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就够了我从很久前就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管剧本再有伤,美国人拍出的片子看着就是舒服。
假设把这个剧本,这个阵容全部交给柳云龙,说不定又是一个《东风雨》。
后来想明白了,那是因为他们有好莱坞,一个把做电影当做流水线工厂的地方,故事怎么样安排才合理,高潮点安排在哪里才会看起来流畅,故事的结局怎样看起来既主旋律又不招人烦,几十年的好莱坞练就了这样一个功力,最一般的剧本,在巨星,服装,道具,剧本一切流水线的包装下,出来的片子看起来却让人惬意无比。
它就像是快餐,虽然没营养,可是吃起来就是爽。
有些电影,在导演貌似深刻的人文关怀下,是人参,是鹿茸,是燕窝,是鱼翅,可保不齐天天吃面条的老百姓来个营养过剩,鼻血大流。
《谍海风云》的导演和编剧很流畅的讲了一个故事,这就很好,国内的导演实在很需要学这个。
不管剧本再俗套,再不深刻,他至少吸引我了,他有一切卖座电影需要的元素,乱世,美女,黑帮老大和充满正义感的帅哥。
玩深刻,你可以找安东尼奥尼,可以找基耶斯洛夫斯基,但是那从来不是好莱坞的事。
我记得在当时在UCLA学电影的蔡康永有一次讲过,他写了一个反映深刻社会问题的电影剧本当作业交了上去,被老师劈头盖脸数落了一番,对那些包含了凶杀,暴力,爱情,贩毒,等等这些元素的剧本反而称赞有加,所以看吧,好莱坞就是这样,它不打算给观众灌输好思想,却希望给观众提供好故事。
但是流水线的好莱坞免不了有重复的东西,当电影开头那刺耳的电话铃把我们带入约翰的回忆以及那烟雾缭绕的大烟馆时,《美国往事》中相似的场景毫不留情的涌入脑海;当巩俐在餐厅看着约翰和别的女人调情,舞厅外面枪声四起杀的欢乐的平行蒙太奇出现的时候,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联想到了《教父》,还有我想说是不是我坐在影院第二排太近的缘故,那一个个闪白好刺眼,能稍换个转场方式不?
影片稍失水准的举措就是用了旁白,看来编剧还是没有下力,不用旁白讲不清楚故事咩?
整部电影的亮点毫无疑问是演员。
在这个最普通的好莱坞片子里,高大浑圆的身材和人到中年的风韵让巩俐散发出了女王般的气场,电影里的巩俐真美啊,这种大女人才是巩俐适合的角色,为什么总让巩俐演农妇(《黄金甲》不计),张艺谋挖掘了巩俐,却没用好她,好遗憾。
约翰库萨克还是那么帅,而发哥一掏枪,抱歉我又想到了小马哥。
当然,道具,服装,场景也都还好,整个观影过程是极为舒心,在被各种稿件压昏头的日子,看场轻松地电影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看戏从看表演变成了看场面看裸露等等。
记得梅兰芳、程砚秋他们一出戏可以唱个十年八年的,到现在也还在唱,而观众们对故事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可就是那么入迷。
但是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兴趣为什么变得如此肤浅?
这部电影个人认为还是非常有诚意的。
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的制作,真是舍得花钱哦,从大的场面调度,到哪怕是一个火柴盒的设计都做到极致,老上海的汽车,洋房,当时的战舰、飞机、火车站等等一应俱全。
里面动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场面极其宏大,海陆空全都汇聚在这部电影里,我也奇怪了,这个电影明明是在泰国和伦敦拍的,到哪儿找了那么多群众演员哦。
电影的服装、灯光、造型和音乐都是非常棒的,电影里的音乐我个人认为是最值得称道的,但音乐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和影片相得益彰。
影片最使我们感动的是发哥、巩俐、渡边谦、库萨克一起雨夜飙戏的那场,发哥和巩俐的伉俪情深让人忍不住泪湿双眼,但导演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点到为止。
剧情可以说跌宕起伏,让人自顾不暇,我有点担心老外是不是看得明白,呵呵。
巩俐和三位男士的对手戏最为值得称道,但你分不清安娜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我很喜欢巩俐有一套非常素色的旗袍造型,头发也是挽起来的感觉很古典。
巩俐和库萨克的对手戏最多,巩俐的表情极为丰富,时而强颜欢笑、时而躲躲闪闪、时而妩媚妖冶、时而镇定自若、时而充满杀气,她或则神秘、或则诡异、或则果敢…… 我想只要是去看这部电影的人没有谁会不为巩俐倾倒的,她牢牢地控制着整个银幕,她让人觉得一切都没变,巩俐永远是银幕女王。
我还记得巩俐在电影中的这句话:我离开祖国是为了我的丈夫,我一定会回来的。
这句话和现实生活中的她又是何其相似,只要心系祖国,其它的形式又算得了什么呢?
