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看到了伦敦红色的公交车和邮筒,心情不是不特别的。
2 苦瓜脸大叔憔悴了好多,还被女朋友逐出家门的。
3 大片的配乐和演员阵容。
4 迪斯尼水平的幼稚人物。
5 坏人不够坏,连人都不舍得打死的。
6 剧情还挺有想象力的。
7 总统是很好绑架的,女王的办公室是很好进的。
8 广告不是不多的,手机终于不是诺基亚的了。
9 影院看还是很开心的。
老实说,没有第一部来的好看。
给了一个“里程碑”的评价,因为我是在离开祖国来加拿大的飞机上看的这部“2”。
曾经在《特洛伊》里饰演倾城美人Helen的Diane Kruger不再获得我的惊艳之词,Nicolas cage的发线神奇般的向前移了一寸有余,Justin Bartha还是用天真的帅掩盖演技的不足,倒是helen mirren的参演让人眼前一亮,和Jonathan Vincent "Jon" Voight的夫妻档配的比较绝。
刚看完从影院回来,个人认为此部影片还是相当值得去看的.也许是片长的原因,或者拍摄手法的原因,整个剧情很紧凑,衔接得也非常密集.好像得到了一个clue就会马上去到那个地方,丝毫没有拖沓,这样一来,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就是非常扣人心悬.但动不动就跨国寻找线索,甚至进入白金汉宫和白宫,这些都似乎有些扯.但这并不影响收看影片的视觉感.戏路还是非常明显的,黑白两派,正义战胜邪恶,不过这次,导演似乎在剧情的最后反映出了即使是黑派也一样具有人性,毅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将凯奇等人救出了City of Gold(黄金之城).画面的效果很棒,经典场面也在预料之中,车追车,大卡车撞翻路边的咖啡桌等等.个人感觉在进入地下探险,寻找City of Gold的部分似乎太快了,没有让高潮更high一点.最惊险的莫过于在那块巨大的需要平衡才能不被摔下万丈深渊的石头上,之后似乎有点平淡.机关的设置一向是科幻,冒险,探险类题材影片必不可少的元素.而这次影片中机关的设置最大的亮点在于"坚毅桌"的机关,非常巧妙,有点意想不到.但相反在进入总统山地下的探险就有些简单了些,没有太多的机关.对于那么久远年代而言,显然是不太合乎情理的.City of Gold人人趋之若鹜,没有机关的把守岂不任人偷盗?个人认为这是一处软伤.相比之下,在影片<夺宝奇兵>(
平淡的生活是对爱情的巨大考验。
美丽的童话故事通常都是这样一句话来收尾:“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直到永远!
”因为童话故事都是讲述婚姻之前的事情,无畏的勇士为了心爱的公主,翻高山,过大海,历经三次磨难(通常都是三次),然后两个深爱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没人去描写他们后来的生活,底层出生的勇士,不知道会不会在宫廷里面洋相百出,令自己心爱的公主颜面扫地;不知道心地善良的灰姑娘,甜蜜新婚过后,必须得和其他嫔妃们等待着王子的临幸时,清冷的夜晚会否怀念后母的家,虽然备受虐待,但倒也自由自在。
然而,生活在大多数时间是平淡而繁琐的,绝对没有寻宝路上智慧迸发的瞬间,也没有夺宝途中那般争分夺秒时的刺激,绝对没有寻得后那种无法言喻的激动。
这种时刻,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加上吞下龙舌兰之后的微醺,整个世界都变了个模样,就如同本的艾米丽母亲几十年来,始终念叨着的。
虎胆龙威系列里面那位可怜的麦克莱恩警官也是始终无法处理平淡生活时期的夫妻关系,于是总得在圣诞节的时候去跟妻子道歉,企图挽救濒临破裂的婚姻,然后挽救了世界,夫妻和好。
然而在第三集里面,麦克莱恩警官无可避免的离婚了,于是第四集里面他得需要用危机来调整父女之间的关系。
有点扯远了,还是来说说电影本身吧。
普普通通的续作一部。
也许并不输于第一集,不过在见识过之前那些套路之后,也就没有那种新鲜感了还有近年来,类似电影层出不穷,比如根据超级畅销拍摄的《达芬奇密码》,任凭再多么巧妙的设计,见惯也就不怪了。
文化上的差异,依然是横隔在国外观众和导演编剧之间的巨大鸿沟,无法去理解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可以想见,美国观众在观赏之余,从口袋掏出一美元找到神秘的图案之时,或是当本带上特制的眼镜,从独立宣言上看出藏宝图的时候,他们该是多么的惊讶啊!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次盖茨一家可谓是全家总动员了。
