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心脏病,医生说我要减肥,但不能剧烈运动,第二点我做到了,但是第一点就……费德如是评价他的病情、他的生活、乃至他的人生。
肥胖导致的心脏病,心脏病又钳制着不能剧烈运动,不运动就肯定会是更加肥胖,这是生活给他的玩笑,虽然他忌讳、逃避肥胖这个话题,假装自己跟正常人一般,吃高热的事物,多糖的咖啡,厚厚一层蜂蜜的面包,但他就像知道自己体臭一般,知道死亡的临近。
开场画面,第一镜电影的开始便是别离的背影,死亡是心照不宣的主题。
洗碗停水
框架、边缘、裁切主体式的构图
是上图的正反打,但是构图古怪,莫名的力量把费德往边缘拉扯,那力量其实就是死神
重重框景中的费德逼仄、压抑、不顺遂,是电影开场的总体感受。
就像是洗碗时中断的自来水,费德的爱情,他那个明媚的洗衣店的同事也是如此的戛然而止。
生活的一切都由于病痛而中断。
千真万确、他是孤独的,孤独不是来自独自一人的荒宅生活,孤独的是对抗死亡时的无所适从,心有不甘。
费德的沉重的步伐、艰难的喘息、泉涌的汗水不仅在逼迫观众思考费德的状况,也无时无刻不在逼迫费德思考死亡何时来临。
电影的第一个情节是妹妹带着妹夫来看费德,而这次探望的主题叫做生命的测量。
费德看着照片里那颗巨大的树,问妹妹,她还能活多长。
手长抱住多活的短,而手短抱住少,活的长。
他知道他胳膊短,但他更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的更长....所以当妹妹极为厌恶应付的说 五十年时,费德感叹到五十年的时光能干多少事。
如果说到胳膊短,能抱的少的,也没几个成年人能比得过费德费德总是知道死神在临近的,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理想的时候,他对死极为坦然,所以,他比常人更不注重饮食健康。
自诩是影迷却到现在才写下豆瓣第一篇观后感。
文笔实在不佳,因此每次看到好看的电影也只能点个五星力荐。
可这部电影总让我有想写点儿什么的冲动。
因为它太普通了。
甚至没什么剧情,连如何起承转合都可以让你猜到。
但它恰巧又那么有力量,会让你对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念念不忘,包括那个旅行社的接待员。
大概她最像我们,对像主角这样的特殊人群会报以同情,但真正能去为他们做的却少之又少。
会有些许无奈心酸,而转过头我们还是要过各自的平凡人生。
可奇妙的是,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和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不是背着ta特别的包袱,走出了限制自己的那段距离。
无意中看到推荐这部电影,感觉风格有些像之前看过的《处子之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电影开篇就是一个硕大的背影,男主费得是个接近400斤的胖子,走路都会喘,额头永远下不去的汗珠。
推荐说,这是部小众治愈电影。
男主的工作就是在家做手工,穿项链的珠子,居住在几乎荒废了的街区,甚至周围都没有人住了,房子漏雨,墙皮脱落,总感觉这就仅仅是个活着的人。
妹妹妹夫每周都来看他,带来了他们出去旅游拍的照片,让他想起了摄影,去洗旧照片的时候,遇到了小天使保罗。
费得,保罗,妹夫,三个人的神仙友情,以及费得对摄影的热爱,让人看到了发臭腐烂生活的希望,看上去很丧,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三个人一起看死亡笔记,艺术坐着一句话也不说穿珠子,当费得失去生活信心的时候,妹夫和保罗在他床边,一边穿珠子,一边给他唱:你不是最惨的,世界上总有一千个人比你更惨。
影片结尾处,三个人终于去到了海边,等待日出,我以为可以看到日出,结果电影就停在了这儿,我们即便没有那一身的肥肉,却好像也背负着如同四百斤重的别的东西,压得我们同样喘不过气,迈不开腿,心脏过负,忘了热爱的东西,不敢去到自己想去的海边。
影片不会给你答案,至少是让我们热爱生活。
费得很幸运,身边都是美好的人。
行走距离,是千山万水的近和近在咫尺的远。
费德里科·桑切斯是一个特别的胖子。
特别不是指他是漆夜中的萤火虫,而是特别重。
保守估计三四百斤,看上去就像会移动的石头。
不管在哪都是视线焦点,只是不知包含多少善意。
