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段话:在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幸与不幸 有得必有失 有舍才有得 比如失去一样无上宝贵的东西时会怎么样呢 我们哭喊 呆然 但这是可以用幸福与否来衡量的吗 我终于发现 失去无上宝贵的东西 就是对它真正无限的拥有 妈妈我从小失去了你的爱 然后我拼命的追求 不断的追求 我想得到别人的爱 可是到现在 才在自己的心理找到 一直紧紧地握着双手 偶然间张开 才发现原来就在自己手中 妈妈无论以后发生什么 我都不再害怕 我现在充满了勇气 幸与不幸都无所谓了 不管哪个都有同样的价值 因为人生总有它自己的意义当做鼓励我自己的话了!
我也要幸福!
看完了这部《自虐的诗》,应该说又是个完美的团圆结局,悲凉的“松子”最后获得了幸福。
然而关于这部戏,并不想谈太多,不如说说从这部戏引申出去的一点东西吧。
坚持,是很多戏剧,特别是日片和韩片的核心,尤以日片为甚。
自打从小看的圣斗士里的小强,到松子里执着的爱,再到这部戏里无悔地付出(先是叶山,然后是幸江)…… 总有无数的镜头在熏陶着我们:要坚持!
要坚持!
要坚持!
我从不敢说这样坚持的信念是一种错误,不过用到自己生活中呢?
用到现实生活中呢?
有些东西,特别是感情,有的时候真的不是可以用坚持就能够扭转的。
这种情况下,坚持的结果只能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感情和金钱。
坚持是好的,但懂得适时放手的人才是聪明的。
这部电影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童年缺爱的女人,在成年过程中,交友,恋爱,情感所经历的波波折折,只不过松子遇到的男人一个死,一个玩弄他感情,一个是渣男,一个是好男人可惜时机不对,一个是爱他的,但却不懂得如何爱,经历了沟沟坎坎,最终在爱的绝望中离去。
而这部片子传达了人对幸福的追求,人这一生穷尽都是为了追逐幸福,只不过对有的人来说,追求幸福是件容易的事情,对有的人来说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试想一个从小拥有丰富爱的人,对爱的选择和辨识能力变得极强,而对有的人来说,从小缺爱的人来说,真的是饥不择食,于是伤害变得轻而易举。
无辜的人受着无辜的伤害。
好在自虐之诗中的女主角,她的男伴反省了,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女主终于获得了幸福,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比松子这个结局好了不知多少倍,人生本没有标准答案,一路前行中,能自我体悟同时改变现实生活的行为,就能真正跳出那个轮回。
印象中日本的电影总是很严肃的感觉但是这部电影却没有。
它是一部温暖的电影。
看前半段的时候,那个几乎每次吃饭都会掀桌子的男人。
让我笑了很长时间。
电影的后半段,女主角怀孕后,依然在餐馆上班,送外卖。
特别让人感动,女主角从天桥上摔下来,送到医院后,她的那个神经质的丈夫的眼神。
突然让我哭了出来。
电影里的情节,那么的突兀,像早期的香港喜剧片。
但让人感动。
自虐の詩。
什么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
过得幸福应该是大部分的答案。
但是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却没有人来传授,是不是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
你身边有谁过得特别幸福吗?
可能更多的是看上去过得很幸福的人,等你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原来他们的生活也有不堪的一面。
生活给我们的反馈貌似是,读书不幸福,不读书也不幸福;工作不幸福,不工作也不幸福;结婚不幸福,不结婚也不幸福。
什么时候你觉得很幸福?
