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题材并不讨喜,最少我不是很喜欢这一类的电影,但相对于内地或者说当下国产恐怖片来说,是部非常另外的存在,而且还能继续欣赏到张家辉的表演,那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郭采洁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败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女生,或者说像她这种很嗲的女生。
情节嘛,算是入题了,驱魔人,讲人鬼斗,合格了。
最后放出张学友的彩蛋,虽然没有眼睛,但看嘴形可以看出是张学友,好期待啊。
另类影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鬼,男主是一个精神病人。
这话怎么解男主角幼年的成长:1、小时候一个人玩模型赛车,自己和自己玩,孤僻;2、小时候男主走到较近的位置看了一会别人吃雪糕,看了一会后回到母亲身边,母亲倒水给他喝,正常情况下男主应该是看到别人流口水或者喊妈妈买,如果确实不能得到那么就会产生回避,比如我减肥不能吃东西,我就不会看别人吃东西产生回避行为。
但在男主看别人吃雪糕的过程中看不到男主的渴望和回避,证明男主在看别人吃雪糕的时候就自己心里幻想满足了。
3、幼年的母亲是严厉并且情绪化的,在看破鬼伪装的母亲时说过一句话,因为母亲从没笑过,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基本没有过多的说话。
在男主母亲走后,男主那么小的年龄根本不可能自己和女鬼呆在旧房子里一起长大,香港法律不允许,现实也不可能。
那么影片内的大部分人物都可能是男主幻想出来的生死好兄弟,张继聪—补缺男主的友情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在幼年交到一个豪门的公子哥张继聪,并一直成为好朋友,而且这个好朋友还一直跟着他屁股后面,这个公子哥的所有付出包括差点付出生命,就只是想和他一起驱鬼得到他的认可。
而且这个公子哥的性格完全跟男主相反,张狂、好色、有钱的老爸。
这完全就是男主塑造的另外一个自己,补偿自己没有这些的心理。
而很好的是基于他较好的幻想能力,并没有造成人格分裂,而是塑造了这样一个对他很好的好朋友。
而这个朋友是那么的爱他。
被黑帮老大及一群小弟崇拜—补足男主的社会价值需求补缺男主的母爱—极爱他的女鬼这时,男主很有可能在内心塑造一个温柔的母亲来保护爱护自己。
那个塑造的母亲就是女鬼。
陪自己玩赛车,给自己买雪糕,给自己交流和很多很多的爱。
我们来看为什么女鬼是他自己塑造出来完全符合他的妈妈。
女鬼的经历:1、女鬼是因为胎儿被强行打掉后,对人生失去希望后进行的自杀,他对那个男人肯定绝望,而女鬼的核心信息是对孩子的爱。
这爱正是男主需要的;2、女鬼的年龄是符合男主角母亲的年龄;3、而且这个女鬼为了他的活放弃了投胎。
在女鬼没出现前,男主一个人在家做家务看电视和空气聊天,整个过程女主并没有出现,也可能是导演暗示女主其实是空想出来的,现实并没有,因为只有他们两个在的时候从男主角度看女主肯定是存在的,为什么要从现实世界来看。
男主长大后和女主变成了情侣,按照俄狄浦斯情结,每个人都有女恋父,儿恋母的情况,在幻想的世界里,补缺男主母爱长大的女主自然就可以成为情侣。
虚拟、现实的拉锯战—故事的真正剧情 如果我们确认女鬼是她幻想出来的母亲、情侣那么他幻想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就是女鬼女主,女主就是他幻想世界的代表最开始女主告诉男主她还有七天要投胎了,认为男主需要和别人交往,而男主说和别人交往太复杂。
意思是男主自己给自己七天期限时间和现实世界接触,告别虚拟的世界。
还有在告别在湖边的时候,女主告别,男主在一边,女主在帐篷里,为什么不在一起,要让大家看不到对方?