这一天妹夫拉蒙给费德看了他们旅行时拍的照片,激发了费德摄影的欲望。
他决定拖着沉重的身体出门去冲洗床下饼干盒子里藏着的老胶卷。
妹妹一家走后,拉蒙艰难的出了门。
从自己家走到巷口这短短的几十米,费德都走的异常艰难,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也许他的“走运”从他迈出房门的那一刻开始,也许从他推开保罗照相机店门开始。
在“走运”的冲洗出胶卷后,又“走运”的买到折扣相机,并“走运”的得到上门维修服务。
然而,费德大叔真的开始走运了。
他在照相中找到了乐趣,抑或是寄托。
当他拍摄的椅子、桌子、电话、苹果、香蕉、玩具饰品…给他妹妹看时,她说“这都是屋子里的东西,五岁的孩子都可以拍出来”,而费德大叔说“这就是我的全部啊。
” 经过千辛万苦费德终于来到了年轻人保罗的摄影器材店,买了一款最便宜的数码相机。
保罗也是一个善良的年轻人,在和费德的接触中,保罗觉得这个萌萌的胖大叔很有趣。
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
妹夫拉蒙也来找费德玩,费德把《死亡笔记》介绍给拉蒙看,俩人都入迷啦,看的不亦乐乎。
还让对方把自己写的死亡名单分享出来,真是幼稚死了,跟小孩一样充满了童真。
妹夫拉蒙最近在休假,不顾老婆罗绍拉的阻挠,天天来找费德玩。
保罗也来找费德玩,三人就聚到了一起,保罗和拉蒙刚开始互相看不对眼,俩人较劲,费德中间调和,最终三人都成了好朋友。
这哪里像成年人,分明就是三个小孩嘛。
也许是因为对摄影的热爱,也许是对死亡的思考,也许是摆脱身体束缚迈出去的渴望,大叔费德做了一个让大家诚惶诚恐的决定,要去海边旅行。
这个平凡的愿望,在过度肥胖的费德面前困难重重,旅行社的婉拒、医生的禁止、妹妹的担心,让费德的身体状况阻力变得微不足道。
这让从绝望中燃起希望的费德再度失望沮丧。
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我的灵魂备受摧残, 我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雨中找到宁安。
知己就是懂得你的忧伤,帮助你实现心中所想的人。
保罗在冲洗出来的费德的照片中,看出了费德想抓住余生,留下最后美好的愿望。
他装上最新型的相机和镜头,去费德家,要陪他去海边。
这时妹妹和妹夫也到了,妹夫终于说服妹妹放弃阻拦。
于是,三个男人驱车赶往海边,踏上一场追梦的旅程。
也许我们永远等不来最好的机会,就如史铁生说的“我四肢健全时,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
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
几年后长了褥疮,怀念起前两年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后来得了尿毒症,怀念当初长褥疮。
又过了一些年,要透析,清醒的时间很少,怀念尿毒症的时候。
” “越来越好”能成为一个美好的祝福,是因为生活终究不会完满,而且越走越短。
命运的走向和生命的长短皆不由人控,故而在生命的尽头终会有遗憾。
但那遗憾一定不是因为什么成败,可能只是因为你手中某一张珍视却没打出去的牌。
这就是命运透的风,时间交的底。
刚从医院出来的费德在两个好友的带领下来到了海边。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费德第一次看见海,至少是他这一年多来第一次看海。
现在干什么?
等。
等什么?
日出啊。
结尾镜头定格在三个人一起坐在昏暗的海边,等待着第二天的日出,等待美好的明天。
这个结尾很有意思,让我想到了特吕弗《四百击》最后同样的一片大海,但那片海其实有暗示悲剧的意味在其中。
他们有没有拍到日出?
海的那一边是什么?
费德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没有人可以决定,也许最后还是悲剧,但至少他们走出了勇敢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从导演、编剧到演员没有一个我们叫得出名字的人,甚至在豆瓣上点开他们的信息你会发现这部《行走距离》是他们大多数人唯一的作品。
但就是这样一部没有著名制作人员,没有大投入,没有特效的“三无”产品依旧让你感受到了那份来自生活最真实的温暖。
看似平平无奇,其实暗流涌动。
不也正是生活的真谛吗?
