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骄雄

楚漢驕雄,Chor hong gil hung,The Conqueror's Story

主演:张可颐,郑少秋,江华,黎耀祥,吴美珩,蒋志光,林韦辰,艾威,陈荣峻,鲁振顺,邵传勇,余子明,郑子诚,罗乐林,黄泽锋,王俊棠,江汉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4

《楚汉骄雄》剧照

楚汉骄雄 剧照 NO.1楚汉骄雄 剧照 NO.2楚汉骄雄 剧照 NO.3楚汉骄雄 剧照 NO.4楚汉骄雄 剧照 NO.5楚汉骄雄 剧照 NO.6楚汉骄雄 剧照 NO.13楚汉骄雄 剧照 NO.14楚汉骄雄 剧照 NO.15楚汉骄雄 剧照 NO.16楚汉骄雄 剧照 NO.17楚汉骄雄 剧照 NO.18楚汉骄雄 剧照 NO.19楚汉骄雄 剧照 NO.20

《楚汉骄雄》剧情介绍

楚汉骄雄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秦朝末年,苛捐杂税重如山,民不聊生。富家千金吕雉(张可颐 饰)虽为女儿身,却胸怀大志,女扮男装外出寻找有志之士。她发现了时任泗水亭长刘邦(郑少秋 饰)宅心仁厚,对他渐渐生出好感。项羽(江华 饰)密谋起义,为了招揽黥面贼英布,单枪匹马闯入秦军军中将英布的仇人将领赵常斩杀,终于将英布收到帐下。刘邦发现了项羽的秘密。项羽本来想杀他灭口,但刘邦却对他表现得十分敬畏,哭诉了暴秦令人民生活凄苦,因此愿为他效力推翻暴君。于是项羽被感动了,决定招揽他,两人更以兄弟相称。随后,吕雉主动嫁给了刘邦,她知道自己将会辅助刘邦成就大业。 秦始皇病逝,赵高扶立秦二世,秦二世荒淫无度,更引得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项羽时势造英雄,终于揭竿起义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高堡奇人第四季精武之拳战江湖卧底兄弟2泰勒·汤姆林森:青年危机护花高手在都市激战运钞车西班牙公主第二季男与女假面骑士时王外传RIDERTIME龙骑香蕉怪大叔:呐呐~呐北海妖怪追追追箱男日本国有铁道公安队龙骨遗冢岁岁有余年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火炬木小组第一季中年计划我的性爱玩偶命运与愤怒桃色辩护非左即右致命密室军事禁区断电惊魂旧车大改造老炮儿小美人鱼的奇幻冒险你好倾城爱在深夜时罗莎琳

《楚汉骄雄》长篇影评

 1 ) 典型的TVB搞笑古装片

香港地区的电视剧剧种不同于大陆,他们那里没有内地这种所谓“历史正剧”,他们的电视剧只分为古装戏(时代背景是清朝以前)、年代戏(时代背景是晚清和民国)、时装戏(时代背景是现当代)。

同样是古装戏,已经逝去的ATV(亚洲电视)拍得要严肃和正经得多,TVB则更加注重娱乐性,拍出来的古装片基本上是搞笑片。

虽然可能有人不同意我把《楚汉骄雄》说成是搞笑古装片,认为这部电视剧有一种很悲怆的宿命感,结局也是悲剧,但是我还是认为《楚汉骄雄》本质上仍然是一部以娱乐为主的搞笑片(不能称之为“喜剧片”,结局是悲剧),悲剧结局不影响其搞笑的本质。

过去常常有人拿《楚汉骄雄》来和大陆拍的《楚汉风云》作对比,其实根本不能比,因为两者压根不是同一种类型的电视剧。

《楚汉风云》虽然加入了不少狗血言情剧的色彩,有点试图利用几段虚构的爱情作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的成分,但是从它的剧情架构、台词设计、服饰设计、取景、音乐及启用的演员阵容来看,它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部历史剧,力图拍成一部历史正剧,只是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已。

《楚汉骄雄》对自己的定位则完全就是一部娱乐片。

江华饰演的西楚霸王项羽一脸大胡渣,看上去威猛霸气实际上完全偏离了项羽的历史形象(项羽乌江自刎时年仅30岁);郑少秋饰演的汉高祖刘邦给人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看上去毫无主见,什么事情都是听老婆的,还特别妇人之仁,没有什么野心,为了所谓的“仁义”可以放弃统一天下做皇帝的机会;张可颐饰演的吕雉更搞笑了,居然被导演和编剧定义为“古版希拉里”,这哪里还是那位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之一的吕后;黎耀祥饰演的韩信和历史上那位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只能算是同名同姓了,背信弃义、贪婪无耻、心胸狭窄、恃才傲物,又特别好战简直是古版东条英机,视他人如蝼蚁丝毫不爱惜他人的生命,这究竟是一代军神淮阴侯韩信呢还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楚汉骄雄》在细节上也很搞笑,项羽屠城是为了让敌人不战而降达到拯救更多人生命的目的,项羽居然会以西楚霸王之尊亲自去劝说韩信叛汉归楚,刘邦和项羽鸿沟议和时还各自在自己女人的陪同下去酒店喝酒,结局刘邦杀韩信是因为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要为自己项老弟讨回公道。

至于全剧的服饰设计更是无力吐槽。

总的来说,《楚汉骄雄》作为一部搞笑片表现得还是不错的。

首先,演员演技到位,剧中每一个主要角色都很有个性甚至可以说栩栩如生,江华演出了剧中项羽的重情重义和豪爽(这一点和历史上的项羽倒还有几分相似之处),郑少秋把剧中的刘邦塑造得懦弱无能却心怀仁念、善良重义(扯淡),张可颐版的吕后专横跋扈但见识超群、有胆有识、既爱权力也深爱自己的夫君(扯淡),黎耀祥版的韩信身负奇才但情商巨低、目中无人、是个不仁不义、忘恩负义的野心家和战争狂人(扯淡)。

其次,剧情安排得比较紧凑,不像韩国、台湾、新加坡的泡沫剧一样剧情拖沓、看得人昏昏欲睡。

还有,这部电视剧的一些小构思也有值得大陆这边学习一下的,比如每一集开头由一位演员或者导演来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虽然这种做法有点像在给小学生科普文史知识,但是客观上还是增加了电视剧的娱乐性。

最后一点,这部电视剧和大陆的历史剧相比不是那么一板一眼,夸张、虚构甚至胡编乱造的地方比比皆是,这样的剧情比较精彩刺激,对历史小白来说看得很是过瘾。

不过,我还是认为TVB要拍搞笑片可以,但不应该拿楚汉战争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来搞笑。

如前所述,这部电视剧严重歪曲了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还有亚夫范增、陈平、张良、英布、虞姬、义帝(楚怀王芈心)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会导致一些缺乏历史常识的小孩子看了这种片子历史观扭曲,用黄宏的话来说这坑害的是几代人。

而且本剧成本实在太低了,项羽乌江自刎那段戏很明显是在广东省某条不知名的小河边拍的,可笑的是滚滚长江居然是那么一条小溪。

还有京索之战那场戏,项羽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实际上就是十来个群演,原来这部电视剧为了节省成本已经把一个群众演员算成是1万人了。

剧中把项羽最后的失败归咎于“天命”就更搞笑了,既然“天命”注定了项羽必然要失败,范增为什么还要来辅佐项羽?

剧中的他不是会夜观天象能够预知未来的祸福吗?

