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卫生间的圣母像》,里面男主的生命只剩几个月时间。
看到这里,我竟有种释然的感觉。
然后设定了一个情境,假如2021年是我生命的最后时间,我会不会活得更洒脱一些,更无所谓一些,更超脱一些。
我特讨厌循规蹈矩,讨厌别人的指使,讨厌按部就班。
这些都是让我不快乐的原因。
所以我总想着打破常规。
总想活得不一样。
总在试探突破生活方式的边界。
这几天,我开始习惯午饭后去打球。
仅仅十几分钟。
因为中学时候很沉迷于篮球。
我发现,三十几的大人了,打球时心境和中学时候差不多。
打完球,拖着汗津津的身体回办公室。
看戛纳电影节上映过的电影(一般都比较催眠)。
看一会闭眼就能很快睡着。
下午依旧很有精神。
穆旦有句诗,大意是:手写出的字,比手(存在)更长久。
我想起自己曾经完成的一篇蹩脚的小说,那还是热恋一个女孩时、借着激情完成的。
那篇蹩脚的小说,都比我的生命存在更久。
死亡临近之前,人会想完成未了愿望。
正因如此,才更能分辨什么事情才真正重要。
<图片1>这是一部严肃的电影,关于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事情-逃避不了的死亡。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有一句获奖致辞,大致是这样:“现在,很多人都去追求骏马,而忘了种草;如果你种草,等草长起来了,吸引而来的骏马供你挑选。
”我认为正是如此笃定的价值观,才使得她六十多年如一日,日复一日的研究,终成大事,如果她面对死亡的时候,也许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或者更多的是一种快乐。
片中,男主天天干着零工,挣一口饭钱,无所事事地混日子,就这样无所谓地对待生活。
直到一纸死亡通知书的突然来临,如此之近,男主开始意识到生命的终结,生活的态度也从无所谓变成了对生活的无力和对病痛的挣扎。
这个时候一死了之是不是更好?
当电影的基调跌倒极负之时,咄咄逼人的小女孩出现了,同病相怜的人,只不过与对生活无所谓地态度相异,小女孩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愤怒,感觉生活无望,不如一死了之。
两个极端,就这么碰撞在一起,就像热水和棉花糖,似乎变成了更合口味的糖水。
两个人开始互相依赖,一同“寻死”,一起做一些无聊的小事情,生活似乎有了转机,开始微微有了一点甜味。
但是死亡不是喜剧,加深的疼痛和不断的呕吐反应提醒着男主死亡不断地走进,在沮丧中男主慢慢懂了,一切初衷及美好正是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权利,真诚地留下了眼泪。
生活多么美好,有着依然可以说话的父母、美好的青青森林、可爱的小女孩以及曾经的梦想。
片尾卫生间的圣母像,就像手冢治虫病逝前写在日记上的一段话:“这就是这个将死之人对世界的挑战!
”死亡很可怕,它阻断一个人生命的延续,切断他所有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但是不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没有了意义,因为它早晚会来到?
影片已经明白地展现,你或许迷茫、或许抗拒,它始终会来,也许享受每一天活着,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我感觉我现在活着”。
屠呦呦很幸运,她很早就看清了生活,能够享受生命的过程,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一清二楚;片中男主也并不完全悲哀,至少在生命的终点他体会了生活的真谛。
因為洋次郎去看了這部電影。
看電影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生了長大病,代入感太強了。
特別是好幾處完全無聲,沒有任何對話,彷彿停滯的畫面。
如果沒有死亡的話,我們大概不知道為什麼活著。
女孩一直在找死亡的方法,那種無所畏懼的狀態,卻恰恰擁抱了正在死去的田源先生,就好比懷抱著死去的孩子,卻仍然安詳的聖母一樣,有不能被打敗的力量。
很喜歡把魚放進泳池一起游泳的畫面,真的好美,好有生命力。
還有小時候抓住蝴蝶,畫了蝴蝶的畫。
會讓我想到OUTSIDER裏面「用立可白圈起螞蟻」那一段唸白。
電影的最後一段台詞,「我總感覺...我現在還活著。
嗯。
」,真的太戳人了,整個電影的點睛之筆。
時間不會死亡,也不會老去,世界也不會因為哪個人的缺席而停止運轉,那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或許就是因為某個人的愛,某個人的溫暖,某些不足以稱為奇蹟的微光,而感覺「我現在還活著」的瞬間。
電影畫面和Picnic這首歌,都和我們的生命一樣,美得易碎,也因為易碎而更加珍貴。
最近接连看了好几部主角不久于人世的电影,加上这几天头疼的有点频繁,就凭空的生出对死亡的恐惧来。
作为看什么片子都常常会哭的人,我心里也把感动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型。
韩剧的确是给我看了很多不知从何而起也不明为何坚守的爱情,每每不知羡慕还是憧憬的流眼泪。
日剧和日本电影有点不一样,往往是最深的绝望里生出希望来。
比如这个卫生间的圣母像。
被豆瓣的简介误导,以为圣母像是老早就摆在卫生间里给病人祭拜的,以至于连这个小姑娘就是女主都是到了最后才明白。
十几岁的少女最是不知生命分量几何,动辄就要去死。
既然你我生活的都这么辛苦,不如结伴去死好了。
于是尝试过拼命跑死,很痛苦很痛苦也没死成。
做什么都要做到尽的年纪,相信死才不是轻易的事情,人非得痛苦到极致,绝望到不行,比最难承受的还难承受的事情才能带来死亡。
就是这样的少女,能够想出来的劝人活下去的方法也就只有用灵动的鱼一般的游动和浮在水面的裙摆来勾引对方。
想看我的内裤吗?
