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失去了身体》的人,一定会责怪导演或原作者残忍、虐心,这男孩(劳伍菲尔)已经身世已经这么凄凉了,为什么还要雪上加霜,让他经受身体的残疾?
为什么要让他通过惨痛的失去来走出过去的重大阴影,而不是爱的融化?
为什么要让无意的他(过于幼小或是被打击后的失神落魄)铸成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的错误?
当然,这一切不只是为了让人慨叹命运捉弄起人来可以有多狠、有多毒,而是为了让人多一份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悲悯:有些早期的失去,真的会让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与幸福绝缘,与厄运交好,似乎在自己不了断之前,没有人可以施以援手,即便有,也总是得而复失,留不住、抓不牢。
单看男孩这条线,他的故事不过是把妹失败,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出了事故(被机器切断了手),不过是个十足的倒霉蛋,而且事故缘由,居然还是与一只苍蝇较劲,这是有多蠢笨啊!
无怪乎很多人读不懂男孩,觉得这家伙实在不讨人喜欢!
而只有联系上“断手”这条线,才能对男孩生出几分同情和理解,那只断手,就好比年幼丧亲的他,他未曾在片中表达的伤痛和懊悔,都借由断手在城市中惊心动魄的遭遇,萦绕不断、温存犹在的回忆,向人如泣如诉地倾诉着。
看起来是克服一个个“难关”,但对于“失去身体”的一只手而言,遇到鸟、老鼠、狗这些对“完整”的人构不成任何伤害和威胁的动物,都是大难临头,有丧命之虞,需要与之殊死搏斗。
这只手,就好比是作为孤儿的男孩的化身,他对于世界的感知跟普通人大不相同,是灾难化的、习得性无助的。
人的自信、果决、主见,最初的形成,是在父母支持、包容下,让困难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至于受挫感、崩塌感过于强烈,将人吞没、摧毁,同时保证孩童对他人、对环境的基本安全感。
而过早被剥夺这种支持的男孩,显然就如同一只没有身体的断手,没有依傍,没有指引,残缺而又弱小地,在这个“险象环生”的世界里艰难摸索,寻找出路。
他的“迷茫”并不是普通人的无所适从、没有方向。
“我失去了身体”是断手的哀叹,也是被巨大灾难夺走一切的他,幼年悲惨境遇的真实写照。
“断手”并不是没有目标,它的目标很轴、很单一,就是找回自己的身体。
而这与男孩内心的诉求也是呼应的,他只是想重温过往的美好,重获他本来拥有的一切——爱他的父母,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无限敞亮开阔的前途。
断手在寻回主人的过程中,与婴儿温情有爱的互动,被盲人琴音所吸引,在跳下高楼时,幻想宇航员的召唤,都在向人展现这些美好有多么难以割舍!
是的,它们困住了男孩,但也支撑着男孩,他的人生没有绚丽绽放,但也没有坠入万丈深渊。
你为什么放不下过去?
对于我们,不过是一笑泯恩仇,但对于他,或许是犹如切割身体那般的剧痛。
他对女孩(加布丽尔)的好感,即是来自她对他不经意流露的关爱,在乎的是他有没有受伤,而不是披萨是不是完好。
尽管在旁人看来,不过是普通人的一点善意,但对男孩来说,却是久违的温暖。
也在于她对住35楼的感受的描述:像是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刮着风暴,自己的住所,像是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唯一让人感觉安全、平静的地方。
这似乎替男孩说出了他一直以来的感受,一瞬间他被温柔击中。
与其说是遇到了爱情,不如说是知己,他以为他俩处境相似,定是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的遇见是命运的安排。
这才有了后面不依不饶地寻访女孩。
仿佛找到她,才能找回家。
他之所以拜她叔叔为师,做木工学徒,有为接近女孩的心机成分,也因她与叔叔的对话,她叔叔对他的友善,与他记忆中的和谐美满相近,这里是更像家的地方。
然而,为了填补心里的缺口,而去建立一段新关系,哪怕这段关系具有治愈作用,也会因为用力过猛、急于求成戛然而止。
他害怕再次失去,竭尽所能讨好女孩,却忽视了对她叔叔的伤害。
她叔叔因上一个徒弟离开,而郁郁寡欢,甚至已经染病在身,而这次男孩拜师只是为了追求女孩,而耍了花招?