对手不得不接住本的聪明才智,于是用了老套路,在适当的时候抛出手中的谜题,并将对手逼上绝路,让其要么寻宝,要么背负叛国的恶名。
当然,如此有荣誉感的一家人怎么会甘愿背负上千古骂名,于是果然一步一步解谜下去。
之前在演员表上看到海伦·米伦的名字时,还以为她要再次扮演女王呢,特别是当本闯入女王办公室的时候,还以为会被女王抓个正着呢。
途中那个晃动的平台令人记忆深刻,熟悉解谜rpg游戏的玩家,应该了解迷宫当中,很多机关需要人踩着,所以这个时候往往需要去搬个重物来压着,其余人才可以顺利离开。
历经艰险,圆满结局,宝藏找到,全家团圆!
不久之后,恐怕本和老婆又需要新的寻宝探险,否则搞不好会为离婚分财产争地翻天覆地;恐怕还不仅仅是这一对,他的母亲又该抱怨,自己当初都是肾上腺素和龙舌兰作祟;怕是雷利的新女友又会瞧上某位英雄。
而观众已经不需要了!
应该说算是不错的续集,能和第一集水准相当实属难能可贵。
本片减少了puzzle,但拥有更多的action,在娱乐性上不输给前作。
Cage还是神神叨叨的老样子,女主角没有第一集那么惊艳了,最大的不同还是Ed Harris的加盟,让这一集的反角不再那么好对付了。
结尾还留了个小悬念:what is on page 47?
希望在下一集里找到答案。
我们希望世界上充满引人入胜的谜题,而不是令人沮丧的问题;希望坏人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弃暗投明;希望揭开历史的真相就像柯南指出凶手一样容易;希望玩解谜游戏的才华可以征服漂亮的姑娘;希望人和人之间可以真正互相理解,即使三十年不再说话的两个人,也能重新有爱有信任。
一切不可能,尽在国宝2.
《国家宝藏》(2004)与《国家宝藏:夺宝秘笈》(2007)《国家宝藏》是2004年上映的好莱坞动作冒险寻宝题材电影,由导演乔·德特杜巴(Jon Turteltaub)执导,好莱坞著名演员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领衔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历史学家寻找美国共济会留下的海量“国家宝藏”的故事,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好坏参半的评价,普遍被认为娱乐性很强和商业气息很浓,但设定和剧本则被认为不理想。
2007年,《国家宝藏》的续集《国家宝藏:夺宝秘笈》(National Treasure: Book of Secrets)上映,尽管该片依旧褒贬不一,但却在全球搜刮了4.59亿美金的票房,并挤进当年全球票房排行榜第九名。
本文将罗列《国家宝藏》系列的一些冷门彩蛋,以供交流和兴趣讨论,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国家宝藏》1. 在《国家宝藏》中,主角们一致认为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背面写着关于宝藏的线索,而事实上独立宣言的背面确实有写着字,那便是识别铭文“Origin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dated 4th July 1776”(独立宣言原件,1776年7月4日),该铭文处在卷轴的最底端,用作不铺开卷轴即能识别出卷轴内容的识别铭文。
2003 photograph of the reverse of the Declaration2. 片中部分主要角色的名字的来源于历史名人,如男主角本杰明·富兰克林·盖茨(Benjamin Franklin Gates)取自于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男主角的父亲帕特里克·盖茨(Patrick Gates)取自于《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弗吉尼亚州首任州长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男主角的爷爷约翰·亚当斯·盖茨(John Adams Gates)则是取自于《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而女主角艾比盖尔·蔡斯(Abigail Chase)的名字则是分别取自约翰·亚当斯的夫人艾碧该·亚当斯(Abigail Adams)和美国开国元勋、《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塞缪尔·蔡斯(Samuel Chase);巧合的是,艾比盖尔也是90年代一款冒险漫画《Danger Girl》的女主角的名字,女主角的身份也是寻宝猎人。