这部电视剧最毁三观的地方还在于为刘邦屠杀功臣的无耻行径洗白,严重丑化了韩信的形象,把韩信塑造成一个无耻小人,连鸿沟议和后刘邦出尔反尔都说成是被韩信逼的,然后把刘邦杀害韩信说成是为项羽报仇。

说真的,这种东西让不懂历史的小屁孩看了绝对要坑害好几代人的!

 2 ) 天意难违

最近才看,算是补点历史知识,片头还会专门讲解一些古语,对我算是教育意义非常,虽然不知道真正的历史是怎么样,但的确明白了,政治上有很多身不由己,有很多的势在必行。

但看完之后还是更喜欢项羽一些,他更像真英雄一些,虽然有些残暴,但正人君子一个,就是运气总是不太好。

而刘备的成功在这部电视剧里基于大量的巧合,所谓的祥云环绕,刘邦本人虽仁但软弱,让吕雉在背后全权操纵,又抵不住韩信手握兵权,最后出尔反尔另兄弟自刎乌江。

本来平分天下也可,就像现在2党当政,虽有争,但相互的监督作用更不可忽视,比一党制只手遮天对百姓更好。

韩信虽满腹武才却心胸狭隘,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 ) 如果这是历史...

每次都喜欢看TVB拍的电视剧,对人物情感心理活动刻画的非常细腻,给人一种感觉仿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兄弟情义此片给人印象最深的不过是兄弟情义,古人对于兄弟的理解也和今人对兄弟的理解相去甚远,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最起码我从刘项两兄弟的情义中看到的是“一字并肩,忠相待、义相举,不可出尔反尔、欺而不告...”等等,此等侠肝义胆在项羽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刘邦也是如此待人。

只不过项羽霸业未成最后为情义所累而迁怒刘邦,剧中刘邦并非坏人而是一个为形势所迫的国君接受了韩信击其暮归的策略,留下一句“是非只在时势,公道不在人心”,让人心寒唏嘘...输与赢从天下霸业的角度出发,楚项羽无疑是失败的,汉刘邦无疑是成功的;从青史留名的角度出发,楚项羽无疑是勇猛无匹、重情重义的大英雄,汉刘邦无疑是出尔反尔、假仁假义的卑鄙小人;从忠贞爱情的角度出发,霸王和虞姬之间的凄美爱情是让人羡慕的,虞姬自杀的那一刻我泪目了,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他们真的做到了...而吕雉只不过贪名慕权,对刘邦并无太深的感情,这点项羽是完胜的;从人心的角度出发,项羽身边一群赤城之人,亚父、虞姬和项庄有情有义、生死追随,而刘邦之流,多以名利而聚、舞弄权术、尔虞我诈、纵横捭阖,惶惶不可终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是多么的不幸!性格命运楚项羽在巨鹿之战后自负膨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很多人尤其是亚父的谋略建议,执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殊不知天定亦可胜人,命、运二字早有定数;汉刘邦虽身无长物,但为人大方、心胸开阔、从谏如流,弹幕上有一句“刘邦消极抗秦急死大家”,让大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而韩信长期被压迫的小心眼秉性,在封坛拜将、一飞冲天后表现的淋漓尽致,功高震主是一方面,而目空一切、自视甚高为后来的不幸遭遇也埋下伏笔...我们总是讲,管理者要抱有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之心,但真实的历史只怕是更加复杂!

昨晚看完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落笔此文与君共勉,有感再发

 4 ) 感慨时势造英雄,但更为英雄造时势而动容

初中的时候在姥家看过,抓住中午边吃边看还能把剧情记个大概,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被TVB演技折服。

因为那些久久不能忘怀的镜头,重温了这部历史演绎剧。

剧中通过项羽“英雄造时势”的失败,传递出“时势”的重要、不可逆,但我想更打动观众的是或许是不甘,西楚霸王步步都没有走在范增的建议上——对刘邦他更在意昔日的结义兄弟情、对虞姬更在意真情而非不祥人、对韩信惜才却不愿为自己的自负低头…而失败也并非没有伏笔,坑杀秦军杀皇帝等失民心,手下武将文臣叛变失军心,加之夜观星象的加持…如此励志的一生就像一拳打破帝王的梦幻泡影上,只留得了霸王别姬的美名和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

本剧中,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几个主线人物的话:韩信——好战、胜战,全程一心雪耻项羽,前期为报妻成为励志的典范,后期的孤傲害死了自己。

张良——懂得顺应天意,羽扇纶巾,锦囊妙计助刘邦出巴蜀收韩信破楚军,平天下后急流勇退。

全剧最佳。

虞姬——剧中历史公证人,记录了对项羽由恨到理解,最终了结并爱上项羽,并不顾天下人反对坚持在一起,上演了霸王兵败死,贱妾何聊生。

项羽——真战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韩信不过如此。

真性情,敢爱敢恨,无叔父无虞姬得天下又如何?

最后被围垓下竟然也是为救虞姬。

范增死后,项羽成长,可就算再成长面对刘邦仍不忘当年兄弟情…吕雉——全剧第一狠人,刘邦背后的女人,一手推刘邦到汉王,一手出谋划策打天下,献计除掉一切绊脚石,对剧中所有人都表露杀意到恐怖女子。

刘邦——经过了斩白蛇、投项羽、咸阳之争、鸿门宴、暗度陈仓出巴蜀、睢水之战、守荥阳、楚河汉界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与项羽重修兄弟情后出尔反尔,他终于明白了,亡项羽登大位是天意,比时势更重要的是审时度势,并在最后回答了张良所问:公道在人心,是非成败不在时势。

我想,楚汉修好,项羽临行前喊的一句刘大哥,不仅让刘邦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是全剧最感人的一幕吧…

 5 ) 无名

淮阴猛虎群狗欺,老妇一语顶头湖。

三投楚羽不识将,子房识得英雄骨。

千里入蜀粮仓屯,幸得萧何月下赴。

调养生息东风起,霸王绝唱该下歌。

 6 ) TVB穷得就剩下演技了

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的处女座观众,就不必跟编剧杠了好吗。

请太太们放松心态,抱着舔颜和欣赏江华秋官等等一众神仙演技的心态就好,——毕竟TVB穷得就剩下演技了【安利《楚汉骄雄》的很用心的亮点】<双男主贡献片头曲和片尾曲>片头曲和片尾曲分别由秋官和江华献唱唱,TVB可真特喵的省钱~ 尤其喜欢秋官的片头曲,歌词意境大气,每句歌词呼应的人物都有剪辑配合,堪称踩点大师。

<正片之前的成语小百科>由演员在片场录制,介绍本集剧情相关的著名成语故事,甚至例句都给你准备好了(小学课堂既视感)。

镜头后面的片场花絮很穿越的赶脚,非常可爱。

某集林韦辰在讲“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时,好巧不巧蒋光志的张良在后面大摇大摆,貌似在背台词。

从江华的《西游记》《九五至尊》一路追到这里,每两集就想弃剧一次,纯粹为了江华和秋官坚持到大结局,打分之前不如给我自己点个赞先。

TVB编剧将这段历史改得面目全非,在看之前我就有心理准备,所以反而期待会有怎样的脑洞呢?