女孩不知道男孩过去的遭遇,为了有被爱的感觉,他无所谓学什么,是不是真心想学,他自己的人生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的家还是完好无恙的。
就这样,仅仅因为彼此了解不深,冲突爆发,悲剧再次上演。
在普通人看来,一次口角不算什么,关系也不是无法挽回,但女孩的拒绝,在男孩眼中却是致命的。
正是因为他为她学木工,为她建冰屋,都不仅仅是因为爱,还寄托了弥补过往遗憾的沉重使命。
有时会格外苛求对方的回应如己所愿。
关系中的挫折,总会带出过去积压的种种委屈和愤懑。
拿今天的事,发泄着过去的郁闷。
这时的他,看不到真实的女孩。
事实上,女孩虽然孤独,但并不像男孩那么缺爱,两人之间没有超乎寻常的心有灵犀,对他的回应,也显得有些淡漠。
这也加重了男孩的失望和怨怼之情。
哪怕仅是日常的争吵,对他来讲,也没有转圜空间。
男孩难以抛却记忆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它不只有天堂般的快乐,还有地狱似的罪责。
他的无心之举,是那场车祸的罪魁祸首。
他出于好奇,探出车身,去大自然收录声音,开着车的父亲回头劝阻时,意外发生,父母双亡。
命运开起玩笑就是这么残酷。
不知他在断手之前,是否直面了这点,还是陷入了自我欺骗,即便隐约觉察到,也不敢承认:无意中,他成了命运的帮凶。
这时,沉湎于过去,又像是一种自我惩罚。
卡在时空中,与记忆中的父母在一起,才是忏悔;在没有为父母之死付出代价之前,他不能离开,那是绝情。
我们不能断定,断手,是否是他给自己施加的惩罚,他必须再失去些什么,才能抵消让父母生命消逝的罪恶,哪怕他已经是最大的受害者。
断手事故,表面上看,是他又陷入了儿时未完成的一个事件,即抓住苍蝇;深一层看,是他受挫后,又唤起了对父母的思念(戴上了父亲的手表),退回到了儿童的状态,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慰和鼓励;再深一层看,似乎抓住苍蝇,就证明了他没有输给命运,他能找回家的感觉,他记忆中的家还没有破碎;再再深一层看,也许就是那些一直潜藏着的罪疚感在暗中作祟,在伺机滋事。
最后男孩的释怀,会有些莫名,而且无一句台词,令人很难猜透他的内心世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断手怎么尝试都无法跟身体续上,隐约察觉男孩不再需要它了,而默默退场,从这两点看,这次突发事故,似乎让他接受了往事不可追。
也许在再度聆听儿时录音时,他从成人的视角,原谅了小时候的自己,认识到那是一次意外,自己的责任没有儿时以为的那么严重,自己虽然不是完全无责,但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又或者在聆听中,记忆中的力量重回到他的身上。
断手就好像他从未审视过的自己,或是刻意、强行隔离的部分,因为这份天伦之乐中夹杂着欲绝的悲痛,在他还幼小时,无力承受。
而这次危机,让他与之接通,在心里接纳了它。
盘点已经拥有的,已经获得的,虽然不多、不够、不长久,但足以让他move on,去书写自己人生的篇章。
在新人身上追讨过去命运欠他的债,好笑,又苦涩。
放下过去的他,开起了命运的玩笑,命运也许想让他万念俱灰,生无可恋,而跳下高楼,但他偏不。
他通过跳板,跳向了旁边的起重机平台,完美骗过了命运。
按照他的命运理论,为了甩开厄运,不让它对你穷追不舍,你得做出点不合常规、离经叛道的事,把它弄懵、整傻。
他成功了!
这是他到此为止的人生中最漂亮的一次假动作!
BRAVO!
