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细欣赏《阿嫂》的海报,相信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黄精甫聪明的借用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来表现剑拔弩张的氛围,众角色如同基督门徒,各怀心事,暗藏层层杀机,而身后象征虔诚、善意的三座大佛更衬托出反讽的意味。
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和《江湖》的黄精甫不一样,色调鲜明,没有了一般黑社会片子的沉重。
他的片子,永远找不出时代,《江湖》如此,这部也是。
林MM的表现没有太多的特点,但也算可圈可点了。
新人刘心悠,没发现多像张柏芝,我反倒想起了高圆圆。
林嘉欣演这个阿嫂就好象瘦子吃了大力丸一样。
还是回家拍广告好了,顺便说说她新的护书宝广告做的不错啊。
刘心悠象日本人,难道象日本人的长相就一定代表故事开头提到的“小白兔”?
刘晔暗恋她,我喜欢看到这一段。
最后死的时候才看出来,来电显示是“她.......”
六大影帝与一大影后飙戏,一新人“坐享其成”。
又一部香港黑帮片,却又不是一味的黑社会调调,帮会和四大型男 都只是“陪衬”,本片希望传达一个中心点:女主人翁菲比(刘心悠 饰)的单纯,善良在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珍贵。
本片国语版片尾曲与剧情搭配的足够让人心碎满地,虽然有很多影迷评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但是整部片给人感觉虽然故事交待些有缺失,但是影片给人带来了足够的感动,我想这就足够了。
上小学时看了一边,过了好多年再看,带来的感动是成倍的!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很快就结束了,阿嫂的故事,有头有尾,故事简单,意义深重.一个十八岁的少女确实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但她尽力了.确实是这样,感动了组织里的其他成员,齐力把她从车底救出,可以已经来不及了.她的那句先救叔叔唤醒了花哥的心.她不止拯救了一个死去的人还有很多活着的人.镜头多变,色彩运用恰当,整个故事,剧中所有人物都有其自身的代表意义,没有累赘,简洁明快,发人深思.看了一下,好像评论不太高,阿嫂的力量还是存在的,我给四颗星. 毕竟现实社会需要阿嫂,需要一个纯真的世界.每时每刻呼吸清新的空气,每天生活的简单快乐.这酒是阿嫂的精神.其实开心很简单.
记得有一种化学材料,滴进墨汁中会奇迹般的使墨汁变回透明的液体。
如果你信奇迹,这种材料就一定存在。
生活中你又想改变什么呢?
好多人会说,由不得你。
因为似乎被一股力量推到了某个位置上,我们就变得被动了。
如果你是落入狼群的羊,你会伪装自己是狼呢?
还是用心去改变狼?
不要急着回答,请像我一样,看完《阿嫂》。
出现字幕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下错电影。
白底紫色的字,像是一部浪漫电影的开始,缓缓传出的背景音乐,也让人觉得非常温馨。
“阿嫂”,不是所谓的涉黑电影吗?
投影仪,画面上的小女孩活泼、可爱。
画面停止,几个大男人在忙碌的准备礼物:百德忙着做菜试菜,阿花精心挑选了一个娃娃做大,大风逼着经理买了商店的非卖品水晶,辰在裁判面前放下一垛钞票,要他们看着办……原来画面的小女孩长大第一次参加音乐比赛!
有人偷袭,百德等人迅速撤离。
音乐比赛、庆功宴立刻取消。
怀疑人:洛华。
15年前她因丈夫被杀,发誓要杀阿鬼全家。
百德对着大家说那个3岁的女孩到18岁就娶她,她是阿嫂,谁都不可以碰她!