活下来吧。
吃药也救不了你了,这是我的初吻,你要负责。
活下来吧。
这样跳动的,用所有颜色都没法表达的,青春的爱意,拯救了不得志的濒死画家的人生。
虽然他自始至终都没什么表情。
燃烧最后的生命一样的努力,画完坐在马桶上的画家,慢慢展开的整幅圣母像,睁着眼或眯着,伸出双手的少女。
现在好像真的可以死了,坐在照亮了人生末尾的,圣母一般的少女怀中,一生最出色的画作里,就这样死去吧。
非常难以忘记的是,少女哭着问同样是将死病人的大叔,到底怎样才能死呢。
大叔说,对不起,我不知道。
莫名地会喜欢日本电影这种十分生活化、十分朴素又十分慢节奏、大景别的镜头语言,一个画面会停很久,可以慢慢地看、慢慢地沉浸其中,充满着细节与构图,但又并不刻意也不精致,一个场景可以有很多对白、自白,也可以有很多静默或是带着底噪的空白。
这样的节奏似乎不怕人失去耐心似的,很自顾自地,很专注地,又很沉着地自然地讲述着故事。
很久没有看完一部电影出现生理反应了——感觉像是跟主人公一样病了一场,微微的恶心、晕眩,只希望片子快点结束,又希望故事延续下去。
片子里呈现的两位角色,一个充满着“人不会轻易死掉”的茁壮的生命力,甚至是专属于那个年纪那样性格的令人厌烦的蛮横与聒噪,那样不懂得同情与掌控分寸,那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以为是和不懂事,那样的偏颇却强烈、充满力量;而另一个则蕴含着无限的低沉、孤独、颓丧、缱绻,呈现出病的状态,下降、消褪、郁结、无力,然后猝然地开花、猝然地凋零。
这样强烈的联结与对比好生残忍,又好生令人唏嘘。
正如女孩所咆哮道的,擅自画出这样的画,人不在又有何用呢?
她拼尽全力在街上暴走着,似乎想要耗尽所有的力气,直到最后停下,直到生命的节拍继续响起。
-- 为什么要在卫生间画画?
---- 因为代表了升天和净化。
--这部两小时时长的电影,出于对题目和男主的好奇,我看了下来,最后的最后我终于看到了那副圣母像,画的真好!
以后我家卫生间也要按这个格局画满!
对于这位RADWIMPS主唱的处女作,我只能说,脸长还能当演员,除了卷福,我就服你了!
每逢过年都会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我们怀念逝者,然后满怀希望的迎接新的一年,好像生死完成了某种交替和传承,所以我准备来讲讲这部思考生与死的电影。
男主本来是个有天赋的绘画青年,不知道为什么去做了高空擦玻璃的工作。
某天带着新手平静地擦玻璃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曾经一起画画的前女友准备开画展,想起来正巧医院通知他带家属去一趟,顺利成章约了妹子冒充姐姐去医院。
以为他俩会发生什么,结果他们在医院谈起诗词歌赋人生理想,一言不合妹子跑了。
医院都通知家属了,你还跑,不是人啊!!
