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本·夏罗克
主演:埃米尔·艾尔-马斯里,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刘易斯·格里本,埃莉·哈丁顿,卡伊斯·纳塞夫,卡梅隆·富尔顿,西尔维·弗诺,豪尔赫·吉迪,桑吉弗·科赫利,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是对在苏格兰岛上等待庇护的难民的一次另类观察。 它聚焦于一位背负重担背离祖国的年轻叙利亚音乐家奥马尔。详细 >
就那么几个场景
3星半,译为边缘不如待定,运镜用光构图极美。
断不了的过去,看不清的未来,超市里不可以讲种族歧视的话,岛上刮起阴冷的风,尸体掩埋在皑皑白雪下,叙利亚传来的琴声,那不是圣战的战歌
有一些有趣的点(文化素养课上两个老师跳舞示范、神似佛莱迪·摩克瑞的阿富汗难民以手半遮面、岛上居民对难民态度),摄影画面好看,汹涌海浪、呼啸寒风和空寂荒原也能呼应难民内心,但主角全程面瘫、少言寡语、缓慢身姿,呆板凝滞,甚至成了摆拍。
阿基+罗伊安德森
平庸但有一些学来的可爱,明亮配色总是会讨人喜欢。男主角好像黄衍仁啊,但压轴的音乐表演mute掉音乐放配乐的处理方式有点难以理解。
分数:70 画面比例4:3,如今来说,使用这样的比例,要么是个性(成熟)要么就是装酷!确实部分固定机位的画面构图画面感很强。影片属于比较观念化的电影,喜欢就会很喜欢,但如果不喜欢,欣赏不来,就会一头雾水。 剧情:难民的后生活……主角爱玛。最后他弹琴开始居然又使用了带黑框16:9构图。(事实证明作为难民身份,生存和梦想不可兼得。)
关于叙利亚人的“回家”问题,摄影特别,感情真挚。更惨的是流亡的阿富汗人,自从阿富汗成了某某的好朋友,阿富汗人就再也回不去了。
苏格兰的边陲小镇风景如画,叙利亚的青年亡迹天涯。切尔西的足球梦暴尸荒野,乌尔德的琴弦难以拨动。年少时湿枕而眠,长大后却无泪可流。祖国笼罩着战争的阴云,但难民的母亲却不允许战争在家里上演。从中东到欧洲,远隔的不只是山川湖海,还有无家可归的彷徨。
开头示范课 难民不要性骚扰和讲种族歧视字眼
男主与哥哥交谈后,重新弹起了乌德琴,在琴声中解开了心结,达到了和解,漆树粉这个细节也蛮戳人的,虽然同为难民,但也会尽量给予温暖,另外画面是真的美
身不离琴,去哪儿都提着笨重的琴盒,在四季变化中无奈又无聊的平安中等待获得身份,申请在战火中的亲人也逃离家乡。电话那头留在家乡的亲人却劝他像参与内战的哥哥一样为国而战。暴雪帮助当地人寻羊的时候发现了一具难民尸体,严重打击了他,后来独自去掩埋了尸体后做了决定?最后没看明白结尾
冷冽下的温柔总是打动人心,但其实这部片子的走向远比阿基更冷。几个配角都质朴可爱,而Omar不想回到过去,又割舍不掉过去,一眼望不到未来,又还是期盼未来。
伤痛撕裂的哭泣离别,引人发指的恶行…那属于其它电影,其它故事。这里寄情于音乐,消遣着彷徨心绪,始终在等待着。拥有超脱于同类题材的风格传达迅速吸睛,也不再停留于宣讲式的任务完成与命题…这种别致十足惊喜,也刚好和可能被诟病于“不够亲身观察”的作者十足的搭。
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题材虽然很沉重,但导演却选择用轻松的手法展示这些内容,有着非常独特的观感。三星。
最近读了些中东的书,理解了难民的处境。电影蛮风格化的。荒诞而伤感。
"You bring it everywhere, like a coffin for your soul."
