游戏》女主是大名鼎鼎的詹妮弗·劳伦斯,应该算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美女,看着甚至有些像五大三粗的女汉子,但大妹子演技不俗,年纪轻轻就拿了小金人。
她的加盟应该也为该片吸引了不少粉丝走进影院吧。
男主选的不是高大威猛的型男,甚至是看着有点弱的男主,也许这样更能衬托出大女主的光环吧。
《分歧者》女主是谢琳·伍德蕾,是不是看着和劳伦斯感觉蛮像的,当然了这位妹子盘靓条顺,应该在颜值上略胜劳伦斯些许吧。
表演就是见仁见智,我感觉中规中矩也算是顺利完成了角色塑造。
不过该片胜在男主颜值颇高,身材健硕和女主帅哥美女组CP很是养眼登对。
剧情在此暂不展开比较了,以免有剧透之嫌,针对《分歧者》自身再吐吐槽大家也帮着分析分析:故事将人们分为五大派系,但其各自承担的的社会功能诠释的并不清晰。
感觉诚实派和友好派的存在感很低,似乎只是为了来凑数。
碧翠丝的爱情故事也更无逻辑可循,想爱就爱啦就这么任性。
无畏派的生存训练,看着就是跑酷与打斗,是不是更像是体能训练和打群架。
博学派和无私派的派系争斗,目的何在,结果又如何了?
反正我没看明白。
故事的高潮应该就是碧翠丝带头反抗主权层,按常理应该就是推翻旧派主权阶层,成就新的管理秩序,但恰恰是这最精彩的部分却好像是刚刚开始它就结束了。
感觉导演将大段篇幅都给了派系的介绍(社会现状)和女主如何发现真我的心路转变,而并没有对故事的核心矛盾进行展开。
所以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片(从他们连拍三部就可以看出,是真赚了钱,才会一部部接着拍吧),卖个题材噱头,其实故事也不见得有多扎实,观众呢就是看个热闹,指望从影片中得到所谓的思想升华或是精神救赎那就免了吧。
不知道为什么,开始看这部电影时,一直热血沸腾,自己似乎和女主一样羡慕和向往无畏派的生活。
可是,作为情感内容最为复杂的人类,不可能只拥有一种绝对性格,绝对服从只能是不完美的制度体系下脆弱的伪装,拥有知识的人认为人性是死敌,而自己却往往陷入贪婪,自私,其实并不是人性使得制度崩溃,而是附属于人性的欲望在作祟。
诚实,博学,友好,无私,无畏,与其说是人性,不如说是人类所能拥有最美好的品格,因为很难全都拥有,所以人性阴暗面自动选择抵触,博学派与其说是怕分歧者威胁到制度的稳定,不如说是嫉妒分歧者可以拥有自己所无法拥有的美德,因为聪明,所以堕落。
而有这么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改革,进步,消亡,更替,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不服从于陈旧的分歧者。
严重剧透。
从电影院出来的第一感觉就是:瞎了。
电影世界分为五大阵营:诚实(Candor)、智慧(Erudite)、和平(Amity)、无畏(Dauntless)、无私(Abnegation),女主这个瞎货生在无私这个阵营里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成人祭典的前一天,女主去MaggieQ那里测试,结果被告知自己是个分歧者,留着非洲土著发型的MaggieQ让女主不要告诉别人,在一个放血的仪式上,女主选择了无畏(Dauntless)也就是酷跑一组,如果在中国,德尔惠和特步一定会植入广告,一定。
女主进入了酷跑阵营之后,马上就结识了一群假姐妹,另外也和酷跑小分队的小四(也是个分歧者)擦出了爱的火花。
在小四的帮助下,女主从吊车尾的成绩一步步成长,最后终于通过了最后的测试。
这时候,智慧(Erudite)的女Boss 凯特温丝莱特正在酝酿一场阴谋,为了维持世界的“和平”,她要歼灭无私(Abnegation)一族,他们发明了一种药物控制酷跑一组,在超大的平板电脑上操作控制人群,可是,女主和小四因为是分歧者,他们的药水不!
管!
用!
机智的女主和小四马上进入了表演模式,假装被控制,结果还是被酷跑小分队的另一位队长识破,两人开始和几百人展开了撕逼大战,在这个过程中,女主受伤,凯特温丝莱特让小兵们出门把她解决,而小四却要被带回去!
编剧你考虑过韩少的感受吗!
在女主角要被枪决的时候,女主角的麻麻化身神枪手出现了,迅速击毙了酷跑小兵,救出了女主,这时候女主的假姐妹出现了,他要攻击女主,女主不情不愿的杀了假姐妹。
这时,为了煽情,编剧让女主的神枪手麻麻也死了。
(粑粑,别着急编剧不会放过你。
)女主回到营地,组建了几人小分队,马上杀到了凯特温丝莱特的总部,小四居然被放在一旁无人看守,女主图样图乃衣服没有发现小四已经被控制,最后在紧急关头用枪指在自己的额头上,我心里默念我的妈呀,难道她要用爱唤醒小四吗?