各位想想哦。
这可以是一种暗示。
女主是在她心房里不存在的人。
后来女主告诉男主,便利店的女的和他是同一类人。
男主去找便利店的女店员,女店员还是很漂亮的,表示也可以给机会给男主,但当男主和女店员走出便利店时发现,便利店女店员的下半身很丑,暗示很多人看上去很美,但是一离开柜台一样的遮盖物,丑陋的一面就会暴露出来,所以虽然女店员说有机会大家熟悉下,但男主回过头对女主说看吧别人不给机会(记不清台词了,呵呵)。
就是说这个丑陋的世界我不想去也没给我机会去融入他,我也融入不了。
最后经过多番的挣扎,女主最后告诉男主,我不投胎了。
这表示男主还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世界,因为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是安全的,真实的。
本剧的恶鬼BOSS—男主内心的父亲小伙伴们看到都可能惊呆了,你这是要玩啥节奏恶鬼的一家分为对应的也是男主的一家,恶鬼是爸爸,恶鬼老婆是妈妈,女儿是男主自己。
父亲对男主是什么因为概念,没有孩子不想要妈妈爸爸,第一父亲的不在身边证明自己被父亲抛弃,二是母亲在打男主时会说你怎么越来越像他,根本就不尊重男主是否在游客身上得到钱的事实,母亲打他的时候完全陷入情绪里面而打他不是重点。
那么在男主的心中认为这一切的不好都是爸爸造成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剧中男主是多么的爱妈妈,妈妈走了40年后还那么思念,那么爸爸自然是恶的代名词。
在情结里恶鬼一直操作着女儿去附身别人,但最后大家看的出来女儿并不想,而且一旦有了恶鬼老婆的保护后,恶鬼女儿是躲在妈妈的背后。
可以看的出来这是暗示男主的妈妈对男主是很好的(比如碗里的菜给孩子,自己菜汁下饭)爱的表现,因为爸爸的失踪,也就是因为爸爸,妈妈对男主过分的控制,和将一切对爸爸的不好的发泄到男主身上(绑起打的时候)。
在男主心里妈妈对她的不好都是爸爸的不好。
和恶鬼BOSS造成一家不幸的情况是一样的。
恶鬼老婆就是他的理想妈妈,爸爸是坏的,但妈妈为了保护女儿的,有个出彩的地方就是把恶鬼BOSS被恶鬼老婆吃掉了,这也是暗示男主妈妈也是身兼爸爸和妈妈的两个职份,同时爸爸也在妈妈身体里面,那么这身体里面好的是妈妈,坏的是爸爸,同样证明了上面的论证。
而被恶鬼控制做坏事的女儿,就是被人生命运绑架控制的男主角。
在他的心里他也只能在这一切不好的面前微微向后缩,他很可怜,他需要保护。
恶鬼BOSS强大的力量源泉同时我们可以说说为什么恶鬼BOSS会如此的邪恶和如此强大,原因就是男主是那么的善良。
记得一个情节恶鬼BOSS威胁男主找到了当年的仇人,那人已经是植物人并且快死了,但这样男主都不愿意帮恶鬼BOSS,按正常人思维可能让另外一个人代替自己死亡,自己的道德可能会不允许,但一个快死的植物人供出去了结他们自己的恩怨,可能大家最终还是会说服自己这么做吧。
男主不愿意回头去找,宁愿自杀都行。
前面还有不断纹身驱鬼的片段……那他是多么的善良,而一个越善良的人,越不容忍内心的邪恶,一个人经常会冒出两种声音,一种是善良的,一种是邪恶的,就算是圣人心里也会有恶念。
因为他极度善良所以心里有个压抑的极度邪恶,内心极度的邪恶部分就投射到了一个载体爸爸上面。
(讨厌某些事物特质的本身是因为不允许自己身上有这种事物,比如一个人讨厌别人啰嗦,因为他不允许自己啰嗦,同时他内心有啰嗦的欲望但是被强行压抑了。
攻击邪恶的本身就是攻击自己内心的邪恶一个道理,自己不允许自己内心有邪恶……)心里被极度压抑的邪恶肯定会是最强大的。
本部剧情里唯一的人—女记者—男主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人的话,那就是那个女记者了,以下几点说明:1、女记者第一次找他,男主爱理不理并被鬼推到了;可以理解为女记者是心理咨询师想进入他的心理世界,但男主表达了冷漠,并被男主塑造的鬼给推开了,因为他心理的鬼不欢迎女记者的接近,也就是男主的内心世界不接受心理咨询师的治疗;2、女记者对男主的房屋进行了探索,心理咨询师在慢慢了解男主的内心世界,这个时候女鬼女主出现了,防止了女记者的进一步探索。
但同时在接触过程中,女鬼发现女记者的好,将男主慢慢推向女记者身边(先开始男主的内心世界不接受心理咨询师的进入,但慢慢发现心理咨询师的好,想配合心理咨询师回到现实世界)3、女记者发现了恶鬼BOSS请大法师驱鬼失败,而男主自己战胜了恶鬼BOSS(恶鬼老婆是男主内在的妈妈所以也算是男主自己战胜了恶鬼BOSS),(心理咨询师想除去男主内心最大的伤痛,他的父亲及父亲带来的伤害,但没有人能帮别人去除心魔,能除去自己心魔的人自有自己,在心理咨询师的启发下男主终于战胜了恶鬼BOSS,终于战胜了自己内心极度的邪恶,同时也代表男主对社会的攻击性被消灭了,可以回归正常世界了)4、女记者被女鬼附身和男主谈恋爱(男主愿意尝试接受现实世界,并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感到现实的美好)5、男主再次寻找女鬼去了。
