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己挣扎着喊着:“我不懂,我不懂啊!
”一直被父亲束缚的他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精神也在潜移默化被禁锢。
身心都瘦骨嶙峋的他只相信真实存在的东西,不断压抑着自己的情感需求,甚至用一次又一次的打闹来释放自己的欲望。
很多人说他再勇敢一点就好了,但在性教育缺失和原生家庭畸形的双重困境中,任何一个人也很难勇敢地面对自己。
Mark 是初升的暖阳,他热烈、单纯、可爱还带点呆萌。
救赎美岛的同时,他对直己从最开始的雄竞到最后的拥抱,他完成了取向的觉醒,可敢于面对自己的他却无力改变心爱之人。
那清澈闪烁的眼眸令人向往也令人心碎,“我只是想和你在一起就好了。
”片尾的这首歌太动人了,爱没有性别,心之所向就是爱情。
精神相通的两人却被现实环境制约,有情人却难成眷属,性少数群体何时才能触碰到裂谷中的那束光。
很早之前就看了,但今日二刷忽然想起没留下评论,就简单复制一下之前写的吧。
这部影片真的就是,夏日里的海洋,你缓缓走进海里,凉爽轻快,还有一点点的警惕,但是被海里面的美景吸引住时,你明明知道越往下越难受,却还是忍不住游向深处。
直到突然一切的安静,你的耳朵出现了耳鸣声,望向氧气瓶时马上消耗完,你从海洋中望向天空,看到的只有阳光反光,你试图往上游,迎来的却是氧气消耗完。
你的眼前渐渐黑了,你试图扑腾,却加速了坠落的速度,你很明显的察觉到自己沉入海中缝隙,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一切发生。
当你闭上眼不知道过了多久,你被叫醒了,你在医院,消毒水的味道充斥自己身边,一切回归原点,甚至把自己搞得满身是伤,有美好的回忆,也有心中的悲叹。
那种充满破碎感的暧昧感,就看着那些暧昧的试探,但是你就是知道不可能,想要触碰却无法简单的抚摸拥抱,只会打你一下,在互相“殴打”中享受那一瞬的相触,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沉重感,让人缓不过来气,好希望依旧之前,但是这一部电影,他们无法停留在原地,前进的道路之后不言而喻的选择题答案,但还是忍不住看下去。
“为什么要带着泳镜?
”“因为这样哭就看不到了。
”-他尝试着仰泳,不断的沉入水中,不断的起来重新尝试,终于他成功了……他无声的哭泣着,逞强着。
他放下泳镜,泳镜里面有着一些水……一些充斥着情绪的“水”。
生存,生活,生命自身不息的力量,都有了。
Barefoot,裸露的是脚,人身上最任劳任怨的肢体之一,裸足直接代表了人与自然的接触。
眼神很有戏。
是美的活的。
有几个小处展开得有些幼稚,但影响不大。
21年出的片,似乎恰好还应和了疫情下对外面世界的迷茫和向往。
然而在片中,天地就在你我的创造力之间,尽管其中一人身上的无力感有些过载。
两人一起制造声音,模拟世界,让我想起了朋友送的磁带机上印的句子“Making noise is better than making love.”。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两人一言不合就开打的场景。
相比亲吻、拥抱和做爱,摔跤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坚实的肌肉在互相碰撞之间释出了负面情绪,过滤了性器官代表的性别身份,提纯了爱意。
但是太暴力。
着重讲一下肉搏。
因为这让我想到劳伦斯笔下的两兄弟,他们之间的摔跤发生在整个故事中段,那时伯金感情受挫,杰拉尔德被烦恼叨扰,两人之间以一章“格斗”展现出了他们友情扎实的质地。
“与其说伯金是一个可以看见的人,倒不如说他是一种存在;杰拉尔德完全意识到了他的存在,可是并不真正看得见他。
