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绝啦,尤其狗狗狂吠,她循声找去,看到酒壶,瞬间明白一切,流泪开车离去时,我在屏幕这头都替他心碎和不值。
过往光看她演自杀小队里的坏婆娘了,没想到没有框死自己的戏路。
演的是真好,另外三个女配,家人侠成员不用说了,这些年不知道是有啥后台,受大力捧。
那个《信条》里的女演员,吃亏就吃亏在身高太高了,真的很限制戏路,而且也很为难导演与摄影。
而她妈妈逼女卖淫,真不是东西。
那个黑妹看着倒是勇,悍,又有跑步拳击这些黑人特有的优良体育基因,哪知……以为会表现最好,哪知表现极差。
还好众人齐力回天。
这些年好莱坞电影,无脑的讲究政治正确,让人反感。
但我看这片是真的挺励志,挺激励女性的,值得肯定,女性当自强!
那个司机很忠诚,义气,宁死不屈。
是条汉子!
连姆尼森混蛋一个,活该!
科林法瑞尔我一向喜欢,演的不错,和女助理的对白吐槽那段拍的也好,更没想到的是罗伯特那么大岁数了,教父电影都哪年的了?
他还出演,厉害啊。
那个黑人弟弟心狠手辣,以前别的电影光看他脸熟,就这次角色留下印象,这可得说,是得益于导演。
黑人牧师也是呵呵,美国那边可真是。
作为一个看了30多年电影的影迷(80年代中期就跟父亲在电影院看前苏联的《解放》看一天,那个时代电影院很火爆的)我看完《寡妇联盟》,给的3星,我看过上千部电影,打分都是比较宽容,因为拍电影不容易,就算是烂片也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寡妇联盟》看完感觉非常的不接地气,很出戏,整体感觉导演就是有点跟风拍摄这种女性题材电影,现在说说剧情,1,连姆尼森和维奥拉的激情戏根本没有必要,很多余,本来就是同床异梦,装什么夫妻恩爱?
你要说连姆大叔是为了掩饰自己包二奶也行。
2,开头一幕,连姆大叔这么专业的职业劫匪,每次行动都有备忘录和工作日志的人,联合几个精英劫匪,无论你是偷也好抢也罢,最后得手了让2个黑人帮派混混追着打,你们坐车仓皇而逃,反击过程没有一点儿准头,反倒被2个混混乱枪打的门子都掉了,乔.波恩瑟还身受重伤,显的非常不专业,难道他们的宗旨是只求财不要命?
3,连姆既然已经设计好了要把同伙灭口,自己玩假死,那他想到被警察围住吗?
就一个氧气瓶,几个汽油桶爆炸燃烧就能把一辆依维柯烧的面目全非?
里面的人烧的亲妈都不认识了?
比凝固汽油弹都狠!
警察交火以后不灭火?
警察后面不做爆炸物分析?
连姆大叔这种职业罪犯案底都有一米厚,尸体指纹牙齿不采集确认?
就两个老油条警察调侃一下尸体就算人间蒸发了?
200万美元烧的干干净净?
我没有见过200万美元,但是我给先人上坟烧过纸钱,20块钱买的一堆冥币能烧十几分钟,还烧不透,要找木棍来回拨拉呢!
你导演说200万美元不见就不见了?
这是黑人的竞选资金,人家要报案的,不是科林法瑞尔的500万黑钱!
严重侮辱观众智商!
4,买枪环节,伊丽莎白德比齐,买车的时候是个二货,买枪的时候就那么精明,几句话就能让一个白人妇女替你买几把自动手枪,你以为是菜市场买土豆呢?
而且枪械商店卖的枪都有底子,跟人的指纹一样,有档案,发生枪案有弹痕鉴定,换做你,你会替别人买枪吗?
就像你到市场上买菜去,来一个漂亮女孩或者精神小伙,说,哥你帮我买几把1米长的砍刀吧,刚到贵地,防防身,你买吗?
5,几个家庭主妇,死了男人,受到威胁不报警,自己发现一个笔记本,有两页行动纲要和行动计划就要去行动干大事,针对性训练很短的时间就能行动的跟特种部队一样,鸡都没有杀过就敢开枪打人,这个心理障碍是如何克服的?
说实话,我在部队的时候,一群18、19岁的精壮小伙,强化训练半年都不一定有这几个家庭妇女厉害,这么扯的剧情怎能不出戏?