洛华离开。
15年后的现在,洛华要百德实现诺言,否则她就可以……转眼,百德被杀。
怀疑人:洛华。
辰说百德临终决定要小妹做他位子,大风反对。
第一次开会,小妹被吓哭。
回家后,大家决定送小妹回美国。
途中出事,保镖向东决定把她送到寺院里。
那是他们最后的坚守阵地。
同时,阿花知道百德是大风所杀,找他理论,遇害而亡。
小妹遭人追杀,向东惨死。
怀疑人:洛华。
小妹去找洛华问话,得知是叔叔们的内部争斗。
辰承认当时百德并没有叫小妹做他位子,是他怀疑大风而故意说起的。
他决定清理门户,除掉大风。
次日,多辆汽车在公路上相撞。
小妹带着和叔叔们的合照赶到现场,却被大风的车撞倒在地,血流不止。
洛华和辰急忙上前救她,她说:“先救叔叔。
”据警方报道,两大黑社会集团互斗现场,有一18岁女无辜死者,与此案无关。
黑社会集团重要负责人洛华、辰被捕,所有成员解散。
看完电影,会觉得导演有点天真。
在电影中特意安排了“小红帽”——小妹男朋友的角色,他们因为救人而认识,小妹在日记中写到:“他是一个好人。
”故事最后,“小红帽”到达现场,送上生日礼物。
还记得小妹说:“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记得我的生日?
一定有人会记得的,我的叔叔们很疼我!
”小妹的确在改变她的叔叔们和那些黑社会老大们,但她真的没能改变什么。
即使她努力了,也不见得得到什么。
两代阿嫂,不同的选择。
一个选择伪装,一个选择改变。
是你,你选什么??
黄精甫是不是拍MTV出身哟,半小时内我真睡着了两次,我是冲着演员阵容买的碟,真可惜了一大帮实力演员哟!
可惜我的15大洋哟,有想要的没,全新,白送!
这电影看了很多年,记得当年香港某报评选的“年度烂片”里也上榜了,但我真的完全不明白这种评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直觉得自己挺符合豆瓣的品味的,豆瓣上高分的电影大多数觉得不错,低分的电影也没那部值得我去平反,但惟独这部,这部平均得分只有5.2分的电影,几年之后我重新再看一次,我还是想给5星。
这部黑帮片带给我们的不是黑帮本身,是人性的魅力,这是本片的精华,是与其他香港黑帮片不同的地方。
为了它的新意,我给出三颗星的评价。
这是青年导演黄精甫《江湖》之后第二部作品,有着与《江湖》一样对于帮派分子背后底层人性的判断和讨论。
通过这两部电影,黄精甫似乎认为黑帮中的利益争夺并不是表面的枪战或者人为战术所发动或者解决得了的。
因此,关注他们背后独特的人性的扭曲或许是他的着眼点。
在这个意义上,《阿嫂》的用意比《江湖》更加明显。
我很喜欢电影的色彩上的语言。
比如阿嫂的一成不变的红色的衣服,还有她永远清纯的表情,无论在父亲面前还是仇家面前。
这其实是最后改变帮派中所有权谋利益的钥匙。
影片中最多的场景出现在寺院,而且总以巨大的金佛像为背景。
我们由此可以想到,阿嫂其实就是佛的化身。
她的红色的衣服就是佛光。
她总是在追逐幸福和快乐,以至于除了对于失去父亲(或者说是丈夫?
)的痛苦,根本不知道身处何种出境。
在这种对比下,帮派间的陷阱、仇杀与她显得毫不相干,直至她不知不觉地用生命换来理解和尊重。
在这独特的、反衬的、平行的双线结构中,电影的内容得到发展,主题也得到了发挥。
阿嫂死了,却感化了他人,正如片尾出现的字幕:她改变不了命运,但她却以最大的可能改变了别人。
这便是佛的精神。
今天突然抽风,看完让子弹飞之后,又翻出一部阿嫂传奇来看前一部暂时还没法评,而且也没看过别人的评论,至少我觉得我应该再看一遍或者两边有一个很有趣的视角来看让子弹飞葛优,周润发,姜文三个人随着剧情的发展,互相的了解程度,每句台词被说出和被剧中人物解读的情况,才能构成完整的理解。。
唔,不如理解成三个人在玩杀人游戏,随着一轮轮的发言,互相了解到对方的立场,了解之前对方话语里隐藏的内容,以及对对方了解更多后自己的发言,更多的关注这一点,就能更好的理解人物和剧情。