看完之后,只能说一句:编剧对项羽的偏心过于嚣张——其他人物有的美化有的丑化,有的既美化又丑化,总之一言难尽;独独对霸王是十级美颜,莫不是西楚霸王应援团的太太来的,加上江华的霸气演绎和无死角神颜,谁还管是不是历史,总之这个霸王我舔了~【以下对剧本人设的吐槽,编剧的锅,演员不背。

】人设特别神奇的是,美化和丑化可以共存与于一个角色。

与其说这是历史剧,倒不如看做是历史同人,作为考据党杠的同时完全不影响开开心心追剧的心态。

【一、想给张良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不知道编剧是想要突出张良的国士无双,还是想给蒋光志多点戏份?

把各种功劳和计谋移花接木往张良身上安。

⑴举荐韩信:明明是夏侯婴(腾公)首荐(但是刘邦没有重用所以韩信跑了),萧何再力荐(萧何月下追韩信,推举大将军,并要求刘邦登坛拜将)。

剧中改成张良发现的韩信,并且传授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我就。。。

韩信一代兵仙表示不需要作弊好嘛⑵各种阴谋诡计上身:彭城被围让纪信假扮刘邦替死、反间计离间项羽阵营(历史上反间计是陈平的计谋)、教刘邦假仁假义等等,各种脏心烂肺的诡诈奸计全招呼到我谋圣身上。

历史上张良出的可都是阳谋,陈平的几件大功才是阴谋。

编剧把陈平的阴谋按到谋圣身上,这是爱张良还是黑张良呢?

即使没有阴谋诡计,张良国士无双的地位也无可动摇好吧??

⑶谋圣史上封神的几大功劳又被编剧抛弃:①用策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峣关。

刘邦想要尽快拿下咸阳,到了峣关就差临门一脚了,脑袋一想用最后两万人的家底拼了拿下峣关,张良阻止老大的冲动,用策略轻松拿下。

这段电视剧简直魔改:张良居然一直拦着刘邦不让他进咸阳(怕先入主咸阳得罪项羽),结果刘邦一路开挂所到之处望风战而降,想不入主咸阳都不行,还被张良批评一顿。

②刘邦入主咸阳之后,整日在秦宫声色犬马,无人敢劝,只要有樊哙冒死闯宫劝谏但是刘邦还是不听。

最后张良出马,刘邦立马乖乖听话。

大概编剧认为逻辑冲突,直接删掉。

③史上刘邦称帝之后虽然急流勇退,但也不是马上就消失,给刘邦仍出了很多决定性大计,如不迁都、安定功臣、辅佐太子等。

刘邦给张良的封赏也是最优厚的「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 功也。

自擇齊 三萬戶。

」,比萧何曹参等人加起来都多(虽然我谋圣没要)。

剧中刚刚灭了项羽,张良就换上诸葛亮的隆中皮肤(斗笠+农夫套装)急着下线,别说献策,连封赏都统统不要。

谋圣的功劳远不止如此。

谋圣和陈平最大的不同是,谋圣的策略都是长远的宏观策略,对刘邦的基业是指导性的纲领。

陈平的计谋则是微观、短视的阴谋诡计,很有用但与谋圣不可同日而语。

从这个角度,张良的人设可以说是全剧最失败角色之一,一手好牌被编剧打烂。

⑷蒋光志的演技是没得挑了啦,但我是刚从《九五之尊》过来,一下子还适应不了大公子智商火箭速度攀升。

另外张良整天拿把诸葛亮的羽扇做咩,是不是造型师以为羽扇是谋士标配?

另外选角上如果能更靠近张良的实际形象「状貌如妇人好女」就更好礼了。

林伟辰的就很符合陈平美男子的形象嘛。

【二、把兵仙韩信刻画成卑鄙小气嚣张狂妄,编剧黑得最彻底的角色,没有之一】作为韩信粉也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版人设了。

但是从剧本角度出发我承认,刘邦、项羽、呂雉、韩信这几个负责剧情推动的人物,逻辑还是自洽的。

所以,TVB编剧必定跟韩信有仇。

韩信微末时那些魔改的剧情我直接跳过去,八戒穿越到秦汉来历千世情劫太惨了不忍直视~不消说韩信就创造了多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就数数韩信的几大经典战役,也被编剧本着【能黑就黑,不能黑就一笔带过】的原则,反正不给兵仙吸粉的机会就对了:⑴还定三秦: 剧中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变成是张良传授的投名状。

张良自然是国士无双,但我想说一代兵仙的智谋还不需要作弊的地步吧……⑵背水一战:历史上多经典的一仗,居然就借一个小兵之口用台词一笔带过!

大场面全靠嘴。

⑶灭齐之战:算是兵仙疑似黑点,编剧很开心玩命踩。

郦食其已说降齐王但韩信仍要攻打齐国,齐王以为自己被骗,烹杀了郦食其。

⑷垓下之战: 编剧强行为霸王挽尊——韩信设下十面埋伏,前提是霸王的行军路线必须是垓下方向→而项羽预判了韩信的预判,打算一路杀回彭城,直接破局→韩信无法阻止项羽回彭城,已经想放弃这次行动承认失败→编剧又祭出虞姬【不祥人】装备来拖霸王后腿,霸王只好遵从编剧安排转回垓下完成任务。

编剧想表达:不是韩信太厉害,是老天不帮项羽。

编剧不遗余力地黑化兵仙,自私自利器量狭小嚣张自大居功自傲的桥段不胜枚举。

作为一枚兵仙粉,看了剧中的韩信我都想说,不作就不会死。

⑴韩信与刘邦经典的讨论将兵和将将之论,史上发生在开国之后,此时刘邦已将韩信幽困在自己身边了,韩信还能如此自信,这份气度我爱惨了。

剧中把这段对话挪到韩信初为大将军之时,该是出于剧情需要。

但祥仔演出来就让观众觉得狂妄得着急去领盒饭一样。

⑵剧中有一段原创情节,以孙武为吴王以宫女练兵的故事为原型:韩信初为大将军,众将皆不服。

刘邦的老表开会迟到,韩信为了立威杀了老表。

这段原创从抹黑韩信的角度来说很成功的,体现了韩信的极低的政治智商和低能的领导力。

此时韩信尚未建立半点功勋,却以同僚的血来立威,现实中只怕只会适得其反。

建议编剧多看点历史书,找一找标准答案。

作为新领导上任,面对一众不服的老资格下属,三国东吴大将陆逊教科书式做法:下属资格都比自己老「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

不相聽從」,陆逊气势强硬「案剑曰」,但并不以权压人,而是软硬兼施地晓以大义「諸君并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各任其事,豈复得辭!

軍令有常,不可犯矣。

」。

事后孙权问及「君何以初不啟諸將違節度者邪?

」陆逊还维护同僚「諸將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國家所當與共克定大事者。

臣雖駑懦,竊慕相如、寇恂相下之義,以濟國事。

」手握生杀大权的大将军,是否就真的可以随心处置,以立威望?

西汉军神卫青的教科书式做法,堪称超高情商:漠南一役赵信叛变,导致和赵信一路的右将军苏建拼死力战,「尽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將軍」。

大将军问诸将如何处置苏建,周霸建议「可斬以明將軍之威」其他将军说苏建死战归营并无反意,不应斩。

卫青最后决定不擅权而交给汉武帝决定「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説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

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

」⑶刘邦称帝之后,剧情以五倍速快进。

伪游云梦瞬间拿下韩信,瞬移到呂雉手里被杀。

我都不想说啥了,韩信这里不仅智商下线还嚣张得过分,刘邦吕雉杀韩信我都想拍手称快(仅限剧中)。

拜托编剧你做个人好咩?!

tvb版《西游记》黎耀祥的八戒贱兮兮又可可爱,是我能把tvb第二部《西游记》追完的动力之一(张空空不在的第二部,为了西服和八盖咬牙追完)。

每次韩信有爱情桥段时我都好怕他下一句就会说出「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讲真视帝的演技也是没得挑了,但是这个剧本韩信的人设崩塌,祥仔演绎得越符合剧本,就离我们心目中的兵仙越远。

韩信和项羽对戏,让我秒回八盖和西服,八盖你变了!