此时男主暮然回首发现了黑黑瘦瘦除了眼睛没什么好看的女主,临时冒充了妹妹,顺便互留了电话。
果然,医生表示命不久矣,且行且珍惜。
看似对生死毫不在意的男主,在接到死亡通知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先去花花世界浪一把,夜店、跳舞、喝酒、泡妞。
晕倒后不得已入院治疗,不能适应于是逃跑。
回去继续工作擦玻璃,以为装作没事发生一切就还如往常一样。
抱歉,你可以撒谎,但身体不行。
虚弱晕倒再次入院,在这里陆陆续续有人闯进你最后的生命,最终你学会了如何不慌不忙地活着和真诚坦然地死亡。
全片对于年轻男主面对自己即将死亡这件事情的心路历程描述的非常真实,没有着急实现人生理想,没有追忆似水年华,没有等待奇迹来碗鸡汤,而是,WTF,老子该怎么办?
药物副作用的呕吐实在难以承受,工作时间腹泻弄到了裤子上。
(此处臀控有福利~捂脸跑开(≧∇≦))他认为旁人根本不能理解被告知即将死亡的痛苦,对于医生治疗消极排斥。
他以为将死之人对这个糟心的世界已经兴趣全无,病友和小朋友的好意也是爱答不理。
(哎,你忘了你吐完还能对着小黄图撸一发以及差点翻越护栏去泳池接受邀请看一眼女主胖次了吗。。。
)
他试图用漠不关心来面对仅剩的三个月生命,却在被一个又一个人打乱原本计划之后,终于哭着承认,是的,我不甘心啊!!!
并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创作中。
改变男主命运轨迹的有三个助攻,隔壁床实力诠释人是铁饭是钢、不能啪啪啪就得拍拍拍的乐观猥琐大叔,医院身患癌症、热爱假面超人最终还是领便当的开朗小男孩,以及没事就爱发脾气天天嚷嚷想死的青春期少女女主,也是圣母像的原型。
大叔告诉他活着就好,小男孩鼓励他热爱生活,少女教会他直面生命。
在圣母像创作中,男主感受到自己真的活着。
最终,完成了生命的净化。
我们都对这个世界有很多不满,也会经常抱怨生活,就像片头的男主那样,我们浑浑噩噩就像虫子,不过一死。
或者像女主一样,为什么我的生活要承受这么多的辛苦,不如一死。
而当死亡真的降临到我们身上或者我们身边,活着,又成了我们唯一的心愿。
生命无法预计开始,更无法估算结束,我们不知道会怎样死掉。
大叔身患重病在医院进进出出;小男孩虽然最后还是手术失败,但直到手术前都在努力积极的治疗;妈妈不疼奶奶痴呆爸爸不在的女主,嘴上说的像要踩死一根草一样结束这糟糕的生活,却又像草一样在石缝中抓紧每一点水和阳光顽强生长。
片子里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又都一样。
请好好活着,因为,其实你怕死。
再说回电影本身,除了剧情和人设真实可信以外,配乐也很不错,时不时都会让你以为自己不小心关掉了电影的声音,如果此时你按下音量增加键,恭喜你,BGM强势上线了!
无论是接到死亡通知前一晚去看前女友画展回去的路上一个人骑机车,还是大半夜喝醉酒跑到街上强行帮店主擦玻璃还顺便倒人家门口,或者最后放弃治疗回到乡间老家与父亲互相释怀,安静的画面配上那几段哼唱和旋律,都让人对着病怏怏的男主忍不住的YY啊!
不得不承认,好的BGM真的是剧情最强有力的催化剂,情绪带动满分💯!
还有片尾曲,就是本文配的音乐,去年大热动画电影的配乐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作词作曲还主唱,这么有才华还会演戏,大哥,能给百花奖留条活路吗?!
还有那些大咖演的路人,啧啧啧,我真怕拖地的砂糖拔出刀来怼你。
所以,各位妹子,如果下次你碰到有人约你去他家,告诉你只是想为你画画,不要紧张,他可能,只是要死了。
END欢迎你来和我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如果你觉得谁也会喜欢,感谢你将我推荐给TA!
微信公众号:307研究所
為了洋次郎當然要奔跑起來因為我錯過了開場十分鐘左右。
導演說:「劇本的男主角是28歲,想找不是專業演員的人來演,我們針對這個條件在全國作篩選。
」什麼?