小四在一丝挣扎之后,居然恢复了意识,我当场就瞎了。
凯特温丝莱特你们的科学体育老师教的吗,这么不堪一击?
小四和女主二人带着主角光环狂扫总部,最后该死的女主居然用一把刀把美丽的凯特温丝莱特的手定在了平板电脑上!
太过!
分!
了!
最后女主用药水控制了美丽的凯特温丝莱特,让她解除了程序。
大家都得救了。
电影完。
【严重剧透未看莫读】 —— 千万记住,从【科幻、反乌托邦】的角度来理解本片是完全错误的。
要知道这是一部【青春片】,【青春片】!!!
只有以这个正确的视角来看本片,你才能理解本片真正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纪律散漫人缘不错的学渣混进了体育特招生队伍最终逆袭摆平了欲夺班长职位的学霸。
懂了没有啊?!!
开头还是那句话,充满人性的科幻就是最好的科幻。
在世界被分成5种派别的未来,博学、无私、无畏、诚实、友爱,每个派系的人只有那一派的属性,拥有多个属性的人被称为分歧者而被赶尽杀绝。
看似有序而平衡的世界,实质上却是为了更好地奴役管理而麻醉压制人性。
所有叙事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人是有多种自我的,这些自我只能被压抑隐藏,却不可磨灭,这些自我会各有长短,每一个人的内在成长都是将短板的自我不断增强。
首先对于这5派,我将它看成一个人的几个自我,对任何一种自我的压抑都会引起人内心本能地反抗。
无私派代表了一个完全没有自我感的自我,在影片初女主的无私派家庭中,避免照镜子等规矩都是为了极端削弱自我感,让无私派以别人为中心,包括无派人群,这种不假思索、甚至盲目的乐善好施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无派人群的存活率,也大大增加了“这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无派人群曾经也是各派系的人民,但是却被自己所选的派系所遗弃,失去社会保障,可想而知他们的内心都或多或少有着那么一种对社会的仇恨,电影中也说明了无畏派所应付的主要暴动来自无派人群),无私派就是这样,谁都帮,那么这样的人来执政就会出现两种情形:1、世界都是无私派,世外桃源乌托邦;2、只要还有一部分人存在私心,这个世界就会混乱不堪。
或许这也是博学派想要消灭无私派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理智与逻辑告诉他们,无私派执政会毁了这个“有序”的世界。
作者也无意间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理性的人肯定不会无私?
是这样的么?
呵呵~博学派代表了一个纯理性的自我,他们的生活中避免一切人性的参杂,只注重知识与逻辑。
我一直在想,女主的哥哥为什么会加入博学派呢,我从开头至此的仅有的几段画面与对话中很难看出端倪,他花了3秒钟左右的时间做出了选择,3秒之前,母亲自信地微笑着,3秒之后却是疑惑与伤心挂在脸上,她发现自己原来始终不了解儿子……在女主眼中,哥哥是一个100%的无私派,对他人伸出援手几乎是他的本能,可他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选择了博学派,这样一来这个家庭已经失去了一个人,对女主的选择无疑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女主此刻的眼神有点茫然有点恍惚,似乎有什么动摇了内心,那是对父母的担忧与牵挂。
内心戏的描写到此为止,无论为何选择博学派,都体现了兄对无私派的不认可。
有时候选择一个领域并非因为自己擅长,而是那个领域能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当下所处世界中的一切,或许这就是他选择博学派的原因,亦或者青春期的叛逆?
亦或是无畏派母亲的遗传?
还是如我之前所言,对任何一种自我的压抑都会引起人内心本能地反抗?
(题外话,无私派转入无畏派是容易的,无畏派转到无私派从内心上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女主的母亲给自己的内心套上了枷锁,从原本狂野冲动的个性转向自我约束,是不是也说明了当年的母亲为了爱情无比地无畏?
真·无畏派母亲!
而后续的情节也的确可以看出这个母亲依然无畏,所以她确实是可敬的,从头至尾都在奋不顾身地牺牲,牺牲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而幸福着)无畏派代表了一种寻求自由、挣脱解放、回归动物本性(动物本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的自我,电影以无畏派作为电影的主要的故事背景,我想是有其意义的,这是展现反抗的最佳背景。
博学派出身的男配角与诚实派出身的女配角在餐桌上嬉笑怒骂,当女主作死地跟Four说话时,他俩都不敢说话了,是啊,他们并非无畏,不过是青春期的叛逆想挣脱这个枷锁,于是选择无畏派就成了一种象征。
回到女主,无论从生活还是第一次尼基塔做的测试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女主喜欢照镜子,从心理学上,这样的人对自己的内在会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外界也是不易妥协的,后续对派系的选择、对淘汰的不服从、对爱情进度的把控等等都证实着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看成长,Four的背后刺着5派的全部标志,他也是一个在寻找自我的人。
有一段他这么说,“Although I'm still working on‘kind’”,你可以看作是与女主调情。
kind是什么?
