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预告片,被这句话秒杀。
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经过我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偏偏是你,看起来好像最应该是过客的你,在我心中占据了这么重的地位。
现在,就是此时此刻,我需要你,我需要感觉到你,我需要被你爱被你关怀。
我想要的,不只是一夜,或是一天。
昨天晚上和shirley在msn上聊天,聊到的都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聊来聊去发现都是些无意义的话题——我们都很痛苦、但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我说,很多事情如果重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已经没有了机会。
正如Emma和Dexter一样。
我想Emma死后Dexter一定是后悔的吧。
如果他们没有错过那么多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那么短。
从1988到2006,他们认识18年,在一起却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
之间他娶妻生子又离婚,她与一个不爱的人住在一起;他经历了人生和事业的沉浮,年少轻狂,挥霍青春,不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她放弃了写诗的梦想,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如果可以重来,他们一定都不会想到他们的人生是这样。
初遇时他们只是彼此生命中一个短暂的影像,那时候那么年轻,站在苏格兰的山崖上俯瞰世界,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他们彼此轻易地放手,想遇到生命中更重大更美好的事件。
18年后,他们才发现,没有更好,没有更重大,流逝的时间成就了他们的关系才是两人生命中最重大的事件。
就像你开始憧憬幸福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幸福了一样。
可是他们都不懂。
没有一个人懂。
若不是经历那么多生命的起伏人生的喟叹Dexter可能现在还在做一个庸俗节目的主持人;若不是自己当了父亲他可能也永远无法理解自己的母亲;我们每个人、每个观众也都一样。
问题是,已经没有重来的机会。
Dexter永远无法再见到母亲,而他和Emma也无法弥补生命的18年时光。
所以生命像个赌局,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地往前赶路,如夜行在无灯的旷野中。
只有回头的时候,才会发现当年是怎样侥幸地闯过了这一关,或者,拼命追悔当年没有那样做。
可是我们年少的时候,大学毕业,跑上青翠的山崖,发现整个世界都在我们脚下。
那时候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生命还有无限机会。
致我人生逝去的时光。
http://www.wangxiaoxin.net/
《one day》这电影我早就关注了,只是当时网上一直没有资源。
后来风行上有了我就下到了电脑里,一直留着却没有看。
直到昨天才刚刚看完,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说实话,我喜欢安妮海瑟薇多过喜欢这部电影,这种喜欢是在没看电影前就存在的,电影也没有改变我的想法。
安妮在电影里的每个造型都很棒,如果是安妮的粉,诚意推荐这部电影,看她在里面多变的造型,就值回票价了。
电影只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7月15这个日子的生活,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得意或是失落。
片段式的叙事方式还算特别,但情节上就显得有些凌乱跳跃,使观众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看片的时候小骑士说这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跳的太快了,事实确实是如此。
我习惯爱情电影的感觉是小火慢炖式的,这样走马灯的方式有些适应无能,小有扣分。
但电影的场景还是很吸引人的。
那种欧洲古建的小道,有种穿越时空的美。
我不爱读历史,但喜欢那些历史性的建筑,身处其中,会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
帝都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我只能从电影里找寻。
看完这电影觉得,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欧洲走走。