可惜的是,现实中,这样的男孩,在连番暴击之后,更多会走向的是自绝,而非自我放飞。
遗憾的是,我们也许不像男孩有着如此深重的创伤,但仍不自觉地卷入过去的某些死循环里,固有模式也罢,无明执念也罢,仍会让我们与我们在乎的、珍视的,一次次地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而且我们并没有像男孩一样那么无辜。
又或者我们都已经切掉了一部分自己,而这部分,甚至不是因为命运多舛而无奈失去的,而是我们自愿的,我们甚至麻木到不觉得疼痛。
片中断手波澜壮阔地、荡气回肠地想要寻回、想要团圆,对我们而言,不过是多此一举。
而这些反思仅是这部动画巧妙的双线叙事所通达的无限可能中的一小部分。
如同Jérémy Clapin的另一部作品《精神分裂症》,片中描绘的并不只是一个不被理解的“怪人”,更像是总是不在“此时此地”的我们,我们离真切的现实,总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是有人愁眉不展,有人无知无觉,明明是普遍的现象,但更为敏感或清醒的人,指出来了,却往往就这么成了“异类”,由此苦上加苦。
本片也是如此,男孩是个活在过去的人,而我们或多或少都是这样,但只有当把一个人因此而蒙受的苦难戏剧化、惨烈化了之后,我们才能恢复些许“觉知”或者说“痛感”,而这才是走出过往、通往新生的必经之途。
当然,我们更希望现实中,本片可以是另一个结局,断手所承载的一切,男孩能在灾难发生之初,就说出来,有人悉心倾听,耐心安抚,帮他在心里做一个切割。
尽管痛感依旧,但至少不是以断手这么惨无忍睹的方式来抒发。
惟愿普天之下的蒙难之人都能有此幸运。
“你相信命运吗,我是认真的。
”“就是一切早已注定,我们只是按着轨迹走,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我们错误地以为可以,这是个错觉除非我们做出完全不可预测和不可理喻的事情,这是唯一能永久解开魔咒的方法。
”“比如呢?
”“比如你走路的时候,你假装要走这里,你像运球一样做个假动作,你改变路线,猛地一下,你跳上了起重机。
一件突发奇想,打破常规的事,你本不该那么做,但是你做对了,因为你去到了别处而且你不后悔,大概是这样。
”“然后呢,你用假动作绕过命运之后该怎么做”“之后吗,你尽量远离它,你一味地奔跑然后自求多福。
”一个本来很简单的故事,加上断手这条惊险的故事线和穿插的回忆,配上恰当烘托氛围的音乐,成就了这一部极其精彩的电影,其中也有许多对生命的思考。
断手不能重接,我们不能摆脱我们的过去,我们得勇敢地承认它,然后奋力一跃,跳出痛苦的循环,自求多福。
这世上到处都是命运的苍蝇,苍蝇的本性就是追逐甜蜜,幸福的甜蜜。
一直相信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体验,虽然不确定它们是否也会为回到我身边而奋不顾身。
那只手是否知道即使回到身体的身边也无法与身体愈合,它是否知道它的命运已经被注定,只能独自腐烂,它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一种渴望,一种想要找到身体的渴望,一种想要完整的渴望,不过或许它知道,它知道命运无情,但还是想试一试,也许是命运错了,或许它还能恢复,总之有什么能比挑战这既定命运让人兴奋?
我想要当宇航员,我想要弹琴,我想要和你一起去看北极光,我想要和你一起在冰屋取暖聊天,命运作祟么?
亦或是我太无能么?
命运的苍蝇从未离我远去,这么想要叮咬我腐烂的肉么?
或许是我活该,但是怎能一直在这该死的命运的掌控之中,被它苦苦折磨。
对,怎能一直在这该死的既定的命运的掌控之中,怎能这样,我不想如此,我不同意,我要做出跳脱掌控的行为,那么就奋不顾身吧,奋不顾身找回身体,那么就纵身一跃吧,跳向那个塔台,这是对命运的挑战吗?
这有意义吗?
对,这是挑战吗,这有意义吗,即使与身体靠的那么近却还是无法愈合,即使跨越塔台,我还是失去了所有,可是谁在意呢,我只知道那天塔台上翩翩飘落的雪花是如此的打动我,亦如那天归途中的我欣赏的夕阳西下,纯粹而又美好,迷人而又寂寞。
伸出窗口的铁皮柜,伸向瞭望塔的木板,我与你,最终都无法相遇。
阴郁而优美的配乐,似雨天中潮湿而又阴冷的画面,是看不到希望的明天,是被困在土拔鼠之日般的无尽绝望。
不得不承认,你和你的断手一样,都是在逼仄肮脏下水道如老鼠一般,抓不住的希望,如同抓不到的令人生厌的苍蝇一般,无尽的绝望,直至深入冰冷的骨髓,融入血液。
但,难道就真的只能如此卑微下去吗?