是原谅,最后面对即将被落下的父亲,那个曾经虐待他的父亲,那个令他恐惧的父亲,他还是伸出了手,这一刻,Four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段成长。
最后,真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分歧者么?
看来未必吧,母亲是无私而又无畏的,许多细节又体现着博学派的智慧,父亲最后也无畏地冲向敌人,其实他们不过是选择压抑隐藏了其他的自我。
而剧末,幕后黑手博学派领袖Rose为了自己的理想中的世界而不惧女主的生命威胁,真是讽刺到家了,对,她自己也是个分歧者,而对于分歧者的赶尽杀绝那简直就是既生瑜不可再生亮的心态,统治者都是这样的心态。
所以你看每个人都是分歧者,只是很多人自我摧折了……理性的人肯定不会无私?
其实答案是,理性有时,无私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不知道是不是美帝如今的生活太过压抑,还是我看片出现了偏颇,只是感觉近几年像分歧者之类的披着科幻外衣的超能战士加时间旅行加控制论加外星入侵加家园毁灭加制度压抑的片子似乎太多了。
举例如下,分歧者、时间规划局、超体、遗落战境、命运规划局、饥饿游戏、全面回忆翻拍版、人类毁灭计划等等,稍微上等的包括源代码、明日边缘等等。
这类片子有个共同的特点,立意新颖,原著虽然存在诸多雷同,但是还是很有想法;动作画面较为华丽,剧情在意料之中发展的极为吻合,作为商业片,好莱坞拍类型片的底子可不是盖得,片子要么在剧情上扣人心弦、煽人泪水,要么就在特效上扣人眼弦、煽人肾上腺,可是,然而,这真的没有什么卵用。
在剧情上,新颖的立意被无处不在的煽情点淹没,科幻故事所建立的危险世界不是全部人参与的和谐舞台,而变成男女主角肆意秀恩爱的宝地,详见分歧者、饥饿游戏、时间规划局、命运规划局等。
在特效上,这些片子还是比较专业的,为了避免被人说成变形金刚、超凡蜘蛛侠之类的逗比动作巨制,因而在特效使用上相当节俭,爆炸、机器人、人兽撕逼、激烈而持久的巷战、飞机散花,一概没有,(当然明日边缘在特效上还是具有可看性,跟环太平洋一个画面级别)。
然后,对于电影本身而言,在选角、摄影、对白、配音、编剧方面,我觉得说多了也是黑,也就别说了。
综上所述,抛去商业因素,这些片拍出来的意义除了迎合一下原著小说的名气以及畅销度之外究竟还有什么呢。
美帝当然没有那么傻,美帝已经未雨绸缭的开始的上电影史课了:背景设置中的家园毁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额,银翼杀手、十二猴子、巴西、未来水世界、攻壳机动队;外星人趁虚而入,与人类撕逼大战:独立日、星球大战、铁血战士;不对,那不是外星人,那是人工智能造反:黑客帝国、我机器人、终结者;大战过后,制度压抑,**制度下人类渴求革命:V字仇杀队、巴西;不光制度压抑,原来还有控制论:世界旦夕之间、第十三层、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这些其实还不够,还要玩时间旅行呢:所以还有回到未来、死亡幻觉、索拉里斯。
而本部佳片不仅批上了科幻的外衣,还努力想进行人心的探讨呢,但是这玩意迷雾、银翼杀手、发条橙子、潜行者、奇爱博士玩的还少吗。
那么问题来了,美帝的科幻片导演已经在未雨绸缭得翻看教科书一般的影史资料时,**在干什么。
ps:其实大闹天宫拍的挺好的
最近几年好莱坞带有反乌托邦色彩的电影再次集中爆发,诸如非常火爆的《饥饿游戏》,还有《雪国列车》、《环形使者》、《遗落战境》、《环太平洋》、《时间规划局》、《极乐空间》、《云图》、《全面回忆》等一大票电影。
若追溯历史的话,在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上世纪50到80年代,反乌托邦电影曾盛行一时,经典佳作如《妙想天开》、《发条橙》、《人猿星球》等,一直影响到后来的《黑客帝国》、《千钧一发》等经典电影。
所谓反乌托邦电影,就是设想有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未来社会,其中隐藏着各种危机和问题,而这“完美社会”往往会露出真相,最终分崩离析。
如今的世界已变成了地球村,无论思想还是文化、意识都愈发多元与融合,独裁和集权的威胁也愈发降低。
依照常理而言,反乌托邦电影应属于一个过去式的噩梦,没想到今天的电影创作者们让这个主题重焕荣光。
如何让古老的反抗暴政、追求自由、建立新世界的故事有新意,同时迎合全球性观影主力是青少年的环境?
