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流畅舒心的唢呐声拉开了电影的帷幕,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我决定决不会按一下快进键。
刚开始看,只是觉得一个糟老头子无所事事,普普通通,最多也就是爱吹个唢呐,还有一个说话口齿不清,做事愣愣青青的儿子。
看完才体会到这位父亲简直是帅到可以去演老年偶像剧,尤其是他穿着马丁靴,带着‘雷朋’的时候,自己瞬间也变成他的小迷妹。
当然,他变酷不是为了自己想红,全是为了给儿子自信。
影片在这对父子之间的生活中安插了三个小片段,首先是被误当做偷收电缆线的嫌疑人带进警察局,面对这个被误解的憋心气,父亲一脸自信的对儿子说:“平娃,么事,他们咋把咱拉来的,就咋把咱送回去”。
那个时刻,我跟他儿子的心情一样,以为他又在为了面子说大话,等到了警局,站在门外的儿子张望着门内的老父亲,一脸畏怯。
门内的老父亲,客客气气的接受警察的道歉,既不生气也不退让,既不讹钱也不就这么走了,只是慢慢悠悠的说着“我跟娃说了,你们把我们送回去”。
就这样坐着警车一路“耀武扬威”的回家了,路过熟人还不忘打个招呼,说是自己帮办了个案,真的,这么普通中又不失硬气,好面子又不失可爱的父亲形象,真是爱了。
之后这位父亲为了让儿子在城市不像自己一样一直收破烂,就想着给他找一份他心中,儿子既能胜任又看起来牛X的工作,一次偶然给别人补胎的闲聊中,发现了快递员这个职业。
满脸倔强却很自卑的儿子总是嘀咕着自己这个样子人家怎么会录用自己,为了让儿子体面生活重拾信心,他骑着自行车一路追随着快递公司经理的汽车,各种坚持不懈的游说,用自己所谓的那种死皮赖脸替儿子拿下了这个工作。
能够穿着制服,骑着电动的工作让平时总是一脸畏怯的儿子终于展开久违的笑容,影片中父子俩一起擦电动车的镜头下,儿子一脸喜悦的看着车,父亲一脸认真的观察着儿子的情绪,看到儿子开心他也默默的扬起了嘴角,这一幕再父爱不过了,像极了我们生活中无数的父亲,他们看起来默默无闻,对我们漠不关心,却总是在偷偷的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感受着我们细微的情绪,以我们的快乐为他们自己的快乐。
后来由于工作上的一些误会,儿子又一次的陷入了自卑,还对着父亲大吼道,你牛X你能上了电视嘛!
就为这一句话,他使出自己所有的才艺去参加选秀节目,去唱摇滚玩乐器,最后真的阴差阳错站在舞台上秀了一场,而且掌声如雷,在电视上看到父亲闪耀的样子,儿子的眼中终于闪出自信的光,清清楚楚的说了两个字“牛X”!
这位父亲除了让自己儿子变的自信起来所做的各种事情让人动容以外,他自己对自己喜爱的事情坚持不懈的样子也是让人欣赏。
谁能想到一个收破烂的有一颗摇滚的心,每天都去秧歌队负责吹唢呐,按他的追求者来说,他还是这个team的艺术指导。
我想每一个普通人肯定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现实压力的生活下还能保持对自己热爱的事情的坚持,其实实际生活中,就是因为有我们热爱的事情,才能在世俗的现实中保持一个有趣的灵魂。
影片中还有一段儿子的爱情故事,平时木木呆呆的儿子喜欢上了街口开发屋的丽丽,这位丽丽既不清纯也不优秀,只是众多俗气妇女中的一员。
我想他之所以喜欢她,可能是因为这个女的从来不会笑话他的不足,他每次来发屋或安静的坐着或搭把手干活,那种感觉可能会给他一种港湾的感觉,也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他默默的带一颗卤蛋放在她的泡面碗里,他有了工作第一时间来给她看他的装备,载着她去兜风去逛街,会用心记住她逛街看对却不舍得买的护肤品,最后拿出自己挣下的积蓄买给她。
映射出很多暗恋者的影子,不管对方有没有喜欢自己的心思,自己只管尽自己的力量无限对对方好就可以了,会不敢直视对方,会紧张到脸红心跳,束手无策,会有了一点点成绩就想赶紧让对方知道,尽管最后并没有结局,但是在一起度过一些琐碎的时光就已经很美好了。
作为一枚爱吃的我,看到影片中馋人的食物也是蠢蠢欲动,影片的人物是陕西人,那就肯定有肉夹馍这一幕,一位找父亲补胎的年轻人一口一口吃着手中肉夹馍的样子真的很勾食欲,我只能说这位小哥吃的太到位,不去做吃播可惜了。
还有一幕是父子俩在家吃油泼面的样子,一勺滚烫的热油刺啦一下浇在放有面、辣椒面、芝麻和花生碎的碗中,真的绝了。
除此之外,还能隐隐的感受到片中每一个普通人的质朴,有同样收破烂却不像别人做违法事情的父亲,有热心帮忙介绍快递工作的小哥,有坚持不收礼也不容许别人帮忙买单的经理……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一定会被那种平凡人努力寻找光明的勇气所打动的,你也会在剧尾默默的说一句:“牛X”!