而杰拉尔德自己倒是个有形的人,显而易见,是个纯粹的结结实实的人体。
”这种形容,和片中两人关于“实体”的对话似乎不谋而合。
这样的肉搏增进感情,从力量出发。
书中这么写:“‘咱们从内心到精神都很亲密,因此,我们的肉体也多少应该亲密些,这样才更完全。
’”,相比温柔的抚摸和嘴唇的厮磨,肉搏的力量感是在两个生命的主体之间互相 迸发 而出的。
倒泪水煮面,很特别甚至奇怪,但我承认戳到我了。
结局肯定有人骂是男主之一的直己自主选择了be。
但我觉得这是合理的,他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不会伤害对方,做爱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与万众人无二,同时,不再为空想冒险,能够拾获近在眼前的快乐,这是最适合他的结局。
而分道而行的另一辆旧货车,比直己早知道摔跤不是正确的相处方式,一定会找到更合适的人生目标和精神依赖。
又见环游世界。
片中角色美岛很想出去旅行,却一直没有达成心愿。
其实在全裸饭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梗。
全裸饭中攻的奶奶因为无法完成环游世界的理想,所以选择了收集来自各地的食材与调味品,用各地的料理来替代自己走遍世界各地的心愿。
我虽未至他乡,世界却也向我奔涌而来。
巧的是,这两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都将这一心愿,传承给了年轻人。
同时这两个愿望也分别通过两本书来维系。
在全裸饭中,攻受选择了将世界各地的食材都种在他们的身边,让远离故乡的人们也能在所处之地品尝家乡的味道。
而在本片赤脚鸣声之中,攻受选择了在身边营造出异地的氛围,一个沙坑就可以化身撒哈拉沙漠,一个泳池就可以变成卡普里岛,空荡的泳馆可以是巨大的蓝洞,一切本都平凡,但爱和幻想会让一切发光。
赤脚鸣声的含义在我看来不止是那些磁带录下的声音,也是感知,是通过触摸与倾听所感知到的一切。
两个少年在环游世界的游戏中频繁接触,彼此吸引。
不必说出口,爱意已在此间充盈。
它是触摸,是对视,是每次的打闹,是你制造出的我能感受到的一切。
爱意仿佛在一张巨大的网中横冲直撞却找不到出口,触碰成了按耐不住的欲望,不更进一步是彼此没有说出口的共识,给予是爱,克制依然是爱。
而拥抱和触碰则是不露点的性交。
爱没有错,录磁带也没有错,想陪伴一个人更没有错。
正是因为有那些磁带,美岛才能在生命尽头感受到来自羚羊峡谷的晨光。
结局和我心里的走向几乎一样,两人终究走上了不同的路。
不过我会觉得爱意不必在言语中流露。
最后的那句“抱歉,我们从头再来过吧”让我梦回春光乍泄。
其实公路片/旅行片和homo题材的共通点就是“寻找”,在流动的时空中一步步认识自己。
《赤脚鸣声》的新意主要体现在对感官的呈现,电影中虚拟的旅途为了感官开启,也通过感官推进。
而感官则直通脑海、直通心灵,进而展现出homo题材的另一个主题——“爱”。
在电影中,有来自原生家庭的父爱与母爱。
导演呈现的是负向的父爱和母爱,这可能也流露出导演本人对homo的思考。
父亲在电影中是坚持父权权威但与儿子缺乏情感联结,甚至在世俗意义上“失败”的父亲形象。
母亲在电影中虽然柔软细腻,但除了生理的病患外,心理其实也是病态的——她沉浸在被爱的渴望和被抛弃的不甘中。
这样的家庭氛围可能直接影响了双男主对爱的认识。
小白斯文礼貌,但并不懂得如何表达情感、开启亲密关系,也并没有真正认清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性取向,无论是在影片开头对即将出国的女孩,还是后来出现的小黑,并且是在他们都对小白或多或少表现出渴望时。
小黑似乎对自己的性取向很明确,这或许是他在泳池边说无法触碰别人的原因,但他在感情方面同样生疏,尽管他比小白技高一筹。