也是曾有过梦想的人呐,就算是那断手,也曾经是活着的啊,渴望去做钢琴家兼宇航员,去和爱的人去北极看北极熊去住冰屋,想飞向无尽的天空与宇宙。
“我往上看,根本就看不到35层,你直视前方的话,能看到什么?
”“…一无所有,除了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为什么要去北极?
”“…因为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不是么?
” 多么浪漫啊,但却用在不被理解的人身上,再浪漫也只是被风吹散的黄沙,她无法理解你,这也无法仅仅简单用是非而论,或许她只是对所有人都温和善良而已,而你却把这当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宿命作祟。
你人是孤独的人,断手更是孤独的手,你被周遭环境遗忘,手却被你遗忘,但手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勤勤恳恳为你做一切你想要做的事情,你被遗忘后或许暗自孤独伤心,但断手却为寻找你历经磨难也未曾抱怨,就即使断手没有被你友好的接受,它也心甘情愿接受一切,默默忍受一切。
想到一句话,“不管你自己人是开心悲伤痛苦,你身体你千千亿亿的细胞永远都忠诚着为你而运作,不要抱怨自己被遗弃遗忘,你的细胞永远都会忠于你”。
或许生活本就是这样一眼看去都是无尽绝望,希望永远可以隔着门禁谈话就好。
“额很抱歉我路上遇到一些意外,可以说它没能幸免…““不严重吧?
““它看上去像一个披萨上面盖了一个披萨…““不,我说的是事故,你有受伤吗?
““我吗?
噢我没事” 多希望时间停止在这一刻就好。
【很喜欢的几个颇为暧昧温存的镜头】·我的断手,跳上了盲人音乐家的钢琴盖,欣赏着盲人的双手弹出乐声,喜欢得并拢起手指。
这个感觉好像是:我坐在白崖边听你弹钢琴,一阵风掀起来我的裙子,我羞涩地闭拢双腿,摩擦肌肤,这不是因为风大,而是因为风捎来了琴声,我只是用腿把音符夹住罢了。
·我的断手,趴在宝宝的肚皮上,宝宝觉得像妈妈的轻拍,停止了哭泣。
我的断手,握住宝宝一抓一合的小手,宝宝安心睡着了。
·夜晚,我的断手,努力寻找着我的身体,和我的恋人;抓起雨伞,想要跳跃到对面的起重机那里去。
身下是两条车流湍急的大马路。
乘着风驾驭着雨伞,在车流里跌跌撞撞,眩晕之中,我看到车灯交汇成了璀璨的星空,我儿时的宇航员梦,实现了。
·我睡着了,我的断手找到了我,亲密地依偎在我秃秃的手肘边。
我的梦境,断手全都能感受到。
但我们再也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身体。
我失去了手,手失去了我,但我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命运。
【我】先是失去了父母(给予我这具身体的人),再是失去了恋人(让我学会爱惜这具身体的人),接着是失去了右手(我的身体的一部分,维持着我刚找到的梦想)。
此时的我仿佛一文不值。
一无所有的自己,站上了顶楼的栏杆,纵身一跃,以命搏梦,跳上几米远的起重机。
我想起了自己对恋人说过的话,那一天,我俩坐在起重机对面——“你相信命运吗?
我是认真的。
”“就是一切早已注定,我们只是按着轨迹走?
”“对。
”“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
”“我们错误地以为可以,这是个错觉。
除非我们做出......完全不可预测和不可理喻的事情。
这是唯一能永久解开魔咒的方法。
”“ 比如呢?
”“比如......我也不知道,什么都行吧。
比如你走路的时候,你假装要去这里,你像运球一样做个假动作,你改变路线,猛地一下,你跳上了起重机。
一件突发奇想,打破常规的事,你原本不该那么做,但是你做对了,因为你去到了别处,而且你不后悔。
大概是这样。
”“然后呢?
”“你用假动作绕过命运之后该怎么做?
”“之后吗?