被自己关心的人关心的时候,能够为自己所爱的人和事物付出的时候,最起码那一刻是幸福的。
年少轻狂的时候觉得,不管世界怎么样,我总会找到自己的幸福,越大越发觉,原来幸福是一种奢侈,跟真诚等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很稀有,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争取到了要好好珍惜,很容易稍纵即逝。
《自虐之诗》肯定会让你联想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如果你看过的话),只不过《自虐》的结局相对更阳光些,看完《松子》简直让自己恐惧到后怕,然后一直叮咛自己,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如果追求生活上的完美才是幸福的彼岸的话,我肯定抵达不了。
我现在所理解的幸福是,专注得去爱一个人,专注得去做一件事,去享受这个追求的过程,努力做一个善良又不失个性的人,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好人。
to C , 也许我给不了你幸福,但我仍旧希望你不要对幸福放弃希望。
幸福并不是什么唾手可得的东西,所以更需要我们去努力寻找,对吧?
渐渐的,搞笑演变成了温馨,粗鲁的外在有时会掩饰掉内心的挚爱,有些表达方式或许会造成误解,但真心实意最终还是感受得到。
隐隐的,隐隐的开始妒嫉了,妒嫉那不完美但却美好的结局,那看透幸福的真谛的开心表情,从影片里传过来,传过来。
在这种悄无声息中,感动已经把我包围了起来,咧嘴的傻笑早就已经凝固起来,成了一声重重的唏嘘。
记得当初看《松子被嫌弃的一生》时,我被那五彩缤纷的糖衣包裹的悲剧轰的黯然神伤,半天缓不过劲儿来,当看到在那片中扮演一生寻幸福不得的松子的中谷美纪,在《自虐的诗》扮演的幸江在大部分时间里,也一脸惆怅的追问“什么是幸福”时,我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这孩子也忒苦命了吧,好在这一次,从松子到幸江,追寻幸福的她终于体味幸福,她身边的人们终于体味幸福,终于,我们大家都幸福了。
幸江的人生看上去何其不顺,家境贫寒,母亲早早离她而去,少女时期的她亲眼目睹犯罪的父亲在家中被抓走后,幸江面对的是旁人的躲闪。
之后,故事跳到她长大后,依然看不到希望,每天辛苦工作,虽然已经结婚,但是丈夫却是个“掀桌”爱好者,稍有不爽就猛的将摆满幸江带着浓浓爱意和体贴做成的饭菜的桌子掀翻,而且还不工作,好吃懒做,上街寻衅惹事,可偏偏幸江对其痴情不改,任他人劝也好,有心人求爱也好,她自屹然不动,让人感到奇怪。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时从身边,从八卦闲聊中听到这样的故事,往往,对这样的女人,我们会在同情之余,粗俗的说声这是“贱”,或者稍稍“文雅”的讲,这叫有受虐倾向。
难道真的有人会有受虐倾向,真的有人会平白无故的承受那旁人眼中明摆的不幸。
本片的不俗之处正是在这样的疑问中开始出现,转折发生在幸江与出狱的父亲相遇,接着发现自己怀孕,而丈夫对此的冷漠让她心碎,并在一次送外卖途中跌下天桥,进入急救室抢救,这时昏迷的她开始进行类似死亡体验的回忆,也将添补了电影从她少女到成人间的空白。
原来,她曾那么羡慕高贵漂亮的有钱同学的生活,却从一位同样生活艰难的好友熊本那里获得鼓励,走出贫穷的地方,来到城市。
原来,父亲是为了迎合新情人才笨拙的前去抢银行,他也在以一种激进的方式追寻幸福。
原来,幸江在进城后曾经是一个妓女,却一直被一个黑帮背景的男人默默保护和关爱,他也在追寻幸福,而他正是现在暴力的丈夫,正是他用爱唤醒了幸江,正是他救了寻死的幸江,正是他为了幸江肯脱离黑帮作一个普通人,一个开着小货车迎接他的人,一个与她平静的并肩看海的人,这样的男人哪怕沉沦,却怎能不让幸江痴情,并且期待。
本片的巧妙之处正在此处,它以一个表像先将观众引向表面的思考,误入歧途,然后,再将故事深层次展开,给我们在后面最温情的一击。