现在看来,这波新的反乌托邦电影热潮与之前的已有很大不同,其一大特点就是和YA小说(young adult)结合。
像这部《分歧者》,就是将青春故事与反乌托邦社会背景结合在了一起。
《分歧者》可以看作是《饥饿游戏》的姊妹篇。
电影改编自风靡北美的同名小说,在北美两年时间狂销千万册,雄踞亚马逊排行榜等各大榜单,更是掀起了一个文化热潮。
反乌托邦电影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描述。
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
影片正是要解决这个设定。
影片背景是未来人类只剩下一小部分,躲在芝加哥的高墙背后,外面的世界似乎很可怕,但里面则一派田园风光,和谐自然。
到了16岁,每个孩子都要通过测试,最终选择一派加入,终生不变——听起来有点像《哈利·波特》中四大学院的设定,不是么?
这五派其实对应着五种我们熟悉的职业:诚实派就是普通人,博学派其实是学者,友好派可以看作社会活动家,无畏派自然是战士,无私派则像隐士。
这不正与我们当下细致的专业化社会职业分工很相似吗?
人们看起来生活在一个各得其所、人尽其才的社会中,一派平和。
在这样的社会中,过度的组织性,强大的秩序,往往会要求人们交出自己的自由与个性,以换取安全稳定的生活。
殊不知,每一种标签都会产生歧视。
有一类人,他们不愿被定义,不愿被贴上标签,不愿服从命令——那就是青春气息逼人的少年男女!
他们似乎天生是与老人政治、集权以及乏味平淡的生活不相容的,他们不得不与之反叛和对抗,追求人生的自由。
《分歧者》中的女主角翠丝同时拥有几派的特质,无法被分类,被称作“分歧者”。
她选择了叛逆,加入无畏派,跟着青年伙伴们奔跑着追上飞驰的列车,努力学习格斗,通过一根钢丝从城市顶端滑行而过……如果你又想冒险,又愿意尝试下做隐士,看见他人还特别想帮助他,为什么就会成为另类,不为社会所容呢?
当下我们这些焦虑、困惑、寻求反叛等心理状态的年轻人很容易找到共鸣。
影片把青春年少的那种无限可能性,少年人不愿被体制化的主题都移植在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故事壳子里,作为一部科幻动作大片,它的青春元素,是最大的与众不同。
对比《饥饿游戏》大逃杀式的残酷故事,《分歧者》更像一个反乌托邦外衣下关于成长的青春游戏,女主角慢慢体验到友情、爱情、亲情的真谛,她不断去认识自己,拷问自己到底是什么人,要成为什么人,想要怎样的生活,而最终解决所有疑惑得以成长。
女主角一直担心自己的分歧者身份被揭穿,努力伪装自己,但其实影片中和谐社会最大的威胁,恰恰来自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对权力的渴望。
影片的设定非常耐人寻味:学者控制了战士,挑起事端,主要针对的却是隐士。
表面的五派共存不过是个假象,一个不能容忍有“分歧者”存在的社会,其实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对于国内成年观众来说,看到影片中的五派在最后互相争斗,整个世界混乱一团,一定会联想起国内过去的那十年特殊时代吧——无论你是自由派、高蹈派、骑墙派还是忠于某一派,最后都会被投机派所利用,作为棋子来玩弄。
女主角翠丝最终和小伙伴们一起摧毁了这个看似完美的世界,她终于成年,学会了融入社会,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本心。
这不正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追求的个性生活吗?