你要是神奇女侠和惊奇队长我服,但这不是科幻片,是警匪片啊!
6,他们的儿子被警察误杀也太煽情了,难道这就是连姆包二奶设计几个手下的动力?
作为一个黑人青年,自己不知道美国警察的执法环境?
在自己双黄线掉头警察勒令停车检查的情况下,还要去手套箱取东西,难道不应该双手抱头或者放在方向盘上吗?
美国交警可是带枪的,枪都拔出来了,你一个有色人种认不清形势,心里没点逼数,不知道咋活到18岁的!
7,最后的强行反转也是没谁了,连姆黑了200万,不应该带着二奶和自己的白人孩子远走高飞了吗?
还赖在芝加哥不走是恋家?
还是等自己的老婆劫了500万以后,自己截胡呢!
行动计划笔记本上都计划好了劫科林法瑞尔的500万,自己却把自己的团队团灭了,难道这是被警察围困以后的B计划?
整个剧情漏洞颇多。
8,最后说一下丹尼尔饰演的黑帮二把手,这么强悍这么有能力的人,打死人眼睛都不眨,出门都带5、6个彪形大汉,最后黑吃黑的时候,劫几个寡妇只有他一个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你说他想吃独食也行,可是最后让几个妇女追上来越野车撞面包车屁股,就是追尾了一下,车辆就失控撞到隧道口的水泥墙上挂了?
难道我们开车的时候,车辆失控不应该踩刹车打方向吗?
就这一下就死了?
隧道口的监控摄像头呢?
发生交通事故不查监控吗?
都死人啦!
这部电影的警察都是选择性出现吗?
最后得手了不低调一点,又是捐图书馆又是买商店,克林法瑞尔丢了500万就忍了?
黑帮老大死了二把手就算了?
所以说,过家家一样的电影,看看热闹就行,最后总结一下,这就是一部闲了没事打发时间,以当下流行的女性题材强行杜撰的肥皂剧电影,终究不会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点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被大家遗忘而且根本不会想起的电影!
不算全面,只是有感而发!
Acting was excellent, and I love Viola Davis. Didn't know until I did some post-movie googling that I found out it's based on an old TV show. I went in totally because of the director Steve McQueen and Davis.Race as an issue was ever present but wasn't voiced until latter half of the movie, especially with McQueen's choice to cast a black actress as the main character. I remember from some interview that McQueen deliberately chose a love scene as the beginning, one with an interracial couple no less.And I really feel for Davis' character, too, to find out that their marriage ultimately meant nothing to her white husband, whom she loved till the very end. I couldn't say I enjoyed the film per se, but I do think it's an excellent movie that's worth watching.
这部片子是女权吗?
或者是种族平等?
可在这里面,女性毫无地位可言,只能出卖肉体或者走向犯罪生涯。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活极度依赖她们的丈夫,是男性的附属品。
黑人呢,在这里是披着政客外表的罪犯,是唯利是图的牧师,是同族相残的暴徒。
可是这个片子的主人公还是黑人和妇女,难道这部片子还是那种,只要能做男人做的事情,就是女权,就是独立吗?
Xswl,我抽烟,我纹身,我喝酒,可我还是好姑娘。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女性把抽烟,性开放当作是性别解放的标志,并且以做这些男人做的事情为荣。
真正的女权,是妇女能当半边天,是在劳动上与男人被一视同仁,而不是仇视男性,或者毫无选择的做那些男人做的事情,当然了,现在国内的女权圈简直就是扛着红旗反红旗,欧美这也真畸形,我觉得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女权的探究比较好。
故事而言也是毫无逻辑,她丈夫的这个角色毫无任何存在感,行为举止莫名其妙,全部莫名其妙,我都不知道他丈夫为什么要背叛他的小弟,为什么要和那个白人候选人蝇营狗苟,为什么要被她老婆打死,太奇怪了。
女性作为片子的主人公,可真是集齐各个政治正确人种,拉美裔,黑人,白人失足妇女,有趣的是,黑人女性的老公竟然又找了个白人女性生了个白人小孩???