他人的幸福我们常常无法体会,我们的幸福也常常是他人无法知晓的,所以,幸福往往是甘苦自知。
往往有时,我们无法抓住自己幸福的机会,即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状态,所以,社会无论处于战乱还是和平,经济衰退还是经济繁荣,我们都会常常感叹自己的幸福感缺失,满口“郁闷”,这很正常,没有太多人天生就要那么高的悟性,我们需要去追求,去学习,去碰壁,去感受,就如幸江,少女的时候就想如她眼中的幸福女同学一样,能被她们接纳是她最期待的一种幸福,但是追求后,碰壁后,她发现,最后,幸福其实就在身边,一个与在她相比显的甚至更不幸的女孩熊本就是真正愿意与她患难与共的人,她俩的相互依靠就是幸福。
她们的友谊是本片的一大亮点,熊本鼓励幸江前往东京的一幕,很像《心灵捕手》中,查克鼓励威尔去追求爱与理想的一幕,纯真的友情令人感动。
在幸江死亡体验的回忆中,她悟到了很多东西,而她的事故,也在身边的人中引起一阵涟漪,丈夫终于醒悟,明白了该如何对待一个曾经让他抛开一切的女人,在幸江醒来后,他俩平淡生活的一幕传递着温馨的幸福感。
醒来后的幸江如同重生一般大彻大悟,“妈妈,我从小失去了你的爱,然后我拼命的追求,不断的追求,我想得到别人的爱,可是到现在才在自己这里找到,一直紧紧地握着双手,偶然间张开,才发现原来就在自己手中”,由于前面她经历的铺垫,这样的领悟显的顺其自然,而不煽情。
这部电影从两个看似矛盾的方向表达着一种幸福观,一方面,幸福是需要去追求的,不是去看着旁人幸福的笑脸去羡慕的;另一方面,幸福是需要领悟的,是自身的领悟,不是他人的认可,在埋头苦寻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回望体会。
其实归结起来是一样的,就是幸福是自己的,我们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然后体会,领悟,如同片末幸江和熊本重逢,两人十指相并打转,尽情享受那眩晕的幸福感觉。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46ff6bd0679de889a1ec9c19.html
看了阿部宽的电影,自虐の詩表面上颠覆了阿部宽的戏路,但仔细看来完全是延续了阿部宽的风格,少语、冷酷。
黑色幽默中演绎日本市井小民的艰辛生活。
我看过不少堤幸彦的导演的日剧,《继续》啦,《圈套》啦等等,基本上都是有点喜剧又有点怪诞的风格,挺喜欢的。
昨天去看了这部电影,基本上还值回票价,只是还是觉得有点廉价的温情,最后的煽情比较刻意啊。
不过残酷过后的温情终归还是能让人有点动容。
这片子讲述的是一个低层的不幸的小女孩逐渐变成小女人其间的故事。
基本上整部片子的篇幅,女主角的生活中都充满了不幸,但是最后女主角还是觉得自己被许多人爱着,她获得了爱情,亲情,友情,所以她可以happily ever after。
去掉花哨的掀桌镜头,去掉细腻的切洋葱镜头,去掉钞票上福泽谕吉和凤凰的那段CG,去掉飞机场与熊本相会时越过头顶的大飞机,去掉蓝色的小水母,这个片子会失色不少吧。
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细节相当丰富,穿插了不少堤幸彦日剧式的小细节,小道具,小笑料,小感动。
女主角在戏里面无数次地说「幸せなりたい」。
无数次的在日剧里面看到女人对男人说“请给我幸福吧”,或者看到男人对女人说,“让我给你幸福吧”。
在日本女人看来,有了一个婚姻就是有幸福了吗,有了孩子有了丈夫就是有了幸福了吗。
真的是这样吗。
熊本揍了一顿幸江,因为幸江抛弃她,跟“那些女孩”一起吃饭。
不过,那些光鲜的人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同情心,当幸江的父亲因抢劫入狱,那些人也就远离幸江了。
熊本一边扇幸江的耳光,一边问她为什么不还手,“你以为一直道歉就会有人做你朋友了吗?