女主角的成长经历波澜起伏,线索明晰。
影片即便没有太多超级火爆的大场面也能看得有滋有味。
尤其是影片中后部分关于恐惧的测试,让人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女主角不断进入恐惧的梦境,她仍不能利用自己的理智来消解恐惧,必须直面自己的内心,找到恐惧的出口,进而变得勇敢。
这个设定对青少年来说,正中下怀又更加有趣、值得琢磨。
女主演谢琳·伍德蕾以甜美清新,身材出众在北美已拥有大批拥趸,她是凭《橘子郡男孩》和《青春密语》等美剧红起来的,现在俨然新一代青春女星中的佼佼者,其近作电影《星运里的错》口碑极好,《后裔》更是当年奥斯卡热门。
火速蹿红的她片约不断,未来有直追石头姐、暮光女的势头。
男主演提奥·詹姆斯容貌帅气,花痴女粉又要尖叫了。
近些年低调的“露丝”凯特·温丝莱特也首次在商业大片里饰演大反派,女王气场爆棚,而大陆观众比较熟悉的动作女星Maggie Q也有加盟,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系列,这样的演员配备,已经足矣。
原著Veronica Roth的畅销小说《Divergent》的故事大纲源于科幻大师Isaac Asimov1957年的一个短篇故事《Profession》。
说是科幻,其实反映的是现代社会专业化程度高度发达,并将其中个人人格异化的程度略微放大了而已。
在反乌托邦的集权者看来,这是一种分类管理使社会有序化的“理想”;而在现实中,这不过是自由市场竞争带来的副产品,或者说是一种市场缺陷,反倒是一种“不理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权的理想与自由的现实鬼使神差的实现了某种媾合。
先来看看书中所列个人的五种品质及职业:1 Abnegation, for the selfless; 无私,自制(政客)2 Amity, for the peaceful; 友善,和平(农民)3 Candor, for the honest; 坦率,诚实(司法)4 Dauntless, for the brave; 无畏,勇敢(军警)5 Erudite, for the intelligent. 博学,智慧(科研)从职业上来看,按照重农主义的思想,主要的生产者只有农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工人,资本家,商人(职业经理人)直接被忽略了,也就避免了掉入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革命套路。
反派设计成博学派,也就是知识精英,受害者设计成无私派,也就是政客。
这个在美国后次贷危机民主党执政的当下,十分受用;但是拿到中国来就有点滑稽,在中国占领舆论道德制高点的往往是知识精英,反派和被口诛笔伐的往往是政府。
当然,不变的是无知而无畏的人们都是被当枪使的,也就是故事的主角们,愤青。
如果考虑到那些被忽略的职业阶层,工人的“勤劳”和商人的“节俭”应该也是不错的扩展思路。
从人性品质上来看,五分法在西方还算是个创新。
不论是四血型、七宗罪、九型人格还是十二星座,很难找到人性五优点的理论体系。
这个在中国就有了,我们称之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由孔孟到董仲舒发展而来的中华伦理核心价值体系。
但是要跟上面那五个对应上,就得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这一古脑的都搬出来才才凑得齐。
只是感觉有些牛头不对马嘴,算是中国思维超乎老外反乌托邦的想象力极限了吧。
现在我党考察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指标倒是挺切题。
若要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就高大上的去了。
科幻和理想是一码事,现实是另一码事。
现实中的官员,都被骂腐败,是为不无私;现实中无产阶级多出野匪流氓,是为不友善;现实中的律师,常等同于骗子和掮客,是为不诚实;现实中的警察城管,也被诟病只会欺软怕硬,是为不勇敢;现实中的知识分子,不是学术腐败的混子,就是捯饬瘦肉精转基因的科学怪人,是为不智慧。
但是不论东西方,理想中人们都是呼唤英雄的,不论是毛泽东、甘地、马丁路德金,还是现在如坐针毡的奥巴马和不甘示弱的普金。
我们的期望其实并不高,英雄能不能各大优点集于一身呢?
不论是政治领袖,还是商界精英抑或学术大师,能否既冷静智慧,又坚毅勇敢,同时襟怀坦白,与人为善,大公无私呢?
而结果往往这样的人啥也不突出,甚至一无是处,不就是咱普通的老百姓么?
或许就是一位乡村教师,甚至是街边的拾荒老大爷……萨特评价切瓦格拉是“二十世纪最完美的人”,他兼具着洞察世事的智慧,坚持斗争的勇敢和悲天悯人的无私善良,他正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分歧者”。
马克思说我们的理想不过是消除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现在已然是二十一世纪了,五十年代的科幻情节,大多都成了今天稀松平常的现实,在网络时代长大的九零后和零零后们,你们的个性伸展了么?
你们对二十世纪的种种不完美保持分歧者的姿态了么?
当你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当你在选专业的时候,当你在毕业求职的时候,当你在升职、跳槽还是创业做出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请记住那些不完美的人们做出的糟糕选择带给我们绵延的愁苦。
即使瓦格拉没得好死,即使完美的人注定一路坎坷荆棘,相信总有这样的人们能背负薪火,一意孤行。
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在是太闲了,闲得慌,闲的蛋疼,闲的只能在手机、电脑、XBOX里揍人。
去年感恩节某超市打折有力,迎客不利,掐表读秒进人,于是一干平常憋了一肚子火的山姆大叔疯一般的往里冲,冲还不过瘾,抡起大肥膀子就往人头上招呼,最后成功将抢购演变成撕衣大战,过足一把革命的瘾。
而以天朝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实在是太穷了,穷的慌,穷的蛋疼,穷的吃顿饭要在微博微信豆瓣贴吧QQ空间发个遍才算完。
网上还有高手教人怎么装自己是业内人士,怎么装自己在马尔代夫旅游,怎么装自己正在跟白富美吃饭。
到了隆重场合那朋友圈一定是要说明的:喂,朋友们,我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信号不太好,下午别联系我了。
所以,总的来讲,概括性的说,潮流还是人民说了算。
“中国人民太穷了,很想做一场手持优乐美枕边白富美的纸醉金迷梦,所以《小时代》火了。
美国人民太闲了,很想过一把饱受压迫顶制度个肺的革命瘾,所以《分歧者》火了”。
《分歧者》理论上来说是追着《饥饿游戏》来着,可排场竟然更大。
两年时间,一千万销量,亚马逊排行榜刷个遍,还不打折。
无数欧美富豪们窝在壁炉温暖装潢华丽的客厅大沙发里,义愤填膺的标榜自己的革命军身份。
如同两百多年前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巴黎三分之二的大老爷们儿宣称自己当年上过街一样,在美帝国主义,欧帝国主义,您要没看过《分歧者》并身纹华丽图章装一把革命者,那您哪,就奥特啦。
简单来说,《饥饿游戏》是美国人民YY打起来了,《分歧者》就是美国人民YY又打起来了,翻译成英文大致就是:How Are Hunger Game,How Old Are Divergent?