最后说说男女主人公的感情。
曾经有人说,人这一辈子的缘分都是有数的。
有些人注定是朋友、有些人注定是恋人、有些人的缘分可以绵延成为夫妻,有些人缘浅到擦肩而过,衣角都不会触碰到对方。
缘分这东西多少有些宿命的悲伤,因为是改变不了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很多人抗拒缘分这种东西,更多的是抗拒那种无力感。
注定是朋友的人,成为恋人之后,缘分似乎就转瞬即逝了。
当初的情投意合,会变成意见纷争,往往不等到阴阳相隔,就一拍两散,让人唏嘘不已。
只因命运那双大手,是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的。
问题在于,你愿不愿意用你的缘分,和命运堵上那么一把。
堵自己和他不只是朋友,堵生命中还有那么个机会,能和自己相知之人牵手。
在我看来,男女主人公的缘分就是做朋友而已。
他们兜兜转转的那么多年,缘分将他们推进、驱离,恰到好处的掌握着两个人的情感脉络。
这些年他们都遇到一些人,又都失去了一些人,意气风发,又迷失潦倒。
原本彼此都存在于对方内心深处那柔软的地方,这样就很好。
但他们在一起了,那种浅淡的缘分被激情燃烧,脆弱的只能坚持一个年头。
其实,我原本以为这电影是个happy ending。
忍不住想,如果他们一直是朋友,会不会就不会有这么一天。
如果他们坚守着曾经的原则,直到看着彼此都老去,看着对方苍老的容颜,微笑,带着一点点遗憾。
但是没有如果。
人们总会为了爱,和命运搏那么一搏。
电影的最后,故事切回到了最初那一年的第二天。
原来生活并不只存在于每年的7月15日。
他们也不是只存在在7月15日,而是每一天。
缘分像千丝万缕的线,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他们陪着彼此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最艰难的、最孤独的日子。
那些回忆,值得珍惜一生一世,所以,值得他们用自己的缘分,堵上那么一次。
尽管他们的缘分,可能只是做朋友而已。
你们所谓的灵魂知己,我更愿意称之为聊天情人。
在一个女人长久而温情的单身岁月里,他英俊,性感,幽默,勾起她的小崇拜却又不给予她大的承诺。
有亲切感,不畏惧也不尴尬赤裸相对,互相在心里有一片位置却不参与各自的生活。
他们倾诉生活里的困苦,抚慰各自的伤痛。
那一点点的感情,对于我而言,只是可控或是不可控的感觉而已。
可控,便成了知己。
不可控,摈弃万难也会在一起。
在群里有姑娘说,她是圈子里唯一一个看过这部电影之后骂娘的人,说尼玛这不就是炮友关系,搞这么温情干什么,她身边的姑娘却是一个一个擦着眼泪说滚滚滚你不懂爱情。
爱情在这两个对立党派的理念里,不过是“得到的才是爱情?
还是得不到的才是爱情?
”这样的区别。
她一直没有找到心中所爱——不,是一直没有找到心中更爱。
而他玩世不恭,丧母,孤独,和不爱的女人结婚,得女,离婚,落魄。
然后再看到她,短发,明媚,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妒忌,这样有点点可爱的个性,在她看来却成为了再次重逢的可能。
生活中你也许真的会碰到这样的男人。
对于爱情他似乎没有专一的可能,女人走马灯似的换,但是他也不完全抛弃你。
他一直在路上,你陪着他也好不陪着他也好,守候着他也好放弃了他也好,他只是那样,和你隔着平行线的距离。
他也结婚,却绝对不是你。
这样的男人是午夜的taxi,游走于灯红酒绿之间,但是,他不是不困也不是不累,只是偶有一天他停下来,坐上车的那个女人刚好成了他的依靠,无论是以情感之名,还是以金钱之名。
你错过来还是没错过,与他而言,都不是非你不可的心态。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初恋的节目。
一个台湾的嘉宾说,破镜重圆通常只出现在一种情况,就是这两个人都生活得不如意,面对强大而痛楚的生活,他们觉得再次牵手,抵御平淡和无趣的日子也许比一个人走下去要活得好一些。
我是赞同这个观念的,如果其中一人,生活得那样那样地好,生活温热,家庭幸福,还有他钟爱的小女儿,他是断然不会放弃这一切来重新成全初恋的感觉。
有些情人之间的感情,只存在于远距离的张望,时间距离的纠葛,他们没有办法想象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另外一人静默无声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
用那样烟火的方式实现幸福,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事情。
你说他们之间有爱情吗,当然有。
不然,何以有泪水,有心痛,有纠缠。
而如今这世道,爱情虽然着实万能,这两个字可以被小三用来逼退找上门来的大婆。
这两个字可以用前女友拿来作为分家产的工具。
可是无论它如何万能,都没有办法敌过锅碗瓢盆的生活。
生活轨迹是比爱情更令人无法放弃和抵御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男主角依然事业风生水起,老婆优雅多金,女儿乖巧可爱,他是不是会重新来成全她的一帘幽梦?