在二人的虚拟旅途中,双方都对对方有朦胧的感情,但从未正面确认过,而是以打闹来掩饰情感。
而导演表现打闹的情节时,更是融入了披散的衣服、浓重的喘息、裸露的脚等情色意味浓重或者说带有明显“哲学”特征的画面,这更传达了二人之间的感情,这也是《赤脚鸣声》的优秀之处。
直到美岛去世,小黑才在打闹中跟小白说了真相:录音其实是为了和小白多待一会——但用的也是“多待一会”。
从那时起,二人的关系进一步升温,但始终未能确认关系。
但在这次打闹后,小黑在情感中明显更加理智,而小白则渐渐冲动起来。
可能他之前的外热内冷或许都是伪装,只有对真正喜欢的人才会展现出冲动的一面,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并且他以近乎天真的方式认为,唯有出国才能和小黑维持这样的暧昧关系。
在自己攒下的出国费用被父亲套取后,他选择了犯罪(当然,这一段我没看懂),最终陷于囹圄。
或许是小黑在小白歇斯底里后选择理智地告诉小白,即使不出国他也会和小白在一起,但冲动的小白似乎没有接受这份理智,并且在囹圄中告诉小黑以后不再相见。
出狱后不久,小白又在一次偶像剧般的偶然中与出国的女孩重逢,并且火速发生关系、结婚。
在二人看电影驾车回家时,小白和小黑又在一次偶像剧般的偶然中重逢,小黑坐在小白曾开过的废品回收车上,看到小白后开始公放二人一起录下的磁带。
小黑和小白最后的竞速画面个人也十分喜欢,最终二人分道扬镳,小白在车上泪流满面。
其实个人没有想过黑白会be,也没想过小白的设定最后还是bi或者深柜,小黑的颜值和忠犬人设也十分讨喜。
除了这一点外,其实影片也有颇多个人未懂之处。
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小白当初答应送机却又没送的情节其实可以再补几个画面,比如女孩在等之类的,送机路上突然发现小黑然后从此开启和小黑的故事也因此稍显突兀。
唱片这一物在开头串联起美岛和黑白,也是开启三人旅途的契机,但在三分之二的情节中又隐藏了,当然最后导演又把唱片和女孩给圆回来了,不然更突兀。
另一个点就是小白的犯罪情节也不够完整。
小白是入室盗窃?
还是在回收废品时盗窃?
那户人家和小白是什么关系?
小白最后帮女主人了吗?
钱又是如何拿到的?
这里有一堆bug。
画面和声音很纯粹,整部片有背景音乐的地方很少,因为沉默的时间很多,所以一直能清晰地听到自然的背景声,以及有时刻意放大的背景声。
把物和人毛燥的边缘照得闪闪发亮的光线,也有很温暖的质地。
人物的小动作非常生活,比如在冰箱一边发呆,一边拨弄冷藏室灯的开关。
演员的情绪表达也非常细腻。
生活的所有纹理都很好地被展示了出来。
越是展现物体的纹理(光线展现物的纹理,录音展示声的纹理),越能感受到对于触感和肌肤的渴望,越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
不管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种策略至少对我来说非常有效。
它唤醒了我对触感的记忆,也激发我的肌肤饥渴。
但是激烈的缠斗不能带来抚摸的触感,以至于我看到槙渴望一次温柔的拥抱的时候,我真的完全代入了,那种“能不能好好拥抱一次”的强烈渴望,以及直己再次抗拒的失落感被推到了极致。
这一切好到让我可以忽视后来急转弯的剧情的不合情理,我甚至在思考是否可以不用现实的角度去看,而是从更大更象征性的角度去看……因为太喜欢诹访珠理,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真的没有办法克制自己........
《赤脚鸣声》的剧情就像电影的名字,有非常多赤脚踩在各种材质的物品上发出声音的情节,但也许因为是男同题材所以我有点get不到这点的美感,其实女人的脚也一样吧?
我不觉得足部是什么美丽的不完,但是日本人好像挺偏爱的?