好,我们回归正题,对于这些社会底层,或者说堕落到社会底层的妇女来说,影片非要给他们创造一个不得不犯罪的情景,然后犯了罪还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为啥要把老头打死,为啥警察没有对这一个受枪伤的女性进一步调查,明明出现了杀人案,而且她们的家人还有犯罪历史。
总之,我觉得这个片子全程都很迷,我不知道他在讲些啥,也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烂片无误。
原以为是寡妇噱头的《瞒天过海:美人计》;没想到内核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自嘲和笃定:不是每个寡妇都是为亡夫复仇的穆桂英,她们看不透自己的人生,习惯了在轻飘飘的甜言蜜语后充当提款机和保姆的角色,自以为活在爱情里,黄粱迷梦尚未沉浸就被扇醒为老公收尸,背负上世俗强加的债务和委屈。
现实的残酷还在于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
影片戏谑的政治梗太多了;枪支贿选黑帮,过激执法种族歧视色情交易,这些现实绑架了所有可能善良的人,把他们变成一个个看似自私的“婊子”。
你可能再也见不到一个意志如此不齐的侠盗团,她们各自困扰,彼此怀疑,甚至都不会因为共同的悲恸产生共情!
她们是为自己而活,虽然看似狼狈苟且———但这个立意太棒了!
所有人的动机不是脸谱化地流水线展示,而是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徐徐展开的,甚至慢到影片过了3/4才猜到一个女人诡谲的心态历程,这种不紧不慢的渲染用来分别刻画群像太高级了;即便消减了庸俗的观众习以为常的“大片”感。
分镜设计和结尾处理都精致干练。
场景选择也利落而富有典型性。
真心喜欢!
想试试米歇尔•罗德里格兹的性感之唇吗?
来看这部寡妇扫街的电影,从《女生出拳》到《阿凡达》,从《生化危机》到《速度与激情》,现在终于轮到了《以寡敌众》,十月十六日,由奥斯卡大咖史蒂夫•麦奎困操导,双节之后爽片来袭,Widows邀你过瘾!
我前面是空格,可以吧?
不可以,因为没有140个字数的,要么全部打一字,打12345
《寡妇联盟》。
7分。
史蒂夫·麦奎因编剧、导演,维奥拉·戴维斯、米歇尔·罗德里格兹、伊丽莎白·德比齐主演作品。
连姆·尼森就是打酱油的,意义不大。
营救大叔饰演的江洋大盗哈里在一次抢劫中被炸身亡,他的同伙全部阵亡,剩下了几个迷人的寡妇在家中伤心欲绝。
而另一端,哈里欠下的债和犯下的罪,仇家并没有忘掉。
一次偶然的机会,维奥拉饰演的哈里的遗孀维罗妮卡发现了哈里的秘密,原来他每次抢劫都会有详细的计划记录在笔记本上,而这个本子非常详尽的描述了下一次抢劫计划。
几个寡妇身陷被动,一合计,干脆照着哈里的计划再干一票,万一成了呢。
毕竟在芝加哥这样的城市,黑帮横行,犯罪高发。
影片最后30分钟,渐入佳境。
但即便出现反转,依然也拯救不了这个故事的脆弱和无趣。
不过好在有高妹儿伊丽莎白·德比齐,她的迷人身材拯救了一切。
7.0/10芝加哥真是一个奇怪的城市。
它不在该暴力的地方,但是这块土地的暴力,混乱和歧视可以在全球赫赫有名。
本片的逻辑非常简单,反转设计的也不太需要思考。
大概就是一次盗窃案中四人死在火中,盗窃的就是黑人领袖的钱。
他对其中主谋黑人女主的逼迫迫使黑人女主联合其他寡妇进行盗窃行动,。
中途得知自己老公是跟第四个寡妇发生了关系,乘机把她的丈夫炸死,主要让自己合法消失可以逃的无影无踪。
中途加入了一位能开车的寡妇,四人成功在白人领袖家中盗取500万美元,在最后黑人女主将跟自己要钱的老公一枪爆头的故事。
女性担任大主角的电影肯定是女权。
里面包含独立女权,反依靠女权,觉醒女权等不同的女权独立状态。