你期待着一个男人抛开内心给你看内心戏,或是牺牲他现有的生活来配合你长久的独角戏,是非常非常奢望的事情。
所以为了成全女人,我们才有了电影。
我相信一个男人愿意把这样的一个女人留在生活里,可以聊天,可以做爱。
他们是和我们不同的物种,对于他们而言,理智是一种天性。
即使成全某段爱情,他们也不完全放弃生活,他们把爱情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平等的名义。
而女人不同,她们往往奋不顾身,破釜沉舟,天崩地裂,用爱情来征服生活。
这便是为什么男人以爱情之名来成全一个女人的生活,往往还凑合,女人放弃生活来成全一个男人的爱情,往往有点儿悲剧。
可是姑娘们还是问:如果既不是灵魂知己也不是炮友还是相爱呢?
那只能恭喜你姑娘,你找到了一种叫做丈夫的东西。
相比起丈夫,灵魂知己这玩意儿更加高端,更加要求生活的武器装备精良,更加要求女人的内心坚韧,所以,情商低等级的玩家还是先练练级。
毕竟,生活强大到你不可想象,几年过后,你终于和我一样,怀抱着一颗极大的诚意去努力生活,比起追寻有着同样爱情感觉的灵魂知己,你更愿认真寻觅一个同样也不讨厌吃榴莲的人。
即使你找到,也是因为他先是生活伴侣也是灵魂知己,而不是因为他是灵魂知己就当他是生活伴侣。
伴侣这个词,比知己更加来得艰难。
没有灵魂知己的日子,你渐渐活得很满意。
这个词,是少女幻想的水晶球,而不是师奶炖肉的平底锅。
不要以灵魂知己的名义,去等不该等的人,去蹉跎不该蹉跎的青春。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比爱情这种东西,更值得感动。
我需要找个人倾诉,不是别人,必须是你.这句话像钉子一样直戳人心 所以看这部电影是必然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倾诉对象吧 也许平时没有联系 也许关系并不算得上是密友 但是对着TA 有很多话可以安心的讲出来 很遗憾我把属于自己的这个树洞弄丢了 亦或是树洞关闭了像我敞开的大门 藏在美好岁月里的知己变成守在身边的人 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件幸事 然而过于理想化的生活还是给感情带来了些许的不开心 造化弄人 当车子飞速碾过艾玛身体的时候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戛然而止 编剧没有给德克斯特挽救的机会 也让屏幕前的我彻底傻眼 珍惜吧 趁还在身边
今天跑到电影院去看了《一天》,冷清的电影院,看起来却让人更加忧伤,这不是一部喜剧。
整部电影的时长正常,但是看起来却非常的短,因为全片都是用很短的片段连接起来的。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为什么两个人不早点在一起。
生命很短,遗憾很长。
emma和dex相遇在学校毕业的狂欢后,两人去了emma的房子,emma太过紧张,在她准备好之后,却发现dex已经准备走了。
尴尬的两个人约定以后可以做朋友,就单纯地相拥睡了一夜。
开头很平淡,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全片都用了这种平淡到冷漠的语气来叙事。
之后的多年,两人都会打电话 或见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去旅行,emma告诉了dex她对他的crash,在做了许多疯狂的事和意乱情迷之后,他们依然保持了纯洁的朋友关系。
但是现实的压力让他们渐行渐远。
emma在餐厅做侍应,然后又成为教师,dex则成为show的主持人。