八盖居然要杀西服,大师兄你在哪里?!

【三、废柴烂好人刘邦】跟张良的人设一样,表面上似乎美化了刘邦,内核实际上是丑化。

⑴道德上美化。

历史上刘邦干的事实在太龌龊太缺德,编剧写不下去就强行改写,一切反着来就对了:①从不骂人不说脏字→让秋官这样风流倜傥的人物动辄「嫚罵之」「大骂」,还有各种没遛儿的不雅动作,编剧大概实在下不去手,类似桥段全无。

史书尺度比电视剧大多了。

②真心不想先入咸阳做关中王,只想有一富庶的丹阳郡足以。

刘邦做了大王都是被兄弟和呂雉逼的!

③按三顾茅庐的剧本请郦食其出山,给足排面→史书上可是洗着脚接见的郦食其的:「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

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 ,不宜踞見長者。

”於是沛公 起,攝衣謝之,延上坐。

」不过剧中刘邦也很喜欢洗脚,编剧想别浪费了啊,于是移花接木把洗脚接见重臣的桥段就安排给韩信了。

(编剧见缝插针恶心韩信一把)④被项羽大败逃跑,找替身顶死也是被张良逼的!

刘邦很不情愿!

→史书没记载谁出的这个损招。

③逃跑途中,是呂雉为了引开追兵主动带孩子跳车的!

史书上写刘邦嫌孩子拖累,三番五次把娃踹下去,那是人干的事吗!

④和项羽楚河汉界二分天下是真心的,没想一统天下!

出尔反尔都是被呂雉韩信逼的!

⑤特别重视和项羽的兄弟情义!

最后杀韩信是为了给项老弟和郦食其报仇!

刘邦听闻项羽死讯那一系列的表情,且惊且怒且喜且忧且恨,屏幕前的我就知道刘邦此时已对韩信起了杀心,日后定会为项羽报仇。

秋官演技大赞。

另,结尾处还隐藏了对项羽的呼应,给编剧加鸡腿:太子向刘邦请教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刘邦回答“你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代表刘邦对项羽最深切的缅怀。

⑵能力上无限丑化30集的剧,前29集无限丑化贬低这位西汉开国皇帝,直到28集才开始黑化,最后一集飞速完成进化。

①毫无野心,一步步上位都是被老婆和兄弟推上去甚至逼出来的。

→刘邦要是没野心,项羽做梦都要笑醒了好咩?

②军事能力全无,废柴一个,被韩信无限羞辱。

→实际上,虽然打了很多败仗,但也有领兵打胜仗的时候哇!

「還收兵聚留 ,引兵攻碭 ,三日乃取碭 。

因收碭 兵,得五六千人。

攻下邑 ,拔之。

還軍豐 。

」 「軍濮陽 之東,與秦 軍戰,破之。

」 「沛公 與項羽 西略地至雍丘 之下,與秦 軍戰,大破之,斬李由 。

」 「西與秦 將楊熊 戰白馬 ,又戰曲遇 東,大破之。

」 「與南陽守齮戰犨 東,破之。

」 「沛公 以為詐,乃用張良 計,使酈生 、陸賈 往説秦 將,啖以利,因襲攻武關 ,破之。

又與秦 軍戰於藍田 南,益張疑兵旗幟,諸所過毋得掠卤,秦 人憙,秦 軍解,因大破之。

又戰其北,大破之。

乘勝,遂破之。

」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 ,定三秦 。

」称帝之后各处叛乱不断,最后一战平黥布也是刘邦亲自带兵上阵, 「漢 將別擊布 軍洮水 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斬布鄱陽 。

」而且刘邦的带兵能力是兵仙亲自盖章认证的:「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

”信 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上曰:“於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虽然不如韩信,但至少也是能领十万兵的好嘛!

③权利完全被架空,二分天下议和谈判桌没有发言权。

呂雉和韩信要出尔反尔打项羽,刘邦要疯了「你们怎么可以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我跟项老弟是兄弟啊!

」但整个集团没人听他的→实际上刘老三对军权一直有绝对控制权,就算是吃了败仗自己没兵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下将军的军权和队伍薅过来据为己有: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路上,手下兵打光了,「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 ,因與俱攻秦 軍,戰不利。

還至栗 ,遇剛武侯 ,奪其軍,可四千馀人,并之。

」项羽围成皋,刘邦再次发动逃跑技能,扔下所有兵将,就带着滕公俩人逃了。

就这已经成光杆司令的刘邦,还顺手又薅了韩信的兵「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 、韓信 壁,而奪之軍。

」④呂雉说要立太子,刘邦言听计从→实际上吕后权利再大也不可能压制刘邦好吗。

刘邦曾一度认为太子“不类己”动过废太子的念头,吕后吓得赶紧向张良求教,留侯给他支招以太子名义请出商山四皓,刘邦才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总之刘邦烂好人废柴一个的人设也是极其扯淡,但是秋官演技真的太给力!

【四、你刘邦的天下是我呂雉打下来的】最霸气呂雉,没有之一。

「赤帝子」是呂雉首创;给刘邦招兵买马;在刘邦乐不思蜀时激发他的进取心;在刘邦溃败时给他灌鸡汤;和项羽二分天下谈判桌上寸土必争;刘邦称帝后做他诛杀功臣的白手套。

强烈怀疑那颗帝星指的是吕雉吧?

这楚汉双雄,是呂雉和项羽争天下~张可颐的吕后也实在霸气。

从《九五至尊》过来的我,非常讶异张可颐戏路跨度如此之大,吕四娘心思单纯憨得可爱,和呂雉的刚毅狠戾杀伐决断,然而她能完全驾驭两种极端的角色,和江华的戏路有得一拼,厉害了。

然而这两个角色还是有个共通点,就是张可颐身上自带「英气」属性,无论是单纯还是心机,都是英姿勃发的,不是戚夫人薄夫人的柔弱小女子一挂。

就冲张可颐的吕雉,这个人设我给好评。

【五、和刘邦相爱相杀/被「不祥人」debuff/霸道总裁+恋爱脑项羽】编剧最偏爱的角色,没有之一。

偏爱到什么程度?

整部剧所有角色人设,都是围绕项羽来的!

为了让项羽的人设能逻辑自洽,其他人设要么强行颠覆(如刘邦)要么有所牺牲(如韩信虞姬)——这件事本身就很霸王!

所以,再回过头看刘邦和韩信的人设,虽然扯淡,但是咁有道理对唔对?

不过历史上霸王黑点还是不少,难为编剧用尽全身解数给霸王洗白:⑴项羽屠城——是为了拯救更多的人!

杀百人救万人、杀千人救十万人,你们都唔明项羽的用心良苦!

虞姬虽然全家被项羽所杀,但她很体谅项羽!

⑵坑杀二十万秦兵——项羽有苦衷、项羽迫不得已,你们不要再拿这个抹黑霸王啦!

⑶鸿门宴不杀刘邦——不能叫妇人之仁,只因太重兄弟情义!

霸王也不屑这样的阴谋诡计,要堂堂正正决战!