Benjamin Franklin、Abigail Adams、John Adams、Samuel Chase、Danger Girl3. 艾比盖尔声称自己的口音是德国萨克森口音(Saxony, Germany),而实际上艾比盖尔的扮演者黛安·克鲁格(Diane Kruger)是来自德国下萨克森的阿尔格米森(Algermissen, Lower Saxony)。
《国家宝藏》中的黛安·克鲁格(2004)4. 在《国家宝藏》中,本杰明的爷爷约翰在讲述宝藏的故事时,他提到开国元勋们要确保宝藏不会落在英国人手中,而整部电影中,本杰明都在和由肖恩·宾(Sean Bean)饰演的伊恩·豪( Ian Howe)争夺宝藏,而伊恩·豪本身就是英国人。
《国家宝藏》(2004)
《国家宝藏》中的肖恩·宾(2004)5. 电影认为护送朝圣者前往圣地的圣殿骑士团,最终演变成了现如今的共济会,这个设定实际上被认为是与现实不符的。
圣殿骑士团在1119年至1312年期间被欧洲贵族积极打压,并在1312年正式被解散;而共济会的具体起源时间虽然不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目前已找到的文献中,可以确定共济会最早是在1425年至18世纪初成立的,比圣殿骑士团正式解散时间(1312年)要晚至少一百多年。
A Seal of the Knights Templar6. 当本杰明尝试去解开烟斗上的谜语时,肖恩( Shaw)和赖利(Riley Poole)都给出了自己认为的答案,赖利提到“Albuquerque”(阿尔伯克基)和“Snorkel”,这是对艾尔·扬科维奇("Weird Al" Yankovic)的歌曲《Albuquerque》的致敬,这首歌就是讲述了一个男人前往阿尔伯克基去取回他的幸运通气筒(Snorkel)。
《国家宝藏》(2004)
Yankovic performing in 20107. 在《国家宝藏》中,本杰明在衣服店中用自己的手表做担保,从店员柜台里换取了一张100美金的钞票来检查线索,这款手表实际为劳力士水鬼(Rolex Submariner Date 16610),目前市面价格为15,487美金(98,433.82人民币)。
The Rolex Submariner ref. 166108. 当本杰明在解谜100美金的大本钟上的时间时,发现时间是2点22分,而有趣的是大本钟曾在1846年经历过一次最严重的的受损,它在当年总统日期间(President's Day),乔治华盛顿的生日当天发生了开裂,也就是2月22日。
《国家宝藏》(2004)
Photograph of the original Liberty Bell.9. 本杰明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给赖利看的书,叫《The Earth System》,里面有关于储藏《独立宣言》的储藏室的信息。
《国家宝藏》(2004)
The earth system by Kump, Lee R; Kasting, James F; Crane, Robert G10. “适时的影子”这个线索被认为是不够严谨的,因为影子根据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会呈现不同的方向和长度等。
《国家宝藏》(2004)11. 在《国家宝藏》的结尾,萨杜斯基特工(Sadusky)展示出自己佩戴的带有共济会标志的戒指,证明自己是共济会的一名成员。
《国家宝藏》(2004)
The Masonic Square and Compasses12. 赖利在《国家宝藏》的结尾开的跑车是法拉利360敞篷版。
《国家宝藏》(2004)