《全能囧爸》--时代的缩影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农业凋敝,农村破产,农村进城,征地、拆迁如火如荼,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城乡结合部,一边是灯火辉煌的现代建筑、一边是破败不堪的废品收费站。
刘婶因拆迁成为富婆,广场舞是最喜欢的消遣;李国富农民进城,为儿子找份工作是最大的愿望。
一套化妆品几百块钱,一个送快递的每个月挣4、5千块钱。
有钱人花钱不出门,因此才有了快递行业;有钱人洗头不在家,才有了丽丽的发廊。
拆迁速度太快,以致于导航系统更新都跟不上;拆迁持续进行,已经波及到这城乡结合部。
快递公司里,打工者在经理带领下高唱着《我相信》;选秀舞台上,草根选手声嘶力竭着吼着《光明》。
从来没下载过豆瓣app、也从来没有留过评论,下午偶然的时间看了这个片子。
看片名以为又是打着小众的旗号制作的烂片,没想到!
没想到啊!
从头到尾眼角含着热泪嘴角含着笑!
平淡无奇的情节、平淡无奇的台词,罗京民的演技、每一个配角的演技都是如此精彩,最难能可贵的是,故事里的每一个小人物,善良得浅尝辄止而没有用力过猛,撞车的中年男子的无可奈何、吃着煎饼给富哥推荐工作的快递小哥那不经意的发自内心的眼里一闪的微笑和满足、快递王经理被富哥穷追猛打由衷敬佩而力所能及的帮忙(特别是连说了几句“你这老哥”)、丽丽理发店的老板娘被顾客邀请参加聚会后呵斥平娃“你疯了!
”、平娃见到老爹上电视后发自内心的清清楚楚的说的一句“牛逼!
”...但我看到没个小人物出场,正要按照“城市套路”来揣测他们的“坏”的时候,这些小人物却给我展现了我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善”!
这电影如此的淳朴和温暖柔软,底层小人物没有逆袭、没有百转千回曲折悲惨,每一个人物都在生活着,在努力和如此坚定的生活着!
这,无疑比那些所谓正能量或者所谓揭露底层黑暗的影片更能直达我内心深处!
这不就是我们更多人的生活吗?
一点点的,变得更好!
牛批。
这个电影改变了我对牛批这个词的态度,字幕里翻译成awesome,牛批是中国本土群众化市井化的awesome。
电影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真实。
对话基本都是方言,很正的陕西味(?