(男主还是觉得自己的世界更好不愿意舍弃自己的世界)6、最后男主站在阳台准备结束自己的人生。
(或者说是在那里宣布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是去自己的世界通过死斩断和现实的联系)医疗的意识层次探索过程:第一次推到女记者的配角鬼(心理咨询师探索到男主内心的表层意识)—女鬼女主的防止探索(心理咨询师探索到男主内心的中心意识)—女记者想除掉恶鬼BOSS(心理咨询师探索到男主内心极度压抑的邪恶)—女记者代替女鬼和他吻在了一起(心理咨询师给予爱的支持让他回到现实世界)—男主以套塑料袋窒息去找女鬼,女记者哭(男主始终不肯回到现实世界,心理咨询师的伤心)—最后男主站在阳台准备结束自己的人生(治疗的彻底失败)。
至于最后任达华……还没想到,哈哈
恐怖电影是所有电影类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它除了可以给我们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外,还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情感价值以及哲学价值。
恐怖电影中所折射出来的悲剧意识、死亡意识、生存意识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深思的。
钱钟书先生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好像小孩子要看镜子里的光阴,却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
”恐怖电影中的故事就好像是现实的一面镜子,透过这个镜子,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距离《陀地驱魔人》的上映已经过去了六年,2015年,张家辉导演的《陀地驱魔人》上映。
这部电影让张家辉在第35届香港金像奖上获得了诸多提名。
《陀地驱魔人》是演而优则导的张家辉的第二部作品。
如果说《盂兰神功》是一次试水,那么,《陀地驱魔人》则是他价值观和电影风格的初步成型。
若是不细细分析《陀地驱魔人》的细节,那么,这部电影只是无数平庸之作中的一部。
这部电影所能代表的也仅仅是张家辉对一个恐怖故事的掌控。
而张家辉在这部电影中用了未曾丰富的元素来诠释“驱魔”的意义,并将之和香港社会的变迁联系起来。
很多恐怖电影会将故事背景设置在异域时空,似乎这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世界更容易掌控。
但是,《陀地驱魔人》却将“鬼”生活的空间放在了人间。
他们或隐藏在昏暗阴冷的小巷,或躲藏在破败阁楼的小房间里。
总之,他们游荡在人间。
在这部电影中,张家辉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恐怖元素进行了融合,暴露了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种种问题:想念母亲而上她人之身的女孩,被侵犯伤害跳楼的女孩,自杀溺死在浴缸中的女孩。
所有的鬼都背负着自己的执念,她们带着故事和秘密在人间做短暂的停留。
《陀地驱魔人》中的所有恐怖元素都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悲剧,而这些悲剧又是由一个个现实性的问题导致的。
不作为的警察,在权力和财富面前低头的律师,为了报仇而掩盖事实的恶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陀地驱魔人》模糊了两个不同世界的界限。
人和鬼其实是一样的,人有守护的东西,鬼也有自己的执念。
驱魔人黄永发想知道为什么母亲不来看他,和黄永发同住的女鬼江雪守护着他,被杀死在阁楼里的恶鬼刘江一心想给妻子报仇。
将这些故事摊开来看,其实就是人间的故事。
恶鬼刘江来到人间到处作恶,只为了给妻子报仇,他以为杀了当年的仇人就能解脱了,可当他和妻子在另一个世界团聚时,妻子只想快点让女儿转世,于是杀死了刘江。
黄永发一直受到江雪的眷顾,两个人之间产生了非常特殊的爱情。
江雪用自己下一世的生命来延续黄永发的生命,黄永发将自己逼向绝境,只为了给江雪表白。
一切都来的太迟,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带走一切。
现实是什么呢?