emma自卑而且生活总是没有起色,跟她不爱但是一直喜欢她的同事几年来若即若离。
而dex却在浮华的生活里越来越感觉空虚,母亲去世,跟父亲的关系冷淡,都让他不断地求助于emma。
但是emma在三年分别再见dex之时,突然发现dex已经迷失了方向,不再是过去的他了,emma在餐厅和dex大吵一架,然后愤怒地离去,在离开之前,她回过头给了dex一个心碎拥抱'dex,i love,i just don't like you anymore.'dex在跟emma决裂之后几经沉浮,被tv秀开除,跟不适合自己的女友相处不顺,然后奉子成婚。
在朋友的婚礼上,他终于再次跟emma见面了,此时的emma已经跟同事分手,并且在分手的时候同事也终于发现,emma一直都爱着dex。
原本是惊喜的相逢,但是dex要结婚的消息让emma泪流满面,在dex的怀里强颜欢笑却还是泪流满面。
两个人终于在一起又是在几年之后,dex的妻子出轨然后离婚,他找到emma却发现emma已经有了男朋友,但emma在犹豫之后还是跑向了dex,两人深情拥吻。
emma跟dex幸福的时间却很短,虽然中间还是有很多结婚要孩子等等甜蜜的片段,但是很快emma就在车祸中失去了生命。
影片就用短短的几组镜头就交代了emma的死亡,没有哭天抢地,之后dex痛苦不堪de 流泪和自我放逐,最终被父亲点醒,从悲痛中醒了过来。
影片结尾dex和孩子走在过去和emma来过的山上,回忆起了他们第一次的见面,那些微笑,那些亲吻,还有那个再见。
影片的结尾很棒,开头和影片后部照应,但是无法改变忧伤的基调,两个好不容易在一起的人最终还是阴阳两隔,中间的好几次我自己没感觉地被泪糊了脸。
开始还奇怪为什么影片要花那么长的片段来讲述两个人暧昧的多年,看完之后才醒悟,就是这样他们的故事才更加悲伤。
emma爱了dex几乎20年,好不容易在一起之后却突然死去,这种遗憾我真的无法形容,他们要是早点在一起,比如在第一次见面之后,又或者在那个水池里,又或者在任何一年的见面里,这样一切都会不同。
但是这就是生活,来不及把握,就用永远的失去了。
和常金辉同学一起去看one day,本来想买之后几天的票,却被告知这个片子快要下了,于是急急忙忙赶过去看。
很好看的片子,虽然安妮海瑟薇已经老了很多,皮肤上的雀斑,凹痕,在镜头下无处遁形。
还是喜欢男主角多一点儿。
比较没用的我和gail都哭了,不过泪点不一样。
Gail觉得女主角死得特别惨,我是为之前爱得辛苦的她难过。
有的时候,不爱就是不爱。
不是因为两个人不合适,性格不同,兴趣相异,目标相背,人生观相左。
爱情不是一道证明题,如果我们是半个圆,就一定能拼成一个完整。
哪怕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哪怕亲了嘴见了父母差点上了床,但就是缺少了那么一点儿火花,于是,还是一碗残羹冷饭。
我常常会想,到底要怎么样才能产生爱情呢,爱情让我们失去理智,失去自我,让我们变得恃宠而骄或者卑微渺小,让我们变得患得患失或者千疮百孔,爱情让我们做许许多多明知道不能为还飞蛾扑火般趋之若鹜的事情。
上帝开的玩笑,不可深究。
no string attached,这个是男女主角伪装的表象。
但我一早就能看出来女主角喜欢着男主角。
他们一起去法国旅游的时候,我在心里想,快点成吧快点成吧,即使不能天长地久说一句我爱你也好啊。
当然,还是没有。
男主角是个playboy。
我只想说他没长大。
coco chanel说,女人如果明白男人都是孩子,便会少伤许多心,意大利语课的老师说,别为年轻的男人动心,他们都是仗着年轻潇洒性能力强还想在百花丛中过一过的playboy。
电影里面的dex应该还是缺一个妈咪。
一个能告诉他他很棒他很厉害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妈咪。
他爱女主角么?