之前在《雪国》里也有看到川端康成形容“连脚趾弯都是美丽的”。
两个男主每次打架都像一场酣畅淋漓的做爱,我是在公共场合看的,每次看到他们开始打架都很害怕他们打着打着开始做爱,当然并没有,不过在接近结局的地方直己倒是真的和后来的女朋友做爱了。
导演好像想拍出“想触摸又缩回手”对爱意,但我觉得这部分处理器得不太好,太直白了,也可能是演员没有演出应该有的欲望和踟蹰。
有一段情节我很喜欢,是maki把直己留在泳镜上的泪水结晶当成调味品加进意面吃掉了。
想到他们第一次袒露心声时候maki说的“戴上泳镜哭也看不到了”,又想到这张桌子上一直以来都是两个人。
我最喜欢的是结尾部分,两个男主再重逢时已经在同一条道路上的两辆车上,身侧都坐着另一个人。
两人对视又移开目光,像从来没有见过并且再也不会见面的陌生人,这个时候maki把外放的声音切成他们一起路过的磁带,那些脚踩在不同东西上的声音,那些用手触摸的光的声音,那些彼此想笑又不敢笑出声的声音,“你好,听得见吗?
”。
让我想起金爱烂在某篇小说里写的一对异国夫妻,妻子为了教会丈夫本国的语言,录了很多很多磁带,但是丈夫从来没有听过。
在妻子去世后某个百无聊赖的下午,丈夫在车上打开了其中一个磁带,妻子的声音猝不及防地传出来。
那个时候我觉得能想出这种跟着死人学语言的情节的人简直是神,过了这么久再遇到类似的情节还是被打动得一身鸡皮疙瘩。
我很喜欢戴着头戴耳机听喃喃细语,声音的震动让耳朵发麻,好像这个人真的在我耳边说话,我能感受到呼吸、口水粘连、嘴唇翕动的声音,能感觉到说话时候喷洒的热气,全都让我头皮发麻。
声音不是实体的,磁带却是,拉出来一节一节。
这部电影的元素很戳我,肌肤、声音、日常…尽管这部电影有许多不足,在此我不多说了,因为这部电影有三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胜过了这部电影的一些缺憾。
1️⃣青涩的少年想触碰对方,却只能停止在即将碰触到的那一刻,我们无法就这么温柔的抚摸彼此,但我们渴望对方的肌肤渴望触碰,我们扭打成一团,就算脸打伤了我也只想要你继续触碰我,尽管手受伤了我也还是想在摸一下你的脸。
2️⃣和煦的阳光,狭小但温馨的小屋子就是我们的避难所,你站在窗前熟练地煮面,阳光照在你的身上很好看,我坐在餐桌旁等你,我们一起吃很方便的意大利面,我抬头对着你笑,发现你也正对着我笑,这一盘面我们可以吃很久,我们也可以就这么看着对方很久。
3️⃣不知道过了多久,你出狱了,我不知道去哪里接你,我也不确定要不要来接你,只不过我没有忘记我们的约定,你明明是那么遵守约定的人。
我继承了你的车,我还是坐在之前坐的位置,我依然喜欢把脚伸出窗外,旁边却不是你,我很想你,我时常反复播放那几段磁带,真好玩,你还记得吗,我放给你听。
细腻,顺畅。
两位男主之间的涌动太动人了,尤其是第一次吃意面那里,两人互相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天啊那眼神让我想到「蓝宇」他们吃火锅的时候刘烨充满爱意的小鹿眼(尽管情境完全不一样)。
除结局那同行一段外,本片还有还有几处动人情节暴击我:①养母总说她去过哪儿看过什么风景,实际她从未出过国,maki不疑有他,后面maki骗养母他在国外游历给她寄录音带,两人之间全是谎言但全是真情。
故事也是源于这样真情的谎言。
②养母死后,maki穿着养母的高跟鞋走在街头,走去她常去的公交车站。
③直己自首前去最后一次游泳,泳镜里留下的眼泪结晶成盐渍,maki拿它来煮意面(第二次煮意面,对照第一次直己撒盐)。
④maki去探监,跟直己说出来慢慢攒钱,去哪儿都可以,随时去都可以,好一通展望未来,但实际上前一句是直己说我们不会再见面了。
对照片头直己的前女友出国前,跟他说明早七点的飞机,这句寓意着今晚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直己还是跟她说明天见,前女友说不要忘记明天把唱片带给我哦,直己回好的。
两人心照不宣没有明天的再见,也没有明天带给你唱片。
同样地,maki和直己,没有未来没有明天。
⑤ 养母生前一直在听的录音带,前面总是不放完,让观众猜他们是不是露馅了,直到电影最后一刻,放出最后露馅时刻,亦是升番时刻。
然后,我直行,你右转,再见。
其实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鸣鸟不飞》,本着名字越怪越好看的原则我在周一下班后自己独自打开了这部电影。
在不知名网页上看的,画面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好像给这部电影增加了一些别样的色彩。
主人公的名字好难记,根据两个人的发型来看就一个叫小直一个叫小卷好了。
首先我说导演真的是一个很懂用语言镜头表达感情的人,很多东西几乎完全不告诉你就只让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想。
其实前面铺垫时候已经告诉大家了小直的家庭很压抑,他在外面吃了饭却回家要再吃一顿,他想搬出去住却无法开口,我理解为这是东亚的父亲一种惯有的形象。
而小卷那边也不好过,没有具体交代他的身世只说是一位老阿妈的养子,其实两个人身上有相似的地方——孤独和不被理解。
这个世界好像从来都不曾为这两个人打开大门,当老阿妈说要带着200万日元赞助小卷出去玩的时候,小卷为什么没去呢,因为钱不够啊!