你尽量远离它。
你一味地奔跑,然后自求多福。
”此时的我回忆着曾经的自己,短袖在空中随风飘扬,好像从砂砾里捧起一只贝壳,我拿起录音筒到处收集声音,只不过过着寻常的一天。
我从来没有赢过命运,却意外获得了新生。
【苍蝇】命运就和苍蝇一样,无孔不入,你总是想要抓住苍蝇,却无可奈何。
苍蝇的大眼睛洞悉了一切,所以它的世界是全部已知的。
你给命运做假动作,命运全部知道,并且会惩罚你。
你抓不住命运的已知和你的未知。
你捉不住苍蝇,苍蝇却会搓着手回到原处,因为它的世界里没有钢琴、宇航员、恋情和梦想,它无处可去。
你除了自身已知,还有太多未知,所以你从来不会回到原点,总是在向前探索的路上。
一部很有门槛的成人动画。
在声音方面,这部动画做得非常好。
一是音效非常棒。
可能是因为男主有收集声音的癖好,所以在音效方面做得很细致、很逼真。
苍蝇振翅的声音,风声,打火机的声音,地铁压过轨道的声音,孩子的笑声、咀嚼声,刀尖割开木板的声音,脚踩雪地的声音……都让我印象深刻。
二是BGM很好听,拉紧心弦和放松后的BGM很喜欢,有一种很空旷、很寂寞的感觉,十分贴合整个作品。
但是,对故事本身,我可能理解得并不深。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还是“孤独”,这仿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男主小时的生活单纯而幸福,父亲母亲都是亲切而开明的人。
他的梦想是成为能上太空的钢琴家,而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用便携式卡带收集生活中的声音。
但有一天,正是因为收集声音,他的父母永远离他而去了。
从此他的生活不再明亮,慢慢变成了每天混日子的大人。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女主,多一句的关心为他孤独的生活点亮了一盏灯。
也难怪他会丢掉防备,鼓起勇气去靠近光亮。
无奈“孤独”还是包围着他,女主对他只是平常态度。
他的那个小小的冰屋,挡住了灰暗的天空,冰冷的温度,但生活依旧平静。
最后,我觉得他有点“痴”了,所以——失去了手。
而片名的“我”不是我,而是这个手。
这只手,却展现了与“我”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手用自己的力量穿越了整个城市,它勇敢对抗老鼠、机智应对变故、多次展现“跑酷”技巧,但同时也包含温柔,为婴儿捡起掉落的奶嘴、偷偷坐到盲人音乐家身边静静凝听他的钢琴声、最后轻轻地回到“我”的身边。
后面这两个情节,现在想起来竟然有点想哭。
坐在那里凝听钢琴声的时候,它回忆起了自己很久以前也曾弹奏钢琴的模样,小时候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难过的是,偷听被发现,还要被当做过街老鼠,被棍棒打、被狗狗追咬。
而最后终于回到“我”身边时,它已经筋疲力尽了,它只想回到最初的位置好好休息一下。
但导演残忍地在我以为作品走向玄幻的时候,把我拉回了现实。
整部作品几乎都是灰暗的色调,唯一明亮的地方是第一次看到女主真人的时候,那一点明亮的薄荷绿。
而在他向往的北极,也是茫茫一片真干净。
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定十分常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只是沉浸在孤独当中,寻找着一丝一点的光亮,然后努力去抓住,最后再次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接受孤独”。
孤独是人的常态,人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的,也将会是独自离开这个世界的,眼睛、鼻子、双手、身体和大脑都是属于我们一个人的。
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孤独,用自己的双手去点亮打火机,而不是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他人散发出的光亮上。
男主在最后也是接受了这种孤独吧,所以他将自己的孤独也用卡带记录了下来。
那场跳跃是一次面向死亡的狂欢,是一次自我解放。
我不知道他最后是自杀了,还是活下来了。
但我知道,那只“手”欣慰地“放手”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乖僻,今天才在书里看到关于“乖僻”的点评。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癖”,但这种无法与他人相处的孤独的“癖”,不知道有没有必要“治”呢。
2020.1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双手,还是掌握在哪个无形的手?
有一天,他的右手脱离了身体,开始独自流浪它在天上与飞鸟搏斗,它在地下与群鼠互殴它横渡了寒冷的冰河,它穿越了湍急的车流离开了身体的它,也许遗失了很多记忆但它记得童年时期宇航员的梦想,所以它在旋转疾驰的车灯中看到了璀璨星空它还记得青年时期那个她的梦想,所以它再次遇见时用方糖垒砌成了北极冰屋一个是不忘初心一个是为了报答那个声音,遥远的声音温暖了濒临崩溃的他,遥远的声音停下了他世界的倾盆大雨所以,它为她打造冰屋,即使世界寒冷摇晃,冰屋中有她需要的温暖与稳固也许命运难以逃脱当他奋力抓住厄运苍蝇的那一刻,他的手就开始了流浪,那个可恶的苍蝇却从指缝中偷偷溜走也许命运可以逃脱当他纵情跳上高塔的那一刻,他就从他的手和他命运的视野中消失了也许他去了北极的冰屋,也许他去了遥远的星空命运从不恒定,命运也不仅在自己的手中还在自己的脚下C'est la vie!