虽然好多人嚎这里的女性性格表现的很不明显,但如果想稍微了解一下人物性格状态,我认为最直观一场戏是在各自丈夫的葬礼上,的每一种状态下的女性的性格基本在葬礼的时候有所表现,包括其家庭氛围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性格养成。
但是即便是导演给每一个女性人物匹配上不同的性格,在片中女性的地位都很糟糕。
即使是表面上开店的独立自主脾气火爆的大姐,也是依靠在男权之下赋予的女权下生存。
所以这不是女性自身不努力,就是社会和历史的悲哀。
我们女性看片的时候完全可以喊口号:女权有时候真不关女性什么事情。
比如女权的主权在片中,大多数需要通过男性获得。
比如在竞选中以帮助女权为手段拉拢选票,同样坚强的女性只能作为助力,或者被上任爹地一句“美丽而无用”来形容,指责儿子马上换人。
还有通过颜值获得男性包养,能够一定程度上金钱独立,虽然这很不女权,但是金钱独立确实是独立最基础而最重要的一步了……这让我感觉妓女其实挺女权的,拿钱干活,不附属于任何人。
确实在19世纪的英国,妓女应该是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了。
这电影的男人估计是导演凑的一部渣男集锦直男吧,就像毫不相同的女性性格一般,这片里的男的也是渣的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懦弱,家暴,忽略,逃避,或者干脆不存在,各有各的渣渣出新高度,而且还有组合连环渣,反转渣,看完感觉不是暴力就是伪君子,连给本本的黑人老公居然看上兄弟女人一举而渣之算计了一个局中局,最后还敢回来要钱,真是怕女主一把枪七个弹射杀的不清净。
还有一开始表面绅士的包养哥,最后还是自大而懦弱,没把这种人清理干净也是蛮细思恐极的。
对不起我又想起遥远的大英帝国所谓“女寡妇”公认最幸福的人的梗了。
另一些部分如芝加哥的歧视枪杀案,黑帮,政权,教会的历史都有比较好的描述。
本片如果稍微提一下街头和毒品的话,对芝加哥的整理描述会觉得更细致一点,这样整体背景会更丰富,也不用怕太杂,反正这个片已经够杂的了,干脆把现实新闻放进去当做找彩蛋出现也不是不可以。
比如这个芝加哥警察随意杀人,就着重描写了芝加哥黑人歧视。
而美丽女孩随意拿到枪支,也表现了芝加哥对于枪支的控管宛若一张白纸,是个人估计都能拿到枪。
电影里类似的描写很多,我觉得算是好玩的彩蛋。
政客在里面的描写很有意思。
台上演讲家,下台就直接mmp然后女助理居然也直接mmp顶回去。
这个场景全用画外音在一辆行驶的车中展示,也是本片point。
很有意思。
钱面前真的不想谈感情,真的很符合个人主义价值观了。
而且这里话都没说就开打是真的非常爽。
我承认犯罪戏部分真的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影后演技真的没话说啊,用眼神硬生生提高了片的质量。
所以多一颗给女性吧。
寡妇们成为了寡妇,大概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
但是去他妈的,只有死了男人才知道老娘可以活的那么快乐。
偷窃不是低头,偷窃是因为尊严和钱我他妈都要!
《寡妇联盟》美英合拍电影2018本片导演很牛,是《为奴十二年》大导演史蒂夫·麦奎因这位在戛纳一鸣惊人的导演在拍完两部独立制作的英国电影后,登堂入室跃进好莱坞,凭借黑奴题材荣登奥斯卡巅峰宝座。
此戏从电影编导技巧方面还是中规中距。
镜头处理、音乐、节奏都抓人、观赏性强,扣人心弦。
但是本剧的缺点也是,要说的太多、关于政治、社会、种族、贫富差距;黑道与宗教的关系、伪民主选举的暗黑等,结果是视点散乱不明主旨:本来明明女性崛起的主题,对女性们本身的探讨少,四个女主们个性不够鲜明,我们除了知道她们之前的职业之外,对她们心路历程一无所知。
她们之前有什么性格,喜欢什么,有什么追求,我们完全不知道。
所以刻画的表面化,思考性弱,很不深刻!
再者,主谋丈夫策划此次金蝉脱壳行动的动机是什么?