Ferrari 360 Modena Spyder 《国家宝藏:夺宝秘笈》13. 在电影片头,戏剧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John Wilkes Booth)在刺杀了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后,在舞台上大喊了一句“sic semper tyrannis”,这是拉丁文“sic semper evello mortem tyrannis”的简写,意为“这是暴君的下场”,据说来源自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被刺杀的事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裘力斯·凯撒》(the life and death of Julius Caesar)就有引用这句台词;据称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和他的兄弟们以表演这处作品出名,而他的父亲始终不肯让约翰饰演马可斯·布鲁图斯(Marcus Junius Brutus),组织刺杀凯撒大帝并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终讲出这句台词的角色,而从现如今来看,约翰最终还是通过自己的方法把这句台词讲了出来。
现如今,“Sic semper tyrannis”变成了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州训。
14. 布斯的日记中的谜语是用普莱费尔密码(Playfair cipher)加密的,关键词为“DEATH”,解密后的文字为“La Boulaye lady will lead to Cibola temples of gold”,意为“拉布莱小姐可通往锡沃拉的黄金之城。
”15. 本杰明在白金汉宫晚宴上涂抹在自己脖子上的酒是苏格兰威士忌品牌杰拉(Jura Whisky)的麦芽威士忌。
《国家宝藏:夺宝秘笈》(2007)
Jura Seven Wood 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 40% - Isle of Jura16. 当本杰明和艾比盖尔在白金汉宫时,本杰明提到伊丽莎白二世不在宫中,因为宫中的旗杆上没有插着国旗,这个情况事实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自从戴安娜王妃死后,白金汉宫便一直都有国旗常驻,如果女王在宫中,则宫中会升皇家旗,若女王不在宫中,则升的是英国国旗。
《国家宝藏:夺宝秘笈》(2007)17. 当本杰明给总统看一幅弗农山庄的地图时,本杰明提到这份地图最早属于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的一个名为夏洛特(Charlotte)的奴隶。
夏洛特这个名字曾几次出现在《国家宝藏》系列中,夏洛特是最早把圣殿骑士宝藏的线索给到盖茨家族的人,夏洛特也是《国家宝藏》中那艘被本杰明发现的冰封的船的名字。
《国家宝藏:夺宝秘笈》(2007)18. 弗农山庄实际上确实是有一套完整的地下层(地窖),但没有电影中所描述的秘密通道;弗农山庄的一系列地窖被区分为很多个房间,并有不同的用处;靠近厨房的地窖是管家们和白人仆人们的餐厅,并且也是他们烹饪和加热总统的餐品的地方;也有部分房间是用来储存物品,例如酒水,食物和建筑用具。
19. 在影片后程,在描述总统山(拉什莫尔山(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 Park))的一段俯拍镜头中,总统山背后出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泊就是西尔万湖( Sylvan Lake ),而事实上是西尔万湖位于加拿大,距离总统山大概有三十公里。
《国家宝藏:夺宝秘笈》(2007)《国家宝藏》系列在当时上映之际,使经典的解密寻宝题材电影重新出现在观众视野,这出当代版的“印第安纳·琼斯”式冒险既带来了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和冒险戏份,同时也因对史实和传说的挖掘与改写增加了对历史的解读的新角度,尼古拉斯·凯奇也凭借着这个系列在当时的商业片时长继续续着A作的命。
只可惜对历史的新解读意味着不同观点的碰撞也会产生不同的观影态度,而寻宝路上的细节设计缺陷也会极大地影响了观感体验,也就导致了《国家宝藏》系列始终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再加上现如今动作冒险电影已被CGI的特效制作狂轰乱炸,影迷们对视觉观感的要求愈发提高后,复古且基于真实故事基础改编的“国家宝藏”式故事也就陷入了难产期,这也是在《国家宝藏:夺宝秘笈》之后,世人迟迟再没有听到第三部的开发消息。