用卡夫卡的话来说,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江,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
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陀地驱魔人》其实也是现实,做人做鬼都不容易。
不过,这部电影并非没有问题,电影的感情线缺乏细节,故事梗概不错,但少了一些起承转合和细节性的描述。
电影的主线是黄永发和刘江之间的较量,顺着这条主线又生出一些其他的故事,江雪的故事,黄永发的故事以及刘江的故事。
这样的叙事方式如果用的好,就会让电影很丰富,如果用的不好,主线故事就显得有些薄弱,而支线部分又会显得琐碎。
这部电影就是如此,支线故事过于琐碎,主线的故事过于简单,所以,整去电影缺少一些抓人的细节和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
该片虽然有许多不足,但揉捏起来后整体还是酸甜可口。
除了浓郁的港味外,还有属于它独有的风格。
许多人都是冲着"驱魔"的题材而来,而海报上张家辉的炫酷造型搭配灰暗的色系也增添了许多神秘感,反正给我感觉就是那么炫酷的造型应该特能"驱"吧。
观片后发现能驱不假,但不是传统的一个起手势就招来特效灭杀一片,而是能动口就尽量不动手,动起手来也是两只老母鸡加串鞭炮压压惊。
影片背景有着浓郁的迷信风气,请神婆请的来送不走,猥琐大叔通过"双修"等方式骗财骗色以及各路被恶鬼处理掉的"大师"(其中老钱要姿势有姿势要气势也有气势),无非是要警示大家不要轻信迷信,同样也说明该片中任何神婆神棍都无法对鬼魔造成其它驱魔片中"驱"的效果。
所以该片的"驱"并非常识中用强硬手段赶走,而更偏向于请走,所以想看炫酷驱魔特效的,那该片真不适合。
如何驱魔?看过的都知道,解决根源消除怨气。
所以又导入了些许查案,悬疑的风格,但并没有重点去讲这方面的过程,不知道是表现手法不足还是有意为之,只从这丝情节中知道了张的天眼还有着能看到魔死前画面的能力。
片中有几个地方要注意,1.张在巷子派糖果遇到矮子的对白:好多鬼被猛鬼吃掉了;2.隧道里黑哥一鬼秒杀吃掉多个同类;3.张在房间的对白:只有鬼才能吃鬼(还是伤,忘了)。
最后为了对付黑哥假死进入鬼域(怎么懂这个?)找来黑哥老婆,借它之嘴解决掉这件事。
最后硬塞十多分钟感情戏有些生硬(该处郭采洁看着挺漂亮的,可惜胸部随她爸),但可以看到关于那些如此"陀"的驱魔手法都是郭这个二五仔教他的,包括鬼域等相信都是郭告诉张。
结尾关于续集的铺垫,学友的出现加上惊悚的五官让人感觉它是一猛货,再仔细看一遍后感觉又不一样了,是一位盲人,而且还是位养鬼的驱魔人,甚至可能跟张的母亲有关。
希望下部能把张的母亲以及纹身这些坑填上吧。
咸鱼白菜各有所爱,该片没有部分看官说的那么烂,符合楼主这类小众口味
类似爱情片的恐怖片,恐怖的是人,不可怕的是鬼,因为有人才有鬼,那到底是人可怕,还是鬼可怕?