),非常真实,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这个真的太厉害了,这才是好演员啊,这让人看着才舒服。
前几年翻拍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张嘴难受死我了,跟我看原著脑子里想象的根本不是一个感觉,把我尴尬得那叫一个坐立不安。
这个小电影(呸,小片儿)表演没得说,每一个角色都演活了。
片尾滚出演职员表,演邻居的加了框,说明电影上映时人已经去世了,有点难过。
电影音乐给我整体的印象是高级,不像是叫这个名字的电影能选的配乐,有些挺像《钢的琴》里面的感觉。
汪峰的《光明》牛批,电影里是第一次听,开头对话时路边摊放的就是这歌,到最后李国富老爷子上电视用沙哑的嗓门嘶吼确实震撼到我,这首歌太适合李国富了,即使是农村来的,到城里只能收破烂,也要活得牛批,向上,积极,到哪都让人高看一等。
可惜的是电影高潮李国富上电视唱歌,我老觉得是假唱,口型对不起来,那一段基本没被带入,感觉劲有点使大了。
画面非常完美,父子俩在马路上停下那段我咔咔截图,那质感构图色调简直充满了故事。
导演在画面上的细节很用心,李国富庆祝儿子平娃找到工作,请秧歌队的老伙计们在家吃饭,镜头扫过背景里戴着大头娃娃的裸体模特,第一次没看清是个什么东西,仔细看了之后哈哈一笑,真是有意思。
大头娃娃是秧歌里的道具,和李国富业余爱好联系起来同时又极具的农村味的土气,屋里摆模特非常合理地联系起李国富收破烂的职业,扒光的模特曾经也穿着时髦,在城市某个玻璃窗后耀眼的站着,现在被扣上大头娃娃,披上俗气廉价的浅绿色布,放在墙根,这个造型让人忍不住发笑,然而细想却像极了卡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父子俩,格格不入的突兀间透显命运幽默的悲怆。
平娃嘴有病,是半个哑巴,头发灰白的李国富教平娃说”牛批(awesome)“,李国富说一遍,平娃含混地跟一遍,哼哼唧唧,声音小得像蚊子。
平娃心里清楚,他的嘴注定了他这辈子与牛批无关。
平娃看上去有25岁了,跟爸爸生活在一起,他心里还是个男孩。
他不愿出去找工作,不是因为他懒,而是觉得没人会要他这样的。
李国富千方百计给他找了个送快递的工作,平娃不知道试用期第一个月没工资,月底发现只有自己没拿到钱,一气之下把制服扔到地上,跑回家里。
嘴上的缺陷让平娃自卑,自尊脆弱千疮百孔的同时又无比敏感,让他总是幻想别人的敌意,于是他倾向躲起来,躲进爸爸,洗头房的丽丽姐以及自己的低头沉默的保护壳里。
平娃之前当保安跟人家打架被开除,电影里虽然没有交代打架的原因,但应该容易猜到,话少又老实的平娃很可能是被对方戳到了身体缺陷的痛点,自卑一直被压抑着产生的负能量最终决堤,排山倒海般的宣泄到了失控的肢体与情绪里。
平娃吼他大(爸爸),说他们就是农村人,一辈子只能种地,到城里来也只能收破烂。
组织行为学上讲,当态度与行为间矛盾时会产生认知失调,解决的途径只有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添加理由。
平娃心里最深处总归不甘平庸,但机会在外面,自己并没有出去闯荡的勇气,这种认知失调让平娃感到抽离和扭曲,最终迈出了改变了自己的认知的一步,他让自己相信自己注定不会牛批,而这个结论本身是痛苦的。
为了印证自己的结论,痛苦而愤怒的平娃觉得不光自己不会牛批,和他一样出身的爸爸也不会牛批。
你会吹唢呐又怎么样?
你是秧歌队的一号人物又怎么样?
这没什么牛批的,你要是能上电视,那才叫牛批。
李国富并不能算牛批,他只是个很真实的人。
协助民警破案时弄坏了墨镜,李国富看到民警车里有个好墨镜,于是拿自己坏掉的进行暗示,最后民警把自己的“雷朋”墨镜送给了他。
轿车司机为了躲他父子俩撞到隔离带,司机气势汹汹地上前指责,他好言相说,司机却要对平娃动手,李国富于是抄起废品车上的铁棍吓走了那个司机。
为了给平娃弄到快递员的工作,他给公司经理送礼,骑自行车尾随人家,还等人家吃饭,提前偷偷结账,最终经理终于被他磨动,答应先试用平娃一个月。
李国富的身上有一种朴实而积极的劲头,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好人,生气不小心踹坏了路灯他就赶紧跑路,但是他的手段都不坏,拆迁户刘婶对李国富有意,而面对“富婆”的情意,李国富却怕别人“戳脊梁”而迂回退缩。
他是个到城市收破烂的农村人,但他又有自己的一套西装,戴上墨镜,捋捋胡子,比小伙还精神。
他说自己会这么多乐器,到哪里别人也高看自己一等。
他说他这辈子就想让平娃活得牛批。
而为了让平娃活得牛批,他要先向平娃证明他能活得牛批。
于是李国富报名了节目海选,之前说好的一个艺人爽约,被刷下去的李国富阴差阳错地获得了那个草根专属的名额。
有评论说这个情节安排有点俗套了,但我认为设计得非常好,因为最终决定李国富上电视的,与其说是实力,不如说是机会,而机会不在保护壳里,他不报名不参加上不了那个节目,只有去外面积极地闯荡,才能找到活的牛批的机会。
电视上的李国富吹唢呐打架子鼓,嘶吼着唱着汪峰的《光明》,平娃走进洗头房,看到电视上的爸爸,嘴角抽动,清晰而大声地说出两个字:牛批。
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我们不知道平娃是否会有怎样的改变,但这是李国富给儿子平娃上的最好的一课。
牛批。