P说看电影非常有意思,因为你可以通过电影短短的几个小时,让自己跟随主人公体验不同的人生。
作为一个80几斤的小个子,我实在无法切实感受一个三四百斤胖子那种笨重感。
但是走几步就会喘,走一小段路就要歇会的无力感,以及一个人自己闷在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人都不想见的空虚感,我却深有感触。
生活只是活着而已,除了生活必须,没有爱好,没有朋友。
幸好,我们都是幸运的。
费德的幸运是从他因为喜欢摄影,遇见了年龄体型相差悬殊,却心地善良,生性乐观的男孩保罗开始。
同样爱好摄影的还有费德的妹夫拉蒙,三个人也因此成为好朋友。
三个人的友谊,简单而又默契,有好多让人动容的瞬间。
比如,费德生病躺在床上时,两个好朋友一左一右,陪伴中帮他穿珠子。
三个人终于决定说服妹妹准备驾车去看海前的紧紧拥抱。
这些都让人在被如费德体重般的重压之下,感受到一丝丝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费德的幸运,除了他有摄影的爱好,还在于他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没有行走之前,一切都是遥不可及的,一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毕竟他连走到门口都费劲,走到床上都要累到重重的坐下,走到电话前的时间到长到电话挂线。
但他还是迈出了去洗照片的那一步,走过门口泥泞破烂的路,穿过刚刚能挤出去的门,走过人们的目光,喘着比我跑十公里还大的大气,终于走进了保罗的店里。
生活永远是五彩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那些不像费德这般幸运的人,就只能像他看着孩子们活力四射的踢球自己却连喘口气都困难。
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幸运的胖子,又不想只是活着而已,那就使劲折腾吧。
(本文有剧透,谨慎阅读)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张大户春天到了,减肥的日子来了。
3月不减肥,4月徒伤悲。
不知道你的身边是不是也充斥着各种立志减肥的FLAG。
反正张大户的朋友圈减肥、健身是这一段时期永恒不变的主题。
我也很想减肥但每次都被美食的诱惑和自己的惰性所击倒。
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可乐。
《行走距离》
本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墨西哥电影,获得了多项国际小电影节的奖项。
豆瓣评分:8.2分
(以下内容为剧透)男主角费德是一个400斤大胖子。
400斤有多胖看看这场面就知道了,好像一座肉山一样。
费德虽然胖,但是心地善良,温和,非常的童真。
过于肥胖的身体让他行动困难,只能呆在家里过单调乏味的生活。
虽然胖和瘦都是个人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但是胖到影响健康了就真应该减减肥了。
像费德这种心地善良的人明明会有很多的朋友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肥胖限制了他,不能正常的生活,只能呆在家中。
身体也有严重的心脏病,想做什么都做不了。
为什么要让肥胖毁了我们的生活呢。
费德最快乐的事就是每周六妹妹和妹夫来看望他。
但即使是自己的亲妹妹也嫌弃他身上有味道。
这一天妹夫拉蒙给费德看了他们旅行时拍的照片,激发了费德摄影的欲望。
妹妹一家走后,拉蒙艰难的出了门。
从自己家走到巷口这短短的几十米,费德都走的异常艰难,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经过千辛万苦费德终于来到了年轻人保罗的摄影器材店,买了一款最便宜的数码相机。
保罗也是一个善良的年轻人,在和费德的接触中,保罗觉得这个萌萌的胖大叔很有趣。
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
保罗经常来找费德,一起吃饼干,看电视,做手工。
俩人还一起看漫画,看的居然是山寨版的《死亡笔记》,真是夜神月听了会沉默,L看了会流泪。
妹夫拉蒙也来找费德玩,费德把《死亡笔记》介绍给拉蒙看,俩人都入迷啦,看的不亦乐乎。
还让对方把自己写的死亡名单分享出来,真是幼稚死了,跟小孩一样充满了童真。
妹夫拉蒙最近在休假,不顾老婆罗绍拉的阻挠,天天来找费德玩。
保罗也来找费德玩,三人就聚到了一起,保罗和拉蒙刚开始互相看不对眼,俩人较劲,费德中间调和,最终三人都成了好朋友。
这哪里像成年人,分明就是三个小孩嘛。
让我想起了童年,我的朋友A和朋友B,他们俩个都是我的好朋友,但他们互相不认识。
我介绍他俩认识,他们也是互相的较劲,后来玩着玩着就成了好朋友。
迷上摄影的费德性格也变的开朗了,他决定走出家门,报了一个旅行团,去梦寐以求的海边看一看。
但是旅行社的人一看他的体型,就婉拒了他的订单。
失落的费德决定走出家门,去找其他的旅行社。
但是这一走,却让他昏倒在路上。
当拉蒙和保罗找到他时。
费德已经躺在了医院里,肥胖的身躯让他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费德的心脏每分钟跳120下,体积已经是正常人的两倍啦。
费德出院后,由妹妹罗绍拉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甚至连洗澡都得妹妹帮忙。
这么胖的身体别说生活质量了,连尊严都没有。
这样的生活让费德非常的消沉。
为了让费德重新振作起来。
保罗又来找费德,并让他看了他昏倒前拍摄的照片,每一张都是专业摄影师级别的。
并且给他带来了最高档的相机。
要陪他一起去海边。
妹夫拉蒙也来了,要用自己的车拉费德去海边。
这三人真跟小孩一样,一定要帮助费德去海报冒险。
这时候“妈妈”(妹妹罗绍拉)来了,以费德的身体条件为由,阻止三人的冒险行为。
三人不顾“妈妈”的反对,来到了海边。
静静地在海边等待着日出……
整部电影非常的“幼稚”,充满了童真。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保罗要跟费德交朋友毫无逻辑,没有道理。
看完之后,我懂了,这三个人都是小孩,小孩做事讲什么道理啊。
我真的好想再跟我的小伙伴们去冒一次险。
彩 蛋导演自己对电影的解读: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囚犯被囚禁在自己身体里的故事。
他最终找到了反抗的力量。
在和人们的接触中把自己从身体里释放出来。
有时候我们把自己长时间的封闭起来,这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走出来,而这只需要一瞬间就好。
我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还不足以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奇迹和经历。
我的愿望是抓住这样清晰的时刻与观众分享。
(原话是英文,渣翻译见谅)
这部影片很安静,很纯粹,没有俊男美女或者任何噱头,就足够吸引了我的眼球(当然,好作品必然是有好的形式,而好形式往往有好的开头,譬如三四百斤的一堆肥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噱头)!