亚父虽然很气但编剧始终没有让亚父说出那句「竖子不足與謀」。

⑷火烧阿房宫——编剧:洗白难度超纲,跳过。

⑸杀义帝——谁让义帝逐渐膨胀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霸王迫不得已只好杀咗。

⑹不重用韩信——这货用最怂的语气说最狂妄的话还净泄露军机,损色样哪个领导能看得上啊。

⑺同意楚河汉界二分天下——看在兄弟情义上让着刘邦。

自信坦荡所以相信刘邦会遵守约定。

⑻反间计离间项羽君臣——编剧强行让刘邦给陈平的用于反间计的四万金打了水漂。

而且剧中又把这种损招移花接木到了张良身上(陈平:点解我的戏份又被抢咗)亚父和项羽之间情比金坚不可能被离间!

后来亚父「疽发背而死」不假,那是项羽送亚父去治病路上死的,不是让项羽气的;钟离昧也没有被离间,而是和亚父一起向楚军澄清了谣言。

如果无法通过脑洞逻辑自洽洗白,那就强行改写历史,反正编剧就是要项羽无敌!

历史上上反间计很成功,项羽果然对亚父起疑,亚父回彭城路上疽发背而死。

「漢王 患之,乃用陳平 之計,予陳平 金四萬斤,以間疏楚 君臣。

於是項羽 乃疑亞父 。

亞父 是時勸項羽 遂下滎陽 ,及其見疑,乃怒,辭老,願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 而死。

」⑼垓下之败——项羽本已破局,预判了韩信的预判,韩信无奈已打算撤军;编剧:我尽力了,无奈大结局实在绕不开,于是安排虞姬发动「不祥人」技能再次debuff缠绕,项羽为救虞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非战之罪,乃天命也。

⑽乌江自刎——编剧为霸王的玻璃心尽力洗白。

项羽忍痛割爱让虞姬投降刘邦做姬妾,自己则可心无挂念力战到底,且抱着就算失败也可以东山再起的念头的。

但是虞姬的自杀让他万念俱灰,老大爷缺德导航成为压倒霸王的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最后求生的意志。

虽然以上洗白都是编剧脑洞和yy,我虽然大力吐槽、但是项羽是全剧我唯一愿意全盘接受的角色。

——因为没有人能拒绝这个盖世英雄,没有人不爱他堂堂正正、爱他赤子之心、爱他重情重义、爱他铁汉柔情,爱他不跪的模样。

【项羽的优点当然要用力表现】⑴以刘邦的好色对比项羽的专情——高富帅的霸道总裁,一心只想成家立业。

太太们表示很可。

⑵无论单人武力值还是带兵打仗的攻击能力均为武将满级定义。

这点只要按史书拍已足够震撼,无需添油加醋。

TVB的战争戏虽然穷酸,但江华挥剑的范儿帅到掉渣,太太们专心看霸王好啦~⑶霸王颜值——江华的项羽是霸王的颜值巅峰这点应该没人否认吧?

就算护心毛长一脸,涂成黑炭,都挡不住江华颜值吊炸天。

江华的气质和神颜,居然能hold住所有极端反差的角色而不违和。

你能想象唐僧和项羽是一个人演的吗?

两个角色反差萌我一脸血:前者光头的小白脸,后者毛扎扎的黑脸壮汉,可小白兔可大野狼,真神奇的演员。

江华演技惊为天人这件事我已经说腻了……他完美演绎了项羽的英气、霸气、贵气、豪气、锐气、侠气、义气,以及虞姬一人份的铁汉柔情。

就是这个角色有点费嗓子,不是声嘶力竭的吼,至少也是叉腰喊话,只有跟虞姬才能稍微减小音量。

想给江华送点金嗓子喉宝。

江华实在是天赋型演员,演唐僧时便是温婉纯良,慈悲为怀,柔声细语,却坚韧无比的圣人西服;演项羽时便是那个威震天下,暴躁狠戾,一身傲骨,万人中取上将首级的硬汉霸王。

屏幕前的我也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前者最柔弱却最坚韧,后者最刚硬却易折断。

对比秋官和江华二人演绎过的帝王演绎也很有意思。

二人都是皇帝专业户,秋官的风流倜傥,江华霸气侧漏都是我的心头好。

项羽死后的剧情以五倍速快进,二十分钟走完刘邦称帝后七年的全部流程,所有人都赶着超生一样抢着领盒饭。

大概是编剧太太兴趣缺缺,草草结束。

【六、柯南化身的「不祥人」虞姬】又一个为了项羽人设而牺牲的角色,编剧既然想要一个完美的霸王,那就只能再制造一个bug级的存在:一旦霸王这边剧情逻辑无法自洽,就使用虞姬「不祥人」装备,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我非常、非常不喜欢这种设定,把战争死亡和杀戮帅甩锅给一个女子,这种大男子主义本能让人反感。

即使是出于解决剧情逻辑目的,也说明编剧缺乏深度思考。

唯一欣慰的是在剧中,虽然亚父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整天唠叨不祥人这件事,一直试图驱赶甚至杀死虞姬,但是最后感受到虞姬对项羽的真爱,和对自己真诚的关心,终于接纳了虞姬,翁媳和睦相处。

所以我琢磨,虞姬人设大约有ptsd?

这就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她能爱上项羽这个杀父仇人,还关心每天恶语相向见缝插针暗杀她的范增。

这个虞姬要么是圣母玛利亚,要么就是有ptsd,当然也可以是有ptsd的圣母玛利亚。

以上我只能说除了项羽和呂雉,重要角色基本人设尽毁,但从剧情推动及配合项羽人设角度又很合理——所以,是逻辑非常通顺的扯淡?

大场面基本靠嘴,TVB穷得就剩演技了,演员们用洪荒之力撑起了豆瓣8.0的评分,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7 ) 终结了我喜欢的一个时代

虽然剧本有些小不足,但瑕不掩瑜,去年春节初看,回味N久,荡气回肠、冷静戏谑...楚汉绝对是历史中一个大猫腻,中国古代史最喜欢东周,因为由汉朝开始文化就逐渐进入了衰退期。

剧里面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独立的性格命运,他们聚到一起,聚到一个终结东周文化大爆炸的时代,创造了时势和许多奇迹,还有许多荒谬;如果历史里面的刘邦真如郑少秋演的那样我觉得会少好多遗憾,很欣赏这样的刘邦,一个人可以这么凑合着走一条历史中相对伟大的路,以奔五的年纪和满嘴跑火车的习性用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失败堆积了一个庞大的成功......再看项羽,绝对是上帝创造刘邦这个生命体的绝对反物质,既聪明又固执,不屑使用手段来黑对手,不屑亲近身份低微之人,不用韩信,不杀刘邦,非抱着一把天子剑去挑战一个强大的自我...渐渐地成为了一个被自己天才、过分的自信、自我意识膨胀抛进了孤独的高高在上者---忽略了形势变化的微妙... 怪只怪上天給了他一个太过强大的自我…他败給的不是刘邦,不是强大的诸侯联军,而是自己。

西楚霸王的成功,就是一种自我毁灭!也很喜欢江华的项羽,尤其是喜欢钜鹿之战以后的大胡子形象,看到他每次和刘邦交锋的时候,都像是給一个没用的准汉高祖执行末日审判一样,特别是著名的彭城之战,上演得如此这般恐怖、滑稽。