巩俐,这位如此璀璨夺目的巨星,我们不应该好好爱护吗?
亲?
没想到看到了一部爱情片,呵呵,本以为又是老掉牙的上海谍战片,巩俐的每一次转身,回首,低头,都流露出万种风情啊,发哥还是很有魅力,渡边真的演得好!
我一向很欣赏元素比较单纯的电影。
但显然本片不是。
导演大约是一个充满了雄心的人,想把今年最火的谍战、爱情和战争一网打尽。
可惜,由于故事设置的四分五裂,让人觉得本片就是一个不知所云的笑话。
总而言之,本片里的女人都喜欢抽烟,而且导演还都爱拍她们侧脸抽烟的样子。
另外,所有的男人都对她们的女人忠心耿耿。
本来以为周润发演一个黄金荣类似的角色,应该会在电影中有故事的,原来只是打了一个怀旧的酱油,把小马哥重演了一遍。
四位主演的表现自然是宝刀未老,可惜囿于故事情节的设置,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在影院我一直没想起John Cusack是谁,表现亦算得清新。
场面还算华丽兼有细腻,算该片的唯一可取之处吧。
Weak storyline, hints too obvious to make a smooth domino. Gong Li still looks impeccably classy, straight face of Ken Watanabe makes him impossible for a villain; get in for the great cast, not for the movie itself though.
看到最后只有爱情是唯一让所有主人公坚持的东西,国家民族友情之大义却都被抛弃,可是最后谁得到真正的爱情了呢?每个人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这岂不是最大的讽刺么?
周润发爱妻子,可是妻子巩俐却爱上了美国人索姆斯;美国人爱上了巩俐,可是巩俐最后却中途离他而去;日本人中田爱上一个吸大麻女子,却不知她其实是美国人间谍;日本间谍爱上了一个日本女子,却不知她是中田的间谍最后把他出卖。
如果要说爱情是唯一的真谛,可是电影却告诉观众爱情是最可恶最不靠谱的虚假。
最令人可悲的是这个电影的角色没有任何坚定的立场可让人可泣可颂。
索姆斯一直要调查谁杀死了朋友想要报仇,可是最后却放了日本人一条生路;巩俐要杀死日本人,最后却被日本人放了一条生路;日本人一直要抓巩俐这个地下党,最后却放了她,难道是因为看到美国人和她的真挚爱情???
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怎么突然变成了脉脉温情有了人性?
一个刚才还在嘲笑日本间谍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怎么设下圈套的恶人突然变成同样为受害者了?
性格的塑造前后不一,陡然生变未免生硬。
电影毫无立场,看了真是让人费解。
《谍海风云》里面的男人个个都深情得要死,不管是特工、黑帮老大,还是日本情报头目。
人人都是王佳芝。
对,他们连搞情报的方法也都是出卖色相。
尤其是渡边谦那个角色,哪里是狠毒的情报头子嘛,根本就是一个怨夫——里面男人聚会探讨的话题是:女人最是擅长遗忘……她们真是狠心的小东西。
对于我这个刚看了《无耻混蛋》的人来说,这群人真的是太不称职了。
里面唯一认真做事的就是巩俐了。
你看人家最后还在澳门又下船了,为祖国大业奋斗终生。
其实这部电影叫做《党的女儿》。
俗套的题材,情节缺乏新意,注定了影片不会太吸引人。
只靠一个有气势的名字,一个英文片的噱头,加上一个又一个重磅大牌,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兴许还能落得个不错的票房。
阴险。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人物太多了。
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要交代清楚人物关系,又要讲述故事背景、制造并激化矛盾,确实太显仓促了。
巩俐这个为父复仇的地下党身份一直不够明朗;那个美国人从始至终只是为了找到杀害朋友的凶手,找到之后却又未能复仇,最终还是被仇人放了一条性命;周润发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又重现了“小马哥”的风采,他还是很适合旧上海的环境。