(不是)我很喜欢小直和小卷在那个小小的房子里录磁带的片段,在那个仓库一般的房子里他们似乎只有那个时候能得到片刻自由,哪怕一切都是自己营造出来的。
那个地方就像两个人的乌托邦一样,我们关起门,用各种不同的道具就能去撒哈拉沙漠,去羚羊峡谷,去墨西哥,去台湾,是想象,也是心之向往,是趋于现实的无力,也是精神世界里一种短暂的逃脱。
当然两个人的感情就在这期间慢慢生出了萌芽,只能说导演的表达真的太东亚太日式了,想触碰又推开真的是每一个东亚人都能经历的感情过程。
这里演员的戏份也很到位,尤其表扬一下小卷的演员,他在相互泼面粉的那场戏里真的好可爱,好像一个小狗狗啊。
其实电影在偷钱之前的戏份真的很童话很美好,美好到让人不愿意去打破那个氛围,也许他们能借着帮老阿妈录磁带的借口一直在那个乌托邦里遨游,但是电影的最后30分钟打破了这个梦境,小直还是向现实屈服了,梦醒了,粉红泡泡碎了,小直进去了,小卷伤心欲绝,也许他不能理解小直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只能说小直比小卷更渴望逃离吧。
可是当小直说出那句“我们不要再见面“了的时候我还是一阵心绞痛,小直啊,你30多度的嘴为什么能说出这么冰冷的话!
关于小卷,其实他也是有遗憾和不甘的,只是他的遗憾和不甘全都流在了游泳镜下面的眼泪里,没有人能看见,直到他告诉了小直。
另外说一个全片我最喜欢的桥段就是眼泪煮面,莫名戳我,你说戴上泳镜别人就看不到你的泪,可是我把你的泪留在这一盘曾经一起分食的意大利面里。
这里我真的磕到了,比互换衣服,街上喂食还要甜。
这种甜中带虐的感觉真酸爽无比。
说一下结尾,大家都觉得是be,可是我觉得是he啊,最后两个人相遇了,小直哭了,录音机里传出了小直曾经说过的那句”就让我们重新来过“,小直说这句话的时候画面已经变黑了,我个人理解这里是导演传递出了小直的心声,他最终还是被小卷打动了。
另外结尾真的很妙,给整部电影增加了一分感动的色彩。
总结一下,我觉得这部电影你可以在情绪emo的下午或者一个人的周末傍晚,打开它,接受电影里所传来的所有情感,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一直美好下去不好么
美丽隽永的片名。电影内化并且找到一种含蓄的方式,展现两个男生的爱与怕,不管是两人在车库里通过第三者为中介,录音声效,想象世界,还是只能选择打架来亲近身体。这种默契在最后的旁白对话里交叠,无声的遗憾弥漫。对声音视觉化的处理很迷人。关于末尾“遗憾”的感伤主义稍显老调常谈,回归到熟悉叙事。
后半段我都不懂为什么,还好最后一场戏把分拉回来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两个男孩打闹的互动方式很奇怪,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掩藏自己取向的手法,有些时候那个情感的瞬间错过了就不可能再回去了,也许这是自然给人的缺陷,也可能是礼物吧
初恋是这样的,恶作剧是传递爱意的最佳掩饰,越喜欢越别扭,越走越远。有时候be真的是提拉故事质感的利器,本来可以平平无奇,但因为be得太过惨烈,很难不留下印记。
前面很好看,后面找女朋友真是恶心的要死,女朋友在旁边笑着挑家具衬托他俩分手悲伤的感情 个人看到这种桥段真的生理性反胃
如果一段关系已经感觉不对了,那就早点结束…
被名字文艺吸引来的要是没看简介都不知道俩人为啥要打…稍微莫名其妙中间好无聊而且好慢日式疼痛文学
笨拙的浪漫,偷钱一段开始变得有些狗血过头。凑了一桌青涩版松田龙平X坂口健太郎X苍井优演bl也算功德一件?(诗音、珠理,两个男演员的名字都好女性化,要不要考虑加入一下Free泳社?)