还记得张家辉第一次自导自演《盂兰神功》一片,里头充满浓厚的骇人元素,将灵魂的异度空间与现实的三维尺度相互交集,企图挑战《贞子》的临场感恐惧,到了《陀地驱魔人》,张家辉导演不在细心雕琢于惊吓元素与剧情铺陈,而是多了寓教于乐的概念在电影裡,那些以往印象大卸八块,支离破碎,血肉模糊的超逼真鬼怪装扮消失了,取而代之CG出充满漫画色彩的灵体模样,穿梭在现实生活裡,我们踏进属于张导特有人鬼共存,哪裡有张家辉,哪有就有鬼的驱魔人,就像柯南走到哪裡,哪裡就有命案的要命名侦探如出一辙。
观赏过许多驱魔题材电影,大多不乏风声鹤唳的人魔激战,就如《大法师》的震撼演译,是影迷我心目中的经典,而近代的温子仁导演《厉阴宅》深入挖掘人鬼间的前世今生,说了个动听鬼故事,别出心裁的类型电影。
再回到《陀地驱魔人》裡,带给我的感受完全异于过往,是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电影,深刻的人味与鬼味的特殊情感。
由张家辉饰演的发仔自幼便拥有阴阳眼的灵异体质,甚至能与之沟通,由于母亲不幸早逝,曾经在屋内自杀的正妹女鬼雪(郭采洁饰),意外成了幽灵保母与他相依为命,也因为他了解灵界朋友,加上正义凛然天性,他走上斩妖除魔的驱魔人志业,四处替人消灾解厄。
在现实生活裡,要见鬼谈何容易,大多传闻都来自内心恐惧所引发的鬼声鬼影,然后到底有没有鬼,众说纷纭,而《陀地驱魔人》不去探讨它的真实性,直接将鬼拟人化,实现虚无的存在感,诉说人过往后的意志与灵魂仍留存在你我周遭,有肉身前未了心愿在阳间执著,或是怀有极大的愤怒化为猛鬼伺机报复,还有更多阳寿未尽的孤魂野鬼阴间徘徊,套一句张家辉的台词:「鬼是人变出来的,有甚麽好怕?
」秉持正义之姿看尽天下情仇未了的阴阳世界,电影以一段毒贩黑吃黑的钱财谋杀,却殃及妻女的悔恨化为厉鬼的黑哥寻仇记做为电影情感最极端的「恨」,而江雪与发仔间的情感则是常人无法体会的「超现实柏拉图式」人鬼恋,一段刻骨铭心的「爱」。
这两条爱恨交织的是阴间,《陀地驱魔人》解释鬼存在的理由,那是人徒留下的意志作祟,而人鬼之间的恨与爱都是人,人有爱,鬼亦同,所以在电影的最后描绘了极其动人的人鬼大和解篇幅,终究,最可怕的还是人,如果不是人心险恶与狡诈,就没有夜半的幽灵索命,世间因为有冤屈和不公才有游荡的幽魂,每一个游荡的幽魂就像无根豆芽,苦苦的在挣扎,看似自在,可是谁有懂一个幽魂的苦楚,就像驱魔人所说的,多做善事,才能尽早投胎,每一个幽魂的最终愿望就是投胎,投胎还是要做人,既然做人如此的痛苦,为什么还叫这些幽魂趋之若鹜,为的就是体会真实的感官吧。
做鬼难,做人更难。
《陀地驱魔人》里我很是喜欢雪与驱魔人之间的感情,看似不切合实际,但是却叫人感动,跨域不可逾越的横沟才是难得。
看看现在的爱情,充斥了污秽的杂物,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希望你结婚是为了爱情》很是现实,却又吐槽了一把现代人,为了父母、为了对方条件不错、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的虚荣还是为了凑合吧,有时候好些人不如小雪来的坦荡。
《陀地驱魔人》像是一部恐怖片,在让我在隽永的人鬼情深的同时,好好的做一个人。
<图片1>
要是没有一定的生活沉淀,那这部片子是看不出特别亮点的。
而我之所以打了4星,是被这片子中的几点打动:1、影帝就是影帝,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张家辉从一个搞怪猥琐的配角,进阶成为独树一帜的影帝,神色里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男人骨子里那种镇定与沉稳,让人只要一看到那股神气,就觉得心里踏实无忧了。
这是我多么希望拥有而却偏偏最为缺乏的气质,也是一种不用夸张的肌肉或洪亮的嗓门又或金钱、地位、势力等来修饰的安全感吧。
2、已为人父母的自己,在生活琐碎中,总会因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大发雷霆。
愚蠢的人总是把争吵的缘由想方设法推囊给对方。
可片中看到单亲家庭里的小孩那种惹人心疼,以及单亲妈妈独自面对生活的那种艰辛场景,不禁觉得,男人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去满足自己的私欲,或者去用尽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真正的男子汉,是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创造一片天堂一样的生活呀!