看过整部影片,只是为这样国仇家恨交织的上海而心疼。
故事发生在1941年10月的上海,男主角保罗 索姆斯(约翰 库萨克饰)表面上是美国某报纸驻上海的记者,并且多写些亲德、日法西斯的文章,实际上他是美国间谍,到上海调查他朋友同样是美国间谍--康纳的死因。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很快就混入了德国人的圈子,并且取得了与日本人合作的黑帮老大兰亭(周润发饰)的信任。
期间他发现兰亭的妻子--安娜(巩俐饰)行为古怪,于是决定跟踪,最终发现她竟然是一名地下党,从事暗杀日本人的活动。
他周旋于黑帮老大、日本情报机关和众多女人中,发现康纳死前一直在调查日本航母加贺号的动向,并利用日本情报机关头子田中的情人--纯子实施情报工作,最终为田中发现并暗杀。
不过似乎田中并不知道康纳的真实身份,仅仅是因为他是情敌而将其杀害。
最终在保罗针对纯子的调查、追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个秘密,并且兰亭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被日本人所杀。
保罗保护安娜逃离了上海。
本片与其叫谍海风云还不如叫上海情变,只是在谍战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个爱情故事。
能够与间谍有关的戏份真的不如男主角泡妞的戏份多。
而且巨大的乌龙在于,引出片子主要故事情节的康纳被杀居然是情杀而非工作性质的暗杀,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知道主创是否是为了达到喜剧效果设置的该情节。
同样对于男女主角的相恋,本人认为有点无厘头,发展的毫无原则而言,完全与谍战找不到任何关联。
对于东方的谍战、东方的风情,鬼子导演终究没能找到准确的定位;只能说对于东方人的深沉、计谋、诡异,老外们还是玩不转。
本片只是利用几个华裔大牌打开中国的电影市场而已,又是一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完全谈不到以剧情取胜。
所以一言以蔽之,除了明星,也没啥可看的了。
另外,中文版的人物配音有点滑稽。。。
男人、女人及其男人与男人、女人与男人的种种情感都纠结在上海被日军占领的前夕。
编剧太牛了,发哥在大陆演的哪几个片子都快忘了自己的本色了吧,这个好。
巩俐演的也好。
渡边谦更没的说……
渡边谦演得好。
唯有巩俐的换装是亮点,全场赵感叹了4次:风情万种
好像是美人计+北非谍影+乱世佳人+泰坦尼克的混种版。巩俐穿白色晚礼服瞅起来身形与褒曼好像,高高大大的。小约翰同学最近怎么总是在演天灾人祸的片子。
次烂片
不应该找个北欧导演拍这个好莱坞剧本的片子,其实主要价值观的传达还是不错的
巩俐保养得真好。。
我喜爱的菊地凛子的台词只有一句:“康纳…”,好抑愤好抑愤好抑愤,话又说回来,这些错乱的情感,孰真孰假呢
渡边谦是亮点。。。整体气氛很压抑。。。
可惜了众大牌
国际版《东风雨》与中国版《北非谍影》的混合体!发哥依旧神勇,巩俐依然美丽,约翰 库萨特表现中规中矩!除了电影中外的噱头之外,没有太大新意!
就还好……
老了却沦落到卖骚了,难为巩俐阿姨了
看不下去了,什么啊,有意思吗这个剧本,制片人疯了吧,现在80%都是烂片,浪费时间
这名字弄的...无语...您好好地就叫上海行不行啊...
可能我對諜戰片過敏了……。感覺沒有什麽內涵么。純粹是鞏俐小姐奇怪的英語和發哥奇怪的中文末。
其实还不错啦 周润发总之很帅 对上海时局的形容也比较到位
首先严正抗议广电总局硬生生把一部二战时期的上海爱情片给搞成了谍战片!再来看电影本身:先前的各种“悬疑”被各种“痴情”所解释,本来慢慢觉得引人入胜,到最后却被剧情淋了个满头狗血。这里面有痴情的康纳,痴情的大佐,痴情的兰亭,但最痴情的还算索姆斯了,不过不是对安娜的痴情,是对康纳!囧
剧本不错,男女感情刻画不错,属于具有一定水准的片子。
日军告诉我们:女人都是爱遗忘的坏东西
在火车上,领导租了个类似笔记本的放映机,然后我俩观赏了这部电影。很没劲的电影。20块钱不如买成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