李国富(罗京民 饰)和儿子平娃(孙波 饰)一起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令辛辛苦苦将平娃拉扯长大的李国富感到心塞的是,尽管平娃已经是奔三的男人了,可他的一堆大事却还要自己操心,更糟糕的是,平娃似乎还处于叛逆期中,对父亲干涉自己的人生感到十分不满。
李国富帮儿子找工作、找老婆,却还是放心不下,与此同时,他还是广场舞小分队中的领袖人物,为了领导队伍殚精竭虑。
为了向儿子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把年纪的李国富毅然报名参加了选秀比赛,将自己的生活弄得鸡飞狗跳。
幸运的是,李国富并不是白忙一场,他忙来了亲情,更忙来了久违的爱情。
2024年4月6日10:34:34(一)穷人的生活真是百般刁难。
(二)这群老人老了之后能天天吹拉弹唱说明有养老金,这一点就已经超过几亿农民了。
(三)想要的得不到,拥有的不想要。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一种烦恼。
底层人活着真是不容易。
这电影名字取得确实不怎么样,为了一部“基本没啥票房的电影”弄成这个,确实囧。
但又确实是一部容易被忽视、完成度相当高、在细节处很下功夫、善于利用符号表达的优质电影。
开头「废品站—警察局—回家」这三场戏,就把背景和人物性格都交代了,儿子的听觉、口吃,父亲的爱好、尊严、狡猾、还不明显的父爱,底层人民的狡诈……父子二人的家里,最显眼的是父亲的“全能乐器”和塑料裸体女模特,这个家缺女人,丈夫缺妻子,儿子缺母亲(所以才有洗头店和秧歌队)父亲对儿子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这也是尚不懂事的巨婴(儿子)的心理和现实支撑。
所以可以看到儿子在父子收摊回家时,对三轮车的经常性动力损坏,不是生气,而是欣喜,这是他在一天中觉得自己作为“残疾人”最有用的时候,于是他努力推车。
这样的场景和细节太多,而且很有意思……比较有趣的还有是配乐部分,儿子的“婚房”洗头店常放的《香水有毒》、小商人勾肩搭背唱的《最炫民族风》、父亲的《光明》、片尾曲《我能CHUA》(chua字在陕西话的意思,大概相当于窝囊废,但是是动词,更准确一点应该翻译成什么都干不好。
)同时,影片在专注于底层小人物表达的同时,也留有细节对其他阶层的人物表达。
警察的大方、被撞车的轿车主的大方、快递经理的大方、常洗头的王哥的大方,以及大拆迁户女人的大方,所有人呈现出来的其实都是对儿子的忽视,唯有与父亲才有交流和联系,这也是影片的核心。
不敢想象影片结局之后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结局,尽管导演给了一个希望,但在脱离影片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底层人民有一身才艺能上电视的桥段,实在比不上去抽一张彩票容易,且成功的机会更大。
好感动的温情电影,虽然是以西安为背景,但是这应该就是中国北方农村或者城市的边缘的故事.电影的场景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讲是那么亲切和熟悉,捡破烂的为生的老大爷,打扮时髦的理发妹的小理发店,仿佛就是我小时候村里的印象,讲述着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生活和梦想. 农村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疾人,那时候没有专门的救助,他们的父母都希望培养他们一技之长养活自己.所以,小时候见过瘸腿的补鞋匠,修电视的哑巴,只有一只胳膊的小卖铺老板,那个时候不觉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吧. 这应该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正的艺术,影片中的老汉执着,乐观,臭显摆,全能可爱,让人觉得正能量和温暖。
但又让人觉得生活中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最后老汉在电视上唱着汪峰的《光明》,经历生活的沧桑才会唱出的撕心裂肺,经历过苦难才会唱出的呐喊,一下子就想起了春晚舞台上的旭日阳刚。
《全能囧爸》看完之后,感觉很温暖,作为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冷淡、无情、勾心斗角仿佛是我对这个社会最直观的感受,整部影片的冷色调,水绿色、灰色的主色彩,以及平娃的残疾和父子俩贫穷的生活,让我在观影初期已经做好了讨伐社会弊端的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美,社会的温情,以往的观影经验,让我已经对平娃的每段经历都先赋予了悲剧的结尾,但导演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相亲人家的平和、刘婶的帮助、快递员的举荐、经理的公正与善意以及丽丽对平娃近乎亲人的感情,都让我很意外,但很惊喜。
影片多轻快的音乐与影片的冷色调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刺激了观众的感官,对观众接受影片表达小人物面对艰难生活乐观的态度以及不放弃的精神有了很强的推进作用,宣传了社会正能量。
《全能囧爸》很好的温情励志片。
让我大声喊一句,罗京民,牛批!