所以洋次郎被選上只是因為他28歲嗎(笑)當然不是。
雖說出演的是病人的角色,但不覺得洋次郎根本就本色演出嗎頭髮、衣服、聲音,現實就像是頹廢藝術家的感覺(嗎)根本什麼都不用動,人上就好。
導演說:他的世界觀什麼的很厲害所以。
當然,一拜主唱大人。
女主角也是海選來的,剩下最後四個的時候,導演讓她們分別和洋次郎演對手戲,結果是杉咲花和洋次郎之間最有默契。
能和洋次郎演戲想必不是什麼閒雜人等游泳宛如一條美人魚,在水裡能睜開眼睛這兩項技能好吧,和洋次郎接吻什麼的就算了。
二拜主唱大人。
導演說:「游泳池那場戲沒有Re過,是直接來的。
最辛苦的是工作人員吧,燈光、音控師啊一直問我等下主角會到哪個位置,我一概都回答『我不知道。
』」三拜主唱大人。
這部電影,如果是RADWIMPS的FANS,怎麼可能不給五星。
花癡完了主唱大人,來講講劇情吧。
前面錯過的十分鐘我捶胸頓足之後會再補看,不影響對故事的理解。
內容我也不多加贅述了,就只是自己的看法。
我一直在想,之前日本的漫畫或電影,如果男主角是病人,女主角一定非常善解人意,對男主角耐心的開導,上至「不能讓死去的母親難過」下至「你也要為現在愛你的人活下去」這之間的台詞一定會出現。
可是這種定番在這部沒有,我要舉雙腳認同。
就像片中男主角問醫生:「你能體會被人通知快要死的感覺嗎?
」醫生回答:「不,不知道。
」就是這樣的感覺。
退一步來說,就算有一樣的經歷,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他又不是笨蛋,怎麼可能不懂那些道理,現在溫情已經過時,我們需要的是像暴風雨般的存在。
女主角,在醫院大吼大叫也完全不害臊,對剛遇見的男主角說「我們一起去死吧」,又或者對男主角生氣地說「你去死吧」,還是一個箭步衝向前把所有無奈的話語都堵住,對男主角說「這是我的初吻所以你要負責,為了我活下去。
」如果要喚醒毫不在乎的人對生命的渴望,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瞬間的顫動。
就像是,對已經習慣黑暗的眼睛突然給予光亮。
「人沒有那麼容易死的」女主角這麼說。
但是為什麼,本來有機會出院的小男孩,就這麼死了呢。
但是為什麼,手術之後,我還是會死呢。
不過這一切都沒關係了,看到蝴蝶,想起了為什麼要畫畫,看到你,就想起了活著的美好。
不再覺得死亡有什麼好覺得沮喪的,雖然到現在還是很後悔,但是活的長和活得精彩完全不能比較於是在廁所裡面拾起畫筆,即使是那麼不堪的地方,聖殤的神聖也閃閃發亮就像是青春的你和將死的我一樣的對比。
亂七八糟的感想文真是抱歉。
只好轉述一下導演的回答觀眾:「上映之前聽說佐藤健的戲份很重⋯⋯」導演:「他看過這個劇本之後說無論如何什麼角色都可以,一定要演,結果剛好只剩這個清潔工的角色,其實誰也沒注意到那個人就是佐藤健(笑)剪接師還跟我說『演清潔工的那個年輕人很不錯』,說了是佐藤健之後都超驚訝的,沒台詞的戲非常的難,他能來演真的太好了,不過我想如果是木村拓哉的話情況應該會不一樣吧。
(最後一句重複兩次)」觀眾:「蝴蝶有什麼寓意嗎。
」導演:「是男主角繪畫的初衷,原本在更前面出現的作為呼應,怕太難懂,又想說移到最後,發現這樣太好懂了,最後就是現在這樣吧。
(笑)」觀眾:「金魚放到泳池有什麼意義嗎,洗窗工人這個工作也有什麼意思嗎。
」導演:「其實是因為我之前當了八年的洗窗工人,一看到這個故事就想說一定要把自己的這個經驗寫進去,因為那個時期也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
金魚放到泳池⋯⋯不覺得很漂亮嗎。
(笑)某種意義上代表女主角希望男主角不要活的那麼頹廢吧,像這些金魚一樣,就算放到泳池可能兩三天就會死亡,但在死之前能自由自在的游泳,不是很好嗎。
雖然很多人看完評論幾乎都會寫說『虐待動物』就是了(笑)」最後,我想說導演也太可愛了吧,拿到了簽名合照加握手(握手真的非常意外)有力的雙手讓我對大叔怦然心跳(喂)從此成為導演的小迷妹。
整个故事情节简单,主演有很强的洋次郎风格与气质,消瘦还有点颓,最重要的是他的气质中有积极向阳的引导,温柔的力量就在即使没有波澜起伏的逆袭励志的情节,洋次郎用这种青涩的演技展示他想表达的心意,仍然记着通过出租车的窗外,看那个穿着学生制服,大口喘着粗气在温柔阳光下努力骑行的女孩,还有他回头说着我在活着时眼里闪出的光亮。
和日本留学生小哥哥一起去看的「你的名字。
」,看之前他说唱bgm的是他最喜欢的乐队,还说晚上熬夜看了主唱演的电影,就是这部「卫生间的圣母像」。
今天他回日本啦,也许再也不回来了,我对他也许暂时该放下了,实在太想他了,来看看他最喜欢的歌手是什么样的。
看完电影来评论,真的很好看,大哥哥和小妹妹的设定让我想起了我和他。
小哥哥在日本等我吧,我会永远记得你的名字。
泳池的金鱼连同爱恋一起死了大叔的回忆只能终结在臀部的录影“是死是活又不是你能决定的?