现如今,第三部的剧本撰写阶段正式开始启动,原版制作人马也有希望回归,在经历了长达十三年的难产期,《国家宝藏3》如何在现在的动作冒险题材领域中,把寻宝电影的精髓重现在世人面前,这样的任务恐怕是比寻找下一个国家宝藏,要来得更难得多。
《国家宝藏》(2004)
本来跟媳妇说好给4分的。
我良心发现了,我不能欺骗至今还没看过的群众。
这是一篇观后感,观后感跟影评的区别就是不那么有深度,只说我能看懂的好与不好。
先说好的地方:至少让我们集中精力看完了,中间没有想退场的感觉,特效也没有什么穿帮。
有一个小细节,就是片头的迪斯尼片花和影片内容的开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那棵被雷劈的树也跟烟花一样顺理成章地出现在第一个场景上。
影片结尾也是烟花。
南北战争时期的烟花跟50年大庆那前儿放得差不多水平啊,真牛。
不好的地方稍微有点多,捞点儿干的说吧:反面角色的情绪转变太生硬了,这个编剧应该拉出去踹脸10分钟;从上半场的公路追车、强抢各类私家车辆、持有各种危险枪械、饲养各种不入流杀手并且真的开枪打人的一个二把刀狠角色,突然间转变成一个一心为了家族荣誉而偏执的孝子贤孙,还救了几条人命。
然后就是总统太没溜了,童心未泯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以至于被一个二手历史学家轻易绑架了,再踹脸10分钟。
影片丢出了大量的历史概念和噱头,结果一个也没解释清楚,糊里糊涂的从共济会到黄金城地连续潮吹出来了。
如果再给120分钟说不定能解释清楚点,但是那为数不多的优点就又要消失掉一个了。
3分,拒绝看续作,如果有的话。
(胆儿也太肥了)
《国家宝藏》很好看,但是好看的片子并不一定是好片子,甚至一定不是。
两辆汽车疯狂地奔驰在伦敦的小巷子里的时候,你不用担心警察不识相地走过来加以阻拦,也不用担心他们会设路卡封街道逐个排查。
在剧情需要的名义下,一切的不合理情节都随着下一幕刺激的到来而被人们抛之脑后。
人们不再关心枪战的后果,而是跟随着编剧的思路,用情专一地去解除密码。
当文化以“创意产业”的名义在世界各国工业化、流水线化的时候,文化本身被玷污了。
我始终认为,创作是件个人色彩很浓厚的事情,尤其是文学创作。
然而,好莱坞却否定了这一逻辑。
一部电影、一部美剧,动辄需要数十位编剧对人们的想象进行引领,他们就象厨师摆弄佐料一样,摆弄着各种绝对能够卖座的元素:凶杀、暴力、打斗、性、爱情、感动、幽默、探密……不可否认,这样的电影着实很好看,就象川菜,只要能吃辣的人一准说川菜好吃,因为大剂量的刺激让人们忘记了对其他滋味的追求。
这也符合观众的心理。
花了钱走进电影院,图的就是一乐,找的就是刺激。
于是看完《集结号》不得不哭,哭了才算被感动,哭了才算看得值;于是看完《功夫》(对不起,我实在想不起最近的一部够格的喜剧是什么了)不得不笑,笑完还得回味,还得模仿些夸张的动作,复述些经典的台词,这样也才算值。
与此相比,删节版的《色戒》就很不值,观众打着去看李安的旗号,本想看的就是那些“关键”情节,到头来只看到汤唯最不性感的那簇腋毛,大呼不爽。
这样看,文化被工业化也不无好处。
大多数被工作时刻表固化了脑浆的现代人,其自身在文化领域的造诣和欣赏水平就不高。
他们拒绝深刻,拥抱肤浅;他们放弃高雅,亲吻低俗;他们从未打算在电影院里被教育被升华,而只是希望着在经过了几天的辛苦劳动之后,能使身心得到放松。
“本来就他妈累,你再故作深沉,标榜高雅,想整死老子啊?
”所以,他们也是无奈。
现代性的进程熔塑了单调而被动的个人,而这单调被动的个人也只能通过现代性的电影加以疗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罢。
鉴定商业电影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猜剧情。
当然前提是你足够聪明却又不太过非主流。
几个后台的编剧总归比被动去猜的观众主动一些,所以你需要足够聪明;可是他们也不会偏离轨道太多,说来说去还是要卖座,要满足你的心理。
商业电影看多了,刺激也便少了很多。
正义人物终究是要取得胜利的,漂亮的姑娘终究是要嫁给那个帅帅的牛仔的,杀父之仇也终究是要被儿子报复回来的……每次看了电影半个小时基本就能猜到最后的结局,于是你的兴趣不再追随主线,而是开始在细枝末节上发觉乐趣,贫嘴、小幽默、小感动,可是这样的佐料又能撑多久门面呢?