胖子是孤独的,但当两个或者三个孤独的人走到了一起,勿需彼此多言,便成就了一段人生的旅行,很温暖,很舒服。
它不算励志电影,也不该得出:人生不该留遗憾这种陈词滥调,而应是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是有温度的,只不过这种温度需要彼此给予。
【看电影】🎦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一个孤独的胖子,住在斑驳墙面,漏雨的房子里。
偶尔到访的妹妹和妹夫是他仅有的来客,曾喜欢摄影的他有一天走出家门,艰难前行地去到相片店冲洗旧照片,结识了相片店的小哥,从此成为朋友,孤独的生活又多了一位来客。
妹夫,相片店小哥和他,三个人愉快地串珠子,看照片……最终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上新相机📷出发去海边。
简简单单的故事,温暖的相遇,莫兰迪色系的画面,油画质感般的构图和色彩,配上好听的音乐,简直是深得我心。
简单的故事,温暖的友谊,多跨出一步就可以获得的梦想,纯粹,真挚,美好而动人。
影片终了,我终于可以放下悬着的心,他没有孤独的死在空无一人的床上,也没有在开往远方的车上合上双眼,他和他的朋友一起看到了波涛澎湃的大海。
真好!
[微笑]
千真万确、他是孤独的,孤独不是来自独自一人的荒宅生活,孤独的是对抗死亡时的无所适从,心有不甘。
费德的沉重的步伐、艰难的喘息、泉涌的汗水不仅在逼迫观众思考费德的状况,也无时无刻不在逼迫费德思考死亡何时来临。
电影的第一个情节是妹妹带着妹夫来看费德,而这次探望的主题叫做生命的测量。
费德看着照片里那颗巨大的树,问妹妹,她还能活多长。
手长抱住多活的短,而手短抱住少,活的长。
他知道他胳膊短,但他更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的更长....所以当妹妹极为厌恶应付的说 五十年时,费德感叹到五十年的时光能干多少事。
我们有时是费德,有时也是拉蒙、保罗。
对于豆瓣来说,这个电影8.3分有些低了。
看完电影从来不评论的我,看到几个热门短评,忍不住写点什么。
这个电影某些方面和《菊次郎的夏天》有些相似。
(我说的是某些地方相似,而不是一模一样,也没有拿两部电影比较的意思)。
菊次郎不是闲着没事找事干,或者慈悲心发作,才去帮助小男孩。
同样拉蒙和保罗不是在做帮孤寡老人扫院子,给乞丐施舍衣食的这类好事善事。
他们的确是好人,但他们的动机不是做善事帮助边缘人,关爱甚至是施舍弱者。
而是费德被吸引的。
费德有什么特质吸引两个人?
一、对生活热爱,怀有希望。
二、性格温和,没有任何攻击性,不给身边的人带来压迫感,生气也是躺在床上背过头去一个人生闷气,没有向身边的人发泄。
三、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拉蒙和保罗是什么样的人?
拉蒙有一个强势的老婆,限制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感到没有自由。
保罗按照父亲的指示每天待在小店里,每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对未来毫不关心。
他们内心渴望改变,渴望逃离现在的处境。
而在费德身边,在那个破旧的屋子里,就能实现他们的愿部分望。
所以才会被费德吸引,而不是大发慈悲心,渡凡人脱离苦海。
难道他们只是单向的付出,没有收获吗?