I used to be happy before I came here. 移民题材套这个风格确实很limbo,卡在边缘中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很是割裂,最后虽然画幅伸展,可惜主角已经被困太久无法释放。罗伊安德森不是摆固定机位就能摆出来的,阿基也不是放冷幽默和冷空气就能速成出来的。
回不去的故乡,无处可去的放逐之地,所有都弥漫着十足匠气
电影语法完全紊乱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就那么几个场景
3星半,译为边缘不如待定,运镜用光构图极美。
断不了的过去,看不清的未来,超市里不可以讲种族歧视的话,岛上刮起阴冷的风,尸体掩埋在皑皑白雪下,叙利亚传来的琴声,那不是圣战的战歌
有一些有趣的点(文化素养课上两个老师跳舞示范、神似佛莱迪·摩克瑞的阿富汗难民以手半遮面、岛上居民对难民态度),摄影画面好看,汹涌海浪、呼啸寒风和空寂荒原也能呼应难民内心,但主角全程面瘫、少言寡语、缓慢身姿,呆板凝滞,甚至成了摆拍。
阿基+罗伊安德森
平庸但有一些学来的可爱,明亮配色总是会讨人喜欢。男主角好像黄衍仁啊,但压轴的音乐表演mute掉音乐放配乐的处理方式有点难以理解。
分数:70 画面比例4:3,如今来说,使用这样的比例,要么是个性(成熟)要么就是装酷!确实部分固定机位的画面构图画面感很强。影片属于比较观念化的电影,喜欢就会很喜欢,但如果不喜欢,欣赏不来,就会一头雾水。 剧情:难民的后生活……主角爱玛。最后他弹琴开始居然又使用了带黑框16:9构图。(事实证明作为难民身份,生存和梦想不可兼得。)
关于叙利亚人的“回家”问题,摄影特别,感情真挚。更惨的是流亡的阿富汗人,自从阿富汗成了某某的好朋友,阿富汗人就再也回不去了。
苏格兰的边陲小镇风景如画,叙利亚的青年亡迹天涯。切尔西的足球梦暴尸荒野,乌尔德的琴弦难以拨动。年少时湿枕而眠,长大后却无泪可流。祖国笼罩着战争的阴云,但难民的母亲却不允许战争在家里上演。从中东到欧洲,远隔的不只是山川湖海,还有无家可归的彷徨。
开头示范课 难民不要性骚扰和讲种族歧视字眼
男主与哥哥交谈后,重新弹起了乌德琴,在琴声中解开了心结,达到了和解,漆树粉这个细节也蛮戳人的,虽然同为难民,但也会尽量给予温暖,另外画面是真的美
身不离琴,去哪儿都提着笨重的琴盒,在四季变化中无奈又无聊的平安中等待获得身份,申请在战火中的亲人也逃离家乡。电话那头留在家乡的亲人却劝他像参与内战的哥哥一样为国而战。暴雪帮助当地人寻羊的时候发现了一具难民尸体,严重打击了他,后来独自去掩埋了尸体后做了决定?最后没看明白结尾
冷冽下的温柔总是打动人心,但其实这部片子的走向远比阿基更冷。几个配角都质朴可爱,而Omar不想回到过去,又割舍不掉过去,一眼望不到未来,又还是期盼未来。
伤痛撕裂的哭泣离别,引人发指的恶行…那属于其它电影,其它故事。这里寄情于音乐,消遣着彷徨心绪,始终在等待着。拥有超脱于同类题材的风格传达迅速吸睛,也不再停留于宣讲式的任务完成与命题…这种别致十足惊喜,也刚好和可能被诟病于“不够亲身观察”的作者十足的搭。
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题材虽然很沉重,但导演却选择用轻松的手法展示这些内容,有着非常独特的观感。三星。
最近读了些中东的书,理解了难民的处境。电影蛮风格化的。荒诞而伤感。
"You bring it everywhere, like a coffin for your soul."
I used to be happy before I came here. 移民题材套这个风格确实很limbo,卡在边缘中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很是割裂,最后虽然画幅伸展,可惜主角已经被困太久无法释放。罗伊安德森不是摆固定机位就能摆出来的,阿基也不是放冷幽默和冷空气就能速成出来的。
回不去的故乡,无处可去的放逐之地,所有都弥漫着十足匠气
电影语法完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