就像最后击败鬼王的,就是家庭的亲情啊,能在茫茫人海里结为夫妻,要不是造物安排的姻缘,又怎么会偏偏就不失之交臂!
3、张家辉与郭采洁饰演的女鬼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爱不到自己最想要爱的人,一生不就是独自一个人吗?
千百次的思念,千百次的释然,最后千百次的妥协,之间那撕心裂肺的苦痛,最终都藏在了那日渐沧桑的面容中。
可那又能怎样,当郭采洁询问张家辉自己要走了,会不会想念她时,张家辉的那句矛盾的台词:“不会。
来了,终于都来了。
”道出了人生在世,早已把那种无法抗拒命运的无奈当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情节,可见,一生何求,一生何求
影片最大的bug就是恶鬼(释行宇)带着灭门的怨气居然能让恶警(余文乐)活到老,最后再费那么大劲杀人弑鬼找一个合格的中间商来画圈圈。
除此以外,影片在场景设置及情感渲染上都做足功课,渣渣辉的造型也很有型,核心输送的人鬼情未了也挺感人。
不知道家辉哥为啥对鬼片有执念,连续自导自演两部灵异电影,在现如今的市场环境下,选择这个题材就相当于是放弃主战场的自残行为,为了重铸港产鬼片的荣光?
从电影的客串阵容,可以说明张家辉的好人缘,不过最讲义气的绝对是老板古校长,他也是真正地爱香港电影,不然也不可能两肋插刀主投这部电影!
影片另外比较出彩的地方就是对于鬼世界的游戏规则的设定:自杀或者枉死的人只能做鬼,直到他们生前的阳寿结束,才有机会再投胎;鬼的行动范围是受限制的,一些阳气重、杀气大的地方不能去(比较牵强地解释了恶鬼让恶警活到老的缘由);在阳间四处游荡的鬼都是受了很大冤屈而死的… 最后发仔追到鬼蜮对雪的表白又土味又戳到泪点:你整天问我,你在我生命中重不重要,我说不重要,是因为你比我的命更重要;你又问我,你走的时候我会不会哭,我摇头说不,因为我现在已经想死去;你最蠢的问题就是问我,我喜不喜欢你,我还会喜欢你吗?
因为我爱你!
看完陀地驅魔人,雖然對抓鬼方式不是很贊同(還是習慣林正英的抓鬼模式= =")但在因果定律這個邏輯裡,倒是值得表揚。
無論是雪犧牲下輩子的陽壽救發仔母子,還是發仔為了回報雪不斷積陰德迴向給她,只為讓她早日投胎;無論是黑哥與劉江生前的恩怨,還是黑嫂最終為了女兒狠心吞噬黑哥,只為讓女兒早些輪迴轉世。
綜觀本片最值得一提的兩個不同人鬼例子,便可明瞭“因果”與“執念”是密不可分的。
一個鬼,需要用多大的決心與犧牲救一對無親無故的母子?
如若不是善念,她何以能敢逆天?
鬼是人所變,人死後化鬼,生前心存善念的人,死後自然也存善念。
雪按理說應該是一屍兩命,她死後,腹中的孩子有權力可以去跟第五殿閰羅王索討黑令旗以黑令旗名正言順的討回害死雪的大老婆的陽壽/福報,讓自己的雪母子倆減少受輪迴苦,早日從枉死城離開去到酆都城。
酆都城再待不久,便可往第十殿轉輪王那裡報到,看來世投生在哪裡哪戶人家?