商业电影是否就此要走向末路呢?
恐怕不会。
再艺术的人也有累的时候,再高雅的人也有低俗的潜在倾向。
毕竟曲高和寡,毕竟高处不胜寒,在这个人们非常害怕孤独而又非常容易孤独的时刻,谁也不会一直清高下去。
于是这两天看了几部阿莫多瓦电影之后有点累的我,找来前段的热映大片《国家宝藏》,一边享受剧情淋漓的痛快,一边骂着其低劣的编剧手法。
想到凯奇和哈里森,便想到经典的勇闯夺命岛,而那部电影似乎并不属于凯奇。
我认识的朋友对勇闯夺命岛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康纳利在酒店悬挂情报局头子的场景,或是哈里森和突击队队长关于忠诚的对话。
凯奇呢?
除了最后手举焰火头顶掠过喷气机的那一幕,大家记的最深的是“你听过艾尔顿约翰的《火箭人》吗?
”感谢姚明,大家现在都听过火箭人了。
无论如何,那部经典动作片里凯奇或许很好的诠释了角色,但他的角色确实没法出彩。
现在不同了,这部电影是属于“本盖茨”的。
电影开始,我们不禁激动的喊道哦——哈——,凯奇又要和哈里森过招啦,然而一直看到倒霉的瑞里被总统捉弄,不禁又开始怀疑凯奇是否真的已经失去了激情——从他开始演不需要脸的角色开始。
是的,电影还算中规中矩,虽然他们把最后一个的噱头用了两遍,但是,针对演员,我看到的似乎只是个把鞭子换成书本和摩托罗拉手机的印第安那琼斯,凯奇带给我们什么了呢?
同样的,哈里森又带给我们了什么?
或许这部电影里凯奇的发挥确实比预见未来要好多了,但是,拜托,凯奇,我亲爱的偶像,拿出一部可以让我们忘掉世贸中心异教徒鬼面骑士预见未来的作品吧。
或许是剧本杀掉了你的演技,但是,不要以为无辜的眉毛就能让我们相信你接过片子之前没看过剧本,尤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同样的,哈里森在这部片子里也没能表现出什么,一个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反派角色,生的稀奇死的糊涂。
写到这里,似乎我们可以再次把一切归咎于编剧,但是凯奇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把这种不需要演技的角色留给后浪来洗洗沙滩呢?
或许已经功成名就的凯奇只是想玩玩了,我们理应尊重他的选择,但是我们同样不会放弃借影片发泄一下自己情绪的机会。
在重新下载勇闯夺门岛回忆往日光辉的同时,向片中唠唠叨叨的米伦和沃特以及有点小诡异的凯特尔表示敬意,当然我们也不希望配角们能把一部电影变成女王、返乡和落水狗的交集。
探险。like it
编吧,尽情编吧
情节很惊险
美国
相比第一部,实在太差了~
没有第一部好看
阵容太强大了
大学看的,貌似是志愿者的暑假,各种下载各种看,电影里怎么扯上美国总统了呢,没有第一部时候的激情了,总体还可以
不如前部
情节设置幼稚也就罢了,一出以解谜寻宝为主题的电影,居然这么多情节、人物设置上的漏洞,是很让人无法原谅的
金光华
国家宝藏
“哎,又是油。”
有种玩游戏的感觉。
没新意
书中自有黄金屋
宝藏耶。。
还行吧
wd
这样的片子有了第一部以后再拍多少部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而且迪士尼出品加上PG的分级一定会让其无少儿不宜元素再加上大团圆结局,但这部片子无论娱乐性还是叙事完整性做得都不错,后半段甚至有了点《夺宝奇兵》的味道,还有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阴谋论做点缀,再把那几个戏骨往哪一戳,挺值得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