”当她翻过栏杆跑开后,熊本还追在身后问,“你就是这样逃避生活吗?
”幸江最后拿了一块石头,敲了熊本的额头。
但她随之又后悔地趴在熊本身上,大呼着让她不要死、自己愿意永远做她的朋友。
熊本听到了,醒来,与幸江双手十指紧扣。
“不论远近,我都不会忘记你的。
无论欢乐或是悲伤,因为和你是朋友,就永远都是朋友。
”幸江也逐句重复了一遍。
这样子,朋友的誓言就立下了。
从幼年时,幸江就保持着给母亲写信的习惯。
长大之后的幸江活得依然艰辛,但每次也会对天国的母亲诉说自己的小情绪。
她总是想不清楚,母亲为何要生下她,因为人生如此地不幸。
在意外坠桥之后,幸江在抢救手术中,梦到了过去种种,最后出现了她的母亲。
母亲告诉她:“你过去也许没有意识到,你身上寄托了那么多人的爱啊。
”幸江醒了过来,看到了一屋子的人。
幸存下来的幸江,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在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幸与不幸。
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
比如,失去一件世上宝贵的东西时会怎么样呢?
我们哭喊、呆然,但这是可以用幸福与否来衡量的吗?
我终于发现,失去无上宝贵的东西,就是对它真正无限的拥有。
妈妈,我从小失去了你的爱,然后我拼命的追求、不断的追求,我想得到别人的爱,可是到现在,才在自己的心里找到。
一直紧紧地握着的双手,偶然间张开,才发现原来就在自己手中。
”
结局不错,我更喜欢她和熊本的友情。但是没评分那么好
前略。心中有愛 就有幸福
2013.05.18【C+】点点魔幻感,小感动啊,但总觉得故事可以讲得更好,特别是结尾部分。
掀桌这事儿发生一次还能过得下去我就不理解…阿部宽婚后的所有表现我都不理解…好朋友的爱万岁给一星,女主表演给一星。
我推荐的是BGM,没有它这片子就废了。很一般,算不上好看
追求幸福的每一天都是自虐的诗
当你沉在谷底无法自拔时,现在的我也应该自当初你拉我一把那样向你伸出双手。不幸之人的不幸,他人终究无法体会那心酸又幸福快乐的眼泪。前有松子,这部相比之下显得还是要圆满多了,少了命运无感更改的无奈,多了相互扶持体谅的现实。 6.4
中谷小姐这次的表演米有给我带来松子一样的震撼。
被两丑妞的再逢感动,那大大恶心的痣是干嘛用的。。。
百之二。
幸与不幸,我们都会经历,不必强求。只要有爱,生活就有意义。很像中谷的另一部电影《松子不幸的一生》,连前半段的别致和戏剧感都很像。但松子是华丽的歌舞,自虐则真的是一首诗。配乐是弦乐手风琴,很有诙谐感,但片尾曲唱起的时候,禁不住流泪感动。演员就更不用说了,真是一部各方面都出彩的片子。
阿部宽!!HOUSE!!
前后风格的转变之剧烈完全摸不着头脑,对家庭对个人朋友等等关系的处理更是混乱,前后无法照应起来。想说的事情太多,却没能好好叙述好其中一个。配乐最合适了。3.5
前半段不错。中谷美纪演这种日本秋菊似的轴了吧唧的角色都演出心得来了
虽然老套的剧情。。堤导的泪点笑点深得我心
日式暖黄色滤镜 混乱肮脏的质感
太一般了。。ending部分剧情写得没头没脑的
自虐的观影。扭曲怪诞的剧情来反衬温馨的日常生活。什么是幸福?当下而言,幸福就是不要再看一部这样的电影来自虐。。。
莫名其妙的表达方式 个人get不到这种幽默 主题是温暖的
大叔您掀桌子太有美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