如此,前生便終告段落,圓滿。
可惜導演這部份功課沒有下苦功。
回到雪救發仔母子正題。
發仔感念雪的救命之恩,所以不斷累積福報/陰德迴向給雪,為的也是希冀她能早日投胎轉世,不要一直待在生前自盡的房子徘徊。
一報還一報,一命還一命,善念善報,善念善終。
人尊重鬼,鬼不害人,陰間與陽間本應如此和平共處。
人不懂鬼死後飄零的無奈,是因為人未曾體會過當鬼的滋味。
不請鬼,不與鬼做交易,鬼自然不會有理由正大光明騷擾或是索取陽人的壽命。
請鬼容易送鬼難,一但完成請鬼的邪惡儀式,陽人的福報即為此鬼所擁有,願賭服輸,惡果自食,怨不得人。
再來說到黑哥與劉江生前的恩怨。
發仔說的對:『一個生前賣白粉的人,能指望妻小同自己都可以善終麼?
』這句話,道盡了-『自作孽,不可違』的真諦。
兩人之間的因果在哪裡?
黑哥賣白粉害人,賺取暴利黑心錢,即便沒有劉江,也會有別的黑吃黑來收拾他,而劉江,只是做了那名命運推手罷了。
黑嫂正是堪破了這一點,所以在生前死後都將執念放下,血仇也不報了,只希求一家團聚,三個人都能夠早日輪迴轉世。
黑哥卻不甘心,無論如何都要讓劉江以命賠命,一如死前的心意決絕,目光堅定。
冤冤相報何時了?
陽間與陰間都逃不離這個天理地理定律。
放下,才能重生;放不下,只會自毀。
黑嫂為了女兒,不得不狠心吞噬自己的丈夫。
因為帶著怨念放不下的怨鬼,是沒法投胎超生的。
執念越重,怨氣越深,猶如身處阿鼻地獄般苦不堪言。
苦了自己,害了妻小,何苦呢?
於是黑嫂在女兒與丈夫之間毅然決然做出取捨。
捨得,捨得,有捨才能有得。
再來,說到劉江。
前半生壞事做盡,後半生必定現世報纏身。
病痛折磨自然不可免除,還必須忍受看護的虐待。
如此淒涼下場,豈不令人唏噓?
另外,再提到一個被忽略的問題,就是那個被神棍間接害死的女孩。
人性之所以如此可悲,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往往都是自身性格導致演變造就。
不貪妄,循正道,天助自助人助;越貪妄,求旁門,天滅地滅自滅。
不起貪慾求旁門左道邪法,自然不會招來殺生之禍。
可一但開頭走錯了路,再回頭,已百年身。
是自己釀成死劫結束自己,種惡因,得惡果,自作孽,不可違,怨不得誰。
綜觀全片,喻意無非是警惕世人,無論身處哪個時空,哪個世代,只要心存善念的人或鬼,自始至終,都會有善報。
心存惡念的人或鬼,天理地理,萬般業隨身。
善念惡念,一念之間。
放下,捨得;天地才能與你/妳同悲,明路才會因此而重現。
今世有幸為人,乃前世積德所得,諸惡莫做,諸善奉行,舉頭三尺有神靈。
PS:電影片尾曲非常好聽,無論是原唱或輝哥翻唱都耐人尋味,值得靜心聆聽,細細琢磨。
跟豆瓣大神比起来,我的影评属实没什么优点,就说说让自己惊悚的地方。
香港鬼片,讲了亲情,友情,爱情。
各种鬼,小巷子里的小孩鬼拿糖那里,咦恐怖d(ŐдŐ๑)。
塑料的那里不知道怎么演的,让人毛骨悚然,至于那个黑黑的火鬼,也是重头戏,我倒是没什么兴趣。
他老婆后面吃他有点吓人,那么厉害手撕n个鬼的大佬,就直接被他老婆咬死了。
最后总结就是这部香港鬼片值得一看。
内地的鬼片限制太多了,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好的题材,在农村生活的小伙伴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听过鬼故事。
那时候夜晚降临,没有路灯,外面一片黑暗,我晚上是害怕出去的。
如果内地拍一部这种类型的鬼片,应该不错。
先说几个我小时候听过的鬼故事,或者电影里看的,我已经记不清了。
只记得大致内容。