今天聊聊法国电影《我失去了身体》。
片名J'ai perdu mon corps / I Lost My Body (2019),别名只手探险(台)。
《我失去了身体》是导演杰赫米·克拉潘(Jérémy Clapin)的处女作长片,影片表现了一个反传统故事。
电影凭借其独特视角和表现手法,获得无数好评,一举拿下第92届奥某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奖、第72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大奖、第32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提名奖、第45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动画片、第47届动画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等一堆荣誉。
本片也标志着动画长片第一次获得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大奖。
《我失去了身体》改编自纪尧姆·洛朗(Guillaume Laurant)2006年的小说《Happy Hand》。
纪尧姆·洛朗曾凭借《天使爱美丽》获得第74届奥某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奖。
小说剧情和动画长片情节基本一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劳伍菲尔(Naoufel)的男青年,又名Nafnaf。
他是一个年轻的摩洛哥人,他的父母是法国文学老师,父母教会了他法语。
12岁时,他搬到法国,不过并不能融入同学之中。
他父母意外去世,留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长大。
劳伍菲尔爱上了叔叔山姆家的堂妹谢赫拉扎德(Shéhérazade),但不喜欢堂兄阿布德拉乌夫(Abderraouf)。
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失去了右手,就这样他的右手获得独立,和他本人一起讲述了一个平行故事。
《我失去了身体》第一次讨论改编原著发生在2011年,制作时间前后花费了7年。
影片使用免费开源软件Blender制作。
Blender是一个开源的跨平台全能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以 python 为内建脚本,支持外挂 Yafaray 渲染器,提供从建模,动画,材质,渲染,到音频处理,视频剪辑的一系列动画短片制作方案。
制作完成后,本片也成了少儿动画公司Xilam为数不多的成人动画项目之一。
当Netflix收购本片后,本片被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评为R级电影。
导演杰赫米·克拉潘表示,这部电影是“一个关于命运和韧性的都市现代童话故事。
它告诉我们,要想改变事情,我们必须给自己惊喜,敢于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偏离正直和狭隘的道路”。
(an urban, modern fairy tale about destiny and resilience; it tells us that to change things, we must surprise ourselves, dare do something unusual, stray away from the straight and narrow)这一段话也通过片中劳伍菲尔之口说出。
他们觉得人生并不应该被命运安排的明明白白,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活出属于自己的样子。
打破命运安排的方式就是,突然做出一些异于常规的事情。
不同寻常是表现手法,影片和影片中的角色也正是这么做的。
《我失去了身体》中视角一反常态,观众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熟悉的人物,不再以身体本人做主视角,而是以一只断手做主角。
断手的主人名叫劳伍菲尔,而影片中并没有出现过这只断手的名字。
在剧本中,这只断手被称为罗莎莉(Rosalie)。
故事采用类似《记忆碎片》的剪辑手法,两条时间线并进。
一边是断手罗莎莉穿越城市前往寻找身体,一路上危机四伏,磨难不断。
另一边正叙劳伍菲尔的生活经历,从他幼年开始,一直到他长大,最后到他遭遇断手事故。
人生就像打苍蝇,并不总能事事如意。
打破常规、挑战命运,这是主角不甘眼前现状的主观抗争,而结果并不可能如愿,就像打苍蝇一样,你以为抓住了苍蝇,实际上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劳伍菲尔童年幸福家庭美满,但一场意外事故就能把一个家庭击得粉碎;长大后疲于奔命,儿时的多个梦想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人生毫无希望。
一次邂逅,劳伍菲尔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紧接着几次意外又把他打入谷底。
人生也像打苍蝇,要出其不意。
不能对着苍蝇的位置打下去,要打向苍蝇旁边,或许就能打到。
人生也要出其不意,按部就班听从命运安排永远无法翻身,出其不意搏一搏,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劳伍菲尔和罗莎莉的经历都在说明这点。
他们一次次被命运打倒,又一次次出其不意,总能找到一条活下去、变得更好的路子。
世事无常不遂人愿,出其不意慰藉人心。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男主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胆小怕事,没有本事,父母也因为自己的不懂事而车祸离开,他那么怂那么讨厌,却又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
我们总是会搞砸很多事情,讲出言不由衷的话,伤害自己爱的人,想要的得不到,满腹惆怅,又无法开解自己。
有时候你会觉得生活中偶然出现了一束可以照亮你的光,但那点光亮那就像流星划过一样,给予你期待,又让你落空,于是你甚至会想这束光不要出现就好了,反正自己又脏又臭,浑浑噩噩,无法拯救。
你看,命运就是这样,他不给你还击的余地,你服不服?