似乎也不是强大到可信程度。
所以二者不能兼顾的两难境地,影响了观众的共鸣。
2018美国犯罪片《以寡敌众》,又名《寡妇联盟》,全球累计票房7598万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6.1,时光网评分6.3,于2020年10月16日引进国内上映。
令人失望、冗长乏味、说动作没动作的犯罪片,本以为是《瞒天过海:美人计》式的高潮迭起、女人群戏的高智商犯罪片,没成想却是一部夹杂大量无用桥段的漫长的剧情片。
本片有一款海报(本微博的BANNER)像极了《十一罗汉》系列和《瞒天过海:美人计》的海报,给观众以高智商犯罪片的误导,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动作戏少得可怜,比重极小,也没什么亮点。
犯罪戏也没预想的高智商。
节奏非常平缓,最令人感到乏味的是经常会穿插进来与故事主线关系不大的莫名其妙的剧情戏,尤其是政治选举戏的加入,我觉得破坏了故事的主线。
明明可以在90分钟内讲完的故事,却硬是抻长到了两个小时。
影片铺陈了反派的狠毒和强大,但却在结尾时没有掀起正邪对决的高潮戏。
反派不强大,正邪不对决,何来激烈的戏剧冲突,没了激烈的戏剧冲突,影片就只能用平淡乏味来形容。
我看有的观众对本片赞赏有加,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只能给本片以中差评。
史蒂夫·麦奎因一步一步跌倒了及格线以下,维奥拉戴维斯奉献了最莫名其妙的演技。只有德比茨基能看。
非常非常不喜欢(一星给的可爱狗子)。虽然车盖镜头惊为天人,但整体两条线牵扯还是太不伦不类了,人物塑造极其差劲Viola Davis这个角色简直用力过度神经兮兮
导演没毛病,I blame Gillian Flynn。
我最近都看了多少傻逼烂片,沙雕啊救救孩子
还是没有逃过豪华卡司必出烂片的定律,旁枝末节太多核心人物塑造欠缺说服力,爽片和艺术片两头都不着。
2021/7/7/混乱不堪的剪辑,和各种炫技,几条线的伏笔都是草草结尾,唯一的亮点就是高妹的露点。
把女性、宗教、种族、选举这些因素巧妙融合在一起说一个故事,用得很自然不会觉得用力过猛,但情节本身有点软肋,推进剧情发展的动机稍显不足。
有点抓不住重点主题到底是啥,表现出来的故事一盘散沙,最后的那一幕又是几个意思?
能把无聊拍成有趣,史蒂夫·麦奎因功力确实了得,为奴十二载沾光说,画下句点
比想象好看很多?!除了结尾走得怪怪的之外前面看得很嗨,而且最嗨的其实是一个过渡镜头
我也不知道再讲什么,在表达什么,可能我是来看限制级的,其中一个女主很漂亮,我就记住了这个,其他的,完全看不明白,有些失望,我本来以为女性的这种暴力电影会更好看,事实上我错了,我冻得腿有点冷了
前半部分是野心勃勃的芝加哥群戏,后半段又退回最保守的商业片套路,甚至用之前oceans eight式的爽文剧情来夺回观众的心,这样的对比对麦奎因来说是可悲的。他功力还是在,很多不动声色的反高潮处理,但也不能挽救这样一个主流又平庸、甚至于不伦不类的命题。
有反转,有紧张,细节铺得有点多,最后确实收起来了,女人们的力量不可低估啊
麦奎因终于把他不善于组织戏剧冲突的缺点放大展示出来,这种题材能拍的如此乏味愚蠢也算是很有本事了
想说的太多,直接导致类型片部分没法多去想了
看了预告片:holy fuck shit!看了正片:唔……这到底是文艺片还是剧情片还是动作片还是犯罪片……呢?多好的可以爽飞的题材啊,却拍成了欲拒还迎、含苞待放的文艺片,关键还掺杂了大量动作片元素,野心很大但人物和剧情都没铺好……😂略失望……
这个大开大合大紧大松的节奏是在是太棒了,开场先来一段唬人的枪战,后面怎么铺陈都不会觉得冗长;镜子和玻璃都用得很妙;Viola Davis终于出演了配得上自己演技的佳作;胶片加分
从预告以为是爽片,看完完全懵逼大喊骗子还我青春。导演是不是觉得复仇动作片肤浅拍不过瘾?一定要谈一下婚姻,聊几句种族,说两口政治,再讲讲女权。你以为是满汉全席,可倒好吃完只记得漱口水的味道。主线基本割裂,印象最深的表达居然是:所谓寡妇不是说丈夫死了,而是丈夫不再爱她。
导演如此焦灼地摇着观众的身体问你明白了吗?我这么多的大义如此高级的价值观你看出来了吗?而我只觉得悲哀- 生活而已,何必为赋新词强说愁。
前半段给人很高期待值然而过半萎了