起码不是以她想要的方式。
男主角在天台给女主角结婚请柬的时候,女主角没哭,我就先哭了。
爱一个人爱到这个份上,爱的还是自己对外宣称的最好的朋友,实在是很悲哀的事情。
连给自己的一个出轨的借口都没留下,friend is friend.到最后,dex爱emma么,我反反复复想了很多。
或许是男人终于从孩子变成了大人,想要安定下来,想要有个港湾。
他发现原来那个不起眼的emma变得足够聪慧强大。
那个emma可以将破碎的他重新拼起来。
有点儿像你吃惯了山珍海味鲍鱼龙虾,然后有一天你腻味了,你还得了三高,对海鲜过敏,于是你想到要回家喝粥。
然后你发现原来粥也很好喝,瑶柱粥底,米煮得开花,加点儿葱花酱油,皮蛋瘦肉,比那些珍馐更能够温暖你已经老起来的胃。
我相信他们之间还是有爱的,但或许不是所有人都期待的爱,那种轰轰烈烈直到世纪尽头天可崩地可裂乃敢与君绝的爱。
或许是更接近亲情的爱,没有火花四溅,但可以在慢慢老去的过程中相互扶持。
如果是HE的话,这个故事会很无聊。
那就变成了一个灰姑娘爱着王子,最后灰姑娘变成了公主而王子不再是王子,于是他们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如果真的那么如愿以偿的话,就是童话了。
最后女主角突然死亡,我想,到这个时候,男主角才发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他之前不能接受一直对他趋之若鹜,一见到他就方寸大乱的女主角爱上了别人。
那他现在,发现原来生命中的那么多部分都因为她的死亡而缺失了,那种空空落落的感觉会教会他怎样生活,怎样爱。
虽然来得有点儿晚了。
最后要说的是,我一直不喜欢安妮海瑟薇,电影能给五颗星的话,casting只能给四颗星。
她的脸太过美丽,完全没有一开始丑小鸭的羞涩和自卑。
她的演技又太过木讷,没办法演出丑小鸭蜕变之后那种成熟和知性,美丽和强大。
而且她的身材也没有之前那么吸引人了,时间也爬过了她原本光滑白皙的皮肤。
而且她的模子太大太宽,演穿着花裙子的小清新有点儿过了。
穿蓝色旗袍就很好看。
最后的最后,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备胎都能够等到心目中的王子游戏完人间的那一天,不是所有的王子都会幡然悔悟会去找自己的备胎。
与其苦苦等着那个人,为他的每一次出现而方寸大乱,为他提心吊胆为他躲起来流泪,不如好好爱着自己吧。
这么执着看起来这么不值得的痴恋只能发生在文艺女青年身上啊!
即使"I don't like you any more."了还是“I love you very much.”啊!
为什么?
因为在你的人生还没有展开你还戴着傻气的眼镜没有什么恋爱经验甚至什么都没有或者全然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也不相信自己能拥有什么的时候,你被一个人发现了,而且恰巧是你偷偷喜欢着的看起来那么耀眼那么帅气那么高不可攀不可能出现在你生活里的那一个。
那种欣喜,是绝对比美梦成真还要意外的无法言喻的激动啊。
即使他对你的感情根本无法与你对他的感情相提并论,可你还是兴奋地把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留给他,生怕他联系不到你。
然后你紧紧抓住这相识的契机,写长长的信给他,寄明信片给他,分享你的生活给他,听他说他的烦恼,甚至关怀他的母亲。
他一句随口说出的鼓励都可以支持你走过很长一段艰难的路程。
他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可以让你开心得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你紧紧地抓住和他的联系,即使身处异地也不能阻隔你热切的心。
你抓着他,就能抓住你最美的爱情。
然后你成长了,你outgrow他了,他还留在原地,越混越像个人渣,或者该说是,你把他远远超过了所以看不上他了,如果你们在生命的这个阶段相遇,你根本不可能爱上他。
可是没有办法,你早就爱上了,并且依然那么爱他,还要继续这样爱下去。
即使你剪了利落的短发,穿上漂亮的裙子,在最文艺浪漫的城市生活,有了自己的房子,出了书,实现了梦想,那么独立,那么耀眼,甚至不再孤独了,找到了另一个文艺青年。
可你还是放不下他。
如果说一开始选择待在朋友的位置是因为自卑因为太重视而害怕失去,后来是因为你成长了独立了所以爱情不是必需品了,而且你们亦渐行渐远成了两个世界的人了,可是到最后你发现这些理由都失效了。
在漫长时光里你们的相互陪伴,开始于你一往情深的坚持,却由不得你说结束了,他早已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的一部分,是一个始于少女时代的情结,更是一个躲不掉的劫。