你想给他一个假动作,作出不符合预判的事情,就算逃不开,至少挣扎过吧。
最后一个人躺在地上苦笑过后,爬起来掸掸身上的灰,该干嘛还是得干嘛呀。
断手隐喻着主角自己,它努力追寻主人的身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希望回到最初的美好,弥补当年的缺憾。
在闪回中我们得知,主角小时候曾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因车祸一落千丈。
长大后,爱上一个女孩,可还是以失败告终。
种种不幸,让主角留恋过去无法释怀。
当影片结束时,断手终于回到主人身旁,却无法把自己和主人连接起来。
此时断手才明白,失去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挽回,比起连接,分享回忆和见证主人的继续前进也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配乐好听的
文字部分略略缺失,叙事线性不是开放型,因此画面的清楚表达就没做好。不过环绕全篇通透的联觉,美得令人凝固。
法国影展大荧幕重温,把今年最佳改成近几年最佳/今年最佳,我看得嚎啕大哭(要不是小吴在我估计会哭上半个小时
喜欢画风,但叙事节奏实在是太慢了,印象比较深刻的只有主人公那只手在刚开始时所遇到的各种意外,比如地铁下面的老鼠啊,还有被弄死的鸽子。恕我无法认同手被砍的理由,即便我知道那只苍蝇有一定的意义(扶额苦笑),但就好像明知道自己旁边有危险的东西却还去作死干些可能有危险的事情(话说被机器弄伤手的新闻也听过不少了),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编剧。
终于看到一部眼前一亮的片子,可惜没有看完就赶下一个会议了
不知是否版本问题,音效很奇怪,一到有对白的部分声音就特别小。
没法感同身受,很多符号意义不明,交代不清,大概想通过最后一跳表明一种改过自新,但这个立意点又太单薄了
我离我的身体91厘米,他人离我却隔着一个星空的距离。
这很像一部日本动画电影,颓丧且荒谬,参考《妄想代理人》,但这却是法国人拍的电影,出乎所料。开头就是一部好片苗子,废话不多让你自己体会,而且我意识到失去身体可能是指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但电影完全没有这层意思,慢慢的很多不需要解释的也要赘述,掺杂情情爱爱凑时长,渐渐地和我的期望渐行渐远。看完全片,你回过头想想,他其实没啥意思,动画确实做的不错
抑郁的时候不适合看这个
不好看
好像明白了: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音乐好好听 画风很喜欢 喜欢这种彻头彻尾的丧气 在被子里看都觉得有点冷 有些关于手的part有点没必要
原配为了阻止男孩找小三,费劲。。
画风传统,在舒服动听也疲软的配乐中,绝望灰色了80分钟,每每一有希望之火就又被迅速吹灭。家人不再,理想不再,爱情不再,就连身体也跟着失去,只剩只手躲过层层危险,到回忆里去细品这糟糕的一辈子。最后一分钟,却给予希望的一跃。
不喜欢
莫名哭崩 19年由它收尾大满足
内核实在很不好,将两个人生意外串联在一起,暗示自己悲剧人生的注定,典型的归因方式出现了错误,所有以手的隐喻都基于这样巧合的悲情,还不如原原本本记录真实的生活情景,起码让那些悲情有了着力点。本以为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身体被占据,精神清醒却无力的境况,那还很有况味,但显然创作者又陷入了自大的自卑,陷入了创作的惯性,最简单随机的意外+感情受挫+自我感动的付出被忽视。
还好吧,没想象中那么好看,不知道这么高的分怎么评的。一开始是手的视角我还以为是什么灵异的事,结果还是救赎
#Cannes2019导演双周(2分)悲痛欲绝的配乐和画风顾然使观众很投入,但个人觉得两条叙事以及记忆插叙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同时男主并不是很讨喜,有点像游手好闲,什么也做不好,又易怒的普信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