第一个故事是 坟墓里的小孩,以前有个卖饼的摊,这天来了一个妇人,买饼,可是晚上算账的时候发现有一张纸钱,老板没当回事,想是谁恶作剧。
第二天妇人又来买饼,晚上算账又发现纸钱,老板觉得不对劲,便想了个法子,女人再来买饼的时候,就偷偷在她身上栓了红线。
等女人买了饼回去,就偷偷跟着,果真到了一片墓地人就不见了。
(以前农村死了人都葬在自己家地里,有的地会有好多坟头,小时候经过这种地方真吓的要死)然后老板就打听这墓里的人是谁,原来是某某村的媳妇,死了。
肚子里还怀着孩子。
找人挖开一看,坟墓里有个胖娃娃,手里拿着饼吃。
众人惊奇,妇人的婆婆把孩子抱回家了。
这以后就没发生纸钱的事了。
哎,就是某某村的那谁,长大了都。
每次八卦的妇人都会以这句话结尾。
片子倒没有太恐怖,虽然拍摄手法很像《僵尸》但是里面的鬼,说白了曾经就是人,人也迟早变鬼,所以所谓的鬼和人之间,无非也是恩怨情仇而已主线就是恩怨,恶鬼怨气大,就是为了和人的仇恨。
不过最后却意外给自己老婆搞死了。
可见为了排期投胎,恩怨也可以放一边。
鬼也是很现实的,大义灭亲,为的是女儿的前途其实你说恐怖,感觉无非就是一个报仇的故事而已而另外一条线,和郭采洁那从小到大一起的那种感情,却的确打动人。
说实话感觉还比起以前的倩女幽魂来的真实。
一个人,或者鬼,陪伴着你一起长大,无论如何,无论它是什么,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情在那里而人生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什么天长地久,却只有生离死别。
最后,他们还是分开了。
分开了。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也许这样,就好吧.....
今天发现我居然以前看过的烂片
家辉哥人缘真好,嗯,就这样吧
张家辉竟然又拍了部恐怖片!比上一部也没进步到哪里去。
能看到吗?
張家輝還真是喜歡拍鬼片,這次的《坨地驅魔人》比前作《盂蘭神功》進步了蠻多,情節更多變,只是龐雜的人物線索處理不妥,另外以愛情戲收尾的設置拍得還是有些別扭。鬼怪從生的世界不禁聯想到《僵尸》,但後者的氛圍營造要比本片出色好多。……像我這麼瘋狂的人即使曾冒出想死的念頭也沒有自殺的勇氣!
的确非常 陀地。
亲哥都请出来了!
郭采洁长的美⭐说的嗲⭐
至少把故事讲明白了,还挺有自己的风格。家辉不错,有想法。
爱情故事?
特效好烂
只有鬼能吃鬼 但爱不分鬼人
继第六感之后第二部温情鬼片。张家辉的特点可以比较自由地施展,偶尔的笑点,张家辉招牌的诧异呆滞表情,可以和剧情和场面完全融洽起来毫无违和感。剧情上也没什么纰漏,以情化解贯穿全片,最后没有变成血祭大招之类的打斗说明情节上用心十足。毕竟自编自导自演自监作品,可以说是张家辉自己的作品
中国版人鬼情未了。
几次特效还是很有诚意的,特别是孩子他妈的。虽然比上一部情节正常多了,可是多线叙事能力还是堪忧啊!看着累啊!2.5星
蔡思贝挺好看啊
大扎好,我系渣渣辉,陀地驱魔人,介四里没有看过的船新恐怖片,挤需体验三番钟,里造会干我一样,爱象节部电影。严肃的讲,比上一部要好,但鬼屋式吓人和投机取巧的电影技以及叙事线的断裂不流畅都是大问题,请张家辉影帝继续努力,支持你。
TMD居然是个爱情片,必须差评。但是又仍然期待第二部,哎。
论惊吓度零分 论家辉多才多艺人缘好给加两分
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恐怖片不恐怖、情感片无情感、剧情片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