到最后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你了,才意识到你的重要,跑来找你,要跟你在一起。
你故作坚强,却还是没有办法拒绝他,没有办法拒绝那个少女时代的自己曾做过的最闪亮的美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文艺女青年的爱情总让外人惋惜不值(我毫不费力地就联想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当喜剧演员对男主说出那句“你不配”时我想是说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
可是文艺女青年们总能因为一些最不起眼的开端而产生出最深刻的爱情。
因为yy的能力和各种或细腻或宏大的感情,正是她们所最不欠缺的。
只要给她们一个目标,她们就能一直和自己恋爱下去。
她们天生擅长暗恋单恋苦恋异地恋旷日持久希望渺茫地,恋下去。
但是最后看到她被车撞到的那一幕还是狠狠地难过了。
如果男主争气一些,她就不用大着肚子还要踉踉跄跄地骑文艺的复古自行车了,至少可以坐在四个轮子的有安全带的文艺的二手车里吧。
文/ 时漆对比《不求回报》、《爱情与灵药》、《朋友也上床》这三部表面激情而内附纯情的炮友电影,个人觉得《爱情与灵药》要更胜一筹。
除了一丁点对安妮·海瑟薇的偏袒之外,更多的还是基于故事本身的冲击力和她对电影的付出。
个人的确很喜欢安妮·海瑟薇,尽管她没有斯嘉丽·约翰逊那样傲人的胸部,也没有阿曼达·塞弗里德那般丝滑的皮肤,更没有米拉·乔沃维奇如此诱人的红唇,但她那精致温情的双眼是谁也无法比拟的。
在这部影片《一天》中,更是能让我们感觉到,完全是在跟着她的眼神而肆意游弋,并在每一年的7月15号那天驻足停留。
导演罗勒·莎菲之前的作品《成长教育》,旨在探讨女孩成长过程中所可能会经历的一种特殊状况。
在婚姻、爱情、成长、前途这几个关键元素上,做足了功课,最终所能带给观众的释然,也不是非要凭借电影,我们才能豁然开朗的。
事实上,许多问题,我们都能给自己一个妥善的答案。
只不过,付诸于行动之后,往往还是会跟随欲望前行,等待我们的,可能就是自酿的苦果了。
从本质上来讲,《一天》所描摹的人生难题,与《成长教育》是相通的。
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青年,在毕业那晚偶遇交集,风流倜傥的Dexter,流水“例行公事”,却发现了与往常全然不同的感觉;表面婉约,内心狂放的Emma,实则早已对其一见倾心。
每年的7月15日,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却是他们约定,不论怎样都要联系并hanging out的那一天。
影片的剧情便是跟随着时间的印迹,一次365页地翻日历,永远定格在同一天里。
看上去,倒有点牛郎织女的意味。
简单地说,影片就是在探讨Soul Mate(灵魂伴侣)。
这般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关系,比之红颜知己、蓝颜知己要复杂地多。
不用羡慕也更不用去寻觅自己的Soul Mate,因为基本上这组词汇就是跟“痛苦”、“纠结”、“相爱而不能相守”、“老死不相往来”等境地配套而存在的。
一旦你不知不觉遇到了Soul Mate,大多数情况下,便是由开场的激动欣喜,到中场的痛不欲生,最终以茫然失措而画上省略号。
套用到影片的具体剧情,Soul Mate的爱情三部走便是:“对不起”,“我爱你”,“再见”……影片中的男主角Dexter,正如其名字的发音很接近“dick”,整一个狂妄自我、心高气傲、享乐拜金的纨绔子弟。
为此,固然他有Emma这么一个完美的Soul Mate,但他全然不懂得去呵护经营。
只是把Emma当做一个可以随时停靠的避风港,累了就倚靠,烦了就倾述,倦了就束之高阁。
寻思起来,Emma更像是他的私人日记本,只不过记录的都是虚空寂寞冷。
影片设置出Ian这么一个小丑,委实过于艺术化了。
不外乎就是为了突出Emma有多么爱Dexter,而即便Dexter再怎样不可理喻,也总比Ian要优秀得多。
其实,Soul Mate的定义就是坚不可摧、忠贞不渝的,哪怕是乔治·克鲁尼也迷不住Emma。
罗勒·莎菲的这番用心,实在是赤裸裸的残忍,立志成为喜剧演员的Ian到头来还是悲剧演的成功。
这同时也告诫我们,千万别踌躇于Soul Mate之间,后果将不堪设想。
反过来,Dexter的“临时伴侣”Suki就聪慧多了,不由分说地先走一步,既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也顺应了上天的安排。