为什么要做这些的事呢?
”还是别再生无可恋地活着了吧“怎样才能死呢?
”“对不起,我不知道呢。
”还是好好活下去吧爸爸问我几岁了?
28那一年我把所有的画卖给了他然后我在卫生间画了一幅圣母像这样可以净化和升天吧“横田...我现在感觉...我活着”我们对生的感受不过一瞬比如我痛经的短暂一天比如我看这部电影的短暂2小时比如主唱大人接吻的那一秒
少女和金鱼同游时倒真有几分像人鱼。这片唯一美女是男主的路人配角ex。日本片如今不是谜之二次元化就是日常tv感,时常觉得不是在看电影~
1.矫揉造作为了展示痛苦而展示痛苦 2.人物关系展开得既不合情合理也不出乎意料 3.所有人物不是大坏蛋就是小可怜。另外,把金鱼放在泳池里金鱼很快就会死,日本人对于把金鱼放在泳池里有什么执念吗?有意思吗拍来拍去的?真是无聊,无聊到爆的电影,为什么要拍它?恶心自己恶心观众,我今天打开这部电影就是我一天中最大的败笔。
在生与死、希望与失望之中流离与徘徊。最终,我们终于超越了死亡。
大失所望 平静的故事都没讲好
中川雅也真是一個很厲害的演員,結尾有段視覺影像蠻好
游泳池中的魚就像在霧霾中的我們。以為最後他會畫一幅拓人,本該臆想中是互相的救贖。
泳池玩鱼那段拍得太好看了
最后还是没有揭示生的意义吧,只是觉得“活着” 比什么都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每个人又会遇到一些人,进而互相影响。社会也好生活也好人生也好,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的组成。我也见过把男朋友当世界的人,但大多数仍以自我为一切的中心。后半段惊艳。
郭敬明
得过且过的每一天还没认真开始就要结束了,这是怎样的悲伤。游泳池里和金鱼的群舞真的好浪漫,痛苦的灵魂在那一刻得以喘息。
不是很喜歡,似乎太有目的。不如自然的敘事。男女主也让我喜欢不起来
节奏那么慢居然不觉得沉闷
想要活着的心情,和想要感到活着的心情。
这股做作而又自然的邪门气质是我中意的。
七星吧,电影中很多人的生活真的是很糟糕啊,但喜欢在游泳池里追着金鱼的那场戏
节奏慢的让人发疯。还有,导演到底讲的是什么大道理啊
这部电影,如果是RADWIMPS的FANS怎么可能不给5颗星。主唱大大又是一个被唱歌耽误的演员。很日本,很好的故事,虽然很淡,但是还是能触碰到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喜欢小姑娘鼓励主唱好好活下去的吻,喜欢主唱给病友小朋友画的画册,喜欢爱吹嘘的老头子,喜欢卫生间的圣母像。
日本电影有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导演很喜欢让角色在正式场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或是在冷场的时候说些更让双方尴尬的话,或是在平淡单调的场景下让角色表现可怜与难堪。本片就是这种一折就会断的脆弱,文艺的让人觉得声音都是小心翼翼发出的。可惜不喜欢。
有病呻吟,但是没啥触动。
全片宁静舒缓,主角面瘫惜言,正宗日式的鸡汤,一个关于面对生命,接受死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