《饥饿游戏》和《分歧者》都主要讲了一帮少男少女抡着刀枪棍棒战起来的故事,由于美国人民太久没有内部战起来了,更是不懂什么是专制。
所以美国人民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大致停留在《变形金刚1》里那位夸奖中国造的诺基亚真好使的员工的水平。
不过比起《饥饿游戏》,《分歧者》的设定显然更胜一筹。
诚实、无私、无畏、博学、友好无派互相战斗,显然比《饥饿游戏》的选美大赛模式靠谱多了啊。
要知道这个世界就是由撕逼大战组成的。
这个鄙视那个,那个鄙视那个,这才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君不见文科生理科生,英伟达AMD,曼联利物浦,优衣库H&M,贴吧天涯,苹果三星,甜豆腐佬咸豆腐佬,放香菜不放香菜,出门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战不起来的啊!
看到《分歧者》如此高大上的设置,如此优越感爆棚的各派代表,我是不得不拍案叫绝!!!
于是,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我们的主人公,16岁的碧翠丝非常顺利的走上了一条中二少女的不归路。
首先是不准照镜子,不准穿花衣服的严格教育,于是她内心之中悲愤异常的产生了这个世界错了只有我才是对的我要好好扮靓狂野一把的朋克女孩儿想法。
正在此时随着一阵强烈的鼓击无畏派的非主流们刷的一下从火车里蹦出来了,那一个个胸肌发达腿力惊人臂膀捧膨起正适合给姑娘一个公主抱的小子们,完全深深的撩动了碧翠丝寂寞的春心。
于是后续的事情我们完全就不用猜了啊!!!
按照游戏规则,每位中二少年都需要在16岁接受测试,选择自己的阵营。
我们的主人公心怀忐忑的来到了赛场,希望自己能顺利进入某个派系。
结果“尼基塔”女士却用一脸悲愤的表情告诉她:对不起,姑娘,您的大脑不正常啊!
原来,碧翠丝是一个“分歧者”——一个身兼多重美德的人。
而分歧者在电影里的世界里尤为可怕,简直比铲车围困的钉子户,坐车进京的上访户还可怕。
“尼基塔”也倒是痛快,直接就从后门把我们的主角给踹出去了。
总之意思就是您赶紧走吧,我还要完成工作指标,您就别给我添乱了!
碧翠丝就这么悲催的开始了痛苦的选择,作为芝加哥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后代,本应坐拥继承官职,贪污受贿,尽情压榨人民膏脂的好机会,结果脑袋转不过来,非要去当什么2B青年。
16岁一定是美国人民最热爱的年龄,因为《饥饿游戏》的主人公凯特尼斯当年也是16岁。
可见16岁的花季是欧美愤怒青年们心中永远的痛,由于生活太安逸,这帮金属朋克明显缺乏发泄的地方,于是其中会舞笔杆子的长大以后就奋笔疾书,将他们的主人公从同样的安逸年纪里拽出来,扔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试炼。
故事中的16岁少年们,必然一定要比现实中叛逆十万倍,于是花季少男少女们,不断在决策时选择与自己父母不同的阵营,引得会场片片欢呼。
当然,在人人都只有03秒选择时间的情况下,我们的女主角带着光环一个人就选了半分钟。
不知道会场的诸位会不会有自己不是主角没有主角光环所以请不要浪费时间的觉悟,否则等现场大几百号人都这么选完,电影就要在大家的投票中胜利闭幕了。
最终,我们的女主众望所归的选择了无畏派。
无畏派的纹身师就是“尼基塔”,无畏派的训练师就是朋克男。
酷发一甩巴扎黑,没得商量!
故事进行到此,应该来点酷炫的戏码了吧。
事实证明,酷炫戏码的确来了!
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艾瑞巴蒂黑喂狗,大家一起战!
起!
来!
跑酷中,战起来啊!
晚上车的只能掉下大桥摔死了。
蹦极中,战起来啊!
最后一个跳下去的,坐等被教官爆抽吧!
训练了,战起来啊!
女打女,男打男,好女还要被男打!