不是拉蒙保罗帮助费德去完成费德自己的梦想,而是他们三个小伙伴一起完成了一个梦想。
还有一个代入感的问题:在读金庸小说时,会将自己代入到主角上。
但有一个主角却无法代入,那就是萧峰;看《西部世界》时,因为主角是女性,所以自己代入的角色是威廉,尽管他做了许多坏事,都能代入。
直到他杀死自己的女儿,我无法代入了。
这两件事的原因是一样的,角色不幸的遭遇让我感到不爽,因此无法产生代入感。
看《行走距离》的观众大概率会带入两个角色——主角费德和小男孩保罗。
代入费德的观众不会觉得爽,因为费德现实中是个失败者,并且没有上演咸鱼翻身、逆天改命。
代入小男孩保罗也会觉得有点不爽,因为觉得这样无条件的付出太吃亏了。
所以观影时才会感到有点别扭。
但我觉得保罗不会这么认为,在他的眼里,他们是对等的,并不是谁施舍谁,谁依靠谁,他们是一起玩乐的小伙伴。
而费德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为了摄影,走出家门;为了摄影,拒绝强势的妹妹,他有勇气去改变,这就是优点。
难道必须翻天覆地,直接母鸡变凤凰,才能叫改变吗?
有人感觉费德太消极。
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成功吗?
机遇,经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人们根本无法掌控现实。
有拼搏幸运的成功者,也有无奈不得已的失败者。
而且成功者只占少数。
一个幸运的成功者,应该心怀感恩的对待生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批判失败者你不够努力,你不够发奋,你不积极!
难道费德减肥成功,成为国际知名摄影师,娶到他的梦中情人,成为亿万富翁,给他的两个兄弟一人一个别墅,这才叫积极正能量?
真实的生活本来就存在正反两面,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
电影能拍成功者,同样也能拍失败者。
这部电影主题并不是呼吁人们关爱弱势群体,劝人向善。
费德沉浸在与过去与家人美好的回忆,无法正视当下的生活;拉蒙无法挣脱老婆的束缚,感受不到自由;保罗被困在父亲的店中,迷茫而又孤独。
三人都身陷生活的窘境,无法向前迈出一步。
费德首先鼓起勇气,带动了拉蒙和保罗;拉蒙和保罗又给与了费德支持。
电影名《 行走距离》,不仅仅说的是主角费德走出家门,而是他们三人相遇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向前走出的一段旅程。
我觉得豆瓣与其他评分网站不同的是,用户不只看院线电影,他们也看一些独立电影、文艺片、落后地区或国家的电影、年代久远的故事片。
豆瓣用户观影面更广,包容性会更大。
8.3分,对于豆瓣来说,分数有点低了。
“贺强,给老子回来!”
太平了,连情绪都在意料中
原谅我看了四天看完,每次都睡着了。这片子节奏太慢了。
男主的心事和体重一样 而表达的却很轻快曼妙浪漫。很棒的故事和展现
肥胖限制了行走,距离限制了世界,心脏限制了未来。环抱柏树看不到自己的尽头,躺在床上也看不到世界的美好,你说这是多么两难的局面啊!梦想和现实总是难以两全,可只需三两好友,只需带上照相机,只需行动,大海并非遥不可及,太阳总会升起。在海风吹拂的岸边,你的镜头会记录下最美的景色。
无法想象的厚重脂肪下一颗易碎的小心脏。淡,爱结尾。
2020.02.15心中有蔷薇,奈何虎躯嗅不到。有朋友带去大海,日出还会远吗。
废柴片都是在主张一个观点,就是消极自由。这是属于三个男人的小确幸,对于低欲社会的人民来说,给点阳光就灿烂。
朋友多来我家做客
这位先生,今天你真的走运了。
心酸又温馨
梦想是记录和分享生活中有所触动的点滴,幸好还有摄影。在破败的房间里,在遭歧视的日子里,在下大雨的阴郁里,温情就是浓郁的咖啡、酥脆的饼干、安静的串珠、善意的歌谣。爱好和友谊挽救了他衰弱的心脏和即将颓废的精神。无论如何,请活着,请热爱。
?理论上这部电影的价值观扭曲了。
7/10。有朋友,能支持能帮你完成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人生的自救。很直观也很简洁的人设和叙事,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大胖子的小幸福
这也太写意了??????
一部简单温馨的墨西哥小品,讲loser的故事,无力感和温情交织透过非常平淡的生活展现出来,挺不错。
仅仅依靠别人的善意,走不了多远。
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