当结尾处,收破烂的爸爸戴着送的雷朋,一口陕西话,沧桑的唱出光明的时候,我就流泪了。
那不仅仅是为了他的儿子啊,我觉得他也是为了他自己,为他自己这些年的艰辛与坚持,也歌唱着,呼唤着未来那个他和儿子美好生活的光明远方。
儿子中间的那段快递生涯,是他认同自己肯定自己的美好时光,和同事和谐相处,和父亲关系也更亲密,重要的是当他骑着电动车载着心爱的女人穿梭在路上,风吹开领子,年轻的心盼望着爱情,虽然他有残疾,但他的感情没有,反而更加丰富,那么纯洁。
p.s胖丫我相中啦,给我当儿媳妇吧。
虽然都是小演员,但是演技没的说。
又有年代感,又有生活气息,感觉离小现实很近。
都说电影源于现实。
无论是吃的油泼面,还是男二剧终说的牛皮,都很有地域特色。
囧爸很有男人味,虽然穷,但是说话硬气,有自尊。
甚至,由于他儿子的耳聋,导致别人汽车损坏,他先是道歉,等到别人要打他儿子的时候,他就拿起收垃圾的钢管拼命。
为了自己儿子的娶到个“正经”媳妇,托人给介绍,可是儿子不领情,不理人家姑娘,当场给人家姑娘搞哭。
为了儿子在城里有份体面的工作,不惜骑车追着老板汽车,甚至偷偷付了老板和女友吃火锅的钱。
老板答应接收他儿子并给儿子工作时,要求试用期不给工作。
在儿子知道没工资之后,又偷偷塞钱给老板,让老板把钱给儿子。
儿子说:“我是嘴巴不好使,又不是脑子不好使”,并不领情。
直到最后,囧爸不再囧了,儿子激将他有本事上电视去吹唢呐啊,别整天在广场舞闹腾。
囧爸跑去参加选秀节目,阴差阳错间真的上了电视,在现场,他又是吹唢呐,又是打架子鼓,还拖着厚重沧桑并带有陕西味道的嗓子唱着而儿子最喜欢的摇滚。
在电影的结尾,儿子看到电视里面的囧爸,用流利的口口语说出了“牛皮”。
自此,全剧终。
剧情真实,演员演技扎实,片中处处透着温暖,怎么评分没上8分?是不是因为名字起的太随意了?
难得这么接地气感人。
讲的什么玩意儿
好片子!这才是生活中的一对父子,困难并没有把他们压垮,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真的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片子默默地向社会抗争,现实中对残疾人的种种歧视,令人心酸。父子演技俱佳,着实让我感动。
三星半吧 打发时间还是可以的
无功无过的简单生活剧,没有波澜,淡淡的情感,很中国。罗京民老爷子朴实的一面让人回味无穷阿。
剧情一般,但演技挺感人的,比囧妈还好呢
不评了,没意义,两星其中之一给罗京民,另一颗给我自己,我居然中途没放弃的看完了。
电影本身也就最多三星 但真是看不惯无脑黑未观黑
真实不做作,爆笑又感人。中国父母应该看看这部,这也是个为孩子操碎心的父亲(儿子有点残疾),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品质,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这才是伟大的父爱。
家里的大雪开始化了,很冷奶奶送了两次早饭让我在床上吃,果然有了第一次后,第二次就很容易接受了纪录片还没剪,我要找个人给他看成绩还有三天就下来了我还在被窝里
片名太囧了,差点错过
老头子演得不错,电影太硬了不流畅
生活
牛X
牛x。这么好的片子居然没宣传,没票房。
起了个垃圾名字,其实演的不错。正能量正的我一度以为拍的是资本主义水深火热里的底层人民
现实主义题材,简单含蓄,纯靠演技的表演和精湛的故事演绎。
挺多小雷点,不过我觉得男主他爸那张脸,极具艺术美感!
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