打输的要扣分的啊,扣分的要掉队的啊,掉队的最后就变成无派别者,只能在街上捡破烂了!
话说这无畏派也不是闲着的,随时情绪爆表,随时战斗。
走路不用走用跑的,上桥不用走的用爬的,回家不用走用飞的。
男女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洗澡也在一起!
难怪那么多人撞破头要往里进,这片儿简直就是在给无畏派打广告嘛!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女主一般来说会进入情绪的低谷,这时候男主不出场,更待何时?
于是胸肌大,腹肌大,叉腰肌练的好,脸庞复制粘贴詹姆斯•弗兰科的帅气男主,果断出场了!
摸臀,抱腰,眼神勾引,飞刀见血,危险虐待(怎么感觉哪里怪怪的……),救人于水火之中,之后还要来一段“真正的汉子从不回头看爆炸”的戏码,不要说女主角啊,连我这个汉子的心都砰砰的跳。
虽然16岁都已经过去大半圈儿了,可16岁时的激情有时候还会回来的,这么一想,我突然就理解为啥美国人民那么爱16岁了!
当然,即使演着人见人爱花见加开的爱情戏,编剧也不能不干活,女主前进的路上,必然要经过各种考验。
于是经过各种战起来,打起来,飞起来,男主压胸推倒硬上O(^&$%……%&¥%……之后,又经过又一番激烈的纠结,女主终于成功通过了内部测试,幸福的……活了下来。
什么?
这么快就想男女主角幸福的在一起?
想太多了吧。
美国人民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么快就结束了,你坑爷爷呢。
于是,果断的,剧情再一次回到美国人民热爱折腾的路数:黑喂狗,战起来啊!!!
突突突,枪战夺旗了!
突突突突突突!!!
啊啊啊,队友坑爹了!
啊啊啊啊啊啊!!!
轰轰轰,派系暴动了!
轰轰轰轰轰轰!!!
冲啊!
一系列虎胆龙威+敢死队+惊天危机的战斗戏码;跑啊!
又经过一系列神庙逃亡,天天酷跑,地铁跑酷的游戏体验,无数次,我脑中乱入着各种广告:云南白药膏,痛,就贴!
特步,飞一般的感觉!
麝香正骨酊,安全,无副作用!
但是很可惜,这片的确浪费了所有的植入机会,这实在是太遗憾了,没有看到男主喝着舒化奶的片段。
一路《分歧者》战斗到尾,我看的爽快到尾,最后好像发现哪里不对。
咦?
说好的统治阶级,集权专制,反乌托邦,解放人性,重获自由呢?
等等,那个漂亮性感美腿的女BOSS好像是泰坦尼克号的女主啊!
WTF,纹身那么玄,男主女主的激情戏没看够啊?
……算了,不管了!
男女主人公都幸福的在一起了,还管那些干毛啊!!!
宇宙大作3.1,完。
从《暮光之城》火了以后,《饥饿游戏》、《分歧者》、《移动迷宫》这类teen adult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接连上映。
最近这三部里,《饥饿游戏》显然动静最大,影帝影后,大牌扎堆;《移动迷宫》虽然上映最晚,但是标新立异,属于后起之秀;《分歧者》虽然在小朋友里人气不算低,但整体口碑不如另外两部。
小说第一本我看了,电影改编确实有很大问题。
原著对虚构世界的设定有很多描述,在电影里要么被直接删掉,要么就是大段无聊的画外音。
这一点其实是架空背景电影的通病。
另外就是导演拍摄手法毫无新意,镜头语言太简单。
还有就是视觉效果非常平庸,跟《移动迷宫》简直不能比——电影的预算都花在温丝莱特的片酬上了吗,特效只剩10块钱了吗?
改编水平的问题放在一边,就故事设定来说,我觉得《分歧者》没有其他几部那么红,主要是输在了没有三角恋和没有搅基这两个硬伤。
你们看,《暮光》是苦大仇深的女主在白化病帅哥和狼人帅哥之间徘徊,《饥饿游戏》是苦大仇深的女主在Peeta和锤弟大帅哥之间徘徊(这还不算芬尼克等等甘为女主赴死的酱油帅哥)。
这部《分歧者》呢,苦大仇深的女主一上来就锁定了大帅哥阿四,眼里再也没有别人——这片子的男二帅哥是女主他哥,虽然在别的片子里跟女主也来了一发,但在这儿还是不能乱伦对吧。
除了这两位,其他帅哥要么技能太弱没到boss那管就嗝屁了,要么干脆就是boss的人。
这是一个致命缺陷。
虽然我个人非常厌恶毫无意义腻腻歪歪的三角恋,但我毕竟不是这类电影受众的主力大军。
Young adult主要受众群是青少年,青春期荷尔蒙旺盛的少女正式满脑子浪漫幻想的年纪,两个男生为自己挣得死去活来这种烂俗的琼瑶戏码她们就是百看不厌。
所以,尽管演阿四的英国小帅哥比Peeta帅100倍,尽管我不理解大表姐瞎了哪只眼看上Peeta而不是锤弟,但是再帅的男主,如果毫无竞争就轻易追到女主,那怎么能满足少女们的玛丽苏之心呢?!