还是说阿嫂传奇前前后后片子看了三遍了影评看了一点,但是没有一个写到我心里去的。
大都是喷片子拍的剧情支离破碎,人物性格转变的莫名其妙,故事发展的完全不合理。
我对此的理解是,要么是导演确实不行,整个人失控了,把握不了这么大的故事要么是导演不注意这一方面,甚至故意让这一部分失衡,让观众不被这一部分吸引我更倾向于后一种,毕竟投资一个没能力的导演聚集一大圈大牌拍一个导演控制不了的电影是个很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所以我是从,这个片子很有价值这一方面来看这部片子里,重要的是,色彩,象征,重复的镜头,重复的场景。
片头很可爱,枝叶花朵字幕,四个大叔穿着淡色西装给可爱的姑娘准备生日礼物任达华对着评委说,no pressure,do it,or die阳光明媚的沙滩上,红白两色的女孩在远处看着带着小红帽的阳光男孩简单地说,两者没有交集的时候,一切正常,黑道做黑道的事情,享受他们的便利,小女孩做小女孩的事情,享受自己的生活而后是演播厅,小女孩在叔叔们的期待中准备着比赛,老爹被刺杀未遂,一干人逃命在路口处,每个阿叔拿出一枚硬币,用铜钱占卜决定逃命的方向,导演用各个角度反复拍摄这个过程,除了缓和前一段紧张的气氛,当然也有简单的暗示,命运不可捉摸之类的任达华一开始的卦象是西,但是第五个硬币打翻了卦象,卜筮一般取六个卦象为一组,笔记本上的卦象只有五个,后三个组成了南,镜头环顾车内,任达华最后说,向南走不知道算不算一个暗示,神仙预示到了四人小组的分裂?
而后是小女孩的旁白,交代背景,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不说,我就不问了】四人小组讨论事后善后,各自表明立场,大风要借此闹事,神仙对着大风说,天灾人祸不能算,不知道谁在闹,安抚可能的策划者大风,阿花表示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想管,百得想洗手不干了。
四个人一起就只有打打杀杀的故事和回忆下一幕跟小姑娘一起吃火锅,明亮的色调,就充满温馨,百得说,不会吃鱼就别吃,结果亲近的人喂过来就吃了,果然被鱼刺卡住了,也蛮像后面的故事小姑娘在日记里回忆阳光下沙滩上的小红帽,错别字好多。。
百得用红笔一点点的修改,特意选了红花绿叶蓝字红笔咖喱饭白地板粉红卫衣,一片鲜亮的颜色,老爸女儿在一起也还是蛮幸福的之后一段没什么分析的,浅显易懂下个场景,金碧辉煌的寺庙,长发白衣刀疤脸的主持和写着佛光普照的大匾,除了简单推动剧情,要注意的是,甚至在黑夜凶杀中,主要人物和场景也是鲜亮的白色,而小女孩,依然是唯一的亮色调下一个场景的过渡非常棒,恍惚之间,18年过去,小姑娘躺在庄严地寺庙里翻着手动漫画,沉浸在想象里立刻就到了寺庙里,依然是反差,庄严地寺庙做相应的事情,当然还有简单的剧情推动两个女人,两个阿嫂第一次见面,一个在偶遇自己的心上人,另一个要求上位百华真的想杀小姑娘么?
杀只是个试探,本质还是追求上位而已。
百得对着阿花说,做人没火怎么做人,阿花安慰百得说,自然会有人去做的,自然说的还是小妹。
而后百得找女儿,遇刺。
又是一个简单的象征,为什么偏偏是在找小妹的时候遇刺。
片中不断地出现白色场景的素描卡通和大片的鲜花,自然是在象征光明美好的一面。
而后的一大段都比较简单。
看几个象征意义浓厚的部分。
保镖始终穿着暗色调的衣服靠在罗汉像上休息。
大风始终戴着帽子墨镜。
保镖的形象很有趣,特别选一个粤语跟普通话混杂的人物。
实际上火锅一个场景里,小妹也被大风清楚的说明,粤语都不会说。
所以保镖跟小妹,其实都是场外的人,但是他们都在努力说粤语,想要融入这个群体。
但是后面的场景里,胖子大哥突然彪普通话就让我很茫然,前面你在百得训话的时候带头打电话,后面你又带头普通话起哄,人家都穿冷色调的衣服,你穿米黄色,你也是异类么?