只可惜,到最后得到天下的永远都不是西楚霸王,而成为现今世界上人数最多民族教父的永远都是刘邦……突然想到一句话:“小人因小人得天下,英雄因英雄失天下”。

《楚汉骄雄》总算是我第二喜欢的TVB剧集,一年之内看了2遍,壮丽的简直令人模糊了与历的矛盾……嚴重以为项羽一生都在【卷土重来】,当年王离的爷爷打败了项羽的爷爷,项羽尚有项梁待己如父如师,最终教会了项羽,搞垮了王离,此乃卷土之一;再说定陶一役,项梁被宋义弄死了,项羽虽说失去了叔父却还剩下个亚父,于是再重整旗鼓,终究“阴谋”了宋义,此乃卷土之二;直到亚父的离去是项羽失去的最后一个可以失去的“至亲至贤”,这时宵小们看准了时机纷纷跳出来跟项羽集体打游击,荥阳占了又丢了,来回三次,玩丢了英布,也玩死了龙且...好在尚有虞姬;此乃卷土之三;垓下之围,四面楚歌,这时连虞姬都disappear了...感觉每次“东山再起”都应该是最后一次,岂料全tm是骗人的...所以项老弟累了倦了,不想再重来一次... 此乃卷土之四。

我觉得吧,由古至今,谁说项羽赢得起输不起呢……由衷喜欢第28集的情节,刘邦理直气壮地在小酒馆跟项羽Excel,搞得项老弟心里巨不好意思,可就因为刘邦能流露出真情,便原谅了他所有的无赖和罪恶…还有项羽的乌江自刎,这一幕成为了我挚爱着的历史年代一个句号,复杂的感觉就像剧中背景音乐一样沉重……忘不了那些辉煌一时的惊叹号们,到最后死的死,散的散,就连刘邦也躲不过之后吕氏篡权的一场风波……仿佛是一个轮回的埃舍尔结构,又回到开头---得到者为何?

除此之外,演技俱佳,除刘项,还有韩信、张良、吕雉;这是一部带给我太多感受与回忆的剧,拍出了最接近心目中楚汉的感觉,太多难一言而尽,数不清的感受,说不清的楚汉……旧时MV剪辑,三生楚汉: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7dZvUVVVhM/

 8 ) 楚汉骄雄:时不利兮可奈何

李添胜的古装剧,常有惊喜之处,《楚汉骄雄》亦不例外。

但可惜04年的港剧,笼罩在《金枝欲孽》的耀眼光芒下,无一不是黯淡失色。

身为台庆剧的《楚汉骄雄》,同样也不例外。

这部剧是我为数不多曾半途而废的剧集,那时整个人沉浸在《金枝》中不能自拔,再看其它剧集都味同嚼蜡。

这部剧因此被搁下。

但等多年后静下心来重新拾起再看,才察觉到它的好。

瑕疵依然存在。

但有着这样生命力的剧集,本身也算得异数。

李添胜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缔造港剧黄金盛世的武侠剧集,对驾驭这类气势磅礴的题材来说,他可谓是得心应手。

整部剧的背景,是人所熟知的诸侯纷争、英雄并起的秦末乱世,名动天下的楚汉之争。

项羽与刘邦,被时势同时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一个是战无不胜、莫敢仰视的孤胆英雄,一个是嘻哈度日、贪财好色的市井无赖。

多年后,英雄在乌江悲凉自刎,无赖却登上宝座君临天下,并拉开了中华盛世的序幕……一、时势与英雄把历史拿来炒冷饭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却罕有能演绎出新意的。

从这点来说,TVB编剧的创新勇气值得肯定。

虽然饱受指责,他们依然能够将这些故纸堆里的故事讲出全然不同的新鲜感来。

整个《楚汉骄雄》,并没有渲染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倒很有点无奈怆然的意味。

它讲述的是天道,是时势与英雄之间,相辅相承却又相离相悖的微妙关系。

吕雉说,白蛇是白帝子,它为我夫君亲手所杀,我夫君刘邦就是赤帝子!

萧何说,既是绝处逢生,就是天意,是时势造英雄!

项羽说,所谓的“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无二日的“日”是我项羽,民无二主的“主”也是我项羽。

我项羽定要能人所不能,英雄造时势!

范增说,我的命运已经与你连在一起,那我范增就和你项羽一起英雄造时势!

项羽的狂傲,在于他的刚勇血气,在于他的英雄豪情,在于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辉煌战绩。

哪怕最后孤身一人落魄乌江,挥剑一指都让汉兵吓得胆寒落马。

他的狂傲,还在于不惧什么天意命定,不信什么星象预警。

所以只有他能驯服乌骓马,能驾驭天子剑,敢爱命格孤绝的虞姬,能在漳河、睢水战役中完胜而归。

但也正是他的狂傲,使他不屑斩杀刘邦,追捕韩信,为日后的兵败垓下留下了祸因。

项羽太自信,自信得一意孤行,自信得不顾时局。

而他的过于自信,恰是范增的致命死穴。

和张良一样,亚父范增是深谙天道的智者。

他明知项羽并非天命所归,反而刘邦才是紫微所指。

但仅仅因为项羽一声真挚的“亚父”,他就甘愿为其竭尽心力、筹谋算计。

为了项羽,范增抛弃了自己的信仰。

和项羽一样,他决意以一己之力改变天道、对抗时势,实现义子统一天下的心愿。

他的抗争,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英雄造时势的决意使然。

他们都相信事在人为,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只要自己去做,天下断无不成之事。

但最后,却是乌合一片、出尔反尔的无赖刘邦赢了。

他不止赢了不可一世的霸王项羽,还赢得了整个天下。

无论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屈辱,当中耍弄了多少心计手段。

成王败寇,是铁一般的不争事实,也是人间天道的无上至理。

再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魄力又如何,你楚项羽,最后还不是只能仰天长叹“时不我与”?

很悲凉,同时很讽刺。

时势才是权力最大的翻覆手。

不信你看,一手将西楚霸王项羽逼上绝路的淮阴侯韩信,同样如此。

是时势成就了他,同时也是时势毁灭了他。

在策划著名的垓下之战时,嚣张跋扈的韩信还是齐王。

那时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不得不极力拉拢他。

后人评论说,倘若那时韩信独成一力,天下便是三分之势。

惜他韩信并无这样的野心。

他是智计出众的将帅之才,毕生心愿只是打败领军才能举世闻名的项羽,赢得千秋之名。

他器量太窄,偏又好胜,以至于全然没有顾虑到今后的时势之变。

诚然,打败项羽足以千秋留名,但项羽一死,他韩信也再无利用价值。

之前种种的不敬之举,他手握的重兵之权,无疑都是刘邦心中一根不可不拔的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只是韩信临死时的一句推托说辞,在未央宫诛杀他的,不是萧何,不是吕后,也不是刘邦,而是他自己。