不太能理解他们的感情打闹的时候未免下手太重了点吧
Happy together.
前大半五星,后小半一星也不配,男同电影能不能别再跟女性有性缘关系!!!转折非常神经病且无聊。从伊瓜苏瀑布出现就在猜这个导演致敬春光乍泄,没想到结局还点了那句台词,可惜这样只会让人感到您在碰瓷前面那种情感出口是通过肢体接触的扭打,这点我好喜欢,细节上真的蛮有想法,本来可以是多好的电影,结局欠打磨
oh no 不符合我的预期,整体太弱,导致一切的结束都是“顺理成章”的感觉。
他们渴望发生的,也是我渴望他们能发生的,但是最后发生在了他和她的身上,这种怅然若失让人真实地心碎,年少的深情总是伴随着对未知的恐惧,在一段无人知晓的亲密关系中完成了情感的深度确认,却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
两星分别送给两位男演员的颜。槽点:1.情节很空洞,前半部分槙给养母录音的线和两男主的爱情线缝合度不高,除了给两男主相处提供了机会以外两条故事线之间没多大联系,后半部分故事更是雷人狗血。2.俗!都什么年代了亚洲同影还停留在身份认同阶段,这一部甚至连认同的过程都一笔带过。“打闹摔跤”这么老掉牙的同影烂梗,到了这部竟然还在用,还重复那么多次,豆瓣竟然一堆人对这几段男主打闹的戏份大吹特吹,豆瓣现在都这么俗了么?3.喜欢“赤脚”的习惯作为槙特有的角色特征贯穿全片,但导演始终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处理这一符号。“唱片”“录音”“游泳”等元素也是同理。4.结尾那段估计是奔着想要成为影史名场面去的,但导演显然没这个能力。匹亚影展竟然拍这种烂俗电影,不应该啊。豆瓣你凭啥把两男主的番位拍那么靠后?欺负他们是新人?
BE美学,收破烂和养子的懵懂爱情,有些爱经历过就无法回头,直己在父亲的控制欲下过得很压抑,不相信约定,不敢反抗,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存折里的积蓄,忍着攒够逃离这个家。槙是美岛的养子,也是唯一的亲人,即使住院坦白并未去过那些地方,但他却一直为了满足她的心愿去录磁带,这时两人熟络,命运齿轮开始转动,隐晦又温暖的爱情滋生,通过暴力拥抱去释放去表达彼此的感情,为了录那个破磁带槙非常内疚美岛去世,但也表达了是想和直己在一起的心情,直己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倒后,彻底崩溃,只想逃离,抓住眼前,不想一直活在约定中,后来尝试了仰泳,戴着泳镜哭泣,呼应了槙。两人监狱中的谈话,总有一天我们会一起去,但直己出狱后,并未想着找槙,而慎却做着他的工作,直己买了车的人却不是与槙,后面的分道扬镳,首尾呼应,真的很好哭!
结局是怎么了呢
呃只感觉到一种矫揉造作
疼痛不够 文学不够 突破不够 ……我真的有文学洁癖?
太长,情节沉默,人物逻辑不明。有些地方莫名其妙,电影隐忍克制的玩法也不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