三人送走小妹,阿花依然试图和好,提出的还是吃火锅。
大风要求分家,神仙一言不发的离开。
每次大风要推动剧情的时候,总会整理下墨镜。
后面寺庙里的追杀场景,保镖再一次跟罗汉像一起出现,然后光荣的领取了便当。
小红帽也莫名的离队了,住持大叔念着经杀了一大票人,所有人进入了新的阶段。
两个嫂子再次对话。
小妹说,我不要争。
百华说,不是你说了算的,总要争,总要有敌人,总要有人输。
百华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凶暴,明显是表明她自己也一直处在茫然的信念下。
百华完全不像简单的分析力,仅仅代表了复仇代表了黑暗的一面而已,代表的是犹豫,立场的不坚定。
反而小妹代表了坚定地信念,从来没动摇。
最后黑帮车斗的一场蛮精彩的,关键点依然是,注意色彩,注意美感,剧情和合理性都是累赘。
最后大风跟神仙在车里的特写,可以看到大风把墨镜摘掉了,每个人都准备接受自己的后果的时候,小妹做了人肉盾牌,自我牺牲,拯救了他人。
整部片子始终贯穿的和重复的场景有,百得的家,百华的家,寺庙,尤其是佛像的背景。
简单的理解就是,导演相信这种博爱的,无作为的心态,可以拯救世界。
但是剧情和人物性格的转变完全不合理,就如同结尾说的,世界不会因为她改变,她只能改变几个人。
那么谁能被改变了,自然是唯一合理的人,也就是剃度出家的大风,也就是说,能被救赎和改变的,只有被直接被救赎的人,其余的旁观者,只能看一下,感叹一下而已。
昨天的电影频道播了新近导演黄精甫的《阿嫂》。
尽管《阿嫂》在网上是骂声一片,偶还是要表扬黄精甫几句: 作为新进导演,在风格上保持自己的特色很重要。
黄在很多细节把握上体现的精致和独特的视觉是让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
比较有特色的几个镜头—— 1、片中杂糅的两段线条动画,虽然有人说这两段动画让人对于电影的风格产生了混淆,但偶觉得这种极端的运用在本片中更显得有生命力。
当纯真面对这复杂的世界,与后面悲剧性的极为产生了极为浓烈的对照; 2、菲站在自动扶梯去开会的时候,那段平行拍摄的镜头非常有独创性,画面构图都可谓出类拔萃; 3、菲跑出去,几位叔叔跟在后面跑出去的镜头,突然逆时针旋转90度,也是影片给人的亮点之一。
让我突然找到《不可撤销》里的那种晕眩感。
不过,影片得到众多恶评也确实因为该片自身存在的缺陷:电影首先是在讲述故事,如果故事都没有讲好,细节再精致、画面再漂亮,观众都还是会抱怨。
实际上,看完本片,我倒觉得并非是黄不想好好讲这个故事,而是这个故事里掺杂了太多的东西,使得原本清晰的故事变得晦涩和艰深起来。
先不说一众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单是表达主题的关键——林家欣饰演的骆华和菲之间的对比性——都显得太过肤浅和苍白。
结尾的警察收拾残局,又和整部电影的节奏格格不入,实属画蛇添足。
好
方桌黑背景大谈判那场戏拍得很有意思,但这电影依然很烂。
一星都嫌多。
用现在的话来讲,吊炸天
浪费了一大票明星,小细节还可以,但是故事整体节奏不好,特别是和小红帽的感情线太薄弱了。最后的戏更是过于理想化。
女主角稚嫩的挺美·
林嘉欣第一次让我失望鸟
刘心悠蛮惊艳的。。。
林嘉欣霸气。
马马虎虎,其实还不如江湖
完全被片头音乐所吸引
挺好看的,比较艺术
明白也许还不明白 世界上那么多无奈 我还是相信爱
一群影帝围着个柴火妞发花痴?!
导演吃大便了!!史上最烂的黑帮片!还有人在江湖 烂到不行
林嘉欣。。嘿嘿
林嘉欣很气势
好看啊!林嘉欣那个眼神太好了!
清秀的心悠美女出道作品
黄和司徒 我知道你们是被金主拖累了不过话说回来 刘心悠确实不错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