同样的,这一切,也是时势所趋。

天下间,没有谁能够违逆得过时势。

二、男人与女人逐鹿天下,一直被默认为男人之事。

再刚毅果敢的女人,如后世称帝的武则天,也不曾做到。

女人,从来都是柔弱的代言词。

所以《楚汉骄雄》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与男人同争天下的吕雉。

甫一出场,就令人刮目相看。

在舟中置一张琴,一身男装端坐其上。

邀请项羽上船,纵论天下之势,不卑不亢地说明自己有委身嫁予之意。

因为她吕雉一生的志向,就是辅弼自己的夫君取得天下。

被自视过高的项羽拒绝后才在沛县遇见刘邦,触觉敏锐的她发觉刘邦虽然是个市井无赖,但为人豪爽仗义、一呼百应,便不顾非议地下嫁于他。

那时的刘邦,虽有仁义悲悯之心,却无半点英雄之志。

吕雉的勇气和决心,由此已可窥见一斑。

成婚之后的几年,刘邦都碌碌无为。

而吕雉却不怨不急地静心等待时机。

直到刘邦醉酒之后误打误撞斩杀白蛇,吕雉便抓住时机为其缔造了“赤帝子斩杀白帝子”的传言笼络人心。

正是这一招,成功地将刘邦推上了高位。

她吕雉,不但有深沉的心机懂得借势造势,更拥有过人的胆识和刚毅的性格。

在项羽威逼他夫妇二人吃下蜀虫之时,刘邦吓得魂不附体,而吕雉却面不改色地拿起就吃;在偏僻难安的苦地蜀中,刘邦整日吃喝玩乐,而她却四处奔走筹措新军;决定攻楚之时,恰逢韩信拒绝出兵,她又孤身一人前往彭城劝降彭越;在睢水一役大败后的逃亡途中更不惜带着两个孩子引开追兵,舍身掩护刘邦;被项羽羁押要挟甚至到差点烹杀之际依然面无惧色,还声声告知刘邦勿以自己为念,让项羽的攻心之计无法得逞;在楚汉和谈之时,她在一群男人面前寸土必争,毫不相让;后来撕毁和约、击其暮归,最终促成项羽兵败人亡、刘邦统一天下的也是她;到最后要诛杀韩信,为了不累及刘邦的声名,都是她出头扛下了鸟尽弓藏的恶名……她吕雉,为了成就刘邦的大业,真是费尽了心思,豁出了所有。

可惜生错了女儿身,若然她是个男子,别说是刘邦,就算是与项羽、韩信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相较而言,深情单纯的虞姬就失色了太多。

撇开略显牵强的命格孤绝而言,虞姬的存在,实在是消磨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她不仅做不到决绝断情,而且处处拖累项羽。

她的存在,一度离间了项羽与范增的父子之情,还曾涣散了楚军的坚定军心。

甚至在最后,项羽明明可以安全返回彭城,却为了救她冒险前赴垓下,最终无可逆转自己的败亡命运。

最后的霸王别姬虽然刚烈,却也正是她的死,令项羽心死如灰、拒渡江东。

可以这样说,刘邦之胜,在于有吕雉为妻。

而项羽之败,在于是虞姬为妻。

同样,令受尽白眼、怀才不遇的韩信重新振作的,也是一个女子。

是那个叫做香姬的女子,含着眼泪告诉他一定要忍,要留着有用之躯一展抱负。

而她自己,却受尽凌辱、九死一生。

他为实现自己的壮志离她而去,她许诺一定会等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后衣锦荣归。

但等他名动天下再来寻她时,她的一缕香魂却已缥缈早断。

他站在她的孤坟之前,伤心得无以复加。

哪怕他能为她重塑新碑、编写铭文、筑坟为园,她也不会再回来。

后来韩信之所以对刘邦带走薄姬心存怨怼、怠慢相对,只是因为那个女子的身上,依稀有着香姬的影子。

男人与女人的命运,是这样的环环相扣、生死相连。

三、权谋与人心冷兵器时代的战事,谋算的并非兵力,只是人心。

比如垓下一役,韩信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轻松瓦解项羽的精锐之师,成为名动天下的经典一役。

一直记得睢水之败的那场戏。

刘邦抱着虎头儿的尸身,哭着说出了自己三擒三纵彭越并非英雄所为,而是事先串通,故意做样给天下人看而已。

但这个单纯的孩子,却发自内心地敬佩他,最后还不惜以死来卫护他的安全。

而正是他的妄自尊大和不自量力,不仅害死了虎头儿,还害死了六十万汉兵。

目之所及,皆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连睢水都为之断流。

在最后撕毁鸿沟之约时,刘邦虽是为吕后和韩信所逼在战书上盖下朱印。

但他明知韩信战矛所指,是自己的结义兄弟,是那个被他真情感动、甘愿放低争霸雄心的项羽。

他明知这一战将使彼此的关系永难冰释,他仍是盖下了印章,并在后来的战事中不断督促务必将项羽赶尽杀绝。

刘邦这样的胜,令人心寒。

你看他在最后设计擒拿韩信之时,还振振有词地将这项罪责推诿于人。

说什么情势所在身不由己,他刘邦,其实并非自己口口声声所讲的仁义重情。

恰恰相反,重情重义的,是那个血勇气刚的项羽。

他的一生,都为情字所累。

正是对虞姬的不渝爱情,对刘邦的结义之情,最终将他送上了绝路。

还有那个器量狭窄的韩信,他虽然桀骜不驯、居功自傲,但依然记得香姬的结发之情,漂母的赠饭之恩,萧何的知遇之义。

而他刘邦,早已不是沛县的无赖亭长。

争得到天下的人,怎么可能再像当年那样单纯可近?

他对权谋手段的运用,已经纯熟到了面不改色、心无愧疚的地步。

所以如范蠡张良这样的智者,才会毅然选择功成身退。

世间最叵测的,不是时运,只是人心。

所以日后朝政为吕氏专权,也不过是因果循环、天意公平而已。

其实也许并没有什么谁是谁非,任凭后人如何评说的千秋功过,也不如立于乾陵的那块无字石碑。

看透了世情的张良早就说过,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四、瑕疵与惊喜剧情之中,最后的一集是为瑕疵。

过于仓促的收尾弱化了之前二十九集的情绪铺陈。

刘邦和韩信的结局都过于草率,对吕后的专权刻画也未能更深一步。

这一点,大约是受制于篇幅和主题。

败笔在于江华。

他饰演的项羽,外貌无所争谓,演技实在让人非议。

霸王的霸气,他只通过声嘶力竭的吼叫和怒目圆睁的表情来演绎,太过肤浅之余还让人难以忍受。

连带饰演范增的罗乐林,也不得不以提高音量和癫狂表情来与之对戏。

惊喜在于可颐和秋官的搭配丝毫不觉突兀,黎耀祥的韩信和蒋志光的张良深得其神。

插曲《垓下歌》,以琵琶曲《十面埋伏》大气辅奏,夹杂着凛冽呼啸的大风之声,唱得悲凉壮烈,令人唏嘘。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9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非常好,里面人物很多,每个人物都人设非常明显。

项羽的气势,刘邦的市井,非常入骨。

某些场景和材料是参考了很多历史故事和野史的,也加入了故事性,用心了。

懂得很多道理,另一半是战友,不能互相拖累,对标霸王虞姬刘邦吕雉,虞姬过于柔弱,无法赋能项羽,还屡次拖累,两个优柔寡断的人走在一起,难。

成大事者不可心胸狭窄,恃才傲物功高盖主,韩信就是下场。

能琢磨人心并能利用人心者,谓之强者,只蛮干不行。

项羽的失败剧中其实早有伏笔,我愿称霸王为君子,光明磊落,对待身边的人其实也有情有义,但由于太过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听不进去旁人的劝谏,更认为自己无所谓不能,不把微小危机放眼内,所以一再放过一些可能性,最终把自己送上绝路。

身段不够柔软。

刘邦几次保命,皆因贪生怕死,且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说白了市井小手段很多,没有什么制约。

最后更是把不择手段夺得天下渲染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个字狠且绝情绝义。

很多剧评认为把天意渲染得太过,但我认为,只有一些场景把天意加进去作为戏说的成分,以及古人本来如此挂在嘴边。

但细看,早已性格决定命运。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如资本原始积累,哪个不是肮脏不堪细看,但历史是强者的历史,如今看的,都是胜出者的历史。

每每触及楚汉历史,总会想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字一句非常传神,也是我所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实上述说的项羽的性格,不渡江是符合他性格的。

如此骄傲的人,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比死更难受。

其实本来违背人性,一身本领文物全才,在古代的礼教下,能屈能伸,难!