这一点,也是影片浓厚修饰的表现。
凭什么在Emma功成名就之后,她就能毫不犹豫地舍身放弃眼前的幸福,而回头跟背离自己的男人牵手。
这个男人,曾经不断地直接或间接伤害着自己,折磨着自己。
他甚至能够嘲讽出,“Those who can,do and those can’t , teach .”(有能力的人,自然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没有能力的人,就去当老师)。
这一切的是非缘由,如果艺术给不了我们信服的答案,那就相信这就是Soul Mate的伟大所在吧。
Emma的形象,在整部片子里就一直在被拔高,而且从没有介绍她的家庭情况,甚至连仅有室友都是轻描淡写的。
这就让观众对她所处的环境,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不知道她的那份隐忍与善良是怎样形成的。
没有背景的虚化人物形象,自然异常完美无瑕。
修饰起来会很美,但绝对不能美过头。
这也是影片的一大遗憾。
当然,现实中的这类女性可能有很多,尽管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定义。
为此,出现类似“每个女孩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等的美好论断,就不足为奇了。
Dexter和Emma的人生轨迹是全然不同的,Dexter把整个人生都当做舞台,戴上奢华虚伪的面具,觥筹交错之间其实就是行尸走肉,没有真情实感来支撑的所谓爱情,是会随时崩塌的。
Emma则是尽可能地为Dexter封闭自己的感情生活,一会儿认命,一会儿不甘,坎坎坷坷的前行却是脚踏实地。
Dexter一面透支自己的生活,一面到Emma跟前寻找慰藉,索取生活的动力。
他只顾自己一个劲地走,因为他知道,Emma会在任何一个站点为他停留。
编剧对于女性的偏颇,实在是“令人发指”。
Soul Mate的神奇之处在于,只有处于双方二人世界的时候,两人才能够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正所谓,有你,我才是真实的。
所以,就算Dexter各种混蛋,到头来面对Emma,他还是会一个劲地说“对不起”。
影片沿着他的“对不起”,走了长长的一段自我救赎的路程。
当所有虚幻的一切抛弃他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一句早该念出的台词“我爱你”。
可惜造化弄人,上天对Soul Mate羡慕妒忌恨。
双方挣扎了许久,浑身是伤,最终换来的只是个荒诞的,让人无法释怀的“再见”。
影片采取的是最直接的再见形式,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意外的“再见”就五花八门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断的擦肩而过中嚷嚷着要寻找怎样怎样的爱情。
《一天》则告诉我们,别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因为事实上,恰恰是爱情在寻找我们。
而且,一旦被爱情锁定了目标,就再也别想逃脱了。
http://nevertown.blog.com/2011/09/22/25/可转载,请保留署名,多谢~安妮•海瑟薇蹩脚的英国口音和前半段的乡下妹子扮相让人难以集中精力,沉闷的文艺范儿下星星点点的笑料冒个泡就消失得无声无息,男主角无病呻吟式的堕落与叛逆生硬无趣,苦苦撑到最后也没看到半点儿床戏。
巴黎很性感但哪里超越得了伍迪•艾伦的手笔,海滩很美丽可海瑟薇穿的不是比基尼。
然而你还是会流泪,边抽纸巾边说这该死的音乐好煽情。
走出影院还在反复回想那些台词,看到弥漫着小清新气息的宣传板恨不能偷回家。
你告诉每个人这片子太压抑影响心情,自己却又忍不住想溜进影院再哭一次。
——影片里二十年的二十天,究竟与你心里的印痕有多少交错?
你在豆瓣上委屈地写:尼玛想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在一起,浪费这十多年又能怪谁。
可你也知道,自己骂的不是这电影。
最后,你还是打了五颗星。
拍爱情片就是这么容易。
可以恶俗,可以滥情,可以奇葩,可以极品,可以冷酷无情无理取闹,可以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只要一个场景一处设定一句台词一个眼神重叠了你的心思,你就会觉得这两个小时和五十块钱花得值。
在这世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无数爱情故事里,重叠的几率有多少?