即使男主长得挫,只要有竞争、有真心付出,就能让少女们肝肠寸断死去活来,就算没有爱慕也有母爱。
OK,尽管异性恋的部分输掉了,这年头还可以通过搅基卖腐来讨好观众。
看看《移动迷宫》里那一群小鲜肉,不同种族,各种类型,任君挑选,随便排列组合心仪的CP,甚至多P. 搅基的同时,也加入了妹子,可以双向行驶,可进可退,弯直皆宜。
不光是young adult电影,所有电影现在都离不开搅基。
M家那几个我就不说了,连《万物理论》这种申奥英伦传记片也要给霍金来个忠犬基友公主抱什么的!
再看看《分歧者》,男女主的异性恋闪光弹恨不能闪瞎我的狗眼,其他男性角色虽然人数不少,但描写篇幅很小。
非要硬抠的话也就勉强能抠出Eric和阿四这一对相爱相杀,但是Eric的渣和阿四异性恋闪光弹实在让这一对的发展前景堪忧。
总之,就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还是很有想法的。
我打算找后面两部小说再看看,如果前方有三角恋和搅基情节,这个系列还是有救的。
用了一个很复杂的方法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得不偿失.
根据测定决定派别或者说职业倒也不新鲜。有帅哥看,还行。第二部是不是该写围墙外部的故事了。说起围墙我又想起进击的巨人的梗了……
饥饿游戏姊妹篇,都改编系列青春小说,天真的反乌托邦设定,女汉子训练营,战斗型情感,掌权的大boss,节奏不紧不慢。比饥饿游戏强的是,第一部花了140分钟时间,总算讲了个完整的故事,希望下一部更好。我挺喜欢伍德蕾的。
虎头蛇尾!!结尾弱爆了,该不会是资金不足了吧。但是,蛋蛋是,当中从天线宝宝开始的一段zipline真是逆天了的好看啊!!!由于地点是芝加哥加一星。女主小包子挺招人爱,男主竟然是唐顿庄园出场即崩的Mr.Pamuk! 哇哈哈哈。。
影片的世界观设定还是很有趣的,将人类分成无私派、诚实派、无畏派、友好派和博学派各司其职,但其实这是反人类的,女主这样既勇敢又善良充满各类特质的非常符合现实人类个性的融合者在这个世界成为了异类。当一个构想极端化其优胜劣弊体现的就很明显了:1.我们自身不会只有一种特质,也不会一生不能改变。2.我们除了可以选择他人的给定,更可以自由地选择更灵活多变多元的思维方式。3.选择爱人不一定需要门当户对但需要本质相似且势均力敌齐头并进。影片有点饥饿游戏盗梦空间的影子,当然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类自由意志的影片,期待下一部。
完全是对书中情节的罗列
Shailene Woodley还是更适合独立电影……
在马拉看不到four的吻戏与床戏,扣一分!是的我就是ncf又怎样!
无畏派的人生好精彩,一开始看得哟胆战心惊,但军队也是最容易被操纵的。单一的性格,害怕多样化的人,女主成熟的脸和眼神,神似饥饿游戏女主。
类似《饥饿游戏》,但世界观更清晰,也更好看一点。
故事设定很不错
设定太简陋,各种逻辑不合理。特么你注射一针就可以通过对他说话控制他,那干吗弄那个系统来操控?科幻电影界的卢瑟。
情节类似饥饿游戏。但男主很帅啊啊啊啊
好烂。。
诚实之德,五行属木;博学之智,五行属水;无畏之体,五行属火;无私之美,五行属金;友好之劳,五行属土。博学水克无畏火,无畏火克无私金。分歧者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者,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只为了男主也要去看啊……太jb帅了!!!嗷嗷嗷嗷嗷!!女权主义+无私至上+理想世界+学霸都是坏人
好像政治隐喻挺浓的!人性论难道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节奏紧凑,逻辑无硬伤,爱情戏的情感递进非常合理,是西方电影难得一见的。故事主题有下潜,虽然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却是这世上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即萨拉马戈“如果你能看见,就要看见”的通俗版。配乐展开的不够充分,白瞎了IMAX厅的效果。
其实大部分青少年小说都是同一个主题,就是小孩子也可以干翻成年人,拯救世界。在尚未掌握话语权之前,对话语权的想象。幼稚,对这样的故事是优点,也是缺点。温丝莱特很御姐,然后就没了。设定还好,但是讲太浅了,弄来弄去还是小孩子过家家的东西。
发现小鲜肉又一枚!男主萌死啊!一边看一边又怨念起来hunger games里面peeta怎么就不能找个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