 10 ) 又发现香港乐坛的一位词人

最近才看.港版的历史剧总有着不一样的味道,至朴至拙之间,常常是全然的英雄气概、忠孝节义、善恶是非,和最笼统的思古幽情。

比央视剧少了沉重,而多了戏说和纯粹,让人看着可以一口气直顺到底。

印象中江华的古装从来都是书生相——前几年《聊斋》重拍,他是画皮中的负心人,仍然是演得最好的那个——而今在这剧里,“力拔山兮气盖世”,横眉怒目之处,却倒也不负西楚霸王。

其实亚视当年也算人才济济,结果大厦一倾,诸多才气纵横者就不如意至今。

当然话说回来,倘使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吕颂贤怕就与公认经典的令狐冲无缘了。

史家不幸诗家幸;先失意而后诗意。

只是用挫折失意来丰富人生与性情,未免苍凉了些。

曲词作者名唤 郑国江,一查才发现原来是“目前香港作曲家和作词家协会中创作歌曲(登记)最多的词人”,做过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张国荣《风继续吹》梅艳芳的《似水流年》、陈百强的《涟漪》和《偏偏喜欢你》、林子祥《真的汉子》和《分分钟需要你》、夏韶声《童年时》和徐小凤《风雨同路》等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6242.htm?fr=ala0_1_1)今人不熟悉,许是因为其描写情爱的小词不多,而且多爱用抽象手法,越抽象就越无味;盖因作词人的个人情怀与小词难以契合,换作这首,就不一样。

歌是秋官所唱,韵味还算不错。

绝世雄才("楚汉骄雄"主题曲) 作曲/编曲:无量光填词:郑国江 演唱:郑少秋 雄才绝世天生有几 狂情傲态万年稀 力拔山独有吞山川豪气 天亦疑忌 凌云大志冲天飞 良才善制造时机 群雄逢变天楚汉骄雄斗 成败看捕捉先机 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 用斗心一生霸业没法比 雄才能绝世功高可霸天 天命难欺 无言独对乌江水 成王败寇悟前非 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 高风歌赞千世纪 人逢绝处总得转机 豪杰亦有被人欺 人如逢困境不短英雄气 荣辱贵贱担得起 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 用爱心一生爱人如爱己 常怀人共说分担喜与悲 天地无欺 无言独对乌江水 成王败寇悟前非 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 千秋功过平常事 力拔山勇哉不过一出戏 无限壮烈千古悲

《楚汉骄雄》短评

一直想看直到现在才补完 TVB场面太小是硬伤 刘邦大洗白 虞姬和韩信被黑出翔_(:з」∠)_ 某方面来说吕后也被黑了 不过张可颐很赞气场很足ww虽然改了很多但这样看也能圆回来 于是为什么要改这么虐 就是因为之前感情那么好 变成这样才会令人如此痛心 唉朋友兄弟反目什么的真心虐心_(:з」∠)_

5分钟前
  • P君、
  • 还行

龟公郑少秋!

10分钟前
  • **
  • 很差

全部让韩信背锅洗白刘邦,这不对吧(ps:郑少秋的小腿好恶心)

15分钟前
  • 吉姆先森
  • 还行

Haha~时隔一年,雍正成了项羽、吕四娘成了吕雉、岑日忠成了张良、岑日礼成了陈平、岑日爱成了虞姬... 阵容和九五至尊很像啊!看完没有很佩服一个人也没有很恨一个人~但刘邦真的好无能!郦食其、吕雉..也不过如此~唯张良算是有智谋而不卑鄙阴险的。哎,果然还是人心叵测、天命最高啊。。

17分钟前
  • lanvi_
  • 推荐

最出彩的吕雉张良韩信陈平。

20分钟前
  • 风雨暗花
  • 推荐

吕雉和韩信这两个角色刻画的太丰满了,完全盖过了刘邦和项羽的光芒。不过秋官还是很萌的,戚姬也很可爱。虞姬应该算是一个败笔了。

2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两个老帅哥的较量

24分钟前
  • 世界的角落
  • 还行

可以看作经典啦~~~演员都很出色!

26分钟前
  • 白圣杰
  • 推荐

简直是糟践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本来想打一星,但鉴于同题材剧还没有特别好的,且这部在tvb古装剧里居然还算尊重历史的,故两星。

31分钟前
  • 东溪散人
  • 较差

大局不行,历史问题也不够严谨,但几处细节做的很不错,尤其是蒋志光的张良

33分钟前
  • Pyrojewel
  • 推荐

最初看到演员表很难想象秋官演刘邦、江华演项羽,但两人出色演技太加分了,张可颐的吕后特别有魅力,而吴美珩演倾国美人还是差了点,祥叔的韩信和光叔的张良是我最喜欢的一版。

37分钟前
  • 葉Saki✨
  • 推荐

吴美衍的虞姬最后霸王别姬真的有古典美人的韵味,二小姐的吕后的一句我是恨做皇后,但我只想做你刘邦一个人的皇后,果然有女霸主的风姿

39分钟前
  • Panda_J
  • 推荐

片头小故事过分可爱,以一己之力教会我几十个成语。I miss 秋官演小人物so much。有多中意看他风流倜傥,就会多着迷他爱财滑头的小人物样。被张良整个迷住,好像是没有缺点的完人。演项羽江华是不是嗓子也压坏了 = = 真的好辛苦。选角精到:为了衬项羽是绝世大英雄,必要将刘邦塑造成弱鸡市井烂人(有点过分了),但找了秋官来演,气质怎样都下沉不到地上,也算是平衡,只可惜无法体现刘邦野心一面。说演戏,秋官江华二小姐不用夸了,但也幸而有蒋志光黎耀祥林韦辰罗乐林!历史剧的配角,本就不能算配角。幸而有他们,个个都熠熠闪光。

40分钟前
  • 推荐

童年回忆,脑洞大开地重写了楚汉争霸的故事,对传奇与历史做了巧妙融合,印象不错的一部传奇剧。

44分钟前
  • 沧海微沤
  • 还行

吕雉真英雄,刘邦真小人!可惜项羽,错信刘邦,而且一时心软让他暗度陈仓,最终落下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的悲剧

46分钟前
  • 四夕青
  • 推荐

TVB拍的古装片,里面人物服装都是花里胡哨的,影楼廉价风,没有质感。。。。

48分钟前
  • 白术
  • 还行

为什么我觉得刘邦和项羽,吕雉,张良 韩信 演的都那么中我意呢?看后能让我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就是很了不起了

52分钟前
  • 只爱自己孙彩云
  • 力荐

最立体的吕雉 张可颐演的太好了。这部戏的吕雉要是跟项羽在一起真是不得了

55分钟前
  • 小恒
  • 力荐

黎耀祥这个配角的实力绝对不小。秋官把刘邦演得至情至性,尤其是两场项羽用其父母逼其投降,秋官的表演入骨三分。

60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小时候没看完,去年翻出来再看时居然还这么有吸引力,虽然化妆和制作有些粗糙,但靠剧情和演技完全弥补了这一点,对刘邦美化的太厉害,毕竟是一部历史演义剧。

1小时前
  • JOJO小左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