你心里暗自叹息为什么这桥段跟自己的剧情如此相似,却忘记了日光之下早已没有新鲜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也给了它五颗星。
三毛说她要的爱情是两个人各自盘踞在某个角落看书看到失魂落魄,在家里擦肩而过时可以完全看不到对方。
刘瑜梦想中的爱人可以带走她的灵魂,让她像八爪鱼一样跟在后面死缠不放。
琼瑶理解的爱情是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看星星看月亮顺带撒泼打滚吞药上吊。
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是扬起小黄帆出海远离尘世喧嚣,以七十岁的身体做爱做到天荒地老。
菲兹杰拉德夫妇的爱意味着互相折磨,张爱玲的爱让她低入尘埃。
杰克和罗丝的爱可以主宰世界,至尊宝的爱能够扭转时间。
超级玛利的爱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拯救,Emma和Dex的爱通过死亡抵达永远。
我想要的爱情?
家里备着砂锅老汤煲,周末下午可以慢火炖上。
做一坛酸萝卜丁儿,每顿饭旁摆一小碟衬着。
上班发呆就琢磨今天做什么菜既对你胃口又健康,下班就蹦蹦跳跳地奔去菜市场。
如果你肯带我做的午餐便当,我会更开心地摆出五颜六色但毫无美术天分的花样。
到那时,我会开始买低脂牛奶,炒菜会用葵花籽油,做甜点也会少放糖。
洗衣服会分得清楚布料和颜色,晒被子能捉得住最好的阳光。
看到蟑螂和老鼠虽然不会尖叫,但可以笑眯眯地看你追着打。
明媚晴朗的午后要和你一起在阳台上读书,时不时犯花痴偷看你专注的侧脸。
雷鸣电闪的夜里关了灯跟你窝起来看电影,感动得稀里哗啦就把眼泪蹭在你袖子上。
等到有个小东西在背后撑腰,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你戒烟,自己也不会再每天颓着上网。
我们会慢慢学会存钱,会放弃一些想买的东西想去的地方,但会发现更多可以一起经历的美好,也会有数不尽的能一起回忆的时光。
日子就这样在温暖的琐事里地久天长,诱惑我一头扎进曾经避之不及的风平浪静中,不再惶恐,不再张望。
期待很久 ,感觉有点失望。。不过还不错吧
看不下去!
just so so 嘿喂狗
很多年的一天.把爱延续..
you just dont get it dont u
女人的等待与成长,男人的轻狂与糜烂,可以说备胎养成记,也是等待煎熬和成长。She lit up with you;She made you decent,And then in return,you made her so happy..Maybe love is just simple like that
我擦,虐死人啦!虽然叙事如流水账般拖泥带水苍白无趣,但片中也的确有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而两人却仍拼命抓住对方的无力感,2003年后男人蓄起了胡子女人剪了短发,幸福留在了他们最美的时候。结局心痛不已内牛满面T_T
非常不喜欢这个结局!!!
只有音乐是可取的,画面全都不抵一张海报。小说的时间节点安排是剑走偏锋,可运用到电影里就要失了本色~外加剧情确实老套,要是成了我倒也认了,后半段偏偏女主在我意料之中……失望之极
我超討厭這女豬!眼睛嘴巴好Q大!
我真的疲于看这种爱情游戏影片也疲于掉进这种游戏引发的情绪起伏漩涡中。任何一个想把我代入进女主的男人都是罪恶的,恶贯满盈的。只有等他落魄到不能再落魄时,她才能靠近他吗?实在不喜欢这种救赎式的爱情。这就是有事才会想到你,什么只能是你,是分明清楚她爱你,来利用这一点爱让她给你提供情绪价值罢了,少扯他妈的挚爱,真的够爱的话影片起码到三分之一就该结束了。fuck
不是我的菜,与电影无关~
一对全人类都看出是天底下最match,最soul mate的男女,却愚蠢地设下约定,坚执彼此的关系不该向更深更快乐和完整发展,要以best friend自欺欺人。果不其然,恭喜他们成功找到借口“合理”浪费了人生宝贵的20年。爱情中的犹豫退缩,是最大的自私,更是最大的自残。爱你在心口难开?那定是爱得不够的缘故。
很乱
用半生承认相爱,用一天永失挚爱
一部文艺片在豆瓣8分以下就算是失败的
浪漫呢
叙事手法简直是PPT= =戳到我的点是Dex鼻青脸肿的问他爸今后的日子要怎么过下去,老人回答像我从十年前至今这样(Dex的妈妈十年前去世了)。小哥沧桑look非常帅,Anne的旗袍和短发造型美得肝儿颤!
还是海报最美
7月16日的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